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风微波干燥龙眼肉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关熔 廖兰 +1 位作者 曾庆孝 芮汉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6-90,共5页
针对龙眼肉原料受热不均匀和微波干燥速率过快与局部过焦的问题,尝试在干燥前将原料均匀涂抹经过适度加热的玉米调和油,然后再进行热风微波干燥,旨在通过降低微波干燥的加热速度来提高龙眼肉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文中建立了具体的感... 针对龙眼肉原料受热不均匀和微波干燥速率过快与局部过焦的问题,尝试在干燥前将原料均匀涂抹经过适度加热的玉米调和油,然后再进行热风微波干燥,旨在通过降低微波干燥的加热速度来提高龙眼肉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文中建立了具体的感官评价体系,从功率密度、加热方式、初始含水率3个方面分析添加油脂膜的龙眼肉在微波干燥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干燥速率变化、感官评价变化。实验找到了经油脂涂膜处理的龙眼肉在热风微波干燥工艺的优化点:4W/g功率、微波10s间歇40s、初水分含量50%~60%、食用油脂含2%~4%。与未使用任何预处理的热风微波干燥龙眼肉相比较,该工艺可以得到更加良好的品质,且保质期在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肉 玉米调和油 热风 微波 干燥特性
下载PDF
玉米油与猪油1∶1调和油对小鼠血脂、肝功能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吉 严思思 +5 位作者 谢文 周慧娟 黄海滨 刘必英 冯春红 文利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模拟中国人饮食习惯,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探讨不同玉米油与猪油1∶1调和油(后称为调和油)摄入量对其血脂含量、肝功能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推荐摄入量组和实际摄入量组,每组... 目的:模拟中国人饮食习惯,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探讨不同玉米油与猪油1∶1调和油(后称为调和油)摄入量对其血脂含量、肝功能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推荐摄入量组和实际摄入量组,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8%和6.5%(质量分数)的调和油,饲喂8周后称小鼠体质量,解剖,取外周血清检测血脂和肝功能指标,取完整肝脏测量肝指数、进行组织形态观测和组织切片镜检,对肝脏进行组织匀浆检测氧化损伤指标。结果:小鼠的肝指数与饲料中所添加的调和油剂量呈正相关,空白组小鼠肝脏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摄入油脂组,推荐摄入量组的小鼠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实际摄入量组,空白组的肝脏氧化损伤程度显著高于推荐摄入量组和实际摄入量组。结论:不食用油脂对小鼠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推荐摄入量的玉米油与猪油1∶1调和油能提高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猪油 调和油 血脂 肝功能 抗氧化
下载PDF
植物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对小鼠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严思思 刘水平 +7 位作者 肖海思 曾禹 周慧娟 王吉 朱圆缘 刘娟 肖湘 文利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83,共4页
以小鼠为模型模拟我国居民膳食习惯,探讨两种水平的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对小鼠体重、体脂率、血脂、血糖、肾功能、主动脉弓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将4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玉米油与猪油调和油推荐... 以小鼠为模型模拟我国居民膳食习惯,探讨两种水平的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对小鼠体重、体脂率、血脂、血糖、肾功能、主动脉弓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将4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玉米油与猪油调和油推荐摄入量组(CR)、玉米油与猪油调和油实际摄入量组(CA)、大豆油与猪油调和油推荐摄入量组(SR)、大豆油与猪油调和油实际摄入量组(SA),每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8%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6.5%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3.8%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6.5%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饲喂8周后进行称重、解剖,采集外周血清检测血脂、血糖、肾功能,取主动脉弓做HE病理切片。结果表明:SA组的体重、体脂率均极显著高于CA组(P<0.01),SA组的脂联素含量极显著低于CA组(P<0.01),SA组的LDL-C含量显著高于CA组(P<0.05),SA组的尿酸含量、尿素含量、肌酐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A组(P<0.01);SA组的体重、体脂率、HDL-C含量、LDL-C含量、尿酸含量、尿素含量、肌酐含量均极显著高于SR组(P<0.01);各组主动脉弓病理组织切片均未观察到病变。表明在我国居民当前烹调油摄入水平下,与大豆调和油比较,选择玉米调和油能明显降低体重和体脂率,同时能有效改善血清LDL-C含量,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与玉米调和油比较,摄入更高剂量的大豆调和油更易促进肥胖并造成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油 玉米油 大豆油 调和油 血脂 肾功能 心血管
下载PDF
不同植物油与猪油搭配食用对肝功能、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肝脂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吉 严思思 +5 位作者 肖海思 刘水平 曾禹 周慧娟 谢文 文利新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9期71-75,共5页
目的:模拟观察我国居民将植物油与猪油搭配食用的习惯,探讨玉米与猪油调和油,大豆与猪油调和油在两种不同摄入水平下对肝功能、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肝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C6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按人均理想用油25g/d和目前... 目的:模拟观察我国居民将植物油与猪油搭配食用的习惯,探讨玉米与猪油调和油,大豆与猪油调和油在两种不同摄入水平下对肝功能、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肝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C6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按人均理想用油25g/d和目前中国居民实际人均用油42g/d两个水平,分别在其基础日粮下添加3.8%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CR)、6.5%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CA)、3.8%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SR)、6.5%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SA)。8周后进行称重,取血,采集肝脏。结果:CR与SR比较,肝指数、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SA相比CA显著上升AST活性;无论在推荐摄入水平还是实际摄入水平,玉米调和油相比大豆调和油能有效降低肝脏中甘油三酯(TG)水平,并显著提升肝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与大豆调和油比较,玉米调和油有明显的保护肝功能,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过氧化损伤,并能降低肝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油 玉米油 大豆油 调和油 肝功能 抗氧化 肝脂质
下载PDF
玉米油与猪油调和油对小鼠肝脏PPARα、PPARγ、RXRα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严思思 王吉 +5 位作者 周慧娟 谢文 黄海滨 李晓文 肖湘 文利新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6年第6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玉米油与猪油的1∶1调和油对小鼠PPARα、PPARγ、RXR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KM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油脂含量的饲料,即3.8%推荐摄入量组(B组)、6.5%实际摄入量组(C)及对照组(A)。持续饲养8周并于每周一...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玉米油与猪油的1∶1调和油对小鼠PPARα、PPARγ、RXR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KM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油脂含量的饲料,即3.8%推荐摄入量组(B组)、6.5%实际摄入量组(C)及对照组(A)。持续饲养8周并于每周一上午9:00称量每只小鼠体质量,8周后,采集肝脏组织,测定肝脏中的PPARα、PPARγ、RXRαm RNA表达水平。结果:小鼠体增长率与调和油剂量呈正相关;推荐摄入量组和实际摄入量组PPARαm 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推荐摄入量组PPARγm 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际摄入量组PPARγm 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推荐摄入量组,实验组RXRαm 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每天摄入25 g玉米油和猪油的1∶1调和油能促进PPARγm RNA的表达,有效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猪油 调和油 PPARS RXRα 脂肪肝
下载PDF
玉米油胚芽粕混配技术应用
6
作者 刘霄 《现代食品》 2017年第21期87-89,共3页
玉米油浸出装置胚芽粕残溶较高,为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效益,通过胚芽粕与浓缩液混配干燥,达到了改造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 玉米油 胚芽粕 混配
下载PDF
产妇玉米调和油的调配工艺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静波 姚志新 +5 位作者 赵颂宁 王惠雨 黄志超 宋青岳 潘风光 张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7-171,178,共6页
目的:为获得能够满足孕妇对必需脂肪酸需求的产妇玉米调和油的最佳配比及调配工艺。方法:本文以玉米油和亚麻油为原料,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了玉米油和亚麻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和正交实验设计,对脂肪酸配比和调... 目的:为获得能够满足孕妇对必需脂肪酸需求的产妇玉米调和油的最佳配比及调配工艺。方法:本文以玉米油和亚麻油为原料,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了玉米油和亚麻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和正交实验设计,对脂肪酸配比和调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获得产妇玉米调和油最佳配比关系为:玉米油占80%,亚麻油占20%,其中共有5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3.24±0.06)g/100 g、油酸(21.03±0.36)g/100 g、亚油酸(41.52±0.31)g/100 g、亚麻酸(9.93±0.19)g/100 g和花生酸(0.79±0.02)g/100 g;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优化出最佳调配工艺:调配时间为20 min,调配温度为30℃,转速为75 r/min,此时测得的碘值是(110.84±1.64)g/100 g,过氧化值是(1.876±0.037)mmol/kg。结论:该调配比例可以更好地满足孕妇对ω-3脂肪酸需求,调配工艺简便快捷,可为今后大规模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玉米调和油 亚麻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碘值 过氧化值
下载PDF
棕榈液油在调和油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银辉 黄清吉 黄仕群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22,共2页
将熔点18℃棕榈液油分别与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进行调配,得出不同季节条件下最佳调配比例;结果表明,棕榈液油作为一种调和油原料油,在春、夏、秋季均能应用于食用调和油。
关键词 棕榈液油 调和油 大豆油 菜籽油 玉米油 葵花籽油
下载PDF
以秀丽隐杆线虫评价植物油膳食对机体寿命的影响
9
作者 方冰 王瑛瑶 +1 位作者 周晓丹 任发政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5-231,共7页
膳食中的植物油能够为人体提供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活性,能够通过降低机体炎症因子的表达量,从而延缓机体衰老。本文以秀丽线虫为模型,评价5种常见植物油--深海鱼油调和油、玉米胚芽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橄... 膳食中的植物油能够为人体提供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活性,能够通过降低机体炎症因子的表达量,从而延缓机体衰老。本文以秀丽线虫为模型,评价5种常见植物油--深海鱼油调和油、玉米胚芽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橄榄油日常摄入后对机体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胚芽油和亚麻籽油具有极显著地延长机体寿命的效果,其次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橄榄油和油茶籽油,而深海鱼油调和油对机体寿命的影响最不明显。以秀丽隐杆线虫评价膳食主要组成之一的植物油与机体寿命间的关系,为研究植物油的功能特性提供新方向和方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鱼油调和油 玉米胚芽油 亚麻籽油 油茶籽油 橄榄油 延寿
原文传递
叶酸脂质体的制备及高叶酸玉米调和油的研制
10
作者 蒋艺晴 刘静波 +1 位作者 张燕 潘风光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了研制一款满足孕妇叶酸需要的富含叶酸的功能性玉米调和油,试验采用薄膜分散-超声乳化法制备叶酸脂质体并将其溶入玉米调和油中,以氢化大豆磷脂、胆固醇和DSPE-PEG2k为材料,以包封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设计获得... 为了研制一款满足孕妇叶酸需要的富含叶酸的功能性玉米调和油,试验采用薄膜分散-超声乳化法制备叶酸脂质体并将其溶入玉米调和油中,以氢化大豆磷脂、胆固醇和DSPE-PEG2k为材料,以包封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设计获得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当氢化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2.71∶1,DSPE-PEG2k与壁材质量比为2∶3,叶酸浓度为0.1 mol/L,pH为7.37时,包封率的最大预测值为53.59%。将叶酸脂质体溶入调和油中,可开发出高叶酸含量的玉米调和油,填补功能性油脂市场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脂质体 包封率 玉米调和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