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lanting patterns on yield, quality, and defoliation in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被引量:16
1
作者 WANG Fang-yong HAN Huan-yong +6 位作者 LIN Hai CHEN Bing KONG Xian-hui NING Xin-zhu WANG Xu-wen YU Yu LIU Jing-d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019-2028,共10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chine-harvested cotton-planting patterns on defoliation,yield,and fiber quality in cotton an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achine-h...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chine-harvested cotton-planting patterns on defoliation,yield,and fiber quality in cotton an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In the 2015 and 2016 growing seasons,the Xinluzao 45(XLZ45)and Xinluzao 62(XLZ62)cultivars,which are primarily cultivated in northern Xinjiang,were used as study materials.Conventional wide-narrow row(WNR),wide and ultra-narrow row(UNR),wide-row spacing with high density(HWR),and wide-row spacing with low density(LWR)planting pattern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patterns on defoliation,yield,and fiber quality.Compared with WNR,the seed cotton yield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2.06–5.48%for UNR and by 2.50–6.99%for LWR,respectively.The main cause of reduced yield was a reduction in bolls per unit area.The variation in HWR yield was–1.07–1.07%with reduced bolls per unit area and increased boll weight,thus demonstrating stable production.In terms of fiber quality indicators,the planting patterns only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micronaire value,with wide-row spacing patterns showing an increase in the micronaire values.The defoliation and boll-open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leaves and dried leaves in HWR was the lowest among the four planting patterns.Prior to the application of defoliating agent and before machine-harvesting,the numbers of leaves per individual plant in HWR were decreased by 14.45 and 25.00%on average,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WNR,while the number of leaves per unit area was decreased by 27.44 and 36.21%on average,respectively.The rates of boll-opening and defoliation in HWR were the highest.Specifically,the boll-opening rate before defoliation and machine-harvesting in HWR was 44.54 and 5.94%higher on average than in WNR,while the defoliation rate prior to machine-harvesting was 3.45%higher on average than in WNR.The numbers of ineffective defoliated leaves and leaf trash in HWR were the lowest,decreased by 33.40 and 32.43%,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WNR.In conclusion,the HWR planting pattern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and stable yield,does not affect fiber quality,promotes early maturation,and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amount of leaf trash in machine-picked seed cotton,and thus its use is abl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PLANTING PATTERNS DEFOLIATION YIELD QUALITY
下载PDF
Fiber damage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before ginning and after lint cleaning 被引量:4
2
作者 TIAN Jing-shan ZHANG Xu-yi +8 位作者 ZHANG Wang-feng LI Jian-feng YANG Yan-long DONG Heng-yi JIU Xing-li YU Yong-chuan ZHAO Zhan XU Shou-zhen ZUO Wen-q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20-1127,共8页
Machine harvesting increases the foreign matter content of seed cotton. Excessive cleaning causes fiber damage and economic loss. Most trading companies in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have indicated re... Machine harvesting increases the foreign matter content of seed cotton. Excessive cleaning causes fiber damage and economic loss. Most trading companies in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have indicated reluctance to use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The first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how the fiber quality was affected by the ginning and lint cleaning and how the fiber damage during levels of lint cleaning changed. The second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number of lint cleaners for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based on fiber damage. Cotto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3 fields and processed in seven ginneries between 2013 and 201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inning and lint cleaning didn'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fiber strength and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oth fiber length and short fiber index. Fiber length was reduced by more than 1.00 mm from six of 13 fields after lint cleaning, then the damage rate on short fiber index from 11 of 13 fields was more than 20%. The third lint cleaning caused great fiber damage, reducing fiber length by 0.35 mm and increasing short fiber index by 0.65%. So, the lint should be cleaned by one lint cleaner in the Xinjiang, however, the stage of lint cleaning was sometimes omitted when the foreign matter content of lint was li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jiang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lint cleaning foreign matter
下载PDF
压缩籽棉对棉籽破碎率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魏喜梅 张莹洁 +2 位作者 张宏文 王军 王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7,共9页
为探究压缩对籽棉品质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以含水率、含杂率及压缩密度为试验因素,以棉籽破碎率、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反射率、黄度、整齐度、纤维强度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含杂率及压缩密度对棉籽破碎率影响显著(P... 为探究压缩对籽棉品质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以含水率、含杂率及压缩密度为试验因素,以棉籽破碎率、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反射率、黄度、整齐度、纤维强度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含杂率及压缩密度对棉籽破碎率影响显著(P<0.05),棉籽破碎率随压缩密度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压缩密度仅对棉籽破碎率和反射率有显著影响(P<0.05);纤维长度随压缩密度、含水率增加而增加,随含杂率增加而减小;马克隆值随含杂率及含水率增加而增加,随压缩密度增加而减小;伸长率随含杂率增加而增加,随压缩密度及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反射率随压缩密度增大而增大,随含杂率增大而减小;黄度随含杂率增加而降低,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品质 棉籽破碎率 压缩密度 含水率 含杂率 机采籽棉
下载PDF
牧神4MJZ-3600型自走式落地棉花收获机的研制
4
作者 徐玉龙 班婷 +1 位作者 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 岳建奎 《新疆农机化》 2024年第5期16-19,共4页
针对机采棉后自然落地棉花、机采损失棉花及未开棉铃等残留的棉花(棉桃)收获难、浪费大的问题,开展落地棉花和未开棉铃的一次性收获技术研究。通过研制出的不对行仿形浮动采摘割台、柔性输送器、静液压驱动系统和自走式落地棉花收获装备... 针对机采棉后自然落地棉花、机采损失棉花及未开棉铃等残留的棉花(棉桃)收获难、浪费大的问题,开展落地棉花和未开棉铃的一次性收获技术研究。通过研制出的不对行仿形浮动采摘割台、柔性输送器、静液压驱动系统和自走式落地棉花收获装备,提高棉花综合性机械化收获质量和采摘水平,实现了棉花收获全程机械化的节本增效。经过田间试验,使用采棉机收获后的棉田通过落地棉花收获机再次采摘可收获大量遗留在棉田里的落地棉花和未开棉铃,棉桃采净率为98.49%,落地棉花采净率为91.66%,检测数据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地棉花收获机 采摘台 静液压驱动 试验
下载PDF
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的影响
5
作者 徐泽 芮秋治 +7 位作者 刘震宇 李涵佳 冷鑫华 吴天凡 陈媛 张祥 陈源 陈德华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明确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形成的影响,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以中棉425为材料,设缩节胺用量0、180、360 g·hm^(-2)3个水平,施用时期分别设盛蕾期+初花期(施用比例1∶2)、盛蕾+初花期+盛花期(施用比例1∶2∶3) 2个运... 为明确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形成的影响,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以中棉425为材料,设缩节胺用量0、180、360 g·hm^(-2)3个水平,施用时期分别设盛蕾期+初花期(施用比例1∶2)、盛蕾+初花期+盛花期(施用比例1∶2∶3) 2个运筹方式,同时设常规施用方式(初花期,缩节胺120 g·hm^(-2))为对照,探讨缩节胺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处理对此种植方式下熟相的调节。结果表明:缩节胺用量180 g·hm^(-2)并于盛蕾期+初花期或盛蕾+初花期+盛花期使用后再通过脱叶催熟吐絮率均能达到90%以上,且吐絮强度高,较对照显著提高46.6%~71.4%。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黄叶率保持在9.0%~12.8%之间,主茎红茎比为52.8%~53.1%,倒1果枝红茎比为28.3%~34.3%,倒2果枝红茎比为27.5%~39.8%,倒3果枝红茎比为34.3%~8.5%,倒4果枝红茎比为49.1%~51.5%,吐絮倒序位为7.1~8.1台最有利于集中吐絮。因此,缩节胺合理运筹能形成集中吐絮的熟相,为实现机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夏直播棉 缩节胺运筹 集中吐絮 熟相
下载PDF
采棉机三角履带行走装置设计与仿真
6
作者 李帅 韩卓 +2 位作者 雷迪迪 尹雁飞 付卫岗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4期21-25,共5页
为了适应长江、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机械化采收需求,设计了一款采棉机三角履带行走装置。分析棉田工况、整车接地比压和车速等参数,确定了三角履带行走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基架、驱动轮和摆动销轴等关键部件进行了强度... 为了适应长江、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机械化采收需求,设计了一款采棉机三角履带行走装置。分析棉田工况、整车接地比压和车速等参数,确定了三角履带行走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基架、驱动轮和摆动销轴等关键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结构与材料选用均能满足使用要求,单轮承载最高可达8 t。该装置可与原车轮胎快速互换,对于推进长江、黄河流域棉花收获机械化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棉机 三角履带 有限元 强度校核计算 轮履互换
下载PDF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and mepiquat chloride application on cotton boll setting in wheat–cotton double cropping system 被引量:2
7
作者 CHEN Yuan LIU Zhen-yu +4 位作者 HENG Li Leila IMTAMBEL ZHANG Xiang CHEN Yuan CHEN De-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372-2381,共10页
Sowing cotton directly after harvesting wheat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China requires early mature of cotton without yield reduction.Boll-setting period synchronisation and more yield bolls distributed at the up... Sowing cotton directly after harvesting wheat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China requires early mature of cotton without yield reduction.Boll-setting period synchronisation and more yield bolls distributed at the upper and middle canopy layers are also required for harvesting.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quantify the individual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 mepiquat chloride(MC)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yield bolls,as well as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During the 2013–2016 cotton growing seasons,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 shortseason cotton cultivar CRRI50 at Yangzhou University,China.Various combinations of plant density(12.0,13.5 and 15.0 plants m^(–2))and MC dose(180,270 and 360 g ha^(–1))were applied on cotton plants.The combination of 13.5 plants m^(–2)and 270 g ha^(–1)MC resulted in the greatest boll number per unit area,the highest daily boll setting number and more than 90%of bolls positioned within 45–80 cm above the ground.In conclusion,appropriate MC dose in combination of high plant density could synchronize boll-setting period and retain more bolls at the upper and middle canopy layers without yield reduction in the system of direct-seeded cotton after wheat harvest,and thus overcome the labor-intensive problem in current transplanting cropp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seeded cotton after wheat harvest plant density mepiquat chlorid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boll setting boll spati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机采棉种植模式下不同棉花品种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道青 郑曙峰 +4 位作者 刘小玲 王维 阚画春 陈敏 李淑英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3-19,共7页
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 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常规早熟棉品种)等3个棉花品种在高密度(9.0万株/hm^(2))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品种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铃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63F2’单铃重、籽棉产量高于2个常规早熟棉花品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425’、‘中棉所50’成熟较早、集中成铃,适宜长江流域一年两熟模式下连茬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种植模式 适应性 棉花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品种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和灌水定额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璐 刘浩 +5 位作者 高福奎 宁慧峰 韩其晟 徐雪雯 王兴鹏 李小刚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3,共8页
【目的】明确膜下滴灌机采棉的适宜种植模式和最优灌水定额。【方法】设置等行距(M1:1膜3行)、宽窄行(M2:1膜6行)2个种植模式,每个种植模式设置3种灌水定额(W1:30 mm,W2:37.5 mm,W3:45 mm),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和灌水定额对棉花生长、蕾铃... 【目的】明确膜下滴灌机采棉的适宜种植模式和最优灌水定额。【方法】设置等行距(M1:1膜3行)、宽窄行(M2:1膜6行)2个种植模式,每个种植模式设置3种灌水定额(W1:30 mm,W2:37.5 mm,W3:45 mm),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和灌水定额对棉花生长、蕾铃分布、挂枝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种植模式显著影响棉花株高和茎粗,M1处理的株高和茎粗相比M2处理提高了30.29%和13.45%;株高和茎粗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大,W2处理和W3处理的株高和茎粗差异较小,显著高于W1处理。M1处理有利于增加棉花上部铃和内围铃,且中、上部铃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M1处理的单株成铃数、衣分和籽棉产量相比M2处理分别增加了65.72%、1.46%和3.33%,皮棉产量增加了6.87%。产量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结论】推荐南疆地区机采棉采用等行距(M1)种植模式,最优的灌水定额为37.5mm(W2),可以促进棉花生长,实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灌水定额 机采棉 蕾铃分布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对麦棉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璇 关小康 +4 位作者 温鹏飞 王同朝 张昊 汪顺生 仝浩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6,53,共9页
【目的】揭示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和夏棉花(以下简称麦棉)产量、品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黄河流域麦棉两熟区的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裂区设计开展大田试验,将麦棉种植模式设定为主区,主... 【目的】揭示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和夏棉花(以下简称麦棉)产量、品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黄河流域麦棉两熟区的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裂区设计开展大田试验,将麦棉种植模式设定为主区,主区包含麦棉套种和麦后移栽2个水平,副区为灌溉方式,包含畦灌、微喷带灌溉和地表滴灌3个水平,共6个处理。【结果】相比麦棉套种模式,麦后移栽模式能够提升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提高冬小麦净收入;虽然麦后移栽模式下的棉花籽棉产量降低了5.64%,但麦棉合计净收入比麦棉套种模式提高了8.64%。相比畦灌和微喷带灌溉,地表滴灌能够显著提高麦棉株高、LAI、产量和经济效益,地表滴灌条件下的麦棉合计净收入比畦灌、微喷带灌溉分别提高36.01%和10.10%。麦后移栽和地表滴灌组合下的麦棉合计净收入最高,麦棉合计净收入最高达到15924.9元/hm^(2)。【结论】麦后移栽和地表滴灌分别是适宜于黄河流域麦棉两熟区的最佳种植模式与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套种 麦后移栽 畦灌 微喷带灌溉 地表滴灌 净收入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适宜机采棉花品系农艺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涛 刘存敬 +7 位作者 唐丽媛 张素君 蔡肖 李兴河 马文娜 韩俊伟 张香云 张建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38-2645,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适宜机采棉花品系冀JC4系和冀JC7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抗病性的影响,分析在河北棉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设置4个不同种植密度水平(4.5×10^(4)、9.0×10^(4)、13.5×10^(4)和18.0×...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适宜机采棉花品系冀JC4系和冀JC7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抗病性的影响,分析在河北棉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设置4个不同种植密度水平(4.5×10^(4)、9.0×10^(4)、13.5×10^(4)和18.0×10^(4)株/hm^(2)),研究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综合分析棉花新品系冀JC4系和冀JC7系的最适种植密度。【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冀JC4系和冀JC7系株高降低,果枝始节位高度增高,全生育期延长。种植密度越大,冀JC4系的皮棉产量越高,且差异明显;冀JC7系密度对皮棉产量的影响不大。不同种植密度对冀JC4系马克隆值有一定影响,对冀JC7系的伸长率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棉花纤维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增加,冀JC4系和冀JC7系黄萎病病指越低,黄萎病抗性越强,且差异明显。【结论】冀JC4系和冀JC7系在河北棉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均为13.5×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机采性状 黄萎病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等行距密植下滴水量对不同耐旱性棉花品种光合特性的调节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虎梅 田雨 +4 位作者 石峰 李军宏 罗宏海 王方永 韩焕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6,共9页
为明确等行距密植机采模式下滴水量对耐旱性不同棉花品种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的调节效应,以耐旱性品种新陆早22号(P22)和敏旱性品种新陆早17号(P17)为试材,设亏缺滴灌(W1)、限量滴灌(W2)、常规滴灌(W3)处理,研究滴水量对棉花叶片SPAD值、... 为明确等行距密植机采模式下滴水量对耐旱性不同棉花品种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的调节效应,以耐旱性品种新陆早22号(P22)和敏旱性品种新陆早17号(P17)为试材,设亏缺滴灌(W1)、限量滴灌(W2)、常规滴灌(W3)处理,研究滴水量对棉花叶片SPAD值、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SPAD值和RWC随滴水量减少呈降低趋势,但P22在W2和W3处理下各生育时期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滴水量的减少,P17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显著性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显著增加,但滴水量从W3减少至W2时,P22的Pn、Gs、Ci、Y(II)、qP和NPQ无显著变化;在干物质积累方面,W2条件下,P17吐絮期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分别比W3下降16.7%和15.1%,P22仅下降7.6%和3.3%;相关性分析表明生殖器官生物量和SPAD、RWC、Pn、Tr、Gs、Ci、Y(II)、qP均呈显著正相关,与NPQ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等行距密植模式下,选用耐旱性强的棉花品种应用限量灌溉技术,可在保持较高光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提高生殖器官生物量,实现节水稳产适宜机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滴水量 等行距密植 光合特性 生物量
下载PDF
北疆膜下滴灌机采棉氮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兰茜 朱倩倩 +2 位作者 高瑞 谢香文 洪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1-199,共9页
机采棉种植已成为新疆棉花的主要栽培模式,由于种植密度与滴灌制度的改变,急需对氮素的效应进行研究,以期科学合理指导机采棉的氮肥施用。采用大田试验,在养分投入比例(N∶P_(2)O_(5)∶K_(2)O=1∶0.38∶0.3)一致的条件下,设置不同氮肥用... 机采棉种植已成为新疆棉花的主要栽培模式,由于种植密度与滴灌制度的改变,急需对氮素的效应进行研究,以期科学合理指导机采棉的氮肥施用。采用大田试验,在养分投入比例(N∶P_(2)O_(5)∶K_(2)O=1∶0.38∶0.3)一致的条件下,设置不同氮肥用量(0、180、220、270、315 kg/hm^(2)),研究氮素对北疆膜下滴灌机采棉植株养分吸收利用、肥料利用率、棉田土壤养分变化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机采模式下,棉花的单株结铃数和籽棉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氮肥显著提高单株铃数继而提升籽棉的产量,但施氮对棉花衣分无显著影响;地上部干物质量、植株养分吸收量与施氮量呈正比;百公斤籽棉需氮5.10 kg,磷1.37 kg,钾4.90 kg;籽棉氮、磷素积累量高于秸秆,钾素则表现为相反。机采棉滴施氮肥对表层(0~20 cm)土壤的养分含量影响最大。施氮270 kg/hm^(2)时棉花的收获指数、肥料利用率最优,且养分能达到收支平衡。综合考虑产量、肥料利用率和棉田养分收支平衡等指标,建议北疆膜下滴灌机采棉优化氮肥用量为27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膜下滴灌 机采棉 氮素效应 产量
下载PDF
田间作业条件下摘锭耐磨性能及棉花采净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海洋 王玉刚 +7 位作者 傅秀清 张宏文 王磊 王蒙 杜欣田 魏喜梅 扶学文 韩秉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97,共9页
为了探究田间作业条件下摘锭的耐磨性能与棉花采净率,该研究将未钝化摘锭和钝化摘锭安装到采棉机不同采摘头上,在作业面积达到0、150、300、450、600hm^(2)时,获取2种摘锭样本并进行切割制样,分析钩齿磨损形貌,提取钩齿磨损面积及镀层厚... 为了探究田间作业条件下摘锭的耐磨性能与棉花采净率,该研究将未钝化摘锭和钝化摘锭安装到采棉机不同采摘头上,在作业面积达到0、150、300、450、600hm^(2)时,获取2种摘锭样本并进行切割制样,分析钩齿磨损形貌,提取钩齿磨损面积及镀层厚度,同时测定2种摘锭的采净率。结果表明:未钝化摘锭的钩齿前齿尖易折断,钝化摘锭的钩齿镀层剥落晚于未钝化摘锭。在相同作业面积下,钝化摘锭的钩齿磨损面积更小,在测试位置的镀层厚度更高;当作业面积达到600 hm^(2)时,未钝化摘锭的钩齿平均磨损面积达到2.9×10^(5)μm^(2),约为钝化摘锭的2.6倍;未钝化摘锭1号、2号钩齿及钝化摘锭1号钩齿测试位置镀层剥落,钝化摘锭具有更加优异的耐磨性能。对照2种全新摘锭的采净率,钝化摘锭的采净率比未钝化摘锭低0.2个百分点;当作业面积达到约200 hm^(2)时,2种摘锭的采净率相差不大;当作业面积超过200hm^(2)时,钝化摘锭的采净率大于未钝化摘锭;当作业面积为450hm^(2)时,未钝化摘锭和钝化摘锭采净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约为96.4%和96.7%;当作业面积为600 hm^(2)时,钝化摘锭的采净比未钝化摘锭高0.5个百分点,钝化摘锭具有更加优异的采摘性能。该研究成果对于采棉机摘锭钩齿的结构优化与修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棉花 摘锭 钝化 耐磨性能 磨损形貌 采净率
下载PDF
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
15
作者 申莹莹 张巨松 +4 位作者 彭增莹 李宗润 段松江 吴一帆 郭仁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0-797,共8页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_(1))和不喷施缩节胺(H_(0));打顶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_(1))和不喷施缩节胺(H_(0));打顶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D_(1))、人工打顶(D_(2))和不打顶(D_(3))。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主茎节间数、节间长度、果枝数、果枝长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缩节胺的喷施,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果枝长度、果枝夹角及株宽呈降低趋势,打顶剂喷施可以抑制棉花顶部的生长,并起到免打顶的作用。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塑造适宜机采的棉花株型。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更好的将棉花的生殖生长向营养生长转移,增加棉花营养器官的重量,提高棉花的产量。喷施缩节胺处理伏前桃个数显著高于处理不喷施缩节胺处理,增幅为43.3%。各打顶处理间伏前桃个数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伏桃个数以打顶剂喷施处理最高,不打顶处理最低,棉花的秋桃个数以不打顶处理最低,人工打顶处理最高。喷施缩节胺和打顶剂均可以显著增加棉铃数量,提高棉花产量。【结论】喷施缩节胺和打顶剂会显著影响棉花适宜机采的农艺性状,影响棉花株型塑造及棉铃分布,在生产中使用缩节胺和打顶剂相结合,可以提高棉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节胺 打顶剂 机采棉 株型塑造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新疆落地棉捡拾收获现状与对策研究
16
作者 成波 邢剑飞 +3 位作者 郭文松 胡灿 王龙 王旭峰 《新疆农机化》 2023年第2期29-33,共5页
棉花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点支柱产业,新疆作为棉花种植大省,其种植面积、产量和质量居于全国首位。由于科技植棉水平不断提升,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率突破94%,其中棉花机械化采收约为80%。随着采棉机的普及应用,在提升作业效率... 棉花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点支柱产业,新疆作为棉花种植大省,其种植面积、产量和质量居于全国首位。由于科技植棉水平不断提升,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率突破94%,其中棉花机械化采收约为80%。随着采棉机的普及应用,在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存在宜机采棉种培育、发展模式和采棉机关键技术不匹配、不可靠、采净率有限等问题,导致作业后仍有大量未被采收棉花遗留在棉田,形成落地棉,给农户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落地棉捡拾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为此,本文阐述了新疆目前落地棉捡拾收获现状,总结归纳新疆地区落地棉捡拾主要方式及特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策略,为今后落地棉捡拾机发展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种 落地棉 捡拾 收获机 对策
下载PDF
昌吉州棉花机械收获掉落问题探讨及解决建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东恩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8期76-78,共3页
随着棉花生产效益提升,昌吉州棉花生产在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同时,棉花在种植管理和机械收获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棉花掉落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引起广大农户、相关企业和部门高度重视。造成棉花生产掉落有棉花品种、管理措施、作业质... 随着棉花生产效益提升,昌吉州棉花生产在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同时,棉花在种植管理和机械收获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棉花掉落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引起广大农户、相关企业和部门高度重视。造成棉花生产掉落有棉花品种、管理措施、作业质量等多种因素。采用落地棉捡拾机械化技术能有效解决这种问题。为提升棉花品质和生产效益,还要从提升棉花种植管理水平和机械收获水平方面减少棉花掉落量,进一步提升棉花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掉落 采拾 棉花机械收获
下载PDF
早熟机采棉新品种筛选及机采性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啸天 许浩翊 +2 位作者 孙硕阳 苏朝丞 袁洋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44-48,59,共6页
筛选鉴定早熟机采棉(Gossypium spp)新的品系、品种,以确保机采棉花品质、产量稳定提高。通过对早熟机采棉新品种农艺性状的研究,掌握机采棉性状的关键技术参数,为棉花产业发展奠定基础。2019和2020年在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品... 筛选鉴定早熟机采棉(Gossypium spp)新的品系、品种,以确保机采棉花品质、产量稳定提高。通过对早熟机采棉新品种农艺性状的研究,掌握机采棉性状的关键技术参数,为棉花产业发展奠定基础。2019和2020年在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品种试验,对12个品种机采性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个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23~133 d,有5个品种比对照(陆新早61)生育期短。吐絮期整齐度在2~3级;第一果铃高度≥18.0cm的有10个品种。各品种机采性状综合分析可知,石大棉268表现最佳,生育期为123 d,第一果铃高度20.4 cm,衣分率43.2%,纤维长度33.5 mm,断裂比强度32.9N/tex,纺纱均匀指数182,皮棉增产20.9%;其次是金早1号,生育期为126 d,第一果铃高度20.7 cm,衣分率41.82%,纤维长度32.9 mm,断裂比强度31.9 N/tex,纺纱均匀指数180,皮棉增产8.9%;第三名是金垦1861,生育期为126 d,第一果铃高度21.3 cm,衣分率38.9%,纤维长度33.3 mm,断裂比强度30.9 N/tex,纺纱均匀指数179,皮棉增产7.6%。以上3个品种的机采性状、产量和品质表现适合研究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机采棉 新品种 筛选 机采性状 试验
下载PDF
优质细绒棉纤维品质保优栽培及采收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晋瑞 张磊磊 +4 位作者 范阿棋 洪梅 吐尔逊·吐尔洪 马志华 李宗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53-156,共4页
为了更好地推进优质棉产业化,指导优质棉花生产,从栽培、采收环节保证棉纤维的一致性,提高棉纤维整体品质。新疆巴州农科院优质棉课题组结合优质棉栽培和采收的特殊要求,从统一的栽培技术上保证棉纤维的充分发育、优质特性得以充分发挥... 为了更好地推进优质棉产业化,指导优质棉花生产,从栽培、采收环节保证棉纤维的一致性,提高棉纤维整体品质。新疆巴州农科院优质棉课题组结合优质棉栽培和采收的特殊要求,从统一的栽培技术上保证棉纤维的充分发育、优质特性得以充分发挥,从收获采摘过程中减少“三丝”并保证纤维一致性方面,提出了优质细绒棉主要技术指标要求、栽培技术和采收技术要点。经过综合试验、示范和生产应用,总结形成了优质细绒棉纤维品质保优栽培技术和采收技术,通过优质棉纤维品质保优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推广,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产品的档次,增强纺织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细绒棉 纤维品质保优 栽培 采收
下载PDF
机采棉机采性状及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20
作者 郝亚明 吴美欢 +4 位作者 许浩翊 高宇 温春 刘俊哲 陈禹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3期44-49,共6页
通过筛选鉴定早熟机采棉新的品系、品种,以确保机采棉花品质、产量稳定提高。2019、2020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农科所设定试验区,选择12个机采棉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石大棉268’、‘H1537’、‘金垦1861’和‘新... 通过筛选鉴定早熟机采棉新的品系、品种,以确保机采棉花品质、产量稳定提高。2019、2020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农科所设定试验区,选择12个机采棉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石大棉268’、‘H1537’、‘金垦1861’和‘新石K33’生育期最短<120 d;第一果铃高度≥18.0 cm的有10个品种,吐絮期整齐度在2、3级。机采性状综合排名‘石大棉268’第一,子棉单产、皮棉单产、霜前皮棉单产均优于其他品种,与对照品种相比分别增加了7.2%、19.2%、25.1%,霜前花率达到99.2%;其次是‘新农早129’,子棉单产、皮棉单产、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6.0%、14.7%、16.3%。‘石大棉268’、‘新农早129’两个品种的机采性状及棉花品质表现最佳,符合本研究区的机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机采棉 品种筛选 机采性状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