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sectional struvite formation process for enhanced treatment of copper-ammonia complex wastewater 被引量:5
1
作者 柴立元 彭聪 +5 位作者 闵小波 唐崇俭 宋雨夏 张阳 张静 Mohammad AL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57-466,共10页
Mg2+ and PO43+ were added into the synthetic wastewater, leading to the dissociation of the complex ions in the wastewater, and resulting in removal of copper and ammonia therein. The effects of agents addition amo... Mg2+ and PO43+ were added into the synthetic wastewater, leading to the dissociation of the complex ions in the wastewater, and resulting in removal of copper and ammonia therein. The effects of agents addition amount, pH, and reaction time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pper and ammonia were investigated. In particular, two-sectional struvite formation (TSSF) process was established for copper and ammonia removal. MgCl2 and Na2HPO4 were added by following 90% addition in the first section and remained 10% in the second during the TSSF process. Compared with one sectional struvite formation, TSSF possessed much better performance. Under condition of n(NH3-N):n(Mg):n(P)=1:1.2:1.5 (molar ratio), pH=9, and reaction time of 30 min,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copper and ammonia were 98.9% and 99.96%, respectively. The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TSSF is explained by the competition of ammonia by copper?ammonia complexes and struvite. The dissociation of copper-ammonia complexes is further demonstrated by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calculations and establishment of predominance phases diagram. Moreover, XRD and EDS analyses further confirmed the formation of struvite and precipitation of copper, which prove the transmission of copper and ammonia from liquid phase into solid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VITE copper-ammonia complex ammonia removal heavy metal wastewater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铜离子掺杂聚乙烯亚胺/碳纳米管热电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李赞 李怡 +2 位作者 蒋朵 杜飞鹏 张云飞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98-403,共6页
以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为基体,掺入适量的Cu^(2+)或[Cu(NH_(3))_(4)]^(2+)和聚乙烯亚胺(PEI),通过溶液共混和真空抽滤方法制备得到Cu^(2+)-PEI/SWCNT和[Cu(NH_(3))_(4)]^(2+)-PEI/SWCNT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法、X射线能谱仪、... 以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为基体,掺入适量的Cu^(2+)或[Cu(NH_(3))_(4)]^(2+)和聚乙烯亚胺(PEI),通过溶液共混和真空抽滤方法制备得到Cu^(2+)-PEI/SWCNT和[Cu(NH_(3))_(4)]^(2+)-PEI/SWCNT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法、X射线能谱仪、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热电仪器表征了复合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适量Cu^(2+)和PEI掺杂SWCNT时,优化了SWCNT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提升了体系的电导率,最大电导率为1101.3 S·cm-1,功率因子最高达到93.4μW·m^(-1)·K^(-2)。掺杂[Cu(NH_(3))_(4)]^(2+)和PEI时,提升了SWCNT的载流子迁移率,显著提升了体系的塞贝克系数,最大塞贝克系数为45.0μV·K^(-1),功率因子最高达到72.3μW·m^(-1)·K^(-2)。虽然Cu^(2+)和[Cu(NH_(3))_(4)]^(2+)提升SWCNT热电性能的机理不同,但功率因子都高于PEI/SWCNT(55.7μW·m^(-1)·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铜氨离子 聚乙烯亚胺 单壁碳纳米管 复合薄膜 热电性能
下载PDF
铜氨络合粘胶纤维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3
作者 刘杰 高晓红 +2 位作者 张雪婷 杨旭礼 包育闻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28,共4页
利用铜氨溶液对粘胶纤维进行处理,制备了铜氨络合粘胶纤维。分析了铜氨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Cu^(2+)结合量的影响。通过SEM、XRD和XPS表征了粘胶纤维的形貌与化学结构,测试了不同Cu^(2+)结合量下铜氨络合粘胶纤维的抑菌性及耐水洗性能... 利用铜氨溶液对粘胶纤维进行处理,制备了铜氨络合粘胶纤维。分析了铜氨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Cu^(2+)结合量的影响。通过SEM、XRD和XPS表征了粘胶纤维的形貌与化学结构,测试了不同Cu^(2+)结合量下铜氨络合粘胶纤维的抑菌性及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铜氨溶液浓度的提高,Cu^(2+)结合量迅速增加;当溶液浓度达到25.00 mmol/L时,Cu^(2+)结合量达到最大值;反应30 min,即可达到络合平衡。铜氨溶液处理后,Cu^(2+)与粘胶纤维的羟基发生配位络合反应,纤维纵向分布着络合物小颗粒,形貌变粗糙,横向截面变化较小;纤维化学结构无明显改变。铜氨络合粘胶纤维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性能,当铜氨溶液浓度达到0.30 mmol/L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7.80%和99.33%,经50次标准水洗后,抑菌率分别为83.40%和8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氨 粘胶纤维 络合 抑菌性
下载PDF
铜氨配离子结构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4
作者 王旭洋 张嘉沛 +3 位作者 赵立睿 徐晓文 邹桂征 张斌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384-389,共6页
铜(Ⅱ)氨配离子是分析化学教学中配位平衡及配合物的分布特征部分较为经典的配离子之一。现行教材大多只给出了部分铜氨配离子的稳定常数,也并未解释铜氨配离子配位数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首先通过结构优化给出了... 铜(Ⅱ)氨配离子是分析化学教学中配位平衡及配合物的分布特征部分较为经典的配离子之一。现行教材大多只给出了部分铜氨配离子的稳定常数,也并未解释铜氨配离子配位数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首先通过结构优化给出了铜氨配离子稳定性与配位数和结构的关系,而后进一步通过分析分子内部结构给出了一种回归结构本质的定性解释,既有助于改进教学效果,同时将理论计算应用于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可增加学生对理论计算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化合物 铜氨配离子 稳定常数 配位场理论 计算化学
下载PDF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copper-ammonia complex decomposition in struvite formation process and enhanced ammonia and copper removal 被引量:10
5
作者 Cong Peng Liyuan Chai +4 位作者 Chongjian Tang Xiaobo Min Yuxia Song Chengshan Duan Cheng Y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22-233,共12页
Heavy metals and ammonia are difficult to remove from wastewater,as they easily combine into refractory complexes.The struvite formation method(SFM) was applied for the complex decomposition and simultaneous removal... Heavy metals and ammonia are difficult to remove from wastewater,as they easily combine into refractory complexes.The struvite formation method(SFM) was applied for the complex decomposition and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heavy metal and ammoni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mmonia deprivation by SFM was the key factor leading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copper-ammonia complex ion.Ammonia was separated from solution as crystalline struvite,and the copper mainly co-precipitated as copper hydroxide together with struvite.Hydrogen bonding and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we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surface interactions between struvite and copper hydroxide.Hydrogen bonding was concluded to be the key factor leading to the co-precipitation.In addition,incorporation of copper ions into the struvite crystal also occurred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ammonia complex Ammonia removal Copper hydroxide Co-precipitation Struvite formation Heavy-metal-containing wastewater
原文传递
用于氨水电解的自支撑Ni_(4)Cu_(1)Co_(x)/CC氨氧化电极研究
6
作者 张奎 赵云 +2 位作者 方达晖 周利 邵志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1-907,共7页
氨作为一种零碳能源载体,由于其较高的体积比能量和氢含量,被视为一种理想的氢载体。以氨作为燃料,通过电解的方式结合氨氧化反应,可以实现氨到氢的高效转化。以碳布为基底,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Ni_(4)Cu_(1)Co_(x)/CC一体化自支撑... 氨作为一种零碳能源载体,由于其较高的体积比能量和氢含量,被视为一种理想的氢载体。以氨作为燃料,通过电解的方式结合氨氧化反应,可以实现氨到氢的高效转化。以碳布为基底,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Ni_(4)Cu_(1)Co_(x)/CC一体化自支撑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物理表征证明了材料的合成,通过循环伏安测试、电化学阻抗测试和计时电流测试等电化学测试以及氨水电解池测试证明了Co的掺杂能够提高氨氧化性能,并在氨水电解池中测试了其电解氨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电氧化 氨水电解 镍铜钴 电催化
下载PDF
铜基材料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制氨研究进展
7
作者 董亚男 赵长盛 +3 位作者 陈庆锋 刘伟 谭宇 刘绪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1-771,857,共12页
人类工农业活动导致环境中硝酸盐浓度升高,利用电催化技术将硝酸盐还原合成氨(NO_(3)RA)符合“双碳”政策,可达到去除硝酸盐污染和制备氨(NH_(3))的双重目的。该文综述了铜(Cu)基材料电催化硝酸盐还原的反应机理,从反应机理角度分析了不... 人类工农业活动导致环境中硝酸盐浓度升高,利用电催化技术将硝酸盐还原合成氨(NO_(3)RA)符合“双碳”政策,可达到去除硝酸盐污染和制备氨(NH_(3))的双重目的。该文综述了铜(Cu)基材料电催化硝酸盐还原的反应机理,从反应机理角度分析了不同Cu基催化材料优势性能的起源。围绕Cu单原子、单金属Cu、Cu基合金、Cu基氧化物和Cu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大量研究实例,对不同Cu基催化材料催化NO_(3)RA反应的性能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Cu基材料催化NO_(3)RA反应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未来Cu基催化剂电催化NO_(3)RA反应的开发与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还原 硝酸盐 铜基催化剂 合成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粉煤灰基沸石吸附废液中氨氮化物与铜离子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鲍慧敏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8,共6页
开展了粉煤灰基沸石吸附电镀废液中氮氧化物和铜离子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基沸石吸附铜离子的适宜条件为:pH值8,溶液中铜离子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吸附时间0.45 h,温度200℃;粉煤灰基沸石吸附氨氮化物的适宜条件为:粉煤灰基沸... 开展了粉煤灰基沸石吸附电镀废液中氮氧化物和铜离子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基沸石吸附铜离子的适宜条件为:pH值8,溶液中铜离子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吸附时间0.45 h,温度200℃;粉煤灰基沸石吸附氨氮化物的适宜条件为:粉煤灰基沸石投入量8 g/L,pH值8,吸附时间0.60 h,溶液中氨氮化物初始质量浓度150 mg/L;粉煤灰基沸石吸附铜离子的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过程,粉煤灰基沸石对氨氮化物的吸附是离子交换和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沸石 电镀废液 氨氮化物 铜离子 吸附剂 物理吸附
下载PDF
铜氨溶液法定量分析蚕丝/羊毛混合物
9
作者 肖传志 徐杰 +3 位作者 马国阳 余晓筠 陈忆霞 杨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07,共5页
为了准确测定蚕丝/羊毛混合物中纤维含量,选用铜氨溶液试剂定量分析蚕丝/羊毛混合物。选择试验温度、振荡频率、振荡时间为试验因素,羊毛含量测试值与实际值的绝对差值为试验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各试验因素的较优范围,然后在... 为了准确测定蚕丝/羊毛混合物中纤维含量,选用铜氨溶液试剂定量分析蚕丝/羊毛混合物。选择试验温度、振荡频率、振荡时间为试验因素,羊毛含量测试值与实际值的绝对差值为试验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各试验因素的较优范围,然后在较优范围内选择各试验因素进行三水平正交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最优试验条件,最后使用最优试验条件测试纯羊毛织物,计算得到羊毛的修正系数。结果表明:铜氨溶液法定量分析蚕丝/羊毛混合物的最优试验条件为试验温度40℃、振荡频率150 r/min、振荡时间40 min;羊毛的修正系数(d值)为0.9989,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羊毛 混合物 定量分析 铜氨溶液
下载PDF
从酸浸高铜炉渣回收铜、锌的氨浸工艺研究
10
作者 朱梦龙 杨保俊 +2 位作者 张少奇 王百年 窦旭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以硫酸浸取后的酸浸高铜炉渣为原料,以氨水-铵盐溶液为氨浸剂,以酸浸高铜炉渣中铜、锌元素的浸取率为考查指标,首先通过筛选实验,考查并确定氨浸剂溶液中较适宜的铵盐为碳酸铵;考查并确定酸浸高铜炉渣氨浸过程较适宜的工艺条件:浸取时间... 以硫酸浸取后的酸浸高铜炉渣为原料,以氨水-铵盐溶液为氨浸剂,以酸浸高铜炉渣中铜、锌元素的浸取率为考查指标,首先通过筛选实验,考查并确定氨浸剂溶液中较适宜的铵盐为碳酸铵;考查并确定酸浸高铜炉渣氨浸过程较适宜的工艺条件:浸取时间12 h,浸取温度30℃,氨水初始浓度7.8 mol·L^(-1),碳酸铵初始浓度1.31 mol·L^(-1),搅拌速率200 r/min,此优化条件下酸浸高铜炉渣中铜、锌的浸取率可达89.77%、9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浸高铜炉渣 氨浸 碳酸铵
下载PDF
基于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合成氨的综合实验——铜基催化剂制备表征、性能探究及应用设计
11
作者 邹嘉沛 张君阳 +3 位作者 伍旭明 魏聪 方思敏 王钰熙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373-382,共10页
电催化作为纳米材料和能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未来新能源存储与转化技术的关键所在。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合成氨技术被认为是绿色、安全的技术,为了填补这一前沿科研成果在实验教学中的空白,我们开发了基于... 电催化作为纳米材料和能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未来新能源存储与转化技术的关键所在。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合成氨技术被认为是绿色、安全的技术,为了填补这一前沿科研成果在实验教学中的空白,我们开发了基于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合成氨的综合化学实验。本实验具有基础知识-科学研究-实际应用的一体化设计,包含铜基催化剂制备表征、性能探究及应用设计的层次化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电催化的研究进展,掌握电催化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以致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还原 铜基催化剂 合成氨 科教融合
下载PDF
五重孪晶铜纳米线@聚吡咯制备及其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制氨
12
作者 严孝清 赵瑛 +4 位作者 张宇哲 欧鸿辉 黄起中 胡华贵 杨贵东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9-1532,共14页
合理设计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低成本纳米结构催化剂是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制氨的一个重大挑战。采用水热法耦合原位还原法制备了厚度可控的聚吡咯包裹五重孪晶铜纳米线催化剂,实现了低偏压下产氨活性、法拉第效率的提高以及对抗... 合理设计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低成本纳米结构催化剂是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制氨的一个重大挑战。采用水热法耦合原位还原法制备了厚度可控的聚吡咯包裹五重孪晶铜纳米线催化剂,实现了低偏压下产氨活性、法拉第效率的提高以及对抗腐蚀能力的大幅提升。偏压为-0.4 V(可逆氢电极)时T-CuNW-10样品合成氨活性达到13.83 mg·mg^(-1)·h^(-1),偏压-0.7 V(可逆氢电极)时达到23.24 mg·mg^(-1)·h^(-1);中间产物亚硝酸根与产物氨二者加和的法拉第效率(FE)接近100%;腐蚀电流降低至3.14 mA·cm^(-2)。最终实现催化剂高效稳定硝酸根还原制氨性能的提升,可为开发设计工业应用催化剂提供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五重孪晶铜 纳米材料 硝酸根 电化学合成氨 催化剂
下载PDF
多级孔二氧化硅负载铜催化剂制备及甲醇脱氢性能
13
作者 权燕红 靳钰婷 +2 位作者 王娜 赵金仙 任军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2,共11页
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煤化工下游化学品,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主要使用铜基催化剂,金属铜易发生团聚、烧结是限制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有序多级孔氧化硅载体(HPS-x),采用蒸氨法和浸渍法分别制得Cu/HPS-x(x=100、130和... 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煤化工下游化学品,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主要使用铜基催化剂,金属铜易发生团聚、烧结是限制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有序多级孔氧化硅载体(HPS-x),采用蒸氨法和浸渍法分别制得Cu/HPS-x(x=100、130和160)和Cu/HPS-130-W催化剂,考察不同水热温度对催化剂在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的影响,催化剂活性顺序为:Cu/HPS-130>Cu/HPS-160>Cu/HPS-100>Cu/HPS-130-W。表征结果显示,水热温度对HPS载体的织构性质有显著影响,HPS-100以微孔为主,介孔较少,HPS-160比表面积较低,HPS-130载体有适宜孔径分布的有序微介孔结构,能有效促进Cu粒子分散,防止活性组分团聚,进而提高催化剂活性。采用蒸氨法制备的Cu/HPS-130催化剂在0.2 MPa、300℃反应条件下,甲醇转化率和MF选择性分别达38.7%和79.8%,明显优于浸渍法制备的Cu/HPS-130-W催化剂。结果表明蒸氨法比浸渍法更有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载体和金属间相互作用更强,避免活性组分的团聚和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脱氢 铜基催化剂 有序多级孔氧化硅 甲酸甲酯 蒸氨法
下载PDF
氨气沉淀法制备碱式硝酸铜及其形貌机理研究
14
作者 王新安 范天博 +3 位作者 赵一波 刘森 郭洪范 李雪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545,共10页
本文以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氨气沉淀法制备了多种形貌的碱式硝酸铜。研究了反应过程中温度、通氨时间和通氨速率对产品微观形貌和产品收率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即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90℃、通氨速率500 mL/min时,产品收率达到50%,... 本文以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氨气沉淀法制备了多种形貌的碱式硝酸铜。研究了反应过程中温度、通氨时间和通氨速率对产品微观形貌和产品收率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即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90℃、通氨速率500 mL/min时,产品收率达到50%,产品形貌为类六方片状,分散性好,粒径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在产品中发现由纳米级碱式硝酸铜颗粒紧密排布而成的二维纳米网状结构,上面分布有纳米级微孔。采用Morphology及CASTEP程序对碱式硝酸铜生长习性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由温度引起的(001)晶面显露程度变化是导致宏观形貌不规则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铜 碱式硝酸铜 氨气沉淀法 纳米结构 形貌
下载PDF
富含缺陷的Cu@CuTCNQ复合材料增强电催化硝酸盐还原成氨
15
作者 周纳 王家志 +6 位作者 张宁 王志 王恒国 黄岗 鲍迪 钟海霞 张新波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324-333,共10页
将硝酸盐(NO_(3))电化学转化为化学原料和燃料氨(NH3),有助于可持续地缓解当前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然而,电催化NO_(3)^(-)还原成NH_(3)(NRA)涉及一个缓慢的八电子转移过程,并与水系中的析氢反应(HER)相竞争,这给开发高选择性的NRA催... 将硝酸盐(NO_(3))电化学转化为化学原料和燃料氨(NH3),有助于可持续地缓解当前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然而,电催化NO_(3)^(-)还原成NH_(3)(NRA)涉及一个缓慢的八电子转移过程,并与水系中的析氢反应(HER)相竞争,这给开发高选择性的NRA催化剂带来巨大挑战.铜基催化剂是最有应用前景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之一,被广泛用于电化学NO_(3)还原研究.然而,块体铜通常表现出较低的NH_(3)选择性且伴随HER竞争反应.近年来,原位表征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能够观察到电解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演变,并验证原位生成的新的高活性相和局部结构(如应变、空位和晶面)在触发高效催化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缺陷位点不仅表现出独特的电子特性,而且可以调节相邻原子的电子结构,通过形成新的协同配位结构,来增强化学吸附和改变中间体能垒从而达到最佳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氧析出、氧还原和二氧化碳还原等电催化反应中.因此,通过结构演化构建富含铜空位缺陷的催化剂,有望提高NRA的活性和选择性.然而,金属表面缺陷工程对电催化反应的影响研究较少,相关反应机理仍不清楚.因此,阐明空位缺陷对NRA的影响和反应机理对于开发高效NRA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简单的原位电化学重构方法构建了一种高效的富含铜空位缺陷的铜@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铜(Cu@CuTCNQ)复合催化剂,用于常温常压NRA反应.X射线衍射精修结果联合X射线吸收光谱表征表明,成功合成了CuTCNQ络合物,其中单分散的金属离子Cu的氧化态为+1价,与N元素配位成键.采用非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研究了NRA过程中CuTCNQ的形貌和结构演变,C-CN拉曼峰发生蓝移表明从CuTCNQ基底到衍生的Cu位点间的电荷转移作用加强.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电子顺磁共振表征结果表明,衍生的Cu位点表面存在丰富的Cu空位缺陷.丰富的Cu空位缺陷和优化的电荷转移特性使催化剂性能得以提升,在含有0.1 molL^(–1)NO_(3)^(-)的0.1 molL^(–1)KOH溶液中,Cu@CuTCNQ催化剂在-0.6 V vs.RHE还原电位下NRA反应表现出96.4%法拉第效率和144.8μmol h^(–1)cm^(–2)的氨产率,优于结晶性良好的Cu纳米颗粒和大多数Cu基催化剂.利用在线微分电化学质谱对NRA过程的重要中间体NO*和NO_(2)*进行检测,并联合理论计算推测反应途径.结果表明,Cu空位的引入改变了Cu表面的电荷分布,增强了Cu活性位点对NO_(3)^(-)的吸附,降低了电势决速步反应能垒,从而使得NRA的脱氧和加氢过程在热力学上更有利.同时,富含Cu空位缺陷的表面有利于抑制析氢竞争反应,二者共同增强了NRA的活性和选择性.综上,本文突出了通过原位电化学重构策略构建高效NRA催化剂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对金属空位-活性依赖性关系的基本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还原 氨合成 铜空位 电催化 电化学重构
下载PDF
铜镍硫化矿浸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泽锟 田磊 刘燕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3-329,共7页
随着高品位硫化镍精矿资源的枯竭和镍需求的快速增长,从低品位硫化镍矿中高效、清洁地提取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湿法冶金工艺在处理低品位、复杂难选铜镍硫化矿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中,铜浸出技术已成为重要工艺。综述了加压氨浸... 随着高品位硫化镍精矿资源的枯竭和镍需求的快速增长,从低品位硫化镍矿中高效、清洁地提取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湿法冶金工艺在处理低品位、复杂难选铜镍硫化矿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中,铜浸出技术已成为重要工艺。综述了加压氨浸、常压浸出、加压酸浸及微生物浸出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展望了未来湿法处理铜镍硫化矿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硫化矿 加压氨浸 加压酸浸 常压浸出 微生物浸出 进展
下载PDF
高纯度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惠倩 陈龙 玉增蒙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9期96-98,92,共4页
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_(2)(OH)_(2)CO_(3),颜色翠绿,在自然界中铜通常以此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本文以蚀刻废液生产的氢氧化铜、氨水、二氧化碳为原料,通过除杂技术,获得低杂... 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_(2)(OH)_(2)CO_(3),颜色翠绿,在自然界中铜通常以此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本文以蚀刻废液生产的氢氧化铜、氨水、二氧化碳为原料,通过除杂技术,获得低杂质的铜基前驱体固体,在0.02 Mpa的微负压下,采用三级吸收方式,加热蒸氨制得高纯碱式碳酸铜优于HG/T4825-2015的I类标准,氨回收95%以上,铜回收99%以上。本工艺环境友好,成本相对较低,且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合适推广,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前驱体 碱式碳酸铜 负压蒸氨
下载PDF
溶解法和拆分法定量测定棉/铜氨纤维混合物的不确定度分析
18
作者 胡海娜 沈洪祥 刘晓旭 《染整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56-60,共5页
依据GB/T 2910.1—2009、GB/T 2910.6—2009和SN/T 3315.4—2012,采用甲酸/氯化锌法、60%硫酸法和手工拆分法对C/CVP交织物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试验。依据CNAS-TRL-002:2020和JJF 1059.1—2012,详细分析3种试验方法条件下测量不确定度之间... 依据GB/T 2910.1—2009、GB/T 2910.6—2009和SN/T 3315.4—2012,采用甲酸/氯化锌法、60%硫酸法和手工拆分法对C/CVP交织物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试验。依据CNAS-TRL-002:2020和JJF 1059.1—2012,详细分析3种试验方法条件下测量不确定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60%硫酸法的精密度要优于甲酸/氯化锌法,3种试验方法结果的不确定度之间存在差异,甲酸/氯化锌法的准确度要优于60%硫酸法,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来源是操作复现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A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铜氨纤维 定量分析 不确定度
下载PDF
醋酸铜氨废液中铜的回收及其废水处理研究
19
作者 龙冬清 何田妹 +2 位作者 管江华 张兴富 吴建存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27-30,102,共5页
针对醋酸铜氨废液总铜、氨氮、化学需氧量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了蒸汽吹脱-铁屑置换-Fenton氧化-磷酸铵镁沉淀组合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蒸汽吹脱最佳条件为:蒸汽吹脱温度70℃,吹脱时间70 min,氨氮去除率达到96.5%;铁屑置换最佳条件为:pH... 针对醋酸铜氨废液总铜、氨氮、化学需氧量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了蒸汽吹脱-铁屑置换-Fenton氧化-磷酸铵镁沉淀组合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蒸汽吹脱最佳条件为:蒸汽吹脱温度70℃,吹脱时间70 min,氨氮去除率达到96.5%;铁屑置换最佳条件为:pH为1.5,铁屑投加量为理论值的1.8倍,置换时间60 min,经置换反应后废液中铜质量浓度降至0.255 g/L,铜置换率达到99.71%;Fenton氧化最佳条件为:pH为3.0,n(H2O2)∶n(Fe^(2+))=3.34∶1,反应时间30 min,废液CODCr从11300 mg/L降至358 mg/L,CODCr去除率达到96.83%;磷酸铵镁沉淀最佳条件为:pH为9.0,n(Mg)∶n(N)=1.2,n(P)∶n(N)=1.0,反应时间1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最终出水水质氨氮<25.8 mg/L,余磷量<7.5 mg/L,CODCr<360 mg/L,总铜<0.02 mg/L,为废水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铜氨废液 蒸汽吹脱 铁屑置换 FENTON氧化 磷酸铵镁
下载PDF
镍铜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布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氧化氨氮性能
20
作者 游葭宁 崔建国 张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9-706,共8页
以碳布(CC)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镍铜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Cu-LDH)/CC电极,并将其用于电催化氧化处理模拟强碱性氨氮废水。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与Ni(OH)2和Cu(OH)_(2)电极相比,Ni和Cu的协同效应使Ni_(0.8)Cu_(0.2)-LDH/CC电极对氨... 以碳布(CC)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镍铜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Cu-LDH)/CC电极,并将其用于电催化氧化处理模拟强碱性氨氮废水。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与Ni(OH)2和Cu(OH)_(2)电极相比,Ni和Cu的协同效应使Ni_(0.8)Cu_(0.2)-LDH/CC电极对氨氮电催化氧化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应用电位为1.62 V、初始废水pH为12的适宜条件下,采用Ni_(0.8)Cu_(0.2)-LDH/CC电极处理氨氮质量浓度450~1300 mg/L的废水12 h,氨氮去除率稳定在75%~95%;产物中N2选择性最高可达53.47%,对应的NO_(2)^(-)-N选择性为44.91%,NO_(3)^(-)-N选择性为1.62%,处理后废水pH从9~13降至8~10,这些条件均有利于后续生物短程反硝化进一步脱氮;Ni_(0.8)Cu_(0.2)-LDH/CC电极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和极低的镍铜离子浸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性氨氮废水 电催化氧化 镍铜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电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