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ω-ACRYLOYL POLY (ETHYLENE OXIDE) MACROMONOMER ON EMULSIFIER-FREE EMULSI0N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n-BUTYL ACRYLATE
1
作者 郭天瑛 宋谋道 +2 位作者 周庆业 郝广杰 张邦华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1-355,共5页
Well-defined nonionic hydrophilic ω-acryloyl poly(ethylene oxide) macro-monomer (PEO-A) has been prepared by living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oxidewith diphenyl methyl potassium as the initiator and acryloyl... Well-defined nonionic hydrophilic ω-acryloyl poly(ethylene oxide) macro-monomer (PEO-A) has been prepared by living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oxidewith diphenyl methyl potassium as the initiator and acryloyl chloride as the reaction termi-nating agent. The 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SEC. Th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and n-butyl acrylate (BA) containing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PEO-A was studied. In all cases stable emulsion coplymerizationsof MMA and BA were obtained. The stabilizing effect wa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feed amount of the macromono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MONOMER ω-acryloyl poly(ethylene oxid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Methyl methacrylate-n-butyl acrylate copolymer
下载PDF
Effect of Butyl α-Hydroxymethyl Acrylate Monomer Structure on the Morphology Produced via Aqueou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被引量:2
2
作者 Shou-Kuo Man Xiao Wang +1 位作者 Jin-Wen Zheng Ze-Sheng An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9-16,I0005,共9页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PISA) is an efficient and versatile method to afford polymeric nano-objects with polymorphic morphologies. Compared to dispersion PISA syntheses based on soluble monomers, the vast...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PISA) is an efficient and versatile method to afford polymeric nano-objects with polymorphic morphologies. Compared to dispersion PISA syntheses based on soluble monomers, the vast majority of emulsion PISA formulations using insoluble monomers leads to kinetically-trapped spheres. Herein, we present aqueous emulsion PISA formulations generating worms and vesicles besides spheres. Two monomers with different butyl groups, n-butyl(n BHMA) and tert-butyl(t BHMA) α-hydroxymethyl acrylate, and thus possessing different water solubilities were synthesized via Baylis-Hillman reaction. Photoinitiated aqueou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s of n BHMA and t BHMA employing poly(ethylene glycol) macromolecular chain transfer agents(macro-CTAs, PEG45-CTA, and PEG113-CTA) at 40 °C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onomer structure and solubility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generated block copolymer nano-objects. Higher order morphologies including worms and vesicles were readily accessed for t BHMA, which has a higher water solubility than that of n BHMA. This study proves that plasticization of the core-forming block by water plays a key role in enhancing chain mobility required for morphological transition in emulsion P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 copolymer α-Hydroxymethyl acrylate RAFT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原文传递
One-step synthesis of self-healable hydrogels by the spontaneous phase separation of linear multi-block copolymers during th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Lan-Lan Li Ru-Yi Jiang +2 位作者 Jin-Xing Chen Mo-Zhen Wang Xue-Wu G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68-874,共7页
Self-healable polyacrylamide-based hydrogels were prepared at room temperature via a one-step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AM),dodecyl 2-methacryIate(DM),and 5-acetylaminopentyl acrylate(AAPA) using s... Self-healable polyacrylamide-based hydrogels were prepared at room temperature via a one-step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AM),dodecyl 2-methacryIate(DM),and 5-acetylaminopentyl acrylate(AAPA) using sodium dodecyl sulfonate(SDS) as the emulsifier and ammonium persulfate(APS)as the initiator.The produced linear multi-block copolymer chains are composed of randomly-linked hydrophilic polyacrylamide segments(PAM) and hydrophobic segments constituted by DM and AAPA units(P(DM-co-AAPA)).The P(DM-co-AAPA) segments will self-aggregate into hydrophobic microdomains during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driven by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and finally separate from water phase,acting as the crosslinks and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strong hydrogels with a storage modulus as high as 400 Pa.These hydrophobic microdomains will be dissolved in water 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to 70℃,resulting in a temperature-responsive reversible sol-gel transition of the prepared hydrogels.Furthermore,the prepared hydrogels have excellent self-healing ability.The broken hydrogels can be automatically healed into a body with a same strength within 2-min's contact.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simple way to prepare reversible physical crosslinked hydrogel with high strength and self-healing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healing 5-Acetylaminopentyl acrylate Hydrogen bond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原文传递
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4
作者 刘毅 王立军 +4 位作者 付文晖 贾定 赖亦凡 MARTIN Ekman TOM Schauman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2,114,共10页
以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叔丁酯(tBA)为单体,H2O2-FeSO4为引发体系,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HCS)为乳化剂,开展了苯丙表面施胶剂的无皂乳液聚合。探讨了HCS的用量、分子量(以特性黏度表示)、取代度对乳液聚合的影响,使用多... 以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叔丁酯(tBA)为单体,H2O2-FeSO4为引发体系,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HCS)为乳化剂,开展了苯丙表面施胶剂的无皂乳液聚合。探讨了HCS的用量、分子量(以特性黏度表示)、取代度对乳液聚合的影响,使用多种方法评价了乳液的理化性能与应用性能。所制备得的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基苯丙乳液胶粒平均粒径小(126.2 nm)、正电性强(Zeta电位为25.8 mV)、贮存稳定性优良;将其应用在瓦楞原纸上,施胶纸张的Cobb值为21.6 g/m^(2),水滴接触角达121.6°,与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基苯丙乳液相比,其应用效果具有明显优势。研究对其能赋予纸张更佳施胶效果的原因也提出了机理性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施胶剂 苯丙乳液 无皂聚合 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及其膜表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赵兴顺 丁小斌 +4 位作者 张军华 郑朝晖 潘毅 朱珠 彭宇行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OP 10混合乳化剂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 (FMA8)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 甲基丙烯酸 (MAA)共聚乳液 .通过DSC、FT IR、1 H NMR对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 .采用JZHY 180界面张力仪研究了共...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OP 10混合乳化剂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 (FMA8)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 甲基丙烯酸 (MAA)共聚乳液 .通过DSC、FT IR、1 H NMR对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 .采用JZHY 180界面张力仪研究了共聚乳液膜表面的性质 ,结果表明 ,随着共聚物中全氟单体含量的增加 ,共聚物膜的表面能显著降低 ,当全氟单体的含量达到 2 5wt %时 ,其表面能降低到 19 74mJ m2 .X ray光电子能谱(XPS)对共聚物表面原子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 ,共聚物表面氟的含量远高于其平均含量 ,证明了含氟基团的趋表现象 .经退火处理 ,共聚物膜表面的氟含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 乳液共聚 膜表面特性 表面自由能 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 表面活性剂 退火处理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敬芹 张力 +1 位作者 朱志博 刘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9-573,共5页
采用过氧化物和氧化还原混合引发体系 ,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在种子乳液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结果表明 ,当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丙烯酸丁酯 (BA)的质量比为 5 5∶ 43 ,有机硅用量占总单体质量分数 8%~ 1 6% ,甲基丙烯酸 (MAA... 采用过氧化物和氧化还原混合引发体系 ,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在种子乳液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结果表明 ,当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丙烯酸丁酯 (BA)的质量比为 5 5∶ 43 ,有机硅用量占总单体质量分数 8%~ 1 6% ,甲基丙烯酸 (MAA)占 2 %左右 ,乳化剂占 3 %左右 ,引发剂占约为 0 .5 %时 ,这样的配方可制得综合性能良好的涂料乳液 .FTIR和 DSC谱图分析表明 ,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有机硅单体的自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丙烯酸酯乳液 合成 有机硅 乳液聚合 涂料 硅丙乳胶漆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兴顺 丁小斌 +4 位作者 郑朝晖 潘毅 朱珠 戴静 彭宇行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6-440,共5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混合乳化剂,制备了粒径为40~50 nm的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FMA8)-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MA)共聚物乳液.通过DSC、FTIR、1HNMR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乳液的稳定性、...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混合乳化剂,制备了粒径为40~50 nm的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FMA8)-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MA)共聚物乳液.通过DSC、FTIR、1HNMR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乳液的稳定性、乳胶膜的吸水性和耐溶剂性以及全氟单体的含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制备 结构表征 稳定性 吸水性 耐溶剂性 聚合反应 全氟单体含量
下载PDF
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产物结构表征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展云 彭惠梅 +3 位作者 蒋林斌 王东耀 刘汝锋 尚小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4,共4页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设计对主要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产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丙烯酸:淀粉=3.5,丙烯...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设计对主要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产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丙烯酸:淀粉=3.5,丙烯酸中和度=83.3%,过硫酸钾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分别为淀粉用量的3.0%和0.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产物吸水率>800g/g。聚合过程中淀粉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并且接枝反应破坏了淀粉颗粒结晶结构,接枝产物趋于无定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木薯淀粉 丙烯酸 结构表征
下载PDF
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芝华 邬花元 +1 位作者 任冬燕 李晶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7-20,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酸酯与聚氨酯共混、以水性聚氨酯为种子乳液进行丙烯酸种子乳液聚合以及水性聚氨酯与丙烯酸接枝共聚 3种方法分别得到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 ,通过激光散射粒径仪测定乳胶粒的粒径、乳胶膜的透明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采用聚丙烯酸酯与聚氨酯共混、以水性聚氨酯为种子乳液进行丙烯酸种子乳液聚合以及水性聚氨酯与丙烯酸接枝共聚 3种方法分别得到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 ,通过激光散射粒径仪测定乳胶粒的粒径、乳胶膜的透明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结构分析以及扫描电镜 (SEM)对乳胶膜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反应和接枝反应所得到的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乳胶粒粒径比水性聚氨酯的粒径显著增大 ,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 ;由种子乳液聚合和接枝聚合制备的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胶膜中颗粒与颗粒之间结合紧密 ,表面光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改性 水性聚氨酯 合成 性能表征 共混 乳液聚合 接枝共聚 粒径 相容性
下载PDF
油酸盐用于淀粉接枝AM-AA反相乳液共聚反应乳化剂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曹亚峰 杨锦宗 刘兆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5-327,共3页
The effect of oleates as emulsifiers on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starch with acrylamide (AM) and acrylic acid (AA) in the inverse emulsion system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the kinds of emulsifiers, the ... The effect of oleates as emulsifiers on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starch with acrylamide (AM) and acrylic acid (AA) in the inverse emulsion system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the kinds of emulsifiers, the proportion of mixed emulsifiers, the dosage of emulsifiers as well a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water-in-oil emulsion on monomer conversion, grafting ratio, and specific viscidity is discuss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calcium oleate or magnesium oleate as the emulsifier is better than sodium oleate or potassium oleate, and the mixture of oleic acid and its salt is better than any single compound.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monomer conversion reaches 99.7% and grafting ratio reaches 98.4% when m(oleic acid)/m(oleate sodium) is 60/40,m(starch)/m(monomers) is 1/1(among the monomers m(AM)/m(AA) is 4/1),v(oil phase)/v(water phase) is 1.2/1,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is 2.4×10 -4mol·L -1,reaction temperature is 45~50℃,and reaction time is 6 hours.When mixed emulsifers concentration is 6%, the intrinsic viscidity reaches 1100ml·g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盐 淀粉 丙烯酰胺 丙烯酸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下载PDF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杨建军 吴庆云 +3 位作者 张建安 吴明元 甄海廷 王桂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用丙烯酸酯单体对含C C双键的水性聚氨酯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制得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无皂乳液。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及搅拌速率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制备的乳液粒子的形态结...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用丙烯酸酯单体对含C C双键的水性聚氨酯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制得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无皂乳液。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及搅拌速率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制备的乳液粒子的形态结构及有关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同改性前的聚氨酯乳液相比,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无皂乳液的粒径明显增大,耐水性、耐溶剂性和抗拉强度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改性 无皂乳液聚合 接枝共聚
下载PDF
环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瑞芹 崔天放 +1 位作者 陈尔凡 江伟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4,15,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 ,丙烯酸丁酯、丙烯酸 - 2 -乙基己酯为软单体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功能单体 ,环氧树脂为改性剂 ,通过乳液共聚合制备环氧 -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乳化剂配比、用量 ,引发剂用量 ,反应温度 ,环氧树...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 ,丙烯酸丁酯、丙烯酸 - 2 -乙基己酯为软单体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功能单体 ,环氧树脂为改性剂 ,通过乳液共聚合制备环氧 -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乳化剂配比、用量 ,引发剂用量 ,反应温度 ,环氧树脂用量、环氧树脂的环氧值 ,以及软硬单体的配比对乳液聚合反应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及较佳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酯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乳液 乳胶涂料 制备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1 位作者 刘兆丽 马希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引发体系,m(Span20)∶m(OP4)=40∶60为乳化剂,m(淀粉)∶m(单体)=1∶1.5时,接枝率可达148%,特性粘数可达152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淀粉 接枝共聚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反相乳液聚合 非离子表面活性荆 特性粘数 阴离子化度
下载PDF
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祖顺 路国红 +1 位作者 程时远 李建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8-61,共4页
以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作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四元体系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并对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考察了羟甲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含量、聚合方... 以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作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四元体系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并对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考察了羟甲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含量、聚合方式对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共聚物乳液 形态 性质
下载PDF
化学交联及物理缔合对聚丙烯酸增稠剂的作用 被引量:37
15
作者 田大听 谢洪泉 过俊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类增稠剂,比较了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共聚单体对聚合产物在水中粘度及耐电解质的影响。结果指出,一定量的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长链单体都能明显增加粘度。疏水单体中甲基丙烯酸十六酯(HM)的影响大于...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类增稠剂,比较了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共聚单体对聚合产物在水中粘度及耐电解质的影响。结果指出,一定量的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长链单体都能明显增加粘度。疏水单体中甲基丙烯酸十六酯(HM)的影响大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的影响。含疏水型长链单体的缔合型交联增稠剂比非缔合型交联增稠剂的性能更优良。此外,还研究了两种类型的聚合物浓度及反相剂对粘度的影响以及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聚合物胶乳的粒子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丙烯酸 增稠剂 缔合 交联
下载PDF
VAc/BA核壳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模拟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孙培勤 赵科 +1 位作者 刘大壮 陈甘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0-345,共6页
以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两种单体两阶段种子聚合制备核壳乳胶粒为例,研究了用簇迁移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对指定实验条件下核壳形态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相符。讨论了用简化的簇迁移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核壳形态分子设计的进行步骤。
关键词 醋酸乙烯 丙烯酸丁酯 乳液聚合 核壳乳胶粒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乳液共聚动力学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兴顺 丁小斌 +4 位作者 张军华 郑朝晖 潘毅 朱珠 彭宇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79,共4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OP-10混合乳化剂,将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进行乳液共聚,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全氟单体浓度等因素对聚合速率(Rp)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着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的增...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OP-10混合乳化剂,将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进行乳液共聚,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全氟单体浓度等因素对聚合速率(Rp)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着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全氟单体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该体系的表观活化自由能为106.27kJ/mol,Rp∝[I]1.68,Rp∝[S]0.88,Rp∝[FMA8]-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 动力学 乳液共聚 丙烯酸酯
下载PDF
非离子乳化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1 位作者 刘兆丽 马希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8-772,共5页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物为乳化剂制备油包水型聚合乳液。研究了丙烯酰胺 (AM)、丙烯酸(AC)在淀粉上进行反相乳液接枝聚合反应过程中乳化剂的作用。讨论了乳化剂种类、组成、用量及乳液形成方法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品特性粘...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物为乳化剂制备油包水型聚合乳液。研究了丙烯酰胺 (AM)、丙烯酸(AC)在淀粉上进行反相乳液接枝聚合反应过程中乳化剂的作用。讨论了乳化剂种类、组成、用量及乳液形成方法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品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单一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得到的混合物的乳化效果最好 ,当以m(Span2 0 )∶m(OP4 ) =4 0∶6 0或m(Span2 0 )∶m(OP10 ) =6 0∶4 0的复配物作为乳化剂 ,ω(乳化剂 ) =6 %~ 7% ,V(油 )∶V(水 ) =1 2∶1,m(AM)∶m(AC) =4∶1,c((NH4 ) 2 S2 O8) =2 4× 10 - 4mol L ,时间 6h ,t =4 5℃ ,接枝率可达 98% ,产物的特性粘数可达 10 10~ 10 2 0mL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乳化剂 淀粉 丙烯酰胺 丙烯酸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下载PDF
高固含量无皂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8
19
作者 邱治国 方治齐 张晓东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利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亲水单体参与无皂乳液共聚 ,制备了稳定的高固含量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乳液。讨论了亲水单体的用量、配比、投料方式 ,以及功能单体和醋酸乙烯酯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无皂乳液 丙烯酸酯 共聚 固含量 制备 苯乙烯 乳液聚合
下载PDF
MMA/BA/AA/HEMA无皂乳液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郝海涓 郝广杰 +1 位作者 宋谋道 张邦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9,共4页
采用分步控温结合种子聚合乳液法制备了固含量较高 ( 4 5% )、稳定性较好 (常温储存期在 8个月以上 )的 MMA/BA/AA/HEMA的无皂乳液。通过对乳液粒径、拉伸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揭示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 采用分步控温结合种子聚合乳液法制备了固含量较高 ( 4 5% )、稳定性较好 (常温储存期在 8个月以上 )的 MMA/BA/AA/HEMA的无皂乳液。通过对乳液粒径、拉伸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揭示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引发剂浓度、软硬单体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步控温 无皂丙烯酸酯乳液 种子聚合 粘结强度 共聚物 结构 性能 MMA/BA/AA/HEM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