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peatability of 3D OCT Pachymetry in Eyes with and without Contact Lens Induced Corneal Swelling
1
作者 Victoria de Juan Ana B. Cisneros Raul Martin 《Advances in Computed Tomography》 2013年第2期63-67,共5页
Introduction: Corneal thickness measurement is an indirect assessment of the physiological corneal function in human eye. This value, especially in the central area, is an important data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 Introduction: Corneal thickness measurement is an indirect assessment of the physiological corneal function in human eye. This value, especially in the central area, is an important data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of anterior segment pathologies. There are several technologies for non-invasively measuring corneal thickness lik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describing the effect of contact lens induced corneal swelling in OCT measur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peatability of OCT corneal pachymetry in eyes with and without contact lens induced corneal swelling. Material and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five visits over one week in six healthy subjects: baseline and after sleeping with four different CL of +0.50 D, +2.00 D, +5.00 D and +8.00 D (Acuvue 2,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on four different days. Corneal pachymetry OCT 3D (Topcon) were measured three consecutive times during each visit. Besides, this measurement was repeated in 12 meridians (Scans #1 to #12), between 0°and 165°with 15° intervals. Results: Corneal pachymetry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contact lens wear (p < 0.001 ANOVA). High repeatability was found without corneal swelling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 0.68% p = 0.93] and with corneal swelling [CL -0.50 D (CV = 0.78% p = 0.95;590 ± 46 μm CI 95% 548 to 596), with CL + 2.00 D (CV = 0.72% p = 0.97;601 ± 46 μm CI 95% 595 to 607), with CL + 5.00 D (CV = 0.78% p = 0.66;608 ± 50 μm CI 95% 601 to 615) and with CL + 8.00 D (CV = 0.77% p = 0.97;607 ± 44 μm CI 95% 601 to 613)].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p = 1.00) in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along the 12 scans corneal [Scan #0 (593 ± 50 μm CI 95% 582 to 603), #1 (592 ± 50 μm CI 95% 581 to 603), #2 (591 ± 50 μm IC 95% 580 to 602), #3 (590 ± 49 μm CI 95% 579 to 600), #4 (590 ± 50 μm CI 95% 579 to 600), #5 (591 ± 50 μm CI 95% 581 to 602), #6 (590 ± 51 μm CI 95% 580 to 601), #7 (589 ± 50 μm CI 95% 578 to 600), #8 (590 ± 50 μm CI 95% 579 to 600), #9 (589 ± 50 μm CI 95% 579 to 600), #10 (592 ± 50 μm CI 95% 581 to 602) and #11 (591 ± 50 μm CI 95% 580 to 601). Conclusions: 3D OCT showed a high repeatability (CV < 1%) to measure central thickness in corneas with and without contact lens induced corneal swelling. This technology presents advantages over other clinical devices used to measure corneal thickness and could be the “gold standard” for future clinical studi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for eye care practition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orneal SWELLING contact lenses corneal PACHYMETRY
下载PDF
Endothelial parameters in central and peripheral cornea in patients wearing contact lenses 被引量:2
2
作者 Saulius Galgauskas Justina Ignataviciute +1 位作者 Zivile Vieversyte Rimvydas Asokl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11期1768-1773,共6页
AIM: To measure the parameters of endothelium in th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parts of the cornea and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wearing the hard and soft contact lenses on the mentioned parameters.METHODS: A specular ... AIM: To measure the parameters of endothelium in th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parts of the cornea and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wearing the hard and soft contact lenses on the mentioned parameters.METHODS: A specular microscop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parameters in both eyes of 139 Caucasians(a total of 278). All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oft lens wearers, hard lens wearers and a control group. Factors, such as age, smoking, types of lens material, duration of lens wear and lens air permeability were assessed to determine their impact on the morph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endothelium.RESULTS: A lower percentage of hexagon-like cells and higher cell variation than in other groups were determined in hard contact lens wearers. The difference in density of endotheliocytes between the groups was not observed.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morphometric parameters in soft contact lens wearers did not depend neither on the duration of lens wear, nor on air permeabilit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atients' age and the variation of endothelium parameters was determined in the group of hard contact lens wearers.CONCLUSION: Wearing hard contact lenses provokes pleomorphism and polymegethism of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while soft contact lenses do not impact any parameters of the endothelium, most likely due to higher air perme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l endothelium morphometry endothelial changes contact lenses
下载PDF
Effects of Contact Lens Wear on the Corneal Endotnelium and Sensitivity
3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0期47-47,共1页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of 38 contact lens wearers(74 eyes) and 74 normal eyes for control was photographed and analyzed with specular microscopy and the graphic processing system.The central corneal sensitivity and t...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of 38 contact lens wearers(74 eyes) and 74 normal eyes for control was photographed and analyzed with specular microscopy and the graphic processing system.The central corneal sensitivity and thickness were also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equ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s of contact lens Wear on the corneal Endotnelium and Sensitivity
原文传递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新宇 王娟 +3 位作者 徐玲娟 胡军 胡维琨 李贵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观察2012年3月至12月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28例(28眼),随机分为2组: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14... 目的探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观察2012年3月至12月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28例(28眼),随机分为2组: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14眼)。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3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比较术后2h、6h、24h、48h、72h2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翼状胬肉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h、6h、24h、48h、72h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分别为(0.79±0.43)分、(0.88±0.53)分、(0.43±0.51)分、(0.29±0.47)分、(0.14±0.36)分,对照组分别为(2.57±0.51)分、(2.57±0.76)分、(1.86±0.66)分、(1.43±0.51)分、(0.86±0.53)分,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对照组为(1.57±1.34)分,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为(0.86±1.10)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对照组为(2.68±4.33)mm2,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为(0.17±0.45)mm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诊2~6个月未见感染、复发、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翼状胬肉 疼痛 角膜上皮
下载PDF
角膜水平屈光力不对称对OK镜片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静文 廖瑞端 +5 位作者 冯涓涓 陈咏冲 陈雪梅 朱文珲 林先轩 周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8期2000-2002,共3页
目的: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初步探讨角膜塑型术(orthokeratology)中出现镜片偏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6个月的OK镜治疗患者84例162眼,平均年龄(15.59±3.29)岁,原始平均等效球镜度(-4.18±1.48)D,平均角膜水平屈光力(43.... 目的: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初步探讨角膜塑型术(orthokeratology)中出现镜片偏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6个月的OK镜治疗患者84例162眼,平均年龄(15.59±3.29)岁,原始平均等效球镜度(-4.18±1.48)D,平均角膜水平屈光力(43.23±1.30)D。根据患者的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和试戴情况,选配DK值为58,HDS材料的一副OK镜片,连续夜戴6个月以上。定期给予包括角膜地形图在内的常规眼科检查,数据资料录入电脑,采用SPSS10.0中χ2检验及SAS中的单变量方差分析,分析镜片偏位的原因。结果:对治疗前角膜地形图资料分析发现角膜颞侧与鼻侧的水平屈光力有较明显的不对称,即鼻侧平,颞侧陡,且越向周边相差越明显。治疗6个月后,原角膜前表面屈光力颞侧比鼻侧大的66眼中有38眼出现镜片颞侧偏位(占57.58%),颞侧与鼻侧基本对称的93眼中有17眼出现颞侧偏位(占18.28%),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而鼻侧比颞侧屈光力大的3眼中有2眼出现镜片鼻侧偏位,因病例数少未列入统计学分析。结论:治疗中镜片易向陡区偏位,角膜前表面的水平屈光力颞侧高于鼻侧的不对称性可能是造成角膜塑形术中镜片容易出现颞侧偏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水平屈光力不对称 OK镜片 定位技术 角膜塑型术 角膜地形图 并发症
下载PDF
角膜接触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崔亦华 崔英德 +1 位作者 黎新明 易国斌 《广州化工》 CAS 2002年第2期16-19,共4页
介绍了角膜接触镜的发展概况、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关键词 研究进展 角膜接触镜 制作材料 制作方法 眼科用具
下载PDF
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RGP矫正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江浩 吴年浪 张惠成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5期146-149,共4页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permeability contact lenses,RGP)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1例(21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1年后角膜前后表明曲率,RGP和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permeability contact lenses,RGP)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1例(21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1年后角膜前后表明曲率,RGP和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结果配戴RGP1年后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值和后表面曲率值没有明显变化。RGP矫正1年后角膜前表面的最陡平均曲率明显下降,角膜地形图SRI,SAI,散光减少,PVA提高。对照组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1年后角膜地形图无明显改善。结论经1年的随访观察,RGP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圆锥角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最陡平均曲率,角膜后表面和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保持稳定。是目前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角膜屈光手术 圆锥角膜 视力
下载PDF
角膜接触镜对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尹禾 沈政伟 +2 位作者 黄震晞 李丽 吴金桃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2-513,共2页
目的 评价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 91例低中度近视病例分为戴镜组 (Ⅰ组 )和包眼组 (Ⅱ组 ) ,观察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角膜刺激症状及视力。结果 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Ⅰ组平均为 2 37±... 目的 评价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 91例低中度近视病例分为戴镜组 (Ⅰ组 )和包眼组 (Ⅱ组 ) ,观察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角膜刺激症状及视力。结果 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Ⅰ组平均为 2 37± 0 73天 ,Ⅱ组为 3 96± 1 0 5天 (P <0 .0 5 ) ;48小时内愈合者分别为 92 5 5 %和 80 5 9%。角膜刺激症 :+~ + +者Ⅰ组和Ⅱ组分别为 6 5 96 %和 17 6 5 % ,≥ + + +者分别为 33 86 %和 72 35 %。术后 7天裸眼视力 :≥ 0 .5者两组分别为 98 94%和 98 82 % ,但≥ 1 0者分别为 5 2 13%和 9 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近视 角膜上皮愈合 PRK 手术后
下载PDF
角膜绷带镜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沈秋 杨卫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5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对于角膜上皮愈合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116眼),根据术后是否使用...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对于角膜上皮愈合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116眼),根据术后是否使用角膜绷带镜进行分组,A组60例(60眼)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1周,B组56例(56眼)不使用角膜绷带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其术后2 h、1 d和1周时疼痛情况以及采用荧光素钠染色法评估术后2 h、1 d和1周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结果 A组术后2 h、1 d和1周的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2 h的角膜上皮愈合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1 d和1周时角膜上皮愈合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可以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减轻术后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绷带镜 角膜荧光染色 疼痛 角膜上皮
下载PDF
短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靖 陈辉 宫俊芳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短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厚度的影响。方法对25名青壮年近视志愿者(50眼)(等值球镜:-0.50^-7.25 D)统一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1个月,测定摘镜后1个月内不同时间的角膜形态和厚度变化,并与戴镜前比较。结果戴镜前和摘镜... 目的探讨短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厚度的影响。方法对25名青壮年近视志愿者(50眼)(等值球镜:-0.50^-7.25 D)统一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1个月,测定摘镜后1个月内不同时间的角膜形态和厚度变化,并与戴镜前比较。结果戴镜前和摘镜后不同时间,角膜地形图形态构成、角膜地形图散光轴向的变化构成及一些角膜前表面形态相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戴镜前与摘镜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完全一致者占62.5%,且均以不对称领结形为著;在摘镜后1 d、1周、2周,角膜地形图散光轴向变化在16°以上及31°以上均超过30%和20%,直到1个月后仍有24%的眼角膜地形图散光轴向的变化在16°以上;角膜厚度在摘镜后1 d、2周均明显高于戴镜前(P<0.05),直到1个月后才与戴镜前接近,且受日均戴镜时间的影响。结论短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厚度的影响虽轻微但复杂,摘镜后1 d变化最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直到1个月后才与戴镜前基本一致。日均戴镜时间对摘镜后角膜厚度变化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 角膜地形图/分析 角膜厚度/分析 接触镜 近视
下载PDF
亲水角膜接触镜治疗眼前段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疗效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稚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320-322,共3页
目的:探讨高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眼前段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回顾2011-01/2013-06我院行眼前段术后出现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28例28眼。采取常规治疗2wk后角膜上皮持续不愈,予高亲水性软性角膜接... 目的:探讨高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眼前段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回顾2011-01/2013-06我院行眼前段术后出现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28例28眼。采取常规治疗2wk后角膜上皮持续不愈,予高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至角膜上皮完全愈合后摘镜,同一软镜持续佩戴不超过3wk,否则需更换新镜。随诊观察6mo,主要观察指标: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及眼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其中治愈21眼(75.00%),显效5眼(17.86%),有效2眼(7.14%),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100.00%。25例(89.29%)眼部不适症状在2d内基本缓解,3例(10.71%)眼部不适症状在1wk内缓解;6例(21.43%)在佩戴3wk内上皮愈合,13例(46.43%)在佩戴6wk内愈合,7例(25.00%)在佩戴9wk内修复,2例(7.14%)佩戴超过12wk,角膜上皮较前修复。均无继发感染迹象。观察6mo无明显复发迹象。结论:高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能明显促进眼前段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同时迅速有效缓解各种伴随的眼部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段手术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高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
下载PDF
外伤角膜瘢痕无晶状体眼戴角膜接触镜后的角膜地形图改变
12
作者 龙崇德 闻祥根 李绍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角膜瘢痕无晶状体限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前、后角膜表面的改变。方法对戴该镜者17限及对照组(不戴镜)12眼,在戴镜前后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测。结果戴镜后平均8.4月,角膜散光减少(P<0.01),角膜表面变得比较规则(P<0... 目的探讨外伤性角膜瘢痕无晶状体限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前、后角膜表面的改变。方法对戴该镜者17限及对照组(不戴镜)12眼,在戴镜前后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测。结果戴镜后平均8.4月,角膜散光减少(P<0.01),角膜表面变得比较规则(P<0.05),角膜表面的屈光度有变得相对比较平均的趋势。结论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能使角膜瘢痕所致角膜散光减少,角膜表面变得较为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角膜瘢痕 无晶状体眼 接触镜 角膜地形图
下载PDF
武汉市中学生角膜接触镜使用情况及其认知程度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娟娟 杨燕宁 +4 位作者 黄湘辉 黄昱 李秋诗 汤思 庞云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调查中学生群体中角膜接触镜、美瞳的使用情况及中学生对角膜接触镜、氉美瞳的认知程度。方法对武汉市中学生群体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收集759例,分为未配戴组(581例)和配戴组(178例)。调查其视力情况、对角膜接触镜认知情况及... 目的调查中学生群体中角膜接触镜、美瞳的使用情况及中学生对角膜接触镜、氉美瞳的认知程度。方法对武汉市中学生群体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收集759例,分为未配戴组(581例)和配戴组(178例)。调查其视力情况、对角膜接触镜认知情况及配戴情况。结果中学生近视率高达77.47%,其中64.12%与长时间面对视频终端相关。配戴组对角膜接触镜配戴方法认知程度(34.29%)高于未配戴组(14.10%),但中学生对角膜接触镜认知程度普遍不高;调查群体中配戴组仅23.81%配戴时严格卫生操作,配戴群体中40.24%反映配戴后有可感的不适症状,其中5.92%反映影响了学习、生活。结论中学生在角膜接触镜配戴过程中健康意识较差,对角膜接触镜认知不足,但配戴组认知程度高于未配戴组,对角膜接触镜配戴认知上存在偏差,可能促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角膜接触镜 近视 武汉市
下载PDF
弱视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竞 王春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4-608,共5页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因双眼异常交互作用或形觉剥夺导致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值的疾病,可导致多种视功能损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弱视治疗从传统屈光矫正加遮盖疗法演变出新的理念,即屈光矫正基础上进行遮盖疗法,辅助以视功能训...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因双眼异常交互作用或形觉剥夺导致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值的疾病,可导致多种视功能损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弱视治疗从传统屈光矫正加遮盖疗法演变出新的理念,即屈光矫正基础上进行遮盖疗法,辅助以视功能训练和药物疗法。且屈光矫正不再限于使用框架眼镜,还出现了角膜接触眼镜、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遮盖疗法除了使用传统眼罩,还出现了Bangerter压抑膜、角膜接触镜、LED液晶眼镜等方法。视功能训练重在提高患者三级视功能、重新激发视觉皮质可塑性,在成人弱视治疗中尤为重要。而左旋多巴和胞磷胆碱等药物可以辅助于遮盖疗法以取得更佳疗效。我们应在众多方法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多样化组合、个性化疗法,为患者设计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治疗 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接触镜 遮盖疗法 行为疗法 双眼分视训练 药物疗法 左旋多巴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早期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方雨新 张晶 +8 位作者 郑燕 刘倩 李颖 王玥 张秋露 柳静 胡雅斌 文飞 周跃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second-LASIK,FS-LASIK)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90眼)近视患者于我院屈光中心行双眼FS-LASIK术,术毕时随机选一眼给予Pure Vision软性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戴镜组),并于术后第3天复诊...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second-LASIK,FS-LASIK)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90眼)近视患者于我院屈光中心行双眼FS-LASIK术,术毕时随机选一眼给予Pure Vision软性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戴镜组),并于术后第3天复诊时取出,另一眼作为非戴镜组,不戴角膜接触镜。对比戴镜组与非戴镜组术后1 d、3 d、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瓣对合情况、主观症状评分。观察戴镜组与非戴镜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下泪河面积、裂隙灯检查以及术后角膜瓣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下泪河面积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角膜瓣对合情况:术后1 d时戴镜组优于非戴镜组的比例占总数的66.7%(30例);术后3 d时,戴镜组较好的比例略微下降为64.5%(29例);术后1周后,戴镜组与非戴镜组角膜瓣与基质床交界面差异不明显。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戴镜组与非戴镜组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泌量、下泪河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 18.6%的患者表示配戴绷带镜较为舒适,32.6%认为并不舒适,而48.8%患者未感到明显差异;术后第3天上述主观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6.3%、51.2%及32.5%。结论 FS-LASIK术后早期常规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有助于角膜瓣的贴附,使对合面更加平整和均匀,但在泪膜稳定性方面并没有明显作用。大部分患者并未因配戴绷带镜而有效缓解了主观不适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角膜瓣对合面 下泪河面积
下载PDF
配戴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代诚 刘梦 李宾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97-2000,共4页
目的:探讨多焦点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于2020-07/08在川北医学院招募近视学生15人作为试验者,试验者首先配戴框架眼镜行双眼视功能检查,然后分别配戴单焦点与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 目的:探讨多焦点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于2020-07/08在川北医学院招募近视学生15人作为试验者,试验者首先配戴框架眼镜行双眼视功能检查,然后分别配戴单焦点与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间隔1wk),每种镜片配戴2wk后行双眼视功能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MFRGP)、单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SVRGP)和框架眼镜双眼视功能的差异。结果:三种镜片立体视、远距水平隐斜、远距正融像性聚散、远距负融像性聚散、近距正融像性聚散、聚散灵活度、集合近点、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负相对调节比较均无差异(P>0.05)。与框架眼镜相比,配戴MFRGP近距水平隐斜、近距负融像性聚散、调节滞后、正相对调节增大,AC/A降低(P=0.023、0.048、0.001、0.013、0.046);与SVRGP相比,MFRGP近距水平隐斜、调节滞后、正相对调节增大,AC/A降低(P=0.014、<0.001、0.001、0.009)。结论:配戴MFRGP会引起近距水平隐斜、调节滞后、正相对调节增大和AC/A降低,这些变化可能对配戴者近距离用眼产生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中要考虑这些预期的变化,以便正确评估和管理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 双眼视功能 调节反应
下载PDF
Trans-PRK联合ICL治疗超高度近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文 马波 +2 位作者 戴鹏飞 吴利安 邓瑾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7期2233-2236,共4页
目的观察经角膜上皮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联合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CL)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120眼),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62眼... 目的观察经角膜上皮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联合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CL)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120眼),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62眼)和对照组(n=50,58眼)。对照组患者给予ICL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Trans-PRK联合IC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角膜光密度、眼压、ICL拱高、前房容积、前房深度及角膜内皮细胞数变化,统计术后1个月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降低,且观察组为(0.22±0.01)logMAR,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2±0.05)logMAR,而裸眼视力及角膜光密度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5.08±0.31)logMAR、21.67±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9±0.28)logMAR、19.01±2.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眼压及ICL拱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前房容积、前房深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120.31±19.76)mm3、(2.71±0.09)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31±20.31)mm3、(2.91±0.2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ns-PRK联合ICL治疗超高度近视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改善角膜光密度,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小,且操作安全,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经角膜上皮激光角膜切削术 可植入式隐形眼镜 视力 角膜光密度 并发症
下载PDF
软性接触镜和rb-bFGF滴眼液对角膜深层异物剔除术后促修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晓玉 李成茂 王灿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2-335,共4页
目的:分析软性接触镜(SCL)和rb-bFGF滴眼液在角膜深层异物剔除术后促修复能力的情况。方法:将我院2017-01-01/2019-04-30角膜深层异物患者72例72眼随机分为三组,除每例术后均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氧氟沙星眼膏预防感染治疗外,A组术后配... 目的:分析软性接触镜(SCL)和rb-bFGF滴眼液在角膜深层异物剔除术后促修复能力的情况。方法:将我院2017-01-01/2019-04-30角膜深层异物患者72例72眼随机分为三组,除每例术后均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氧氟沙星眼膏预防感染治疗外,A组术后配戴SCL,简称戴镜组;B组术后局部使用rb-bFGF滴眼液,简称rb-bFGF组;C组为空白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3、5d的疼痛不适感,1wk后角膜缺损修复度,以及1mo后自觉视觉质量受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疼痛感比较,术后1、3、5d戴镜组疼痛感均明显低于rb-bFGF组和空白组;术后3、5d时rb-bFGF组的疼痛感低于空白组。术后1wk,戴镜组和rb-bFGF组角膜修复度均较空白组高,但戴镜组和rb-bFGF组间角膜修复度无差异(P>0.05)。术后1mo,视觉质量是否受影响与异物位置相关,越靠近瞳孔区,影响越大(rs=0.635,P<0.001)。结论:SCL可在早期有效缓解角膜深层异物剔除术后疼痛感,rb-bFGF滴眼液和SCL均可加速角膜的修复生长,而视觉质量是否受影响与角膜深层异物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深层异物 软性接触镜 rb-bFGF滴眼液 缺损修复 术后
下载PDF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治疗方法的临床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兰若(综述) 朱思泉(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RCE)是以角膜上皮反复剥脱所致的晨起突发眼痛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众多,以外伤所致者多见,其次是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临床上通过特征性病史、眼部症状和裂隙灯显微镜下表现可以做出诊断。RCE治疗方案主要分...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RCE)是以角膜上皮反复剥脱所致的晨起突发眼痛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众多,以外伤所致者多见,其次是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临床上通过特征性病史、眼部症状和裂隙灯显微镜下表现可以做出诊断。RCE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初发者首选保守治疗,包括药物疗法、角膜绷带镜应用、血清滴剂点眼、低温保存羊膜覆盖等,保守治疗无效者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上皮清创术、金刚石打磨抛光术、前基质针刺术、乙醇上皮分离术、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飞秒激光辅助角膜板层切除术等。本文就RCE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RCE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疾病 角膜上皮 治疗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角膜绷带镜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下载PDF
彩色角膜接触镜染色位置判断方法的研究
20
作者 张庆 万敏 王常斌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8年第4期296-298,共3页
该文研究了结合使用冰冻切片及扫描电镜试验对彩色角膜接触镜进行纵断面及表面形貌观察,对产品的染色位置进行评价,形成了一种判断彩色角膜接触镜染色位置有效的试验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对60批产品染色位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0批产品仅... 该文研究了结合使用冰冻切片及扫描电镜试验对彩色角膜接触镜进行纵断面及表面形貌观察,对产品的染色位置进行评价,形成了一种判断彩色角膜接触镜染色位置有效的试验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对60批产品染色位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0批产品仅有7批染色颗粒完全位于产品内部,该方法可以实现彩色角膜接触镜染色位置的有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角膜接触镜 染色位置 角膜感染 冰冻切片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