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季洪超 徐巍巍 +2 位作者 邓旭霞 刘兰 李薇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034-1037,1047,共5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隐形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隐形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隐形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隐形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相关指标(关节结节倾斜角、关节窝深度、髁突短轴长度、髁突长轴长度、髁突-正中面距、髁突上部高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与下颌骨长度比值),以及颞下颌关节间隙(颞下颌关节前间隙、颞下颌关节后间隙、颞下颌关节上间隙),并计算关节间隙指数(R值)。结果(1)两组内治疗前后的关节结节倾斜角、髁突长轴长度、髁突-正中面距、下颌骨升支高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与下颌骨长度比值及常规组治疗前后的关节窝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隐形组治疗后的关节窝深度较治疗前变小,两组治疗后的髁突短轴长度、髁突上部高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隐形组的髁突短轴长度、髁突上部高度均较常规组增加(均P<0.05)。(2)常规组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及关节后间隙,以及两组内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上间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R值,以及隐形组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及关节后间隙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隐形组的R值、颞下颌关节前间隙、颞下颌关节后间隙及颞下颌关节上间隙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可有效增加髁突短轴长度及髁突上部高度,有助于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及咬合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畸形 隐形矫治器 矫治 青少年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周燕灵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与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8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予以直...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与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8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予以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观察组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矫正相关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PD)]水平、咬合功能、咀嚼效率、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倾斜牙矫正时间和转位牙扭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I、GI评分和P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咬合力、最大咬合接触面积及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4/92),低于对照组的13.04%(1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可提高咀嚼效率,缩短倾斜牙矫正时间和转位牙扭正时间,改善咬合功能,降低牙周指标水平、OHIP-14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直丝弓固定器矫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牙合]畸形 无托槽隐形矫治 直丝弓固定器矫治 咀嚼效率 牙周指标 咬合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文盛 刘健敏 +2 位作者 卢海燕 左艳萍 董福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NB角、前牙覆盖、磨牙关系、下颌基骨位置、髁突位置和下颌长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颌基骨位置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盖减小和磨牙关系改善主要来源于骨骼效应。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快速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可有效改善前牙覆盖和磨牙关系。这种改善包括骨骼效应和牙齿效应,其中下颌骨矢状方向的生长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早期矫治 安氏类错袷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勇 罗颂椒 +5 位作者 赵志河 袁晓 郑翼 刘颖 米晓晖 倪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低角组移动最小,高角组移动最大;上颌磨牙在3组中均被压低,但差 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样本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量和前牙覆盖增加量不同,低角组最多,高角组最少。结论 摆 形矫治器可有效远中移动磨牙,在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磨牙均被压低,为摆形矫治器用于矫治AngleⅡ类高角患者提 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形矫治器 磨牙远中移动 垂直骨面型 安氏类错He
下载PDF
Frnkel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艳民 周力 +1 位作者 易新竹 陈扬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了解Fr nkel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过程中,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经Fr nkel矫治器治疗成功的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重叠分析。结果 ①前颅底结构重叠显... 目的 了解Fr nkel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过程中,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经Fr nkel矫治器治疗成功的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重叠分析。结果 ①前颅底结构重叠显示治疗后患者的髁突点、下颌角点和颏前点发生明显的下移,同时男性患者颏前点发生明显的前移。②下颌结构重叠显示治疗后患者的髁突点发生明显的上移和后移(移位比约为2∶1) ,下颌角点相对颏部发生后移。结论 Fr nkel矫治器能刺激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功能矫形治疗 安氏类错he
下载PDF
Pancherz分析法评价头帽型肌激动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的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军梅 陈虹羽 张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通过Pancherz分析法评价头帽型肌激动器(HGAC)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患者中对牙和颌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ANB角大于等于5°、覆盖大于6 mm、磨牙远中关系的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戴用HGAC矫治8~12个月,每天戴... 目的通过Pancherz分析法评价头帽型肌激动器(HGAC)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患者中对牙和颌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ANB角大于等于5°、覆盖大于6 mm、磨牙远中关系的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戴用HGAC矫治8~12个月,每天戴用时间不少于14 h,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上下颌骨和牙齿位置的变化,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SNA角减小(P<0.05),SNB角变化不明显(P>0.05),Go/Me、co/OLP、ML/NSL增大,ANB角减小,pg/OLP增大,下切牙角增加,上切牙角减小(P<0.05);覆盖情况改善,其中骨因素44.64%,牙因素55.36%;下磨牙前移,磨牙关系得以改善,其中骨因素65.65%,牙因素34.35%。结论HGAC矫治骨性Ⅱ类1分类错,可有效地内收远移上牙列,刺激髁突和关节窝的改建,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在前牙覆盖改善中,牙因素大于骨因素;在磨牙关系改善中,骨因素大于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1分类错 头帽肌激动器 PANCHERZ分析法
下载PDF
T4K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疗效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晓洁 梁芮 林楚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087-1091,1095,共6页
目的:研究T4K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并评估疗效的稳定性。方法:选择9名患者(男3名,女6名,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6岁),临床检查为磨牙Ⅱ类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对9名患者采用T4K矫治器治疗12... 目的:研究T4K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并评估疗效的稳定性。方法:选择9名患者(男3名,女6名,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6岁),临床检查为磨牙Ⅱ类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对9名患者采用T4K矫治器治疗12个月。矫正结束后5年回访,进行矫正前(T1)、矫正结束后(T2)以及矫正结束后5年(T3)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探讨T4K矫正器治疗疗效的稳定性。结果:T2、T3,与T1相比,磨牙关系改善,患者SNA角、ANB角、〈U1-SN角、覆盖(mm)均显著减小(P〈0.01),SNB角、〈L1-MP角、〈U1-L1角、下颌平面角、上面高(mm)、下面高(mm)、下面高比例(%)均显著增大(P〈0.01)。T3与T2相比,磨牙中性关系稳定,患者ANB角、〈L1-MP角均显著减小(P〈0.01),SNB角、〈U1-L1角、下颌平面角、上面高(mm)、下面高(mm)、下面高比例(%)、覆盖(mm)均显著增大(P〈0.01)。结论:T4K矫正器作为一种预成的肌功能矫正器,能有效治疗替牙期及恒牙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并且获得稳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4K矫正器 早期矫正 安氏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功能矫正器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成人与少年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对比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健慧 丁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目的:对比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异同。方法:选择少年与成人女性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各30例,两组的治疗方法以及疗程均相互匹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对比,比较其... 目的:对比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异同。方法:选择少年与成人女性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各30例,两组的治疗方法以及疗程均相互匹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对比,比较其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异同,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少年组与成人组SNA、SNB及ANB均减小,但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少年组治疗后下颌骨长度、前面高及后面高均有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的前下面高与前总面高之比以及后下面高与后总面高之比保持不变,且两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少年组在治疗前后上、下颌骨均有一定程度的生长,但是成人与少年骨性Ⅱ类均角患者的上、下颌骨关系的变化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正畸学 矫正 测颅法 骨骼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关节窝、髁突、关节盘位置及关节盘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敏 毕长青 +3 位作者 周丹 梁傥 赵国库 刘安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为探讨安氏Ⅱ1、Ⅱ2 错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16人 ,Ⅱ2 错 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 ,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 目的 :为探讨安氏Ⅱ1、Ⅱ2 错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16人 ,Ⅱ2 错 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 ,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错中各选 5人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 ,观察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 :每一类型错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并不一致 :Ⅱ1错髁突居关节窝中位 ,但轻度前移 ;Ⅱ2 错髁突居关节窝后位。当髁突居前位及中位时 :关节盘位置在正常范围且形态表现为正常的双凹形 ;髁突居关节窝后位时 :部分关节盘位置明显前移 ,且形态也表现出异常的前带增厚。结论 :大多数Ⅱ1错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 ;而Ⅱ2错部分患者表现出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He 颞下颌关节紊乱 相互关系
下载PDF
安氏Ⅱ类病例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后下牙列生理性漂移的三维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松 李晶 周彦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正畸减数患者下颌第二前磨牙自行调整后牙弓变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例安氏Ⅱ类减数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使用亚历山大托槽系统采用自行调整策略的病例,将患者自行调整前、后的下颌模型进行三维扫描、重建和测量... 目的:探讨正畸减数患者下颌第二前磨牙自行调整后牙弓变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例安氏Ⅱ类减数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使用亚历山大托槽系统采用自行调整策略的病例,将患者自行调整前、后的下颌模型进行三维扫描、重建和测量,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下牙列自行调整前、后的前牙不齐指数、牙弓宽度、Spee曲线深度以及拔牙间隙的变化情况。结果:下前牙不齐指数,下第一磨牙宽度,下牙弓长度,左、右拔牙间隙均减小[(12.70±3.28)mm vs.(8.82±2.69)mm,P<0.001;(41.21±2.48)mm vs.(40.54±2.23)mm,P<0.001;(24.63±3.19)mm vs.(22.12±2.97)mm,P<0.001;(8.06±0.48)mm vs.(4.17±1.51)mm,P<0.001;(8.13±0.95)mm vs.(4.14±1.98)mm,P<0.001],Spee曲线曲度和下牙弓前部长度增加[(2.14±0.75)mm vs.(2.65±0.88)mm,P<0.05;(15.88±2.86)mm vs.(17.55±2.33)mm,P<0.05],尖牙间宽度基本维持不变[(27.25±2.69)mm vs.(27.26±1.73)mm,P>0.05]。结论: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后自行调整有助于缓解下前牙的错位不齐和改善磨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牙移位 正畸学 矫正 拔牙 成像三维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Ⅱ类错牙合12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骆英 方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定量评价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对生长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颌骨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12例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用Twin-block进行矫治,治疗结果与11例未经治疗的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比较,观察时间为1... 目的:定量评价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对生长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颌骨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12例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用Twin-block进行矫治,治疗结果与11例未经治疗的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比较,观察时间为12个月。采用团体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win-block治疗组,覆盖和磨牙关系均得到改善,覆盖的减小主要是由于上切牙的远中移动,及下颌骨的向前生长;磨牙关系的矫正,下颌骨的生长与牙槽骨的变化各占50%作用。下颌骨长度(Ar-Gn)比对照组增加2.29mm,后面高(Ar-Go)与前下面高(ANS-Me)均有增加,分别为2.28mm与2.58mm,未观察到不利的垂直向生长。结论:Twin-block能有效减小前牙覆盖,矫正磨牙关系,改善软组织侧貌,并增强Ⅱ类错牙合患者下颌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安氏类Ⅰ分类错He TWIN-BLOCK 矫正 PANCHERZ分析法
下载PDF
安氏Ⅱ~1与Ⅱ~2唇齿关系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多 梁甲兴 +1 位作者 林立 张玉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研究安氏Ⅱ1与Ⅱ2错的唇齿关系形态特征,探讨该特征间接反映的功能活动状态在错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60例Ⅱ1错、48例Ⅱ2错患者为研究组,50例I类正常面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反映面骨关系的一般性项目(SNA角、SNB角、ANB角、... 目的研究安氏Ⅱ1与Ⅱ2错的唇齿关系形态特征,探讨该特征间接反映的功能活动状态在错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60例Ⅱ1错、48例Ⅱ2错患者为研究组,50例I类正常面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反映面骨关系的一般性项目(SNA角、SNB角、ANB角、SN-MP角、SN-OP角、SN-PP角、S-Go、N-Me、S-Go/N-Me),与唇齿关系项目(U1-SN角、L1-MP角、U1-PP、U6-PP、NLA角、Stmi-U1、LL-U1、UA-U1、UA-1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Ⅱ1错UA-U1、UA-1减小,NLA减小,Stmi-U1减小,其唇齿关系上中切牙明显唇倾并与上唇过度贴合,上唇外翻,下唇对上中切牙覆盖明显减少。Ⅱ2错U1-PP增大,UA-U1、UA-1增大,Stmi-U1增大,其唇齿关系为上中切牙舌倾并伸长;上唇与上中切牙分离;下唇过度覆盖上中切牙牙冠。结论Ⅱ1错呈唇封闭不足的状态,Ⅱ2错呈唇封闭过度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安氏 正畸学 矫正 颅骨测量法
下载PDF
PAR指数评价蛙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矫治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管丽敏 司新芹 李湘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运用PAR指数评价蛙式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蛙式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病例20例,运用PAR指数对每一病例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测量评价,对实验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 目的:运用PAR指数评价蛙式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蛙式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病例20例,运用PAR指数对每一病例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测量评价,对实验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病例PAR总分值矫治前后分别17.72±3.48,2.28±1.63减少15.44±2.7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加权PAR总分矫治前后27.25±5.68,3.70±2.58,减少23.55±3.97,差异有显著性(P<0.01);PAR总分值加权前后减少百分率分别为89.61%,86.42%。结论:通过PAR指数的评价认为蛙式矫治器通过远移上颌磨牙可以有效治疗部分安氏Ⅱ类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正畸学 矫正 @PAR指数 @蛙式矫治器
下载PDF
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颏唇部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玉玲 李洋淑 +2 位作者 魏艳华 苏杰华 张端强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减数治疗前后的颏唇部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0例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拔除上下颌四个第一前磨牙,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颏唇部软硬组织在X线头颅侧位... 目的初步探讨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减数治疗前后的颏唇部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0例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拔除上下颌四个第一前磨牙,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颏唇部软硬组织在X线头颅侧位片上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上下切牙突度减小,面部垂直高度显著增加,软组织面凸角减小、颏沟倾角、颏部凹陷程度及软组织颏厚度增加。结论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后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是正畸治疗和生长发育相互作用的结果,矫治中还应注重垂直向上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青春期 正畸学 矫正 放射摄影术 牙科 头部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错畸形固定正畸治疗后下前牙拥挤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巧玲 许粼于 罗彩云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456-458,470,共4页
目的了解成人安氏Ⅱ类错畸形在固定正畸治疗结束后5年上下颌咬合关系变化的趋势,并探讨与下前牙拥挤复发有关的因素。方法对20例成人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经固定正畸治疗前后及保持后石膏模型进行测量。以T2-T1代表错畸形治疗前后... 目的了解成人安氏Ⅱ类错畸形在固定正畸治疗结束后5年上下颌咬合关系变化的趋势,并探讨与下前牙拥挤复发有关的因素。方法对20例成人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经固定正畸治疗前后及保持后石膏模型进行测量。以T2-T1代表错畸形治疗前后的变化,T3-T2代表保持前后的变化,T3-T1代表错畸形治疗前与保持后的变化。对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关系在保持前后大部分指标都有复发的趋势,以下前牙拥挤的复发为甚。下前牙拥挤复发与矫治后下颌牙弓弧度长度减小、戴用保持器时间有相关性。与是否存在第三磨牙并无相关。结论在临床正畸治疗结束后应坚持戴用保持器,以维持关系的稳定。防止随年龄的增长牙弓不断缩短的趋势而造成下前牙拥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 安氏 正畸学 矫正 牙模型 牙测量学
下载PDF
J钩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1错
16
作者 李琥 李强 牟永斌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使用J钩治疗安氏Ⅱ1 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 错牙合患者 9例 ,结合使用J钩头帽口外牵引向后滑动弓丝关闭拔牙间隙 ,并适当应用于拉尖牙向远中的阶段。结果 :9例患者均取得...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使用J钩治疗安氏Ⅱ1 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 错牙合患者 9例 ,结合使用J钩头帽口外牵引向后滑动弓丝关闭拔牙间隙 ,并适当应用于拉尖牙向远中的阶段。结果 :9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 ,后牙建立中性关系 ,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 ,面型明显改善。结论 :J钩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1 错牙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以很好地控制后牙支抗并控根压低内收上前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钩 滑动法 直丝弓技术 安氏^1错He 磨牙中性关系 咬合功能
下载PDF
AngleⅡ^1治疗牙弓改变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的相关性
17
作者 许潾于 张端强 石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对AngleⅡ1错病例在矫治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的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上牙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31岁AngleⅡ1错患者20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牙模型的19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目的对AngleⅡ1错病例在矫治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的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上牙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31岁AngleⅡ1错患者20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牙模型的19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牙弓长度、磨牙间宽度在模型上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头颅侧位片表现上下切牙内收,磨牙前移。下颌切牙压低,磨牙有一定程度的伸长。牙弓长度变化在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上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1)正畸治疗后牙齿位置在头颅侧位片上变化与模型上实际变化呈正相关;(2)X线头影测量分析一些间接测量的项目,在某些情况下与牙、颌、面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牙模型 测颅法 头部 正畸学 矫正
下载PDF
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矫治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王春玲 郭鑫 刘东旭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316-317,共2页
目的 :探讨替牙期早期矫治安氏 Ⅱ 类 1分类错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方法 :替牙期安氏 Ⅱ 类1分类错 2 3例 ,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 ,不拔牙矫治。监控牙齿替换 ,利用替牙间隙调整关系。结果 :经对照 16项头影测量指标 ,10项指标矫治前... 目的 :探讨替牙期早期矫治安氏 Ⅱ 类 1分类错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方法 :替牙期安氏 Ⅱ 类1分类错 2 3例 ,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 ,不拔牙矫治。监控牙齿替换 ,利用替牙间隙调整关系。结果 :经对照 16项头影测量指标 ,10项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别有显著性 ,其中ANB、1— 1、1 MP 3项指标P <0 .0 1。矫治后前牙覆覆盖正常 ,关系良好 ,牙弓突度理想 ,平均疗程 2 8个月。结论 :安氏 Ⅱ 类 1分类错在替牙期尽早矫治 ,可明显改善颌骨的生长发育 ,阻止畸形进一步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替牙期 安氏 矫正 正畸学
下载PDF
Free-edge矫正器减数治疗安氏Ⅱ~1错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宾宾 梁甲兴 +3 位作者 张玉华 林立 李多 林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应用Free-edge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类错拔牙病例,分析其治疗前后基骨、牙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安氏Ⅱ1类错患者23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7例,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采用Free-edge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 目的应用Free-edge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类错拔牙病例,分析其治疗前后基骨、牙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安氏Ⅱ1类错患者23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7例,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采用Free-edge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后SNA、SNB、ANB、U1/SN、U1/NA角、U1/NA距均减小,U1/L1角显著增加,覆盖减小了6.16 mm,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1A-SP减少了3.22mm,U1E-SP减少5.08 mm,UM-SP、LM-SP分别增加了1.98 mm和2.27 mm,ULEnPog、LLEnPog明显减少,NLA及上下唇Z角明显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ree-edge矫治技术能有效矫治安氏Ⅱ1类错,显著内收前牙,减少覆盖及软组织突度,同时能较好控制前牙转矩及磨牙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 安氏 磨牙 转矩 正畸矫正器 正畸学 矫正
下载PDF
肥胖型儿童安氏Ⅱ类错畸形的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尧 贾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肥胖型儿童骨密度的变化、上气道形态的改变及了解肥胖型儿童饮食、睡眠和口腔疾病既往史。研究肥胖与安氏Ⅱ类错畸形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895例11和12岁儿童进行体重指数(BMI)检查。BMI≥23为肥胖组(n=170);在剩余725例BMI&l... 目的观察肥胖型儿童骨密度的变化、上气道形态的改变及了解肥胖型儿童饮食、睡眠和口腔疾病既往史。研究肥胖与安氏Ⅱ类错畸形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895例11和12岁儿童进行体重指数(BMI)检查。BMI≥23为肥胖组(n=170);在剩余725例BMI<23的儿童中,随机抽取170例作为配对正常组,对两组儿童进行骨密度检查和统计上气道软、硬组织形态的相关参数。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儿童饮食睡眠和口腔疾病既往史。结果肥胖组骨量减少,上气道相对狭窄,口呼吸习惯及牙体早失几率较高。结论肥胖虽然不是安氏Ⅱ类错畸形发生的直接原因,但与安氏Ⅱ类错畸形发生存在间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胖 安氏类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