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城市“新三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中国十大城市为例 被引量:75
1
作者 张旺 周跃云 胡光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2-569,共8页
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服务业现代化(“新三化”)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赖、协调和促进的耦合互动关系,它们的良性共振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阐述“新三化”耦合协调的涵义基础上,构建了1套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 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服务业现代化(“新三化”)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赖、协调和促进的耦合互动关系,它们的良性共振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阐述“新三化”耦合协调的涵义基础上,构建了1套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其“新三化”的发展水平;再运用耦合度和协调性模型,对2004~2010年10个超大城市“新三化”的时空协调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是:①一线城市的“新三化”水平明显高于二线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列前三。②各市耦合均处于颉颃阶段,基本上属于粗放水平,其中6市的耦合协调性均处于中等水平,一线城市的耦合协调性高于二线城市。③就时序性来说,各市的耦合度出现波动变化,而协调性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二线城市协调性上升的速度要快于一线城市。④就空间分异性而论,各市的耦合协调组合状况与其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对应性,即一线城市优于二线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新型工业化 服务业现代化 耦合度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物流-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及时空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何波 殷旅江 +1 位作者 贾静 付雅琴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9,共11页
长江经济带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推动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与此同时,物流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物流-经济-环境系统(简称长江经济带LEES)耦... 长江经济带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推动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与此同时,物流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物流-经济-环境系统(简称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直辖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变异系数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其耦合发展时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则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其中,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份LEES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正向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现象不断减弱,区域间差异越来越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LEES耦合协调水平局部空间自相关性逐年下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作用开始减弱,负向作用开始增强。因此,应结合长江经济带实际情况,逐步完善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发展的互动作用和良性价值循环机制,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发展,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环境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同时加强各省级政府的统领引导作用,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经济-环境系统 空间集聚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长江干线宜昌段船舶通航风险耦合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清 单聪聪 +1 位作者 韩丹丹 王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5-830,共6页
研究船舶通航风险耦合关系对揭示通航风险机理、提升安全监控水平意义重大。从人-船-环-管四方面提出长江干线宜昌段船舶通航风险量化指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双因素风险耦合关系,采用耦合度模型研究了多因素风险耦合作用并计算... 研究船舶通航风险耦合关系对揭示通航风险机理、提升安全监控水平意义重大。从人-船-环-管四方面提出长江干线宜昌段船舶通航风险量化指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双因素风险耦合关系,采用耦合度模型研究了多因素风险耦合作用并计算多因素风险耦合的耦合度。结果表明:长江干线宜昌段船舶通航风险双因素耦合与多因素耦合差异性明显;在双因素风险耦合关系中,人员与环境风险的耦合有较大的契合度,船舶与环境风险的耦合存在较大波动;在多因素风险耦合关系中,人-船-环-管风险耦合的风险程度较其余风险耦合程度高,其中环境、船舶风险参与多因素风险耦合更易导致事故发生。了解风险耦合的途径,可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船舶航行决策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长江干线 船舶通航 风险耦合 系统动力学 耦合度
下载PDF
海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艳明 李军 张华铭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9-31,共13页
以海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度测度方法体系,对我国三大海洋集聚区海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程度与类型进行评价,判断我国总体以及重点海洋经济区两系统耦合发展经历的... 以海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度测度方法体系,对我国三大海洋集聚区海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程度与类型进行评价,判断我国总体以及重点海洋经济区两系统耦合发展经历的阶段及所处的类型。研究表明,2006年以来我国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比较平稳,海洋产业集聚发展与生态环境总体是协调的,但这种协调是低水平的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脆弱、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长效机制不健全、不稳定。各海洋经济区由于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差异,海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程度与类型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集聚 海洋生态环境 耦合效应 耦合度测度
下载PDF
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民增收协调发展研究
5
作者 张宇 王强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2-110,共9页
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障碍度模型分析2011年至2021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民增收的耦合协调关系,探讨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和农民增收系统都得到了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 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障碍度模型分析2011年至2021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民增收的耦合协调关系,探讨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和农民增收系统都得到了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拮抗-磨合-协调”的演进历程,最终达到优质协调状态。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能力、头部冷链物流企业经营能力、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是影响两个系统协调关系的主要因素。相关部门应当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全流程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政府和全社会应当加强对乡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民增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民增收 综合评价 耦合协调度 障碍度
下载PDF
湖州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的协同关系研究
6
作者 付洪良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18-22,30,共6页
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螺旋式上升。本文首先以修正的库兹涅茨曲线论述了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的关系,进一步阐释二者之间存在的协同关系,并以近十年湖州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为... 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螺旋式上升。本文首先以修正的库兹涅茨曲线论述了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的关系,进一步阐释二者之间存在的协同关系,并以近十年湖州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为研究对象,建立耦合模型。研究表明,湖州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耦合度较高,协调程度差异较大,安吉县农业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协调程度最高,现代农业具有发展潜力,而其他县区现代农业超出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最后,就如何促进二者进一步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现代农业 协同关系 耦合模型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耦合度测度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泉恩 蒋梅鑫 钟业喜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8,共6页
以国家战略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将建成区面积作为城市规模的测度指标,确定了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的耦合匹配分析模型,并以规模—经济匹配值的时空差异分析作为切入点,研究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的耦合情况。研究表明:鄱阳湖生... 以国家战略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将建成区面积作为城市规模的测度指标,确定了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的耦合匹配分析模型,并以规模—经济匹配值的时空差异分析作为切入点,研究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的耦合情况。研究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规模的增长逐年加快,尤其是在2010-2012年期间,交通干线经过地区的城市规模有了明显扩张;从2001年到2012年,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偏离理想状态较多的地区明显减少,耦合情况的区域差异有所缩小,且每个时段均存在规模主导区域多于经济主导区域的情况;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耦合程度的改善在2001-2005年和2010-2012年这两个时间段最为明显,并且规模主导区域的面积呈向西部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经济绩效 耦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原文传递
行政区“制度距离”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机制及其测度——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雨 张京祥 +1 位作者 王玉洁 杨洁莹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154,共14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都市圈、城市群等区域空间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载体,但阻碍我国区域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区制度壁垒仍待打破。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距离”概念引入区域经济空间研究中,将行政区制度距离分为“边界”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都市圈、城市群等区域空间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载体,但阻碍我国区域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区制度壁垒仍待打破。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距离”概念引入区域经济空间研究中,将行政区制度距离分为“边界”与“资源”两种类型,构建了制度距离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机制。首先建立了制度距离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人口迁徙与跨市投资等多源大数据,构建了制度距离与要素流动水平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长三角城市群42组相邻城市的实证研究发现:(1)边界制度距离对资金要素的阻碍作用通常高于对人流要素的作用,而资源制度距离则没有明显差异(;2)两类制度距离的空间格局较为相似,都市圈内的耦合协调水平普遍高于都市圈外,呈现明显的都市圈格局(;3)都市圈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上海都市圈的制度距离阻碍强度普遍较低,而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则依次较高。通过柔性的区域制度空间的建构,削弱要素跨行政区流动的制度距离阻碍,是破解“行政区经济”等区域分割难题、推动区域经济空间联系加强的有效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行政区 制度距离 耦合协调度 长三角城市群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过程与机理 被引量:5
9
作者 钱志权 韩佳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85-2297,共13页
以工业化为主要驱动力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带来碳排放快速增长,以人为中心、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具有低碳发展潜力与优势。因此,如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低碳发展二者间协同发展,是当前中国城镇低碳... 以工业化为主要驱动力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带来碳排放快速增长,以人为中心、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具有低碳发展潜力与优势。因此,如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低碳发展二者间协同发展,是当前中国城镇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议题。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演变过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度基础较好且发展趋势向好,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以点带面的空间格局;(2)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耦合协调发展速度及类型阶段演变特征差异明显,东部城市发展速度超过西部城市,相对而言,新型城镇化滞后是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3)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交互关系显著,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对低碳发展的影响力显著提升,而低碳驱动力和低碳压力子系统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新型城镇化 低碳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