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aft rejection after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in fellow eye in 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 a case report
1
作者 He Dong Jian Yu +1 位作者 Xun Wang Jun-Zhang Li 《Life Research》 2022年第1期25-28,共4页
Because of the low incidence of immunological rejection,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is currently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MCD).However,there were few reports about whether the... Because of the low incidence of immunological rejection,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is currently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MCD).However,there were few reports about whether the consistent results were obtained when performing DALK in both eyes for MCD,especially when the corneal grafts were taken from different donors.Also,there were few reports about whether the stromal graft rejection occurred typically in both eyes in MCD with DALK.This case may represent the first report of an unusual and misleading manifestation of stromal graft rejection after uneventful DALK with big bubble technique in the fellow eye in MCD.A 32-year-old healthy man with MCD underwent bilateral uneventful DALK with a big bubble technique in the left eye in January and the right eye in July,the corneal grafts were taken from different donors.There was an atypical allograft rejection that occurred in the right eye and none in the left eye;although a timely diagnosis of graft rejection revealed following aqueous determination,it could not be reversed and underwent PK finally.The purpose of this case report is to illustra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atypical allograft rejection after DALK in the fellow eye,the significance of aqueous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graft rejection,the choosing of grafts,and the timing of bilateral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postoperative rejection viral keratitis
下载PDF
The role of corneal endothelium in 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 development and recurrence
2
作者 Bi-Ning Zhang Benxiang Qi +13 位作者 Chunxiao Dong Bin Zhang Jun Cheng Xin Wang Suxia Li Xiaoyun Zhuang Shijiu Chen Haoyun Duan Dewei Li Sujie Zhu Guoyun Li Yihai Cao Qingjun Zhou Lixin Xie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32-344,共13页
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MCD)is a progressive,bilateral stromal dystrophic disease that arises from mutations in carbohydrate sulfotransferase 6(CHST6).Corneal transplantation is the ultimate therapeutic solution for... 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MCD)is a progressive,bilateral stromal dystrophic disease that arises from mutations in carbohydrate sulfotransferase 6(CHST6).Corneal transplantation is the ultimate therapeutic solution for MCD patients.Unfortunately,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 clinical cohort comprising 102 MCD patients with 124 eyes that underwent eith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or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nearly three times higher in the DALK group(39.13%,9/23 eyes)compared with the PKP group(10.89%,11/101 eyes),suggesting that surgical replacement of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for treating MCD is advisable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Our experimental data confirmed the robust m 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CHST6 in human corneal endothelium and the rodent homolog CHST5 in mouse endothelium.Selective knockdown of wild-type Chst5 in mouse corneal endothelium(AC^(siChst5)),but not in the corneal stroma,induced experimental MCD with similar extracellular matrix synthesis impairments and corneal thinning as observed in MCD patients.Mice carrying Chst5 point mutation also recapitulated clinical phenotypes of MCD,along with corneal endothelial abnormalities.Intracameral injection of wild-type Chst5 rescued the corneal impairments in AC^(siChst5)mice and retarded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in Chst5 mutant mice.Overall,our study provides new mechanistic insight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MCD treatment by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corneal endothelium in MC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 RECURRENCE corneal endothelium keratan sulfate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原文传递
铁死亡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子璇 韩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7-952,共6页
铁死亡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与过去已知细胞死亡方式有明显差异。铁死亡的机制为在细胞铁过载基础上发生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失活和细胞内致死性脂质过氧化物累积,电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破裂,线粒体嵴减少,线粒体... 铁死亡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与过去已知细胞死亡方式有明显差异。铁死亡的机制为在细胞铁过载基础上发生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失活和细胞内致死性脂质过氧化物累积,电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破裂,线粒体嵴减少,线粒体外膜皱缩破裂等变化。目前研究发现眼科许多疾病涉及氧化还原稳态破坏、GPX失活、铁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物累积等铁死亡相关过程,提示铁死亡在常见眼科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围绕铁死亡机制以及铁死亡在角膜损伤、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常见眼科疾病的病理机制,加深对眼科疾病的理解,为眼科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铁代谢机制 角膜损伤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视屏终端的使用对人泪膜及眼表的影响及非侵人性眼表综合分析仪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熊婵 刘珍凯 +3 位作者 纪开宝 喻理 古学军 张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3-447,共5页
背景目前,视屏终端已广泛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对眼表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而临床上对眼表的健康评估和干眼的早期诊断尚有一定的困难。以往对眼表的检查以侵入性方法为主,影响检查结果的客观性。近年来,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 背景目前,视屏终端已广泛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对眼表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而临床上对眼表的健康评估和干眼的早期诊断尚有一定的困难。以往对眼表的检查以侵入性方法为主,影响检查结果的客观性。近年来,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已用于临床,其在对视屏终端使用者眼表健康状况的评估方面的研究尚少。目的使用Keratograph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青年人长时间注视视屏终端对泪膜及眼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性研究方法,于2015年3月1日至11月10日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纳入健康志愿者81人,其中男39人,女42人;年龄18~30岁,均取右眼为受试眼。受试者在自然光线和屈光矫正状态下观看和操作计算机上的同一个视频,距离计算机显示屏约3013m,使用Keratograph5M非侵人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分别测定受试者计算机操作前后右眼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结膜充血评分、角膜缘充血评分、睑板腺和泪膜脂质层等,比较计算机操作前后各项检查指标的差异和出现眼表异常的眼数。结果受试者持续操作计算机3h后出现视物疲劳、干涩感、眼胀痛、视物模糊和结膜充血的眼数明显多于试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受试眼计算机操作后首次N1TBUT、平均NITBUT分别为(6.086±3.701)8和(9.103±4.680)s,明显低于试验前的(11.445±4.964)s和(14.626±4.467)s;操作后受试眼泪河高度为(0.190±0.032)mm,明显低于受试前的(0.212±0.040)mm;操作后结膜充血评分和角膜缘充血评分分别为0.869±0.311和0.572±0.276,均分别高于受试前的0.780_±0.306和0.509±0.2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而试验前后眼压变化及不同级别角膜荧光素染色眼数分布、不同形态睑板腺眼数分布及不同形态的脂质层眼数分布均无改变。结论长时间注视视屏终端影响泪膜及眼表健康,Keratograph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是临床上客观评估泪膜及眼表情况的有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病/诊断 泪膜/生理 干眼/诊断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眼表 视屏终端
下载PDF
眼科干细胞研究的现状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被引量:7
5
作者 阴正勤 李世迎 蹇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9-773,共5页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能通过非对称分裂的方式产生功能和类型更为局限的前体细胞及多种细胞系,进而再生新的细胞,参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重建,是细胞移植研究和再生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眼是一种由多种组织细胞和神经细...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能通过非对称分裂的方式产生功能和类型更为局限的前体细胞及多种细胞系,进而再生新的细胞,参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重建,是细胞移植研究和再生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眼是一种由多种组织细胞和神经细胞组成的感觉器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科变性性疾病具有易操作、可视性好、所需种子细胞量少和排斥反应轻的优点,在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团队正在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眼部不可逆疾病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我国经WHO注册的Ⅰ期临床试验也正处于病例招募阶段,以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眼部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眼部疾病的研究仍存在很多尚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中评述眼科干细胞移植研究的进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黄斑变性 视网膜变性 角膜疾病 晶状体/再生 临床试验
下载PDF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玉莲 李璇 +1 位作者 卢建民 邹鹏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家系癍状角膜营养不良(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MC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一MCD家系中已发现的同代3例(4眼)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并分别对患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对术后的病... 目的探讨中国家系癍状角膜营养不良(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MC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一MCD家系中已发现的同代3例(4眼)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并分别对患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对术后的病变角膜行阿辛蓝和阿辛蓝一过碘酸雪氏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角膜基质内散在分布界限不清、斑块状灰白色混浊,且角膜中央的斑片状混浊位置表浅、密集,位于上皮下及基质浅层,角膜周边的斑片状混浊位置较深但稀疏,位于基质深层。阿辛蓝染色可见角膜基质中细胞质及弹性纤维蓝色着柒。阿辛蓝一过碘酸雪氏染色中可见角膜上皮变薄,上皮下大片的蓝紫色着染的斑块状物质。透射电镜下可见角膜上皮间存在大量细胞外空泡样物质。患眼术后随访28~32个月,角膜植片透明,未见复发。结论MCD具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角膜基质内沉着物为酸性黏多糖。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可能是造成其临床体征的主要原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MCD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 组织病理学 穿透性角膜移植
下载PDF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家系的VMD2基因诊断
7
作者 王春霞 于紫燕 +3 位作者 孙琦 周文凯 吴迪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2148-2150,共3页
目的:通过VMD2基因的分子遗传学检查确诊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家系,为Best病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法对VMD2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基因组测序和突变筛查,并... 目的:通过VMD2基因的分子遗传学检查确诊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家系,为Best病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法对VMD2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基因组测序和突变筛查,并在100例正常对照者中对VMD2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双眼底均可见黄斑部卵黄样改变,但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未见脉络膜新生血管。VMD2基因变异分析结果,在外显子8中检出第886位碱基的A>G错义突变(Asn296Asp)。结论:本家系中检出的VMD2基因的Asn296Asp变异是包括欧美各国在内没有报道过的新变异。VMD2基因突变筛查可用于Best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对待黄斑部有异常的病例,应充分考虑Best病的可能性,慎重地进行诊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ST病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 VMD2 基因诊断
下载PDF
双眼角膜混浊
8
作者 张婷 蒋永祥 徐建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20-122,共3页
25岁男性,因"双眼反复红痛、视力下降10余年"入院。双眼最佳矫正视力0.05,裂隙灯检查见双眼角膜浅层基质地图状混浊,余阴性。术前诊断为"双眼Reis-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行左眼角膜板层移植术。病变角膜组织... 25岁男性,因"双眼反复红痛、视力下降10余年"入院。双眼最佳矫正视力0.05,裂隙灯检查见双眼角膜浅层基质地图状混浊,余阴性。术前诊断为"双眼Reis-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行左眼角膜板层移植术。病变角膜组织病理检查见Bowmann层及浅基质层散在异常物质,其Masson三重染色,刚果红染色(光镜及偏振光)及PAS染色均阳性。讨论体会:年轻患者双眼角膜混浊应考虑角膜营养不良可能,根据病理和基因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如人工泪液、角膜激光切削或者角膜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混浊 诊断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基质营养不良的效果评价
9
作者 康凤英 谢立信 +2 位作者 李聪玲 李兴英 张浩润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基质营养不良26例(29眼),术后随访0.5~10年,结果无1例原发病复发,植片透明率为79.3%,15眼术后矫正视力在0.3以上。结果表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移植术
下载PDF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系谱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诗茗 赵军 +4 位作者 祝天辉 黄晓生 陈文杰 梅韶仪 王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4-708,共5页
背景在同一个家系中分析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LCD)不同发病阶段的动态临床特征及促进LCD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尚鲜有报道。目的分析连续5代均有LCD发病的一家系系谱特征,认识不同发病阶段的LCD临床表型特点,讨论可能促进LCD发生和发展的... 背景在同一个家系中分析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LCD)不同发病阶段的动态临床特征及促进LCD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尚鲜有报道。目的分析连续5代均有LCD发病的一家系系谱特征,认识不同发病阶段的LCD临床表型特点,讨论可能促进LCD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5—2016年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LCD一家系,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问卷调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眼前节照相,对5名家系成员进行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和眼前节OCT(AS—OCT)检查,对14名家系成员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观察该家系中LCD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分期,采用Cyrillic2.1软件绘制系谱图,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系谱分析。结果该家系共5代73名成员,每代均有患病者,男女患病机会大致相同,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与LCD发病者I1具有血缘关系者共49人,其中患病者11例,患病率为22.45%(11/49),发病年龄为21~50岁,病程3~34年,家系中除2名成员(Ⅲ1和Ⅲ5)患有高血压病外,其余均无全身性疾病。疾病早期角膜基质中出现分叉状细线条,随着病情进展线条增多、增粗交织成格子状,并可出现角膜浸润,此期常伴随明显的角膜刺激症状及视力下降,继而形成片状角膜斑翳,最终导致角膜白斑,甚至近全角膜瓷白色改变。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及AS-OCT检查均可见角膜病灶区呈高反光。患病者与家系正常成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87,P=0.075;t=-0.719,P=0.481)。1例患病者因角膜混浊行右眼角膜移植术,术后1年沿角膜手术切口出现向心性白色混浊;1例患病者接受双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2年确诊为LCD;1例患病者为电焊工人。结论该LCD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病者中涵盖了早期、进展期和晚期LCD的临床表现,可为LCD临床表型的认识提供了参考依据。角膜手术干预或损伤角膜的因素(如激光治疗及不良环境等)可能会促进LCD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角膜营养不良/病理性 家系/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表型 环境暴露 疾病进展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下载PDF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近亲结婚的家系中新的CHST6突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敏 张明昌 +1 位作者 赵心悦 许康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了解斑状角膜营养不良近亲婚配家系遗传结构特征,探讨斑状角膜营养不良临床表现、与CHST6基因突变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该斑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家系所有成员都经过详细病史询问、严格的眼科检查,留存外眼像。患者术中切除... 目的了解斑状角膜营养不良近亲婚配家系遗传结构特征,探讨斑状角膜营养不良临床表现、与CHST6基因突变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该斑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家系所有成员都经过详细病史询问、严格的眼科检查,留存外眼像。患者术中切除的病变角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标准方法行HE染色,采集7名成员外周血各5 mL,提取RNA,逆转录生成cDNA,对其产物测序,CHST6测序结果与正常人群进行比对。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Ⅱ1和Ⅱ4的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子。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先证者角膜基质中有大量的淀粉样物质沉积。斑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中2例患者在两条等位CHST6基因上存在相同的点突变(1072T>C),余表型正常且与先证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员均是该突变基因的携带者。结论 2例患者的两条等位CHST6基因上存在相同点突变(1072T>C),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ST6等位基因相同点突变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 近亲结婚 基因测序 CHST6基因突变
下载PDF
DJ-1抗氧化应激相关机制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亚兰 曾君 陈百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465-1468,共4页
DJ-1作为对氧化还原反应敏感的分子伴侣以及氧化应激传感器参与多种细胞内生命活动,在抵抗氧化应激、调控信号通路、调节基因转录及线粒体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DJ-1在眼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 DJ-1作为对氧化还原反应敏感的分子伴侣以及氧化应激传感器参与多种细胞内生命活动,在抵抗氧化应激、调控信号通路、调节基因转录及线粒体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DJ-1在眼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注意,相继发现其在富克斯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s 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FECD)、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中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DJ-1抗氧化应激机制在这两种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1 氧化应激 活性氧 眼部疾病 富克斯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Netrin-1在眼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孔乾 徐帆 +1 位作者 崔凌 钟海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6,共5页
Netrin-1是神经轴突的导向因子,为一种由细胞底板分泌的可溶性蛋白,属于Netrins家族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一员。Netrin-1具有受体多样性,其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可以激活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发挥多种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Netrin-1与神经轴突... Netrin-1是神经轴突的导向因子,为一种由细胞底板分泌的可溶性蛋白,属于Netrins家族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一员。Netrin-1具有受体多样性,其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可以激活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发挥多种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Netrin-1与神经轴突导向、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细胞凋亡等反应密切相关,不仅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还与许多系统疾病如呼吸道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有关,使其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靶点。在眼科领域,Netrin-1与视神经发育不全(ONH)、角膜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视网膜母细胞瘤(RB)等疾病紧密联系,且在预防及治疗这些疾病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篇综述中,我们将探讨Netrin-1与眼科疾病的联系及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RIN-1 角膜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神经发育不全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母细胞瘤
下载PDF
角膜知觉重建的分类与研究进展
14
作者 吴越 张嘉莹 +1 位作者 王炜 李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8-534,共7页
角膜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眼支,主要支配角膜的知觉。三叉神经至眼表的任一节段受损,均有可能导致角膜神经损伤,并可引起角膜知觉减退或缺失。神经营养不良性角膜病变即是因三叉神经损伤继而角膜神经的感觉及营养功能受损所致,主要表现为角... 角膜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眼支,主要支配角膜的知觉。三叉神经至眼表的任一节段受损,均有可能导致角膜神经损伤,并可引起角膜知觉减退或缺失。神经营养不良性角膜病变即是因三叉神经损伤继而角膜神经的感觉及营养功能受损所致,主要表现为角膜知觉下降或缺失,并可导致角膜上皮缺损、溃疡或者穿孔。然而,神经营养不良性角膜病变发病早期多仅表现为角膜知觉的轻度下降及泪膜的不稳定,因此在临床上较为隐匿;同时,关于促进角膜神经的修复与再生、恢复角膜知觉的临床处理方法通常也较为单一。目前,药物治疗、非手术干预、手术重建是治疗神经营养不良性角膜病变从而促进角膜神经及知觉恢复的治疗方法。其中,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抗感染及抗炎,同时维持眼表环境稳定,防止角膜进一步损伤。目前,一些新型生物制剂也正在研发及临床试验中,包括富血小板血浆、自体血清及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等。非手术干预的主要目的即减少角膜暴露以保护角膜,通常包含治疗性接触镜及医用胶带、肉毒素注射等多种使眼睑下垂遮盖角膜的治疗方式。关于手术重建,除了常规的各类以修复角膜缺损、减少暴露面积为目的的传统术式之外,还包括角膜神经移植术这一定位于改善角膜知觉及角膜神经支配的新术式,其对于由于三叉神经损伤导致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缺失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药物治疗、非手术干预、手术重建在临床应用中并不是割裂的。该文总结了以上3类治疗手段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未来临床上根据疾病发展的进程及不同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实现角膜知觉的综合性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三叉神经疾病 神经移植 神经再生
下载PDF
分子遗传学研究在非典型角膜营养不良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丹丹 韩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5期8698-8701,共4页
通过TGFBI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分子遗传学研究在临床诊断角膜营养不良中的应用。采集各个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10 mL,提取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分析确定其突变位点。结果:所用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均发现TGFBI基因突... 通过TGFBI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分子遗传学研究在临床诊断角膜营养不良中的应用。采集各个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10 mL,提取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分析确定其突变位点。结果:所用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均发现TGFBI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R555W杂合子,确诊为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5例为R124H杂合子,确诊为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1例为R623D杂合子,确诊为不典型Reis-Bückler角膜营养不良。正常对照未检测到TGFBI基因突变存在。说明以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角膜营养不良临床分类方法使临床诊断更为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分子遗传学 诊断
下载PDF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何泽生 曲利娟 +2 位作者 郑继培 余英豪 刘庆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2664-2666,共3页
目的:探讨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的病因、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GCD,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光镜:角膜前弹力层可见弥漫成片的嗜酸性颗粒状物质堆积。组织化学染色:M asson染色呈鲜红色... 目的:探讨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的病因、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GCD,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光镜:角膜前弹力层可见弥漫成片的嗜酸性颗粒状物质堆积。组织化学染色:M asson染色呈鲜红色,刚果红染色呈桔红色,PA S(-)。电镜:嗜酸性颗粒状物为致密、带状排列的梭形及杆状结晶物,结晶物之间可见小空隙及少量胶原纤维。结论:GC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较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确诊需依赖特征性超微结构病理改变。临床上应与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和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鉴别。该病保守治疗无效,晚期出现视力障碍需行角膜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病理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治疗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石文卿 林启 邵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70-1873,共4页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M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导致的进行性视野缺损。CHST 6基因的突变被认为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一般来说,全厚度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作为提高患者视力的一种标准...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M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导致的进行性视野缺损。CHST 6基因的突变被认为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一般来说,全厚度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作为提高患者视力的一种标准治疗手段。然而一些其它的外科干预措施如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除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在治疗MCD中也显示了其有效性。一些新的治疗技术如基因靶向疗法和酶替代疗法,也正在被积极地研究。本文就其发病机制、遗传基础、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 CHST6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下载PDF
SCCD的发病机理及其致病基因UBIAD1的功能研究进展
18
作者 苏振宏 黄玉迪 +3 位作者 张军林 陶俊峰 袁超 解举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986,共6页
施奈德结晶状角膜营养不良(SCCD)是一种稀有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的分子基础为UBIAD1基因突变,致病机理为UBIAD1基因突变后,UBIAD1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而不能与GGpp化合物结合,导致UBIAD1-HMG CoA还原酶复合体无法分离,HMG CoA还原... 施奈德结晶状角膜营养不良(SCCD)是一种稀有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的分子基础为UBIAD1基因突变,致病机理为UBIAD1基因突变后,UBIAD1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而不能与GGpp化合物结合,导致UBIAD1-HMG CoA还原酶复合体无法分离,HMG CoA还原酶不能从内质网膜解离至细胞质被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从而导致胆固醇和非甾醇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在细胞中合成并积累。本文综述了SCCD的临床表现、分子基础及其致病基因UBIAD1的功能,以期为SCCD的分子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为阐明UBIAD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奈德结晶状角膜营养不良 致病机理 UBIAD1 脂质代谢 遗传病
下载PDF
TGFBI(βIGH3)基因及其相关的角膜营养不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璇 《系统医学》 2016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对于眼部疾病而言,角膜营养不良是引起眼部疾病的重要原因。基于角膜营养不良的特殊性,以及角膜营养不良对眼球造成的不良影响,只有认真研究角膜不良的成因及影响,并重点研究TGFBI(βIGH3)基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角膜营养不良的问题,实... 对于眼部疾病而言,角膜营养不良是引起眼部疾病的重要原因。基于角膜营养不良的特殊性,以及角膜营养不良对眼球造成的不良影响,只有认真研究角膜不良的成因及影响,并重点研究TGFBI(βIGH3)基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角膜营养不良的问题,实现对角膜的优化,改善角膜的弹性及功能。为此,该研究应立足角膜研究实际,重点研究TGFBI(βIGH3)基因及其相关的角膜营养不良问题,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总结研究成果,保证角膜营养不良的问题得到缓解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BI(βIGH3)基因 角膜营养不良 眼病治疗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角膜相关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20
作者 张子俊(综述) 梁庆丰(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4-808,共5页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方向,可帮助眼科医生解读与分析成像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简化诊疗过程。圆锥角膜的分类和早期诊断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应用实例。机器学习用于辅助诊断圆锥角膜的建模方式通常有神经网络法、决策树法,...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方向,可帮助眼科医生解读与分析成像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简化诊疗过程。圆锥角膜的分类和早期诊断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应用实例。机器学习用于辅助诊断圆锥角膜的建模方式通常有神经网络法、决策树法,这些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85%以上,但由于圆锥角膜的研究参数不一致,且缺乏公共数据集来衡量算法的优劣,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普遍推广。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评估存在数据量大、决策困难的临床问题,机器学习可辅助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屈光手术,其特异性、敏感性均在90%以上,并可通过术前各种眼部参数预测术后视觉质量。另外机器学习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计数、角膜上皮损伤程度评估方面都有应用。通过机器学习及大数据建模可协助医生进行角膜病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评估,为角膜病诊疗奠定数据基础。本文对近年来机器学习在角膜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角膜病 圆锥角膜 辅助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