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thquake dynamic response behavior of Xiangchong valley type tailings impoundment in Yunna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REN Zhe WANG Kun +5 位作者 ZHANG Qi-shu XU Ze-min TANG Zheng-guang CHEN Ji-pu YANG Ji-qing XU Zong-h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82-99,共18页
Tailings impoundments can potentially collapse due to damage caused by earthquakes,which has frequently occurred around the world.This study takes the proposed valley type tailings impoundment in Yunnan as the researc... Tailings impoundments can potentially collapse due to damage caused by earthquakes,which has frequently occurred around the world.This study takes the proposed valley type tailings impoundment in Yunn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 behavior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with bot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physical model test(1:300).The results of both tes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valley type tailings impoundment is characterized by"medium stiffness effect",in other words,in a certain range,the"softer"the unsaturated tailings sand is,the more energy it can dissipate,which leads the decrease of the value of the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In addition,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the monitoring points increases with the vertical elevation,which indicates that the"elevation amplification effect"exists in the tailings impoundment dynamic response.The middle part of the outer side of the raised embankment reacts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crest,which is similar to the slope dynamic response.The starter dam reacts sensitively under the earthquake excitation,which should be given more attention during the seismic design.The dynamic response rules reflected 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monitored on the physical model test,although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values.The dynamic response rules of the valley type tailings impoundment can provide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the similar projects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lings impoundment Dynamic response Shaking table test Medium stiffness effect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and geophysical monitoring for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Northwest tailings dam at Westwood Mine 被引量:13
2
作者 Coulibaly Yaya Belem Tikou Cheng LiZ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4期701-710,共10页
The Westwood Mine aims to reuse the tailings storage facility #1(TSF #1) for solid waste storage, but,downstream of the Northwest dike is considered critical in terms of stability. This paper uses numerical modeling a... The Westwood Mine aims to reuse the tailings storage facility #1(TSF #1) for solid waste storage, but,downstream of the Northwest dike is considered critical in terms of stability. This paper uses numerical modeling along with geophysical monitoring for assessing the Northwest dike stability during the restoration phase. The impact of waste rock deposition in the upstream TSF #1 is considered. The geophysical monitoring is based o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s an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dike embankment in different deposition stag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SLOPE/W code. The results show a factor of safety well above the minimum recommended value of 1.5. Geophysical monitoring revealed a vertical variation in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cross the dike, which indicates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the embankment. Without any current in situ data, the geophysical monitoring helped estimating the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used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embankment. These interpretations were validated by geological observation of geotechnical log of the embankment. Based on this stud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water polishing pond be partly filled before waste rock is deposited in TSF #1. In addition,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dike, the piezometric head monitoring prior to and during waste rock deposition is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 tailings impoundment DIKE Embankment Numerical analysis Factor of safety Geophysical monitoring
下载PDF
Current situation and forecast of environmental risks of a typical lead-zinc sulfide tailings impoundment based on it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2
3
作者 Tao Chen Zi-Ang Yan +5 位作者 Damao Xu Minghui Wang Jian Huang Bo Yan Xianming Xiao Xunan N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20-128,共9页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a Pb(Lead)-Zn(Zinc)sulfide tailing impoundment were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it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One typical lead-zinc sulfide tailing impoundment was studied.Te...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a Pb(Lead)-Zn(Zinc)sulfide tailing impoundment were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it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One typical lead-zinc sulfide tailing impoundment was studied.Ten boreholes were set with the grid method and 36 tailings were sampled and test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etal content analysis,the tailing samples contained considerably high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ranging from 6.99 to 89.0 mg/kg for Cd,75.3 to 602 mg/kg for Cu,0.53%to 2.63%for Pb and 0.30%to 2.54%for Zn.Most of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ample matrix showed a uniform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except Cd.Cd,Pb,Zn,and Mn were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and were considered to be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s based on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XRD,SEM and XPS were employed for evaluation of the tailing weathering characteristics,confirming that the tailings had undergone intensive weathering.The maximum potential acidity of the tailings reached 244 kg H2SO4/ton;furthermore,the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like Pb,Cd,Cr,Cu,and Zn was 37.8%,12.9%,12.2%,5.95%,and 5.46%respectively.These metals would be potentially released into drainage by the weathering process.Analysis of a gastrointestinal model showed that Pb,Cr,Ni and Cu contained in the tailings were high-risk metals.Thus,control of the heavy metals’migration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risks should be plan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Zn tailings impoundm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of the metals Weathering process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上游法筑坝尾矿沉积规律及固结情况预测
4
作者 唐萍雨 眭素刚 杨海林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12期38-43,共6页
以马家田尾矿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钻探取样进行室内颗分实验,结合尾砂结构特征、“分形-分维”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尾矿颗粒在整体沉积过程中的沉积规律,并以研究的沉积规律为理论依据,将尾矿库划分为6个固结区,对尾矿库固结程度进... 以马家田尾矿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钻探取样进行室内颗分实验,结合尾砂结构特征、“分形-分维”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尾矿颗粒在整体沉积过程中的沉积规律,并以研究的沉积规律为理论依据,将尾矿库划分为6个固结区,对尾矿库固结程度进行计算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库坝前多沉积尾粉砂,坝尾多沉积尾粉质黏土,呈“坝前粗、坝中粗细交替、坝尾细”的沉积特征。尾矿颗粒在垂向上呈“下细上粗”、水平上呈“由粗到细”的沉积规律。尾矿粗细颗粒含量整体分布均匀,其中,粗粒尾矿的中值粒径d_(50)变化有规律,细粒尾矿的中值粒径d_(50)变化规律不明显,尾粉土分选差异性较大。尾矿库的主固结已完成,次固结相对变形较小,且最小固结度为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沉积规律 分形-分维 固结度
下载PDF
某金属矿区尾矿库水环境治理方案 被引量:1
5
作者 毛格 周君蕊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2期86-91,102,共7页
为了解决金属矿区“磺水”污染的突出问题,采集了陕西省某金属矿区尾矿库废水,分析其水质现状,结合废水污染特点、废水处理方法和废水处理经济性等因素,提出合理的处理工艺。结果发现:尾矿库废水中NH_(3)-N、COD、F^(-)、SS、Zn、Cr^(6+... 为了解决金属矿区“磺水”污染的突出问题,采集了陕西省某金属矿区尾矿库废水,分析其水质现状,结合废水污染特点、废水处理方法和废水处理经济性等因素,提出合理的处理工艺。结果发现:尾矿库废水中NH_(3)-N、COD、F^(-)、SS、Zn、Cr^(6+)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但“磺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Fe^(3+)生成的沉淀。提出了“中和+曝气+沉淀”处理工艺,Fe^(2+)将Cr^(6+)还原为Cr^(3+),Fe^(2+)被氧化为Fe^(3+),Cr^(3+)和Fe^(3+)最终分别转化为Cr(OH)_(3)沉淀、Fe(OH)_(3)沉淀,废水中的Fe^(3+)和Cr^(6+)被有效去除,实现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区 尾矿库 废水 水污染 陕西省
下载PDF
安徽铜陵杨山冲尾矿库尾砂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43
6
作者 周元祥 岳书仓 周涛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7-503,共7页
安徽铜陵杨山冲尾矿库使用期为1966—1990年,堆积了近1 308×10^4 t尾矿,选择该尾矿库进行尾砂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 结果表明:在自然风化条件下,Cu,As,Hg,Cd和Pb的淋滤迁移速度相对较快,Zn略慢;Zn,Pb,Hg和Cd在50~60 cm... 安徽铜陵杨山冲尾矿库使用期为1966—1990年,堆积了近1 308×10^4 t尾矿,选择该尾矿库进行尾砂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 结果表明:在自然风化条件下,Cu,As,Hg,Cd和Pb的淋滤迁移速度相对较快,Zn略慢;Zn,Pb,Hg和Cd在50~60 cm深处产生了二次富集;不同位置的尾砂中重金属迁移规律有一定差异,低洼区Zn,As和Cd等在表层形成局部富集,100 cm以内浅层尾砂中也有部分重金属元素二次富集;经过长期风化氧化和淋滤作用,浅层尾砂中的重金属元素易淋滤部分大多被淋失,风化后尾砂中Cu,Pb,As和Hg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式,其含量占全量比例均大于35%,其次为铁锰氧化态,其中Zn和Cd以铁锰氧化态含量在表层最高. 在尾矿库表面植草能减少扬尘,也可能造成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在表层异常升高,影响尾矿库的进一步改造和复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尾砂 重金属 淋滤 迁移 铜陵矿区
下载PDF
尾矿坝垮塌机制与溃决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敬小非 尹光志 +2 位作者 魏作安 李小双 王孟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7-1384,1404,共9页
基于云南拉拉铜矿小打鹅尾矿库工程设计资料,采用现场排放尾矿砂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尾矿堆积坝在洪水情况下发生垮塌破坏的模型试验。通过水流控制系统模拟尾矿坝遭遇洪水情况,采用侧面示踪点、水位测压管、应力传感器以及数码摄像机等... 基于云南拉拉铜矿小打鹅尾矿库工程设计资料,采用现场排放尾矿砂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尾矿堆积坝在洪水情况下发生垮塌破坏的模型试验。通过水流控制系统模拟尾矿坝遭遇洪水情况,采用侧面示踪点、水位测压管、应力传感器以及数码摄像机等设备获得了尾矿坝溃决过程中坝坡的位移矢量演化、浸润线与应力的变化特性以及坝体破坏发展过程,揭示了洪水作用下尾矿坝的垮塌机制和溃决模式。试验结果发现:尾矿堆积坝的浸润线变化存在滞后性;在洪水入库致库区最高设计洪水水位过程中,靠近坝坡中部处水平方向的总应力增量较垂向总应力增量大,增大的水平应力是坝体产生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洪水导致坝坡尾矿砂所受的渗透力、上浮力、重力以及孔隙水压力增大,削弱了坝体材料的黏聚力,并加大了自身荷载,降低了坝体的稳定性;尾矿坝溃决模式一般为逆流渐进型,破坏先是从坡脚处发生,继而向上游发展,呈现牵引式发展,破坏的滑动面由多个弧形滑移面构成。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尾矿堆积坝垮塌机制和溃决模式的认识,并在洪水灾害的预防和控制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尾矿库 垮塌机制 破坏模式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降雨对铀尾矿库地下水中核素迁移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吴晓艳 熊正为 +2 位作者 彭小勇 杨博豪 邹晓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5,共4页
为了揭示铀尾矿库周边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规律,以迁移能力强、半衰期长的放射性核素铀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南方某大型铀尾矿库为例,应用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中的MODFLOW和MT3D模块分别进行流场和溶质迁移模拟。... 为了揭示铀尾矿库周边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规律,以迁移能力强、半衰期长的放射性核素铀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南方某大型铀尾矿库为例,应用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中的MODFLOW和MT3D模块分别进行流场和溶质迁移模拟。考虑研究区降雨随季节变化明显的特点,分别模拟了枯水期、丰水期铀的迁移扩散情况。结果表明,降雨对尾矿库核素铀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影响较大,丰水期铀的迁移速度约为枯水期时的1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铀尾矿库 地下水 降雨 核素迁移 GMS
下载PDF
赣、粤、湘地区部分硬岩型铀矿山辐射环境污染及治理现状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展适 李满根 +2 位作者 杨亚新 刘亚洁 李新春 《铀矿冶》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1-196,共6页
分析了我国江西、广东和湖南三省几个典型硬岩型铀矿山氡及其子体造成的大气污染,铀、钍、镭等放射性和锰、铬、锌、硫酸根等非放射性水质污染,及废石堆、尾矿库、露天采场废墟等固体辐射环境污染,并阐述了对上述各类污染的治理现状及... 分析了我国江西、广东和湖南三省几个典型硬岩型铀矿山氡及其子体造成的大气污染,铀、钍、镭等放射性和锰、铬、锌、硫酸根等非放射性水质污染,及废石堆、尾矿库、露天采场废墟等固体辐射环境污染,并阐述了对上述各类污染的治理现状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气污染 废水 铀矿山 废石堆 尾矿库
下载PDF
尾矿库中U、Th和^(226)Ra在亚粘土层的垂向迁移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择德 卫为强 +2 位作者 程理 李建国 韩新生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30,共7页
在某铀尾矿库运行了 3 1年后 ,取库底下方的亚粘土样 ,测量了从库底迁移的U、Th和2 2 6 Ra的比活度分布。为研究其迁移规律 ,还测量了尾矿的颗粒分布、不同颗粒尾矿中核素的比活度和浸出因子、核素在亚粘土层的分配系数等参数 ,并采用... 在某铀尾矿库运行了 3 1年后 ,取库底下方的亚粘土样 ,测量了从库底迁移的U、Th和2 2 6 Ra的比活度分布。为研究其迁移规律 ,还测量了尾矿的颗粒分布、不同颗粒尾矿中核素的比活度和浸出因子、核素在亚粘土层的分配系数等参数 ,并采用一维对流弥散模式拟合得到核素在亚粘土层中比活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 ,矿泥是尾矿中的主要成分 ,其中的核素比活度高于矿砂 ;而浸出因子则低于矿砂。库底下方天然的和建库时人工铺垫的亚粘土层对三种核素具有较强的吸附滞留能力 ,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核素的垂向迁移 ;U、Th和2 2 6 Ra在亚粘土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 62、1 .3× 1 0 3和 9.8× 1 0 2 mL/g,在库底下方核素比活度降到本底水平的距离 ,U为 1 .2m ,Th和2 2 6 Ra为 0 .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比活度 比活度 人工 本底 滞留 天然 迁移 尾矿 分配系数 亚粘土
下载PDF
平地型铀尾矿库氡大气扩散数值模拟及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振昊 彭小勇 +2 位作者 熊军 万芬 谢清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96,共4页
以平地型铀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铀尾矿库下风向的氡扩散和浓度分布,并预测了该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下氡对公众所致的年有效剂量。结果表明,风速从0.5 m/s变化到2.0m/s时,氡在尾矿库下风向的积聚范围由5 000 m缩减为2 ... 以平地型铀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铀尾矿库下风向的氡扩散和浓度分布,并预测了该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下氡对公众所致的年有效剂量。结果表明,风速从0.5 m/s变化到2.0m/s时,氡在尾矿库下风向的积聚范围由5 000 m缩减为2 500 m,尾矿库下风向2 500 m距离以内的氡浓度降低较快,随着距离的增大,近地面区域氡浓度不断降低,5 000 m外氡浓度变化渐趋平缓。U10=0.5m/s时尾矿库下风向地区的氡浓度比其他风速下最高高出近43%。对照公众个人的年有效剂量标准,考虑风频风速影响,对氡的环境效应分析表明,低风速下现行标准中铀尾矿库防护距离的规定值偏小,应进行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铀尾矿库 数值模拟 大气扩散 环境效应
下载PDF
核工业某厂铀尾矿库补救行动剂量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旭彤 马如维 郭择德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9-165,共7页
本文分析评价了某厂铀尾矿库补救行动计划中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照射的剂量。补救行动中工作人员的照射途径主要是吸入氡及其子体、吸入空气中悬浮的尾矿尘和直接 γ外照射。考虑可能的最大照射景象是 ,在工作时间内施工人员一直处于未... 本文分析评价了某厂铀尾矿库补救行动计划中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照射的剂量。补救行动中工作人员的照射途径主要是吸入氡及其子体、吸入空气中悬浮的尾矿尘和直接 γ外照射。考虑可能的最大照射景象是 ,在工作时间内施工人员一直处于未覆盖的尾矿上 ,不考虑施工机械和设备对施工人员的防护作用 ,也不考虑其它防护措施的作用。剂量估算结果表明 ,工作人员所受的有效剂量为 6 .0 m Sv/ a。补救行动完成后 ,公众的照射分别考虑了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的照射。正常情况下 ,从尾矿库中析出的氡是对周围公众造成照射的主要途径 ,最大个人有效剂量为 0 .0 53m Sv/ a,80 km范围内公众的集体有效剂量为 1人·Sv/ a。非正常情况下 ,考虑了居住在尾矿库上、在尾矿库上从事农业活动、居住在掺有尾矿砂的建筑材料所建造的房屋中和在尾矿库上的短期活动 4种代表性的景象 ,其最大个人剂量为 2 7m 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评价 补救行动 铀尾矿库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德国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考察报告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尚雄 叶开发 +1 位作者 李承 王志章 《铀矿冶》 CAS 2003年第4期208-211,共4页
介绍了德国正在进行退役治理的3个铀尾矿库和1个大型露天采坑的基本情况,并对已采用的一些成功的工程措施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其包括有关废水处理,铀尾矿滩面的覆盖,坝坡稳定性和露天采坑的回填等。还推荐在中国的有关工程中采用某些... 介绍了德国正在进行退役治理的3个铀尾矿库和1个大型露天采坑的基本情况,并对已采用的一些成功的工程措施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其包括有关废水处理,铀尾矿滩面的覆盖,坝坡稳定性和露天采坑的回填等。还推荐在中国的有关工程中采用某些新技术,例如,应用土工织物、土工格栅和塑料排水带加速尾矿细泥区的固结;应用ReactiveWall技术处理铀尾矿库的渗透水以及应用Passive处理技术处理低浓度放射性矿山废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铀尾矿库 退役治理 尾矿滩面覆盖 坝坡稳定性
下载PDF
植被覆盖对铀尾矿库氡大气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清芳 彭小勇 +2 位作者 万芬 黄帅 张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4-268,共5页
以平行于来流方向和垂直于来流方向建造的平地型铀尾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氡大气扩散进行数模拟,研究了风速为0.5 m/s时滩面植被覆盖对铀尾矿库下风向氡的迁移规律和浓度分布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两种建造方向对氡... 以平行于来流方向和垂直于来流方向建造的平地型铀尾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氡大气扩散进行数模拟,研究了风速为0.5 m/s时滩面植被覆盖对铀尾矿库下风向氡的迁移规律和浓度分布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两种建造方向对氡扩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铀尾矿库下风向距离和植被覆盖面积加,铀尾矿库下风向的氡浓度不断下降。植被覆盖面积相同时,建方向平行于来流的铀尾矿库下风向的局部氡浓度明显高于建造方垂直于来流的,并且氡污染距离较远。建造方向一定时,随植被覆面积增大,局部氡浓度不断增加,但随距离增加,氡污染程度不断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铀尾矿库 数值模拟 植被 氡浓度 大气扩散
下载PDF
铀尾矿库滩面析出氡在覆土中运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帅 彭小勇 +2 位作者 张欣 郭兰霞 柴旭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及CFD方法,数值模拟了铀尾矿库滩面析出氡在覆土中的竖向运移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影响覆土中流体速度的主要因素是铀尾矿库滩面氡析出通量,覆土中氡通量随覆土高度增加呈指数规律降低;对于同一铀尾矿库滩面氡析出通量...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及CFD方法,数值模拟了铀尾矿库滩面析出氡在覆土中的竖向运移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影响覆土中流体速度的主要因素是铀尾矿库滩面氡析出通量,覆土中氡通量随覆土高度增加呈指数规律降低;对于同一铀尾矿库滩面氡析出通量(10Bq/(m2·s)),低氡扩散系数(0.5×10-6m2/s)覆土中氡通量要远小于高扩散系数(3×10-6m2/s)覆土中氡通量,达到退役铀尾矿库氡析出通量的限定值0.74 Bq/(m2·s)所需的覆土高度前者为1.27 m,后者为3.45 m,前者仅为后者的36.8%;当覆土氡扩散系数为2×10-6m2/s、铀尾矿库滩面氡析出通量分别为2 Bq/(m2·s)和20 Bq/(m2·s)时,达到退役铀尾矿库氡析出通量的限定值0.74 Bq/(m2·s)所需的覆土高度分别为0.97 m和3.54 m,前者仅为后者的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防护技术 铀尾矿库 数值模拟 氡扩散系数 氡通量
下载PDF
石泉水库主汛期拦蓄洪尾超蓄运用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席秋义 黄强 赵雪花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8-110,60,共4页
针对水资源匮乏和汛期水库大量弃水的矛盾,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汛期通过适时拦蓄洪尾超蓄运用的方式来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拦蓄洪尾超蓄运用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就超蓄运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分析,并从水文频率分析角度提出了计... 针对水资源匮乏和汛期水库大量弃水的矛盾,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汛期通过适时拦蓄洪尾超蓄运用的方式来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拦蓄洪尾超蓄运用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就超蓄运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分析,并从水文频率分析角度提出了计算超蓄风险率的方法;通过对石泉水库不同超蓄水位的风险率进行计算,结合可接受风险率值,得出了该水库拦蓄洪尾超蓄运用的期望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风险分析 期望超蓄水位 拦蓄洪尾 可接受风险
下载PDF
衡阳铀厂尾矿库活性炭吸附法氡析出率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傅锦 韩耀照 +1 位作者 何文星 熊立 《铀矿冶》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6-198,共3页
介绍了利用活性炭吸附法监测衡阳铀厂铀尾矿库某测点按年平均氡析出率测量结果,对方法的特点和测量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氡析出率 活性炭吸附法 尾矿库 监测
下载PDF
尾矿库酸性矿山废水的源头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宝 董兴玲 葛碧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93,共6页
有色金属矿的尾矿库会产生酸性矿山废水,给矿区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带来严重威胁。通过源头控制技术可以降低尾矿内硫化矿物的氧化速率,从而在源头上减少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本文系统介绍了干式覆盖法(无机矿物覆盖层和有机覆盖层)、湿... 有色金属矿的尾矿库会产生酸性矿山废水,给矿区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带来严重威胁。通过源头控制技术可以降低尾矿内硫化矿物的氧化速率,从而在源头上减少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本文系统介绍了干式覆盖法(无机矿物覆盖层和有机覆盖层)、湿式覆盖法、掺碱混合填埋法以及细菌活性抑制法等几种源头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实施方法以及工程应用实例。另外,论文还对各种源头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指出该领域未来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对于无机矿物覆盖层,要注意研究其长期性能的劣化问题;对于有机覆盖层,需要对其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环境条件对作用效果的影响是湿式覆盖法在未来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克服包裹效应是掺碱混合填埋法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而对于细菌活性抑制法,则应重点考虑新型抑菌剂的研制及投放方式开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酸性矿山废水 源头控制
下载PDF
铀尾矿库滩面植被分布对尾矿砂大气迁移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欣 彭小勇 黄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9-273,共5页
应用CFD数值方法和多孔介质模型研究了平地型铀尾矿库中坝体滩面植被分布对尾矿砂大气迁移的影响。对尾矿库滩面不同结构形式植被的防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寻求一种较为有效的植被分布方式,以解决尾矿库运行期间干滩扬尘造成的严重辐射... 应用CFD数值方法和多孔介质模型研究了平地型铀尾矿库中坝体滩面植被分布对尾矿砂大气迁移的影响。对尾矿库滩面不同结构形式植被的防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寻求一种较为有效的植被分布方式,以解决尾矿库运行期间干滩扬尘造成的严重辐射性污染问题。分析了在铀尾矿库滩面4种植被分布形式下10μm细尾矿砂大气扩散的质量浓度分布和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当尾矿库放置方向垂直于常年主导风向(来流方向)时,下风向覆盖1/4植被时其周围区域尾矿砂颗粒质量浓度最大,尾矿库下风向一定区域后质量浓度变为最小,其防护效果最好,上风向覆盖1/4植被时次之,上下风向均覆盖1/8植被时防护效果最差;尾矿库放置方向平行于来流方向时的抑尘效果较垂直放置的抑尘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铀尾矿库 植被分布 数值模拟 抑尘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空间特征PSPNet模型的尾矿坝干滩监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阮顺领 文帅 +1 位作者 卢才武 江松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38-1346,共9页
干滩长度是尾矿库安全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传统干滩图像分割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分割边界粗糙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空间特征PSPNet的干滩分割检测模型,模型总体分为预处理—特征提取—目标分割3个阶段。在预处理阶段,采用... 干滩长度是尾矿库安全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传统干滩图像分割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分割边界粗糙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空间特征PSPNet的干滩分割检测模型,模型总体分为预处理—特征提取—目标分割3个阶段。在预处理阶段,采用暗通道先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有雾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在特征提取阶段,采用DenseNet169作为骨干架构网络提取干滩的多尺度特征;在干滩目标分割阶段,首先引入密集空洞金字塔卷积和金字塔池化结构以增大感受野,然后利用高分辨率特征图将干滩图像恢复至原尺寸,最后对生成的干滩掩膜图像进行边界提取,以实现对干滩长度的测定。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图像分割算法,该模型简化了前期预处理工作量,相比传统的语义分割精度MIoU提高了7.89%,PA提高了8.11%。因此该模型在复杂环境下对干滩长度数据提取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和泛化能力,能够为利用机器视觉监测尾矿坝干滩长度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尾矿库 干滩长度 多尺度特征 PSPNe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