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须总黄酮含量检测络合显色体系的比较
1
作者 徐晓伟 李柱刚 +6 位作者 李晓娟 王珣 赵伟 冷春旭 赵曦 陆杰 韩浩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6-303,共8页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最适合玉米须总黄酮(Corn Silk Total Flavonoids,CSTF)含量检测的络合显色体系。实验选用体积分数60%乙醇为溶剂对CSTF进行提取,并以不同极性溶剂对CSTF进行分级萃取,最终获得正己烷(Normal Hexane,n-Hexane...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最适合玉米须总黄酮(Corn Silk Total Flavonoids,CSTF)含量检测的络合显色体系。实验选用体积分数60%乙醇为溶剂对CSTF进行提取,并以不同极性溶剂对CSTF进行分级萃取,最终获得正己烷(Normal Hexane,n-Hexane)、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 Extracts,EAE)和正丁醇(Bormal Butanol,n-BuOH)萃取物。以玉米须中不同类型黄酮为对照品,比较研究NaNO_(2)-Al(NO3)3/AlCl3-NaOH和KAc-Al(NO3)3/AlCl3四种络合显色体系下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从而确定最适合的对照品种类和显色体系。结果表明,HPLC法检测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中黄酮含量分别为83.45%和57.36%,经比较研究发现,与HPLC法检测总黄酮含量最接近的是以芦丁为标准品的KAc-Al(NO3)3络合显色体系。综上所述,KAc-Al(NO3)3络合显色体系是玉米须和各萃取物总黄酮含量检测的最佳方法,该方法检测CSTF提取液黄酮含量为1.08%。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为玉米须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利用和质量管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分光光度法 络合显色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玉米须总黄酮抗大鼠高尿酸血症及肾脏保护作用
2
作者 黄宇涵 徐莎 +4 位作者 房伟 宋玮 贺雅静 张玉霞 马振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玉米须总黄酮(TFCS)抗大鼠高尿酸血症(HUA)及肾脏保护的价值。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和TFCS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250 mg/(kg·d)乙胺丁醇和100 mg/(kg... 目的:探讨玉米须总黄酮(TFCS)抗大鼠高尿酸血症(HUA)及肾脏保护的价值。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和TFCS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250 mg/(kg·d)乙胺丁醇和100 mg/(kg·d)腺嘌呤的混悬液灌胃14 d,构建大鼠HUA模型。造模后别嘌呤醇组给予50 mg/(kg·d)别嘌呤醇,TFC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5、1.0、2.0 mg/(kg·d)TFCS灌胃14 d。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状态和体重;检测大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及尿液中UA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尿酸转运体1(URAT1)蛋白的表达;q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葡萄糖转运体9(GLUT9)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萎靡、排尿增多;血清UA、Cr、BUN、XOD水平升高,尿液UA水平降低(P<0.05);肾小管上皮边界模糊,细胞肿胀变性,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组织URAT1蛋白和GLUT9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别嘌呤醇组和TFC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精神状态及排尿情况好转;血清UA、Cr、BUN、XOD水平降低,尿液UA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损伤减轻,URAT1蛋白和GLUT9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TFCS可有效降低HUA大鼠UA水平,并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UA合成关键酶活性及调节UA转运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总黄酮 高尿酸血症 大鼠 URAT1 GLUT9
下载PDF
离子液体-微波协同提取玉米须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3
作者 苏适 迟彩霞 +2 位作者 王双侠 王广慧 王斌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5-70,共6页
试验为研究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离子液体-微波协同提取玉米须中的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450 W、离子液体浓度0.65 mol/L、液料比25 mL/g、提取时... 试验为研究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离子液体-微波协同提取玉米须中的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450 W、离子液体浓度0.65 mol/L、液料比25 mL/g、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5.21 mg/g。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须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较好,对羟基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6.7142、120.4200 mg/L。研究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离子液体-微波协同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稳定、可行,可为植物活性成分在动物生产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总黄酮 微波协同提取 离子液体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吴亚楠 鲁晓翔 +1 位作者 连喜军 唐津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利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体系、H2O2/Fe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对玉米须黄酮粗提物、乙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研究,并以芦丁的测定值为对照。试验结果为: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依次为:... 利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体系、H2O2/Fe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对玉米须黄酮粗提物、乙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研究,并以芦丁的测定值为对照。试验结果为: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依次为:玉米须黄酮粗提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各试样达到最大清除率的浓度及清除率分别为:1、2、2g/L及93%、78%和71%;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依次为:玉米须黄酮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当试样浓度为20g/L时,清除率达到最大,依次为92.04%、82.6%和56.5%;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依次为:玉米须黄酮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当试样的浓度为20g/L时,清除率达到最大,依次为94.8%、90%和58%。结果表明,各试样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效果优于芦丁的效果,玉米须黄酮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黄酮 DPPH 羟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微胶囊制备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鲁晓翔 陈甲 +1 位作者 连喜军 张彦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2-136,共5页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玉米须黄酮的微胶囊,以提高玉米须黄酮的稳定性。实验以β-环糊精为壁材,研究了研磨法制备微胶囊工艺中不同因素对玉米须黄酮微胶囊化包埋率及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研磨法制备微胶囊,芯材与壁材的最佳...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玉米须黄酮的微胶囊,以提高玉米须黄酮的稳定性。实验以β-环糊精为壁材,研究了研磨法制备微胶囊工艺中不同因素对玉米须黄酮微胶囊化包埋率及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研磨法制备微胶囊,芯材与壁材的最佳配比为1:14,研磨最佳时间为35min,β-环糊精的最佳浓度为10%,微胶囊化的最佳温度为48℃。在此条件下,产品微胶囊化效率达到8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微胶囊 Β-环糊精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类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任顺成 丁霄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本文选用多种黄酮类测定方法,通过对玉米须黄酮类提取液、单体及芦丁标样用不同的显色剂反应后,测定各反应液在200~600nm范围内的吸收曲线,确定了适合玉米须黄酮类定量测定的波长,并对不同测定方法的定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NO... 本文选用多种黄酮类测定方法,通过对玉米须黄酮类提取液、单体及芦丁标样用不同的显色剂反应后,测定各反应液在200~600nm范围内的吸收曲线,确定了适合玉米须黄酮类定量测定的波长,并对不同测定方法的定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NO3)3比色法不适合测定玉米须黄酮类的含量,而AlCl3比色法是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以芦丁为标样,可用于玉米须黄酮类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黄酮类 测定方法 芦丁 标样 AlCl3比色法 中草药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的薄层层析及紫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余婷婷 鲁晓翔 +1 位作者 连喜军 张彦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77-481,共5页
本实验主要研究玉米须黄酮的组成成分。采用颜色反应、薄层层析与紫外扫描光谱三种方法对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初步分析。颜色反应显示玉米须提取物为黄酮类物质;层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是木樨草素、芹菜素与刺芒柄花素;紫外扫描结果... 本实验主要研究玉米须黄酮的组成成分。采用颜色反应、薄层层析与紫外扫描光谱三种方法对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初步分析。颜色反应显示玉米须提取物为黄酮类物质;层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是木樨草素、芹菜素与刺芒柄花素;紫外扫描结果显示,玉米须黄酮类物质主要为黄酮及异黄酮,且黄酮结构中5位和7位有羟基,B环上有3'-羟基、4'-羟基。实验结果说明,玉米须黄酮的主要成分是木樨草素、芹菜素与刺芒柄花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颜色反应 薄层层析 紫外扫描
下载PDF
玉米须总黄酮微胶囊化及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妍 李锋 +1 位作者 陶志杰 许晖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4期47-51,共5页
玉米须是我国传统中药材,量广而利用有限。采用酶解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同时考虑其不稳定性和难溶解性,采用了微囊化技术。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化条件为芯壁比为1∶15,搅拌时间为35min,β-环糊精的质量浓度为15g/100mL,搅拌温度为50℃,... 玉米须是我国传统中药材,量广而利用有限。采用酶解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同时考虑其不稳定性和难溶解性,采用了微囊化技术。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化条件为芯壁比为1∶15,搅拌时间为35min,β-环糊精的质量浓度为15g/100mL,搅拌温度为50℃,在此最佳条件下,包埋率为78.5%。研究表明,pH、温度以及金属离子Cu2+均会对微胶囊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微胶囊化 稳定性
下载PDF
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方敏 占才贵 宫智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06-208,共3页
以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对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正交设计试验,并用DPPH和FRAP两种方法测定了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2h、固液比... 以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对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正交设计试验,并用DPPH和FRAP两种方法测定了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2h、固液比1:25(m/V)、提取温度80℃,此时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67%;玉米须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明显,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7.18%,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691.0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总黄酮 提取 抗氧化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对冷藏猪肉糜脂质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芮怀瑾 孙婷婷 +1 位作者 吴昊 单佩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62-68,共7页
为研究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对冷藏猪肉糜的脂质氧化的影响作用,以VE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BHT)为对照,分别将相同质量浓度0.01%的玉米须黄酮、VE和BHT添加到冷藏猪肉糜中,在4℃冷藏7 d过程中测定pH值、过氧化物值、... 为研究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对冷藏猪肉糜的脂质氧化的影响作用,以VE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BHT)为对照,分别将相同质量浓度0.01%的玉米须黄酮、VE和BHT添加到冷藏猪肉糜中,在4℃冷藏7 d过程中测定pH值、过氧化物值、硫代巴比妥酸值、感官评分和质构指标,并比较三者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延长,玉米须黄酮可以有效的抑制猪肉糜的pH值、过氧化物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升高,较好地维持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且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优于VE,与BHT相似.因此,玉米须黄酮作为安全有效的天然抗氧化物质,能较好的抑制冷藏猪肉糜的脂质氧化,维持肉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黄酮 猪肉糜 脂质氧化 品质特性 抗氧化剂
下载PDF
几种玉米须黄酮分子结构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冬华 高艳辉 +1 位作者 陈雪松 邱智东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7-111,共5页
采用理论计算化学手段结合分子动力学与量子化学方法,对玉米须相关的几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分子结构和活性进行了理论计算.从几何结构、自由基稳定性、前线轨道能等角度分析了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因素.在... 采用理论计算化学手段结合分子动力学与量子化学方法,对玉米须相关的几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分子结构和活性进行了理论计算.从几何结构、自由基稳定性、前线轨道能等角度分析了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因素.在分子层面上探讨了玉米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机理,预测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抗氧化活性 分子模拟 量子化学计算
下载PDF
不同品种玉米须黄酮类含量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任顺成 丁霄霖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5-137,139,共4页
利用比色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对在我国16个省采集的40个不同样品玉米须黄酮类总量和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须黄酮类总量随品种的不同差异很大,含量从不足0.1%到3%以上。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的含量随品种的不同差... 利用比色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对在我国16个省采集的40个不同样品玉米须黄酮类总量和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须黄酮类总量随品种的不同差异很大,含量从不足0.1%到3%以上。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的含量随品种的不同差异很大,化合物A、B、C、D、E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188%、0~0.149%、0~0.028%、0~0.045%、0~0.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类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Ⅱ) 被引量:14
13
作者 任顺成 丁霄霖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6,40,共4页
从玉米须中提取、分离黄酮类成分.方法:通过溶剂法提取醇溶性成分,柱层析法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光谱法(MS,1H-NMR,13C-NMR,DEPT-NMR和HMQ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6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Ⅴ和化合物Ⅵ经鉴定分别为7,4′-二羟基-5-... 从玉米须中提取、分离黄酮类成分.方法:通过溶剂法提取醇溶性成分,柱层析法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光谱法(MS,1H-NMR,13C-NMR,DEPT-NMR和HMQ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6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Ⅴ和化合物Ⅵ经鉴定分别为7,4′-二羟基-5-甲氧基黄酮-2″-O-α-L-鼠李糖基-6-C-岩藻糖苷和6,4′-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7-O-葡萄糖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类 分离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构效及合成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军 刘静波 +2 位作者 王作昭 王二雷 王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16-320,共5页
玉米须为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活性。本文重点对玉米须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相关的生物活性以及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基因调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类化合物 纯化 结构 生物活性 基因调控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类ax-5″-methane-3′-methoxymaysin和ax-4″-OH-3′-methoxymaysin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任顺成 丁霄霖 史新慧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23,共5页
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共轭二烯检测法(紫外法)对从玉米须中分离得到的2个黄酮类2″OαL鼠李糖基6 C(6脱氧ax 5甲基木己4羰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ax 5″methane 3′methoxymaysin)和2″OαL鼠李糖基6 C岩藻糖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 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共轭二烯检测法(紫外法)对从玉米须中分离得到的2个黄酮类2″OαL鼠李糖基6 C(6脱氧ax 5甲基木己4羰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ax 5″methane 3′methoxymaysin)和2″OαL鼠李糖基6 C岩藻糖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ax 4″OH 3′methoxymaysin)的抗脂质体过氧化的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ax 5″methane 3′methoxymaysin比ax 4″OH 3′methoxymaysin对共轭二烯(CD POV)的产生有更强的抑制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它们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5μg/mL和4.9μg/mL.玉米须黄酮类单体对丙二醛(MDA)的抑制能力和对CD POV的抑制能力基本一致,只是MDA达最大值时比CD POV达最大值时需要的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类 抗氧化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玉米须纯化黄酮抗炎作用及急性毒性实验 被引量:16
16
作者 梁艳文 孙贺 +2 位作者 何罗香 赵鹤鹏 周鸿立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玉米须纯化黄酮的抗炎作用及急性毒性试验.方法:通过乙醇溶剂提取、AB-8树脂纯化,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试验,观察玉米须黄酮的抗炎活性;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中,阳性... 目的:研究玉米须纯化黄酮的抗炎作用及急性毒性试验.方法:通过乙醇溶剂提取、AB-8树脂纯化,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试验,观察玉米须黄酮的抗炎活性;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中,阳性对照组抑制率为63.94%,玉米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15.49%、39.33%、50.42%,中、高剂量具有显著性(P<0.05);大鼠足跖肿胀实验中,阳性对照组抑制率为83.33%,玉米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22.22%、61.11%、77.78%,中、高剂量组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玉米须黄酮具有抗炎作用.急性毒性试验中,未发现明显中毒症状,也无一例死亡,说明玉米须纯化黄酮属实际无毒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纯化黄酮 抗炎 急性毒性
下载PDF
金属络合法纯化玉米须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影 焦岩 +2 位作者 宫春宇 于笛 韩易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
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度是影响黄酮类化合物发挥其生物活性的关键所在。为了寻找一种方便快捷、成本低、效果好且有利于保护黄酮类化合物活性的纯化黄酮的方法,本文以玉米须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络合法研究了玉米须黄酮的纯化工艺,通... 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度是影响黄酮类化合物发挥其生物活性的关键所在。为了寻找一种方便快捷、成本低、效果好且有利于保护黄酮类化合物活性的纯化黄酮的方法,本文以玉米须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络合法研究了玉米须黄酮的纯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黄酮浓度、金属络合时间、乙酸锌浓度、p H和EDTA用量对纯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金属络合法纯化玉米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黄酮浓度为0.045mg/m L,络合时间25min,乙酸锌溶液浓度6.5mmol/L,反应液p H为8.5,解络剂EDTA用量为2.5g/g黄酮。在此纯化条件下,玉米须黄酮纯度由粗提物的3.02%增加到35.32%,提高了10.7倍。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络合法是一种简单、纯化效果好、价格低廉的纯化玉米须黄酮的方法,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金属络合 纯化
下载PDF
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侠 马艳梅 +2 位作者 孙慧娟 耿存花 刘振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1-228,共8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优化法,研究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优工艺,为进一步开发玉米须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利用Desig... 【目的】采用响应面优化法,研究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优工艺,为进一步开发玉米须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利用Design-Exper 7.0.0软件对玉米须黄酮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并对该工艺下的提取率与单一超声波法提取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31∶1(mL/g)、超声功率173W、酶解时间42min、加酶比(果胶酶∶纤维素酶)1.9∶1,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0.86±0.02)%,较单一超声波提取(提取率(0.72±0.02)%)有明显提高。【结论】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超声波-双酶法 黄酮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下载PDF
微波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的工艺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鸿立 董卫权 +1 位作者 肖振晶 杨晓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3-485,共3页
目的方法为了研究微波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的工艺和比较不同时期、不同药用部位玉米须黄酮含量的差别。分别采用微波、热回流法研究玉米须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结果微波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乙... 目的方法为了研究微波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的工艺和比较不同时期、不同药用部位玉米须黄酮含量的差别。分别采用微波、热回流法研究玉米须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结果微波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60%、功率为600W、料夜比1:20、提取时间16min。热回流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70%,温度80℃,料夜比1:30,提取时间2h。微波法和热回流所得总黄酮最佳提取率为4.55%,3.17%。同一品种成熟期玉米须中黄酮含量高于乳熟期、成熟期柱头含量高于花柱。结论微波提取法优于回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总黄酮 热回流 微波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年龙 刘洁珠 陈梓浩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68-70,96,共4页
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探索从玉米须中提取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从玉米须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以1∶100(W/V)的料液比提取3 h,提取温度为80°C。优化的玉米须黄酮提... 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探索从玉米须中提取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从玉米须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以1∶100(W/V)的料液比提取3 h,提取温度为80°C。优化的玉米须黄酮提取工艺简便、合理,为玉米须黄酮的分离纯化及生理活性的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提取工艺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