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pothalamic-pituitary-derived melanocortin axis links to myelopoiesis and immunotherapy
1
作者 Chao Zhang Ya-Xiong Tao 《The Innovation》 EI 2023年第4期9-10,共2页
Melanocortins,including a-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a-MSH),b-MSH,g-MSH,and adrenocorticotropin(ACTH),are ancient peptides highly conserved in vertebrates and exhibit diverse well-established functions,including d... Melanocortins,including a-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a-MSH),b-MSH,g-MSH,and adrenocorticotropin(ACTH),are ancient peptides highly conserved in vertebrates and exhibit diverse well-established functions,including dermal pigmentation,adrenal steroidogenesis and cell proliferation,energy homeostasis,and inflammation.1 Melanocortins exert their diverse functions through five melanocortin receptors(MCRs),MC1R-MC5R,numbered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their cl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EOSTASIS cortin stimulating
原文传递
DCLK1和ITGA5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刘昊 靳二梅 +1 位作者 丁红娟 常彦祥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72-576,共5页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和整合素α5(integrin alpha5,ITGA5)水平并讨论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和整合素α5(integrin alpha5,ITGA5)水平并讨论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在我院收治的116例NSCLC患者(NSCLC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同期10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SCLC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DCLK1和ITGA5的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ROC曲线分析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对NSCLC患者3年发生死亡的预测价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发生死亡的因素。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DCLK1、ITGA5单独及联合预测患者发生死亡的AUC分别为0.895(95%CI=0.824~0.944)、0.828(95%CI=0.747~0.892)、0.926(95%CI=0.862~0.966);DCLK1、ITGA5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异常升高,二者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双皮质素样激酶1 整合素Α5
下载PDF
血清DCLK1、LTBP2联合经阴道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3
作者 王君 徐宁 +3 位作者 关三丽 乔敏霞 王利娜 张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009-101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联合经阴道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确诊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联合经阴道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75例(宫颈癌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80例(CIN组),另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无宫颈相关疾病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受试者均进行血清DCLK1、LTBP2水平检测及经阴道SWE检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CLK1、LTBP2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法分析血清DCLK1、LTBP2联合经阴道SWE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DCLK1、LTBP2水平显著高于CIN组及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宫颈癌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血清DCLK1、LTBP2水平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CLK1、LTBP2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0.754,敏感度为86.67%、78.67%,特异度为81.25%、60.00%,最佳截断值为1.49 ng/mL、19.02μg/mL。宫颈癌组患者病灶组织的最大弹性模量、平均弹性模量均显著高于CIN组(P<0.05)。血清DCLK1、血清LTBP2、经阴道SWE诊断宫颈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78.67%、82.67%,与金标准均具有一致性(Kappa=0.624、0.501、0.673,P<0.001),三项联合诊断宫颈癌的阳性率为97.33%,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6,P=0.001);三项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血清DCLK1、血清LTBP2、经阴道SWE单一指标诊断,三项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显著高于血清DCLK1、LTBP2单一指标诊断,三项联合的误诊率均显著低于血清DCLK1、LTBP2单一指标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CLK1、LTBP2联合经阴道SWE在宫颈癌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升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皮质素样激酶1 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经阴道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宫颈癌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皮质酮诱导免疫功能低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配伍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沈自尹 吴志军 +2 位作者 于立华 傅大煦 黄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知母总皂苷和甘草次酸及其组合物对皮质酮所致的肾阳虚大鼠肾脏和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皮质酮所致的大鼠肾阳虚模型,测定不同配伍方式的淫羊藿总黄酮、知母总皂苷、甘草次酸及其组合物对其肾脏和免疫功...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知母总皂苷和甘草次酸及其组合物对皮质酮所致的肾阳虚大鼠肾脏和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皮质酮所致的大鼠肾阳虚模型,测定不同配伍方式的淫羊藿总黄酮、知母总皂苷、甘草次酸及其组合物对其肾脏和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淫羊藿总黄酮、知母总皂苷和甘草次酸配伍使用,对皮质酮所致大鼠激素副作用的拮抗效应最佳。结论具有滋阴、温补肾阳作用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保护外源性皮质激素作用下的肾脏和免疫功能,具有开发为新药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知母总皂苷 甘草次酸 肾上腺皮质激素 副作用
下载PDF
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沛然 黄磊 王述昀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5期8-9,共2页
目的 观察上呼吸道感染 (下称上感 )高热患儿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称激素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动物实验基础上 ,对 30例上感高热患儿应用病毒唑或抗生素 ,同时静滴地塞米松 0 .2~0 .4 mg/ kg,每日 1次 ,连用 3天。 ... 目的 观察上呼吸道感染 (下称上感 )高热患儿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称激素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动物实验基础上 ,对 30例上感高热患儿应用病毒唑或抗生素 ,同时静滴地塞米松 0 .2~0 .4 mg/ kg,每日 1次 ,连用 3天。 3天后检测血中淋巴细胞亚群 ,随访 7天。结果  30例患儿体温均恢复正常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均在正常范围 ,随访 7天未复发 ,亦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上感高热患儿短期使用激素 ,可使体温稳步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儿童 肾上腺皮质激素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不同药物用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少峰 高成杰 +2 位作者 张建欣 李志英 赵亮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80-58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46例病人分成A,B两组,A组SGB用1%利多卡因10ml,1次/d;B组SGB用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μg,曲安奈德4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1次/5d。两组均以15d...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46例病人分成A,B两组,A组SGB用1%利多卡因10ml,1次/d;B组SGB用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μg,曲安奈德4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1次/5d。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结果A组治愈18例,占78%;B组治愈22例,占96%。两组治愈率相比,B组显著优于A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GB治疗面神经炎在利多卡因中加入B族维生素和皮质激素可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星状神经节 阻滞 利多卡因 维生素B族 皮质激素
下载PDF
血清DCLK1、sTim-3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敏玉 吴军 +4 位作者 覃天资 周威 苏立泽 邱荣 黄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68-2372,2378,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 目的 探讨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DCLK1、sTim-3水平;分析血清DCLK1、sTim-3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病理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DCLK1、sTim-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DCLK1、sTim-3水平呈正相关(P <0.05)。二者与PSA水平、Gleason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血清DCLK1、sTim-3表达水平与PSA水平、Gleason评分以及TNM分期有关(P <0.05)。预后死亡组血清DCLK1、sTim-3水平显著高于预后生存组(P <0.05)。DCLK1和sTim-3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根据Cox回归分析表明,DCLK1、sTim-3高表达是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根据ROC曲线得知,二者联合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AUC优于DCLK1、sTim-3各自单独预测。结论 DCLK1、sTim-3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二者联合可以更好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皮质素样激酶1 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前列腺癌根治术 预后
下载PDF
FROM ACUPUNCTURE ANESTHESIA TO ACUPUNCTURE BALANCED ANESTHESIA (ABA)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小定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7年第4期19-25,共7页
关键词 bilateral FENTANYL SENSATION ANESTHESIA cortin melan HYPOTHALAMUS OPERA NUCLEUS served
下载PDF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高申琴 任长江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8期828-830,共3页
目的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本院2004-2005年门诊患者中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47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 目的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本院2004-2005年门诊患者中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47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组)和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对照组)治疗半年,评估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活动能力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不良反应等。疗效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验。结果47例患者均完成半年随访。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28±0.34)L]较对照组[(1.07±0.35)L]增高(t=2.28,P〈0.05);呼吸困难程度显著好转10例(41.7%)较对照组6例(26.1%)增高(χ^24.756,P〈0.05);活动能力改善10例(41.7%)较对照组6例(26.1%)增强(χ^24.716,P〈0.05);AECOPD13例次(44.2%)较对照组16例次(69.6%)减少(χ^24.49,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稳定期中重度COPD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糖皮质激素 随机对照试验 安全性
下载PDF
牦牛海马的形态特征及成体神经发生的初探
10
作者 许文强 徐鑫佳 +5 位作者 范力 邵虹 刘兵峰 邵宝平 王建林 赵善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采用传统H.E染色和Golgi-Cox染色方法观察成年牦牛海马结构的形态和细胞构筑,并通过DCX-DAB免疫组化染色和DCX/NeuN、GFAP/NeuN双重免疫荧光标记等技术观察齿状回颗粒下层中的新生神经元和放射状胶质细胞。结果表明,牦牛海马结构主要包... 采用传统H.E染色和Golgi-Cox染色方法观察成年牦牛海马结构的形态和细胞构筑,并通过DCX-DAB免疫组化染色和DCX/NeuN、GFAP/NeuN双重免疫荧光标记等技术观察齿状回颗粒下层中的新生神经元和放射状胶质细胞。结果表明,牦牛海马结构主要包括齿状回和海马本部,二者分层清晰。海马的主要细胞为颗粒细胞、苔藓细胞和锥体细胞。CA3区的锥体细胞胞体较CA1区的大,但其顶树突的平均长度较短。CA1区的锥体细胞明显分为两层,而CA3区的则为一层。DCX阳性细胞的胞体主要集中在齿状回颗粒下层靠近门区处,沿颗粒层内侧单个或少数聚集分布。沿齿状回颗粒下层分布着一层GFAP阳性的放射状胶质细胞样细胞,其胞质和单极性的细长突起均呈GFAP阳性,而胞核为阴性。在整个海马结构中均有大量星形GFAP阳性细胞散在分布,特别是海马分子层和门区内靠近颗粒层部分的密度较其它部位大。牦牛海马的形态结构与绵羊的相似,而与大鼠、小鼠、家猫、兔子等小型哺乳动物有一定差别。两种DCX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牦牛海马中存在着新生神经元。GFAP免疫荧光标记表明,牦牛海马结构中分布有星形胶质细胞;特别是放射状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齿状回 双皮质素 成体神经发生
下载PDF
脂多糖抑制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11
作者 梁倩 高虹 李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大鼠海马齿状回(DG)的神经发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大鼠腹腔注射LPS(1 mg/ml)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DG的颗粒下层5溴脱氧尿嘧啶(BrdU)的阳性细胞和诱发的钙接头蛋白分子Iba1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的方...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大鼠海马齿状回(DG)的神经发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大鼠腹腔注射LPS(1 mg/ml)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DG的颗粒下层5溴脱氧尿嘧啶(BrdU)的阳性细胞和诱发的钙接头蛋白分子Iba1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检测BrdU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皮质醇(DCX)的共表达;新生大鼠海马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细胞法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的表达,检测LPS对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和LPS受体Toll样受体(TLR)4的表达。结果LPS能使青少年雄性大鼠发育迟缓,体重增长延迟;急性抑制成年大鼠DG区的神经发生。结论LPS可能通过激活TLR4途径抑制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神经发生 齿状回 5溴脱氧尿嘧啶(BrdU) 双皮质醇(DCX)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下载PDF
异常糖链糖蛋白、热休克蛋白90α及双皮质素样激酶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亚峰 虞中平 +2 位作者 崔晓燕 田瀚吉 王前超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2年第6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异常糖链糖蛋白(TAP)、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及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科收治的72例NSCLC住院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异常糖链糖蛋白(TAP)、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及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科收治的72例NSCLC住院患者作为NSCLC组,男50例,女22例,年龄(64.13±10.23)岁,年龄范围为51~78岁,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查等排除恶性肿瘤的肺良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良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65.09±10.05)岁,年龄范围为48~79岁。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化学治疗前及化学治疗后NSCLC组患者的TAP、HSP90α及DCLK1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P、HSP90α、DCLK1单项指标及联合指标对NSCLC患者的诊断效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TAP、HSP90α及DCLK1与肿瘤临床分期和化学治疗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影像学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NSCLC组患者TAP[(196.20±20.13)μm^(2)]、HSP90α[(66.35±10.13)μg/L]及DCLK1[(6.54±2.01)μg/L]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组[(137.23±10.36)μm^(2)、(50.22±8.24)μg/L、(2.82±1.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治疗后,NSCLC组患者TAP[(154.23±10.24)μm^(2)、HSP90α[(55.17±8.09)μg/L]及DCLK1[(3.67±1.42)μg/L]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化学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HSP90α、DCLK1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8.0%和99.2%,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AP、HSP90α、DCLK1各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8(95%CI:0.993~1.000)、0.889(95%CI:0.833~0.944)、0.916(95%CI:0.868~0.964)、0.999(95%CI:0.997~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Ⅲ期、Ⅳ期TAP、HSP90α及DCL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HSP90α与肿瘤临床分期均存在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AP、HSP90α、DCLK1水平与化学治疗效果均存在相关性(P<0.05)。治疗4个周期后,NSCLC组患者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0例,缓解率为59.7%(43/72)。结论NSCLC患者的TAP、HSP90α及DCLK1表达水平经治疗后会降低,3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NSCLC患者TAP、HSP90α及DCLK1的水平与临床分期存在一定的关系,TAP、HSP90α、DCLK1水平与化学治疗效果均存在相关性,化学治疗后NSCLC患者的缓解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糖链糖蛋白 热休克蛋白90Α 双皮质素样激酶1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分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