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f Medical Treatment of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被引量:2
1
作者 Abdulelah F. Al Mobeirek Hanan Albackr +1 位作者 Mostafa Al Shamiri Turki B. Alback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4年第5期249-259,共11页
Medical treatment is the initial treatment strategy and is the cornerstone of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 Many patients are not suitable for percutaneous or surgical revascularizat... Medical treatment is the initial treatment strategy and is the cornerstone of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 Many patients are not suitable for percutaneous or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because of unfavourable anatomy, or the presence of co-morbidities. In addition, many patients have recurrence of angina following revascularization due to restenosis or 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Furthermor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comparing optimal medical treatment to revascularization have not clearly shown that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is superior to optimal medical treatment. Traditional drugs for angina treatment include b-blockers,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and nitrates. Newer drugs are available with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with equal efficacy that do not cause significant hemodynamic deterioration. The availability of these newer drugs expands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medical treatment to even a wider population with stable IHD. Revascu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as never been shown to reduce hard endpoints (death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l treatment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Novel Anti-Ischemic Therapy Anti-Anginal Agent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下载PDF
Current status of 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or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Mechanisms,evaluation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16
2
作者 Stavros Spiliopoulos Georgios Pastromas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5年第12期912-921,共10页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aspirin or clopidogrel or both is the standard care for patients with proven coronary or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especially those undergoing endovascular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 How...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aspirin or clopidogrel or both is the standard care for patients with proven coronary or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especially those undergoing endovascular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 However,despite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antiplatelet regiments,some patients still experience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ischemic events. So far,it is well documented by several studies that in vitro response of platelets may be extremely variable. Poor antiplatelet effect of clopidogrel or 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 is under investigation by numerous recent studies. This review article focuses on methods used for the ex vivo evaluation of HTPR,as well as on the possibl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the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this entity. Alternative therapeutic op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re also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disease Clopidogrel Aspirin HIGH on 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TIPLATELET therapy Ticagrelor PRASUGREL
下载PDF
Risk of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in immunoglobulin resistant Kawasaki disease 被引量:4
3
作者 Hirotaro Ogino Kazunari Kaneko +3 位作者 Takamichi Uchiyama Ken Yoshimura Masayuki Teraguchi Yosikazu Nakamura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Objective: 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decreases the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CAL) in Kawasaki disease (KD) while patients resistant to IVIG have higher risk. This study is ai... Objective: 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decreases the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CAL) in Kawasaki disease (KD) while patients resistant to IVIG have higher risk.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an additional therapy affects the risk for CAL in IVIG resistant KD. Design: The information from 11,510 children with KD was collected by the nationwide survey (2003-2004) in Japan. The secondary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IVIG resistant KD were an additional IVIG dose, steroids or both. The incidence of CAL was compared among 4 groups: G1, children responded to initial IVIG;G2, IVIG resistant patients receiving an additional IVIG dose;G3, IVIG resistant patients receiving additional steroids;G4, IVIG resistant patients receiving an additional IVIG dose plus steroids. CAL was assessed at 30th day of illness using ultrasound echocardiography. Results: 2229 patients (19.4%) were resistant to initial IVIG. Incidence of CA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hildren responding to initial IVIG than in IVIG resistant patients (1.9% and 11.0%, respectively;odd’s ratio 6.3). The incidences of CAL in an each additional therapy group were as follows: G2: 6.7%, G3: 9.7%, G4: 22.2%. The risk for C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4 as compared with G2 and G3. Giant aneurysmal formation (GA) was more frequently developed in G3 and G4 consisting of the patients receiving steroids (G1: 0.03%, G2: 0.63%, G3: 4.3%, G4: 3.7%).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AL was considerably high in IVIG resistant KD and an additional therapy by steroids may increase the risk for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WASAKI disease IMMUNOGLOBULIN Resistance Additional treatment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STEROIDS
下载PDF
Ventriculocoronary artery bypass(VCAB):a new approach to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4
作者 孙林 王永武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05年第4期322-325,共4页
Nowadays,coronary artery bypass accounts for nearly half of the death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and 25% in the developing world.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 Nowadays,coronary artery bypass accounts for nearly half of the death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and 25% in the developing world.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have becom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irect revascularization from the left ventricle has already been studied in late 1960s. Recently some researchers reported a new approach to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ventriculo- coronary artery bypass (VCAB).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dvance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reatment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下载PDF
《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5
作者 梁岩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19,共8页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等六大学会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团...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等六大学会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的总体管理理念和重视生活方式改善对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及新型药物推荐等作出了新的阐述,指南内容的更新对于指导我国临床医生为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治疗 管理 指南
下载PDF
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进展
6
作者 方震 纪军 骆莹莹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治疗在近十年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逐步进入微创治疗的时代。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开展,人们对于重度AS的管理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AS患者中合并冠心病(CAD)的数量很多,给治疗带来了难度,本文针对A...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治疗在近十年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逐步进入微创治疗的时代。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开展,人们对于重度AS的管理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AS患者中合并冠心病(CAD)的数量很多,给治疗带来了难度,本文针对AS合并CAD患者的评估、管理、治疗方面的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期望未来有更多研究支持AS合并CAD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川崎病致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和急性期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牟静飞 潘宣任 覃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7期45-48,57,共5页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心血管损害为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表现为血管扩张、动脉瘤等损害。与冠状动脉损害有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为多因素触发所致。结合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和分...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心血管损害为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表现为血管扩张、动脉瘤等损害。与冠状动脉损害有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为多因素触发所致。结合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和分类,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是关键,本文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病机制及急性期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为川崎病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血脂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评估和治疗中的价值
8
作者 乌有弘 宋云霄 +4 位作者 朱勇 葛雯 卞晓波 袁文华 赵智赟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84-589,共6页
目的探讨血脂相关指标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治疗方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70例。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Ⅰ级组(80例)、Ⅱ级组(137例)、Ⅲ级组(204例)、Ⅳ级... 目的探讨血脂相关指标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治疗方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70例。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Ⅰ级组(80例)、Ⅱ级组(137例)、Ⅲ级组(204例)、Ⅳ级组(49例);按是否需接受外科/介入治疗分为治疗组(260例)和非治疗组(210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apo B、总胆固醇(TC)和脂蛋白(a)[Lp(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需治疗的危险因素。采用LASSO回归分析建立基于血脂指标的判断冠心病患者治疗与否的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判断冠心病患者需接受治疗的效能。结果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血清TC、TG、LDL-C、apo A1和apo B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HDL-C水平依次降低(P<0.05)。Ⅲ级组和Ⅳ级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Ⅱ级组和Ⅰ级组(P<0.001),Ⅱ级组显著高于Ⅰ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和LDL-C水平升高是狭窄Ⅱ级和Ⅲ级的危险因素(P<0.05),HDL-C水平降低是狭窄Ⅱ级和Ⅲ级的危险因素(P<0.05),TC水平升高是狭窄Ⅲ级和Ⅳ级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组血清TC、TG、LDL-C、apo A1、apo B和Lp(a)水平显著高于非治疗组(P<0.001),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TG、LDL-C、apo A1、apo B和Lp(a)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均是冠心病患者需接受治疗的危险因素(P<0.01)。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于TC、TG和Lp(a)的联合检测模型判断冠心病患者需接受治疗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结论血脂相关指标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可作为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性治疗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冠状动脉狭窄 冠心病 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常规血压管理策略
9
作者 陈秀梅 黄鑫 +1 位作者 张俐鹏 李雪梅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在围术期易出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严格的血压管理策略(收缩压<120 mmHg)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严格降压策略对于合并重度颈动脉狭... 目的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在围术期易出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严格的血压管理策略(收缩压<120 mmHg)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严格降压策略对于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造成的低灌注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常规血压管理策略(120 mmHg<收缩压<140 mmHg)能够维持此类患者围术期足够的脑灌注,但心血管不良事件是否会因此增加尚不可知。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常规血压管理策略对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接受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颈动脉内膜剥脱(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carotid endarteretomy,CEA)的患者是否安全有效,为明确此类患者围术期合理的血压管理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间,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55例接受OPCABG+CEA的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和155例接受OPCABG的单纯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围术期均采用常规血压管理策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神经系统及部分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G+CEA组和OPCABG两组手术死亡各1例,原因均为多脏器功能衰竭。OPCABG+CEA组术后7例出现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单纯OPCABG患者术后22例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梗死和新发房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血压管理对同期行OPCABG+CEA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不会增加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压管理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miR-221-3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IVIG治疗反应的关系
10
作者 杨阳 毛囯其 +1 位作者 蒋文良 陈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914-919,926,共7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微小RNA(miRNA)-221-3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Ls)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86例KD患儿作为KD组,另外纳入同期200例非KD发热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微小RNA(miRNA)-221-3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Ls)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86例KD患儿作为KD组,另外纳入同期200例非KD发热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miR-221-3p表达水平。结果KD组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CALs的患儿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未发生CALs的患儿(P<0.05);IVIG治疗无反应患儿的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水平高于IVIG治疗有反应患儿(P<0.05)。血清miR-221-3p用于区分KD和非KD发热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95%CI:0.715~0.809)。KD患儿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水平与清蛋白、肌酸激酶、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221-3p预测CALs发生和IVIG治疗无反应的AUC分别为0.763(95%CI:0.671~0.856)、0.758(95%CI:0.663~0.854)。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水平升高是CALs发生(HR=6.341,95%CI:2.876~13.979,P<0.001)或IVIG治疗无反应(HR=5.262,95%CI:2.700~10.257,P<0.001)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清miR-221-3p表达是IVIG治疗无反应和随后CALs形成的一个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21-3p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治疗反应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血流储备分数处于临界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廖然 张历 韩青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62-65,70,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血流储备分数(FFR)处于临界值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6例FFR处于临界值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血流储备分数(FFR)处于临界值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6例FFR处于临界值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细胞黏附蛋白-1(VCAM-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ET-1、VEGF、VCAM-1、NT-proBNP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的ET-1、VEGF、VCAM-1、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用于FFR处于临界值的冠心病患者中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内皮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及心血管临床事件总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冠状动脉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临界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疗效果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明浩 王攀 +7 位作者 高立建 徐淑清 王欢欢 赵光贤 陈珏 乔树宾 徐波 袁晋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366-3372,共7页
背景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降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dTRA行二次PCI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d TRA行二次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7... 背景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降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dTRA行二次PCI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d TRA行二次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7月—2022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拟dTRA行二次PCI的患者70例,根据距上次dTRA行PCI时间间隔将其分为≤30 d组(n=33)与>30 d组(n=3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操作相关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术前、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10、15 cm处桡动脉内径。结果70例患者中69例dTRA穿刺、置管均成功,成功率为98.6%(69/70);经评估需行二次PCI的67例患者中66例成功完成二次PCI,成功率为98.5%(66/67)。两组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糖尿病发生率、病变血管支数、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 h解除加压包扎,术后即刻、术后24 h均可触及穿刺侧桡动脉搏动,无一例出现桡动脉闭塞,桡动脉通畅率为100.0%(69/69)。≤30 d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10、15 cm处桡动脉内径均大于>30 d组(P<0.05);≤30 d组患者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15 cm处桡动脉内径小于术前,>30 d组患者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 cm处桡动脉内径大于术前(P<0.05)。结论d TRA行二次PCI安全、可行,且无论距首次dTRA行PCI时间是≤30 d还是>30 d,均能满足dTRA行二次PCI的血管条件,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及穿刺部位等决定dTRA行二次PCI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远端桡动脉 再手术 治疗结果 安全
下载PDF
早期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刘蕾 宋晓翔 +1 位作者 鱼敏逸 封其华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 寻找本地区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病人早期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并且在发热病程小于5 d时使用IVIG... 目的 寻找本地区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病人早期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并且在发热病程小于5 d时使用IVIG的川崎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IVIG敏感组、IVIG抵抗组病人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共有122例符合条件的川崎病病人纳入研究,23例为IVIG抵抗,占18.85%。IVIG抵抗组与IVIG敏感组病人之间性别、年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IG抵抗组病人急性期及随访半年后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发生率与IVIG敏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IG抵抗组病人治疗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红素(TB)[(24.44±23.07)μmol/L比(9.89±8.17)μmol/L]水平显著高于IVIG敏感组(P<0.05),血小板计数(PLT)[(271.17±62.08)×10^(9)/L比(358.94±88.70)×10^(9)/L]、血钠(Na^(+))水平显著低于IVIG敏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及TB与川崎病病人发生IVIG抵抗显著相关(P<0.05)。结论 PLT及TB可作为预测川崎病病人于发热病程小于5 d时使用IVIG发生抵抗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抗药性 早期治疗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抵抗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模式研究
14
作者 常伟 郭巍娜 黄芬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1-32,46,共3页
目的:探讨“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9例冠心病PCI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 目的:探讨“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9例冠心病PCI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管理,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管理之后的状况。结果:观察组经过管理之后患者的行为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经“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可有效规范患者行为,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分级诊疗 协作管理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洋 刘恒亮 +4 位作者 耿国英 巴宁 荆松宾 郭微 张志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351例,分为老年组273例,高龄组78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351例,分为老年组273例,高龄组78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单支病变明显高于高龄组,双支、3支病变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明显低于高龄组(P<0.05,P<0.01)。高龄组置入2个以上支架数、住院期间择期再次PCI、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和≥KillipⅢ级心功能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P<0.01);2组住院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期间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症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住院时间 治疗结果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同库 万凤伟 +1 位作者 丁福祥 顾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接受PCI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高龄组...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接受PCI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高龄组)和同期该院住院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的中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7例(中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评分、病变节段分布、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近期效果和主要并发症等。结果高龄组与中年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吸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右冠状动脉(RCA)2~3段病变,左冠状动脉(LCA)5段病变、11段病变、12~13段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构成比,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TIMI 3级血流、亚急性血栓、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者冠状动脉病变多较复杂、严重。对于无严重大脑、肺脏、肾脏和瓣膜病变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PCI治疗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80以上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麦明杰 陈星权 +3 位作者 郑少忆 吴若彬 郭惠明 黄劲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总结对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45例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IMR)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4例,瓣膜... 目的总结对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45例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IMR)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4例,瓣膜置换术21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3274岁[平均(58.46±12.51)岁]。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11.80±2.45)cm2和(2.83±0.98)cm2,t=22.80,P=0.00],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57.61±10.06)mm和(51.84±8.98)mm,t=2.85,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LVEF)无明显差异(52.7%±15.4%和53.2%±13.2%,t=0.16,P=0.87)。结论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对二尖瓣病变进行必要的外科手术矫正,早期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间断温血灌注心肌保护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东 万峰 +5 位作者 凌云鹏 江龙 沈冬炎 赵鸿 张坚 王京生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间断温血灌注心肌保护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结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 4 82例完成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方法、并发症、死亡原因以及围手术期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内死亡 10例 (2 % )。随...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间断温血灌注心肌保护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结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 4 82例完成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方法、并发症、死亡原因以及围手术期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内死亡 10例 (2 % )。随访 3~ 72个月 ,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 间断温血灌注心肌保护 安全性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永彤 刘鹏 +5 位作者 叶志东 王非 林凡 杨煜光 钱松屹 王风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9期641-644,共4页
目的比较冠脉搭桥术(CABG)的术式选择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讨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方法以我院心脏血管外科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实施的514例CABG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5岁以上患者49例,为高龄患者组,占同期C... 目的比较冠脉搭桥术(CABG)的术式选择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讨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方法以我院心脏血管外科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实施的514例CABG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5岁以上患者49例,为高龄患者组,占同期CABG的9.5%;75岁以下患者465例,为非高龄患者组,占同期CABG的90.5%。结果患者的年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无急性心梗、冠脉危险因子、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比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射血分数〈30%,既往合并肾功能异常、脑梗塞及患有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比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移植血管种类、手术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心端吻合口数及完全性血运再建例数比例、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比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留置ICU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住院天数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肺部感染、肾衰、并发症脑梗塞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39个月的电话随访,心衰、心梗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龄患者的CABG要多考虑采用OPCAB方式及动、静脉移植血管相组合等低侵袭性手术方法,术后应早期下床进行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式选择 围手术期管理
下载PDF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朴金花 金莲花 +3 位作者 孙景辉 金春姬 翟淑波 吕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对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以及再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院的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对首次大剂量IVIG有无反应分成IVIG敏感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对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以及再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院的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对首次大剂量IVIG有无反应分成IVIG敏感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诊断为川崎病并接受IVIG治疗患儿222例,其中IVIG敏感者185例,无反应者37例,发生率16.67%(37/222)。无反应组接受IVIG治疗时间早,发热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RP明显高于敏感组,而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敏感组。IVIG无反应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14例(37.84%),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15.68%)。IVIG无反应组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多发性冠状动脉瘤及心肌梗死者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对IVIG无反应者的再治疗,给予IVIG追加疗法,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泼尼松口服治疗。结论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较IVIG敏感性川崎病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和严重并发症;接受IVIG治疗时间、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比值、CRP、血浆白蛋白是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对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可以用IVIG追加治疗,无效者选用糖皮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IVIG无反应性 冠状动脉病变 再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