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lanting patterns on yield, quality, and defoliation in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被引量:18
1
作者 WANG Fang-yong HAN Huan-yong +6 位作者 LIN Hai CHEN Bing KONG Xian-hui NING Xin-zhu WANG Xu-wen YU Yu LIU Jing-d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019-2028,共10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chine-harvested cotton-planting patterns on defoliation,yield,and fiber quality in cotton an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achine-h...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chine-harvested cotton-planting patterns on defoliation,yield,and fiber quality in cotton an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In the 2015 and 2016 growing seasons,the Xinluzao 45(XLZ45)and Xinluzao 62(XLZ62)cultivars,which are primarily cultivated in northern Xinjiang,were used as study materials.Conventional wide-narrow row(WNR),wide and ultra-narrow row(UNR),wide-row spacing with high density(HWR),and wide-row spacing with low density(LWR)planting pattern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patterns on defoliation,yield,and fiber quality.Compared with WNR,the seed cotton yield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2.06–5.48%for UNR and by 2.50–6.99%for LWR,respectively.The main cause of reduced yield was a reduction in bolls per unit area.The variation in HWR yield was–1.07–1.07%with reduced bolls per unit area and increased boll weight,thus demonstrating stable production.In terms of fiber quality indicators,the planting patterns only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micronaire value,with wide-row spacing patterns showing an increase in the micronaire values.The defoliation and boll-open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leaves and dried leaves in HWR was the lowest among the four planting patterns.Prior to the application of defoliating agent and before machine-harvesting,the numbers of leaves per individual plant in HWR were decreased by 14.45 and 25.00%on average,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WNR,while the number of leaves per unit area was decreased by 27.44 and 36.21%on average,respectively.The rates of boll-opening and defoliation in HWR were the highest.Specifically,the boll-opening rate before defoliation and machine-harvesting in HWR was 44.54 and 5.94%higher on average than in WNR,while the defoliation rate prior to machine-harvesting was 3.45%higher on average than in WNR.The numbers of ineffective defoliated leaves and leaf trash in HWR were the lowest,decreased by 33.40 and 32.43%,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WNR.In conclusion,the HWR planting pattern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and stable yield,does not affect fiber quality,promotes early maturation,and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amount of leaf trash in machine-picked seed cotton,and thus its use is abl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plantING patternS DEFOLIATION yield QUALITY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和品种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明辉 叶尔兰·木合塔尔 +3 位作者 翟梦华 李雪瑞 徐新龙 张巨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546,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与品种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22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海楼镇进行,选择2种不同株型结构的棉花品种源棉11号、新陆中80号、新陆中84号和J206-5,选用2种种植模式:76 cm等行距(1膜3...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与品种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22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海楼镇进行,选择2种不同株型结构的棉花品种源棉11号、新陆中80号、新陆中84号和J206-5,选用2种种植模式:76 cm等行距(1膜3行)和(66+10)cm宽窄行(1膜6行),设置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及品种对棉花生育进程、植株形态、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棉花品种在1膜3行处理下较1膜6行处理生育期缩短4~6 d,株高、始果枝高度、果枝夹角和平均果枝长度受种植模式影响较大。盛铃前期之前,不同株型棉花品种在1膜3行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较高。但随着生育期推移,株型松散型的源棉11号、J206-5和株型紧凑的新陆中80号、新陆中84号分别在1膜3行处理、1膜6行处理下叶面积指数下降幅度较小,在棉花生育后期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盛花期前,不同株型棉花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1膜3行处理高于1膜6行处理,但在盛花期至吐絮阶段,株型松散型的源棉11号、J206-5和株型紧凑的新陆中80号、新陆中84号净光合速率分别在1膜3行处理、1膜6行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下降缓慢,延长了光合作用持续时间,有利于棉花后期产量形成。株型松散型的源棉11号、J206-5在1膜3行处理下较1膜6行处理皮棉产量增加15.45%~17.23%,株型紧凑的新陆中80号、新陆中84号在1膜6行处理下皮棉产量较1膜3行处理增产9.23%~12.00%。【结论】不同株型棉花品种应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才能进一步发挥其增产潜力。株型松散的棉花品种适宜在76 cm等行距下种植,株型紧凑的棉花品种适宜在(66+10)cm模式下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模式 品种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麦后复播棉花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刘昌文 逄子剑 +3 位作者 龚举武 朱明慧 台外库力·乌斯曼 布麦热姆·热则克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52-57,63,共7页
为缓解喀什粮棉争地矛盾,探索麦后复播棉花种植模式,开辟粮棉双丰新途径。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及保留果枝台数二因素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花铃数、单铃质量、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密度A_(2)平均产量较常规密度A_(1)平均产... 为缓解喀什粮棉争地矛盾,探索麦后复播棉花种植模式,开辟粮棉双丰新途径。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及保留果枝台数二因素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花铃数、单铃质量、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密度A_(2)平均产量较常规密度A_(1)平均产量增加15.58%;常规密度A_(1)模式,保留不同果枝台数,产量差异不显著,高密度A_(2)模式,保留7台果枝,产量最高达2207.55 kg·hm^(-2);2种不同种植密度单铃质量均随着保留果枝台数增加而增加;高密度A_(2)(32.8965万株·hm^(-2))5行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光和效率增加产量;麦后复播棉棉纤维成熟度不够。在喀什麦后复播棉花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较高的有效积温生态区、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选择麦棉两早品种、抢时播种、保留7台果枝,是提高麦后复播棉花的产量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 复播棉花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氮肥基追比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徐新龙 张巨松 +4 位作者 王冬 代健敏 李雪瑞 翟梦华 孙明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9,共10页
研究棉花适宜的种植模式和氮肥基追比,为新疆棉花高产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棉花品种新陆中84号为材料,于2022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海楼镇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一膜6行[(66+10)cm宽窄行、株距12... 研究棉花适宜的种植模式和氮肥基追比,为新疆棉花高产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棉花品种新陆中84号为材料,于2022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海楼镇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一膜6行[(66+10)cm宽窄行、株距12 cm,M6]和一膜3行(76 cm等行距、株距6 cm,M3);副因素为氮肥基追比:0∶10(N0)、2∶8(N2)、4∶6(N4)。共6个处理,各处理总施氮量均为纯氮320 kg/hm^(2),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对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干物质量、产量及产量构成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M3种植模式各氮肥基追比处理平均皮棉产量较M6种植模式增加22.0%,2种模式分别以M3N4处理和M6N2处理皮棉产量最高,为3251.90 kg/hm^(2)和2895.42 kg/hm^(2),其中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M3N4处理Pn较M6N2处理分别增加41.2%、12.1%、34.0%。M3种植模式各氮肥基追比处理吐絮期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较M6种植模式增加35.1%,平均单株铃数、单铃质量、籽棉产量较M6种植模式分别增加20.6%、5.3%、21.7%。随氮肥基追比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吐絮期M6种植模式下N0处理分别比N2、N4处理提前5、8 d,M3种植模式下N0处理比N2、N4处理提前4、6 d;2个种植模式下不同氮肥基追比处理LAI均表现为N4>N2>N0;M6种植模式下N2处理棉花盛花期Pn、吐絮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单株铃数、单铃质量、籽棉产量分别较N0和N4处理提高9.2%和8.9%、18.2%和42.5%、19.8%和18.3%、9.3%和5.5%、30.3%和25.4%,M3种植模式下N4处理棉花盛花期Pn、吐絮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单株铃数、籽棉产量分别较N0和N2处理提高21.1%和6.7%、32.9%和24.0%、11.3%和12.3%、12.5%和11.4%,单铃质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种植模式和氮肥基追比对棉花产量的协同提高效应,在设置试验条件下,选择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氮肥基追比控制在4∶6时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模式 氮肥基追比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王勇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4期52-53,共2页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棉花产量效应,设置棉花单作(MC)、花生/棉花(P/C)、棉花/大豆(S/C)和棉花/辣椒(C/C)4个处理,研究对棉花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能够显著增加棉花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单铃质量,花生/棉花(P/C)模...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棉花产量效应,设置棉花单作(MC)、花生/棉花(P/C)、棉花/大豆(S/C)和棉花/辣椒(C/C)4个处理,研究对棉花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能够显著增加棉花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单铃质量,花生/棉花(P/C)模式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单铃质量最高,间作模式的产量最高,是较好的棉花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模式 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棉花株型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南殿杰 赵海祯 +5 位作者 吴云康 秦灿石 聂安全 杨苏龙 范志杰 陈奇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8-242,共5页
棉花株型栽培的形态指标为,株体矮化30%左右,群体密度提高20%以上;形态特点是株矮、枝短、叶小、叶厚、铃大;增产机理表现为群休早发早熟效应、铃位内移效应、抗逆效应和产量结构效应。株型栽培技术的核心是以地膜、优种为基... 棉花株型栽培的形态指标为,株体矮化30%左右,群体密度提高20%以上;形态特点是株矮、枝短、叶小、叶厚、铃大;增产机理表现为群休早发早熟效应、铃位内移效应、抗逆效应和产量结构效应。株型栽培技术的核心是以地膜、优种为基础,通过化学生长调节剂(DPC)和农业措施(水、肥、中耕等)相结合的综合调控技术,将棉花生长形态调控为理想的群体株型。一般缩节安(DPC)调控强度为每公顷施量90~120克,分3~4次喷施;灌水和追肥时间适当提早,每公顷施纯氮150~225公斤,并要与磷钾肥平衡施用。经1992~1994年在山西、山东、江苏等地试验示范,在公顷增产皮棉168~354公斤,平均增产300公斤左右,增产率为9.2%~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株型 产量 栽培
下载PDF
微咸水造墒条件下植棉方式对产量与土壤水盐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俊鹏 曹彩云 +3 位作者 冯棣 孙景生 李科江 刘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2,共6页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5 g/L微咸水造墒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基质育苗移栽覆膜、沙培育苗移栽覆膜、点播覆膜与基质育苗移栽不覆膜、沙培育苗移栽不覆膜、点播不覆膜)对棉花土壤水盐变化过程、成苗率、叶面积指数、产量以及纤维品质的...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5 g/L微咸水造墒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基质育苗移栽覆膜、沙培育苗移栽覆膜、点播覆膜与基质育苗移栽不覆膜、沙培育苗移栽不覆膜、点播不覆膜)对棉花土壤水盐变化过程、成苗率、叶面积指数、产量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通过减少土壤蒸发、提高土壤温度和抑制盐分表聚,削弱了盐分胁迫对棉花的危害程度,棉花的成苗率、花铃期前的叶面积指数、霜前花率以及产量均高于无覆盖处理,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棉花的纤维品质;基质育苗移栽和沙培育苗移栽技术呈现了一定的增产潜力,尤其是在棉花生长中后期连阴天较多的2011年,育苗移栽棉花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微咸水 种植方式 产量 水盐变化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薛晓萍 陈兵林 +2 位作者 周治国 王友华 杨保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0-445,共6页
以营养钵育苗移栽栽培方式作为生产对照(T0),于2004年在江苏省的东台、射阳分别对移栽地膜棉改进栽培方式(T1)和"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地膜覆盖"栽培方式(T2)2种棉花栽培方式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棉花... 以营养钵育苗移栽栽培方式作为生产对照(T0),于2004年在江苏省的东台、射阳分别对移栽地膜棉改进栽培方式(T1)和"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地膜覆盖"栽培方式(T2)2种棉花栽培方式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棉花单位面积干物质累积及氮素吸收量表现为T2>T1>T0,由于苗期受小麦的胁迫作用,射阳试点苗期的干物重和氮累积量均低于东台试点。方差分析表明,栽培方式对棉花衣分、产量、单位面积的铃数及各项纤维品质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并以T2生产成本最低、产量最高,且纤维品质较优,其公顷铃数、皮棉产量较对照明显提高,分别为:东台36%和26%,射阳32%和28%;施氮量较对照减少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式 棉花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干旱区滴灌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9
作者 牛玉萍 陈宗奎 +2 位作者 杨林川 罗宏海 张旺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06-1515,共10页
以高产棉花品种新陆早45为材料,自初花至吐絮设置常规滴灌(I500)和有限滴灌(I425)2种处理,每种滴灌模式下设低(D_12)、中(D_24)和高(D_36)3个种植密度,分析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群体生长率(CGR)、棉铃生长率(BGR)、净同化... 以高产棉花品种新陆早45为材料,自初花至吐絮设置常规滴灌(I500)和有限滴灌(I425)2种处理,每种滴灌模式下设低(D_12)、中(D_24)和高(D_36)3个种植密度,分析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群体生长率(CGR)、棉铃生长率(BGR)、净同化率(NAR)以及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等变化。结果表明,与I500相比,I425将LAI到达顶峰的时间推迟至盛铃期并延缓了盛铃期以后的叶片衰老,显著提高了盛花期至吐絮期NAR,在不显著降低籽棉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IWUE。在I500条件下,LAI、CGR、BGR、NAR、总生物量(TDW)、铃生物量(BDW)、总铃数(BN)、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均以D_24较高,D_12最低;I425条件下,上述参数均以D_36最高。籽棉产量以I500D_24、I425D_36较高,IWUE则以I425D_36较高。相关分析表明,籽棉产量和IWUE与BN、RVR呈显著正相关,IWUE与NAR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盛花期至盛铃期较快的群体生长速率、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以及较多的干物质持续向棉铃的供应,是I425D_36提高产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滴灌模式 种植密度 生长参数 产量
下载PDF
海南不同种植方式对陆地棉多个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宿俊吉 雷亚柯 +2 位作者 邓福军 宁新柱 林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9,共4页
为了探讨种植方式在海南对陆地棉部分植株性状的影响。以2个不同基因型陆地棉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两种种植方式对陆地棉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成铃率、单铃重、果枝始节位及小区产量的影响。垄作覆膜... 为了探讨种植方式在海南对陆地棉部分植株性状的影响。以2个不同基因型陆地棉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两种种植方式对陆地棉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成铃率、单铃重、果枝始节位及小区产量的影响。垄作覆膜方式下陆地棉品系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和产量极显著高于平作覆膜,果枝始节位和单铃重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花铃期阶段,垄作覆膜下的结铃数目均明显大于平作覆膜,而其成铃率在降温前低于平作覆膜,升温后渐渐接近或高于平作覆膜水平。大力推广垄作覆膜种植方式是提高海南陆地棉育种工作成效的一项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不同种植方式 陆地棉 株型 产量结构
下载PDF
不同花生棉花间作配比下的土壤养分、作物产量和收益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菲 刘霞 +2 位作者 李海涛 杨中旭 张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36,共4页
本试验以花生品种花育36号和棉花品种邯258为材料,研究不同花生棉花间作处理下的土壤养分、产量和收益表现。结果表明,与花生单作相比,花生棉花6∶4间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花生棉花4∶2间作和4∶4... 本试验以花生品种花育36号和棉花品种邯258为材料,研究不同花生棉花间作处理下的土壤养分、产量和收益表现。结果表明,与花生单作相比,花生棉花6∶4间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花生棉花4∶2间作和4∶4间作处理则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与棉花单作相比,花生棉花6∶4间作亦可提高其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全氮含量降低较小。花生棉花6∶4间作可提高花生单株果重,比单作提高4.22%,但间作对花生百果重、百仁重和出米率影响较小。花生棉花不同间作处理的总收益均高于花生和棉花单作,且以4∶2间作处理的总收益最高,达38025元/hm^(2),其次为6∶4间作处理,为35760元/hm^(2),分别较花生单作提高19.41%和12.30%,较棉花单作分别提高39.59%和31.28%。综合考虑间作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认为,花生棉花6∶4间作为两作物间作的最优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棉花 间作 种植模式 生长发育及产量
下载PDF
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结构特性的调节 被引量:20
12
作者 牛玉萍 陈宗奎 +3 位作者 陈厚川 鞠迪 罗宏海 张旺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65-1777,共13页
【目的】明确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光截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干旱区棉花高产节水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方法】选用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有限滴灌(I425,滴灌量425 mm)和常规滴灌(I500,滴灌量500 mm... 【目的】明确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光截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干旱区棉花高产节水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方法】选用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有限滴灌(I425,滴灌量425 mm)和常规滴灌(I500,滴灌量500 mm)滴灌模式,每种滴灌模式下设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D12,12×10~4株/hm^2)、中密度(D24,24×10~4株/hm^2)、高密度(D36,36×10~4株/hm^2)。测定不同生育期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叶簇倾角(MTA)、冠层开度(DIFN)、光截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结果】与常规滴灌模式相比,有限滴灌模式减缓了盛蕾至初花期株高增长速度,保持盛铃后期至吐絮期较高的LAI,增加了MTA和DIFN,进而显著提高了冠层中、下部的光吸收率,在不显著降低籽棉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WUE。常规滴灌条件下,LAI、MTA、冠层总光吸收率(LIR)以中密度处理较高;有限滴灌条件下,上述参数均以高密度处理最高。常规滴灌中密度处理、有限滴灌高密度处理均显著提高单位面积铃数,最终获得了较高的籽棉产量;WUE则以有限滴灌高密度处理较高。【结论】在保持较高叶面积指数条件下,通过调节叶倾角,保证冠层中、下部较高的光吸收率,提高冠层总光吸收率,是有限滴灌高密度种植模式实现棉花高产节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滴灌模式 种植密度 冠层结构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枣园土壤含水量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天才 马斌 +2 位作者 张亚周 蒲云 胡守林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2-37,共6页
在南疆阿拉尔干旱区枣棉间作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土壤含水量变化及间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1)枣棉间作条件下,在棉花生长的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四个时期中,距离红枣1 m处种植棉花相对于距离红枣1.5 m种植和... 在南疆阿拉尔干旱区枣棉间作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土壤含水量变化及间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1)枣棉间作条件下,在棉花生长的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四个时期中,距离红枣1 m处种植棉花相对于距离红枣1.5 m种植和距离红枣0.5 m种植有较好的保水能力。在棉花需水高峰期的花铃期,距离红枣1 m处种植棉花与距离红枣1.5 m种植、距离红枣0.5 m种植相比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2.65%,6.54%。(2)相对于其它模式,距离红枣1.5 m和距离红枣1 m棉花长势较好,但距离红枣1.5 m处种植棉花有效株数少,产量低;距离红枣1 m处种植,生长空间适宜,结铃数多,单铃重大,产量较高;距离红枣0.5 m种植长势较差,种植密度较大,生长空间有限,与枣树争夺养分、水分、空间,阻碍棉花生长。(3)不同种植模式下距离红枣1 m处种植棉花产量效益优于距离红枣1.5 m和距离红枣0.5 m。综合考虑,距离红枣1.0 m种植棉花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棉花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棉间作 种植模式 含水量 棉花产量
下载PDF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油后棉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阳会兵 马一学 +3 位作者 陈金湘 刘爱玉 吴凤英 吴承和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91-198,190,共9页
为提高棉油两熟作物的产量,实现棉花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的合理结合,2013年在湖南省4个试验点研究了密度与种植方式对棉花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各种植方式间以营养钵的产量最高... 为提高棉油两熟作物的产量,实现棉花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的合理结合,2013年在湖南省4个试验点研究了密度与种植方式对棉花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各种植方式间以营养钵的产量最高,直播产量最低,但无显著性差异。在同一种植方式中,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高而降低,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最短,单株成铃数以营养钵最高、果枝层数以漂浮最多、株高、果枝始节位以直播最高,不同处理对棉花铃重、衣分、衣指、子指影响不显著。直播高密度的产量与营养钵中密度、漂浮高密度产量相当。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直播、营养钵、漂浮三种种植方式均适用于湖南油后棉种植,直播的日产量最高,漂浮日产量最低,适当加大直播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为推广棉花轻简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种植方式 油后棉 棉花生育特性 产量构成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绍仁 张丽娟 +5 位作者 夏绍南 杨磊 肖远龙 高红兵 刘慧君 赵娟 《江西棉花》 2010年第3期23-27,共5页
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油后直播在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一直比其它种植方式缓慢,产量也最低;油后基质育苗移栽前期的生长发育缓慢,虽然后期逐步赶上,但产量仍然不是很高;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在前期生... 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油后直播在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一直比其它种植方式缓慢,产量也最低;油后基质育苗移栽前期的生长发育缓慢,虽然后期逐步赶上,但产量仍然不是很高;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在前期生长发育仅次于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且在后期表现了良好的生长发育劲头,晚秋桃相对较多,产量最高;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在生育前期一直处于领先优势,但到后期这种优势逐渐减弱,导致其最终的产量并不是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方式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新型增铃剂与种植模式对棉花发育及产量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平文超 张忠波 +5 位作者 李洪芹 孙玉英 柴卫东 张茂玉 刘永平 刘贞贞 《河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9-13,共5页
在棉花留叶枝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模式为主区、以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副区,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单行种植、双行种植)和喷施新型增铃剂(其中,喷施缩节胺为药剂对照处理,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 在棉花留叶枝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模式为主区、以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副区,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单行种植、双行种植)和喷施新型增铃剂(其中,喷施缩节胺为药剂对照处理,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增铃剂处理的主茎功能叶片光合能力(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茎粗、各部位果枝节数和铃数、产量构成因素(总铃数、单铃重、百粒重、子指)、产量和纤维品质(衣分、绒长)均跃CK,株高、果枝数、主茎节间长度和果枝长度均约CK,其中,双行种植模式在增加果枝数、单铃重、总铃数以及下部果枝长度和中、上部果枝载铃量方面优于单行种植模式,且较单行种植增产效果显著。新型增铃剂抑制棉花营养生长、塑造有利株型、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的作用与缩节胺相同,但增强叶片光合性能、减轻蕾铃脱落、改善棉纤维品质以及提高产量的效果优于缩节胺,可作为缩节胺的替代产品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增铃剂 种植模式 产量 互作效应
下载PDF
油后棉种植方式与密度对产量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阳会兵 马一学 +2 位作者 陈金湘 刘爱玉 肖永波 《棉花科学》 2014年第6期31-35,共5页
以早熟品种JX0010为材料,在湖南益阳大通湖区研究了直播、漂浮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三种方式下的18000、36000和54000株/hm2三种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棉最短,营养钵育苗最... 以早熟品种JX0010为材料,在湖南益阳大通湖区研究了直播、漂浮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三种方式下的18000、36000和54000株/hm2三种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棉最短,营养钵育苗最长,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以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最大;在同一种植方式中,吐絮期、生育期随密度的增加而推迟,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高而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皮棉产量、籽棉产量随密度增高而提高;不同处理对棉花霜前花率、单铃重、衣分、籽指、衣指、纤维品质等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后棉 种植方式 种植密度 产量
下载PDF
鄱阳湖棉区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试验总结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丽娟 田绍仁 +5 位作者 夏绍南 彭苗苗 高红兵 肖远龙 刘慧君 赵娟 《江西棉花》 2011年第2期20-25,共6页
通过以中棉所53为试材,设置油后直播、油后基质育苗移栽、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4种种植方式,进行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可获得较高的收益和纯收益;基质育苗移栽投入较少,纯收... 通过以中棉所53为试材,设置油后直播、油后基质育苗移栽、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4种种植方式,进行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可获得较高的收益和纯收益;基质育苗移栽投入较少,纯收益较高;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相比并没有优势;油后直播方式虽然产量低,但人工投入少,生产成本低,适合劳动力缺少的家庭或农场应用,但要考虑天气因素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棉区 棉花 种植方式 生长发育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赣北棉区棉花种植方式与密度组合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水平 吴香华 +1 位作者 柯兴盛 孙亮庆 《棉花科学》 2012年第4期19-24,共6页
试验采用以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及移栽(或播种)时间为因素的组合随机区组设计,共18个处理,探讨赣北棉区棉花最佳种植方式及密度。结果表明:营养钵育苗移栽的产量、收益及纯收益均显著高于基质育苗移栽与精准直播,后两者的产量、收益相当... 试验采用以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及移栽(或播种)时间为因素的组合随机区组设计,共18个处理,探讨赣北棉区棉花最佳种植方式及密度。结果表明:营养钵育苗移栽的产量、收益及纯收益均显著高于基质育苗移栽与精准直播,后两者的产量、收益相当;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总投入成本比基质育苗移栽及精准直播的都高,尤其人工成本费用更高;基质育苗移栽和精准直播的生产总投入成本相差不大;赣北棉区适当提前育苗移栽时间和增加田间种植密度,有利于棉花早发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北棉区 棉花 种植方式 密度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不同覆膜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小峰 张巨松 +3 位作者 刘素华 李慧琴 彭延 张选 《棉花科学》 2016年第3期18-21,共4页
通过对一膜两行与一膜四行覆膜模式下棉花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产量的研究,分析两模式下棉铃和果节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差异,以及果枝生长、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一膜两行比一膜四行棉花植株高,单株果枝层数多、茎秆粗、结铃多... 通过对一膜两行与一膜四行覆膜模式下棉花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产量的研究,分析两模式下棉铃和果节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差异,以及果枝生长、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一膜两行比一膜四行棉花植株高,单株果枝层数多、茎秆粗、结铃多、果枝长、果节多、蕾铃脱落率低、单铃重大、绒长长、不孕籽率低、衣分高;一膜四行比一膜两行叶枝数多,始果枝着生节位高。两种种植模式,上部叶片的光合速率、籽指和籽棉产量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棉花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