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ban Flood Mitigation Strategies with Coupled Gray-Green Measures:A Case Study in Guangzhou City,China
1
作者 Jiayue Li Jiajun Zeng +1 位作者 Guoru Huang Wenjie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467-479,共13页
The integration of gray and green infrastructure has proven to be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managing stormwater in established urban areas.However,evaluating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of such coupled strategies is chal... The integration of gray and green infrastructure has proven to be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managing stormwater in established urban areas.However,evaluating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of such coupled strategies is challenging.This study introduced a novel integrated hydrological-hydrodynamic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layout of low-impact development(LID)facilities along with pipeline alignment and rehabilitation.Reliable results from modeling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of LID and improved drainage facilities to urban flooding mitigation.We selected a natural island in Guangzhou City,China,as the study sit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bining three LID measures,namely green roofs,sunken green spaces,and permeable pavements,can reduce total runoff by 41.7%to 25.89%for rainfall recurrence periods ranging from 1year to 100 years,and decrease the volume of nodal overflow by nearly half during rainfall events of less than 10-year return period.By integrating LID measures with the upgraded gray infrastructure,the regional pipeline overloading condition is substantially alleviated,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ipeline system resilience.For urban flooding control,it is recommended to integrate sufficient green space and avoid pipe-laying structural issues during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The findings may assist stakeholders in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best utilize gray and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mitigating the negative eff ects of urban floo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hydrodynamic model.gray-green approach Guangzhou City LID.Pipe renovation Urban inundation
原文传递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into Metallic Tube Using Axial Slit for Infrastructure Diagnostics
2
作者 Kohei Shimamura Kimiya Komurasaki 《Wireles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5年第3期50-60,共11页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 using a metallic tube with axial slits was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WPT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to the diagnostics infrastructur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was measured at v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 using a metallic tube with axial slits was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WPT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to the diagnostics infrastructur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was measured at various distances us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iver resonator in the tube. Furthermore,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iver resonator were set respectively outside and inside of the tube. Experiment results were assessed computationally using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simulation. As a result,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resonators in the metallic slit tub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ase without a metallic tube in the range of the normalized transmission-distance of x/d > 0.4. In the simulation, the current density on the metallic tube around bot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oil were connected.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lit on the tube plays a role of the relay c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infrastructure DIAGNOSTICS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
3
作者 王兆峰 邱梦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设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分析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耦...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设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分析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均呈稳步提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类型介于中度协调与极度协调之间且较快地实现协调等级跃迁;耦合协调度省际差异显著,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空间异质性特征。2)耦合协调度呈“东高西低,中部高南北低”空间分布格局,且高、低耦合协调区分别呈空间“扩张-收敛”相背离的变化态势;考察期间基础设施滞后型城市数量逐渐增多,分布于长三角城市群东部浙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滞后型城市分布范围逐渐收敛并向长三角北部聚集。3)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主要受经济拉动力、政府调控力、城市化带动力作用,二者协调发展由8项驱动力形成的经济运行与结构转型机制、政策调控与开放合作机制、人口集聚与消费拉动机制、人才保障与科技创新机制综合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旅游经济 耦合协调度 驱动机制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新基建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鄢飞 张晓晓 《河南科学》 2024年第10期1541-1549,共9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新基建水平,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新基建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基建显著促进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中介...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新基建水平,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新基建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基建显著促进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中介机制分析发现,新基建通过提高地区创新绩效间接影响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新基建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异质性,新基建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表现更优.据此提出了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深度融合、助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熵权法 耦合协调模型
下载PDF
系统论视角下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娱 秦国伟 于法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1,共7页
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问题。基于系统论视角,从数量和空间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1)构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2)在数量方... 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问题。基于系统论视角,从数量和空间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1)构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2)在数量方面,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找出二者发展是否存在相互影响。(3)在空间方面,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相互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1)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2)就耦合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耦合阶段,尚未达到良性共振;就协调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协调阶段,和谐一致、协调发展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3)二者的耦合性和协调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根据二级指标权重确定改善方案,以实现二者良性共振,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公共服务 系统论 格兰杰因果关系 耦合度 协调度
下载PDF
城市基础设施生态化转型与城市韧性关系研究——基于复杂系统视角
6
作者 夏子涵 任飞武 王艳伟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4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目前中国城市生态化转型与城市韧性提升之间仍然缺乏较为成熟的联结机制,导致了城市建设难以在原有的生态基底上找到韧性发展的着力点。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了城市韧性系统研究框架。利用中国2011-2022年的样本数据,运用系统... 目前中国城市生态化转型与城市韧性提升之间仍然缺乏较为成熟的联结机制,导致了城市建设难以在原有的生态基底上找到韧性发展的着力点。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了城市韧性系统研究框架。利用中国2011-2022年的样本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模拟在不同的城市基础设施转型策略下城市韧性水平的变化过程,得出了分别在两种扰动情景、六种发展战略下的韧性仿真结果。结果表明:①生态转型战略中,飞地新建战略对城市生态、经济、社会韧性的影响作用最明显,其次是“生态>工业>社区”。②单一的延续发展对城市各方面韧性的影响效果最差,而转型战略与协同发展战略的影响效果视具体的扰动情景而定。③对城市韧性整体而言,协同发展战略在短期和慢性扰动视角下的效果最好,而转型发展战略在长期或急性灾害冲击下有更大的发展潜力。④我国整体城市韧性子系统只达到了勉强协调状态,增强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联性是未来提升城市生态化转型能力和韧性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城市韧性 系统动力学 耦合协调度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月面“车路耦合”运输系统设想
7
作者 严一粟 郭继峰 《空间科学与试验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40-48,共9页
我国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突出“科学认识+资源利用”双核心目标,以月球原位资源利用为首要技术内容。为有效配合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的工程实施,本文对贯穿月球原位资源勘察、开采与建筑建造环节的月面运输能力进行探究与设想,首先分析了... 我国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突出“科学认识+资源利用”双核心目标,以月球原位资源利用为首要技术内容。为有效配合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的工程实施,本文对贯穿月球原位资源勘察、开采与建筑建造环节的月面运输能力进行探究与设想,首先分析了现有月面移动能力在里程、速度与感知设施的缺陷;随后针对月面运输线路与载具的作业特点,梳理了对二者的基本要求,提出“载具+道路设施”的车路耦合运输系统架构;最后在总结、分析现有潜力工程技术后,提炼出一体化与标准化两条运输系统推进路径,建立基于任务区域环境特性的车路耦合运输系统遴选指标,并进一步给出三个关键研究方向建议,以求在系统顶层设计上为月面交通系统的过渡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资源利用 月面运输能力 车路耦合 载具+道路设施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农村基础设施耦合协调度及区域差异
8
作者 许湘云 王艳伟 +1 位作者 夏子涵 任飞武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242-250,共9页
选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以2011—2020年数据为观察样本,使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研究期乡村振兴与农村基础设施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对比分析四大经济区域乡村振兴... 选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以2011—2020年数据为观察样本,使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研究期乡村振兴与农村基础设施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对比分析四大经济区域乡村振兴与农村基础设施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中国各省市乡村振兴与农村基础设施的耦合协调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区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由高至低依次是中部、东部、东北、西部;从动态分布看,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出现两级分化现象,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较大,这两个区域都存在耦合协调水平较高的省域;中国各省市乡村振兴与农村基础设施耦合协调总体水平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就差异来源而言,区域间差异是四大经济区域耦合协调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但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基础设施 耦合协调度 Kernel密度估计 Dagum基尼系数 地区差异
下载PDF
新基建投资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研究
9
作者 衣紫薇 李龙 邵志国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3-63,共11页
基于新基建投资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机制构建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并结合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探索我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20年新基建投资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 基于新基建投资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机制构建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并结合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探索我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20年新基建投资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协调状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新基建投资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指数从2013年的0.104、0.234分别升至0.177、0.363;新基建投资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但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呈由东至西递减的分布格局;研究期内的Moran’s I指数波动上升,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标准差椭圆重心呈现向西南方向小幅度迁移趋势且椭圆的面积不断减小,说明耦合协调度呈集聚收敛发展的态势。因此应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强化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带动作用,以进一步实现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模型 时空演化
下载PDF
区域人口规模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时空耦合研究——以湘桂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
10
作者 张鑫 张丹 +1 位作者 闫一博 张广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基于湘桂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108个县(市、区)人口数据,结合产业转移政策期间的基础设施数据,分析示范区内人口与基础设施空间特征,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基础设施同人口变化的协调性,旨在为基础设施投资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 基于湘桂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108个县(市、区)人口数据,结合产业转移政策期间的基础设施数据,分析示范区内人口与基础设施空间特征,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基础设施同人口变化的协调性,旨在为基础设施投资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人口整体趋向收缩,县域人口外流加剧,但市辖区和部分产业发展较好的县域出现人口涌入,中心化现象加剧。(2)基础设施扩张速度快于人口增速,具有明显的阶段分异。(3)在县域尺度上,仅以邵东、江华为代表的4个县域呈现优质协调,县域整体呈现协调性分化。在市域尺度上,赣州市的耦合协调程度最佳,邵阳市耦合协调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人口规模 基础设施 时空耦合 湘桂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下载PDF
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韧性耦合协调研究
11
作者 梁福兴 高培翔 田越豪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8期68-76,共9页
旅游经济韧性是衡量旅游业面对外部事件冲击和内部因素扰动时保持自身平稳运行的重要指标,基础设施对增强旅游经济韧性中的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起保障作用。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探讨基础设施系统与旅游经济韧性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综合... 旅游经济韧性是衡量旅游业面对外部事件冲击和内部因素扰动时保持自身平稳运行的重要指标,基础设施对增强旅游经济韧性中的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起保障作用。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探讨基础设施系统与旅游经济韧性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诊断模型探究国内10个民族地区2012—2021年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韧性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一是10年间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省际差距逐渐缩小;旅游经济韧性稳步提高,省际差距逐渐增大;二是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上由濒临失调转变为低度协调,省际差距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三是旅游经济韧性系统抵御能力不足,旅游外汇收入较低是阻碍耦合协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基础设施 旅游经济韧性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下载PDF
省域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系统耦合效应时空演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赟 石梦怡 马崇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7-1138,共12页
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系统耦合效应及其时空演变规律是实现“碳解锁”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针对碳锁定系统耦合效应及其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构建“碳解锁”有效路径,推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在构建省域交通基... 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系统耦合效应及其时空演变规律是实现“碳解锁”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针对碳锁定系统耦合效应及其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构建“碳解锁”有效路径,推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在构建省域交通基础设施技术、制度、经济碳锁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用2011~2020年中国(未包括西藏、港澳台地区)30个省份数据,利用熵值法和耦合理论模型分析技术、制度、经济碳锁定的综合效应和耦合协调时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中国省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的空间关联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碳锁定综合指数空间格局呈现出从中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且不同省域碳锁定水平存在差异;中国省域交通基础设施技术、制度、经济碳锁定耦合发展水平在时序演变上呈现出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转变,在空间发展中表现为中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从空间关联格局上看,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表明中国省域空间相关性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及数量显示中国省域交通基础设施技术、制度和经济碳锁定空间关联格局呈现出“高聚集锁定”的局面。基于此,建议坚持“技术-制度-经济”系统“破锁”,“因地制宜”探索交通基础设施“碳解锁”模式,重视交通基础设施技术、制度、经济系统碳锁定耦合的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锁定 交通基础设施 耦合协调模型 时空演化 探索性空间相关分析
下载PDF
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艳红 王培安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05-112,共8页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立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5-2020年中国西部11个省区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分别对西部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运用耦合协调...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立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5-2020年中国西部11个省区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分别对西部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信息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发现:(1)除个别省份外,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并且内部发展极不均衡;(2)信息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协调度空间异质性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协调程度较好,而甘肃、宁夏、青海等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省区一直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因此,政府要因地制宜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 新型城镇化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应对雨洪挑战的城市滨水码头区蓝绿空间耦合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洁琼 沈桐羽 +1 位作者 王敏 郭广钰 《园林》 2023年第3期47-54,共8页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雨洪挑战是城市韧性体系构建的核心议题。聚焦滨水码头区这类城市灰色基础设施,提出蓝绿空间耦合优化对城市滨水码头区应对雨洪挑战起到积极作用。选取上海市黄浦江中北段典型滨水码头区开展实证研究,构建适用...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雨洪挑战是城市韧性体系构建的核心议题。聚焦滨水码头区这类城市灰色基础设施,提出蓝绿空间耦合优化对城市滨水码头区应对雨洪挑战起到积极作用。选取上海市黄浦江中北段典型滨水码头区开展实证研究,构建适用于量化评价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指标体系以及能表征场地尺度蓝绿空间耦合关系的指标,旨在揭示影响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蓝绿空间耦合关键指标。结果表明:(1)上海黄浦江滨水码头区各典型样段现有雨洪韧性水平与蓝绿空间耦合程度分异较大;(2)蓝绿耦合度(C)、蓝绿耦合发展协调度(D)是影响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两项关键指标,可综合考虑雨洪韧性与蓝绿耦合的协同提升。针对不同空间类型码头区,总结归纳4种蓝绿耦合的空间优化模式,为城市滨水码头区的雨洪韧性提升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实现城市滨水码头区从灰色基础设施向高品质蓝绿基础设施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码头区 雨洪韧性 蓝绿耦合 蓝绿基础设施 灰色基础设施 上海黄浦江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劳动力配置与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劳动力与产业、区域双重耦合视角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硕 孙涛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12,共15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体现,也是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求。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测算2003—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综合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体现,也是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求。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测算2003—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综合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能直接为农村低技能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而且能降低要素流动成本,有效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质资本属性,促使劳动力在产业和地区间合理的流动以契合资源禀赋特征,为劳动力与产业及区域双重耦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激发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在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过程中,可从提高劳动力与产业、区域双重耦合度的视角助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 劳动力配置 劳动力与产业耦合 劳动力与区域耦合
下载PDF
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和传导机制的检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淑惠 孙燕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7-198,共12页
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三系统耦合协调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为中国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该研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基于系统论与协同论构建“... 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三系统耦合协调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为中国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该研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基于系统论与协同论构建“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体系,采用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①在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下,新基建投资均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并产生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②不同类型的新基建投资赋能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中创新基建和融合基建驱动作用显著,而信息基建的赋能效果不明显。③新基建投资还可以通过创新要素集聚、能源效率提升和数字金融助推三种传导机制对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产生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中国各省份可通过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促进形成新基建赋能联动机制以及打通新基建传导路径等途径增强新基建对本地区“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赋能效应,从而进一步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创新-生态-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传导机制
下载PDF
生态混凝土绿色护坡的植生性与耐久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家庆 吴健生 +1 位作者 黄凯健 王佳梁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0,共12页
作为传统边坡防护混凝土的替代品,在实际工程中,大孔隙护坡生态混凝土可有效保护服役地区的边坡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通过植生性能、耐久性试验及微观机理分析,研究大孔隙护坡生态混凝土内部碱环境的关键调控方法。结果... 作为传统边坡防护混凝土的替代品,在实际工程中,大孔隙护坡生态混凝土可有效保护服役地区的边坡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通过植生性能、耐久性试验及微观机理分析,研究大孔隙护坡生态混凝土内部碱环境的关键调控方法。结果表明:复合降碱方法可以实现较好的降碱效果;降碱处理后的大孔隙护坡生态混凝土与黑麦草和高羊茅具有很好的匹配性,满足植被的生长需求;植物生长前后,生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孔隙率未产生显著变化。生态混凝土碱环境调控方法与草种协同技术的提出有利于大孔隙护坡生态混凝土的性能提升,进一步推动“绿色可持续型”生态混凝土材料在护坡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复合降碱方法 植生试验 生态混凝土 力学性能 耐久性
下载PDF
农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时空演进及趋势预测——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舒虹 黄宜 +1 位作者 韩利红 王艳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12-219,共8页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构建了云南省农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标准差椭圆模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云南省16个州(市)2011—2020年农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10 ...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构建了云南省农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标准差椭圆模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云南省16个州(市)2011—2020年农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10 a云南省16个州(市)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云南省16个州(市)农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但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时间角度来看,怒江州、迪庆州、德宏州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为稳定,其余州(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呈东北走向,重心从“北→东北”方向移动。预测结果表明:2021—2030年云南省农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重心移动路径为“东北→东南→东北”,空间分布格局在东北方向呈扩张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标准差椭圆 预测
下载PDF
新基建投入与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进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谷斌 廖丽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70,共11页
基于新基建投入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机理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与标准差椭圆模型,测算2013-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新基建投入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分析其空... 基于新基建投入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机理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与标准差椭圆模型,测算2013-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新基建投入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分析其空间集聚水平与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新基建投入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逐年提升,呈现由东至西梯度递减分布格局;②各省市新基建投入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渐增,但超过1/2的省市属于耦合失调型,尚未形成良好的耦合发展态势;③新基建投入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呈显著空间正相关性,表现为东部高值集聚区与西部低值集聚区;④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均衡。最后,结合全国四大区域新基建投入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的区位分布及演变历程,因时因地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度 标准差椭圆 时空演化
下载PDF
“虚实”之间: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体系发展的互动协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宁宁 侯冠宇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6,共11页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与其融资方式转变、投资主体不断丰富以及金融创新工具增多密切相关。基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金融发展状况,尝试从交通、通信、能源、卫生等方面构建基础设施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与其融资方式转变、投资主体不断丰富以及金融创新工具增多密切相关。基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金融发展状况,尝试从交通、通信、能源、卫生等方面构建基础设施体系,从金融规模、结构、效率等方面构建金融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体系发展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体系具有较强的耦合关联度,但协调度仍需进一步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体系中的金融规模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较为突出,高于金融效率与金融结构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体系 耦合协调度 灰色关联度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