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oil-absorbing materials 被引量:16
1
作者 Tao Zhang Zhangdi Li +4 位作者 Yuanfei Lü Yu Liu Dongya Yang Qiurong Li Fengxian Qi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282-1295,共14页
Oil and organic solvent contamination, derived from oil spills and organic solvent leakag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issues impo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both human and ecosystem health. Am... Oil and organic solvent contamination, derived from oil spills and organic solvent leakag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issues impo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both human and ecosystem health. Among the various presented technologies applied for oil/water separation, oil absorption process has been explored widely and offers satisfactory results especially with surface modified oil-absorbing material and/or hybrid absorbent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ecent research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he designing strategies of oil-absorbing absorb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oil absorption. Then, an extensive list of various oil-absorbing materials from literature, including polymer materials, porous inorganic materials and biomass materials, has been compiled and the oil adsorption capacities toward various types of oils and organic solvents a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are presented along with highlighting and discussing the various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designing of oil-absorbing absorbents tested so far for oil/water separation. Finally, some future trends and perspectives in oil-absorbing material are outl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water SEPARATION Oil-absorbing material superhydrophobic Hydrid absorbents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Heterogeneous Ice Nucleation on the Micro-Cubic Structur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for Enhancing Icing-Delay Performance 被引量:1
2
作者 Senyun Liu Qinglin Liu +5 位作者 Xian Yi Yizhou Shen Long Guo Wenqing Hou Haifeng Chen Zhen Wang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EI 2020年第12期1617-1631,共15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heterogeneous ice nucleation behavior based on controllable micro-cubic array structure surfaces from the statistic perspective.To this end,we firstly constructed a group of mi...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heterogeneous ice nucleation behavior based on controllable micro-cubic array structure surfaces from the statistic perspective.To this end,we firstly constructed a group of micro-cubic array structures on silicon substrates by a selective plasma etching technique.After grafting low-free-energy substance,the as-constructed micro-cubic array structure surfaces exhibited higher non-wettability with the water contact angle being up to 150°.On this basis,500 cycles of freezing and melting processes were accurately recorded to analyze the instantaneous ice nucleation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freezing temperature.As a consequence,the statistical freezing temperature of the sample with micro-spacing distance of 40μm is as low as−17.13°C.This microstructure configuration(conforming to Cassie-Baxter wetting regime)not only could entrap more air pockets,but also achieved lower solid-liquid contact area,resulting in lower ice nucleation rate(~2–3 orders of magnitude less than that on the flat substrate).Furthermore,the gradually increasing micro-spacing distance to 60μm would induce the transition from CassieBaxter to Wenzel wetting state,leading to higher freezing probability and ice nucleation rate.Th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n microstructure configuration improving the ice nucleation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stone for the microstructure design of ice-repellent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tructure configuration superhydrophobic ice nucleation antiicing/icephobic material
下载PDF
超疏水异质纤维聚结材料的构建及乳化油去除性能
3
作者 马宁 李志鹏 +2 位作者 郭宏山 张秀芳 王雪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76,共6页
选择常用的聚结除油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将其表面负载聚苯胺(PANI),成功构建超疏水纤维,并将其与亲水棉(Cot)纤维编织成超疏水/亲水异质材料(PANI/PTFE-Cot)用于处理含油废水。结果表明,具有微/纳结构的PANI成功负载在PTFE上,苯胺的... 选择常用的聚结除油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将其表面负载聚苯胺(PANI),成功构建超疏水纤维,并将其与亲水棉(Cot)纤维编织成超疏水/亲水异质材料(PANI/PTFE-Cot)用于处理含油废水。结果表明,具有微/纳结构的PANI成功负载在PTFE上,苯胺的投加量和反应温度影响PANI/PTFE的疏水性能。当反应温度为25℃,苯胺投加量为0.2 mol/L时,其水接触角达到最大,为154°。当PANI/PTFE和Cot纤维数量比为2∶1时,除油效果最佳。与传统的聚结材料PTFE相比,超疏水-亲水PANI/PTFE-Cot异质聚结材料的品质因子提高了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废水处理 超疏水材料 聚结技术 异质编织纤维 聚四氟乙烯
下载PDF
纳米SiO_(2)复合粒子/有机硅低聚物透明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4
作者 李冀 郭浩彬 +2 位作者 叶向东 郗长青 王权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79,共8页
将Stöber法制备的胶体SiO_(2)粒子溶液与粉体SiO_(2)粒子进行物理共混得到SiO_(2)复合粒子溶液,以三乙氧基甲基硅烷(MTES)与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制备的酸性有机硅低聚物为黏结剂,使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KH540)与全氟癸基三... 将Stöber法制备的胶体SiO_(2)粒子溶液与粉体SiO_(2)粒子进行物理共混得到SiO_(2)复合粒子溶液,以三乙氧基甲基硅烷(MTES)与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制备的酸性有机硅低聚物为黏结剂,使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KH540)与全氟癸基三甲基氧硅(PFDT)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喷涂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出SiO_(2)复合粒子/酸性有机硅低聚物复合透明超疏水涂层。考察了SiO_(2)复合粒子、酸性有机硅低聚物、KH540及PFDT对复合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O_(2)复合粒子溶液由粒径为110 nm的胶体SiO_(2)粒子溶液与粒径为50 nm的粉体SiO_(2)粒子(其用量为胶体SiO_(2)粒子溶液质量的1%)组成、SiO_(2)复合粒子溶液与酸性有机硅稀释液质量比为4∶1、KH540与PFDT的添加量(以混合液总质量计,下同)均为1%时,制备的复合涂层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透光率可达88%,静态接触角达155°,在800目砂纸上磨损60 cm后仍能保持超疏水性能,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透明超疏水涂层 有机硅低聚物 制备 性能 功能材料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膜的超疏水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成才 朱登辉 +1 位作者 朱海霖 郭玉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1,共7页
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具有突出的化学稳定性、高耐热性、强疏水性和高断裂韧性等优点,在膜分离技术领域中广泛应用。为开发高效、低成本、耐久稳定、绿色环保的超疏水改性技术,根据聚四氟乙烯膜的超疏水改性原理,从聚四氟乙烯分子化... 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具有突出的化学稳定性、高耐热性、强疏水性和高断裂韧性等优点,在膜分离技术领域中广泛应用。为开发高效、低成本、耐久稳定、绿色环保的超疏水改性技术,根据聚四氟乙烯膜的超疏水改性原理,从聚四氟乙烯分子化学结构出发,分析了2种改性机制“不改变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结构”和“改变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结构”,介绍了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制备和改性中的优缺点,阐述了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膜材料的功能性应用形式和领域,最后探讨了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膜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高性能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膜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膜材料 聚四氟乙烯膜 超疏水 改性方法 分离技术
下载PDF
盐碱地改造用高效阻盐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雄 朱国鑫 吕欣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6-1134,共9页
为改良盐碱土壤,制备了一种隔水阻盐性能优异的超疏水颗粒材料,构建隔水阻盐材料与蓄水模式结合的盐碱地改造体系。以大漠砂为芯材,通过表面覆膜进行疏水改性,探究树脂和微纳米辅材掺量对材料疏水性、抗渗性和透气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微... 为改良盐碱土壤,制备了一种隔水阻盐性能优异的超疏水颗粒材料,构建隔水阻盐材料与蓄水模式结合的盐碱地改造体系。以大漠砂为芯材,通过表面覆膜进行疏水改性,探究树脂和微纳米辅材掺量对材料疏水性、抗渗性和透气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微型土柱模拟地下水盐迁移过程,探究材料的隔水性能和阻盐性能。结果表明,在树脂、疏水碳酸钙和纳米二氧化硅掺量分别为1.0%、0.8%和0.2%时,材料接触角达到153.6°,耐静水高度达230 mm,并维持良好的透气性能。在微型土柱模拟试验中,隔水阻盐材料对水分蒸发和盐分上移的抑制作用明显,蒸发抑制率为50%~70%,盐分抑制率大于99%且在20次阻盐循环后维持9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 超疏水材料 隔水阻盐 蒸发抑制
下载PDF
金属材料表面超疏水涂层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欢 周张燕 马北越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5期353-361,共9页
金属材料普遍存在腐蚀现象,这限制了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近年来,受到自然界超浸润现象的启示,超疏水涂层作为一种新型金属防护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超疏水表面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重点综述镁合金、铝合金、碳钢、钛合金表面超... 金属材料普遍存在腐蚀现象,这限制了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近年来,受到自然界超浸润现象的启示,超疏水涂层作为一种新型金属防护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超疏水表面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重点综述镁合金、铝合金、碳钢、钛合金表面超疏水涂层近期的发展状况,以期为开发新型功能材料,推动相关技术进步,促进多领域的交叉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超疏水涂层 耐腐蚀 防护材料 疏水原理
下载PDF
超疏水/超亲油含棉复合材料构造及其油水分离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井一凡 广靖 +2 位作者 陈双双 刘浩钥 陈诚 《印染》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5,78,共5页
以多丙烯酸酯基化合物与多氨基化合物胶凝作用形成的凝胶体系为基础,引入棉纤维、含短氟碳链单体、交联单体、引发剂,基于原位聚合法制得超疏水/超亲油含棉复合材料[OC-PG@P(DVB-HFBM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探究... 以多丙烯酸酯基化合物与多氨基化合物胶凝作用形成的凝胶体系为基础,引入棉纤维、含短氟碳链单体、交联单体、引发剂,基于原位聚合法制得超疏水/超亲油含棉复合材料[OC-PG@P(DVB-HFBM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探究了其对水相及油相展现的不同特殊润湿行为并评价其应用稳定性。结果表明,OCPG@P(DVB-HFBMA)的水接触角大于158°,水滚动角为1°,油接触角为0°,具有出色的超疏水/超亲油性及突出的油水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超疏水 超亲油 棉纤维 复合材料 油水分离
下载PDF
不同基质超疏水材料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心怡 宋欣荣 +2 位作者 崔梦雨 姜会心 王创业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3,共9页
现有清理或回收泄漏石油的许多方法不仅经济成本高,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超疏水材料在油水分离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在处理溢油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超疏水材料的除油方法及制备方法,综述了以工业产品、天然无机材料、生... 现有清理或回收泄漏石油的许多方法不仅经济成本高,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超疏水材料在油水分离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在处理溢油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超疏水材料的除油方法及制备方法,综述了以工业产品、天然无机材料、生物质材料和新兴材料为基质制备的超疏水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与优点。提出了现有超疏水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材料 复合材料 油水分离性能
下载PDF
超疏水还原氧化石墨烯/聚氨酯复合海绵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双红 刘娇 +4 位作者 欧子敬 刘恋 孔纲 朱建康 李爽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6,共8页
在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十二烷基糖苷作为发泡剂形成氧化石墨烯微泡团聚体,通过浸渍法与聚氨酯海绵骨架复合后经过液氮的极速冷冻以及肼蒸气的还原,构筑了一种有着特殊三维分级多孔结构兼具超疏水和柔性压阻传感性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 在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十二烷基糖苷作为发泡剂形成氧化石墨烯微泡团聚体,通过浸渍法与聚氨酯海绵骨架复合后经过液氮的极速冷冻以及肼蒸气的还原,构筑了一种有着特殊三维分级多孔结构兼具超疏水和柔性压阻传感性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聚氨酯复合海绵。结果表明: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聚氨酯复合海绵的柔性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GF)最高可达3.8,响应时间低至45 ms;另外,还原氧化石墨烯/聚氨酯复合海绵还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水接触角(WCA)达152.5°,在潮湿及水下等复杂环境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三维多孔 柔性压阻传感材料 超疏水
下载PDF
纤维素基材料的疏水改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隋佩珊 张军涛 +2 位作者 郑明明 张羽飞 沈家源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6,共9页
着重综述了多形态纤维素材料(滤纸、棉织物、高分子膜、纤维泡沫和气凝胶等)疏水改性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改性方法,如喷涂法、浸渍法、等离子体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硫醇-烯”点击反应等,进而... 着重综述了多形态纤维素材料(滤纸、棉织物、高分子膜、纤维泡沫和气凝胶等)疏水改性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改性方法,如喷涂法、浸渍法、等离子体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硫醇-烯”点击反应等,进而阐述了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在防水防冰、阻燃和油水分离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纤维素基材料疏水改性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疏水改性 超疏水材料 油水分离
下载PDF
褶皱石墨烯微球制备与浸润性调控及其丙酮感知研究
12
作者 汪瑞 梅启林 +3 位作者 丁国民 陈述慧 徐建蓉 姜端洋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9,共6页
为了增加表面粗糙度,获得超疏水复合材料,本文引入水-丙酮的二元溶剂,探究氧化石墨烯(GO)在二元溶剂中的分散与蒸发,而后通过喷雾油炸法,得到褶皱石墨烯微球(FGO),探究溶剂组分对浸润性的影响,最后将FGO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制... 为了增加表面粗糙度,获得超疏水复合材料,本文引入水-丙酮的二元溶剂,探究氧化石墨烯(GO)在二元溶剂中的分散与蒸发,而后通过喷雾油炸法,得到褶皱石墨烯微球(FGO),探究溶剂组分对浸润性的影响,最后将FGO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制成对丙酮敏感的超疏水传感器。结果表明:在二元溶剂中,水的组分为20%时,GO在其中分散良好并且有不错的蒸发率,得到的FGO接触角为149.1°;制备的复合材料结合良好,具备150.2°的超疏水性能,同时能在丙酮浓度为0.03~0.075 mol/L时具有良好感知性能,灵敏度达到115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褶皱石墨烯微球 复合材料 超疏水传感器
下载PDF
花生壳多孔碳基超疏水吸波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窦梅冉 徐丽慧 +7 位作者 潘虹 姚程健 李永贺 张应秀 滕毅 蔡央芳 付学强 王盟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以废弃花生壳为原料,通过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备花生壳多孔生物质碳材料,并结合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超疏水吸波功能棉织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样品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并测试织物的... 以废弃花生壳为原料,通过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备花生壳多孔生物质碳材料,并结合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超疏水吸波功能棉织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样品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并测试织物的拒水防污性能、自清洁性能以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利用PDMS的交联粘结作用成功将花生壳多孔生物质碳材料负载于棉纤维上,基于花生壳多孔生物质碳的表面形貌及特性,整理棉织物表面呈现微观粗糙结构,水滴接触角为159.6°,具有较好的超疏水性能及自清洁性,且当织物厚度为3 mm时,最小反射损耗为-33.17 dB,实现了优异的吸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生物质碳 花生壳 超疏水 微波吸收 棉织物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王钰博 孙永阳 +1 位作者 薛意青 梁文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7-1507,共11页
为了避免表面覆冰对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解决传统防/除冰技术存在效率低、能耗大、高污染等问题,本文梳理了基于超疏水特性实现表面防/除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体表面浸润性理论及常见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对超疏水表面的... 为了避免表面覆冰对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解决传统防/除冰技术存在效率低、能耗大、高污染等问题,本文梳理了基于超疏水特性实现表面防/除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体表面浸润性理论及常见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对超疏水表面的被动防冰和主动除冰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归纳了基于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策略在航空、船舶、电力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总结和剖析了超疏水防/除冰表面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仿生 表面与界面 复合材料 被动防冰 主动除冰 研究进展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化纤织物疏水疏油功能整理的发展概况
15
作者 黄勇 李俊越 +5 位作者 张栋葛 韩津春 郁崇文 俞建勇 丁彬 李召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0-253,共14页
早期荷叶表面的拒水现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研究人员基于荷叶效应不断模仿荷叶表面的微纳结构,以获得可以比拟荷叶的超疏水表面。将超疏水表面应用于化纤织物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基于荷叶效应,可以通过构筑粗糙纹理表面的方法制备超... 早期荷叶表面的拒水现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研究人员基于荷叶效应不断模仿荷叶表面的微纳结构,以获得可以比拟荷叶的超疏水表面。将超疏水表面应用于化纤织物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基于荷叶效应,可以通过构筑粗糙纹理表面的方法制备超疏水表面,但有些液体悬浮在纹理表面的稳定性较差,因此适用性有限。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含氟整理剂能够降低材料的表面能,使材料对大部分表面能较高的液体具有抵抗作用,使用含氟整理剂整理是目前制备超疏水表面的主流方法。但不论是构筑粗糙表面还是使用含氟整理剂整理,都无法使超疏水表面在极端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拒液效果。通过在材料表面构建自愈合体系可以获得具有长久拒液效果的自愈合材料,这种超疏水材料的表面在受到机械磨损或化学腐蚀时,受损部位会自愈,从而达到持续的拒液效果。本文主要以化纤织物为例综述了疏水疏油功能整理的方法,阐释了化纤织物的疏水疏油机理,探讨了化纤织物受到化学腐蚀、机械磨损时应如何保持拒液稳定性的问题,并对未来化纤织物疏水疏油功能整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纤织物 超疏水表面 疏水疏油功能整理 含氟整理剂 自愈合材料
下载PDF
Mixed plastics waste valorization to high-added value products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and spin-casting
16
作者 Junaid Saleem Moghal Zubair Khalid Baig +2 位作者 Usman Bin Shahid Rafael Luque Gordon McKay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627-1640,共14页
Plastic waste is an underutilized resource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transformed into value-added materials.However,its chemical diversity leads to cost-intensive sorting techniques,limiting recycling and upcycling... Plastic waste is an underutilized resource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transformed into value-added materials.However,its chemical diversity leads to cost-intensive sorting techniques,limiting recycling and upcycling opportunities.Herein,we report an open-loop recycling method to produce graded feedstock from mixed polyolefins waste,which makes up 60%of total plastic waste.The method uses heat flow scanning to quantify the composition of plastic waste and resolves its compatibility through controlled dissolution.The resulting feedstock is then used to synthesize blended pellets,porous sorbents,and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s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and spin-casting.The hybrid approach broadens the opportunities for reusing plastic waste,which is a step towards creating a more circular economy and better waste management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 waste VALORIZATION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s Blended pellets Porous materials Sorbents
下载PDF
规整异质聚结材料的构建及其含油污水处理性能研究
17
作者 刘黎颖 王雪清 +3 位作者 张秀芳 谭向东 马宁 马传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7-212,共6页
为提高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聚结材料时的除油效果,构建了脱脂棉(Cot)和超疏水PTFE分层叠卷(Cot+超疏水PTFE)的规整异质聚结材料。结果表明,PTFE作为聚结床层时,出水油浓度为220 mg/L,超疏水PTFE的出水油浓度为155 mg/L,PTFE的超疏水改... 为提高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聚结材料时的除油效果,构建了脱脂棉(Cot)和超疏水PTFE分层叠卷(Cot+超疏水PTFE)的规整异质聚结材料。结果表明,PTFE作为聚结床层时,出水油浓度为220 mg/L,超疏水PTFE的出水油浓度为155 mg/L,PTFE的超疏水改性提高了其聚结性能;Cot+超疏水PTFE的出水油浓度为55 mg/L,进一步提升了除油效果;Cot+超疏水PTFE在最佳床层长度100 mm、孔隙率0.883时,品质因子可达39 kPa^(-1),出水中几乎不存在粒径大于10μm的油滴,床层有效处理了分散油及乳化油,且在12 h长周期运行中稳定保持94.5%的除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结 超疏水 异质聚结材料 脱脂棉 含油污水
下载PDF
超疏水光热转换材料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付涛 上官华榕 方庆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3,共5页
光热转换材料可以将可再生的太阳能高效转换为热能,并在海水淡化、废水净化等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受限于材料本身的性质缺陷,难以大规模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超疏水特性可防止污染物附着在材料表面的光热位点,研究者通过超疏水改性,... 光热转换材料可以将可再生的太阳能高效转换为热能,并在海水淡化、废水净化等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受限于材料本身的性质缺陷,难以大规模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超疏水特性可防止污染物附着在材料表面的光热位点,研究者通过超疏水改性,赋予了光热转换材料以优异的自清洁性能。该创新策略极大地提高了光热转换材料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为光热转换材料的实际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能性。详细介绍了超疏水改性的方法、过程和机理,并重点综述了超疏水光热转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最后,辩证分析了超疏水光热转换材料面临的挑战以及优化策略,进一步展望了超疏水光热转换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热转换材料 超疏水改性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随心而变——多响应超疏水智能致动材料
19
作者 苏玺元 胡震临 +2 位作者 樊烨 刘先渊 鹿现永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228-237,共10页
智能致动器具有将外界刺激转化为机械运动的能力,在软体机器人、人造肌肉、传感器、智能皮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新创实验通过在聚酰亚胺高分子膜表面涂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体,并喷涂石墨烯乙醇分散液,制备出一种可以利用高... 智能致动器具有将外界刺激转化为机械运动的能力,在软体机器人、人造肌肉、传感器、智能皮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新创实验通过在聚酰亚胺高分子膜表面涂覆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体,并喷涂石墨烯乙醇分散液,制备出一种可以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对光、电、热等刺激产生响应的超疏水智能材料。从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和仿生结构获得灵感,将所得超疏水材料加工成爪形构造和可变形集水装置,利用材料的超疏水性质实现其在强酸,强碱等复杂应用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此外,通过调整刺激电流大小实现了材料致动能力的智能化编程,进一步提升了新创实验的可控性和应用性。本新创实验融汇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和材料化学等多个化学学科,实现理论与应用的巧妙衔接。所选用的实验原料无毒且易得,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体现了实验的可持续性。通过开发新型材料的制备技术,有效提升了材料的致动性能,极大地拓展了材料的应用场景。该新创实验现象明显,操作过程趣味性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该实验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高分子膜 超疏水 多响应
下载PDF
类水黾脚部“凹凸沟壑”结构仿生超疏水涂层的制备与性能
20
作者 陈健君 易帆 +5 位作者 邱培华 陈加漓 罗嘉晋 邱桃杰 孟琨明 雷辉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9-1525,共7页
以坡缕石粉为功能颜料,环氧树脂E-44和杜仲胶混合物为成膜物质,在涂有环氧/杜仲胶清漆的表面制备了一层具有类水黾脚部“凹凸沟壑”结构的仿生超疏水涂层。对涂层进行了SEM、FTIR、XRD表征,对C_(3)涂层(坡缕石粉质量分数为25%)进行了水... 以坡缕石粉为功能颜料,环氧树脂E-44和杜仲胶混合物为成膜物质,在涂有环氧/杜仲胶清漆的表面制备了一层具有类水黾脚部“凹凸沟壑”结构的仿生超疏水涂层。对涂层进行了SEM、FTIR、XRD表征,对C_(3)涂层(坡缕石粉质量分数为25%)进行了水接触角、水滚动角、自清洁性能、抗润湿性能、耐磨性能、耐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_(3)涂层表面具有明显的“凹凸沟壑”结构,其静态、动态水接触角分别为153.1°、152.6°,水滚动角为8.8°,具有优异的自清洁性能;C_(3)涂层对泥土浆液、甲基橙溶液和亚甲基蓝溶液具有优良的抗润湿性,接触角均>150°;C_(3)涂层具有良好的基材适用性,涂覆于混凝土、织物棉布、纸张及塑料表面均具有超疏水性能;经过载重为100 g的A4纸循环打磨50次,C_(3)涂层水接触角仍高达151.9°,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C_(3)涂层在经过18和24 h浸泡后,其水接触角分别为152.2°和14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超疏水涂层 “凹凸沟壑”结构 坡缕石粉 杜仲胶 功能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