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ero dispersion wavelength and dispersion slope control of hollow-core photonic bandgap fibres
1
作者 张虎 杨伯君 +3 位作者 刘玉敏 王秋国 于丽 张晓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116-1122,共7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zero dispersion wavelength and dispersion slope control of hollow-core photonic bandgap fibres (PBGFs) by using a full-vec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By simulation we found that theoretic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zero dispersion wavelength and dispersion slope control of hollow-core photonic bandgap fibres (PBGFs) by using a full-vec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By simulation we found that theoretically the zero dispersion wavelength can be tailored by respectively changing the rounded diameter of air holes, pitch, refractive index, normalized thickness of core rings, and hole diameter to pitch ratio. At the same time the tailoring of dispersion slope can also be realized by changing the rounded diameter of air holes or pitch or normalized thickness of core rings. To illustrate the reasonability of fibre designs, this paper also gives the variance of normalized interface field intensity which measures the scattering loss relatively versus wavelength for different designs. From the viewpoint of loss, varying the rounded diameter and the thickness of core ring could shift zero wavelength but it is difficult to get the required parameters within so tiny range in practical drawing of PBGF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possible in practice to respectively alter the pitch and refractive index to shift zero wavelength. But varying hole diameter to pitch ratio is not worthwhile because they each induce large increase of loss and narrowness of transmission bandwidth. The zero dispersion wavelength can be engineered by respectively varying the rounded diameter of air holes, pitch, refractive index, and normalized thickness of core rings without incurring large loss penal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core photonic bandgap fibre DISPERSION full-vec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photonic crystal fibre
下载PDF
耦合改进型矢量磁滞模型的变压器磁场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艳丽 刘洋 +1 位作者 谢德馨 KOH Chang-Seop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09-113,共5页
为了准确分析变压器、电机等电工设备的磁性能,在基于传统Chua-type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接描述电工钢片磁场强度H与磁通密度B数学关系的改进型矢量磁滞模型,其中模型参数由单片电工钢片磁特性测量系统获得;推导了不同轧制方向磁... 为了准确分析变压器、电机等电工设备的磁性能,在基于传统Chua-type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接描述电工钢片磁场强度H与磁通密度B数学关系的改进型矢量磁滞模型,其中模型参数由单片电工钢片磁特性测量系统获得;推导了不同轧制方向磁滞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讨论了耦合该磁滞模型的时步有限元计算的收敛性,并通过对单相变压器铁心模型磁场的实验测试,验证了耦合磁滞模型有限元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矢量磁滞模型 单相变压器铁心 电工钢片 二维测量装置
下载PDF
碲玻璃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士亮 胡春海 +2 位作者 黄惠 沙晓鹏 李志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
以碲玻璃为基质材料,设计了八边形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应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和模式耦合基本理论分析了八边形双芯光子晶体光纤中结构参数对耦合长度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波长1.55μm处,减小孔间距可明显减小耦合长度,但只略微改变相... 以碲玻璃为基质材料,设计了八边形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应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和模式耦合基本理论分析了八边形双芯光子晶体光纤中结构参数对耦合长度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波长1.55μm处,减小孔间距可明显减小耦合长度,但只略微改变相对耦合长度;增大空气孔及椭圆率可略微增大耦合长度,但可明显增大相对耦合长度.当相对耦合长度为1时,设计的偏振分束器性能较理想.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结构参数,设计了一种较短传输长度、高带宽、高消光比的偏振分束器,当光纤长度为139μm时,X、Y方向偏振光即可实现分离,消光比达到最小值-53.46dB,且在波长1.49μm^1.61μm,即带宽为120nm范围内,消光比小于-20dB,与同类型的高消光比和极短长度双芯偏振分束器相比,其综合性能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双芯光子晶体光纤 全矢量有限元法 偏振分束器 耦合长度 消光比 碲玻璃
下载PDF
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模控制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玲芳 刘敏 +2 位作者 董传培 张敏 贺冯良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8-751,共4页
表面模与纤芯基模耦合是使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产生无耦合点的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探究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中表面模的产生及控制机理,采用平面波展开和全矢量有限元法,分析了纤芯周围石英环相对厚度和纤芯的截切半径对表面模和无耦合点的... 表面模与纤芯基模耦合是使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产生无耦合点的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探究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中表面模的产生及控制机理,采用平面波展开和全矢量有限元法,分析了纤芯周围石英环相对厚度和纤芯的截切半径对表面模和无耦合点的影响。结果表明,纤芯截切半径固定时,随着石英环相对厚度的增大,无耦合点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石英环相对厚度固定为1时,纤芯最佳截切半径为0.9Λ~1.0Λ,可以较好地抑制表面模。这为新型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设计和现实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表面模 全矢量有限元法 石英环相对厚度 纤芯截切半径
下载PDF
基于氮化钛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器(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白育堃 马颖 魏仁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0-54,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器,其中双芯光子晶体光纤为折射率导光型,其中心圆孔表面镀氮化钛薄膜,内部填充具有较大热敏系数的乙醇和氯仿的混合液体,其纤芯模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耦合的共振波长偏移可反映... 提出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温度传感器,其中双芯光子晶体光纤为折射率导光型,其中心圆孔表面镀氮化钛薄膜,内部填充具有较大热敏系数的乙醇和氯仿的混合液体,其纤芯模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耦合的共振波长偏移可反映液体混合物的温度或折射率.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传输损耗谱及其共振波长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外包层空气孔直径增大,以及最内层包层空气孔直径和空气孔间距减小可以提高耦合效率,从而增强共振峰.对比分析发现在一20℃~120℃温度范围内,氮化钛薄膜比传统金膜表现出更好的等离子传感特性,随着膜厚增加,其共振波长偏移量增加,温度灵敏度提高,灵敏度最高可以达到6.22 n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芯光子晶体光纤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全矢量有限元法 共振波长 氮化钛 温度传感
下载PDF
Kagome结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纤芯参数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蒋文晓 谭晓玲 周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78-2582,共5页
应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研究大间距Kagome结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中纤芯的大小、形状与壁厚对光纤传输损耗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某些纤芯尺寸会造成包层中的结构缺陷,易使纤芯基模、表面模及包层模之间发生能量耦合,产生较大损耗。而纤芯形... 应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研究大间距Kagome结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中纤芯的大小、形状与壁厚对光纤传输损耗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某些纤芯尺寸会造成包层中的结构缺陷,易使纤芯基模、表面模及包层模之间发生能量耦合,产生较大损耗。而纤芯形状与壁厚的改变会引起表面模式的变化,从而影响发生在基模与表面模之间反向耦合的位置和强度,使光纤传输频带变窄和损耗变大。据此,提出Kagome结构光纤的纤芯设计思路,即纤芯的大小应使包层保持完整的微结构,纤芯形状应与包层中的单元微结构相楔合,纤芯壁厚应与包层中玻璃支柱的宽度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gome结构大间距空芯光子晶体光纤 全矢量有限元法 光纤模式 反向耦合
下载PDF
用特征向量元素模糊分类的手写汉字识别
7
作者 王林泉 王辰 汤笑笑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1995年第4期54-58,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个用特征向量元素模糊分类的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系统在预处理时采用字心中心法,一级分类用笔道密度函数特征的向量元素模糊方法分类,详细识别用外廓方向贡献度特征。系统实验表明本识别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 汉字识别 手写汉字 元素模糊分类
下载PDF
光子带隙光纤中纤芯环掺杂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敏 刘敏 +2 位作者 孙世红 马玲芳 贺冯良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7-819,共3页
为了研究光子带隙光纤中纤芯环掺杂浓度的百分比对光纤传输特性的影响,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在纤芯环掺杂浓度的百分比为1%~5%的条件下对7孔光子带隙光纤纤芯环掺杂和19孔光子带隙光纤纤芯环掺杂两种结构进行了仿真,比较了两种结构的纤... 为了研究光子带隙光纤中纤芯环掺杂浓度的百分比对光纤传输特性的影响,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在纤芯环掺杂浓度的百分比为1%~5%的条件下对7孔光子带隙光纤纤芯环掺杂和19孔光子带隙光纤纤芯环掺杂两种结构进行了仿真,比较了两种结构的纤芯模能量分布曲线,并且给出了19孔光子带隙光纤在不同的纤芯环掺杂浓度的百分比下,光纤带宽、色散、有效模面积和有效折射率的分布曲线图。结果表明,19孔光子带隙光纤比7孔光子带隙光纤具有更强的限光能力,且纤芯环掺杂浓度的百分比对光子带隙光纤的传输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纤芯环掺杂 全矢量有限元法 光子带隙光纤 表面模
下载PDF
方形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丽伟 孙世红 +2 位作者 董传培 王旭东 刘沛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6-48,共3页
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分析了方形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纤芯内的能量分布和有效模面积。结果表明,方形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在1.67~1.81μm范围内具有较平坦的色散特性,较高的能量分布和较大的有效模面积,为进一步设计具有平坦色散... 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分析了方形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纤芯内的能量分布和有效模面积。结果表明,方形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在1.67~1.81μm范围内具有较平坦的色散特性,较高的能量分布和较大的有效模面积,为进一步设计具有平坦色散和大模场面积的方形空芯光子晶体光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空芯光子晶体光纤 全矢量有限元法 色散 有效模面积
下载PDF
Liutex theoretical system and six core elements of vortex identification 被引量:19
10
作者 Yi-qian Wang Yi-sheng Gao +5 位作者 Hongyi Xu Xiang-rui Dong Jian-ming Liu Wen-qian Xu Meng-long Chen Chaoqun Liu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2期197-211,共15页
The third-generation vortex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Liutex(previously called Rortex)was introduced by the team led by Prof.Chaoqun Liu from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to mathematically extract the rigid rotatio... The third-generation vortex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Liutex(previously called Rortex)was introduced by the team led by Prof.Chaoqun Liu from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to mathematically extract the rigid rotation part from the fluid motion,and thus to define and visualize vortices.Unlike the vorticity-based first generation and the scalar-valued second generation,Q,λ2,Δandλci methods for example,the Liutex vector provides a unique,mathematical and systematic way to define vortices and visualize vortical structure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without ambiguity.In this article,we summarize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the Liutex framework and discuss the Liutex theoretical system including its existence,uniqueness,stability,Galilean invariance,locality and globality,decomposition in tensor and vector forms,Liutex similarity in turbulence,and multiple Liutex-based vortex visualization methods including Liutex lines,Liutex magnitude iso-surfaces,Liutex-Ωmethod,and Liutex core line method,etc..Thereafter,the six core elements of vortex identification,including(1)absolute strength,(2)relative strength,(3)local rotational axis,(4)vortex rotation axes,(5)vortex core size,(6)vortex boundary,are used as touchstones against which the Liutex vortex identification system is examined.It is demonstrated with illustrative examples that the Liutex system is able to give complete and precise information of all six core elements in contrast to the failure and inaccuracy of the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methods.The important concept that vorticity cannot represent vortex 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Liutex system over previous methods are reiterated and stated in appropriate places throughout the paper.Finally,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future perspectives,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iutex system in studying turbulence mechanisms encouraged by the discovery of Liutex similarity law.As a newly defined physical quantity,Liutex may open a door for quantified vortex and turbulence research including Liutex(vortex)dynamics and lead the community out of the shadow of turbulence research which traditionally relies on observations,graphics,assumptions,hypotheses,and other qualitative analyses.An optimistic projection is that the Liutex system could be critical to investigation of the vortex dynamics in applications from hydrodynamics,aerodynamics,oceanography,meteorology,etc.and to research of the generation,sustenance,modelling and controlling of turbul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identification Liutex vector six core elements Liutex core line Liutex similarity turbulence
原文传递
纳米掺杂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宦记 任广军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23-26,共4页
基于现有Comsol Muhiphysics软件,分析了圆形掺杂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损耗特性随小孔孔径变化以及所掺物质改变时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圆形掺杂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入射波长在900nm至1000nm及1300nm与1480nm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损耗特性,为进一... 基于现有Comsol Muhiphysics软件,分析了圆形掺杂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损耗特性随小孔孔径变化以及所掺物质改变时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圆形掺杂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入射波长在900nm至1000nm及1300nm与1480nm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损耗特性,为进一步探讨掺杂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掺杂 空芯光子晶体光纤 损耗 入射波长 全矢量有限元法
下载PDF
填充甲苯的高温度灵敏度双芯光子晶体光纤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明芯 吕欢祝 +1 位作者 张克非 秦亮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39,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同时抑制偏振态漂移、模间干扰,提出一种新型双芯光子晶体光纤(PCF)温度传感结构。采用COMSOL建立温度传感模型,在其近芯区的椭圆孔内填入甲苯,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FEM)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和填充液体... 为进一步提高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同时抑制偏振态漂移、模间干扰,提出一种新型双芯光子晶体光纤(PCF)温度传感结构。采用COMSOL建立温度传感模型,在其近芯区的椭圆孔内填入甲苯,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FEM)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和填充液体对温敏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双折射变化规律得到最优参数选择方案。基于萨格纳克干涉传感原理,对最终所得光子晶体光纤的温敏特性进行仿真验证,获得温度与透射谱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该光子晶体光纤的灵敏度约为9.56 nm/℃,光纤长度小于传统光纤传感单元,温度传感区间为-90℃~105℃,适于低温与常温范围内的高灵敏度温度传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高灵敏温度传感 全矢量有限元法 双芯光子晶体光纤 热光系数
下载PDF
核心矢量要素成果质量检查方法与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3
作者 陈宇恒 陈海鹏 +2 位作者 谢雯君 彭凯笛 吕霖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年第2期123-125,129,共4页
针对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维护更新项目中核心矢量要素成果的特殊性,结合2017—2019年该项目核心矢量要素质量检查工作中的具体案例及问题分析,本文提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成果质量检查技术方法,并对核心矢量要素成果生产中频发的典... 针对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维护更新项目中核心矢量要素成果的特殊性,结合2017—2019年该项目核心矢量要素质量检查工作中的具体案例及问题分析,本文提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成果质量检查技术方法,并对核心矢量要素成果生产中频发的典型质量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处理建议,可为核心矢量要素质量控制与检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理信息资源 核心矢量要素 质量元素 质量检查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维护更新项目的核心矢量要素数据制作及总结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倩倩 杨丹 张秋实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年第11期179-181,共3页
针对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维护更新项目的核心矢量要素数据生产,本文探讨了对交通、水系、地名、境界政区要素的数据整合、地图配图等内容,针对在数据生产过程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为核心矢量要素数据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心矢量要素 数据整合 地图配图 经验总结
下载PDF
栅状膜双芯D型PCF折射率传感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房黎明 陈鹤鸣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37,共5页
为了提高光纤传感器线性探测范围以及灵敏度,提出了一种双纤芯结构的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原理的D型光纤折射率传感器,采用栅状镀膜的光子晶体光纤(PCF)构成抛光面,引入铜栅状膜可以调节共振波长,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在各向异性的... 为了提高光纤传感器线性探测范围以及灵敏度,提出了一种双纤芯结构的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原理的D型光纤折射率传感器,采用栅状镀膜的光子晶体光纤(PCF)构成抛光面,引入铜栅状膜可以调节共振波长,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在各向异性的完美匹配层边界条件下,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对传感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折射率测量范围为1.31~1.35,灵敏度最高可达9600 nm·RIU-1,分辨率可达1.04×10-5 R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栅状镀膜双芯 全矢量有限元法 折射率 传感器 基模损耗
下载PDF
高双折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特性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丹 刘敏 +2 位作者 简多 廖洲一 何丁丁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高双折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PCF)模型,通过将最内层8个空气孔替换为4个椭圆空气孔来增大光纤的结构不对称性;通过改变两纤芯间的空气孔大小、椭圆空气孔的椭圆度以及孔间距来分析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度、耦合长度以及色... 提出一种新型的高双折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PCF)模型,通过将最内层8个空气孔替换为4个椭圆空气孔来增大光纤的结构不对称性;通过改变两纤芯间的空气孔大小、椭圆空气孔的椭圆度以及孔间距来分析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度、耦合长度以及色散特性。结果表明,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式双折射度达到10-2量级,耦合长度达0.1367mm,在1.0~1.6μm波长范围内具有超平坦色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双芯光子晶体光纤 双折射 耦合长度 色散 全矢量有限元法
原文传递
短长度超高消光比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分束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绪友 许振龙 +2 位作者 刘攀 凌卫伟 张志永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5-191,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芯光子晶体光纤(PCF)的具有短长度和超高消光比的偏振分束器,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FEM)对双芯PCF的耦合特性和偏振分束器的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纤芯间椭圆孔椭圆率、适当提高掺杂折射率可显著降低双芯...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芯光子晶体光纤(PCF)的具有短长度和超高消光比的偏振分束器,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FEM)对双芯PCF的耦合特性和偏振分束器的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纤芯间椭圆孔椭圆率、适当提高掺杂折射率可显著降低双芯PCF的耦合长度;基于该双芯PCF设计的偏振分束器在1.55 mm波长处,长度为0.58 mm时,可以实现x,y偏振态的分离,消光比达到82.33 d B,消光比高于20 d B的带宽为70 nm,高于10 d B的带宽达到110 nm,覆盖了C+L波段。这为设计具有短长度、高消光比、宽带特性的PCF偏振分束器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双芯光子晶体光纤 偏振分束器 全矢量有限元法 超高消光比
原文传递
短长度的双椭圆纤芯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分束器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荣敏 曹晔 童峥嵘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99,共5页
基于双折射效应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椭圆纤芯光子晶体光纤(PCF)偏振分束器,通过在每个纤芯处引入一对大空气孔和一对小空气孔来构成椭圆纤芯。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FEM)和半矢量光束传播法数值模拟偏振分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工作波长1... 基于双折射效应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椭圆纤芯光子晶体光纤(PCF)偏振分束器,通过在每个纤芯处引入一对大空气孔和一对小空气孔来构成椭圆纤芯。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FEM)和半矢量光束传播法数值模拟偏振分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工作波长1.55μm处,光纤长度为544μm时,X、Y方向偏振光可实现分离,且消光比达到-43.75dB,消光比小于-10dB的带宽为80nm。这为设计具有高消光比和极短长度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分束器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双芯光子晶体光纤 偏振分束器 全矢量有限元法 半矢量光束传播法
原文传递
基于正方形格子的空芯光子带隙光纤的模式特性和泄漏损耗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虎 王秋国 +1 位作者 杨伯君 于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722-5728,共7页
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计算和分析了基于正方形格子的空芯光子带隙光纤的模式特性和泄漏损耗.通过分析发现,圆正方形空气孔按正方形格子排列的空芯光子带隙光纤可以实现宽带和有效的单模运转.随后对正方形格子空芯光子带隙光纤的泄漏损耗... 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计算和分析了基于正方形格子的空芯光子带隙光纤的模式特性和泄漏损耗.通过分析发现,圆正方形空气孔按正方形格子排列的空芯光子带隙光纤可以实现宽带和有效的单模运转.随后对正方形格子空芯光子带隙光纤的泄漏损耗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纤芯直径和包层空气孔间距的变化对泄漏损耗的影响较小,但可以通过调节包层空气孔间距来实现给定的波长具有最小的泄露损耗;圆化直径对泄漏损耗的影响较前两个因素要大,且存在一个最佳的圆化直径即dc/d=0.4;包层空气孔的层数是影响泄漏损耗的主要因素,每增加两层空气孔泄漏损耗大约会降低两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芯光子带隙光纤 全矢量有限元法 正方形格子 泄露损耗
原文传递
保偏空芯带隙光子晶体光纤温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绪友 许振龙 +2 位作者 杨汉瑞 刘攀 凌卫伟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9-145,共7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保偏(PM)特性的空芯带隙光子晶体光纤(PBF)结构,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FEM)对光纤有效折射率、拍长及限制损耗特性受温度波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55μm波长处,该PBF的双折射高达6.19×10-3,拍长... 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保偏(PM)特性的空芯带隙光子晶体光纤(PBF)结构,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FEM)对光纤有效折射率、拍长及限制损耗特性受温度波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55μm波长处,该PBF的双折射高达6.19×10-3,拍长不超过0.25 mm;PBF拍长对温度波动不敏感,拍长温度敏感系数低于2.86×10-8m/℃,比常规的熊猫保偏光纤低两个数量级;光纤损耗对温度波动较为敏感,两正交偏振态限制损耗会随温度提高而增大。这种具有极低拍长温度敏感系数的PM-PBF可以有效降低谐振式光纤陀螺(RFOG)中热致偏振不稳定带来的误差,在RFOG、光纤通讯、光纤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保偏空芯带隙光子晶体光纤 全矢量有限元法 热致偏振串扰 超低拍长温度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