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46a-3p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调控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
1
作者 叶嘉鹏 王建伟 +5 位作者 吴毛 李绍烁 汪国澎 王浩阗 唐志 邵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48-4053,共6页
背景:mi R-146a-3p水平改变是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常见事件,mi R-146a-3p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具体机制尚未被研究。目的:验证mi R-146a-3p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 背景:mi R-146a-3p水平改变是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常见事件,mi R-146a-3p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具体机制尚未被研究。目的:验证mi R-146a-3p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每组6只。术后2周对大鼠脊髓组织进行了RNA-Seq测序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log2FC>2),同时挑选出Genecards数据库中脊髓损伤相关基因(Score>20),再通过Targetscan预测mi R-146a-3p的靶基因,取这3个基因集交集,筛选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基因。q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脊髓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水平。将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NC组、NC-mimics组和mi R-146a-3p mimics组,用Annexin-V/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i R-146a-3p的表达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较假手术组上升(P<0.05)。与NC组和NC-mimics组比较,mi R-146a-3p mimics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增殖能力下降(P<0.01),迁移数量减少(P<0.01)。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mi R-146a-3p表达量下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量上升;在星形胶质细胞中mi R-146a-3p靶向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miR-146a-3p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瘢痕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临床病理观察
2
作者 唐丹 付萍 赵连花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CH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23年11月诊治的1例CHE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33岁,病理诊断为CH...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CH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23年11月诊治的1例CHE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33岁,病理诊断为CHEC,肿瘤由经典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和约10%的性索样结构及玻璃样变伴有骨化生的区域混合构成,2023版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ⅠB期;患者术后接受放疗,目前情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CHEC是子宫内膜样癌的一种罕见形态变异,发病年龄较年轻,因其双相的组织学易误诊为癌肉瘤等,准确诊断依赖于病理医生对该病变的认识。一般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辅以术后放疗及化疗,大部分患者FIGO分期较早,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癌 性索样结构 玻璃样变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在中晚孕期宫腔内条索状回声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赛君 李明星 +2 位作者 罗志建 李之蒙 宣吉晴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833-838,共6页
目的 分析中晚孕期宫腔内异常条索状回声的二维及三维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医师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中晚孕期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内异常条索状回声病例的临床资料,收集并记录正常分娩后或术中所见子宫纵隔、宫腔粘连... 目的 分析中晚孕期宫腔内异常条索状回声的二维及三维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医师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中晚孕期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内异常条索状回声病例的临床资料,收集并记录正常分娩后或术中所见子宫纵隔、宫腔粘连带及胎盘情况,随访妊娠结局,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声像图表现,总结不同类型疾病的二维及三维超声特征。结果 224例中晚孕期宫腔内发现异常条索状回声的病例中,以宫腔粘连带最多见,共170例,二维超声表现为条索状回声,可出现在宫腔任意地方,形成羊膜腔的不全分隔;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宫腔粘连带的数目、厚度和形态。单纯羊膜皱褶19例,二维超声示羊膜边缘向羊膜腔内延伸形成条索状回声,远端呈游离状;三维超声示单纯羊膜皱褶呈薄膜状。不全纵隔子宫12例,分隔均位于宫腔底部或上段,三维超声示其分隔较厚,并可显示胎盘附着的位置关系。轮廓胎盘11例,二维超声示条索状回声位于胎盘边缘部;三维超声示胎盘边缘呈环状突起或局部山脊状突起。绒毛膜羊膜分离4例,二维超声示羊膜呈可飘动的线形回声,与绒毛膜分离;三维超声示羊膜似“薄纱”样膜状结构。斜隔4例,二维超声表现类似不完全纵隔子宫,但斜隔的基底部均位于宫腔侧壁;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宫腔内斜行分隔回声。羊膜带综合征2例,二维超声示宫腔内多条纤细杂乱光带回声,与胎儿肢体分界不清;三维超声示胎儿肢体表面杂乱的膜状结构。结论 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可全面观察中晚孕期宫腔内异常条索状回声,分析其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超声医师对中晚孕期宫腔内异常条索状回声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二维 三维 孕期 条索状结构
下载PDF
黄连素通过TLR4途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艳兵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途径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I组和SCI+黄连素组各12只。通过击打的方法建立SCI模型,对照... 目的探讨黄连素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途径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I组和SCI+黄连素组各12只。通过击打的方法建立SCI模型,对照组仅暴露脊椎。SCI+黄连素组大鼠通过黄连素灌胃(5 mg/100 g)。检测和比较各组BBB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脊髓组织中凋亡蛋白和TLR4通路水平。结果建模后7 d,各指标如下:SCI组的BBB评分<SCI+黄连素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SCI+黄连素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组的Bax、caspase3、TLR4、MyD88水平>SCI+黄连素组>对照组(P<0.05),而SCI组的Bcl2水平<SCI+黄连素组<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素可以通过抑制TLR4通路和炎性因子的水平抑制脊髓中神经元凋亡,从而保护SCI大鼠模型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黄连素 凋亡 炎性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Toll样受体激活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玥 耿林玉 +2 位作者 黄赛赛 王红 丁从珠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7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激活对骨髓和脐带两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同时比较骨髓MSC与脐带MSC中TLR的表达情况。方法从关节置换术患者废弃的关节中取得骨髓,分离...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激活对骨髓和脐带两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同时比较骨髓MSC与脐带MSC中TLR的表达情况。方法从关节置换术患者废弃的关节中取得骨髓,分离培养骨髓MSC。从健康产妇废弃的脐带中分离培养脐带MSC。采用TLR4激动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TLR3激动剂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I:C)]分别预处理骨髓MSC或脐带MSC,然后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共培养,共培养结束后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增殖情况。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骨髓MSC和脐带MSC中TLR4、TLR3的基因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MSC和脐带MSC中TLR4、TLR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骨髓MSC与PBMC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LPS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骨髓MSC对PBMC增殖的抑制效应,Poly(I:C)预处理对骨髓MSC免疫调节功能无显著影响。脐带MSC与PBMC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LPS或Poly(I:C)预处理对脐带MSC抑制PBMC增殖的影响均不显著。与骨髓MSC比较,脐带MSC中TLR4、TLR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更低。结论TLR4激活可以干扰骨髓MSC的免疫调节功能,但是TLR4或TLR3激活对脐带MSC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与脐带MSC中TLR4、TLR3的基础表达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OLL样受体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血清miRNA-133a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贾祎佳 陆廷盛 +4 位作者 姚书眈 杨建文 姬林松 杨再松 罗春山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42,共7页
目的探究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133a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protein 3,NLRP3)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 目的探究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133a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protein 3,NLRP3)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贵州省骨科医院治疗的90例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作为并发SCI组,统计手术后3个月患者预后情况,并依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以同期单纯脊柱骨折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脊柱骨折患者血清NLRP3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miR-133a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3a和NLRP3水平预测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并发SCI组血清miR-133a水平(0.68±0.19 vs 1.01±0.24)降低,NLRP3水平(136.42±32.78 pg/ml vs 86.35±15.95 pg/ml)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27,13.030,均P<0.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椎管侵占率≥50%比例(64.71%vs 23.21%)、受伤至激素类药物使用时间≥8 h比例(70.59%vs 25.00%)、Frankel分级A级比例(41.18%vs 1.79%)和血清NLRP3水平(162.11±46.74 pg/ml vs 120.82±29.75 pg/ml)升高,miR-133a水平(0.58±0.14 vs 0.74±0.18)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30~45.267,均P<0.001)。ROC分析显示,血清miR-133a,NLRP3及二者联合预测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79(95%CI:0.681~0.877),0.770(95%CI:0.673~0.868)和0.834(95%CI:0.750~0.918)。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miR-133a[OR(95%CI)=0.824(0.727~0.934)]、NLRP3[OR(95%CI)=2.673(1.359~5.256)]、椎管侵占率≥50%[OR(95%CI)=1.562(1.146~2.129)]和受伤至激素类药物使用时间≥8h[OR(95%CI)=1.305(1.009~1.687)]均是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血清NLRP3水平较高,miR-133a水平较低,与预后密切相关,两者联合对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微小核糖核酸-133a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下载PDF
Toll样受体3处理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人牙髓细胞共培养对细胞矿化与抗炎修复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依热·阿布都赛麦提 热孜亚·艾尼 陈晓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81-389,共9页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3(TLR3)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人牙髓细胞(hDPCs)共培养后,对细胞矿化能力及抗炎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新生儿的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hUC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3...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3(TLR3)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人牙髓细胞(hDPCs)共培养后,对细胞矿化能力及抗炎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新生儿的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hUC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5、CD90及CD105的表达,以对hUCMSCs进行鉴定;以TLR3激动剂Poly(I:C)(10μg/mL)处理hUCMSCs,建立hUCMSCs与h DPCs的共培养体系,测定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茜素红染色和Von Kossa染色观察各组细胞矿化情况;利用脂多糖(LPS,10μg/mL)刺激hDPCs模拟牙髓炎症反应,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骨钙素(OCN)及骨桥蛋白(OPN)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分离的hUCMSCs中CD34和CD45呈阴性表达,CD90和CD105呈阳性表达,表明成功分离出hUCMSCs;与单独培养的hUCMSCs和hDPCs比较,hUCMSCs与hDPCs共培养体系内细胞ALP染色加深,ALP活性升高,有较多的矿化结节形成(P<0.05);与hUCMSCs与hDPCs共培养比较,经Poly(I:C)处理的hUCMSCs与h DPCs共培养中细胞ALP活性进一步升高,矿化结节形成更多(P<0.05)。相较于未经LPS刺激的细胞,经LPS刺激后的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中TNF-α、IL-6及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DSPP、DMP-1、OCN及OPN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P<0.05);在LPS刺激下,相较于hUCMSCs与hDPCs共培养下,经Poly(I:C)处理的hUCMSCs与h DPCs共培养中的细胞增殖活性较高,TNF-α、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IL-10 mRNA相对表达量进一步升高,同时,DSPP、DMP-1、OCN及OPN的mRNA相对表达量也均升高(P<0.05)。结论:TLR3激动剂Poly(I:C)处理的hUCMSCs与hDPCs共培养,可增强细胞的矿化能力,抑制LPS刺激下炎症因子水平,并促进炎症状态下牙本质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有利于牙髓炎症下的抗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人牙髓细胞 牙髓 TOLL样受体3 矿化 抗炎修复
下载PDF
伴有性索样结构的子宫平滑肌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伟 于文娟 +1 位作者 刘燕 王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罕见的伴有性索样结构的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 with sex cord-like pattern,ULMSC)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ULMSC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2岁,发现子宫肌瘤4年。... 目的探讨罕见的伴有性索样结构的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 with sex cord-like pattern,ULMSC)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ULMSC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2岁,发现子宫肌瘤4年。大体检查肿瘤位于浆膜下,切面灰白色,细腻、均质,漩涡状结构不明显。光镜下瘤组织呈巢团状、梁索状和腺样排列,部分区域可见成熟的肿瘤性平滑肌成分,两种成分之间有移行。有趣的是,瘤组织内局部可见多量所谓的星爆结构,类似于伴巨菊形团的玻璃样变梭形细胞肿瘤中所见到的巨菊形团,肿瘤细胞体积较小,胞质稀少,上皮样,边界不清,核卵圆形或不规则,均匀一致,核分裂象少见。间质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呈actin、SMA及calponin等平滑肌标记弥漫强阳性,CD10和desmin局灶(+);vimentin弱阳性;calretinin少许散在阳性,而CKpan、EMA、α-inhinbin、CD99、mela-nA、CD56、S-100、bcl-2和ER均(-)。Ki-67增殖指数小于5%。结论子宫平滑肌瘤中出现广泛的性索样结构极罕见,可能是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一种非常罕见类型,病理诊断时应与子宫性索样肿瘤、混合性子宫内膜间质-平滑肌肿瘤和上皮样平滑肌瘤等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性索样结构 鉴别诊断 免疫表型
下载PDF
子宫性索样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安民 王啸 王进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UTROSC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2个月。大体上子宫体后壁黏膜下见一息肉状肿物1.5 cm×1 cm×1 cm大小,... 目的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UTROSC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2个月。大体上子宫体后壁黏膜下见一息肉状肿物1.5 cm×1 cm×1 cm大小,杏黄色,无旋涡状结构,肿瘤浸润浅肌层。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小索状、小条状、实性管状结构,肿瘤细胞较一致,圆形、卵圆形,胞质丰富呈泡沫样,细胞多形性及非典型性不明显;核不规则,见核仁,无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子宫肌层。肿瘤细胞CD99、calretinin、vimentinb、cl-2、AE1/AE3和PR弥漫(+);inhibin、CD10和ER局部(+)。结论UTROSCT是非常少见的肿瘤,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 性索样分化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子宫性索样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元焕 战忠利 孙保存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组织发生学特点。方法对1例子宫性索样肿瘤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肿瘤上皮样细胞呈巢状、索状、梁状等排列。部分肿瘤未见子宫内膜间质。免疫组化:CD99、抑制素、... 目的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组织发生学特点。方法对1例子宫性索样肿瘤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肿瘤上皮样细胞呈巢状、索状、梁状等排列。部分肿瘤未见子宫内膜间质。免疫组化:CD99、抑制素、vimentin、CD10和CK弥漫(+),EMA、间皮素局灶(+),ER、CA125、CEA和SMA(-)。结论子宫性索样肿瘤是少见的含性索成分的多表型肿瘤,具有不确定的潜在复发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性索样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子宫性索样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易华 简燚 +2 位作者 杨志玲 范严严 罗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中calretinin、alpha-inhibin、Melan A、CD99、CK7、ER、PR、CD10、... 目的: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中calretinin、alpha-inhibin、Melan A、CD99、CK7、ER、PR、CD10、SMA、EMA、desmin、Calponin、h-caldesmon和HMB45的表达情况;对3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7~48岁,临床主要症状是阴道不规则出血;肿瘤细胞排列成小巢状、梁索状、丛状或实性分布,呈明显的性索或上皮样分化;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大小较为一致,圆形、卵圆形、短梭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嗜伊红色,呈上皮样分化,或泡沫状胞浆,类似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的黄素化细胞。胞核较小,罕见病理性核分裂象。3例肿瘤细胞均表达calretinin和alpha-inhibin;1例表达MelanA,1例表达Melan A和CD99;肿瘤细胞灶性表达CK7、EMA、ER和PR,均不表达CDl0、SMA、desmin、Calponin、h-caldesmon和HMB45。3例随访结果目前均无复发。结论:子宫性索样肿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子宫肿瘤,组织病理学特征结合性索间质免疫标记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生物学行为应被视为潜在恶性,临床处理上应依据患者年龄以及对生育的要求综合考虑,长期随访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性索样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etastatic 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with sex cord and smooth muscle differentiation: 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2
作者 Qi Zhu Yan-Qin Sun +2 位作者 Xiao-Qing Di Bing Huang Jian Hu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2期221-227,共7页
BACKGROUND Metastatic 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 with sex cord-like and smooth muscle-like differentiation is rare. This article reports such a case with multiple recurrences and with extensive pelv... BACKGROUND Metastatic 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 with sex cord-like and smooth muscle-like differentiation is rare. This article reports such a case with multiple recurrences and with extensive pelvic and abdominal metastasis.CASE SUMMARY A 47-year-old femal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multiple cystic masses in the pelvic cavity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amination. Based on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es of the surgical specimen, she was diagnosed with a metastatic 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with sex cord and smooth muscle differentiation.CONCLUSION LG-ESS is a low-grade malignant tumor with a high recurrence rate and metastasis probability. It is easily misdiagnosed initially. It is essential to distinguish LG-ESS with sex cord-like differentiation from uterine tumour resembling ovarian sex cord tumo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SEX cord-like Smooth muscle-like Pathological changes Immunohistochemistry Case report
下载PDF
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俊 吴瑕 +6 位作者 陈智聪 廖继东 谷景义 杨晓蕾 柳国胜 吴慧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6-681,共6页
目的:比较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情况,为新生儿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积累实验资料。方法:取脐血和成人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红细胞裂解法分离、收集粒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粒细胞纯度,RT-qPCR检测TLRs 10个成... 目的:比较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情况,为新生儿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积累实验资料。方法:取脐血和成人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红细胞裂解法分离、收集粒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粒细胞纯度,RT-qPCR检测TLRs 10个成员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部分TLRs的蛋白荧光强度。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红细胞裂解法分离收集的脐血粒细胞CD19-CD24+为(95.66±1.73)%,CD3+为(4.27±1.22)%,成人外周血粒细胞CD19-CD24+为(95.48±2.13)%,CD3+为(4.82±1.07)%。(2)RT-qPCR结果显示:脐血粒细胞和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LR1(0.141±0.091 vs 0.691±0.447)、TLR2(0.388±0.337 vs 0.901±0.508)、TLR4(0.093±0.071 vs 0.254±0.147)、TLR6(0.056±0.045 vs 0.202±0.034)、TLR7(0.001±0.001 vs 0.004±0.003)和TLR8(0.046±0.040 vs 0.211±0.146)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3、TLR5、TLR9和TLR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LR3、TLR7和TLR9在脐血和成人外周血粒细胞的相对表达水平均较低。(3)流式分析显示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LR2平均蛋白荧光强度(21.40±3.09 vs 30.50±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4平均蛋白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粒细胞TLR1、TLR2、TLR4和TLR6 mRNA及TLR2蛋白表达低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提示新生儿粒细胞识别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可能存在缺陷或尚未完全成熟。这是否与新生儿急性细菌性毒血症发病及病死率较高有直接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脐血 粒细胞 TOLL样受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人脐血间充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素芳 鄢文海 +1 位作者 韩雪飞 邢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样细胞,观察其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取新鲜采集脐带血,用1.077g/cm3的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内培养。于不同时间观察细胞形态的... 目的: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样细胞,观察其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取新鲜采集脐带血,用1.077g/cm3的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内培养。于不同时间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从脐血中可以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培养3d出现大量的造血细胞集落,瑞氏染色显示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与红系集落形成单位集落形成最多;培养5d出现贴壁的扁平状上皮样细胞和长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同时有大量的破骨样细胞混杂;培养1周出现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的集落,此时经胰蛋白酶消化机械吹打可以传代;培养2周以上,出现上皮样细胞的克隆,镜下呈现球形样结构,折光性强。结论:脐血成分复杂,在体外分离培养可以获得形态各异的脐血间充质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间充质样细胞 体外培养 形态
下载PDF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何念海 赵文利 王宇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814-1818,共5页
目的:建立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cordbloodmesenchymalstemcells,UCBMSC)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体外诱导UCBMSC分化为类肝细胞,观察UCBMSC细胞生物学特性,并对类肝细胞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功能鉴定.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离... 目的:建立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cordbloodmesenchymalstemcells,UCBMSC)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体外诱导UCBMSC分化为类肝细胞,观察UCBMSC细胞生物学特性,并对类肝细胞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功能鉴定.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人脐血UCBMSC,在10g/LMatrigel作基质,2.5mmol/LAZA预处理10-12h,HGF10μg/L+FGF410μg/L+HGM培养基中诱导.用显微摄像和MTT研究细胞增殖及生长特征,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RT-PCR鉴定细胞表型.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人白蛋白水平.结果:每份脐血可获得150±20个贴壁细胞:细胞种植后6d达到对数生长期,连续传10代后,每份脐带血UCBMSC可扩增达109-1010个细胞.UCBMSC表型为CD44及CD166阳性,CD34及CD45阴性.在添加FGF4和HGF的Matrigel上诱导培养的UCBMSC在21-28d时,形态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多角形或类圆形.细胞转圆率为40-50%,双核细胞比率5-7%.免疫组化,RT-PCR检测显示未诱导培养的UCBMSC中,有较少的细胞表达AFP及其mRNA,未见其他肝脏特有的转录因子或者胞质蛋白标志.诱导早期可见较多细胞表达GATA4,AFP和CK19及其mRNA,至诱导后期表达下降,而ALB,CK18,GST-π和肝细胞转录因子HNF1α表达逐渐上升.ALB,CK18阳性细胞比例达61-65%.未诱导分化的UCBMSC没有分泌ALB和产生尿素,诱导分化的UCBMSC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白蛋白.结论:人脐血UCBMSC先分化为肝前体细胞,再分化为成熟肝细胞,获得了在复制及翻译各环节肝细胞标志阳性的类肝细胞,已具备肝细胞特有的分泌白蛋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类肝细胞 分化 白蛋白 肝细胞转录因子 体外诱导分化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血 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ELISA法检测
下载PDF
KLF7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文媛 王莹 +5 位作者 郭素芬 刘星 李智刚 刘贵波 许志鹏 张际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4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KLF样转录因子7(KLF7)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KLF7联合ADSC组、ADSC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均采用离断右半脊髓的方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KLF7联合A... 目的观察KLF样转录因子7(KLF7)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KLF7联合ADSC组、ADSC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均采用离断右半脊髓的方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KLF7联合ADSC组于脊髓损伤组织注入100μL ADSC(ADSC均采用PKH26进行标记)及2μL AAV2-KLF7腺病毒,ADSC组仅注入100μL ADSC,对照组仅注入100μL PBS。术后1天及1、2、3、4周行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术后4周,应用诱发电位仪和磁刺激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神经电生理反应,记录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术后4周处死,采用Western boltting法检测脊髓损伤组织KLF7、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A(TrkA)蛋白相对表达量,计算脊髓损伤面积百分比及ADSC数量(以PKH26的光密度值表示)。结果与术后1天比较,各组术后1、2、3、4周BBB评分均升高(P均<0.05)。术后4周,KLF7联合ADSC组与ADSC组BBB评分、神经传导速度、波幅、ADSC数量及脊髓损伤组织NGF、Trk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潜伏期及脊髓损伤面积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且KLF7联合ADSC组上述变化更明显(P均<0.05)。KLF7联合ADSC组脊髓损伤组织KLF7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ADSC组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KLF7联合ADSC可减轻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损伤,改善其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KLF7促进ADSC存活及提高脊髓损伤组织NGF、Trk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KLF样转录因子7 脂肪源性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A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IGF-1和Bcl-2表达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杨 亢登峰 王英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Bcl-2的表达规律,为临床治疗SCI及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依据。方法自制改良Allen’s打击装置致大鼠T13段脊髓不完全损伤,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及伤后3h、6h、12h、1d、2d、3d...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Bcl-2的表达规律,为临床治疗SCI及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依据。方法自制改良Allen’s打击装置致大鼠T13段脊髓不完全损伤,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及伤后3h、6h、12h、1d、2d、3d、5d、7d、14d大鼠脊髓组织中IGF-1和Bcl-2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组织内有低水平的IGF-1和Bcl-2表达。SCI后IGF-1表达即呈升高趋势,3d达高峰,阳性细胞以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为主,14d时下降至正常水平。Bcl-2在伤后的表达呈现双峰现象,即伤后1d时Bcl-2免疫阳性细胞首次数达峰值,此后开始下降,3d时又开始升高,5d时又达高峰,并较前一峰值高。14d时与对照组无差别。达第一峰时Bcl-2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为脊髓神经元,而后一峰则以胶质细胞为主。IGF-1和Bcl-2的表达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I后IGF-1和Bcl-2基因表达开始升高,可协同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且IGF-1可上调Bcl-2的表达。二者可用于临床SCI的治疗以及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脊髓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BCL-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类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志刚 李志忠 +5 位作者 林永新 邵建立 焦根龙 孙国栋 周孝斌 丁志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采用不同细胞因子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类神经元,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取第5代细胞随机分成A、B、C、D 4... 目的:采用不同细胞因子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类神经元,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取第5代细胞随机分成A、B、C、D 4组,在A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b FGF,B组中加入b FGF和BDNF,C组中加入b FGF、BDNF和BHA诱导培养,D组为对照组,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诱导2周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的nestin、NEFH和GFAP mRNA表达情况,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的变化。结果: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能成功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细胞发现,细胞均强表达CD29、CD44和CD105,而CD34、CD45和HLA-DR均未见表达。经定向诱导分化成类神经元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突起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nestin在A、B、C组均呈阳性表达,NEFH在A、B组呈阳性表达,而GFAP在A、B、C、D 4组均不表达。A、B组n EFH和nestin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所培养的细胞扩增迅速,生物学性状稳定;与b FGF单独处理相比,b FGF联合BDNF更能有效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类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下载PDF
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胎儿生长发育 被引量:22
19
作者 孙妍 牛昊书 +3 位作者 李俊利 张亚京 周蕊 毛洪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揭示脐血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其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新生儿脐血瘦素、IGF-Ⅰ水平,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百分位数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SGA)... 目的揭示脐血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其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新生儿脐血瘦素、IGF-Ⅰ水平,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百分位数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适于胎龄儿(AGA)组41例及大于胎龄儿(LGA)组29例。同时测量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胎盘重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①脐血瘦素水平SGA组与A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AGA与L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脐血瘦素及IGF-Ⅰ水平分别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BMI及胎盘重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脐血瘦素与IGF-Ⅰ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及分娩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瘦素、IGF-Ⅰ在调节胎儿生长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参与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脐血瘦素、IGF-Ⅰ水平异常可能是引起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巨大儿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脐血 胎儿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脑与脊髓同时受累的瘤样炎性脱髓鞘病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会红 周亚竹 梅风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了解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DD)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介绍我院收治的1例脑与脊髓同时受累的TID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出现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症状,进展迅速,头颅与脊髓影... 目的了解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DD)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介绍我院收治的1例脑与脊髓同时受累的TID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出现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症状,进展迅速,头颅与脊髓影像学检查可见异常信号。给予大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较好。结论本病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与颅内肿瘤相混淆,激素冲击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瘤样炎性脱髓鞘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