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炉用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及力学性能分析
1
作者
刘奇
程树森
+1 位作者
牛建平
刘东东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7-251,271,共6页
采用热力耦合方法研究了铜层厚度和冷却水道间距对铜-钢复合冷却壁温度及应力分布的影响.以1∶1比例铜-钢复合冷却壁进行了热态试验,测试了铜-钢复合冷却壁温度分布,计算了热态试验条件下铜-钢复合冷却壁的温度分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
采用热力耦合方法研究了铜层厚度和冷却水道间距对铜-钢复合冷却壁温度及应力分布的影响.以1∶1比例铜-钢复合冷却壁进行了热态试验,测试了铜-钢复合冷却壁温度分布,计算了热态试验条件下铜-钢复合冷却壁的温度分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计算结果显示,铜-钢复合冷却壁铜层厚度增加,壁体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减少,铜层厚度上限值为70mm;冷却水道间距减少可以降低壁体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当冷却水道间距小于220mm时,减少冷却水道间距对降低壁体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作用较小.铜层厚度为60mm,冷却水道间距为220mm的铜-钢复合冷却壁在高炉热负荷较高区域工作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
钢复合冷却壁
温度场
热力耦合分析
高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能力及热变形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张恒
张建良
+2 位作者
焦克新
王海洋
牛建平
《炼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5,共6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铜钢复合冷却壁的传热能力,以及在高热负荷下铜钢复合冷却壁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与铜冷却壁相比,铜钢复合冷却壁的传热能力仅下降1.17%;冷却水对流换热在冷却系统中占绝对主导地位,99%的热量是通过...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铜钢复合冷却壁的传热能力,以及在高热负荷下铜钢复合冷却壁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与铜冷却壁相比,铜钢复合冷却壁的传热能力仅下降1.17%;冷却水对流换热在冷却系统中占绝对主导地位,99%的热量是通过冷却水带走,距离热面最近的水道铜面起主要作用。②铜钢复合冷却壁抗热变形能力较好,在无渣皮保护的极限工作条件下,铜钢复合冷却壁的热变形量大约为铜冷却壁的一半,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铜钢复合冷却壁的界面处的应力值较大,爆炸焊接结合的铜钢材料,在界面处行成波状结合界面,很好地保证了界面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冷却壁
铜钢复合
传热
对流换热
热变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及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奇
程树森
+1 位作者
牛建平
刘东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3-533,共11页
通过建立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及热应力分布数学模型,研究了铜钢复合冷却壁与铜冷却壁、铸钢冷却壁的传热性能差异及其铜钢界面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煤气温度为1200℃时,高炉内无渣皮覆盖铜钢复合冷却壁肋热面最高温度为180℃,较相同煤...
通过建立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及热应力分布数学模型,研究了铜钢复合冷却壁与铜冷却壁、铸钢冷却壁的传热性能差异及其铜钢界面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煤气温度为1200℃时,高炉内无渣皮覆盖铜钢复合冷却壁肋热面最高温度为180℃,较相同煤气温度下铜冷却壁的最高温度高约30℃,较铸钢冷却壁的最高温度低约520℃。铜钢复合冷却壁具备铜冷却壁的传热性能。铜钢界面边缘正应力σz大于0,表现为受拉状态;冷面增加加强筋后,铜钢界面边缘正应力σz小于0,表现为受压状态,且最大等效应力降低至114.45 MPa,低于铜钢复合板的高温强度。高炉内铜钢复合冷却壁不会发生铜钢界面分离破损。热态试验中铜钢复合冷却壁温度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铜钢复合冷却壁
传热
热态试验
热应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炉用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及力学性能分析
1
作者
刘奇
程树森
牛建平
刘东东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河北省万全县丰华有色金属加工厂
出处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7-251,27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71303)
文摘
采用热力耦合方法研究了铜层厚度和冷却水道间距对铜-钢复合冷却壁温度及应力分布的影响.以1∶1比例铜-钢复合冷却壁进行了热态试验,测试了铜-钢复合冷却壁温度分布,计算了热态试验条件下铜-钢复合冷却壁的温度分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计算结果显示,铜-钢复合冷却壁铜层厚度增加,壁体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减少,铜层厚度上限值为70mm;冷却水道间距减少可以降低壁体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当冷却水道间距小于220mm时,减少冷却水道间距对降低壁体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作用较小.铜层厚度为60mm,冷却水道间距为220mm的铜-钢复合冷却壁在高炉热负荷较高区域工作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损坏.
关键词
铜
-
钢复合冷却壁
温度场
热力耦合分析
高炉
Keywords
copper - steel composite stav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ermal mechanical coupled analysis
blast furnace
分类号
TF572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能力及热变形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张恒
张建良
焦克新
王海洋
牛建平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
河北万丰冶金备件有限公司
出处
《炼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5,共6页
文摘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铜钢复合冷却壁的传热能力,以及在高热负荷下铜钢复合冷却壁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与铜冷却壁相比,铜钢复合冷却壁的传热能力仅下降1.17%;冷却水对流换热在冷却系统中占绝对主导地位,99%的热量是通过冷却水带走,距离热面最近的水道铜面起主要作用。②铜钢复合冷却壁抗热变形能力较好,在无渣皮保护的极限工作条件下,铜钢复合冷却壁的热变形量大约为铜冷却壁的一半,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铜钢复合冷却壁的界面处的应力值较大,爆炸焊接结合的铜钢材料,在界面处行成波状结合界面,很好地保证了界面强度。
关键词
高炉
冷却壁
铜钢复合
传热
对流换热
热变形
Keywords
blast furnace cooling
stave
copper
-
steel
composite
heat transfer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thermal deformation
分类号
TF573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及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奇
程树森
牛建平
刘东东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河北省万全县丰华有色金属加工厂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3-53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71303)
文摘
通过建立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及热应力分布数学模型,研究了铜钢复合冷却壁与铜冷却壁、铸钢冷却壁的传热性能差异及其铜钢界面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煤气温度为1200℃时,高炉内无渣皮覆盖铜钢复合冷却壁肋热面最高温度为180℃,较相同煤气温度下铜冷却壁的最高温度高约30℃,较铸钢冷却壁的最高温度低约520℃。铜钢复合冷却壁具备铜冷却壁的传热性能。铜钢界面边缘正应力σz大于0,表现为受拉状态;冷面增加加强筋后,铜钢界面边缘正应力σz小于0,表现为受压状态,且最大等效应力降低至114.45 MPa,低于铜钢复合板的高温强度。高炉内铜钢复合冷却壁不会发生铜钢界面分离破损。热态试验中铜钢复合冷却壁温度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关键词
高炉
铜钢复合冷却壁
传热
热态试验
热应力
Keywords
blast furnace
copper
steel
composite
stave
heat transfer
thermal test
thermal stress
分类号
TF573.1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炉用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及力学性能分析
刘奇
程树森
牛建平
刘东东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能力及热变形分析
张恒
张建良
焦克新
王海洋
牛建平
《炼铁》
北大核心
201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铜钢复合冷却壁传热及热应力分析
刘奇
程树森
牛建平
刘东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