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T、Tp-e/QT比值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王晓东 白雪蕾 +1 位作者 王喜欢 陈鹏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2443-2447,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电图ST-T、T波峰末间期(Tp-e)/QT比值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6个月患者的预...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电图ST-T、T波峰末间期(Tp-e)/QT比值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6个月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18)和预后良好组(n=102),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ST-T段回落情况、术前Tp-e/QT比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T段回落、术前Tp-e/QT比值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ST-T段<50%、术前Tp-e/QT比值分别为77.78%、0.34±0.05,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13.73%、0.27±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T段<50%、术前Tp-e/QT比值均是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T-T段回落、术前Tp-e/QT比值对AMI患者PCI术后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6、0.747,特异度分别为61.50%、81.42%,敏感度分别为80.00%、85.31%。结论AMI患者心电图ST-T段回落不良、Tp-e/QT比值增加是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干预,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ST-T段回落 T波峰末间期/qt间期比值 预后
下载PDF
EFFECTS OF AMIODARONE AND SOME CLASS ⅠAGENTS ON QT DISPERSION
2
作者 周礼明 赵佩琪 +1 位作者 朱文敏 徐济民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9年第2期87-89,94,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lfects of some class Ⅰ antiarrhythmic agents on QT dispersion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miodarone. Methods Group I was composed of 30 cases, they were all treated with class Ⅰ agent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lfects of some class Ⅰ antiarrhythmic agents on QT dispersion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miodarone. Methods Group I was composed of 30 cases, they were all treated with class Ⅰ agents. The drugs used include: mexiletine (8 cases), moricizine (9), propafenone (12) and apridine (1). GrouP Ⅱ was composed of other 30 patients, and were all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The ddlerences of QT intervals between ECG leads (QTd and QTcd) were measured belore and aler medication. Results Before medication, the QTmax and QTcmax in group Ⅱ were signil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of group Ⅰ, resulting in greater QTd and QTcd in grouP Ⅱ (QTd:66± 14ms vs 31± 16ms, P<0.01; QTcd:71±36ms vs 44± 18ms, P<0.01). Alter medication, QTmax and QTcmax of group Ⅰ were prolonged, leading to the lengthening of QTd (from 31±16ms to 45±17ms, P<0.01) and QTcd (from 44± 18 ms to 58± 21ms, P<0.05), indicating the increase of inhomogeneity of myocardial repolarization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lass Ⅰ agents. Alter amiodarone treatment, QTmin and QTmax in grouP Ⅱ were both prolonged, with a greater amplitude of QTmin prolongation, resulting in decreased QTd and QTcd in group Ⅱ (QTd /rom 66± 14ms to 36±22ms, P<0.01, QTcd from 71±36ms to 45±27ms, P<0.01). The signifcant dofference of QTd and QTcd between two groups disappeared aler medicatio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may relect the opposite effects of amiodarone and these class Ⅰ agents on myocardial repo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 interval qt dispersion ARRHYTHMIA ANTIARRHYTHMIC AGENTS AMIODARONE
下载PDF
Effect of reperfusion strategy on QT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mpact on in-hospital arrhythmia
3
作者 Mohamed Aboel-Kassem F Abdelmegid Mohamed M Bakr +2 位作者 Hamdy Shams-Eddin Amr A Youssef Ahmed Abdel-Galeel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23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BACKGROUND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increase QT dispersion(QTD)and corrected QT dispersion(QTcD),and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 BACKGROUND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increase QT dispersion(QTD)and corrected QT dispersion(QTcD),and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eperfusion strategy[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or fibrinolytic therapy]on QTD and QTcD in STEMI patients and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chosen strategy on the occurrence of in-hospital arrhythmia.METHODS This prospective,observational,multicenter study included 240 patients admitted with STEMI who were treated with either PPCI(group I)or fibrinolytic therapy(group II).QTD and QTcD were measured on admission and 24 hr after reperfusion,and patients were observed to detect in-hospital arrhythmia.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QTD and QTcD from admission to 24 hr in both group I and group II patients.QTD and QTcD were found to be shorter in group I patients at 24 hr than those in group II(53±19 msec vs 60±18 msec,P=0.005 and 60±21 msec vs 69+22 msec,P=0.003,respectively).The occurrence of in-hospital arrhythmia was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in group II than in group I(25 patients,20.8%vs 8 patients,6.7%,P=0.001).Furthermore,QTD and QTcD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in-hospital arrhythmia than those without(P=0.001 and P=0.02,respectively).CONCLUSION In STEMI patients,PPCI and fibrinolytic therapy effectively reduced QTD and QTcD,with a higher observed reduction using PPCI.PPCI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incidence of in-hospital arrhythmia than fibrinolytic therapy.In addition,QTD and QTcD were shorter in patients not experiencing in-hospital arrhythmia than those with arrhyth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HYTHMIA qt dispersi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PERFUSIO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ibrinolytic therapy
下载PDF
疑似冠心病患者运动平板试验中QT间期及T波峰末间期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何玮 陈长曦 +4 位作者 孙丽卿 周浩 李晟 林捷 黄伟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探讨疑似冠心病患者运动平板试验中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1/2)、Tp-Te/QTc及其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5月既往无冠心病病史因胸痛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探讨疑似冠心病患者运动平板试验中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1/2)、Tp-Te/QTc及其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5月既往无冠心病病史因胸痛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根据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阴性(A组,20例),运动平板试验结果阳性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B组,69例),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阳性(C组,88例),记录3组患者一般资料、运动平板试验前与运动峰值时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及Duke评分。结果 C组男性比例、吸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运动峰值时QT间期、Tp-Te间期、Tp-Te/QTc较运动平板试验前降低(P<0.05)。B组患者运动峰值时QT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1/2)、Tp-Te/QTc较运动平板试验前降低,QTc间期较运动平板试验前升高(P<0.05)。C组患者运动峰值时QT间期、Tp-Te间期、Tp-Te/QTc较运动平板试验前降低,QTc间期、Tp-Te/QT、Tp-Te/(RR)^(1/2)较运动平板试验前升高(P<0.05)。B组患者Tp-Te间期差值较A组升高(P<0.05);C组患者QT间期差值较A组升高(P<0.05);C组患者Tp-Te间期差值、Tp-Te/QT差值、Tp-Te/(RR)^(1/2)差值、Tp-Te/QTc差值较A组和B组升高(P<0.05)。B组和C组患者Duke评分较A组降低(P<0.05);C组患者Duke评分较B组降低(P<0.05)。Tp-Te间期差值(r=-0.26,P<0.01)、Tp-Te/QT差值(r=-0.35,P<0.01)、Tp-Te/(RR)^(1/2)差值(r=-0.32,P<0.01)、Tp-Te/QTc差值(r=-0.17,P=0.03)均与Duk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后QT间期、QTc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1/2)和Tp-Te/QTc变化不同,其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运动试验 qt间期 T波峰末间期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成 谢振武 +3 位作者 李雯 曹闽京 李茗香 林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 5 5例 (研究组 ) ,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或 (和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TTT)。匹配健康儿童 5 5例为对...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的变化。方法 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 5 5例 (研究组 ) ,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T)或 (和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TTT)。匹配健康儿童 5 5例为对照 (对照组 )。于BHUTT前一天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 (12ECG)。选择波形清晰的 12ECG 3个心动周期 ,测量心率 (HR)、QTd 与P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HR减慢 (P <0 0 1) ,QTmax、QTmin、QTd 延长 (P <0 0 1) ,QTcmax、QTcd增大 (P <0 0 1或P <0 0 5 ) ;Pcmax、Pcmin缩短 (P <0 0 1) ,Pd 及Pcd稍延长 (P >0 0 5 )。QTd、QTcd及Pd、Pcd在VVS患儿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P >0 0 5 ) ,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亦未见差异 (P >0 0 5 )。结论 QTd 及Pd 在VVS患儿男女性别及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未见差异。VVS患儿QTd 及QTcd增大 ,Pd 及Pcd延长不明显 ,临床上要警惕VVS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离散度 P波离散度 儿童
下载PDF
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超声心动图对阿霉素心肌病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英 李青山 +3 位作者 刘兰芳 吕喜英 高东奇 白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预测阿霉素引起的早期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1至2013-12期间在我院确诊并有明确病理分型的44例乳腺癌患者,且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化疗,表阿霉素应用剂量为75mg/m^2,进行1~5个化疗...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预测阿霉素引起的早期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1至2013-12期间在我院确诊并有明确病理分型的44例乳腺癌患者,且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化疗,表阿霉素应用剂量为75mg/m^2,进行1~5个化疗周期,随着化疗进程,体内阿霉素累积剂量不同,动态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每个疗程化疗后QT间期离散度分别为40.00(40.00,50.00)ms、42.50(30.75,60.00)ms、45.00(35.00,50.00)ms、40.00(35.00,55.00)ms、45.00(30.00,70.00)ms,较应用表阿霉素前基线水平32.50(25.00,40.00)ms均明显延长(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个疗程化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应用表阿霉素前基线水平呈轻度增大趋势、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呈轻度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用于评价阿霉素心肌病较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更为敏感。通过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变化,从而能及早在心肌损伤亚临床阶段发现其心脏毒性的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超声心动图 阿霉素心肌病 早期心肌损伤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卧位、立位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的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薛小红 王成 +5 位作者 曹闽京 郑慧芬 何芝香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立位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46例为研究组。年龄7~17岁,平均(11.91±2.09)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立位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46例为研究组。年龄7~17岁,平均(11.91±2.09)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及立位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12ECG)。匹配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选择窦性心律波形清晰的12ECG3个心动周期,测量心率(HR)、QTd与Pd,按Bazete公式校正心率后得出QTcmax、QTcmin、QTcd、Pcmax、Pcmin、Pcd。结果 1.对照组卧位较立位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最大P波时间(Pmax)均明显延长(Pα〈0.01),最小P波时间(Pmin)缩短(P〈0.05),Pd延长(P〈0.05),QTd、QTcmax、QTcmin、QTcd、Pcmax、Pcmin、Pcd未见明显变化(Pα〉0.05)。2.研究组卧位较立位QTmax、QTmin、QTd、QTcd、Pmax、Pd、Pcd明显延长(Pα〈0.01),Pcmax延长(P〈0.05),Pcmin明显缩短(P〈0.01),QTcmax、QTcmin、Pmin未见明显变化(Pα〉0.05)。3.研究组较对照组卧位QTmax、QTcmax、Pcd延长(Pα〈0.05),QTd、QTcd、Pmax、Pcmax延长(Pα〈0.01);立位Pcd延长(Pα〈0.05),Pmax、Pcmax延长(Pα〈0.01)。4.研究组较对照组卧位时HR稍降低(P〉0.05),立位时HR明显增加(P〈0.01),HR增加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差异(分别增加15.29次/min vs 12.57次/min,P〉0.05)。5.VVS患儿在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时卧、立位的QTd及Pd未见差异(Pα〉0.05)。6.VVS患儿在卧位、立位时QTd及Pd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Pα〉0.05)。结论 VVS患儿卧位时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当体位改变时QTd、Pd明显受自主神经功能影响,表明该法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离散度 P波离散度 儿童
下载PDF
QT间期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春来 尚小明 +5 位作者 纪征 卢峰 孙淑娴 姜玉凤 张琦 刘长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伴有ST段抬高单一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cQTd)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主要...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伴有ST段抬高单一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cQTd)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组92例,非MACE组368例进入研究。一年随访发现,有92例(20%)发生MACE。本研究中采用12导联心电图的结果。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包括:个人情况、住院信息、血脂水平、吸烟状况、超声心动图。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Kaplan-Meier分析。结果:cQTd绝对变化值非MACE组的中位数为31.7 ms,25和75分位数为12.1 ms和55.3 ms;MACE组的中位数为11.0 ms,25和75分位数分别为-5.2 ms和33.3 ms;非MACE组高于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QTd相对变化值,非MACE组的中位数为40.1 ms,25和75分位数分别为13.6 ms和62.3 ms;MACE组的中位数为19.3 ms,25和75分位数分别为-15.8 ms和52.3 ms;非MACE组高于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QTd绝对变化值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0.74(95%CI:0.68~0.85)。Kaplan-Meier分析显示,cQTd变化值越大MACE发生率越低。结论:伴有ST段抬高单一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cQTd绝对变化值对PCI后MACE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qt间期离散度 主要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贝春花 罗义 +2 位作者 李广镰 潘宜智 曾冲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较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38例,测算术前和术后第1天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病例...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较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38例,测算术前和术后第1天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病例分心肌梗死发病6 h内(72例)和6 h以上(66例)两组。结果两组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间期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QT离散度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且发病6 h内组显著小于发病6 h以上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4.2%和7.6%(P=0.394)。结论成功的介入治疗能显著减小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介入治疗施行越早则减小QT离散度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qt离散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寰 张玉顺 +1 位作者 胡涛 贾国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1982-1984,共3页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的影响和意义 .方法  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 ,分析溶栓前及溶栓后 12~ 2 4h,2~ 4d和 5~ 7d的 ECG,测算 QT,QTd,QTc和 QTcd.结果 溶栓治疗前、后 ...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的影响和意义 .方法  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 ,分析溶栓前及溶栓后 12~ 2 4h,2~ 4d和 5~ 7d的 ECG,测算 QT,QTd,QTc和 QTcd.结果 溶栓治疗前、后 ,再通组和未通组之间 QT和 QTc差异均无显著性 ;溶栓再通组 ,溶栓治疗 12 h以后 QTd和QTcd均较溶栓前明显减小 ;溶栓未通组 ,溶栓后 5~ 7d QTd和 QTcd才明显减小 ;溶栓后的 1wk时间内 ,再通组 QTd和QTcd均较未通组明显减小 .结论 成功的溶栓能减小急性心肌梗死的 QTd,缩短 QTd减小所需的时间 .溶栓后 QTd减小可能反映了顿抑或晕厥心肌的“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qt间期 qt离散度
下载PDF
急诊PCI前后QT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和缺血性J波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高亮 陈金国 +4 位作者 刘俊 陶春明 张军 周利民 沈童童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1627-162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和缺血性J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55例,分为急诊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测量两组治...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和缺血性J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55例,分为急诊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测量两组治疗前后24 h内的QTd、Tp-Te以及各导联J波的时限和波幅,分析两组治疗前后QTd、Tp-Te以及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和等级的变化。结果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QTd、Tp-Te以及缺血性J波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组术后QTd和Tp-Te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术后缺血性J波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263);急诊PCI术前小J波、大J波及巨大J波分别为90、31、4个,术后三者分别为92、13、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7,P<0.05)。结论急诊PCI对AMI患者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可能无影响,但对QTd、Tp-Te的大小和缺血性J波的等级的变化有较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缺血性J波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义 郭南山 +2 位作者 李广镰 曾冲 潘宜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为阐明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CA)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我们分析48例(心绞痛14例,心肌梗塞34例)CA术前后1天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测算QT、QTd、心率校正QT间期(QTc)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病例分为:心绞痛C... 为阐明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CA)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我们分析48例(心绞痛14例,心肌梗塞34例)CA术前后1天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测算QT、QTd、心率校正QT间期(QTc)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病例分为:心绞痛CA成功组、心肌梗塞CA成功组和CA失败组,分别对3组的4项指标作术前与术后比较。结论:前两组本前与本后QT和QTc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术后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减小(分别为38±13vs65±15ms,1.2±0.5vs2.4±0.8;38±16vs66±25ms,1.3±0.6vs2.1±0.9,P均<0.001)。CA失败组术前后4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成功的CA能显著减小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的QTd,提示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QTd减小可能反映了顿抑或冬眠心肌的“苏醒”,并表明梗塞区尚有存活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qt离散度 qt间期
下载PDF
465名正常成人QT peak离散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慕璇 蔡晓英 +2 位作者 朱维琪 李丽 周晓澜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QTpeak离散度(QTpd)的正常范围及不同测量者之间的测量误差。方法:对465名正常成人以25mm/s纸速记录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pd及QTd并比较不同测量者之间QTpd的测量误差。结果:最小QTpeak79%出现于V2导联,最大QT...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QTpeak离散度(QTpd)的正常范围及不同测量者之间的测量误差。方法:对465名正常成人以25mm/s纸速记录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pd及QTd并比较不同测量者之间QTpd的测量误差。结果:最小QTpeak79%出现于V2导联,最大QTpeak43%出现于V6导联、37%出现于aVF导联。465名正常成人QTpd为10ms~55ms(30±10)ms,不同测量者之间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QTpd与QTd结果的相关性好。结论:465名正常成人QTpd为10ms~55ms(30±10)ms。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pd具有简单、准确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锚记术 Q-T间期 qtPEAK间期 qtPEAK离散度 qt离散度
下载PDF
单次血液透析中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晓良 刘必成 +3 位作者 马坤岭 王艳丽 张新民 杨金芳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以及透析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49例MHD患者分别于透析前静卧 15min及透析后立即记录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计算QTd值 ,同时采取外周血测定生化指标 ,记录超滤脱水量、...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以及透析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49例MHD患者分别于透析前静卧 15min及透析后立即记录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计算QTd值 ,同时采取外周血测定生化指标 ,记录超滤脱水量、超滤率及血压等生理指标。结果 :MHD患者透析前QT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透析后QTd进一步增高 (P <0 .0 0 1) ;回归分析表明 ,透析后QTd增幅与透后HCO3 -的增高及透析脱水量呈正相关 (分别为r =0 .5 3 ,P <0 .0 0 1;r =0 .5 6,P <0 .0 0 1) ;合并高血压及心室肥厚组QTd分别显著高于非高血压及非心室肥厚组 (分别为P <0 .0 5、P <0 .0 1)。结论 :MHD患者QTd增高 ,透析使QTd进一步增高 ,其发生机制与透析脱水及快速纠正酸中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透析前 qt间期离散度 增高 MHD 血液透析 心室肥厚 结论 变化 纠正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立颖 吕树铮 +2 位作者 刘文娴 陈韵岱 柳弘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 (2~ 4周 )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7例AMI恢复期的患者 ,分别记录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 1d ,术后 1h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d及校正...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 (2~ 4周 )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7例AMI恢复期的患者 ,分别记录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 1d ,术后 1h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 ,并与 8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AMI组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最大QT间期 (QTmax) ,最小QT间期 (QTmin) ,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差异有显著性。前壁与下壁AMI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QTmax,QTmin,QTd及QTcd比术前明显缩短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对QT离散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高于正常人 ,而AMI恢复期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可使增加的QTd及QTcd显著缩短 ,从而减低AMI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恢复期 PTCA 支架置入术 qt离散度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前后Tp-e/QT变化及ST段回落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晓丹 赵红丽 +1 位作者 李潞 于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12-281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前后Tp-e/QT变化及ST段回落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因STEMI行直接PCI患者137例,监测PCI术前及术后12 h常规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进行Tp-e/QT测量及ST段回落分析,随访12个...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前后Tp-e/QT变化及ST段回落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因STEMI行直接PCI患者137例,监测PCI术前及术后12 h常规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进行Tp-e/QT测量及ST段回落分析,随访12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发生MACE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3<25%组相比,△3≥25%组前壁心肌梗死比例较高,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长(P<0.05)。随访结束累计发生7例MACE(5.11%),在无ST段回落组发生率明显高于ST段回落组(16.1%vs 1.9%,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前后Tp-e/QT变化显著与前壁心肌梗死、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延长有关;无ST回落为发生远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Tp—e qt比值 心电描记术 血管成形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心电图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凤和 刘金 +2 位作者 高燕 张彤 李明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39-140,共2页
将112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及死亡4组。测量其心电图的QT间期、JT间期,计算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结果:轻、中、重型及死亡组随着损伤程度加重,Q... 将112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及死亡4组。测量其心电图的QT间期、JT间期,计算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结果:轻、中、重型及死亡组随着损伤程度加重,QTd、QTcd及JTd逐渐增大。中、重型及死亡组与轻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qt间期离散度 JT间期离散度 心电图
下载PDF
QT间期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中伟 彭屹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127,共7页
心电图中的QT间期主要反映了心室复极化的时程,而QT间期的变异蕴含了心室复极变化的重要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对研究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等疾病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针对QT间期自动检测算法、QT离散度分析和QT变异性分析,分别... 心电图中的QT间期主要反映了心室复极化的时程,而QT间期的变异蕴含了心室复极变化的重要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对研究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等疾病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针对QT间期自动检测算法、QT离散度分析和QT变异性分析,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自动检测算法 qt离散度分析 qt间期变异性分析
下载PDF
Tp-Te间期和QTd在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萍 邹长林 黄伟剑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3期94-97,共4页
目的评价Tp-Te间期、QTd、QTcd及其组合在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入选158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入院时全部予以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 目的评价Tp-Te间期、QTd、QTcd及其组合在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入选158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入院时全部予以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Tp-Te、QTd、QTcd值,计算它们及其组合在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中的敏感度、特异性等指标。结果病例组Tp-Te、QTd、QTcd均大于对照组(P<0.01)。Tp-Te在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最高,其次为QTcd,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6%vs 84.62%、92.5%vs 77.5%、92.0%vs 78.6%、89.2%vs 83.8%。Tp-Te与QTcd并、串联未能提高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能力。结论 与QTd、QTcd相比,Tp-Te是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强有力的指标,尤其当Tp-Te间期>148ms时应积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Te间期 qtd恶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 12导联心电图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患者心率校正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洪亮 王勇 +5 位作者 罗勤 柳志红 赵智慧 熊长明 倪新海 何建国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检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心率校正的QT间期(heartrate-corrected QT interval,QTc)和QTc离散度(QTc dispersion,QTcd),并评价其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入选2003年12月至2008年7月因初步诊断为PH而进行... 目的:检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心率校正的QT间期(heartrate-corrected QT interval,QTc)和QTc离散度(QTc dispersion,QTcd),并评价其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入选2003年12月至2008年7月因初步诊断为PH而进行右心导管术的患者。记录静息12导联心电图,手工测量QT间期并用Bazett公式进行校正。根据平均肺动脉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轻-中度PH组和重度PH组。结果:共入选201例患者。男性患者的QTc和QTcd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中,重度PH组的QTc比对照组高〔(436.1±39.4)msvs.(407.6±24.8)ms,P=0.037〕,重度PH组的QTcd(68.5±20.9)ms高于对照组(45.1±12.6)ms和轻-中度组(58.6±14.7)ms(P=0.002;P=0.003)。此外,女性患者的QTc和QTcd与平均肺动脉压正相关(r=0.207,P=0.03;r=0.236,P=0.012)。结论:本组资料中女性PH患者的QTc和QTcd与平均肺动脉压正相关,且在重度PH患者中显著增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qt间期 qt离散度 心电图 右心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