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Increased Planting Density with ReducedNitrogen Application on Yield Formation and NitrogenUtilization of Autumn Maize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Meng PAN Gao-feng +4 位作者 HUANG Yi-qin HE Jun-ou FANG Xue-dong LIU Zhi-hui ZHAN M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6期1-13,共13页
With the change of cropping system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the planting area of autumn maiz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However,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re still under improvement for higher yield a... With the change of cropping system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the planting area of autumn maiz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However,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re still under improvement for higher yield and nitrogen efficiency of autumn maize.Increase in planting density with reduced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ths to achieve high yield and high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Meanwhile,the effect needs to be verified for autumn maize.The semi-compact autumn maize variety Qinyu 58 was planted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amounts with the split plot design.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were arranged in the main plots,including the conventional nitrogen application(N300,300 kg/hm^2),30%reduction from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N210,210 kg/hm^2)and no nitrogen application(N0).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were arranged in the sub-split plots,including the conventional planting density(D60,60000 plants/hm2),medium density(D78,78000 plants/hm^2)and high density(D93,93000 plants/hm2).The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planting density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s on canopy structure,dry matter accumulation,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autumn maize were studied.Th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had obvious interaction effects on the yield formation of autumn maize.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N300D60),increasing the planting density with 30%reduction in nitrogen application(N210)can obviously increase the canopy light interception rate,LAI,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yield.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canopy light interception rate,LAI,dry matter accumulation,grain weight and yield between D93 and D78.Compared with N300D60,nitrogen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 and nitrogen contribution proportion to grain nitrogen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autumn maize grown under N210 and D78 treatments,whereas nitrogen partial productivity,nitrogen agronomic efficiency and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Moreover,high density(D93)planting at N210 plot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itrogen transport efficiency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autumn maize.Therefore,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the autumn maize variety Qinyu 58 in Hubei Province is recommended a value of 78000 plants/hm^2,with th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f 210 kg/hm2,which can achieve the target of higher yield by increasing density and reducing nit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umn maize Planting density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YIELD nitrogen fertiliz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和气态氮损失的影响
2
作者 曹兵 高玮 +5 位作者 李洪杰 王学霞 王玉霞 谷佳林 倪小会 李子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0-1198,共9页
为阐明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气态氮损失的影响,本研究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FFP)、优化施氮(OPT)、含3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CRBF30)和含5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CRBF50)共5个处理,对... 为阐明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气态氮损失的影响,本研究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FFP)、优化施氮(OPT)、含3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CRBF30)和含5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CRBF50)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气态氮损失(氨挥发和N2O排放)的差异。结果发现,控释掺混肥(CRBF30和CRBF50处理)较FFP处理夏玉米增产1.4%~2.9%(P>0.05),在减氮和一次性施肥的条件下实现了夏玉米稳产。与FFP处理相比,CRBF30和CRBF50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4个和11.1个百分点,其中CRBF50处理差异显著(P<0.05);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8.87 kg·kg^(-1)和9.86 kg·kg^(-1)(P<0.05)。与FFP处理相比,控释掺混肥(CRBF30和CRBF50处理)的氨挥发强度和累积氨挥发损失分别降低71.9%~73.5%(P<0.05)和71.59%~72.66%(P<0.05),N2O排放强度和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4.5%~41.4%(P<0.05)和33.7%~37.5%(P<0.05)。综上,施用控释掺混肥可兼顾夏玉米稳产、氮肥高效利用并降低氮素气态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控释掺混肥 氮肥利用效率 氨挥发 N2O排放
下载PDF
稻萍共生对水稻磷素吸收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
作者 郑慧芬 应朝阳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稻萍共生是我国传统的稻作方式,能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然而目前还鲜有研究关注稻萍共生对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稻萍共生处理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萍共生处理未... 稻萍共生是我国传统的稻作方式,能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然而目前还鲜有研究关注稻萍共生对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稻萍共生处理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萍共生处理未显著改变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和有效磷含量,但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稻萍共生促进了水稻的磷吸收,显著增加了籽粒磷吸收量(P<0.05)和地上部总磷吸收量(P<0.05)。此外,稻萍共生还提高了水稻的磷肥回收利用率(P<0.05),说明稻萍共生处理能有效提高水稻磷肥利用效率,为水稻磷肥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田 稻萍共生 磷肥利用效率 磷肥回收利用率
下载PDF
半干旱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氮肥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高盼 王宇先 +4 位作者 李欣洁 蔡姗姗 徐莹莹 杨慧莹 张巩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CK(常规种植)、秸秆还田不配施氮肥(SR+N0)、秸秆还田分别配施氮肥262.5 kg·hm^(-2)(SR+N1)、300.0 kg&#...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CK(常规种植)、秸秆还田不配施氮肥(SR+N0)、秸秆还田分别配施氮肥262.5 kg·hm^(-2)(SR+N1)、300.0 kg·hm^(-2)(SR+N2)、337.5 kg·hm^(-2)(SR+N3)、375.0 kg·hm^(-2)(SR+N4)、412.5 kg·hm^(-2)(SR+N5)、450.0 kg·hm^(-2)(SR+N6)和487.5 kg·hm^(-2)(SR+N7)等处理对土壤全量养分、化学计量特征、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SR+N5(秸秆还田+增施10%氮肥)和SR+N6(秸秆还田+增施20%氮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全磷的累积最佳,SR+N4(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全钾含量最高,SR+N5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24%。SR+N6和SR+N7(秸秆还田+增施30%氮肥)处理的土壤C/N较CK降低了20%以上,SR+N4处理C/P值最高;SR+N5处理的C/K、N/K和P/K值均有所提升。SR+N2(秸秆还田+减施20%氮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提升最为明显,与对照CK相比,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1.14%、22.72%和0.04%。秸秆还田下,当地推荐施氮量加20%(450.0 kg·hm^(-2))产量最高。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施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呈二次函数关系,在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用量为450.0 kg·hm^(-2)时,继续加大氮肥配施量会抑制玉米的产量。综合考虑,增氮20%(450.0 kg·hm^(-2))可作为协调半干旱区秸秆还田下春玉米产量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 全量养分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对棉花养分吸收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伟 王西和 +4 位作者 贾宏涛 杨金钰 屈小慧 刘盈锐 刘晓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3,共11页
为探究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对棉花养分吸收、磷肥利用效率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5年田间微区棉花连作定位试验,以7种施肥措施为样本,于2022年棉花成熟期开展棉田土壤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磷... 为探究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对棉花养分吸收、磷肥利用效率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5年田间微区棉花连作定位试验,以7种施肥措施为样本,于2022年棉花成熟期开展棉田土壤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均能提升棉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各器官氮素平均含量在1.75~40.90 g·kg^(-1)之间,磷素平均含量在1.46~11.28 g·kg^(-1)之间,钾素平均含量在3.11~25.03 g·kg^(-1)之间。综合肥料投入和养分吸收,50%的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最能增强棉株吸氮能力和促进干物质积累,50%的磷肥有机替代对棉株吸磷能力最强且最有利于实现棉花节肥增钾的效果。棉株各器官N:P变化范围为1.20~12.01,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使茎、叶、蕾/铃/壳的N∶P明显降低,棉株生物量、籽棉产量随茎、叶、蕾/铃/壳N∶P的降低而增加,本试验棉花生长更倾向于受N、P共同限制。磷肥利用率随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从12.54%提升到33.04%,土壤磷素盈余量随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从28.20 kg·hm^(-2)降低到19.66 kg·hm^(-2)。研究表明,在北疆灰漠土棉区采用50%磷肥有机替代,即施磷(P2O5)60.0 kg·hm^(-2)和配施羊粪9 784.8 kg·hm^(-2),对棉花产量、生物量、养分吸收的综合效应最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磷素 有机替代 养分吸收 磷肥利用率 氮磷比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一莹 张畅 +6 位作者 袁静超 刘剑钊 王乃卉 梁尧 范围 任军 蔡红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9-1625,共17页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东北黑土区作物和畜牧生产的耦合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本研究选择位于东北黑土区的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区域,以农牧系统为研究边界,通过实地调研、统计数据和文献,结合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FER:NUtrient flows i...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东北黑土区作物和畜牧生产的耦合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本研究选择位于东北黑土区的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区域,以农牧系统为研究边界,通过实地调研、统计数据和文献,结合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FER: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定量分析1990—2020年农牧系统氮磷养分流动、利用效率和环境损失,探究气候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氮磷排放的驱动作用,并设置平衡施肥(减少化肥施用)和有机肥替代(提升有机物料替代)两种情景评估该县减排潜力。结果表明,相对于1990年,2020年农安县农牧体系氮磷输入量分别下降45%和23%,其中化肥施用是最大的输入项。作物和农牧系统养分利用率波动增加,而畜禽系统养分利用率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农牧体系氮磷损失量较1990年分别减少41%和增加29%。农田氨挥发、径流侵蚀和畜禽粪便直排为主要排放途径。通过平衡施肥和有机替代,土壤氮磷积累处于较低水平,至2030年农安县化学氮肥有80%的减施潜力,化学磷肥有85%的减施潜力,且氮磷养分环境排放均减少67%,作物和农牧系统养分利用率均增长50%以上。综上,农安县农牧体系未来可通过增加秸秆和粪便还田量提升化肥减施潜力。东北黑土区应继续深化化肥零增长政策,推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农牧系统协同优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系统 农业绿色发展 氮磷利用率 NUFER模型 减施潜力
下载PDF
减氮及有机替代对新疆棉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罗雪梅 陈明媛 +2 位作者 王宁宁 郭睿 刘建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6,共18页
【目的】“连作+棉秆全量还田+高氮肥投入”是新疆绿洲棉花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研究该体系下减少化肥用量对棉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等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为优化施肥方案,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 【目的】“连作+棉秆全量还田+高氮肥投入”是新疆绿洲棉花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研究该体系下减少化肥用量对棉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等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为优化施肥方案,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和2022年在新疆石河子市二连农试场开展棉花连续定位施肥试验,设置常规施氮量(CF),减施常规氮量的8%(CF-8%)、16%(CF-16%)和24%(CF-24%),在常规氮量下以有机肥替代其中8%(8%OF)、16%(16%OF)和24%(24%OF)的化肥,以及不施氮肥对照(CK),共8个处理。分析不同土层p H、电导率(EC)值、有机质、无机氮和活性有机氮含量、氮转化相关酶活性变化,计算氮肥利用率,并测定棉花产量。【结果】2021和2022年在CF处理基础上减少化肥施氮量,0—20、20—40 cm土层颗粒有机氮(PON)、轻组有机氮(LFON)含量无明显变化,而CF-16%处理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量氮(MBN)占全氮(TN)的比例较CF处理分别提升14.79%和19.88%,0—20 cm土层土壤蛋白酶活性也得到显著增强。CF-24%处理0—2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土壤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较CF处理分别下降了10.78%、16.88%、6.25%。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减少,深层土壤中累积的NH_(4)^(+)-N与NO_(3)^(-)-N含量降低,减氮处理中CF-16%处理较CF处理的增产率最高,达6.59%。与CF处理相比,16%OF、24%OF处理显著提高了20—40 cm土层土壤p H,0—20和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了23.44%和12.99%、31.74%和20.14%,土壤EC值分别下降了7.74%和4.72%、5.64%和7.02%,能够改善棉田土壤环境。16%OF处理0—40 cm各土层颗粒有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两年平均较CF处理分别增加了24.01%和29.15%、18.95%和55.32%,颗粒有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全氮中的占比分别增加了16.32%和32.42%,而24%OF处理的轻组有机氮含量、LFON/TN、MBN/TN、C/N在3个有机替代处理中均为最高。16%OF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单铃重与产量均高于8%OF和24%OF处理,增产率达17.16%。【结论】适量减施无机氮肥能够减少土壤中无机氮的累积,提升棉花氮肥利用率和产量,以CF-16%处理表现较佳。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够增加土壤中活性有机氮的含量和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提高土壤供氮潜力,改善棉田土壤微环境,并通过降低20—60 cm深层土壤中的NO_(3)^(-)-N含量提升棉花氮肥利用率,增加棉花单铃重与籽棉产量,其中16%OF处理为本试验最优处理,棉花增产1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减施 有机肥替代 活性有机氮组分 无机氮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旱地胡麻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的调控效应
8
作者 景娜 高玉红 +5 位作者 张巧霞 文明 崔政军 吴兵 剡斌 王一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为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胡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投入量,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3个施肥时期(T1:全部基施;T2:2/3基施+... 为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胡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投入量,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3个施肥时期(T1:全部基施;T2:2/3基施+1/3现蕾初期追施;T3:1/3基施+1/3分茎初期追施+1/3现蕾初期追施)互作对旱地胡麻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胡麻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及籽粒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胡麻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则呈降低的趋势。从同一氮肥水平不同施肥时期来看,上述指标均表现为T2处理最高。氮肥综合运筹表现为N2T2处理的胡麻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分别较传统模式(N3T1)显著提高。其中,硝酸还原酶提高14.21%~34.93%,亚硝酸还原酶提高18.66%~29.27%,谷氨酰胺合成酶提高14.92%~55.82%,氮素积累量提高10.63%~36.74%;较不施氮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2.75%~54.84%、23.62%~69.81%、43.61%~78.09%和23.33%~57.88%。籽粒产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在N2T2处理较高,分别较其它处理平均提高14.35%、4.20%%、28.45%和17.37%。相关分析表明,胡麻氮素积累量与氮代谢酶活性、氮素转运、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120 kg·hm^(-2)氮肥按2/3基施+1/3现蕾初期追施可显著提高胡麻氮代谢酶活性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实现旱地胡麻高效生产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氮肥运筹 氮代谢酶活性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15)N同位素标记氮肥减施棉田养分利用效率分析
9
作者 成志慧 李红梅 +3 位作者 赵红梅 涂永峰 宋海英 盛建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绿洲滴灌棉田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_(0))、氮肥减施(N_(1),225 kg/hm^(2))、当地推荐施肥(N 2,300 k...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绿洲滴灌棉田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_(0))、氮肥减施(N_(1),225 kg/hm^(2))、当地推荐施肥(N 2,300 kg/hm^(2))3个处理,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肥料氮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减施处理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N_(0)),而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氮肥减施处理棉花壳、籽的干物质量和籽的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7.02%、6.81%和16.59%;2个施肥处理棉籽的肥料氮(^(15)N)积累量占比最高,占全株的26.02%~35.99%,其次为叶(22.40%~23.81%)和茎(14.48%~18.98%),絮中最少(3.05%~6.62%);氮肥减施处理生殖器官的肥料氮吸收量比当地推荐施肥处理高19.02%;2个施肥处理的棉株吸收的氮素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Ndff%)为21.14%~21.70%;氮肥减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分别增加2.36%和3.12%。【结论】氮肥减施(225 kg/hm^(2))可以显著提高棉籽中的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肥料氮(^(15)N)吸收量、Ndff%以及棉花整株的氮肥利用率,在确保棉花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适度的减少化肥施用量是提高化肥利用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15)N示踪技术 氮素吸收量 肥料氮(^(15)N)吸收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氮素抑制剂研究进展
10
作者 黄铂轩 郑苍松 +4 位作者 孙淼 邵晶晶 冯卫娜 李鹏程 董合林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氮素抑制剂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减少施氮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等优点,为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技术途径,其主要包括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就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的研发历史、作用机制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氮素抑制剂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减少施氮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等优点,为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技术途径,其主要包括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就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的研发历史、作用机制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氮素抑制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 氮肥利用率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缓释掺混肥配比对稻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周冬冬 李必忠 +4 位作者 张军 刘忠红 张永进 方书亮 朱新开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1,共8页
为探究不同缓释掺混肥配比对稻茬小麦生产的影响,在沿淮下游地区,以淮麦52和淮麦920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缓释掺混肥(SRF,N∶P2O5∶K_(2)O=26∶12∶12)和丰卉尿素(U,46%N)为供试肥料,设置U四次分施(M_(1))、SRF一次基施(M_(2))、6... 为探究不同缓释掺混肥配比对稻茬小麦生产的影响,在沿淮下游地区,以淮麦52和淮麦920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缓释掺混肥(SRF,N∶P2O5∶K_(2)O=26∶12∶12)和丰卉尿素(U,46%N)为供试肥料,设置U四次分施(M_(1))、SRF一次基施(M_(2))、60%SRF基施+40%U拔节期追施(M_(3))、60%SRF基施+40%SRF返青期追施(M_(4))、M_(3)模式减氮15%(M_(5))和M_(4)模式减氮15%(M_(6))6种施肥模式,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氮素积累及利用、干物质转运和品质等的差异。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一次基施(M_(2))和减氮15%条件下两次分施(M_(5)和M_(6))较常规肥料处理(M_(1))均能实现稳产。缓释掺混肥两次分施(M_(4))可有效促进稻茬小麦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和氮素向籽粒运转,增加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分别较M_(1)处理增加16.49%、11.09%、4.86%和4.72%,较M_(2)处理增加21.31%、15.19%、5.32%和18.60%;M_(4)处理较M_(1)处理增产9.01%和6.78%,较M_(2)处理增产11.43%和12.10%,实现产量提升的同时显著改善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综上,60%缓释掺混肥基施和40%缓释掺混肥返青期追施有助于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适宜在沿淮下游稻茬麦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掺混肥 稻茬小麦 产量 氮素利用 干物质转运 品质
下载PDF
压差式和泵吸式施肥装置对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2
作者 杨茂琪 侯振安 闵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8,共8页
【目的】研究压差式施肥和泵吸式施肥两种施肥装置对滴灌棉田氮素吸收、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新疆干旱区滴灌棉田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3个处理:不施氮(N_(0))、压差式施肥装置(N_(300)-压差式)、泵吸式施... 【目的】研究压差式施肥和泵吸式施肥两种施肥装置对滴灌棉田氮素吸收、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新疆干旱区滴灌棉田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3个处理:不施氮(N_(0))、压差式施肥装置(N_(300)-压差式)、泵吸式施肥装置(N_(300)-泵吸式),其中氮肥为硫酸铵,用量为300 kg/hm^(2)。【结果】与N 0处理相比,N_(300)-压差式和N_(300)-泵吸式处理显著增加棉花总生物量、氮素吸收量和籽棉产量;与N_(300)-压差式处理相比,N_(300)-泵吸式处理滴头肥液铵态氮浓度分布更加均匀,且N_(300)-泵吸式处理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籽棉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15.94%、31.50%、7.32%和52.98%。【结论】同一施肥量的条件下,泵吸式施肥装置滴头肥液铵态氮浓度随时间变化幅度比压差式施肥装置小,泵吸式施肥装置施肥均匀性优于压差式施肥装置,泵吸式施肥装置较压差式施肥装置促进棉花生长,且显著提高氮素吸收量及籽棉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压差式施肥装置 泵吸式施肥装置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甜菜光合特性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赵翎华 张树友 +7 位作者 杨肖飞 王超 卢强 张瀚文 于新睿 庄延龙 张贺 李彩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073,共13页
为探明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甜菜光合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设3个播期:4月14日(早播)、4月21日(适播)和4月28日(晚播),4个施氮量:纯氮0 kg·hm^(-2)、120 kg·hm^(-2)、150 kg·hm^(-2)及180 kg·hm^(-2)。结... 为探明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甜菜光合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设3个播期:4月14日(早播)、4月21日(适播)和4月28日(晚播),4个施氮量:纯氮0 kg·hm^(-2)、120 kg·hm^(-2)、150 kg·hm^(-2)及180 kg·hm^(-2)。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对甜菜光合特性影响的互作效应显著,同一施氮量下,不同播期之间光合作用指标及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显著,早播较适播与晚播更有利于提高甜菜叶绿体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RuBP羧化酶活性、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光化学淬灭系数、光保护能力、氮素利用效率,降低胞间CO_(2)浓度。同一播期中,随施氮量的提高,相关指标及产质量变化不同,早播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提高,甜菜光合特性、产量、产糖量、氮素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产量和产糖量分别为67055.33 kg·hm^(-2)和11780.83 kg·hm^(-2),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43.88%和80.4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适播和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分别超过150 kg·hm^(-2)和120 kg·hm^(-2)时,不利于提高甜菜光合特性、氮素利用效率。综上,播期与施氮量互作通过改善甜菜光合特性及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来影响产量,不同播期适宜的施氮量不同,在本试验条件下,早播且施氮量为180kg·hm^(-2)更利于提高甜菜光合特性及氮素利用效率,可获得更高的产质量,若播期后移,则可适当减少施氮量,以达到减氮增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播期与氮肥互作 光合特性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控释肥对双季稻生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静 彭欢 +1 位作者 石宇 彭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双季稻种植过程中,在等氮代替常规施肥以及在基肥和追肥分别给予减量的条件下,控释肥对比常规施肥对水稻产量、主要性状、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控释肥(等氮或减氮处理)处理的... 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双季稻种植过程中,在等氮代替常规施肥以及在基肥和追肥分别给予减量的条件下,控释肥对比常规施肥对水稻产量、主要性状、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控释肥(等氮或减氮处理)处理的双季稻总产量和年收益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总产量增加2.46%~8.11%,收益增加2 070.8~3 074.4元/hm^(2);等氮控释肥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早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19.57~24.14个百分点),但降低了晚稻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6.56~13.6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减氮 双季稻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氮钾肥施用次数对夏直播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15
作者 邱深 姚晓芬 +6 位作者 张钊 马学峰 李显恩 彭杰 谢晓麒 江宜池 杨国正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8,共15页
【目的】探究氮钾肥施用次数对棉花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长江流域棉区夏直播棉花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钾肥(210 kg·hm^(-2))施用次数:K1[播种前(PP)100%]和K2[PP 50%+见花(FF)0 d ... 【目的】探究氮钾肥施用次数对棉花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长江流域棉区夏直播棉花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钾肥(210 kg·hm^(-2))施用次数:K1[播种前(PP)100%]和K2[PP 50%+见花(FF)0 d 50%];副区为氮肥(210 kg·hm^(-2))施用次数:N2[PP 20%+FF 0 d 80%]、N3[PP 20%+FF 0 d 60%+FF 21 d 20%]和N4[PP 10%+FF 0 d 50%+FF 7 d 30%+FF 21 d 10%]。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钾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K2N3处理下棉株和源、流、库器官拔秆期的干物质质量和氮、钾积累量以及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持续时间和平均积累速率均低于K2N4处理,但干物质以及氮钾向库器官的分配比例较K2N4处理高。K2N3处理可获得较高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K1N2处理(产量最低)分别显著提高31.4%和31.9%,进一步增加施氮次数(K2N4处理)没有显著提高棉花产量。K2N3和K2N4处理的氮肥和钾肥偏生产力无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棉花产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铃数,促进干物质和氮钾养分向库器官分配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结论】长江流域棉区麦后直播棉花,2次施钾配合3次施氮能促进棉株对氮钾的吸收,促进干物质和氮钾养分向库器官分配,增加铃数,提高棉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 钾肥 施肥次数 产量 干物质 养分利用
下载PDF
减氮条件下基于AquaCrop模型的北疆膜下滴灌棉花水氮制度优化
16
作者 汪思佳 王春霞 +1 位作者 张景瑞 杨跃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24,334,共12页
[目的]为检验减氮条件下AquaCrop模型对北疆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及生产的模拟适用性,探究棉花生育期最优减氮与灌水制度。[方法]通过2022年、2023年大田试验,明确4种施氮水平(常规施氮量、减氮10%、减氮20%、减氮30%)、3种灌溉定额(488,444... [目的]为检验减氮条件下AquaCrop模型对北疆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及生产的模拟适用性,探究棉花生育期最优减氮与灌水制度。[方法]通过2022年、2023年大田试验,明确4种施氮水平(常规施氮量、减氮10%、减氮20%、减氮30%)、3种灌溉定额(488,444,400 mm)对棉花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利用各处理实测数据率定并验证模型参数,并用校正好的模型模拟6种施氮水平(常规施氮量、减氮6%、减氮12%、减氮18%、减氮24%、减氮30%)、6种灌溉水平(300,360,420,480,540,600 mm)组合下棉花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通过综合评价方法筛选出最优水氮组合。[结果]减氮与灌溉定额共同作用对棉花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及土壤养分具有显著影响。减施氮肥时,可通过适当增加灌溉定额达到对产量的弥补稳定棉花产量,相同施氮量下,适当减少灌溉定额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相同灌溉定额下,适当减少施氮量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常规施氮时,增加10%的常规灌溉定额(W1N1)可有效提高耕作层土壤中养分含量。模拟与实测结果表明,2年试验处理的冠层覆盖度及地上部生物量各评价指标均满足决定系数(R^(2))≥0.936,均方根误差(NRMSE)≤40.58%,纳什系数(E_(NS))≥0.72;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各评价指标均满足(R^(2))≥0.87,NRMSE≤4.29%,(E_(NS))≥0.81;该模型实现较好的模拟效果。[结论]基于36种减氮与灌水组合下的情景模拟,综合考虑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及实际生产成本,推荐在北疆地区采用减氮12%,360 mm灌溉定额的减氮灌溉制度。可为AquaCrop模型在今后对不同施肥灌溉制度下的应用提供经验,为干旱区棉花种植过程中提升水分及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施氮肥 AquaCrop 棉花 水分利用率 氮肥偏生产力 水氮制度
下载PDF
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
17
作者 张阳 夏冰 +7 位作者 蔡奇 谢会雅 陈舜尧 何伟 黄琼慧 王新月 全柯颖 邓小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26-35,共10页
为明确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调控效应,以‘云烟87’为例,设计施肥模式、微生物菌剂的双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的烤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及肥料利用效率差异,采用η2值分析施肥模式、微生... 为明确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调控效应,以‘云烟87’为例,设计施肥模式、微生物菌剂的双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的烤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及肥料利用效率差异,采用η2值分析施肥模式、微生物菌剂及其互作对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及肥料利用效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可提高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提高氮、磷、钾肥干物质积累效率、利用效率和吸收效率,提高氮肥烟叶生产效率。施肥模式、微生物菌剂及其互作对干物质积累贡献率分别为41.90%、29.34%、28.76%,对氮积累贡献率分别为41.98%、27.49%、30.53%,对磷积累贡献率分别为34.63%、34.47%、30.90%,对钾积累贡献率分别为24.17%、32.95%、42.87%。南方多雨烟区,采用减少基肥比例和基肥穴施的减氮施肥模式,并配施微生物菌剂,可提高烟叶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稻茬烤烟早生快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施肥 微生物菌剂 烤烟 干物质积累 养分积累 肥料利用效率
下载PDF
灌溉水温与施氮量对滴灌棉田土壤水热及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静 王振华 +2 位作者 刘健 马占利 温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35,共17页
【目的】探究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热环境和棉花生长对灌溉水温与施氮量的响应机理,旨在确定北疆滴灌棉花合理的灌溉水温和施氮量。【方法】以新陆早42号棉花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灌溉水温:15℃(T0)、20℃(T1)、25℃(T2)和30℃(T3);3个施氮... 【目的】探究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热环境和棉花生长对灌溉水温与施氮量的响应机理,旨在确定北疆滴灌棉花合理的灌溉水温和施氮量。【方法】以新陆早42号棉花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灌溉水温:15℃(T0)、20℃(T1)、25℃(T2)和30℃(T3);3个施氮水平:250 kg·hm^(-2)(F1)、300 kg·hm^(-2)(F2)和350 kg·hm^(-2)(F3),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灌溉水温条件下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水热环境、棉花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常规灌溉水温与低氮处理降低土壤温度,抑制棉花生长,单株铃数降低并导致籽棉产量下降。适宜的灌溉水温和施氮量可以改善土壤水热环境,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籽棉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与15℃常规灌溉水温相比,增温灌溉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0.58—3.30℃,土壤储水量降低1.2%—7.2%,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提高5.7%—28.0%;随灌溉水温升高,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先增高后降低,在灌溉水温为25℃时达最大。随施氮量增加,土壤储水量降低3.3%—6.7%,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提高3.6%—9.5%,棉花株高增加3.2%—4.9%,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5.8%—11.0%,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1.2%—2.2%,均在施氮量为350 kg·hm^(-2)时达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籽棉产量随灌溉水温升高均先增加后减少,随施氮量增加分别表现为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对籽棉产量直接作用最大,而施氮量通过促进棉花生长对籽棉产量间接作用最大。籽棉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在T2F2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652.3 kg·hm^(-2)、1.17 kg·m^(-3),且T2F2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22.17 kg·kg^(-1))显著大于T2F3处理(18.80 kg·kg^(-1))。【结论】综合考虑灌溉水温与施氮量对土壤温度,土壤呼吸速率,棉花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推荐北疆棉区适宜灌溉水温为25℃,施氮量为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棉花 灌溉水温 氮肥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北疆
下载PDF
不同水肥模式对机插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秋员 李猛 +3 位作者 卫云飞 季新 刘娟 王付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为阐明机插稻返青活棵-分蘖期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其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提出机插稻返青活棵-分蘖期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于2022年以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供试品种,在返青活棵-分蘖期设置不同水肥管理方式(水稻返青活棵期多... 为阐明机插稻返青活棵-分蘖期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其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提出机插稻返青活棵-分蘖期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于2022年以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供试品种,在返青活棵-分蘖期设置不同水肥管理方式(水稻返青活棵期多次水分灌排与分蘖期增施氮肥(T1)、水稻返青活棵期多次水分灌排与分蘖期不增施氮肥(T2)、水稻返青活棵期减少灌水不排水且分蘖期不增施氮肥(T3)),对比分析不同水肥管理方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返青活棵-分蘖期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机插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影响显著。相较于T2处理,T1和T3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氮素积累量,产量分别提高8.2%~9.5%和13.3%~13.7%,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7.0%~8.8%和12.8%~15.2%(p<0.05)。相较于T1处理,T3处理水稻拔节期茎蘖数降低11.4%~11.9%,茎蘖成穗率显著提高11.3%~12.4%,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8.2%~9.3%和6.3%~8.6%,抽穗期-成熟期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无显著差异。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T1和T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氮素吸收利用方面,T1和T3处理在氮素积累量方面无显著差异,但T3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较T1分别显著增加20.1%~22.2%和22.7%~23.0%(p<0.05)。综上所述,在分蘖期不增施氮肥的基础上,通过返青活棵期减少灌水和不排水的方式可以实现机插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农学利用率 回收利用率 氮素积累
下载PDF
植物油包膜控释氮肥在间作玉米-大豆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20
作者 孙子钦 陈舟 +5 位作者 李雪 高凤婕 郭保俊 卓文韬 王淳 陈宝成 《肥料与健康》 CAS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考察新型植物油包膜控释氮肥对间作玉米-大豆的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以不施氮肥(CK)、施用普通尿素(PU)处理为对照;植物油包膜控释氮肥施肥量为全量、减量20%、减量30%等3种,控释氮占总... 为考察新型植物油包膜控释氮肥对间作玉米-大豆的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以不施氮肥(CK)、施用普通尿素(PU)处理为对照;植物油包膜控释氮肥施肥量为全量、减量20%、减量30%等3种,控释氮占总氮量为60%、40%等2种,共设置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玉米试验中,与PU处理相比,控释氮占总氮量60%的全量、减量20%处理的产量分别显著增产14.70%、7.49%,纯收入分别显著增加3192.80、2680.02元/hm2;控释氮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为50.14%~53.43%,差异显著。在大豆试验中,与PU处理相比,控释氮占总氮量60%的全量处理显著增产16.67%,纯收入显著增加2725.80元/hm2;控释氮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为54.12%~57.98%,差异显著。对于玉米-大豆间作栽培,建议全量或减量20%施用控释氮占总氮量60%的植物油包膜控释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植物油包膜 玉米 大豆 间作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