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al-Ligand Cooperative Effect on 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in Macrocycle-Encircled Copper-Oxygen Species 被引量:1
1
作者 Siqi Zhang Liang Zhao 《CCS Chemistry》 CSCD 2023年第9期2171-2183,共13页
Reproduction of ubiquitous metal-ligand cooperativity in copper-oxygen enzyme mimics is crucial for the comprehension of catalytic mechanisms in coppercontaining enzymes and copper-catalyzed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H... Reproduction of ubiquitous metal-ligand cooperativity in copper-oxygen enzyme mimics is crucial for the comprehension of catalytic mechanisms in coppercontaining enzymes and copper-catalyzed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Here we describe the synthesis and reduction behavior of a series of encapsulated dinuclear copper-oxygen species by systematically altering the size and geometric structure of peripheral macrocyclic ligands.Along with the occurrence of a single-electron reduction,these macrocycleencircled dicopper complexes show distinct electron transfer pathways as a function of differently sized and substituted macrocyclic ligands.Detaile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a coupled metal-ligand and bimetallic cooperativity is involved in the singleelectron reductionof hydroxyl-bridged dicopper species within macrocyclic homologue ligands Py[7]Ph[1]and Py[7]Ph[1]-Me.The highly flexible configurations of macrocyclic ligands are conducive to stabilizing copper-oxygen intermediates with different valence states and facilitating an 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macrocyclic ligands and the central copper-oxygen moiety.Correlation of biased electron transfer behaviors of copper-oxygen species with their peripheral macrocyclic ligands provides a new means of tuning redox properties of metal cluster species and opens a broader prospect on the mechanistic study of copper-containing enzymes and copper-catalyzed transfor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igand cooperativity bimetallic cooperativity macrocyclic ligands copper-oxygen species 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原文传递
云南某难选氧硫混合铜矿石的新型药剂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锦仙 马原琳 +2 位作者 杨林 吕超 阚赛琼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8-263,共6页
云南某氧硫混合铜矿石氧化率高、铜矿物嵌布粒度细、钙镁等易泥化脉石含量高,为充分利用该矿石资源,采用“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铜硫分离—混浮尾矿再选氧化铜”流程开展了新型药剂浮选试验研究。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的条件下... 云南某氧硫混合铜矿石氧化率高、铜矿物嵌布粒度细、钙镁等易泥化脉石含量高,为充分利用该矿石资源,采用“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铜硫分离—混浮尾矿再选氧化铜”流程开展了新型药剂浮选试验研究。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的条件下,应用新型捕收剂KM23和起泡剂730A选出混合铜硫精矿,应用组合抑制剂石灰+LY分离浮选出硫化铜矿物,应用组合活化剂硫化钠+氯化铵浮选出氧化铜矿物,最终获得铜品位为22.56%、铜回收率为42.91%的硫化铜精矿和铜品位为20.64%、铜回收率为27.18%的氧化铜精矿,铜综合回收率为70.09%。有价金属银在铜精矿中富集,硫化铜精矿含银145.7 g/t、氧化铜精矿含银91.17 g/t。研究结果可作为该矿石开发利用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硫混合铜矿石 先硫后氧 硫化浮选 新型药剂
下载PDF
硫化铜精矿氧压浸出工艺研究
3
作者 仝一喆 刘自亮 +1 位作者 王恒辉 孟凡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7,共8页
针对硫化铜精矿火法冶炼工艺副产硫酸,在硫酸滞销地区难以大规模应用的难题,研究了硫化铜精矿氧压浸出工艺。对某硫化铜精矿原料进行了成分、物相及有价元素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硫化铜精矿氧压浸出的可行性,研究了一段氧... 针对硫化铜精矿火法冶炼工艺副产硫酸,在硫酸滞销地区难以大规模应用的难题,研究了硫化铜精矿氧压浸出工艺。对某硫化铜精矿原料进行了成分、物相及有价元素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硫化铜精矿氧压浸出的可行性,研究了一段氧压浸出、两段氧压浸出工艺的浸出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两段逆流氧压浸出,一段控制温度135~140℃、总压1.3~1.4 MPa、时间2~2.5 h、分散剂加入量4‰~5‰、沉矾剂加入量2.5%~3%,二段控制温度165~170℃、总压1.4~1.5 MPa、时间2.5~3 h、分散剂加入量6‰~7‰、沉矾剂加入量3%~3.5%,铜浸出率为90.49%~92.25%。一段浸出液含铜90.78~92.34 g/L、铁10.81~13.84 g/L、硫酸28~30 g/L,可送后续除铁净化—电积生产电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铜 硫化铜精矿 氧压浸出
下载PDF
顶侧复合连续炼铜系统开发之工艺流程再造
4
作者 陆金忠 孙晓峰 李海春 《绿色矿冶》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富氧顶吹浸没熔炼工艺是在特定时期引进并在国内实现消化创新和广泛应用的铜冶炼技术,为我国铜冶炼行业从传统熔炼工艺向现代强化熔炼工艺的跨越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连续炼铜技术和短流程技术快速发展,造锍熔炼在高富氧浓度、高铜锍... 富氧顶吹浸没熔炼工艺是在特定时期引进并在国内实现消化创新和广泛应用的铜冶炼技术,为我国铜冶炼行业从传统熔炼工艺向现代强化熔炼工艺的跨越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连续炼铜技术和短流程技术快速发展,造锍熔炼在高富氧浓度、高铜锍品位、高温和高处理能力方向上不断突破。在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技术快速进步的背景下,国内各生产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围绕铜冶炼系统的绿色节能降耗开展了系列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围绕新时期铜精矿富氧顶吹浸没熔炼工厂技术升级改造的工艺创新与流程再造进行探索,提出总体思路和开发方向,包括主体设备供风装置增加侧吹喷枪,并对冶金炉炉体结构及其他配套设施进行相应的改造,取消原料制粒系统和沉降电炉,实现高品位铜锍冶炼和连续炼铜,以期为顶吹熔池熔炼工厂技术和装置的升级改造提供技术储备、指导及参考,推动行业向低碳、绿色、环保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富氧顶吹浸没熔炼 连续炼铜 控制优化 工艺升级
下载PDF
含铜污泥搭配发热危废协同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
5
作者 王兴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8期14-16,共3页
本文介绍了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协同处理含铜污泥和发热危废的技术,该工艺具有金属回收率高、熔炼强度大、一次能源消耗低,实现了含铜污泥的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和发热危废的无害化处理。生产实践表明:处理量10万吨/a含铜污泥和发热危废,... 本文介绍了富氧侧吹熔池熔炼炉协同处理含铜污泥和发热危废的技术,该工艺具有金属回收率高、熔炼强度大、一次能源消耗低,实现了含铜污泥的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和发热危废的无害化处理。生产实践表明:处理量10万吨/a含铜污泥和发热危废,可降低煤率约10%,节约成本770万/a,产出约4000t/a的多金属合金(其中含铜55%、含镍11.9%),为企业提质增效打开了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污泥 富氧侧吹熔池熔炼 黑铜 水淬渣
下载PDF
Cu-ZSM-5催化分解NO的机理
6
作者 张欢 刘梁 +2 位作者 史一林 乔晓磊 金燕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1-838,共8页
Cu-ZSM-5催化分解NO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揭示NO在Cu-ZSM-5催化剂的催化分解机理,基于密度泛函模拟了NO在Cu-ZSM-5催化剂中短距离Cu+对上的吸附,并提出副产物N_(2)O、NO_(2)辅助催化分解NO的反应路径。计算结果表明,双核铜氧物种是Cu... Cu-ZSM-5催化分解NO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揭示NO在Cu-ZSM-5催化剂的催化分解机理,基于密度泛函模拟了NO在Cu-ZSM-5催化剂中短距离Cu+对上的吸附,并提出副产物N_(2)O、NO_(2)辅助催化分解NO的反应路径。计算结果表明,双核铜氧物种是Cu基催化剂的重要活性中心。催化分解NO过程中,副产物NO_(2)在双核铜氧物种上的分解需要的活化能最高(为171.39 kJ/mol),N_(2)O分解需要86.92 kJ/mol的活化能垒,表明NO_(2)在活性位的分解难于N_(2)O的分解。N_(2)、O_(2)的解析分别吸收28.43、100.78 kJ/mol的热量,限速步骤为O_(2)的脱附。NO既作为反应物,同时又是催化过程中CuZSM-5催化剂活性中心实现氧化还原循环的关键还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SM-5 催化分解 双核铜氧物种 氧化还原循环
下载PDF
富钴铜冶炼渣预浸—氧压浸出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硕夫 朱景和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8,共5页
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冶炼渣含有较多的铜、钴等有价金属,从冶炼渣中回收这些有价金属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环保意义。以Cu含量8.26%、Co含量1.52%的富钴铜冶炼渣为原料,采用预浸——氧压浸出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系统考察了酸矿比、反应温度... 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冶炼渣含有较多的铜、钴等有价金属,从冶炼渣中回收这些有价金属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环保意义。以Cu含量8.26%、Co含量1.52%的富钴铜冶炼渣为原料,采用预浸——氧压浸出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系统考察了酸矿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分压、液固比对Co、Cu、Fe浸出率浸出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3、反应温度230℃、反应时间1.5 h、酸矿比350 kg t、磨矿细度—0.074 mm占75%、氧分压0.2 MPa,在该条件下,Co、Cu、Fe浸出率分别达到98.38%、95.34%和2.07%。相较于常压浸出,该工艺能有效降低酸耗和浸液中铁离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铜冶炼渣 预浸 氧压酸浸 回收
下载PDF
火焰合成Pt修饰CuO氧载体低温化学链燃烧特性
8
作者 龙周禾 徐祖伟 +3 位作者 邹祥波 叶骥 匡草 赵海波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方法(FSP)合成了Pt修饰CuO纳米氧载体材料(FSP-Pt/CuO),首先通过XRD、S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Pt/CuO的结构和组成;通过热重分析仪、化学吸附仪对比研究了FSP合成的CuO、Pt/CuO以及商用CuO纳米颗粒的化学链燃烧反应性能.结... 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方法(FSP)合成了Pt修饰CuO纳米氧载体材料(FSP-Pt/CuO),首先通过XRD、S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Pt/CuO的结构和组成;通过热重分析仪、化学吸附仪对比研究了FSP合成的CuO、Pt/CuO以及商用CuO纳米颗粒的化学链燃烧反应性能.结果表明,FSP-Pt/CuO氧载体材料与H_(2)、CO、CH_(4)的还原反应温度能够分别降低到200℃、105℃、290℃以下.进一步考察了H_(2)、O_(2)不同浓度对Pt/CuO氧载体还原、氧化特性的影响,并测试了Pt/CuO氧载体的低温化学链燃烧循环稳定性.最后通过Pt/CuO氧载体颗粒表面的氢溢流原理对低温化学链燃烧过程进行了模型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喷雾热解 氧化铜 氧载体 低温化学链燃烧
下载PDF
氢氧含量对低氧铜扁线焊接性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路林 何伟东 +6 位作者 王松伟 杨宝成 宋鸿武 Muhammad Farooq Saleem 魏雄强 李远远 宋志环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55,共15页
目的研究TIG焊接过程中低氧铜扁线氢、氧含量对扁线焊接接头的影响。方法以规格为3 mm×2 mm的无氧铜扁线和不同氢、氧含量的低氧铜扁线为研究对象,采用氩弧焊接(TIG)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扁线母材及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焊后力... 目的研究TIG焊接过程中低氧铜扁线氢、氧含量对扁线焊接接头的影响。方法以规格为3 mm×2 mm的无氧铜扁线和不同氢、氧含量的低氧铜扁线为研究对象,采用氩弧焊接(TIG)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扁线母材及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焊后力学、电学性能。结果无氧铜扁线经TIG焊接后,焊接接头处没有产生明显的气孔,焊接接头性能良好,其抗拉强度及塑性均与母材的相当。低氢低氧、低氢高氧扁线焊接接头出现少量的气孔,破断力值分别为678 N和654 N。而高氢低氧、高氢高氧扁线焊接接头出现大量的大气孔,破断力值分别为208.7 N和126 N。不同氢氧含量的低氧铜扁线焊后导电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低氧铜扁线焊接接头内部气孔的数量和尺寸受氢、氧含量的影响,相比之下氢元素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线 无氧铜 低氧铜 钨极氩弧焊 组织性能
下载PDF
Xe^(23+)离子束轰击低温工况下的无氧铜表面解吸性能研究
10
作者 焦纪强 蒙峻 +2 位作者 罗成 柴振 谢文君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运行时产生动态真空效应引起束流寿命缩短,需安装无氧铜束流准直器来降低该效应。为探究无氧铜材料在离子束轰击下的解吸性能,本工作设计并研制了满足低温工况的解吸率测试装置,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利用Xe^(2...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运行时产生动态真空效应引起束流寿命缩短,需安装无氧铜束流准直器来降低该效应。为探究无氧铜材料在离子束轰击下的解吸性能,本工作设计并研制了满足低温工况的解吸率测试装置,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利用Xe^(23+)离子束完成了无氧铜温度在4.2 K、20 K、77 K和300 K,以及束流能量为0.58 MeV/u、0.96 MeV/u和1.3 MeV/u的在束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束轰击无氧铜表面时解吸出最多的分子为H_(2),其次分别为H2O、CO、CO_(2)、Ar和O_(2);当温度为4.2 K、束流能量为0.58 MeV/u时无氧铜解吸出H2的比例为87.74%。在同一能量下,随着无氧铜表面温度的升高,解吸率呈增加趋势,能量为0.58 MeV/u时,4.2 K下无氧铜的解吸率仅为25 mol/ion,小于300 K时的600 mol/ion,表明温度越高其解吸产额越大。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束流能量的升高无氧铜表面解吸率增加,但增加趋势逐渐减缓,解吸产额趋向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 无氧铜 低温工况 解吸率 在束试验
下载PDF
4~5 K铟片填充下无氧铜材料接触热阻实验研究
11
作者 遆元博 卫昭夏 +4 位作者 陈志超 蒋珍华 刘少帅 吴亦农 董德平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在陆续开展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高精度光学探测设备需要长期稳定的深低温工作环境。传热界面由于传热介质的热阻而存在一定的传热温差,为确保设备的工作环境,避免探测效率下降、精度下降和噪声干扰增加等严重后果,对无氧铜和不锈钢两种深... 在陆续开展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高精度光学探测设备需要长期稳定的深低温工作环境。传热界面由于传热介质的热阻而存在一定的传热温差,为确保设备的工作环境,避免探测效率下降、精度下降和噪声干扰增加等严重后果,对无氧铜和不锈钢两种深低温温区常用的固体导热材料的界面接触热阻进行了实验测试。在真空、4~5.2 K、压力为3 077 N、铟片为填充物的条件下,测量了粗糙度为Ra=3.2的不锈钢-无氧铜接触热阻。结果表明:无氧铜界面间接触热阻在10^(-5)~10^(-4) m^(2)·K/W量级,且随温度的升高和粗糙度的减小而减小;无氧铜和不锈钢间的接触热阻在10^(-2) m^(2)·K/W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热阻 液氦温区 无氧铜 粗糙度
下载PDF
砷在富氧底吹炼铜过程中的走向及物相结构
12
作者 王保仁 杨洪英 +2 位作者 金哲男 佟琳琳 马志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8-922,共15页
采用Factsage热力学分析、元素分析、XRD、SEM−EDS及金相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富氧底吹炼铜工艺中砷的走向和物相结构。结果表明:通过适当降低富氧浓度,可以提高熔炼温度增加烟气和烟尘中砷的分配。混合炉料中砷主要存在于毒砂和砷黝铜矿... 采用Factsage热力学分析、元素分析、XRD、SEM−EDS及金相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富氧底吹炼铜工艺中砷的走向和物相结构。结果表明:通过适当降低富氧浓度,可以提高熔炼温度增加烟气和烟尘中砷的分配。混合炉料中砷主要存在于毒砂和砷黝铜矿中,少部分存在于返渣的冰铜相和细烟尘中;冰铜中砷主要以含砷锑冰铜形式存在,平均砷含量为4.75%(质量分数);粗铜中砷主要与铜、锑、铅等形成固溶体,平均砷含量为7.78%;底吹炉渣中砷主要分布于渣相所含的含砷锑冰铜(26.38%)中,少部分存在于玻璃相基底(1.73%)和铁橄榄石相(2.08%)中;磁选前渣中砷主要存在于渣中的复杂含砷冰铜相中,大部分被渣包裹,平均砷含量为3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底吹炼铜 工艺矿物学 赋存状态
下载PDF
冶金与地球化学过程中Fe-Co-Ni-Cu亲氧性和亲硫性规律
13
作者 王帅 孙丰龙 赵中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22-3434,共13页
Fe、Co、Ni、Cu在冶金上的提取分离与地球化学成矿在原理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例如岩浆熔离成矿与火法冶金、热液成矿与湿法冶金、风化成矿与湿法冶金、生物地球化学成矿与生物冶金。元素在地球化学迁移和冶金提取过程中体现出的化学性... Fe、Co、Ni、Cu在冶金上的提取分离与地球化学成矿在原理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例如岩浆熔离成矿与火法冶金、热液成矿与湿法冶金、风化成矿与湿法冶金、生物地球化学成矿与生物冶金。元素在地球化学迁移和冶金提取过程中体现出的化学性质相似,在地球化学过程中,Fe、Co、Ni、Cu经常伴生成矿,如铁镍矿、镍钴矿、铜钴矿等硫化或氧化类矿物;在冶金过程中,这四个元素则体现出很强的亲氧亲硫化学规律性。利用过渡金属元素Fe、Co、Ni、Cu在成矿中显现出的元素亲和性差异作为相似元素相互分离的理论指导,可以从新的角度理解提取冶金。本文通过分析四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冶金行为,发现其对氧的亲和性顺序为Fe>Co>Ni>Cu,对硫的亲和性顺序为Fe<Co<Ni<Cu。此结论可为元素选择性硫化、氧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金属元素相互分离提供更多可能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冶金 地球化学 亲氧性 亲硫性
下载PDF
浸镀时间对镀钯无氧铜线镀层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唐榕卿 张孟超 +3 位作者 何孔高 何孔田 陈建兵 李慧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4期34-39,共6页
采用直接镀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影响无氧铜线镀钯层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浸镀时间和纳米钯粉含量对无氧铜线镀钯层质量有显著影响。当镀液中纳米钯粉的质量分数为2%、表面活性剂OP-10的质量分数为3%时,在室温浸镀15 min以上的无... 采用直接镀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影响无氧铜线镀钯层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浸镀时间和纳米钯粉含量对无氧铜线镀钯层质量有显著影响。当镀液中纳米钯粉的质量分数为2%、表面活性剂OP-10的质量分数为3%时,在室温浸镀15 min以上的无氧铜线表面纳米钯颗粒团聚较少,几乎无露铜现象;纳米钯粉和OP-10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至4%和6%时,在室温浸镀20 min的无氧铜线镀层质量最好。此外,当镀液温度升高至约60℃时,浸镀15 min的无氧铜线镀层不均匀,漏铜现象明显。在450℃真空退火后,镀钯铜线的镀层界面结合强度和平整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镀法 镀钯 镀层质量 无氧铜线
下载PDF
碳酸钙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15
作者 林妹 谢微 +4 位作者 梁明华 汤泉 谢泉文 董文霞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用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碳酸钙进行活化改性,将甲基丙烯酸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在碳酸钙表面聚合,制备了碳酸钙基聚合物,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初始浓度、pH对碳酸钙基聚合物吸附铜离子效果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扫... 用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碳酸钙进行活化改性,将甲基丙烯酸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在碳酸钙表面聚合,制备了碳酸钙基聚合物,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初始浓度、pH对碳酸钙基聚合物吸附铜离子效果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制备的碳酸钙基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酸钙基聚合物吸附铜离子的最优条件为:pH=7、吸附时间3h、初始浓度18mg·L-1、温度25℃。在最优条件下,碳酸钙基聚合物对铜离子的吸附率达到99.6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碳酸钙基聚合物表面存在烷烃官能团;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基底碳酸钙是有规则的方解石晶型,在体型网络状聚合物的作用下紧密结合,衍射分析结果证明,碳酸钙基聚合物对铜离子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基聚合物 铜离子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吸附
下载PDF
压延率对无氧铜板高温退火的组织及性能影响
16
作者 晏小猛 王善林 +2 位作者 陈卫民 吴懿平 李欢欢 《电子工艺技术》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高导热AMB陶瓷基板的覆铜厚板性能直接影响基板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通过对无氧铜原料板的加工、微观组织调整以及陶瓷与铜板的活性焊料复合,达到AMB陶瓷覆铜基板最优的组织状态和电学与力学性能。首先对无氧铜板原料进行450℃和650℃... 高导热AMB陶瓷基板的覆铜厚板性能直接影响基板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通过对无氧铜原料板的加工、微观组织调整以及陶瓷与铜板的活性焊料复合,达到AMB陶瓷覆铜基板最优的组织状态和电学与力学性能。首先对无氧铜板原料进行450℃和650℃再结晶退火0.5 h处理,得到两种原始的铜板组织。其次,对原始铜板进行压延率为15%、30%、45%、60%、75%的压延和800℃/1 h的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铜板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压延率在15%~75%时,随着压延率增加,晶粒逐渐被拉长变成扁平状,再变成纤维状;硬度随着压延率增加逐渐增大,铜板的延伸率逐渐减小,抗拉强度在压延率为15%~60%时逐渐增大,压延率达到75%时出现了小幅度降低。当在800℃退火1 h后,铜板表面晶粒尺寸随着压延率的增加逐渐减小,晶粒分布更加均匀,其大小稳定在400~800μm之间。铜板在压延率为15%~60%时的抗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当压延率到达75%时,抗拉强度出现小幅度降低。铜板硬度随着压延率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当压延率从15%变为75%时,铜板的电阻率有小幅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铜 AMB陶瓷覆铜基板 压延率 晶粒尺寸 电阻率
下载PDF
太赫兹低损耗金刚石-无氧铜输能窗研究
17
作者 张琳 蔡军 +1 位作者 潘攀 冯进军 《电子器件》 CAS 2024年第2期314-318,共5页
首次开展太赫兹金刚石-无氧铜盒型输能窗研究,利用低损耗的无氧铜材料代替传统可伐合金材料,显著降低输能窗传输损耗、提高器件输出功率。为降低无氧铜与金刚石热膨胀系数严重不匹配造成的封接应力,提出一种多槽应力释放结构,将金刚石... 首次开展太赫兹金刚石-无氧铜盒型输能窗研究,利用低损耗的无氧铜材料代替传统可伐合金材料,显著降低输能窗传输损耗、提高器件输出功率。为降低无氧铜与金刚石热膨胀系数严重不匹配造成的封接应力,提出一种多槽应力释放结构,将金刚石表面封接应力由210 MPa减小至50 MPa,小于金刚石与无氧铜组合抗拉件的平均封接强度116.2 MPa。根据设计结果,开展金刚石-无氧铜输能窗封接试验,氦漏率≤1×10^(-11)(Pa·m^(3))/s,实现了气密封接。测试金刚石-无氧铜输能窗传输损耗为0.7 dB,比采用金刚石-可伐输能窗的传输损耗减小2 dB,即输出功率可以提高60%,为研制大功率太赫兹源奠定了重要关键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盒型输能窗 金刚石 无氧铜 多槽应力释放结构
下载PDF
稀土钇对无氧铜铸锭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曾延琦 吴语 +5 位作者 郭玉松 余辉辉 黄红华 邹晋 马力 董道伟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5期36-39,共4页
采用直读光谱仪、氧氮氢分析仪、显微硬度计和涡流电导率仪等,研究了稀土Y对无氧铜铸锭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稀土Y可以显著降低无氧铜铸坯中O、S、P和Zn等杂质元素的含量;随着稀土Y含量的提高,试验铸锭的... 采用直读光谱仪、氧氮氢分析仪、显微硬度计和涡流电导率仪等,研究了稀土Y对无氧铜铸锭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稀土Y可以显著降低无氧铜铸坯中O、S、P和Zn等杂质元素的含量;随着稀土Y含量的提高,试验铸锭的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且分布更均匀,维氏硬度先降低后升高,导电率则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钇 无氧铜 化学成分 显微组织 导电率
下载PDF
白银炼铜法工艺优化思路
19
作者 李家合 殷勤生 +3 位作者 鲁兴武 王栋 李俞良 程亮 《甘肃冶金》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白银炉攻关团队系统对比其它先进铜熔炼工艺优缺点并科学评判“白银炼铜法”铜熔炼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炉型优化、氧气浓度提升等一系列试验和改造,实现了我国唯一原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炼铜法”炉床面积增大至106 m^(2),单炉粗... 白银炉攻关团队系统对比其它先进铜熔炼工艺优缺点并科学评判“白银炼铜法”铜熔炼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炉型优化、氧气浓度提升等一系列试验和改造,实现了我国唯一原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炼铜法”炉床面积增大至106 m^(2),单炉粗铜冶炼能力超过了20万t,各项指标达到了同行业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炼铜法 铜锍 炉型优化 氧气浓度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重选-浮选联合工艺回收硫氧混合型矿石中的铜、金
20
作者 宋昌溆 叶国华 +4 位作者 亢选雄 朱思琴 荣一阳 项新月 张云 《矿冶》 CAS 2024年第4期547-555,共9页
老挝某硫氧混合型铜矿矿石铜品位1.23%,铜氧化率为26.02%,含金3.03 g/t,大部分金以粒间形式和包裹形式存在。矿石中含有10%明金,可采用重选将其预富集,硫化铜矿物及其它形式金矿物占比大,宜进行浮选。采用重浮联合流程对铜、金进行综合... 老挝某硫氧混合型铜矿矿石铜品位1.23%,铜氧化率为26.02%,含金3.03 g/t,大部分金以粒间形式和包裹形式存在。矿石中含有10%明金,可采用重选将其预富集,硫化铜矿物及其它形式金矿物占比大,宜进行浮选。采用重浮联合流程对铜、金进行综合回收,避免明金的损失,获得技术指标为:重选精矿金品位高达915.50 g/t、金回收率12.09%;在活化剂采用硫化钠1000 g/t+硫酸铵500 g/t、捕收剂采用戊基黄药60 g/t+丁基铵黑药60 g/t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浮选精矿中铜品位达27.48%、作业回收率为91.38%,金品位为59.25 g/t、作业回收率为90.93%,很好地实现了对铜、金的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混合型矿石 重浮联合 协同活化 强化捕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