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旅游行为的湖湘文旅综合廊道构建研究
1
作者 王宽 叶华清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旅游行为对文旅廊道构建具有显著的塑造和驱动作用,合理利用好旅游行为对旅游市场拓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具有引导作用。文化遗产资源地如何有效组织及导引游客于境内的旅游路线,达到增加旅游机会、获取经济效益及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 旅游行为对文旅廊道构建具有显著的塑造和驱动作用,合理利用好旅游行为对旅游市场拓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具有引导作用。文化遗产资源地如何有效组织及导引游客于境内的旅游路线,达到增加旅游机会、获取经济效益及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目标,是当前业内讨论的热点问题。而很大一部分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具有耦合性及邻近性,为寻求“文旅”协同发展,以湖南省11个5A级景区、161个4A级景区(含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它们的空间关联性、旅游概率以及宏观文旅廊道构建。结果显示:湖南省5A、4A级景区空间分布数量差异大,两极分化严重,主要集中在长沙市、怀化市、永州市,数量最少的为娄底市和邵阳市,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景区平均通行时间在166~341 min之间,高铁站平均通行时间在53~141 min之间,两者平均通行时间整体呈现“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旅游时间成本最低的城市为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娄底市乘坐高铁平均通行时间为53~70 min;在宏观上建议构建红色、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主题路线;最后,根据湖南省“文旅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为优化湖南省旅游发展在政府、景区的层面上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 空间分布特征 文旅 廊道
下载PDF
基于系统耦合的辽西复合型风景道网络构建
2
作者 杨婉 霍丹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44-151,共8页
风景道多元化复合型发展对于解决资源破碎化,推动交旅融合与实现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西走廊为例,基于多目标导向结合多源数据与数字化规划方法,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适宜性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冷热点分... 风景道多元化复合型发展对于解决资源破碎化,推动交旅融合与实现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西走廊为例,基于多目标导向结合多源数据与数字化规划方法,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适宜性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冷热点分析等多元评价量化评估区域资源环境,并通过系统耦合与电路理论构建区域复合型风景道。结果表明:1)辽西区域共筛选出51处复合节点,其中一级节点9处,二级节点12处,三级节点30处;2)基于多元评价识别复合风景道137条,根据重力模型结果分为一级风景道36条、二级风景道28条、三级风景道73条;3)通过生态、游憩、交通、文化多功能整合与空间区划,形成以国道G101与G102为基础、“三环八带”纵横交错的辽西复合型风景道网络布局。最后,提出应以区域风景道为依据,将道路发展为旅游吸引物,实现全域旅游多元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道 电路理论 辽西走廊 区域旅游
下载PDF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向丽蓉 胡传东 +2 位作者 曾涵林 谢治阳 陈佳荟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8-44,共7页
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1200处国家级与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的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非遗呈现明显的成渝“双核”空间集聚特征,其中传统音... 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1200处国家级与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的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非遗呈现明显的成渝“双核”空间集聚特征,其中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曲艺类、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医药类非遗呈显著集聚,民间文学类与传统戏剧类非遗随机分布,民俗类非遗近随机分布;人文因素对非遗分布的影响比自然地理因素更显著,其中,文化因子造成的影响最强,地形地貌影响最弱,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进一步解释了非遗分布的特征。基于结果分析,提出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相关建议,积极引导社会经济政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上的调整,有助于提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发展质量,构建合理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旅游廊道视角下目的地形象感知变化及其原因——以陕西黄河流域城市为例
4
作者 白艾灵 郭杉桐 朱海艳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文章利用网络关注度分析旅游廊道建设后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变化,然后基于内容分析法剖析目的地形象认知属性并阐释其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变化的影响。发现:①既有个性形象又有共性形象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感知水平显著提升;只有个性形象且没有... 文章利用网络关注度分析旅游廊道建设后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变化,然后基于内容分析法剖析目的地形象认知属性并阐释其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变化的影响。发现:①既有个性形象又有共性形象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感知水平显著提升;只有个性形象且没有外地认知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感知水平并未受到旅游廊道的影响;空间上具有外地认知的目的地,旅游廊道建设后旅游形象感知水平在区域中的比重得到提升。②目的地共性形象在旅游廊道建设后能够得到强化,旅游形象感知水平也由此提升;具有外地认知的目的地,由于受到其他目的地的关联带动,促进了区域旅游形象感知结构的协调发展。③基于旅游廊道内涵提出的目的地景区维度和空间维度认知属性的5种组合能够指示旅游廊道建设后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形象 整体形象 旅游廊道 陕西黄河流域
下载PDF
廊道旅游地农户旅游生计资本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皖南川藏线为例
5
作者 刘昌琪 杨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与传统板块型旅游地相比,廊道旅游地具有产品全时化、空间广域化、消费乘数化特征,对农户生计辐射带动作用更强。以皖南川藏线为例,构建农户旅游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动态探究廊道旅游地农户旅游生计资本变化,并采用地理探... 与传统板块型旅游地相比,廊道旅游地具有产品全时化、空间广域化、消费乘数化特征,对农户生计辐射带动作用更强。以皖南川藏线为例,构建农户旅游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动态探究廊道旅游地农户旅游生计资本变化,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驱动因子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参与旅游经营后,农户旅游生计资本变化显著,自然资本下降了31.13%,物质资本变化幅度最大,增长了297.86%。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分别增长了176.66%、175.20%和95.32%。(2)自然资本中生态环境约束强度下降幅度最大,物质资本中私家停车位的增加值和增加率均最高,人力资本中返乡人数增长最为显著,金融资本中农户家庭年收入增长最强劲,社会资本中使用网络媒体种类上升最明显。(3)廊道旅游地农户旅游生计资本变化同时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廊道条件影响,表现为自然环境限制农户用地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释放景区引流作用并将农户旅游生计资本嵌入在地生计链、廊道近邻效应提升旅游生计资本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道旅游地 农户生计 旅游生计资本 皖南川藏线
下载PDF
普洱景迈山遗产地旅游业态布局优化研究
6
作者 潘龙宇 李庆雷 +1 位作者 唐筱 石晓红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5-74,共10页
普洱景迈山地处云南省普洱市,有着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茶文化,但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已有传统旅游业态的数量、功能及品质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其次,以遗产地的特色游览、休闲娱乐、康养、研学等旅游业新要素衍生出的新业态还处于... 普洱景迈山地处云南省普洱市,有着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茶文化,但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已有传统旅游业态的数量、功能及品质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其次,以遗产地的特色游览、休闲娱乐、康养、研学等旅游业新要素衍生出的新业态还处于未开发阶段,对于游客在旅行中的“参与-收获”的体验感质量也未能达到游客预期。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景观学视角出发,通过将普洱景迈山遗产地作为“基质”,村寨、古茶林等看作遗产地“斑块”,道路交通看作连接“廊道”,对其已有传统旅游业态和未来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分析发现,各村寨内传统旅游业态呈现出的已有传统旅游业态规模小、接待能力弱和环境差,新兴旅游业态还未成型,廊道路面和连接度不够完善导致各村寨可进入性较差,遗产地核心区域孔隙度强,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增进村寨间文化交流,但未来旅游业态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是目前景迈山业态布局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此之上提出遗产地旅游业态的布局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态 “斑-廊-基”理论 业态布局 景迈山 遗产地
下载PDF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背景下地方文旅产业品牌力提升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7
作者 陈晓敏 李雪怡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5,120,共11页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成渝两地文旅产业发展和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创造了良好机遇。作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关键节点,成都市龙泉驿区在文旅产业品牌文化、品牌传播和品牌延伸方面优势突出、成效显著,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提升其文...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成渝两地文旅产业发展和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创造了良好机遇。作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关键节点,成都市龙泉驿区在文旅产业品牌文化、品牌传播和品牌延伸方面优势突出、成效显著,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提升其文旅产业品牌力的路径包括:抢抓机遇,用好用活政策,促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顺势而为,依靠极核力量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品牌;加强团结协作,协同其他城市全面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深挖文化内涵,强化本土文化研究保护与传承利用;强化政府主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端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文旅产业 品牌力
下载PDF
基于地方依恋理论的乡村文化廊道建设及旅游开发——以锦州市为例
8
作者 程金阳 单福彬 王爽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建设锦州特色乡村文化廊道,需要先规划每条廊道的特色主题、文化景观、空间结构、旅游产品,以区域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为目标,根据地方依恋理论,以乡村文化作为起点,将文化与旅游、科技等要素充分融合,培育乡村文化廊道的旅游... 建设锦州特色乡村文化廊道,需要先规划每条廊道的特色主题、文化景观、空间结构、旅游产品,以区域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为目标,根据地方依恋理论,以乡村文化作为起点,将文化与旅游、科技等要素充分融合,培育乡村文化廊道的旅游吸引物,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廊道 地方依恋 建设 旅游开发 锦州
下载PDF
“南向通道”建设背景下甘肃文旅融合发展维度分析与路径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静 戴斌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南向通道”是跨经济区、跨社会制度、跨国界、跨文化的国际陆海新通道,对实现南北贯通、东西互济、海陆联通开放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甘肃地处这一合作体的北端位置,是“点—轴”空间形态向西南延伸拓展的潜力区域,依托丰富的旅... “南向通道”是跨经济区、跨社会制度、跨国界、跨文化的国际陆海新通道,对实现南北贯通、东西互济、海陆联通开放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甘肃地处这一合作体的北端位置,是“点—轴”空间形态向西南延伸拓展的潜力区域,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地域文化,发展旅游业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品味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引擎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南向通道”的缘起与联动,分析甘肃的区位优势和文旅资源禀赋,从学理上对资源特征、业态现状、发展合力、集团化运营、人才结构等多维度进行剖析,揭示甘肃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打破文化和旅游发展认知边界,强调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思维,从政策红利、业态变革、科技赋能、文旅IP打造等多视角探寻“南向通道”建设中的甘肃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向通道 甘肃 文旅融合 维度分析 路径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hu Cultural and Tourism Corridor
10
作者 Yi Wa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Development Research》 2024年第3期32-42,共11页
The Bashu Cultural and Tourism Corridor is a region centered on Chongqing's main city and Chengdu,with the high-speed railways,expressways,and cities(counties)along the Yangtze River system connecting the two plac... The Bashu Cultural and Tourism Corridor is a region centered on Chongqing's main city and Chengdu,with the high-speed railways,expressways,and cities(counties)along the Yangtze River system connecting the two places as important components.Sichuan and Chongqing,guided by the"Bashu Cultural and Tourism Corridor Construction Plan,"have issu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syste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shu cultural tourism,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hu Cultural and Tourism Corridor.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hu Cultural and Tourism Corridor,there are also many challenges,such as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outdated development models for cultural tourism,imperfect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within the industry,a large gap in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and inadequate exploration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Among these,the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manifested in the disappearance of regional culture,a significant loss of talent,and low-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s a deep-level integration in the fields of concepts,functions,resources,industries,and technologies.This topic focuses on the issue of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hu Cultural and Tourism Corridor,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hu cultural tourism corridor Chinese culture Deep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生态位视角下藏羌彝走廊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评价研究
11
作者 方永恒 刘洪佳 +1 位作者 贾云 刘婧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6期71-76,共6页
促进藏羌彝走廊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民族地区繁荣振兴的关键着力点。本文围绕藏羌彝走廊七个枢纽城市2014-2019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情况,尝试构建藏羌彝走廊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生态位态势模型和扩充率模... 促进藏羌彝走廊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民族地区繁荣振兴的关键着力点。本文围绕藏羌彝走廊七个枢纽城市2014-2019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情况,尝试构建藏羌彝走廊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生态位态势模型和扩充率模型对枢纽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现状和发展速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枢纽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情况在不同层面的侧重点不同;拉萨市和西安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综合生态位较好。(2)依据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测算结果,藏羌彝走廊上七个枢纽城市可以分为融合情况较好和一般两类城市。(3)枢纽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生态位均处于扩充状态,其中兰州市和成都市扩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藏羌彝走廊 文化和旅游 产业融合 评价
下载PDF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Ming Dynasty Outer City Wall in Nanj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Tourism
12
作者 YU Zip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年第6期134-136,共3页
Taking a sec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Outer City Wall from Xianhe Gate to Qilin Gat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landscap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tourism, highlighted the wal, and took the b... Taking a sec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Outer City Wall from Xianhe Gate to Qilin Gat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landscap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tourism, highlighted the wal, and took the beautiful environment and rich history and cultures of the Ming Dynasty Outer City Wall as the essential experience elements, to build cultural recreational corridors with the theme of "experiencing the Ming Dynasty culture", so that visitors will ge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ourism quality, popularity of the Ming Dynasty Outer City Wall as well as its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will be further promo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ence tourism The Ming DYNASTY Outer City Wall CULTURAL corridor LANDSCAPE
下载PDF
淮河流域信阳段生态旅游廊道及生态旅游区建设
13
作者 张振克 牛继强 +1 位作者 程启先 王子羽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7-522,共6页
以淮河流域信阳段为研究区域,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及其聚集趋势进行分析,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法和PEST分析法分别对生态旅游廊道与生态旅游区建设进行研究,提出生态旅游廊道及生态旅游区建设的结论与... 以淮河流域信阳段为研究区域,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及其聚集趋势进行分析,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法和PEST分析法分别对生态旅游廊道与生态旅游区建设进行研究,提出生态旅游廊道及生态旅游区建设的结论与建议。结果表明:(1)区域内A级景区的核密度结果分布呈现出“一主一副”高度聚集的趋势,标准差椭圆结果呈“东—西”走向;(2)区域南部的大别山北麓与中东部平原丘陵区的生态阻力值偏低,生态旅游廊道呈现出“双核心”趋势;(3)后续研究应当拓宽至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进行水域生态旅游廊道要素以及多源数据有机整合等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廊道 核密度分析 标准差椭圆模型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淮河流域信阳段
下载PDF
“双循环”背景下河西走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苟轶清 杨涛 邵继萍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为河西走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契机.运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西走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为河西走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契机.运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西走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与困境,基于河西走廊资源分布状况构建出动态参与型、娱乐休闲型、康养度假型、冰雪运动型、民族风情型、乡村田园型6种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并从补短板视角提出河西走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化路径,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推动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河西走廊 体育旅游 资源开发
下载PDF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基于三个案例点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莞 粟源昱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1,共7页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重点之一。本文采用AHP构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选取四川省建川博物馆、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南充市朱德故里进行案例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这三个案例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均...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重点之一。本文采用AHP构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选取四川省建川博物馆、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南充市朱德故里进行案例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这三个案例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但在产业融合专项政策、产品内容与融合深度、资源整合与融合广度、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四个方面还有待完善。为此提出创新路径:推动产业融合政策落实,加强资金保障;深化红旅融合,打造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产品;拓宽融合广度,资源组合推动业态创新;注重红色旅游融合人才培养,推动产教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红色旅游 融合发展
下载PDF
中蒙俄经济走廊旅游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雨衡 《北方经贸》 2023年第5期25-28,共4页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沿线中最早启动实质性合作的经济带,是中国与蒙古国和俄罗斯发展对接的一个载体。旅游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蒙俄三国地理位置相邻,利用地理位置的优...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沿线中最早启动实质性合作的经济带,是中国与蒙古国和俄罗斯发展对接的一个载体。旅游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蒙俄三国地理位置相邻,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三国之间的旅游服务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发展旅游服务业时也面临一系列基础设施不便、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加强中蒙俄经济走廊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解决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三方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俄经济走廊 旅游服务贸易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区入境旅游效率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雅婷 王永强 +2 位作者 王珑兴 张又文 杨玮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0-71,共12页
以“陆海新通道”沿线的西南五省市区(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和贵州)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2010—2019年西南五省市区入境旅游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陆... 以“陆海新通道”沿线的西南五省市区(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和贵州)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2010—2019年西南五省市区入境旅游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区入境旅游效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重庆、云南和广西三地入境旅游综合效率达到最优水平,规模低效和技术落后是入境旅游效率提升的主要障碍;就旅游企业投入要素而言,重庆和云南表现较佳,其余三地均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建议沿线省市区借助陆海新通道加强对外开放,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优化交通设施建设,加强文旅融合,实现入境旅游效率最大化,促进区域入境旅游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入境旅游效率 DEA-MALMQUIST指数 面板Tobit模型
下载PDF
基于要素流动视角的休闲农业全域旅游实现路径——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路庆玲 刘悦忻 +3 位作者 高阳 张中浩 崔立晗 孙烯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3-531,共9页
为打破休闲农业旅游的静态分布,以重庆市为例,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应用“源-汇”理论,构建“源地-廊道”空间域。结果表明:1)重庆市传统休闲农业旅游多依赖于耕地、林地及部分草地,用地空间结构紧凑,以主城区为轴心或沿长江流域集聚分布;2... 为打破休闲农业旅游的静态分布,以重庆市为例,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应用“源-汇”理论,构建“源地-廊道”空间域。结果表明:1)重庆市传统休闲农业旅游多依赖于耕地、林地及部分草地,用地空间结构紧凑,以主城区为轴心或沿长江流域集聚分布;2)重庆市生态禀赋较好,中度及轻度生态敏感区域的面积总占比为62.49%,综合6处休闲农业旅游源地及18条要素流动廊道,构建“源地-廊道”空间域;3)基于“一心两环、一廊两翼”的空间布局,通过强化40个关键节点并提升18条廊道网络,打造重庆市文化中心、文化长廊及观光带休闲旅游综合体。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推进旅游综合治理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廊道网络 空间优化 重庆市
下载PDF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以南充市为例
19
作者 张莞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6-51,共6页
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是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任务之一。产业融合是助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根本。文章探讨了红色文旅融合的形成机制,融合路径主要包括政策融合、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四个方面,并探索性地采用... 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是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任务之一。产业融合是助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根本。文章探讨了红色文旅融合的形成机制,融合路径主要包括政策融合、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四个方面,并探索性地采用AHP构建了红色文旅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南充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南充市红色文旅融合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存在红色文旅融合广度和深度不足、融合程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此提出对策建议:加快红色资源的市场化、产品化和品牌化;扩大红色文旅产业效益及辐射带动效应;加强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拓展产品融合形态,提升红旅消费水平;加强区域合作,构建红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红色文旅 产业融合 AHP
下载PDF
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东东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10期110-114,共5页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梳理了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开发优势,发现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善;节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市场秩...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梳理了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开发优势,发现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善;节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市场秩序不规范;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商业化气息严重等,提出建立合作机构,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节庆体育旅游产业,规范市场秩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政府管理规划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羌彝走廊 节庆体育 民族传统文化 旅游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