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constitution type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1
作者 Gai-Ya Gao Jing-Dong Xue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18期46-50,共5页
Objective: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the distribu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was discussed,the common constitution types of the disease were determined,and medical evidence was provided... Objective: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the distribu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was discussed,the common constitution types of the disease were determined,and medical evidence was provid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AFL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The literature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AFLD and TCM constitution published in domestic journals from the database establishment to April 2020 were searched with"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TCM constitution"as the search term,and screening,quality evaluation and data extraction wer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na exclusion criteria.Statistical software stata16.0 was used for meta analysis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Results:Sixteen studies were includ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s of TCM constitution types and 95%CI of NAFLD patients were phlegm-dampness0.28(0.24,0.31),moisture-heat0.16(0.13,0.20),qi-asthenia0.13(0.10,0.16),qi-stagnation0.11(0.06,0.17),qi-stagnation0.08(0.06,0.10),yi-stagnation0.08(0.06,0.10),yi--stagnation0.08(0.06,0.10),blood stasis0.07(0.04,0.08),yang-asthenia0.06(0.04,0.08),and special report 0.02(0.01,0.02).Conclusion:The common constitution types of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are phlegm-dam-pness,damp-heat,q-asthenia,and mild,especially phlegm-dampness,which ar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tcm constitution correlation System evaluation Meta analysis
下载PDF
A meta-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by soothing the liver and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2
作者 Gai-Ya Gao Jing-Dong Xue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17期27-31,共5页
Objective: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the distribu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was discussed,the common constitution types of the disease were determined,and medical evidence was provided... Objective: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the distribu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was discussed,the common constitution types of the disease were determined,and medical evidence was provid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AFL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The literature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AFLD and TCM constitution published in domestic journals from the database establishment to April 2020 were searched with"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TCM constitution"as the search term,and screening,quality evaluation and data extraction wer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na exclusion criteria.Statistical software stata16.0 was used for meta analysis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Results:Sixteen studies were includ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s of TCM constitution types and 95%CI of NAFLD patients were phlegm-dampness0.28(0.24,0.31),moisture-heat0.16(0.13,0.20),qi-asthenia0.13(0.10,0.16),qi-stagnation0.11(0.06,0.17),qi-stagnation0.08(0.06,0.10),yi-stagnation0.08(0.06,0.10),yi--stagnation0.08(0.06,0.10),blood stasis0.07(0.04,0.08),yang-asthenia0.06(0.04,0.08),and special report 0.02(0.01,0.02).Conclusion:The common constitution types of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are phlegm-dam-pness,damp-heat,q-asthenia and mild,especially phlegm-dampness,which ar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tcm constitution correlation System evaluation Meta analysis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t Microbiota in Chronic Hepatitis B(CHB)Patients with Damp Heat Syndrome and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3
作者 JIANG Kai-ping JIANG Qun-fang +9 位作者 MO Xiao-ai LI Jian-hong HU Hong-tao HUANG Qing-hua GUO Wen-qiang QIU Teng-yu REN Jian ZHANG Lei XIE You-qing HUANG Kai-zhou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年第5期46-54,共9页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t microbiota in CHB patients with two most comm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s—damp heat syndrome and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t microbiota in CHB patients with two most comm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s—damp heat syndrome and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Methods: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Western medicine,TCM and screening exclusion criteria,65 cases of CHB with damp heat syndrome and 28 cases of CHB with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were finally included in the study.All the basic information was gathered and the fresh fe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16S rDNA sequencing.16S rDNA of gut microbiota was sequenced using Illumina hiseq 2,500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platform.Based on the optimized sequence,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clustering analysis and taxonomic annotation were carried out.Results:The difference in relative abundance of gut microbiota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damp heat syndrome and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in CHB patients.Cyanobacteria was only found in damp heat syndrome.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Erysipelotrichia and Subdoligranulum were higher in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while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Rhodospirillales,Alphaproteobacteria and Lachnospira were higher in the damp heat syndrome.LDA Effect Size(LEfSe)analysis showed that Lachnospira,Olsenella and Subdoligranulum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pecies among the two TCM syndromes.Conclusion: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gut microbiota in the two TCM syndromes of CHB patient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yndrome formation of TCM,which provides a new field of vision for th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B Gut microbiota tcm Damp heat syndrome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tcm Syndrome
下载PDF
芒针联合中医辨证干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王大伟 谭伟 +3 位作者 金梁 祝英波 高玮 王德敬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5期29-33,共5页
目的评价芒针疗法联合中医辨证干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给予芒针治疗,配合培土疏郁汤口服;对照... 目的评价芒针疗法联合中医辨证干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给予芒针治疗,配合培土疏郁汤口服;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疗法联合中医辨证干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西药口服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芒针 中医辨证 肝郁脾虚证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5
作者 朱正望 王琳琳 +2 位作者 赵静涵 朱平生 苗明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37-1444,共8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中...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和SPSS 21.0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28篇,提取处方442首,涉及中药225味,高频药物24味,其中党参、茯苓、陈皮、柴胡的使用频次最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理气药最为常见,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多归脾、肺、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最多,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2类。结论中医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益气健脾、疏肝行气药为主,甘温补虚、辛开苦降,辨证配伍化湿、解表、清热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证型 肝胃不和证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益气健脾 疏肝行气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探讨“健脾疏肝”法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新思路
6
作者 张欢 赵玉清 +2 位作者 马丽娜•阿新拜 胡雨薇 张立平 《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58-63,共6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已经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预计未来十年内可能逐渐成为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和原发性肝癌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已证实铁死亡在肝脏及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药靶向铁死亡改善...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已经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预计未来十年内可能逐渐成为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和原发性肝癌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已证实铁死亡在肝脏及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药靶向铁死亡改善MAFLD的相关研究已逐步开展,以铁死亡为切入点探究中医药改善MAFLD的作用机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契机。“健脾疏肝法”在MAFLD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中被证实可以改善脂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沉积,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铁死亡的途径进行总结,探讨铁死亡与肝脾理论的关联性以及中医药干预MAFLD的作用,以期进一步认识铁死亡的作用机制,理解健脾疏肝法的科学内涵,为MAFLD的中医药防治寻找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 铁死亡 健脾疏肝法 中医药
下载PDF
1746例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黄锐梅 王文辉 +1 位作者 叶志宁 梁民联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971-1977,共7页
【目的】探究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胃息肉住院患者1746例,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好发部位、数量... 【目的】探究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胃息肉住院患者1746例,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好发部位、数量、大小等,分析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性别方面,1746例患者中,女性1107例(63.40%),男性639例(36.60%),男女之比为1∶1.73;年龄方面,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中老年人是胃息肉的好发人群,≥40岁者占比高达87.40%。(2)中医证型方面,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胃气虚证最多[418例(23.94%)],其他按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寒湿阻滞证394例(22.57%)、脾胃湿热证353例(20.22%)、气滞痰阻证311例(17.81%)和痰瘀互结证70例(15.46%)。(3)不同性别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脾胃气虚证、寒湿阻滞证、气滞痰阻证、痰瘀互结证女性多于男性,而脾胃湿热证男性多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0岁患者多见脾胃气虚证,30~39岁和40~49岁患者多见脾胃湿热证,50~59岁患者多见气滞痰阻证,≥60岁患者多见寒湿阻滞证。(4)病理类型方面,胃息肉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胃底腺息肉1327例(76.00%),其他依次为增生性息肉266例(15.23%)、炎性息肉146例(8.36%)、腺瘤性息肉7例(0.40%);不同病理类型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胃底腺息肉以脾胃气虚证为主,增生性息肉以气滞痰阻证为主,炎性息肉以寒湿阻滞证为主,腺瘤性息肉以痰瘀互结证为主。(5)胃息肉数量方面,以多发性息肉为主[1120例(64.15%)],单发性息肉较少[626例(35.85%)];不同胃息肉数量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发性息肉以脾胃气虚证的占比最高(25.45%),单发性息肉以脾胃湿热证的占比最高(24.28%)。(6)好发部位及大小方面,胃息肉好发于胃体、胃底等部位,直径常≤0.5 cm;但不同发病部位及胃息肉大小之间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数量具有相关性;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中老年是胃息肉的好发人群;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脾胃湿热证男性多于女性,其余证型均以女性多见;胃底腺息肉以脾胃气虚证为主,增生性息肉以气滞痰阻证为主,炎性息肉以寒湿阻滞证为主,腺瘤性息肉以痰瘀互结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内镜特征 病理类型 中医证型 相关性 脾胃气虚 气滞痰阻 寒湿阻滞
下载PDF
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证患者临床指标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蒋元烨 孙沛祺 +3 位作者 袁乙富 杜晟楠 何诗嘉 华红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20-26,共7页
目的 分析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脾虚证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及其与痩型NAFLD脾虚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部及上海市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瘦型NA... 目的 分析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脾虚证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及其与痩型NAFLD脾虚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部及上海市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瘦型NAFLD患者336例,根据脾虚证患者报告结局指标量表将痩型NAFLD患者分为脾虚组(195例)和非脾虚组(141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肝肾功能、血脂、血常规,以及肿瘤指标,并对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SIMCA 14.1软件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脾虚证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非脾虚证组(P<0.05)。脾虚证组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于非脾虚证组,肌酐、尿酸低于非脾虚证组(P<0.01)。两组肿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后发现,两组人群区分度不明显,X/Y Overview Plot PCA分析、Loading Scatter Plot均提示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对判断瘦型NAFLD患者脾虚证意义最大。结论 虽然红细胞系统参数与脾虚证具有高度相关性,但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可能无法精准地诊断和鉴别痩型NAFLD脾虚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脾虚证 临床特点 相关性
下载PDF
抑肝扶脾针法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师晓敏 孙晨希 +2 位作者 张正兰 乔静 张争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在对儿童抽动障碍患儿治疗中按照抑肝扶脾针法配合耳穴压豆进行治疗对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以及不良反应控制的作用。方法按照比较治疗观察的形式开展探究,纳入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0月,按照双盲法分组的... 目的观察在对儿童抽动障碍患儿治疗中按照抑肝扶脾针法配合耳穴压豆进行治疗对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以及不良反应控制的作用。方法按照比较治疗观察的形式开展探究,纳入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0月,按照双盲法分组的方式,取组内40例患儿开展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40例患儿则开展抑肝扶脾针法配合耳穴压豆治疗,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患儿整体治疗效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耶鲁评分,在治疗前两组患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2、3、4周,观察组耶鲁评分均低于优势(P<0.05)。结论在对儿童抽动障碍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按照抑肝扶脾针法配合耳穴压豆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并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达到帮助患儿进行恢复的目的,能够促使患儿抽动障碍症状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肝扶脾针法 耳穴压豆 儿童抽动障碍 中医证候积分 不良反应 耶鲁评分 康复 发生率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中医证候研究
10
作者 石晶 王金凤 +2 位作者 刘树辉 田国英 侯敬丽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574-576,622,共4页
目的:分析哈尔滨地区女性不同年龄段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情况、感染类型及中医证候分布,为本地区HPV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6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就诊的宫颈HR-HPV感染患者,回顾分析991例HPV感染... 目的:分析哈尔滨地区女性不同年龄段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情况、感染类型及中医证候分布,为本地区HPV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6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就诊的宫颈HR-HPV感染患者,回顾分析991例HPV感染者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高危HPV感染在31~40岁比例最高,占33.5%,并以单一感染为主;HR-HPV感染患者中肝郁脾虚证候最多,占26.7%,其次为湿热下注证,占25.0%。21~30岁年龄组湿热下注证最多,31~40岁、41~50岁年龄组肝郁脾虚证最多,高于50岁年龄组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肾阳虚型比例接近。HR-HPV单一感染者中肝郁脾虚证型最多见,双重及以上感染者气滞血瘀型最多见。结论:哈尔滨地区女性HR-HPV感染以单一型为主,肝郁脾虚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常见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地区 HR-HPV 年龄 中医证候 肝郁脾虚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11
作者 张敏 李冬梅 +1 位作者 史攀 刘睿智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9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为消化道肿瘤辨证的标准化、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20例...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为消化道肿瘤辨证的标准化、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共获取有效中医四诊症状39项,其中发生率>50%的有脉弦、少神、舌红、胃脘痞满,发生率30%~50%的有腹胀、夜寐不佳、神疲乏力、苔白、苔薄、脉细、腹部隐痛、精神不振、苔黄、舌黯、舌色淡红、泛酸嘈杂、烦躁易怒、嗳气、少气懒言、食后尤甚、脘腹胀痛。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脾胃虚弱证(38例,占31.67%)>瘀血内阻证(33例,占27.50%)>肝胃不和证(21例,占17.50%)>脾虚湿盛证(16例,占13.33%)>气机阻滞证(12例,占10.00%)。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有无饮酒史、有无不良饮食习惯、不同肿瘤类型、有无肿瘤转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婚姻状况、有无消化道病史、有无吸烟史、有无手术治疗、有无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弱证最多,其次为瘀血内阻证,而气机阻滞证最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有无饮酒史、有无不良饮食习惯、不同肿瘤类型、有无肿瘤转移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中医证型 脾胃虚弱证 瘀血内阻证 肝胃不和证 脾虚湿盛证 气机阻滞证 分布规律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及证素特征研究
12
作者 苏桂芳 吴皓萌 +2 位作者 刘颖盈 杨元明 黄绍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280-2288,共9页
【目的】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探讨IBS-D重叠FD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通过临床调查收集IBS-D、FD和IBS-D重叠FD(简称重叠组)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证素辨证学方法分析其中医... 【目的】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探讨IBS-D重叠FD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通过临床调查收集IBS-D、FD和IBS-D重叠FD(简称重叠组)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证素辨证学方法分析其中医证素,并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归纳其中医证候和证素特征。【结果】(1)频数分析结果显示:重叠组以情志异常为主要诱发或加重因素,其次为饮食不节。主要证候是腹泻、腹胀、胃脘痞满、腹痛和食后痞胀。舌色多为舌淡、舌淡红、舌暗或舌红,舌体大多胖大或有齿痕,舌苔以薄白或白为主;最常见的脉象是脉滑、脉弦、脉沉和脉细。病位证素主要是脾、胃、小肠和肝,病性证素主要是气滞、湿、气虚和阳虚。(2)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证候方面,腹胀和腹泻的支持度最高,为70.00%;病位证素方面,脾和胃的支持度最高,为80.00%;病性证素方面,湿和气滞、气虚和气滞两组的支持度最高,均为36.00%。(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证候方面,共聚为4类,分别为脾虚湿滞证、脾虚气滞证、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的主要表现;证候和证素组合方面,共聚为5类,分别为肝郁脾虚证和肠道湿滞证表现、食滞胃脘证表现、脾虚气滞证表现、苔腻以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表现。【结论】IBS-D重叠FD的主要病位在脾,与胃、肝和小肠密切相关,主要证候是脾虚湿滞证和肝郁脾虚证、肠道湿滞证。气滞与湿阻是重叠病机的关键,病性表现为虚实夹杂,疾病后期可出现痰湿、食积、血瘀等病理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情志异常 饮食不节 中医证候 脾虚湿滞证 肝郁脾虚证 肠道湿滞证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虚肝郁证)对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的影响
13
作者 赵长城 《四川中医》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PU)脾虚肝郁证对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95例PU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奥美拉唑+瑞巴派特)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PU)脾虚肝郁证对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95例PU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奥美拉唑+瑞巴派特)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分泌功能、肠屏障功能、生长因子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7%vs.8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治疗组胃脘隐痛、得食痛减、胸胁胀痛、胃纳呆滞、四肢倦怠、畏寒肢冷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分泌功能[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肠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ET)]、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得到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4.26%vs.18.75%)(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加减治疗PU脾虚肝郁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胃分泌功能、肠屏障功能及生长因子,并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脾虚肝郁证 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 中医证候积分 复发
下载PDF
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杜艺婷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9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疏肝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脘胀痛、胁肋胀痛、便溏、情绪抑郁)、胃功能指标[胃动素(MTL)、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脘胀痛、胁肋胀痛、便溏、情绪抑郁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TL、PGⅡ、G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型 疏肝健脾汤 胃功能 中医证候积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213例中医药辅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病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葛 胡佳奇 +4 位作者 秦晓艳 李道睿 刘浩 李丛煌 花宝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55-161,共7页
目的观察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干预后的流行病学趋势与相关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中医药辅助治疗的21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对既往治疗的总结与随访,观察中医药辅助治疗对晚期... 目的观察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干预后的流行病学趋势与相关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中医药辅助治疗的21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对既往治疗的总结与随访,观察中医药辅助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作用,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对影响中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筛选出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探索结直肠癌中医病机的发展规律。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肝转移为预后不良因素,有肝转移的患者死亡风险为无肝转移患者的1.473倍(HR=1.473)。中西医结合组进展风险低于中医组,进展风险为中医组的40.7%。结论本研究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例基本符合当时国际流行病学变化趋势,脾肾阳虚为最为常见的辨证类型,经COX回归分析,肝转移是总生存期不利的预后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转移 脾肾阳虚 回顾性分析 预后不良因素
下载PDF
妇人新产后中医体质分析及中医治疗技术防治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珏 徐丽琴 李虹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9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新产妇中医体质及中医治疗技术干预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104例产妇的中医体质特点。选取其中偏颇体质产妇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围产期宣教,包括... 目的:探讨新产妇中医体质及中医治疗技术干预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104例产妇的中医体质特点。选取其中偏颇体质产妇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围产期宣教,包括饮食指导,产后早吸吮、早接触等;干预组在母乳喂养宣教的基础上,分娩当日起给予经络腧穴推拿。比较两组乳汁初始分泌时间,产后第5天每次乳汁流出量、乳房充盈情况,总疗效及产后48 h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产后体质偏颇产妇大致分为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干预组乳汁初始分泌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乳房充盈度I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后第5天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产前,两组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催乳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 h,干预组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催乳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缺乳基本符合肝郁脾虚的病因病机。经络推拿早期干预偏颇体质产后缺乳效果显著。此法可使产妇乳汁初始分泌时间提前,增加乳汁每次流出量,提升治疗效果及乳房充盈情况,提高血红蛋白和血清催乳素含量,改善产后泌乳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缺乳 经络推拿 疏肝健脾 治未病 中医体质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梅汉玮 邱鸣寒 +7 位作者 宋腾 吴珊 赵可 邹丹丹 李书苹 何国平 赵轩竹 王华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化程度、分期、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中心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351例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等信息,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化...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化程度、分期、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中心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351例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等信息,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化程度、分期、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包括脾肾两虚、肝肾阴虚、脾虚气滞、肝脾不调、气血两虚;年龄、性别、分期与中医证型分布有相关性(P<0.05);分化程度与中医证型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是脾肾两虚证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分期与年龄为肝肾阴虚证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分期为脾虚气滞证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以脾肾两虚、肝肾阴虚、脾虚气滞为主,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相关。根据患者术后不同证型选择合适的中医药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还能减轻放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医证型 相关分析 脾肾两虚 肝肾阴虚 脾虚气滞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405例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脱璐尧 辛红 +3 位作者 吕琨 朱跃坤 张致睿 徐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349-2353,共5页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类的意义,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中医药干预的客观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行...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类的意义,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中医药干预的客观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5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证型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与不同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Ⅰ期、Ⅱ期以实证和虚实夹杂为主,湿热蕴结最多,脾虚湿盛次之;而Ⅲ期、Ⅳ期以虚证为主,依次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术后Ⅰ期和Ⅱ期以脾虚湿盛最多,其次为湿热蕴结;Ⅲ期和Ⅳ期以虚证为主,以气血双亏分布最多,其次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不同中医证型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围手术期证候演变具有术前到术后由实证到逐渐变为虚证,由术前的湿、热等标实之证变为术后的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证。手术前中医证型的分布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术后中医证型变化与机体应激状态关联性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围手术期 中医证型 分布特点 湿热蕴结 脾虚湿盛 气血双亏 肝肾阴虚 脾肾阳虚
下载PDF
从“耳脑-肝脾”相关探讨耳甲电针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屹 马跃 +3 位作者 姜天童 谭超仁 杨永升 方继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07-3412,共6页
从传统医学理论出发,将耳与脑、肝脾相联系,提出“耳脑-肝脾”相关的理论。再通过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对应的现代医学机制研究,认识到耳与脑、肝脾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从耳治疗FD的理论基础。近年... 从传统医学理论出发,将耳与脑、肝脾相联系,提出“耳脑-肝脾”相关的理论。再通过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对应的现代医学机制研究,认识到耳与脑、肝脾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从耳治疗FD的理论基础。近年来,一种新型的迷走神经刺激疗法——耳甲电针(Auricular Concha Eletro-Acupuncture,ACEA),能通过脑神的调节,调节肝脾气血,起到疏肝解郁、健脾理气的作用,进而治疗FD。从现代医学来说,这与其中枢调节相应脑功能区活动,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疼痛感知,增强胃肠蠕动功能以及降低中枢、外周炎症有关。在“耳脑-肝脾”相关的基础上探讨耳甲电针在FD中的应用,将更好地理解耳穴刺激在调节脑神、调节肝脾气血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促进中医理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甲电针 功能性消化不良 “耳脑-肝脾”相关 情绪 消化 感知
下载PDF
蔡氏补肾填精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琪 杨文文 +1 位作者 蔡连香 黄欲晓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561-3566,共6页
目的:观察蔡氏补肾填精方治疗肝肾阴虚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收治的肝肾阴虚证DOR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区组随机法分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及卵巢早... 目的:观察蔡氏补肾填精方治疗肝肾阴虚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收治的肝肾阴虚证DOR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区组随机法分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及卵巢早衰患者,每组30例,其中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含观察组20例、对照组10例,卵巢早衰患者含观察组20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给予蔡氏补肾填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以3个月经周期为治疗周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血清卵泡刺激素(FSH)、血清黄体生成素(LH)、血清雌二醇(E_(2))、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以及卵巢窦卵泡计数(AFC)、双侧卵巢平均体积及卵巢间质血流阻力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SH、L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E_(2)及AMH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其他血清学指标、超声指标,治疗前后以及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蔡氏补肾填精方能明显改善DOR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氏补肾填精方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肝肾阴虚 补肾填精 临床研究 卵泡刺激素 抗米勒管激素 中医证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