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ic localization of calmodulin in corn root cells 被引量:14
1
作者 LIJIAXU JIEWENLIU DAYESUN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0-10,12-19,共9页
Methods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plant calmodulin by immuno-gold and immuno-peroxidase electron microscopy have been developed. In both corn root-cap cells and meristematic cells, calmodulin was found to be localized i... Methods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plant calmodulin by immuno-gold and immuno-peroxidase electron microscopy have been developed. In both corn root-cap cells and meristematic cells, calmodulin was found to be localized in the nucleus, cytoplasm, mitochondria as well as in the cell wall, In the meristematic cells, calmodulin was distinctly localized on the plasma membrane, cytoplasmic face of rough endoplasmic rcticulum and polyribosomes. Characteristically, calmodulin was present in the amyloplasts of root-cap cells. The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of calmodulin may reflect its plciotropic functions in plant cellular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细胞 电子显微镜 免疫定位 钙调蛋白 钙调素
下载PDF
Effect of Lanthanum Chloride on Membrane Permeability of Corn Root Tissue
2
作者 焦根林 汤锡珂 吴兆明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05-307,共3页
The effect of lanthanum ion on membrane permeability of corn root segment is studied.Results shows that treatment of the root segments with LaCl_3·7H_2O can decrease the ion leakage of the root tissue.The leakage... The effect of lanthanum ion on membrane permeability of corn root segment is studied.Results shows that treatment of the root segments with LaCl_3·7H_2O can decrease the ion leakage of the root tissue.The leakage decreases hy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lanthanum,and the concentration has no further dependence on ion leakages above 25 μmol/L.After treating the root tissue for one hour with lanthanum ion,the amount of leak- age has linear dependence on time within the first 2 h and after two hours the leakage increases.The ion leakage of the tissue dependes on the time of lanthanum treatment.When the duration of treatment is prolonged,the leakage decreases rapidly and the leakage reaches a minimum at 30 minutes.Other rare earth elements can also decrease ion leakage.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on leakage among thes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root LANTHANUM Rare earth POTASSIUM Membrane permeability
下载PDF
Trace nitrogen-doped hierarchical porous biochar nanospheres:Waste corn roots derived superior adsorbents for high concentration single and mixed organic dyes removal 被引量:2
3
作者 Lihua Wang Hongwei Li +4 位作者 Mingyue Li Liyun Zhang Heng Zhang Zi-Yu Liu Wancheng Zh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2期1846-1858,共13页
Seeking high performance adsorbents for highly efficient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organic dy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erative worldwide.Herein,with a specific surface area(SSA)of 2,745.4 m^(2)·g^(−1... Seeking high performance adsorbents for highly efficient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organic dy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erative worldwide.Herein,with a specific surface area(SSA)of 2,745.4 m^(2)·g^(−1),trace N-doped porous biochar nanospheres(NPBs)are deriv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affluent waste corn roots,via a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followed by a mild calcined activation by K2CO3(KC)in the presence of low virulent melamine.Melamine acts as N source and synergistic activator for significant promotion in SSA,pore volume,and surface defects.The obtained NPBs(CHC-0.5N-4KC-900)are confirmed as superior adsorbents for removal of organic dyes rhodamine B(RhB,qm=1,630.7 mg·g^(−1))and Congo red(CR,qm=1,766.2 mg·g^(−1))as well as their mixtures,within not only a low(<50 mg·L^(−1))but also a high(>50,esp.250–1500 mg·L^(−1))concentration range.The values for qm are far beyond commercially activated carbon(AC)as well as most reported biomass derived carbons,undoubtedly revealing the NPBs as great promising candidate adsorbents for disposal of real industrial wastewater.In addition,the adsorption of RhB is fitted by Langmuir,Freundlich,Temkin,and Dubinin–Radushkevich isotherm models.The kinet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adsorption before equilibrium conforms to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and the hydrogen bonding,electrostatic attraction,and esp.π–πinteraction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uperior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NP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corn roots N-doped carbons BIOCHAR organic dyes adsorption
原文传递
Water Deficit Stress Effects on Corn (<i>Zea mays</i>, L.) Root:Shoot Ratio 被引量:6
4
作者 J. G. Benjamin D. C. Nielsen +2 位作者 M. F. Vigil M. M. Mikha F. Calderon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4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at Akron, CO, USA, on a Weld silt loam in 2004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water deficit stress on corn (Zea mays, L.) root and shoot biomass. Corn plants were grown under a range of soil bulk den... A study was conducted at Akron, CO, USA, on a Weld silt loam in 2004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water deficit stress on corn (Zea mays, L.) root and shoot biomass. Corn plants were grown under a range of soil bulk density and water conditions caused by previous tillage, crop rotation, and irrigation management. Water deficit stress (Dstress) was quantified by the number of days when the water content in the surface 0.3 m deviated from the water content range determined by the Least Limiting Water Range (LLWR). Root and shoo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V6, V12, and R1 growth stag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Dstress and shoot or root biomass at the V6 growth stage. At the V12 and R1 growth stages, there were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s among Dstress and both root biomass and shoot biomass. The proportional decrease of shoot biomass was greater than the proportional decrease in root biomass,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the root:shoot ratio as water deficit stress increased at all growth stages. Determining restrictive soil conditions using the LLWR may be useful for evaluating improvement or degradation of the soil physi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soil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OT RATIO Least Limiting WATER Range WATER Stress corn root Development Soil Environment
下载PDF
磷肥施用方式对黄淮地区夏玉米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窦航宇 阮毅好 +5 位作者 张颖蕾 宋苗苗 张义涵 杨留洋 杨青华 王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为探究黄淮地区适宜的磷肥施用方式,通过开展大田试验对4种磷肥施用方式(常规撒施(P1)、分层施(P2)、条施(P3)、穴施(P4))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根系形态指标、不同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及磷酸酶活性、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 为探究黄淮地区适宜的磷肥施用方式,通过开展大田试验对4种磷肥施用方式(常规撒施(P1)、分层施(P2)、条施(P3)、穴施(P4))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根系形态指标、不同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及磷酸酶活性、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方式下,P2、P4处理的穗长和行粒数较P1处理显著提高22.57%,16.81%和15.19%,7.60%,P2、P3、P4处理穗粒数较P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5.26%,13.86%,17.00%,但P2处理单位面积穗数较P1处理显著降低15.30%,最终P2、P4处理产量较P1分别显著提高15.20%,10.79%。根系性状中,施磷方式显著影响了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其中P2和P4处理的根长较P1处理显著提高30.41%,33.75%;P2处理根表面积相较于P1处理显著提高23.77%,P4处理根表面积相较于P1和P3处理显著提高29.60%,21.70%;P2和P4处理下的根体积和根尖数较P1和P3处理均显著提高。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分析表明,三叶期10~20 cm的土层中,P2和P4处理速效磷含量较P1显著提高;成熟期,0~20 cm土层中P2、P3、P4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较P1处理发生不同程度降低,20~30 cm土层中P4处理较P1处理发生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三叶期10~20 cm土层中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2和P4处理在该土层下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均较高,有利于土壤中的磷素转化为玉米可吸收态。综上所述,磷肥分层施和穴施较传统撒施能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土壤中磷素有效性,促进根系生长发育,进而提高夏玉米产量,为黄淮地区较适宜的玉米磷肥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磷肥 施用方式 产量 速效磷 根系 磷酸酶
下载PDF
Effect of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at Various Nitrogen Rates on Corn Growth 被引量:1
6
作者 Yaru Lin Dexter B. Watts +2 位作者 Joseph W. Kloepper Anthony O. Adesemoye Yucheng 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9年第12期1542-1565,共24页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colonize plant roots and promote plant growth by producing and secreting various chemical regulators in the rhizosphere. With the recent interest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colonize plant roots and promote plant growth by producing and secreting various chemical regulators in the rhizosphere. With the recent interest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esearchers are investigating way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GPR use to reduce chemical fertilizer inputs needed for crop production. Accordingly, greenhous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GPR inoculants on biomass production and nitrogen (N) content of corn (Zea mays L.) under different N levels. Treatments included three PGPR inoculants (two mixtures of PGPR strains and one control without PGPR) and five N application levels (0%, 25%, 50%, 75%, and 100% of the recommended N rate of 135 kg N ha&#8722;1). Results showed that inoculation of PGP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leaf area, and root morphology of corn compared to no PGPR application under the same N levels at the V6 growth stage, but few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t the V4 stage. PGPR with 50% of the full N rate produced corn biomass and N concentrations equivalent to or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full N rate without inoculants at the VT stage. In conclusion, mixtures of PGPR can potentially reduce inorganic N fertilization without affecting corn plant growth parameters. Future research is need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o determine if these PGPR inoculants can be integrated as a bio-fertilizer in crop production nutri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corn GROWTH NITROGEN FERTILIZATION root Morphology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下载PDF
春玉米根系图像语义分割最佳分辨率和概率阈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先丽 蔡福 +4 位作者 李荣平 王笑影 谢艳兵 温日红 贾庆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90-1699,共10页
为了探究根系图像不同概率阈值和分辨率对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以微根管法观测的春玉米(Zea mays L.)抽雄期40 cm深度根系为例,采用降分辨率方法模拟扫描仪获取不同分辨率图像,基于深度学习U-Net语义分割方法建立的iRoot⁃V02根系自动识... 为了探究根系图像不同概率阈值和分辨率对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以微根管法观测的春玉米(Zea mays L.)抽雄期40 cm深度根系为例,采用降分辨率方法模拟扫描仪获取不同分辨率图像,基于深度学习U-Net语义分割方法建立的iRoot⁃V02根系自动识别软件对不同分辨率根系图像的根长、表面积、体积、直径、根尖数等形态参数进行识别,采用二阶导数方法获取根系与背景的分割阈值拐点,并探讨不同概率阈值对春玉米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抽雄期40 cm深度总根系形态参数(根总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和分级根系形态参数(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随概率阈值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根系形态参数在概率阈值5~20之间的变化幅度较大,在概率阈值25之后趋于稳定;通过曲线拐点方法分析确定,根总长曲线拐点出现在概率阈值25或30处。随着根系图像分辨率的减小,根总长和根尖数呈减小的趋势,而根总表面积和根总体积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平均直径呈增大的趋势。通过对春玉米抽雄期40 cm深度不同概率阈值根系总的和分级形态参数分析,确定春玉米根系图像识别适宜的概率阈值为25或30;在图像数量较少时采用图像原始分辨率300 dpi分析为宜,图像数量较多时采用215 dpi分辨率为宜。本研究可为春玉米和其他作物根系形态参数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语义分割 微根管法 二值化 根系形态参数
下载PDF
玉米根系离散元模型建立及仿真参数标定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盛越 田海清 +4 位作者 王迪 刘飞 李大鹏 肖子卿 张红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为研究秸秆饲料收获机工作时玉米根土复合体受力变化情况,利用离散元法建立了整根玉米根系颗粒粘结模型。根据玉米根系物理特性,选取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颗粒接触模型;为准确获取离散元仿真参数,采用根系剪切试验与离散元仿真相... 为研究秸秆饲料收获机工作时玉米根土复合体受力变化情况,利用离散元法建立了整根玉米根系颗粒粘结模型。根据玉米根系物理特性,选取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颗粒接触模型;为准确获取离散元仿真参数,采用根系剪切试验与离散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离散元参数进行标定。以根系峰值剪切力为响应值,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依次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与Box-Behnken试验,得到最优仿真参数,即颗粒间剪切模量为6.6MPa、粘结刚度为1.139×10^(6)N/m^(3)、极限应力为1.1885MPa。结果表明:仿真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为2.12%,仿真标定结果真实可信。最终,根据根系实际尺寸,采用颗粒快速填充方法建立整根玉米根系模型,旨在为后续秸秆饲料收获机械离散元仿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系 离散元 参数标定 仿真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夏播玉米茎秆质量和根系表型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勇 徐田军 +6 位作者 吕天放 邢锦丰 刘宏伟 蔡万涛 刘月娥 赵久然 王荣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9,共10页
以京农科728等24个我国玉米生产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0(D1)和9.0(D2)万株/hm^(2)共两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并明确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参试品种的茎秆力学和根系性状差异,为耐密高产品种选择和育种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 以京农科728等24个我国玉米生产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0(D1)和9.0(D2)万株/hm^(2)共两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并明确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参试品种的茎秆力学和根系性状差异,为耐密高产品种选择和育种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1)参试玉米品种的抗倒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品种全生育期均未发生倒伏倒折,抗倒能力强;郑单958在生理成熟前未发生倒伏,而在生理成熟期D2密度下倒伏倒折率高达89.40%;先玉335在大喇叭口期发生根倒,倒伏率高达68.56%,生育后期未发生倒伏。(2)随种植密度增加,参试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均呈升高趋势。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平均为272.13 cm、106.44 cm和39.11%,显著低于郑单958和先玉335。(3)随种植密度增加,参试品种的茎皮穿刺强度、茎秆抗折力、根系长度和根系干物重均呈降低趋势,平均为40.61 N/mm^(2)、205.06 N、217.35 m/plant和14.29 g/plant;产量呈升高趋势,平均为11724.48 kg/hm^(2)。与郑单958和先玉335相比,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品种的茎皮穿刺强度、茎秆抗折力、根系长度、根系干物重和产量具有明显优势,且耐密抗倒性强,产量潜力高,是耐密高产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夏播玉米 茎秆质量 根系表型性状 影响
下载PDF
褐藻胶-富里酸改性石膏对玉米根系形态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郭洪云 张珂迪 +7 位作者 邵娜 闫康 杨阳 赵阳 蔡荣号 程备久 李娜 马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148,共9页
为探究褐藻胶-富里酸改性石膏(AFG)对玉米(Zea mays L.)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的调控作用,评估AFG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价值,于2022年设置6个AFG施用量:0(T0)、20(T20)、40(T40)、60(T60)、80(T80)、100 kg·hm^(-2)(T100),分析施用AFG... 为探究褐藻胶-富里酸改性石膏(AFG)对玉米(Zea mays L.)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的调控作用,评估AFG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价值,于2022年设置6个AFG施用量:0(T0)、20(T20)、40(T40)、60(T60)、80(T80)、100 kg·hm^(-2)(T100),分析施用AFG对玉米根系形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AFG处理较不施用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硫含量;施用AFG对根系形态性状具有明显调控作用,与T0相比,根总长度、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体积和根干质量的提高幅度分别为7.6%~18.2%、14.0%~31.2%、5.1%~11.0%、11.6%~17.9%、20.9%~45.7%和7.8%~18.7%。与其他处理相比,T40处理的根系形态性状最优,进一步提高AFG施用量则调控效果有降低趋势。施用AFG处理的玉米单株籽粒产量较不施用处理增加2.6%~8.9%,并以T40处理的单株籽粒产量最高。根尖数、根表面积、根系体积、根总长度、根冠比、根干质量和根平均直径与单株籽粒产量呈显著相关,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最强的根系性状为根干质量、根冠比、根总长度和根尖数。综上,在合理施用量下,AFG可优化玉米根系形态性状,促进玉米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物刺激素 增效剂 根系生长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氮肥运筹下玉米根系特征与产量的关系
11
作者 张珂迪 郭洪云 +7 位作者 邵娜 闫康 杨阳 马庆 蔡荣号 赵阳 程备久 李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17-923,共7页
明确玉米(Zea mays L.)根系性状对氮肥的响应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是揭示玉米氮营养机制、优化氮肥管理策略的基础。以供试玉米品种‘安农591’为试材,于2022年设置6种氮肥处理,即:不施氮(CK)、氮肥全部基施(N10)、基肥70%+拔节肥30%(N... 明确玉米(Zea mays L.)根系性状对氮肥的响应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是揭示玉米氮营养机制、优化氮肥管理策略的基础。以供试玉米品种‘安农591’为试材,于2022年设置6种氮肥处理,即:不施氮(CK)、氮肥全部基施(N10)、基肥70%+拔节肥30%(N7∶3)、基肥50%+拔节肥50%(N5∶5)、基肥30%+拔节肥50%+大喇叭口肥20%(N3∶5∶2)、基肥20%+拔节肥40%+大喇叭口肥40%(N2:4:4),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玉米根系性状的变化特征,并分析根系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氮提高吐丝期玉米根总长度、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体积、根组织质量密度和根系活力,降低比根长、根比表面积和根冠比。N7:3和N5:5处理的籽粒产量和全株生物量较高,其籽粒产量比N10处理提高6.6%~7.3%。施氮降低成熟期玉米根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适当氮肥后移有提高氮肥农学效率的趋势。玉米产量与吐丝期比根长和根冠比呈负相关,与根总长度、根表面积、根尖数、根系体积和根系活力呈正相关(P <0.05)。在10种根系性状中,根总长度、根系活力、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冠比对产量影响较强,根平均直径、比根长、根表面积、根组织质量密度和根比表面积对氮肥农学效率影响较强。上述性状分别反映的是玉米产量潜力和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根系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追肥 根系形态特征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基于Mask RCNN和视觉技术的玉米种子发芽自动检测方法
12
作者 马启良 杨小明 +2 位作者 胡水星 黄子鸿 祁亨年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27-1936,共10页
种子标准发芽试验中,为获取种子发芽和生长情况,需借助人工定时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长和根长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和测量,该测定过程费时费力,且易对发芽的幼苗造成损伤。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基于Mask RCNN(基于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 种子标准发芽试验中,为获取种子发芽和生长情况,需借助人工定时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长和根长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和测量,该测定过程费时费力,且易对发芽的幼苗造成损伤。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基于Mask RCNN(基于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一种玉米种子发芽自动检测方法。首先,在玉米种子发芽试验的7 d内,每天采集模型训练和测试所需的图像,并用Labelme工具对种子位置进行标注,再利用标注图像训练种子定位模型;其次,根据模型定位出的玉米种子掩膜区域,设定一个监测种子发芽的椭圆区域,自动识别种子发芽状态;最后,利用骨架提取和深度搜索算法实现发芽种子幼苗主骨架线的提取,通过计算种子掩膜的质心坐标位置,实现芽和根长度的分别统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发芽种子,实现发芽试验中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等指标的自动统计,可为种子发芽试验的自动化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发芽试验 发芽率 Mask RCNN 玉米 骨架提取 芽长 根长
下载PDF
机械播种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方式的影响
13
作者 董丽茹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10期95-98,共4页
机械播种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环节,对作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方式具有重要影响。该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的总结,深入探讨了不同播种方式对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机理,以玉米为指示作物,对机械播种与人工播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机械播种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环节,对作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方式具有重要影响。该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的总结,深入探讨了不同播种方式对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机理,以玉米为指示作物,对机械播种与人工播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工播种相比,机械播种可以提高种子播深均匀性和稳定性,促使作物形成较为均匀的根系结构,提高根系水肥吸收及利用效率,实现较高的产量。此外,机械播种还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播种效率,使农业生产更加可持续。但是,机械播种会导致土壤压实和根系深度受限等问题。综上所述,机械播种可以实现最佳的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玉米 养分 根系 农业生产
下载PDF
玉米器官生长相关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14
作者 时晴晴 李炎 王仰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7,共7页
作物生长相关性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是建立物质分配模型,模拟作物生长的重要依据。利用山西省霍泉试验站夏玉米(4a)和文峪河试验站春玉米(2a)资料分析得出:玉米茎叶比、粒茎比和根冠比随发育时间分别呈S形、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曲线变化,... 作物生长相关性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是建立物质分配模型,模拟作物生长的重要依据。利用山西省霍泉试验站夏玉米(4a)和文峪河试验站春玉米(2a)资料分析得出:玉米茎叶比、粒茎比和根冠比随发育时间分别呈S形、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曲线变化,霍泉茎叶比、粒茎比和文峪河根冠比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拟合精度较高。两站6a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且水分胁迫大多发生在抽雄灌浆期。水分胁迫指数σ可以很好地描述作物生长相关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其中春玉米根冠比受水分胁迫影响最大(σ值最大,为0.166),夏玉米(σ值为3.7×10^(-3))和春玉米茎叶比(σ值为1.5×10^(-4))受水分胁迫影响均较小,霍泉夏玉米粒茎比(σ值为0.065)的受水分胁迫影响较文峪河春玉米(σ值为1.0×10^(-8))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玉米生长相关性 茎叶比 粒茎比 根冠比
下载PDF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吸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01
15
作者 李潮海 李胜利 +2 位作者 王群 郝四平 韩锦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706-1711,共6页
采用桶栽方法,探讨了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吸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玉米根条数、根干重、根长和根系活力都呈现减少的趋势,且容重越大,减少的趋势越显著。玉米总根量和气生根数量随着整个土层平均容重的... 采用桶栽方法,探讨了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吸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玉米根条数、根干重、根长和根系活力都呈现减少的趋势,且容重越大,减少的趋势越显著。玉米总根量和气生根数量随着整个土层平均容重的增加而降低。受土壤容重影响,根系在不同土层之间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但作用有限,不足以弥补下层容重过大对根系造成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玉米 根系 根系生长 吸收活力 根系活力 补偿效应 不良影响 根干重 生根数
下载PDF
玉米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82
16
作者 刘晶淼 安顺清 +2 位作者 廖荣伟 任三学 梁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7-521,共5页
玉米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是准确量化植被与气候相互作用不可缺少的参数,也是玉米生产科学管理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实验站内的大型根系观测系统中,采用地下室玻璃窗观测法和方... 玉米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是准确量化植被与气候相互作用不可缺少的参数,也是玉米生产科学管理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实验站内的大型根系观测系统中,采用地下室玻璃窗观测法和方形整段标本法,观测了"屯玉46号"玉米的根深、根宽、根长和根重,分析了玉米根长、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和根系粗度等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玉米根长、根干重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基本呈递减类型。吐丝期0~40cm土层根长占整层根长51.5%,0~80cm土层占76.2%,0~120cm土层占90.5%。乳熟后期其分布趋势与吐丝期相似。玉米根系粗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在上层呈减少分布型,在下层呈增加分布型。乳熟后期,玉米最大根深可达230cm,根长总量达8.288km·m?2,显示出该玉米品种有较发达的根系。通过玻璃窗观测的根深大于远离玻璃窗处的根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分布 土壤剖面 根长 根密度
下载PDF
基于微根管技术的玉米根系生长监测 被引量:36
17
作者 廖荣伟 刘晶淼 +6 位作者 安顺清 牛俊丽 梁宏 任三学 乐章燕 曹玉静 李文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6-161,共6页
为了研究玉米根系生长规律,该文利用固城农业气象试验站内设置的大型根剖面系统,采用微根管观测法,对试验地上玉米主要生育期的根系生长动态进行定期直接跟踪监测,并以方形整段标本法作为参照标准,对试验数据采用MATLAB软件辅助图像处... 为了研究玉米根系生长规律,该文利用固城农业气象试验站内设置的大型根剖面系统,采用微根管观测法,对试验地上玉米主要生育期的根系生长动态进行定期直接跟踪监测,并以方形整段标本法作为参照标准,对试验数据采用MATLAB软件辅助图像处理和现代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根管法与方形整段标本法对得出的根长密度随深度增加呈递减型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83以上,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由观测数据建立的回归方程能较好地反映土壤中玉米根系生长规律,进一步表明微根管法是一种破坏性较小、可准确定位跟踪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动态变化的先进技术,对植物根系生长研究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生长 监测 玉米 微根管观测法 方形整段标本法 根长密度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根茎导航基准线提取方法 被引量:43
18
作者 宋宇 刘永博 +3 位作者 刘路 朱德泉 焦俊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4,共7页
提出一种在大田环境下快速、精确提取中晚期玉米行中心线作为农业机器人导航基准线的新方法。改进了传统的2G-R-B算法,实时地获取植株绿色特征。根据玉米垂直投影图生成根茎轮廓特点并采用峰值点检测算法生成玉米根茎候补定位点,再对候... 提出一种在大田环境下快速、精确提取中晚期玉米行中心线作为农业机器人导航基准线的新方法。改进了传统的2G-R-B算法,实时地获取植株绿色特征。根据玉米垂直投影图生成根茎轮廓特点并采用峰值点检测算法生成玉米根茎候补定位点,再对候补定位点进行二次判别,提取玉米根茎定位点。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已知特征点进行拟合,得到作物行线。求取左右行斜率后,计算出实际需要的导航基准线。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算法相比,处理一幅700像素×350像素的彩色图像平均耗时小于185 ms,实时性好。在多种环境下生成的导航基准线准确率在90%以上,有较强的鲁棒性,为农业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在中后期玉米大田中的自主行走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导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自动导引车 机器视觉 导航基准线 峰值点检测 玉米根茎
下载PDF
不同质地土壤对玉米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78
19
作者 李潮海 李胜利 +2 位作者 王群 侯松 荆棘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34-1340,共7页
采用池栽方式对轻壤土、中壤土和轻粘土上玉米根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质地土壤对玉米根系的形态、分布、生长具有很大影响。玉米根系弯曲度、平均根径的大小均为轻粘土>中壤土>轻壤土,轻壤土中玉米根系上部有更多的支... 采用池栽方式对轻壤土、中壤土和轻粘土上玉米根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质地土壤对玉米根系的形态、分布、生长具有很大影响。玉米根系弯曲度、平均根径的大小均为轻粘土>中壤土>轻壤土,轻壤土中玉米根系上部有更多的支根但下部支根较少;拔节期,玉米根系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在轻壤土中范围最广,轻粘土中最小。大喇叭口期之后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系的分布范围无明显差异。轻壤土、中壤土、轻粘土随着土壤中物理性粘粒的增加,根量在上层土壤中所占的比例加大。轻壤土中玉米根系生长表现为“早发早衰”,拔节期前,根系生长速率大于中壤土和轻粘土,吐丝期根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衰老。轻粘土玉米的根系则呈现出“晚发晚衰”,拔节期前根系生长缓慢,灌浆期根量才达到最大值,灌浆至成熟期根系衰老的速率远小于轻壤土和中壤土。中壤土中根系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平均生长速率和根量的最大值显著高于轻壤土和轻粘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玉米根系 生长动态 理化性质
下载PDF
隔根对小麦/玉米间套种植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郝艳如 劳秀荣 +1 位作者 赵秉强 孙伟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74,共4页
为了探讨作物根系与地上部的相互作用 ,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 ,研究了隔根对小麦 /玉米间套复合群体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隔根使边行小麦减产 11.15 %~ 18.5 4 % ,玉米减产 38.1%~ 4 3.4 %。隔根使边行小麦和玉米对 N、P... 为了探讨作物根系与地上部的相互作用 ,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 ,研究了隔根对小麦 /玉米间套复合群体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隔根使边行小麦减产 11.15 %~ 18.5 4 % ,玉米减产 38.1%~ 4 3.4 %。隔根使边行小麦和玉米对 N、P、K的吸收量明显降低。在复合群体生育前期 ,隔根提高了小麦体内 N、P、K含量和玉米含 N量 ,降低了玉米 P、K含量 ,随生育期的延续 ,隔根降低小麦、玉米养分含量的趋势加剧。隔根使复合群体作物根系大小发生变化 ,小麦和玉米的根数减少 2 1.74 %和 2 3.0 4 % ,根长减少 32 .17%和 2 0 .99% ,根体积下降 19.2 3%和4 .13% ,同时使小麦、玉米的比活面也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根 小麦 玉米 套种 间种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