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ces in energy and corneal endothelium between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and conventional cataract surgeries:prospective,intraindividu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6
1
作者 Lucia Bascaran Txomin Alberdi +2 位作者 Itziar Martinez-Soroa Cristina Sarasqueta Javler Mendlcu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8期1308-1316,共9页
AIM: To compare intraoperative phacoemulsification parameters and its effect on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of eyes undergoing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FLACS) versus conventional phacoemulsification... AIM: To compare intraoperative phacoemulsification parameters and its effect on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of eyes undergoing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FLACS) versus conventional phacoemulsification(CP) cataract surgery.METHODS: Two hundred eyes from one hundred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a prospective, non-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intraindividual clinical study. One hundred eyes underwent FLACS while their one hundred fellow eyes underwent CP. All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Victus? femtosecond laser platform and Infinity? Vision System phacoemulsification machin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6 mo after surgery.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 average cell area,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hexagonality before surgery and 6 mo after surgery and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loss during this period were also evaluated. Intraoperative efficiency parameters [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 total intraocular surgery time, total ultrasound time, total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 total torsional energy time, total aspiration time, ultrasound energy, torsional amplitude and fluid required during surgery] were also collated. RESULTS: Data from these patients was not considered for analysis. Data from 92 patients were analysed. Postoperative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ells/mm2) between groups(2211.88±392.49 CP; 2246.31±403.48 FLAC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869). Total ultrasound time, torsional energy time, CDE and fluid require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FLACS group(P〈0.05). Other parameters did not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LACS and CP.CONCLUSION: FLACS display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phacoemulsification parameters in comparison to CP.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rneal endothelium measures between FLACS and 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RACT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surgery phacoemulsification parameters corneal endothelium endothelial cell morphology
下载PDF
Profile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rneal stem/progenitor cells 被引量:2
2
作者 Pei-Xi Ying Min Fu +11 位作者 Chang Huang Zhi-Hong Li Qing-Yi Mao Sheng Fu Xu-Hui Jia Yu-Chen Cao Li-Bing Hong Li-Yang Cai Xi Guo Ru-Bing Liu Fan-ke Meng Guo-Guo Yi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2022年第11期777-797,共21页
Corneal stem/progenitor cells are typical adult stem/progenitor cells.The human cornea covers the front of the eyeball,which protects the eye from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while allowing vision.The location and functio... Corneal stem/progenitor cells are typical adult stem/progenitor cells.The human cornea covers the front of the eyeball,which protects the eye from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while allowing vision.The location and function demand the cornea to maintain its transparency and to continuously renew its epithelial surface by replacing injured or aged cells through a rapid turnover process in which corneal stem/progenitor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Corneal stem/progenitor cells include mainly corneal epithelial stem cells,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progenitors and corneal stromal stem cells.Since the discovery of corneal epithelial stem cells(also known as limbal stem cells)in 1971,an increasing number of markers for corneal stem/progenitor cells have been proposed,but there is no consensus regarding the definitive markers for them.Therefore,the identification,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se cells remain challenging without a unified approach.In this review,w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 the profile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s,such as anatomy,characteristics,isolation,cultivation and molecular markers,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corneal stem/progenito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l epithelial stem cells corneal endothelium stem cells corneal stromal stem cells BIOENGINEERING Gene markers
下载PDF
Corneal stem cell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Curr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被引量:4
3
作者 Aline Lütz de Araujo JoséAlvaro Pereira Gomes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5年第5期806-814,共9页
Major advances are currently being made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for cornea. Stem cell-based therapies represent a novel strategy that may substitute conventional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albeit there aremany challeng... Major advances are currently being made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for cornea. Stem cell-based therapies represent a novel strategy that may substitute conventional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albeit there aremany challenges ahead given the singularities of each cellular layer of the cornea. This review recapitulates the current data on corneal epithelial stem cells, corneal stromal stem cells and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progenitors. Corneal limbal autografts containing epithelial stem cells have been transplanted in humans for more than 20 years with great successful rates, and researchers now focus on ex vivo cultures and other cell lineages to transplant to the ocular surface. A small population of cells in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was recently reported to have self-renewal capacity, although they do not proliferate in vivo. Two main obstacles have hindered endothelial cell transplantation to date: culture protocols and cell delivery methods to the posterior cornea in vivo. Human corneal stromal stem cells have been identified shortly after the recognition of precursors of endothelial cells. Stromal stem cells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a direct cell-based therapeutic approach when injected to corneal scars. Furthermore, they exhibit the ability to deposit organized connective tissue in vitro and may be useful in corneal stroma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the field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 Stem cells cell-based therapy Limbal TRANSPLANTATION TISSUE engineering cornealendothelium
下载PDF
组织工程角膜内皮移植研究进展
4
作者 贾艳妮(综述) 周庆军(审校) 史伟云(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由于角膜供体材料严重短缺,穿透角膜移植术及角膜内皮移植术的临床广泛开展受到严重制约,其根本原因在于健康角膜内皮的增生能力有限。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组织工程角膜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培... 由于角膜供体材料严重短缺,穿透角膜移植术及角膜内皮移植术的临床广泛开展受到严重制约,其根本原因在于健康角膜内皮的增生能力有限。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组织工程角膜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培养高密度、具备健康内皮功能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移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组织工程角膜内皮技术研发的关键在于种子细胞、载体材料和移植方式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的种子细胞来源包括人角膜内皮细胞、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人羊膜上皮细胞等。常见的载体材料包括羊膜、脱细胞角膜基质、后弹力层、晶状体前囊膜等。体外培养的细胞采用穿透角膜移植术、角膜内皮移植术或前房注射细胞的方式进行移植。本文从角膜内皮种子细胞来源、移植载体选择以及角膜内皮移植方法等方面就组织工程角膜内皮移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目前研究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 移植 组织工程 种子细胞 载体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眼轴和角膜内皮细胞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许琦彬 魏佳敏 葛薇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0期1515-1517,共3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眼轴和角膜内皮细胞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本院眼视光中心经行角膜塑形术的8~16岁青少年近视80例(160只眼)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时期90例(180只眼)配戴普通框...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眼轴和角膜内皮细胞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本院眼视光中心经行角膜塑形术的8~16岁青少年近视80例(160只眼)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时期90例(180只眼)配戴普通框架眼镜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戴镜前,戴镜后3个月、6个月的眼轴情况,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观察组戴镜前、戴镜后3个月、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配戴OK镜3个月后眼轴(24.41±0.58)mm,对照组配戴普通框架3个月后眼轴(24.50±0.6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戴OK镜6个月后眼轴(24.43±0.45)mm,对照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6个月后眼轴(24.59±0.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测定角膜内皮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配戴OK镜前为(2925.34±195.62)个/mm^(2)和(535.45±35.65)μm,戴镜后3个月为(2944.61±188.79)个/mm^(2)和(538.16±30.27)μm,戴镜后6个月为(2934.27±200.35)个/mm^(2)和(540.23±28.13)μm,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配戴普通框架镜和OK镜后眼轴长度均有增长,短期3个月内两组眼轴增加相差不大,但配戴OK镜>6个月后眼轴长度增长放慢。OK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青少年患者眼轴增长,配戴OK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塑形镜 眼轴 角膜内皮细胞 中央角膜厚度
下载PDF
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周小平 何湘珍 +2 位作者 肖启国 费志刚 夏世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分别观察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n=14)和小... 目的:分别观察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n=14)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n=21)2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3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等进行观察。结果:超声组与小切口术后3mo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白内障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不同切口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施妍霞 王辉 李秋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510-2513,共4页
目的:探讨单切口与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98眼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病例。其中单切口术... 目的:探讨单切口与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98眼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病例。其中单切口术式的病例有34例50眼,双切口的有36例48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控制、滤过泡情况,术前和术后1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2~24(平均18.2)mo。 结果:术后平均眼压单切口组10.16±4.31mmHg、双切口组11.38±3.55mmHg,两组术式平均眼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滤过泡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术前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mo双切口组明显高于单切口组(P<0.01)。 结论:单切口和双切口不同术式的联合手术均具有较好的降眼压的作用,同时能维持良好的滤过泡功能。两组术式的降低眼压功能基本相同。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在损失角膜内皮细胞方面比单切口术式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手术切口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曾锦 郭海科 +5 位作者 张洪洋 金海鹰 李倩 费文雷 李达桔 谢文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69-871,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近视患者31例62眼行LASEK治疗,激光切削后术中应用质量浓度为0.02%的MMC滤纸片覆盖在角膜基质床上,持续12s,充分冲洗角膜,复位角膜上皮,分别...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近视患者31例62眼行LASEK治疗,激光切削后术中应用质量浓度为0.02%的MMC滤纸片覆盖在角膜基质床上,持续12s,充分冲洗角膜,复位角膜上皮,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结果术前与术后的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样本的研究表明,LASEK术中应用MMC是一种矫正中高度近视,防止haze发生的较安全的方法,但对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尚需大样本的长期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丝裂霉素C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 近视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夏丽坤 王丹 +2 位作者 马晶 刘鹤南 杨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709-1712,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将2014-04/10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0例120眼,按照...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将2014-04/10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0例120眼,按照患者术前是否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分为两组:角膜接触镜组(60眼)和非角膜接触镜组(60眼)。采用NIDEK confoscan4型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wk,1、6mo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并记录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和术后均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的屈光度数、切除基质透镜的厚度、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后裸眼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角膜接触镜组术前及术后1wk,1、6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64、2.488,P=0.460、0.061)。角膜接触镜组术前及术后1wk,1、6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5,P=0.939),但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13,P=0.002);经LSD-t检验,角膜接触镜组的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术后1wk时(30.70±4.08)%较术前(32.23±4.15)%明显降低(P=0.045);术后1mo时(33.05±4.28)%恢复至术前水平(P=0.364);术后6mo时(34.06±5.11)%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两组之间比较,角膜接触镜组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于术前及术后1wk;1mo时明显低于非角膜接触镜组(t=2.051、1.723、2.092,P=0.037、0.042、0.034),但术后6mo时与非角膜接触镜组无明显差异(t=0.131,P=0.986)。结论:在保留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300μm的条件下,SMILE手术矫正近视和近视散光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影响,仅对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百分比造成短暂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没有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大,SMILE手术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角膜屈光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角膜内皮细胞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近视 散光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桥 高卫萍 +1 位作者 杨兴华 王育良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差异。方法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计测量眼压基本控制的1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只急性发作眼及对侧18只临床前期眼和20例(26只眼)中晚期慢性闭角...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差异。方法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计测量眼压基本控制的1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只急性发作眼及对侧18只临床前期眼和20例(26只眼)中晚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单位面积细胞密度(CD),最小细胞面积(MIN),最大细胞面积(MAX),平均细胞面积(AVG),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SD)和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组和对侧临床前期眼组比较、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组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比较,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单位面积细胞密度显著性减少(P<0.01),最小细胞面积、最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和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急性增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显著损害,细胞密度明显下降,细胞多形性增加,损害程度与急性增高眼压持续时间有关;急性增高眼压较慢性增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青光眼 病例分析 医疗措施
下载PDF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体移植替代猴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文佳 胡竹林 +5 位作者 朱勤 韦春玲 孙晓梅 代解杰 刘海 杨忠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使用去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自体角膜为细胞载体,将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种植到角膜内表面,观察HUVEC替代恒河猴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情况以及HUVEC在恒河猴眼内生长的情况。方法... 目的使用去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自体角膜为细胞载体,将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种植到角膜内表面,观察HUVEC替代恒河猴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情况以及HUVEC在恒河猴眼内生长的情况。方法取恒河猴6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3只)、实验对照组(2只)、空白对照组(1只)。实验组:用离心沉淀法将培养的HUVEC移植到去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自体角膜内表面,之后将自体角膜缝回植床;实验对照组:将撕除部分后弹力层的术眼角膜植片原位缝回植床;空白对照组:取下术眼角膜植片不做任何处理原位缝回植床。术后观察各组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于术后30 d及60 d、空白对照组于术后60 d行术眼摘除,标本做病理切片、CD34免疫组化及扫描电镜,观察房角结构及HUVEC在角膜植片内表面形态分布。结果实验组角膜植片维持了一定的厚度和透明性,而实验对照组角膜植片发生严重大泡性改变。病理切片示实验组角膜内表面可见一层细胞生长,CD34染色阳性,提示为血管内皮细胞;实验对照组角膜内表面未见任何细胞生长;空白对照组角膜植片保留完整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扫描电镜示实验组有HUVEC单层在角膜内表面生长但有大量白细胞聚集及少量细胞碎片嵌顿于小梁网;实验对照组角膜内表面残留胶原纤维样物质,无细胞生长;空白对照组见完整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层。结论 HUVEC能够在撕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角膜内表面生长并发挥一定的屏障作用,维持角膜的厚度和透明性,但会产生较重的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 恒河猴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诱导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招志毅 陈建苏 +3 位作者 钟敬祥 谭美华 李善义 戴应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6-981,共6页
背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可以分化为全身各种类型的体细胞,同时不会引起伦理学问题和免疫排斥反应,因此iPSCs有可能作为组织工程角膜内皮重建的种子细胞。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人iPSCs... 背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可以分化为全身各种类型的体细胞,同时不会引起伦理学问题和免疫排斥反应,因此iPSCs有可能作为组织工程角膜内皮重建的种子细胞。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人iPSCs与兔角膜内皮细胞(CECs)混合共培养后分化iPSCs的形态学变化,并找出其细胞膜超微结构变化的规律。方法分别培养兔CECs和人MMC-iPSCs细胞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PSCs细胞的标志物以鉴定iPSCs细胞。将传代后7d的iPSCs与60%融合的CECs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共培养建立混合共培养模型,利用AFM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CECs及共培养前后iPSCs的形貌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CECs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66.93±10.48)μm和(44.85±8.14)μm,共培养前未分化的谮SCs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2.51±1.40)μm和(10.93±1.69)μm,共培养后分化的iPSCs长度和宽度分别为(36.12±10.29)μm和(31.53±9.65)μm。分化的iPSCs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共培养前的iPS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的iPSCs宽度与CE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Cs细胞膜表面突起的最大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11±1.03)μm和(115.68±92.08)nm,膜表面凹陷为窗孔样凹陷,最大宽度为(1.49±0.65)μm,膜表面结构几何参数均方根粗糙度(Rq)为(39.20±7.82)nm,平均粗糙度(Ra)为(30.37±5.32)nm;未分化的iPSCs细胞膜表面突起为颗粒状,突起的最大宽度和高度分别为(0.39±0.22)μm和(13.11±9.18)nm,膜表面凹陷为虫蚀样,凹陷的最大宽度为(0.34±0.18)μm,Rq和Ra分别为(26.60±4.93)nm和(9.97±3.78)nm;分化的iPSCs细胞膜表面突起为指状,突起的最大宽度和高度分别为(1.91±0.76)μm和(106.55±77.27)nm,膜表面凹陷为窗孔样,凹陷的最大宽度为(1.61±1.25)μm,Rq为(57.33±12.80)nm,Ra为(43.63±11.17)nm。分化的iPSCs细胞膜表面突起最大宽度和高度、凹陷最大宽度、Rq、Ra均大于共培养前未分化的iPS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E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M能够敏感地观察到iPSCs与CECs接触共培养7d后iPSCs向CECs方向转化的形态学变化,为进一步研究iPSCs向CECs的分化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 混合共培养 分化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自体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替代角膜内皮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哲文 胡竹林 +4 位作者 徐岩泽 易伟斌 张荭 蒋云海 张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管内皮细胞(VECs)移植替代角膜内皮层的可行性。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A组,家兔VECs培养移植于去后弹力层的自体角膜植片内表面;B组,角膜植片去后弹力层后移植回原植床;C组,角膜植片取下后移植回原植床;D组,家兔不做... 目的探讨自体血管内皮细胞(VECs)移植替代角膜内皮层的可行性。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A组,家兔VECs培养移植于去后弹力层的自体角膜植片内表面;B组,角膜植片去后弹力层后移植回原植床;C组,角膜植片取下后移植回原植床;D组,家兔不做处理。术后观察VECs生长状况及角膜植片透明度,A型超声测其厚度。结果A组角膜植片混浊,1周内最明显,后混浊减轻,2周可见前房。细胞生长良好,部分细胞形状不规则。B组角膜植片混浊且不改善。C、D两组角膜无混浊。结论VECs可替代自体角膜内皮层的屏障功能,维持角膜的透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 角膜移植
下载PDF
微脉冲技术与普通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岩秀 郝燕生 王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微脉冲超声乳化技术的术后效果。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2例(141眼)随机分为微脉冲超声乳化组59例(68眼)和普通超声乳化组63例(73眼),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变化,对两组间内皮参数进行配对及成组t检验... 目的探讨微脉冲超声乳化技术的术后效果。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2例(141眼)随机分为微脉冲超声乳化组59例(68眼)和普通超声乳化组63例(73眼),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变化,对两组间内皮参数进行配对及成组t检验。结果微脉冲超声乳化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丢失率为7·0%,普通超声乳化组为10·8%(P<0·05);前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率变化P>0·05,后者P<0·05。结论与普通超声乳化技术相比,微脉冲超声技术对角膜组织的损伤更少,并发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星 超声乳化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角膜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沁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 介绍并综合分析角膜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方法 通过广泛查阅近期相关文献 ,重点介绍组织工程角膜种子细胞的来源、选择 ,以及体外培养中各种生长因子对角膜细胞生长繁殖的影响 ;支架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及各自的优缺点。 结果 ... 目的 介绍并综合分析角膜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方法 通过广泛查阅近期相关文献 ,重点介绍组织工程角膜种子细胞的来源、选择 ,以及体外培养中各种生长因子对角膜细胞生长繁殖的影响 ;支架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及各自的优缺点。 结果 组织工程角膜种子细胞的来源为人眼的正常角膜细胞 ,以胎儿角膜为佳 ;各种生长因子对角膜细胞的培养、生长繁殖 ,以及与细胞外和细胞间基质的结合有明显促进作用 ,其中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 FGF)、角膜细胞生长因子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β1,TGF- β1)和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影响最明显。支架材料可选择动物胶原 +壳聚糖、以及黏多糖等 ,各有其优缺点。 结论 组织工程角膜可以构建和移植 ,与受体组织相容性较好 ,有望成为人体角膜移植的等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组织工程 研究进展 支架材料 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蕾 申家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计量学变化,并分析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单眼发病AACG患者27例54只眼,根据病情分为两组,以发作眼(27只眼)为实验组,未发作...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计量学变化,并分析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单眼发病AACG患者27例54只眼,根据病情分为两组,以发作眼(27只眼)为实验组,未发作眼(27只眼)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按发作时最高眼压分为A1组(<60 mmHg)、B1组(≥60 mmHg);按病程分为A2组(<7 d)与B2组(≥7 d)。所有患者均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和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平均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对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均显著减小(P<0.01),而平均细胞面积等指标显著增大(P<0.01)。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相比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CG患者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下降,细胞多形性改变增加。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计量学改变与病程和眼压有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急性病 内皮 角膜 细胞
下载PDF
泪液缺乏型干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邹文进 刘祖国 +1 位作者 梁凌毅 虞东芳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了解泪液缺乏型干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改变。方法应用SP2000P型角膜内皮计对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20例(32眼)典型泪液缺乏型干眼患者进行角膜内皮细胞照相,并以23例(36眼)正常人作为对照,对两组角膜... 目的了解泪液缺乏型干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改变。方法应用SP2000P型角膜内皮计对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20例(32眼)典型泪液缺乏型干眼患者进行角膜内皮细胞照相,并以23例(36眼)正常人作为对照,对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泪液缺乏型干眼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605.4±316.9)个/mm2,内皮细胞平均面积为(389.3±47.1)!m2;正常对照组角膜的内皮细胞密度为(2607.9±313.3)个/mm2,内皮细胞平均面积为(388.7±45.3)!m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泪液缺乏型干眼组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变异系数为(37.3±10.1)%,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例为(52.3±8.9)%;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变异系数为(35.3±4.7)%,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例为(47.5±10.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泪液缺乏型干眼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泪液缺乏 角膜内皮 细胞密度 细胞形态
下载PDF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饲养兔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胜 陈家祺 +1 位作者 郭琳洁 杨琨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胚肺成纤维饲细胞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方法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细胞,经丝裂霉素C处理成饲细胞。兔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组织块原代培养,消化接种于人胚肺饲细胞瓶传代培养。体外培养的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行常规... 目的 研究人胚肺成纤维饲细胞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方法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细胞,经丝裂霉素C处理成饲细胞。兔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组织块原代培养,消化接种于人胚肺饲细胞瓶传代培养。体外培养的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行常规病理形态学检查,角膜上皮细胞行角蛋白、内皮细胞行神经烯醇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形态均一,易于分辨,经丝裂霉素处理后失去增殖能力。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原代培养5~7天,细胞密集,经人胚肺饲细胞共培养5代,细胞无衰老现象。检测角膜上皮细胞角蛋白、内皮细胞神经烯醇化酶表达阳性,人胚肺饲细胞表达阴性。结论 人胚肺饲细胞能够明显增强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的体外生存能力,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对两种不同切口的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晶 张丰菊 +4 位作者 史跃武 高船舟 李添天 姜倩钰 徐晓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4期369-371,i002,共4页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切口 (透明角膜切口、巩膜隧道切口 )的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1 0只纯种科研兔。对照组为正常的兔角膜内皮细胞 ,实验组分为三组 ,每组 3只兔 ,每只兔左眼均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 ,右...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切口 (透明角膜切口、巩膜隧道切口 )的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1 0只纯种科研兔。对照组为正常的兔角膜内皮细胞 ,实验组分为三组 ,每组 3只兔 ,每只兔左眼均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 ,右眼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 ,三组分别设定超声时间为 2 m in、2 .5 m in、3m in,透射电镜下分别观察术后即时、术后 6 h及术后 2 4 h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经过不同时间的超声乳化 ,术后即时及术后 6 h角膜中央 1 mm区域内取材的透射电镜切片示巩膜隧道切口组的内皮损害均小于透明角膜切口组。术后 2 4 h,两者的内皮变化无明显差异。且超声时间超过 2 .5 m in,内皮出现裸区。结论 在相同的手术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白内障
下载PDF
屈光性角膜切除术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 琼 廉井财 张士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ArF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ArF准分子激光对15只新西兰白兔(30眼)行不同深度(100、200、300μm)屈光性角膜切除术(PRK),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急性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结果 消融深度为10... 目的探讨ArF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ArF准分子激光对15只新西兰白兔(30眼)行不同深度(100、200、300μm)屈光性角膜切除术(PRK),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急性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结果 消融深度为100μm和200μm的标本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没有变化。切削深度为300μm组中扫描电镜示术后30min可见角膜内皮细胞明显水肿,面积增大(195μm2),形态不清,内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其细胞间的连接也不紧密。术后3d内皮细胞水肿较前减轻(169μm2),微绒毛增多。术后7d时内皮细胞恢复至正常状态(128μm2)。结论 一定深度的准分子激光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损伤会得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性角膜切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ArF准分子激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