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3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Prevalence of Anatomical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Detected by CT Angiograph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1
作者 Ghazi A.Alshumrani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CIE 2024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Objective:Coronary artery anatomical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are an important topic due to their potenti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coronary artery anatomical variation... Objective:Coronary artery anatomical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are an important topic due to their potenti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coronary artery anatomical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Methods: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that included all symptomatic patients who had CCTA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Saudi Arabia during a period of seven years.Results:The total number of included patients was 507(60%males)with a mean age of 57.4 years.Approximately 41%had luminal stenoses,averaging 49.7%.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natomical variations(CAV)and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CAA)was 217(43%).CAV prevalence was 26%,which included 14%non-right coronary dominance,5%short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and 7%division variations(trifurcation and quadrifurcarion)of the LMCA.The prevalence of CAA was 29%,which included 5%origin anomalies,22%myocardial bridge,and 2%course anomalies.Conclusions:A high prevalence of coronary artery anatomic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is reported in this study.Systematic reviews,meta-analyses,reporting guidelines,and unified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cor-onary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are lacking in the literature,presenting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coronary anatomical variatio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三低”冠状动脉CTA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研究
2
作者 刘铁 程悦 +2 位作者 于静 张晓东 沈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0-194,20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影像后处理的“三低”(低剂量对比剂、对比剂低流率及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CCTA)技术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纳入疑似冠心病病人60例,平均年龄(56.3±3.9)岁。将病人随机分为行“三低”CCTA...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影像后处理的“三低”(低剂量对比剂、对比剂低流率及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CCTA)技术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纳入疑似冠心病病人60例,平均年龄(56.3±3.9)岁。将病人随机分为行“三低”CCTA检查的研究组(30例)和行常规CCTA检查的对照组(30例)。根据Likert分级评分法对冠状动脉主支血管[包括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进行影像质量主观评分。测量升主动脉(AA)、LM、LAD中段(mLAD)、LCX近端(pLCX)、RCA中段(mRCA)、右冠状动脉远段(dRCA)管腔及邻近脂肪CT值和噪声(SD)值,以及右心室(RV)及右侧心膈角区脂肪的CT值和SD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病人一般资料、影像质量主观评分和评价指标,以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2组间LM、LAD、LCX、RCA影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AA、LM、mLAD、pLCX、mRCA、dRCA管腔CT值分别提高了32.5%、8.6%、11.7%、11.2%、9.2%和2.1%;2组RV的CT值、SNR、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AI影像后处理的“三低”CCTA可保证冠状动脉影像质量,且降低了辐射剂量,用于冠心病筛查具有很好的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心病 影像质量
下载PDF
IQon光谱CT冠状动脉CTA多参数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陈钦 李华灿 +3 位作者 郑春红 金佳熙 苏煜敏 许杨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IQon光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多参数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包括斑块性质、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等方面。方法于2021年1—12月采用IQon光谱CT多参数成像对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100例患者进... 目的探讨IQon光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多参数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包括斑块性质、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等方面。方法于2021年1—12月采用IQon光谱CT多参数成像对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100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50例健康体验者为正常组,50例为疑似冠心病组。对所有受试者行光谱冠状动脉平扫检查,并进行钙化评分。对疑似冠心病组受试者注入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虚拟平扫图像、有效原子序数图、碘密度图、多期相心肌碘密度图和延迟扫描心肌图像。对各种图像进行分析,评价其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并计算最佳碘密度阈值。结果普通平扫和虚拟平扫所得钙化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71)。有效原子序数图能够区分钙化和非钙化斑块,碘密度图能够反映斑块内碘分布。多期相心肌碘密度图能够显示心肌灌注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碘密度阈值为30 HU时,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94%。结论IQon光谱CT冠状动脉CTA多参数成像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提供综合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on光谱ct 冠状动脉cta 多参数成像 冠心病
下载PDF
CCTA-AI联合FFR-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应用价值研究
4
作者 许禹 耿云平 尤国庆 《右江医学》 2024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与人工智能(AI)联合心肌灌注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 目的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与人工智能(AI)联合心肌灌注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其检查的间隔时间应在14天内,然后通过AI软件自动对CCTA的图像进行重建和计算,同时计算FFR-CT的数值。计算人工智能辅助的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CTA-AI)联合FFR-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80例患者经CAG检查确诊,72例患者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占比为90%;8例患者为非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占比为10%。CCTA-AI联合FFR-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以及AUC值均高于CCTA-AI、FFR-CT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CTA-AI联合FFR-CT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心肌灌注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Turbo-Flash扫描模式下高心率CCTA成像可行性分析
5
作者 李郑 焦志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0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第3代西门子CT Turbo Flash扫描模式下行高心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5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CCTA检查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第... 目的:探讨分析第3代西门子CT Turbo Flash扫描模式下行高心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5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CCTA检查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第3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Turbo Flash模式扫描,B组采用第3代双源CT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扫描,评估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AR)、左冠状动脉主干(LM)、右冠状动脉(RCA)CT值、图像信噪比(SNR)、图像对比噪声比(CNR),以及CT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两组AR、LM、RCA图像的CT值、SNR和CNR以及LAD图像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AD图像的SNR、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ED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心率患者于Turbo Flash扫描模式下行CCTA检查的图像质量基本可用于冠状动脉评价,且辐射剂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Turbo Flash扫描模式 双源ct 图像质量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硬化程度与MSCT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梁耘 莫健姣 +3 位作者 杨静爱 吴英宁 李保生 黄昌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67-69,73,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硬化程度与MSCT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与联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确诊及疑似冠心病的3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颈动脉彩超和冠... 目的研究分析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硬化程度与MSCT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与联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确诊及疑似冠心病的3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颈动脉彩超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计算上述两种诊断方法对冠心病检出率、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性等诊断学指标,并研究分析超声评估与MSCTA评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声与CAG检查结果一致性为Kappa=0.588,MSCTA与CAG检查结果一致性为Kappa=0.503(P<0.05);超声评估颈动脉硬化程度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33%、80.95%、79.28%、86.93%、70.97%;MSCT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度为81.07%,其中轻度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54%、83.72%、83.33%、85.04%、81.90%;中度狭窄的分别为84.36%、65.28%、92.40%、78.33%、86.34%;重度狭窄的分别为86.83%、78.57%、88.56%、58.93%、95.19%;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硬化程度与MSCT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r=0.852,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评估与MSCTA评估在诊断冠心病冠脉硬化程度与狭窄程度时与CAG金标准有较好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且其具有无创、简单便捷、重复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狭窄 颈动脉硬化 颈动脉彩超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冠脉CTA“双低”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付权 李亚飞 +2 位作者 杨嘉 刘晓强 朱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AI)辅助冠脉CT血管成像(CTA)“双低”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6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A“双低”成像诊断,图像均...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AI)辅助冠脉CT血管成像(CTA)“双低”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6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A“双低”成像诊断,图像均经医生诊断和AI辅助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时间及对图像质量评估结果,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医生诊断结果为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析AI辅助诊断与医生诊断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斑块诊断的一致性。结果:AI组诊断时间短于医生组,图像评优率高于医生组(P<0.05);医生组和AI组诊断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率分为93.97%、93.10%,敏感度分别为95.33%、94.39%,特异度分别为77.78%、77.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医生组与AI组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斑块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954、0.922,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AI辅助冠脉CTA“双低”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显著缩短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时间,可作为医生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人工智能 冠脉ct血管成像 辅助诊断 可行性
下载PDF
CTA参数及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李培恒 陈杰 +2 位作者 胡莹 刘小焕 梁长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参数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CHD)患者,纳入研究组,根据1∶1选例原则,另...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参数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CHD)患者,纳入研究组,根据1∶1选例原则,另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98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及不同预后患者CTA参数[最小管腔直径(MLD)、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总体积(TPV)]及血清Hcy水平,分析CTA参数及血清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联合应用对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CTA参数MLD、MLA值小于对照组,TPV值及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MLD、MLA值比较:重度病变<中度病变<轻度病变。TPV值及血清Hcy水平比较:重度病变>中度病变>轻度病变(P<0.05)。MLD、MLA值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TPV值及血清Hcy水平与之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患者MLD、MLA值小于预后良好患者,TPV值及血清Hcy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且联合预测CH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最佳诊断敏感度为90.16%,最佳诊断特异度为89.19%,约登指数0.794。结论CTA参数MLD、MLA、TPV值及血清Hcy水平与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联合应用对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评估病变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冠脉病变 预后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分析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研究
9
作者 韦家旭 所世腾 +3 位作者 李传争 唐强强 郭鹏 王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59-161,共3页
目的以有创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通过与手动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头颈部C 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辅助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目的以有创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通过与手动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头颈部C 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辅助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9月在本院行头颈动脉CTA并于1月内行头颈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10.9)岁。通过与手工法图像后处理进行比较,评价AI法后处理的工作效率、VR图像质量、标准符合率以及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42例患者的84条双侧颈动脉进行分析,人工智能平均完成时间为(1.23±0.17)min,比手工方法(7.95±2.42)min缩短约6.72min,平均时间增益率为84%。人工智能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与一般图像质量之比分别为88.1%(37/42)和9.5%(4/42),手动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与一般图像质量之比分别为19.0%(8/42)和69.0%(29/42)。两种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DSA为“金标准”,其中正常33根,闭塞10根,狭窄41根;在检测闭塞上手工和AI测量准确率均100%,狭窄率手工及人工智能测量结果分别为49.7%±20.9%、51.9%±26.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4),组内相关系数为0.879;结论基于图像分割技术对头颈部CTA血管成像进行后处理,可以显著缩短后处理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VR后处理的图像质量优于手工方法,诊断血管闭塞和狭窄的准确性与手工方法相当,可以更好地辅助影像医生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头颈cta ct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基于CTA数据后处理对颈内动脉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特点的研究
10
作者 孙玉玺 程哲 +2 位作者 陈硕硕 巢青 束汉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 基于头颈部CTA影像数据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仿真模型,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05—2023-03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运用脑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3D模... 目的 基于头颈部CTA影像数据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仿真模型,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05—2023-03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运用脑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3D模型重建,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测量及统计,测得颈内动脉狭窄处的壁面剪切应力(WSS)、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应力(TAWSS)、震荡剪切指数(OSI)、相对滞留时间(RRT)并分析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 颈内动脉狭窄区域的WSS、TAWSS、OSI、RRT分别为58.669 3(43.882 0,65.979 2)、18.695 8(14.973 8,25.534 6)、0.074 6(0.063 3,0.085 4)、0.092 3(0.082 2,0.109 6),正常侧WSS、TAWSS、OSI、RRT分别为15.215 3(9.039 7,25.117 2)、5.138 2(3.373 4,6.139 9)、0.122 7(0.099 7,0.151 2)、0.712 3(0.519 0,0.821 7)。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分别为1.925 9±0.125 5、4.374 1±0.277 9,正常侧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分别为0.992 6±0.074 7、6.190 7±0.260 9。狭窄区域的WSS、TAWSS明显增大,OSI和RRT相对较小,血流速度明显增大,同时伴随较小的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因素较正常侧发生明显变化,可通过CFD仿真模拟分析方法评估血流动力学因素变化程度,帮助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程度,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头颈部 计算流体力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胡舸帆 詹浩辉 +4 位作者 曹阿丹 宋敏 仝向莎 宋丹 刘刚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901-902,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形态学的价值。方法200例疑似MB-MCA患者均进行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TA技术对MB-MCA的诊断价值,对比CTA与CAG对浅在型、深在型MB-MCA心肌桥长度、壁冠脉狭窄...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形态学的价值。方法200例疑似MB-MCA患者均进行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TA技术对MB-MCA的诊断价值,对比CTA与CAG对浅在型、深在型MB-MCA心肌桥长度、壁冠脉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结果CTA诊断MB-MCA的灵敏度为98.14%,特异度为89.74%,准确率为96.50%。CTA显示的浅在型与深在型MB-MCA患者的心肌桥长度均高于CAG(P<0.05),但CTA和CAG的壁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诊断MB-MCA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较高,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壁冠脉血管、管腔形态以及结构进行观察,明确心肌桥长度、壁冠脉狭窄程度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血管形态学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心肌缺血与深度学习框架CCTA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刘璇 巴图尔·吐尔地 李晓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使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成像技术分析冠脉狭窄、斑块及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CT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探讨其评估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0月至2023... 目的使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成像技术分析冠脉狭窄、斑块及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CT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探讨其评估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同时行心脏造影(X-ray angiography,XA)及CCTA检查的19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XA为金标准分为心肌缺血组和非心肌缺血组,各95例血管。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软件分析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异、评估其诊断效能及相关性。结果两组间冠脉狭窄指标、斑块长度(PL)、斑块体积(PV)、最小管腔面积(MLA)、最小管腔直径狭窄程度(MLD%)、管腔、斑块、脂质及纤维脂质面积、正性重构、低衰减斑块、餐巾环征及易损斑块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冠脉狭窄、CT-FFR及易损斑块可提高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CCTA管腔狭窄程度定性方面,医师借助AI软件诊断心肌缺血与XA诊断心肌缺血的一致性佳(Kappa=0.853,P<0.001)。XA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呈显著负相关(rs=-0.52),与MLD%max、LS及PL呈正相关(rs=0.46,rs=0.42,rs=0.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深度学习框架下的CCTA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良好,CCTA管腔狭窄程度与XA诊断心肌缺血的一致性好,心肌缺血与CCTA管腔狭窄、斑块及CT-FFR的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深度学习 易损斑块 ct-FFR Ccta
下载PDF
人工与AI在CCTA图像后处理及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效能中的比较
13
作者 刘健 姜增誉 +1 位作者 马彦云 黄瑞良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1期838-842,共5页
目的:对比人工智能(AI)与人工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后处理以及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采用人... 目的:对比人工智能(AI)与人工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后处理以及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采用人工法和AI对其CT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后处理,总结分析AI在工作效率、图像质量、冠脉狭窄诊断符合率等方面的效能。结果:AI组图像后处理时间明显短于人工组(P<0.05);两组容积再现(VR)图像质量合格率和冠脉狭窄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2.80%,89.02%和91.94%;但AI组右冠状动脉(RCA)、冠状动脉左旋支(LCX)以及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轻度狭窄(2级)的诊断效能方面低于人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I技术有助于提升CCTA图像后处理工作效率,缩短图像后处理时间,且AI在冠脉中重度狭窄的诊断结果较准确,能够作为影像医师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腔内密度校正差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依再提古丽·艾孜孜 刘成 赵翔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9期2037-2041,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血管成像(CTA)腔内密度校正差(DCCO)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血管成像(CTA)腔内密度校正差(DCCO)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术后出现疑似复发的冠状动脉疾病或支架内再狭窄症状,并在1个月内接受CTA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测。比较ISR与血管开放的DCCO值以及不同方法诊断ISR的结果。结果ICA检查结果显示,152支血管中通畅89支,ISR 63支;CTA检测为通畅82支,ISR 70支。CTA与ICA对ISR诊断的Kappa值为0.613,一致性一般。ISR组血管的DCCO值相比通畅组血管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O结合CTA检测为通畅87支,ISR 75支。DCCO结合CTA与ICA对ISR诊断的Kappa值为0.838,一致性较高。DCCO结合CTA诊断ISR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06%、92.13%、89.39%、95.35%、92.76%,均明显高于单纯CTA(82.54%、79.78%、74.29%、86.59%、80.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腔内密度校正差,能够在一定水平上提升对ISR的检测精确度,可作为评价动脉狭窄程度的定量指标参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 ct血管成像 腔内密度校正差 侵入式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冠脉CTA对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合并动脉瘤的诊断
15
作者 王全用 石峰 +2 位作者 王昕 石磊 郝粉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72-74,共3页
目的评价MSCT对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合并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发现的24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24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中,双侧冠状动脉瘘入肺动脉共14例,右侧冠状... 目的评价MSCT对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合并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发现的24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24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中,双侧冠状动脉瘘入肺动脉共14例,右侧冠状动脉瘘入肺动脉共6例,左侧冠状动脉瘘入肺动脉共4例。合并动脉瘤15例,瘤体单发6例,多发9例。结论冠脉CTA能准确判断CPF的有无,可清晰全面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对CPF合并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ct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Low Tube Voltage, Low-concentration Contrast Agent Using a 320-row CT i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Evaluation of Image Quality, Radiation Dose and Iodine Intake 被引量:11
16
作者 Yue-ying PAN Shu-chang ZHOU +4 位作者 Yu-jin WANG Qian LI Ting-ting ZHU Chun-xia LIU Han-xiong GUAN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0年第1期178-183,共6页
The effect of low voltage and low concentration contrast agent on image quality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radiation dose and iodine intake was evaluated.A total of 121 patients with body mass index(BMI)<26 kg/m2 a... The effect of low voltage and low concentration contrast agent on image quality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radiation dose and iodine intake was evaluated.A total of 121 patients with body mass index(BMI)<26 kg/m2 and heart rate(HR)<70 beats/m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group A(n=31,80 kVp,270 mgl/mL);group B(n=33,100 kVp,270 mgl/mL);group C(h=30,100 kVp,320 mgl/mL);group D(w=27,100 kVp,400 mgl/mL).The automatic current modulation system and the iterative algorithm for reconstruction were adopted in each group.The CT values and SD values of the aortic root(AR),subcutaneous fat,left coronary artery opening(LCA),and right coronary artery opening(RCA)were measured in all groups,the signalto-noise ratio(SNR)and contrast noise ratio(CNR)were calculated,and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and iodine intake were recorded.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for image quality was performed by two physicians using a 4-point scale.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one-way ANOVA and rank sum tests.The image quality of the four groups met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requirements.The CT values of AR in groups A,B,C,and D were 537.6±71.4,447.2±81.9,445.2±64.9 and 518.5±94.9 Hu,respectively,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D,or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C,while CT values in groups B and 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s A and D(P<0.05).In groups A,B,C,and D,the LCA SNR values were 22.7±9.1,23.3±9.1,23.3±7.7 and 26.6±8.9,and the RCA CNR values were 26.9±9.&28.5±11.4,27.7土&8 and 32」±10.6,respectively.The AR visual scores in groups A,B,C and D were 3.8±0.2,3.9±0.3,3.9±0.3 and 4.0±0.3,respectivel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NR,CNR and visual score among the four groups(P>0.05).The radiation doses in groups A,B,C and D were 2.6±1.4,3.6±1.&4.9±3.5 and 4.9±2.8 mSv,respectively.The radiation dose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rest three groups(P<0.05).The iodine intakes in groups A,B,C and D were 14.9±1.5,15.0±1.5,17.7±2.0 and 18.1±2.5 g,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take of iodine between groups C and D,or between groups A and B,while iodine intake in groups A and B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groups C and D(P<0.05).It was concluded that for patients with low BMI and controlled HR,compared to 100 kVp tube voltage combined with multiple concentration contrast agents,80 kVp combined with 270 mgl/mL contrast agent is enough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s,and can reduce the radiation dose significantly,while reducing the amount of iodine intake notably,thus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be voltage contrast agent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radiation dose iodine intake
下载PD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Dose reduction strategies 被引量:2
17
作者 Akmal Sabarudin Zhonghua Sun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3年第12期473-483,共11页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CT)angiography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ue to improved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with high diagnostic value being reported when compare...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CT)angiography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ue to improved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with high diagnostic value being reported when compared to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multislice CT scanners from the early generation of 4-slice CT to the latest 320-slice CT scanners.Despite the promising diagnostic value,coronary CT angiography is still limited in some areas,such as inferior temporal resolution,motion-related artifacts and high false positive results due to severe calcification.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s of multislice CT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ased on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multislice CT scanners.Prognostic value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s also discussed,while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are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Diagnostic value MULTISLICE ct ARTIFActS
下载PDF
CTA联合冠状动脉造影融合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及术后桥血管观察中的应用
18
作者 陈占军 杜容宇 马银龙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联合冠状动脉造影(CAG)融合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及术后桥血管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及手术结...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联合冠状动脉造影(CAG)融合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及术后桥血管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及手术结束单纯应用CAG观察桥血管31例患者为CAG组,应用CTA联合CAG融合技术观察桥血管29例患者为融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寻找桥血管时间、总手术时间、对比剂量、总辐射时间、放射总剂量),术前、术后心功能[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血肌酐],并比较两种影像技术对术后12个月桥血管通畅率、狭窄病变率、闭塞病变率识别情况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融合组患者寻找桥血管时间、总手术时间、总辐射时间明显短于CAG组,对比剂量、放射总剂量明显低于C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患者术后血肌酐、CysC、BUN明显低于C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2个月复查,融合技术观察桥血管的通畅率、狭窄病变率、闭塞病变率分别为94.83%、2.29%、2.87%,与CAG观察到的96.55%、0.57%、2.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技术图像质量优的占比为94.83%,高于CAG的84.48%,图像质量良、中的占比分别为5.17%、0,明显低于CAG的10.92%、4.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联合CAG融合技术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改善术后心、肝、肾功能,降低术后桥血管闭塞率,为临床评估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提供参考依据,以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融合技术 桥血管
下载PDF
基于宽体探测器行“一站式”心脑联合CTA在心律不齐患者中的可行性研究
19
作者 周恒 周国锋 +3 位作者 过伟锋 杨春 曾蒙苏 严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2-570,共9页
目的:探讨心律不齐患者行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联合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搜集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进行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CTA联合扫描患者的临床数据。这些患者被分为心律不齐组和正常心律组。对... 目的:探讨心律不齐患者行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联合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搜集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进行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CTA联合扫描患者的临床数据。这些患者被分为心律不齐组和正常心律组。对2组患者的扫描时间、客观图像质量[CT值、对比度噪声比(CNR)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和辐射剂量进行评估。结果:67名患者(平均年龄63岁,49名男性)被纳入此次研究。心律不齐和正常心律患者的心脏和头颈段的CNR没有统计学差异(心脏:10.59±2.64 vs10.83±2.67,P=0.33;头颈:36.19±16.54vs37.06±20.12,P=0.61)。心律不齐组和正常心律组在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脏:3.33±0.57vs3.41±0.55,P>0.05;头颈:3.93±0.26vs3.92±0.26,P>0.05)。心律不齐组的心脏段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多于正常心律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扫描时间:(0.69±0.2)svs(0.58±0.14)s,P=0.01;有效辐射剂量:(4.66±1.21)mSv vs(4.01±0.75)mSv,P=0.03]。2组患者的头颈段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律不齐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CTA联合扫描时,采用320排宽体探测器CT扫描仪,能够获得与正常心律患者相媲美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探测器ct 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 头颈部动脉 心律不齐
下载PDF
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于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评价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接诊的1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诊断。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A诊... 目的评价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接诊的1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诊断。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A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共确诊冠心病患者154例,共检出狭窄阶段1455段,CTA技术对狭窄节段数的检出1416段,符合率为97.32%;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检出轻度狭窄650段、中度狭窄416段、重度狭窄389段,Ⅳ级狭窄0段,与之相比,CTA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检出符合率分别为96.76%、97.35%、98.20%。结论采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对疑似冠心病患者诊断准确率较高,而且操作简单、无创,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成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