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庞鹤辨治下肢丹毒经验
1
作者 胡红娟 陈小均 +5 位作者 徐孟娇 袁文雯 金潇 原方 张凡帆 庞鹤(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庞鹤教授认为下肢丹毒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火毒夹湿所致,多为实证,急性期未得及时治疗则转为慢性丹毒,可见脾虚有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祛邪为首要任务,灵活选择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滋阴清热之法;同时还要... 庞鹤教授认为下肢丹毒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火毒夹湿所致,多为实证,急性期未得及时治疗则转为慢性丹毒,可见脾虚有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祛邪为首要任务,灵活选择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滋阴清热之法;同时还要注意引邪外出,使邪气或向外散发,或从大小便而解。此外,在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中均应根据湿与热的轻重程度合理选方,强调活血化瘀、注意顾护脾胃、积极防治变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丹毒 火毒夹湿 清热解毒 凉血解毒 滋阴清热 活血化瘀 顾护脾胃 庞鹤
下载PDF
瘀热相搏证的提出及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立中 周仲瑛 +1 位作者 金妙文 王长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瘀热相搏证是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证候类别。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 瘀热相搏证是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证候类别。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脏腑受损;治疗大法为凉血化瘀。我们以“瘀热相搏”主证为基础,根据病证、病位、病理特点,分别针对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瘀热水结证、重症肝炎的瘀热发黄证、出血性疾病的瘀热血溢证、出血性中风的瘀热阻窍证及高脂血症的络热血瘀证等若干子证,进行了理论、临床、实验及新药开发等较为系统的研究,显示了中医以“证候”为中心的研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火热毒邪 凉血化瘀 中医临床
下载PDF
凉血化瘀方抗肝细胞凋亡效应及对半胱天冬酶-3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卫平 汪悦 +3 位作者 丁斐 刘梅 毛春芹 方泰惠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 研究半胱天冬酶-3(caspase-3)mRNA在内毒素肝损伤中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凉血化瘀方对其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LPS)于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 GalN)致敏的小鼠,造成暴发性肝衰竭... 目的 研究半胱天冬酶-3(caspase-3)mRNA在内毒素肝损伤中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凉血化瘀方对其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LPS)于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 GalN)致敏的小鼠,造成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FHF)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caspase-3 mRNA表达,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同时观察药物的影响作用。结果 造模3h肝组织caspase-3 mRNA明显表达,治疗组83%,模型组141%,6h二组表达水平接近。凋亡阳性细胞在6h表达最强,二组比较治疗组则明显减少(P<0.01)。结论 内毒素肝损伤中caspase-3 mRNA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程度有相关关系,凉血化瘀方能延缓内毒素肝损伤肝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和抑制其凋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方 肝细胞 细胞凋亡 半胱天冬酶-3 MRNA表达 肝衰竭
下载PDF
凉血祛瘀法干预踝部骨折术后肿胀及关节功能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林晓光 梁桂洪 +2 位作者 刘永裕 潘国铨 陈逊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凉血祛瘀法干预踝部骨折术后肿胀及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踝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治疗组术后予以凉血祛瘀方煎汤口服2周,并以舒筋洗外用颗粒外洗4周。对照组术后予以桃红四物汤煎汤口服... 目的:探讨凉血祛瘀法干预踝部骨折术后肿胀及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踝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治疗组术后予以凉血祛瘀方煎汤口服2周,并以舒筋洗外用颗粒外洗4周。对照组术后予以桃红四物汤煎汤口服2周,予以海桐皮汤煎汤外洗4周。于术后第2、4、7、14天及第4、12、20周随访患者,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肿胀值、踝后足评分系统量表(AOFAS)评分结果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第4、7、14天及第4、12、20周随访日,两组VAS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第4、7、14天及第4、12周随访日,两组肿胀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第7、14天及第4、12、20周,两组AOFAS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相对于传统活血祛瘀法,凉血祛瘀法治疗踝部骨折术后肿胀及关节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祛瘀法 踝部骨折术后 肿胀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凉血化瘀通络法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袁斌 孙轶秋 +6 位作者 任现志 袁雪晶 李辉 孔飞 袁增辉 步伟全 叶琛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669-1672,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对照组3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尿N-酰-β-D-葡萄糖苷酶(尿NAG)、尿-β-D-半乳糖苷酶(尿GAL)的变化情况;随访结束后,回顾性分析68例HSP患儿,分肾损组与非肾损组,对继发及未继发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皮疹反复情况及腹痛、关节痛不同肾外伴随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尿常规异常例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末、12周末、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末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尿NAG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GAL变化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继发肾损害以男性患儿居多(男∶女=2.07∶1),发病年龄平均(9.7±3.28)岁,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7.8±1.46)岁,(P<0.01);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P﹥0.05);发生肾损害与未发生肾损害者皮疹反复率分别为70.0%、28.9%,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3.3%、34.2%,两组对比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通络法可降低HSP患儿尿常规异常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的排泄量,能够有效地预防儿童HSP肾损害;HSP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并发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年龄较大、皮疹反复及并发消化道症状者易并发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通络法 过敏性紫癜 肾损害 预防
下载PDF
凉血通瘀方对H_2O_2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凤鸣 吴勉华 +2 位作者 方泰惠 王明艳 黄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4,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对H2O2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SOD表达的影响,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的可能机理。方法 100μmol/LH2O2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测定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凉血通瘀方高(2g/mL)、...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对H2O2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SOD表达的影响,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的可能机理。方法 100μmol/LH2O2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测定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凉血通瘀方高(2g/mL)、中(1g/mL)、低(0.5g/mL)剂量组细胞活性和细胞凋亡情况,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SOD的活力。结果 100μmol/LH2O2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SOD活力;而凉血通瘀方则能提高H2O2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减轻内皮细胞的凋亡,提升SOD活力。这可能是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机理所在。结论凉血通瘀方可能通过抗氧化和减轻内皮细胞的凋亡,发挥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通瘀方 H2O2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SOD
下载PDF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验 被引量:4
7
作者 代兴斌 朱学军 +2 位作者 林琳 徐祖琼 孙雪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99-101,共3页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仍是血液病研究者所面临的难题,中医药辨证论治该病具有一定优势和成效。现代研究新成果创新性揭示了AAA发病本质和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不仅有利于中医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而且对丰富中医药关于造血调控理论有重大的临...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仍是血液病研究者所面临的难题,中医药辨证论治该病具有一定优势和成效。现代研究新成果创新性揭示了AAA发病本质和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不仅有利于中医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而且对丰富中医药关于造血调控理论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我们认为,AAA治疗中应遵循谨守病机、治在及时、标本兼治、顾护脾胃等原则。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急在于热毒潜伏,血热妄行,故治当急清其热、泄其毒、凉其血、散其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医药疗法 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下载PDF
凉血化瘀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卫娜 陈卫平 +1 位作者 王陆军 蒋凤荣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42-343,364,共3页
目的:研究凉血化瘀方防治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每组大鼠分别连续灌胃给药4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每组腹腔注射GalN+LPS,造成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6小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凉血化瘀方防治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每组大鼠分别连续灌胃给药4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每组腹腔注射GalN+LPS,造成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6小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同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半定量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凉血化瘀方与阳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比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P<0.05),并且模型组大量细胞阻滞在S期,G2期细胞减少,凉血化瘀方中剂量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较模型组其细胞周期阻滞改善,凉血化瘀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TUNEL半定量检测细胞凋亡与流式细胞仪结果基本一致,凉血化瘀方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结论:凉血化瘀方能够抑制急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为修复DNA复制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凉血化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艺平 韩鹏 +1 位作者 刘仕昌 彭胜权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温病湿热证的作用 ,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 ,设立黄连解毒汤组 (A组 ) ,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 ) ,王氏连朴饮组 (C组 ) ,王氏...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温病湿热证的作用 ,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 ,设立黄连解毒汤组 (A组 ) ,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 ) ,王氏连朴饮组 (C组 ) ,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 (D组 ) ,湿热证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 ,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 ,同时检测血浆内毒素 (ET)、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介素 1(IL 1)、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功能、血栓素 B2 (TXB2 )、6酮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GF1α)等指标变化。结果 :药物 B组症状表现较轻 ;药物A组和 B组体温升高较小。药物治疗各组 ET、TNF和 IL 1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0 .0 5或 P<0 .0 1) ,A组和 B组 ET、IL 1的含量均低于 C组 (P均 <0 .0 5 )。湿热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血小板计数及聚集率、凝血指标、TXB2 、6 keto PGF1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药物 B组和 D组改善上述指标效果较好 ,优于 A组和 C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清热解毒对于温病湿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温病湿热证存在传统四诊不易察觉的微观血瘀 ,治疗时加入凉血化瘀之品 ,可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治疗 湿热证 黄连解毒汤 王氏连朴饮 丹参 赤芍
下载PDF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中药对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鹏 张囡囡 +1 位作者 赵丽娟 米邵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35-1637,共3页
目的:分析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内毒素、胃泌素、胃动素的病情相关性并评价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临床收集69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早期26例,中期21例,晚期2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并设立22例Child-PughA级... 目的:分析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内毒素、胃泌素、胃动素的病情相关性并评价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临床收集69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早期26例,中期21例,晚期2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并设立22例Child-PughA级肝硬化患者对照观察,检测内毒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并观察中药疗效。结果:①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3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8.26%,各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内毒素、血浆胃泌素、胃动素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各指标水平均值最高;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各期以及对照组ET、Gas、MTL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各期与对照组ET、Gas、MTL值比较,除早期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内毒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升高与肝损伤程度相关,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肝衰竭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可有效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疗效与病情分期相关,早期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内毒素 胃泌素 胃动素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选凉血化瘀方及其防治肝衰竭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卫娜 陈卫平 +1 位作者 袁冬平 李国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凉血化瘀方防治急性肝衰竭的最佳配伍。方法:ICR小鼠85只被随机分成17组,包括正常组和16个用药组,根据L16(215)正交表将凉血化瘀方按四因素两水平安排成16种不同的搭配,制成煎剂分别灌胃给药,每组小鼠腹腔注射D-GaIN(500mg/kg)... 目的:探讨凉血化瘀方防治急性肝衰竭的最佳配伍。方法:ICR小鼠85只被随机分成17组,包括正常组和16个用药组,根据L16(215)正交表将凉血化瘀方按四因素两水平安排成16种不同的搭配,制成煎剂分别灌胃给药,每组小鼠腹腔注射D-GaIN(500mg/kg)+LPS(4.8μg/kg)造成急性肝功能衰竭,6小时后取血和肝组织,观察不同药物组小鼠的胆红素(TBil)、转氨酶(ALT、AST)水平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赤芍、生地、大黄配伍组比模型组和其他用药组能够显著降低肝衰竭小鼠胆红素水平,减轻肝组织坏死程度。结论:凉血化瘀中药具有很好的防治肝衰竭,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且由赤芍、生地、大黄配伍组方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方剂 凉血 化瘀 正交设计
下载PDF
凉血化瘀解毒法对MRL/lpr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肝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腊梅 汪悦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评价造模情况及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药物对MRL/lpr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体质量、饮食、饮水、肝肾功能、尿蛋白、抗双链(天然)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造模、灌胃对... 目的:评价造模情况及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药物对MRL/lpr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体质量、饮食、饮水、肝肾功能、尿蛋白、抗双链(天然)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造模、灌胃对体质量影响较少,主要在于药物因素。模型组有肝损伤,阴性组肝损伤不明显,用药组均有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作用,中药组降ALT作用较弱,用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TG、TCH升高,用药组对TG的影响不明显,中药组对降TCH有一定作用。造模组蛋白定量、血BUN较高,用药各组均有降低尿蛋白及BUN作用,中西药结合降尿蛋白具有协同作用。尿葡萄糖酐酶变化无明显规律,药物作用影响不明显。结论:MRL/lpr鼠有一定肝肾损伤,中药复方为犀角地黄汤加减用药较为安全,有一定保肝及降尿蛋白、降抗dsDNA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解毒法 犀角地黄汤 小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探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应森林 孟静岩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60-61,共2页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表现特征以及现代研究成果,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病机应以“毒”立论,重在清热解毒;以“瘀”为要,功在凉血化瘀的观点。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活动期 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病机探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孙新锋 韩志毅 +3 位作者 张卫 马文峰 易希 周小舟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方法,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按2∶1比例入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法辨证用药,2组均治疗8周。在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方法,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按2∶1比例入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法辨证用药,2组均治疗8周。在0、4、8周时点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 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 2组4、8周与0周时比较,T-BIL、D-BIL、ALT、AST、ALB、CHE、PTA、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2组间T-BIL、D-BIL、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2组间T-BIL、ALT、AST、ALB、PTA、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对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解毒化瘀法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内毒素肝损伤大鼠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鹏 文海花 +3 位作者 王开正 张囡囡 胡琼英 王杜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内毒素肝损伤大鼠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复制内毒素肝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用SELDI-TOF-MS技术分析大鼠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内毒素肝损伤大鼠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复制内毒素肝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用SELDI-TOF-MS技术分析大鼠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样品血清中共获得与芯片结合的11个有效蛋白质峰。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4200道尔顿的蛋白峰在中药干预组的血清中高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8984道尔顿、9005道尔顿的蛋白峰在中药干预组低表达。结论:内毒素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内确实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这可能有助于内毒素肝损伤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内毒素血症 肝损伤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凉血化瘀方对MRL/lpr小鼠自身抗体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17、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震 余黎 汪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凉血化瘀方对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MRL/lpr小鼠抗双链DNA抗体(ds DNA)、抗核小体抗体(Anu A)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2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凉血化瘀方对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MRL/lpr小鼠抗双链DNA抗体(ds DNA)、抗核小体抗体(Anu A)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2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剂量为25.2 g/kg)、中药低剂量组(剂量为12.6 g/kg),连续给药8周,眼眶取血并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抗ds DNA抗体、Anu A、IL-6、IL-17、IL-21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自身抗体和IL-6、IL-17、IL-21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血清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其中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凉血化瘀方能降低自身抗体水平,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是其有效治疗SLE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方/药理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药疗法 自身抗体 细胞因子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凉血化瘀通络法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斌 孙轶秋 +6 位作者 任现志 袁雪晶 李辉 孔飞 袁增辉 步伟全 叶琛琛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9期1381-1383,共3页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及对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3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HSP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对照组3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及对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3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HSP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对照组3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证候、体征、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尿N-酰-β-D-葡萄糖苷酶(尿NAG)、尿-β-D-半乳糖苷酶(尿GAL)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HSP患儿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尿常规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4周末、12周末、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末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尿NAG活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GAL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凉血化瘀通络法治疗儿童HSP不仅明显减轻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有效地预防儿童HSP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肾损害 丹芍颗粒Ⅲ号 凉血化瘀通络法
下载PDF
加味犀角地黄汤在脂多糖诱导的兔内毒素血症中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锐 涂俊玲 +1 位作者 谢建祥 胡文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339-341,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加味犀角地黄汤与桃红四物汤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兔内毒素血症中ET-1、vWF、TNF-α、CD62P表达及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评价凉血化瘀法在内毒素血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 目的:通过比较加味犀角地黄汤与桃红四物汤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兔内毒素血症中ET-1、vWF、TNF-α、CD62P表达及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评价凉血化瘀法在内毒素血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活血组、凉血组,每组各8只。活血组及凉血组采用脂多糖诱导内毒素血症并分别给以桃红四物汤及加味犀角地黄汤灌胃。治疗中注射脂多糖后分别于3 h、24 h、7 d时ELISA检测兔血清ET-1、vWF、TNF-α水平,细胞流式法检测CD62P变化,记录球结膜微循环图像。结果:凉血组、活血组及模型对照组在注射脂多糖后3 h兔血清ET-1、vWF、TNF-α、CD62P水平及球结膜微循环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注射后3 h及24 h时,凉血组所有观察指标及活血组除TNF-α外的其他指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各时间点凉血组各指标下降较活血组更为明显。结论:活血化瘀在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中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活化、防治内皮损伤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加味犀角地黄汤具有更强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凉血化瘀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凉血通瘀法治疗出血/缺血两类中风的浅识 被引量:20
19
作者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4,123,共5页
总结多年临床实践,对中风的病理基础及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指出瘀热阻窍是中风急性期的病理基础;风、火、痰、瘀、虚皆由瘀热所衍生;并通过具体病例,客观表明应用凉血通瘀法治疗出血/缺血两种不同类型的中风的... 总结多年临床实践,对中风的病理基础及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指出瘀热阻窍是中风急性期的病理基础;风、火、痰、瘀、虚皆由瘀热所衍生;并通过具体病例,客观表明应用凉血通瘀法治疗出血/缺血两种不同类型的中风的瘀热阻窍证,疗效均佳。体现了中医以证候为中心、异病同治的特色以及方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 瘀热阻窍 凉血通瘀
下载PDF
凉血解毒化瘀类中药及其复方治疗肝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月桥 吴凤兰 +3 位作者 廖南盛 毛德文 石清兰 张荣臻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4期102-105,共4页
总结凉血解毒化瘀类中药及其复方治疗肝衰竭的机制,凉血解毒化瘀类中药及其复方治疗肝衰竭的机制包括抑制肝细胞凋亡、增强抗凋亡基因表达、减少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肝细胞炎症、调节肠道菌群及改善凝血功能。
关键词 肝衰竭 凉血解毒化瘀 中药 中药复方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