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市大气微生物的研究Ⅳ.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及粒度分布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庆轩 徐秀芝 +5 位作者 童咏仪 车凤翔 蔡增林 鲁志新 温青莉 何亦祥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3-356,共4页
本研究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在沈阳市对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及粒度分布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真菌粒子年平均粒数中值直径为3.9μm。四季中,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夏季较大,为4.2μm;冬季较小... 本研究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在沈阳市对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及粒度分布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真菌粒子年平均粒数中值直径为3.9μm。四季中,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夏季较大,为4.2μm;冬季较小,为3.6μm。不同地点中,造纸厂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较小,为3.4μm;其余9个地点的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在3.8~4.2μm之间变化。一天中的13:00~16:00为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的高峰时,19:00为低谷时。大气真菌粒子的粒度分布为单峰型,高峰在第4级,峰值为31.5%;<8.2μm的所吸入大气真菌粒子占88.4%,对人体直接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微生物 大气真菌粒子 粒度分布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婧 夏立江 +4 位作者 杜文利 张春荣 宫小燕 纪思思 于波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20-1624,共5页
为了了解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规律,在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选定监测点,利用安德森六级微生物采样器,对填埋场空气微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定点取样、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粒径分... 为了了解垃圾填埋场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规律,在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选定监测点,利用安德森六级微生物采样器,对填埋场空气微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定点取样、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粒径分布均为第Ⅰ级(>8.2μm)最高,填埋区空气细菌粒径呈偏态分布,渗滤液处理区、生活区分别在第Ⅳ级和第Ⅲ级出现第2个峰值。携带细菌的可吸入微粒在渗滤液处理区比例最大。空气真菌与放线菌均在第Ⅳ级分布最高,携带真菌和放线菌的可吸入粒子的比例显著大于细菌(P<0.05)。填埋区不同作业时段空气微生物粒径在各级分布比例基本一致。填埋区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为5.7μm,渗滤液处理区为3.7μm,生活区为5.3μm,显著大于真菌气溶胶和放线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微生物气溶胶 粒径分布 中值粒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气溶胶粒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晟敏 高鸿恩 +2 位作者 王志强 李国申 何启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5,共4页
使用Series 210收集了塔里木盆地内6个不同地点的气溶胶,获取了该地区气溶胶的粒度分布,并计算了对应的气溶胶数量中位直径。研究发现:在自然情况下,气溶胶分布遵循双峰分布的规律,其中第一峰值通常出现在0.5μm附近,第二峰值出现在3μ... 使用Series 210收集了塔里木盆地内6个不同地点的气溶胶,获取了该地区气溶胶的粒度分布,并计算了对应的气溶胶数量中位直径。研究发现:在自然情况下,气溶胶分布遵循双峰分布的规律,其中第一峰值通常出现在0.5μm附近,第二峰值出现在3μm附近;由于采样点的气象条件、地表情况等差异所致,不同采样地点的峰位和峰面积有一定的差异;各采样点气溶胶分布规律显示,绝大多数气溶胶粒子粒径小于1μm。自然条件下,大多数采样点气溶胶粒子数量中位直径小于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气溶胶粒度分布 中位直径
下载PDF
日光辐射对大气真菌粒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庆轩 李军保 车凤翔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9-21,32,共4页
大气中真菌粒子的衰亡和净化,除与真菌自身的因素有关外,与日光辐射也有密切关系。此文现场观测了日光辐射对大气真菌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天内大气真菌粒子浓度与日光辐射强度是反比;大气真菌粒数直径中值与日光辐射强度呈正比;随... 大气中真菌粒子的衰亡和净化,除与真菌自身的因素有关外,与日光辐射也有密切关系。此文现场观测了日光辐射对大气真菌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天内大气真菌粒子浓度与日光辐射强度是反比;大气真菌粒数直径中值与日光辐射强度呈正比;随着日光辐射强度的增大,<3.0μm的大气真菌粒子,其浓度减小的速度比>3.0μm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辐射 大气真菌粒子
下载PDF
日光辐射对大气中细菌粒子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庆轩 车凤翔 叶斌严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5-69,共5页
现场观测了日光辐射对大气细菌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天内大气细菌粒子浓度与日光辐射强度呈反比;大气细菌粒数中值直径与日光辐射强度呈正比。随日光辐射强度的增大,<8.2μm的大气细菌粒子浓度下降的速度比>8.2μm的细菌粒子... 现场观测了日光辐射对大气细菌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天内大气细菌粒子浓度与日光辐射强度呈反比;大气细菌粒数中值直径与日光辐射强度呈正比。随日光辐射强度的增大,<8.2μm的大气细菌粒子浓度下降的速度比>8.2μm的细菌粒子为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福射 大气 细菌 细菌粒子浓度
下载PDF
煤燃烧超细微粒粒径谱演变及排放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在 杨文俊 +2 位作者 谢小芳 陈秋方 蔡志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495-4501,共7页
对燃煤超细微粒的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利用自行搭建的气溶胶实验平台,使用快速粒径谱仪FMPS对燃煤超细颗粒(5.6~560 nm)数量粒径谱进行了测量,同时利用颗粒物动态演变模型,通过最优化算法,得到颗粒沉积损失率和排放率随粒径的分布,并计算... 对燃煤超细微粒的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利用自行搭建的气溶胶实验平台,使用快速粒径谱仪FMPS对燃煤超细颗粒(5.6~560 nm)数量粒径谱进行了测量,同时利用颗粒物动态演变模型,通过最优化算法,得到颗粒沉积损失率和排放率随粒径的分布,并计算了燃煤颗粒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在颗粒生成的初始阶段,燃煤颗粒数量粒径谱是多分散的复杂谱,初始粒径谱主要由10 nm、30~40 nm及100~200 nm这3个模态组成,其中,10 nm模态颗粒数浓度较高,100~200 nm模态颗粒粒径谱呈对数正态分布,数量中位径CMD均值为16 nm.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数量浓度呈指数规律衰减,CMD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排放因子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室温条件下,燃煤颗粒的排放因子达到(5.54×1012±2.18×1012)个·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粒径谱 超细微粒 数浓度 数量中位径 排放因子
原文传递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帅鹏 崔华鹏 +8 位作者 陈黎 樊美娟 郭军伟 王冰 刘瑞红 陈满堂 刘绍锋 刘锴 梁坤 《烟草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50,共7页
为研究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采用吸烟循环模拟机-快速粒径谱仪测试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的粒数浓度和粒数分布,考察了抽吸容量(35、55、75 mL)、抽吸持续时间(2、3、4 s)和抽吸间隔(30、60 s)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 为研究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采用吸烟循环模拟机-快速粒径谱仪测试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的粒数浓度和粒数分布,考察了抽吸容量(35、55、75 mL)、抽吸持续时间(2、3、4 s)和抽吸间隔(30、60 s)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浓度和粒数中值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单口方波抽吸条件下,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的粒数浓度随抽吸过程实时降低,粒数中值粒径随抽吸过程实时变小;②抽吸容量和抽吸间隔的增大可明显增加气溶胶的粒数浓度;当抽吸容量增加至75 mL时,粒数中值粒径降低;抽吸间隔对粒数中值粒径无影响。③抽吸持续时间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浓度和粒数中值粒径的影响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卷烟 抽吸参数 气溶胶 粒数 粒径 粒数中值粒径
下载PDF
胃癌血管侵犯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余亮 吕成余 +2 位作者 赵有财 陈维 袁爱华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血管侵犯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20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采用免... 目的探讨胃癌血管侵犯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20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标的本血管侵犯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r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逐步后退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06例患者中,血管侵犯率为27.67%(57/206)。胃癌患者的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神经侵犯、T分期、N分期、TNM分期胃癌组织中血管侵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6,9.569,15.579,43.453,30.732,P〈0.05)。188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1.26%(188/206),随访时间为6.0~6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4.0个月。188例获得随访患者中,血管侵犯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2.4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为19.6%;血管未侵犯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0.7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为42.0%,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4,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神经侵犯、血管侵犯、T分期、N分期、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χ^2=9.241,17.486,11.243,9.364,27.666,216.745,49.88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cm、血管侵犯、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N3期、TNM分期为Ⅲ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502,0.456,0.052,0.001,0.735,95%可信区间:0.334—0.754,0.289~0.720,0.004—0.664,0.000~0.006,0.159~3.398,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管侵犯可能与肿瘤进展有关。肿瘤直径≥5cm、血管侵犯、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N3期、TNM分期为Ⅲ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侵犯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侵犯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