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Features and Seasonality of Land–Atmosphere Coupling over Eastern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Chujie GAO Haishan CHEN +5 位作者 Shanlei SUN Bei XU Victor ONGOMA Siguang ZHU Hedi MA Xing L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89-701,共13页
Land-atmosphere coupling is a key process of the climate system, and various coupling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before based on observational and numerical analyses. The impact of soil moisture(SM) on evapotrans... Land-atmosphere coupling is a key process of the climate system, and various coupling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before based on observational and numerical analyses. The impact of soil moisture(SM) on evapotranspiration(ET) and further surface temperature(S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uch coupling. Using ERA-Interim data and CLM4.0 offline simulation results, this study furth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M/ST and E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land-atmosphere coupling(i.e.,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eastern China, a typical monsoon area. It is found that two diagnostics of land-atmosphere coupling(i.e., SM-ET correlation and ST-ET correlation)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climatology of SM and ST. By combining the SM-ET and ST-ET relationships, two "hot spots" of land-atmosphere coupling over eastern China are identified: Southwest China and North China. In Southwest China, ST is relatively high throughout the year, but SM is lowest in spring, resulting in a strong coupling in spring. However, in North China, SM is relatively low throughout the year, but ST is highest in summer, which leads to the strongest coupling in summer. Our results emphasize the dependence of land-atmosphere coupling on the seasonal evolution of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hav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related to land surface feedb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oisture surface temperature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EVAPOTRANSPIRATION coupling
下载PDF
Factors controlling deep-profile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water storage following Robinia pseudoacacia afforestat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2
作者 Xi Yang Tongchuan Li Ming'an Shao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2年第6期838-851,共14页
Background:Afforestation is a common and effective approach used for the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 worldwide.In China,Robinia pseudoacacia(RP)is among the main non-native tree species and has been widely plan... Background:Afforestation is a common and effective approach used for the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 worldwide.In China,Robinia pseudoacacia(RP)is among the main non-native tree species and has been widely planted in revegetation of the Loess Plateau.However,owing to uncertainties regarding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R.pseudoacacia in restoration.In this study,we aimed to analyse the dynamic effects of R.pseudoacacia forest on soil carbon storage(SCS)and soil water storage(SWS).Specifically,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il water content(SWC)and soil organic carbon(SOC)and underlying factors in the 0-500-cm profile of a 10-to 50-year-old chronosequence.Results: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d that the dynamics of SWS and SCS on this time scale could be divided into an initial reduction phase(the initial 20 years after afforestation)and subsequent recovery(20-50 years after afforestation).Compared with in the abandoned land(AL),the net accumulation of SCS in R.pseudoacacia forest was 2.51 Mg·ha^(-1)at 50 years after afforestation,whereas there was a 398.76-mm deficit in SWS.Additionally,the natural succession of R.pseudoacacia fores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continuous change in stand structure(e.g.vegetation cover(VC),understory vegetation coverage(UVC),and litter biomass(LB)).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creases carbon sequestration while causing soil water deficit.Furthermore,stand density(SD)was established to make a predomin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ynamics of SWS and SCS via its effects in altering vegetation,soil,and litter characteristics.Therefore,high-density plantation forests in the Loess Plateau area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thinned to reduce the density of forest stands on the basis of soil erosion control and wind and sand fixation,so as to increase carbon sink with lower water consumption,thus realizing the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water conno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FORESTATION Robinia pseudoacacia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water coupling interaction
下载PDF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Pile-Soil Interac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Xingye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300072 Tianjin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1992年第3期317-330,共14页
In this paper, several mathmatical models for the pile- soil interaction are outlined.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s one of the very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reasonable models of elasticity and elastoplasticity. The... In this paper, several mathmatical models for the pile- soil interaction are outlined.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s one of the very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reasonable models of elasticity and elastoplasticity. The major of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the pile-soil interaction, including general methods and calculating formula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pile and pile groups. Some results of analysis are also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E soil pile-soil interaction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FE coupled method
下载PDF
Pile Running in Layered Soils
4
作者 ZHAO Huan WANG Le +3 位作者 SUN Li-qiang TIAN Ying-hui Oliver REUL CHEN Quan-zhen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829-841,共13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n incidents of offshore pile running in layered soils.The study provid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eabed soil data,pile driving records,and field surveillance video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n incidents of offshore pile running in layered soils.The study provid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eabed soil data,pile driving records,and field surveillance video observations.Three-dimensional large deformation finite element(LDFE)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incidents,considering the remoulding of seabed soil and degradation of the pile-soil interface in the LDFE modeling.By comparing the field observations with the LDFE analysis,the mechanism of pile running was discussed,with a focus on investigating the pil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in each layer.The study revealed that pile running in layered soils primarily resulted from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ile base resistance when transitioning from a strong layer to an adjacent weak layer.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pile running mechanism in layered soils,a parametric study on the strength variation of adjacent soil layers and its influence on pile base resistance was conducted.Lastly,a simplified prediction model of pile base resistance,suitable for assessing the risk of pile running in layered soils,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e running 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 layered soil penetration resistance pile−soil interaction
下载PDF
Research on Seismic Behavior of Sloping Field Building Structure
5
作者 MA Rong-hui FAN Qi WANG Bo-nan HUANG Rong-bin HE Heng-w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5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 水平地震作用 地基基础 坡地 ABAQUS 地震输入 水平位移
下载PDF
水-热-力耦合作用下寒区弧底梯形渠道结构优化设计
6
作者 王正中 孙涛 +3 位作者 郑艾磊 刘铨鸿 康凯 陆立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16-1929,共14页
为合理优化设计寒区弧底梯形渠道的形体结构,基于冻土水热力三场耦合及冻土-衬砌相互作用的渠道冻胀数值模型,结合分层序列法将渠道断面水力参数最优解集作为变量空间,以衬砌结构的强度、刚度及几何构造为约束条件,以衬砌适应冻胀变形... 为合理优化设计寒区弧底梯形渠道的形体结构,基于冻土水热力三场耦合及冻土-衬砌相互作用的渠道冻胀数值模型,结合分层序列法将渠道断面水力参数最优解集作为变量空间,以衬砌结构的强度、刚度及几何构造为约束条件,以衬砌适应冻胀变形能力为目标函数,建立寒区弧底梯形渠道水力-抗冻胀双优数学模型。随后对寒区各类典型渠道工程进行双优结构标准化设计,得到弧底梯形渠道在不同负温、地下水埋深、土质、断面规模下的双优边坡系数、实佳比及衬砌厚度的标准参数,供工程设计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双优结构尺寸参数均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随基土冻胀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冬季负温的降低而增大、随断面规模的增大而增大。以新疆某渠道工程为例,优化后的断面实佳比为1.02,较原设计值增大1.8%;最大法向冻胀量为2.52 cm,较原设计值增大20.0%;最大拉应力为0.95 MPa,较原设计值减小60.4%;衬砌整体柔度为305.47 cm/MPa,较原设计值增大42.3%,水力性能及抗冻胀性能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水-热-力耦合 冻土-衬砌相互作用 弧底梯形渠道 水力-抗冻胀双优
下载PDF
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线耦合系统抗震可靠度分析
7
作者 王磊 李正良 王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203,共12页
为研究输电塔在土结相互作用(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s,SSI)和塔-线耦合作用影响下的抗震可靠度,提出了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线耦合系统抗震可靠度分析方法.建立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线耦合系统简化力学模型,推导其在随机地震作用... 为研究输电塔在土结相互作用(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s,SSI)和塔-线耦合作用影响下的抗震可靠度,提出了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线耦合系统抗震可靠度分析方法.建立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线耦合系统简化力学模型,推导其在随机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基于随机函数-谱表示方法模拟随机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对耦合系统进行随机地震动力响应分析.以基于GF-偏差点集的样本分数矩最大熵法估计随机地震响应极值分布,并求解耦合系统抗震可靠度.选取工程中某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塔底地基土为软弱土时,考虑SSI效应后,塔顶位移响应极值增大约46.59%,加速度响应极值增大约17.43%,结构失效概率增加约70.32%.考虑塔-线耦合作用后,塔顶位移响应极值减小约0.51%,加速度响应极值增大约1.74%,结构失效概率减小约15.71%.对于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线耦合系统,塔底地基土越软,塔顶位移与加速度响应极值越大.与蒙特卡洛法相比,本文方法求解的结构失效概率最大误差仅为9.97%,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土结相互作用 塔线耦合作用 抗震可靠度 分数矩
下载PDF
基于T-P模型的桩-桩水平振动相互作用研究
8
作者 江杰 柴文成 +1 位作者 张探 龙逸航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9,共13页
为精确揭示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弥补动力Winkler地基-Bernoulli-Euler梁模型(E-W模型)在桩-桩水平振动分析中的不足。考虑土体剪切效应和桩身剪切变形,建立Pasternak-Timoshenko模型(T-P模型)模拟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推导水平动力和竖向... 为精确揭示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弥补动力Winkler地基-Bernoulli-Euler梁模型(E-W模型)在桩-桩水平振动分析中的不足。考虑土体剪切效应和桩身剪切变形,建立Pasternak-Timoshenko模型(T-P模型)模拟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推导水平动力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主动桩水平振动解析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原理,建立被动桩水平振动控制方程,运用传递矩阵法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利用初参数法计算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参数分析表明:土体剪切效应对水平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有增强效果;在给定桩土参数的情况下,主动桩和被动桩存在“有效桩长”(L_(d)=10d~15d);当桩身长径比在L/d=5~10范围内时,不宜忽略桩身剪切变形对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的影响;竖向荷载对水平-摇摆耦合作用因子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ternak-Timoshenko模型 层状土 多向荷载 水平振动 桩-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
下载PDF
基于底质力时历计算的沉船打捞离底过程动力特性分析及系泊系统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辛尚哲 王磊 +3 位作者 范锦宇 周东荣 陈世海 朱小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2,共12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确底质力时历的沉船打捞系统动力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对一个典型案例的模拟,初步阐明了离底提升阶段母船和系泊缆、提升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式,发现了在提升阶段母船运动,特别是纵荡运动出现了显著的异常增大.为了更... 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确底质力时历的沉船打捞系统动力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对一个典型案例的模拟,初步阐明了离底提升阶段母船和系泊缆、提升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式,发现了在提升阶段母船运动,特别是纵荡运动出现了显著的异常增大.为了更好地控制母船在打捞过程中的运动,还对打捞系统的系泊布置进行了优化,得出了进行提升时运动控制效果更好、系泊张力更小的系泊缆布置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船打捞 液土耦合 时域模拟 耦合系统
下载PDF
管道结构垂向——侧向耦合管土作用机理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自强 袁昱超 +1 位作者 唐文勇 薛鸿祥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9,共8页
钢制悬链线式立管的触地段与海床会发生频繁的相互作用,对管道的安全性影响很大。首先探索干土环境下管土作用的机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真实海况下管道—湿土作用规律。试验测试是研究管土作用最可信最直接的手段。进行了垂向及侧向管土... 钢制悬链线式立管的触地段与海床会发生频繁的相互作用,对管道的安全性影响很大。首先探索干土环境下管土作用的机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真实海况下管道—湿土作用规律。试验测试是研究管土作用最可信最直接的手段。进行了垂向及侧向管土作用机理性试验,根据土体抗剪强度验证了试验中相互作用机理与管道尺寸的无关性。研究了不同运动速度对土体反力的影响,发现运动速度对垂向及侧向管土作用均存在一定的放大效应,而垂向低速工况下放大效应不明显;接着分别研究了垂向与侧向管土作用的规律,分析了土体反力变化的成因,最后针对管土垂向—侧向的耦合效应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垂向深度会极大地影响侧向管土作用。为后续的管道—含水土体相互作用试验奠定基础,也可为陆上管土作用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土作用 土体抗剪强度 垂向—侧向耦合 速度放大效应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一种用于场地-建筑群体系地震响应分析的二维耦合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冰 梁建文 杨晶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00-111,共12页
该文章发展了一种用于计算场地-建筑群体系地震响应的二维耦合法,其中采用间接边界元法模拟远场土体,采用有限元法模拟近场土体,用解析算法的刚性基础-等效均质块体模型模拟建筑群。该耦合法的优势是建筑群无需离散单元,计算量小,结构... 该文章发展了一种用于计算场地-建筑群体系地震响应的二维耦合法,其中采用间接边界元法模拟远场土体,采用有限元法模拟近场土体,用解析算法的刚性基础-等效均质块体模型模拟建筑群。该耦合法的优势是建筑群无需离散单元,计算量小,结构参数简单直观,且无需人工边界即可满足场地无穷远处辐射条件。通过与已有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文章耦合法计算准确,精度较高。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场地-建筑群效应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场地-建筑群效应可能明显放大结构地震响应幅值,这与整个场地-建筑群的特性及地震波特性有关;当建筑群中结构参数相同且结构刚度较大时,场地-建筑群效应可能对结构地震响应幅值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处于建筑群中心位置的结构,该文章算例中放大率达36.17%;当建筑群将相同参数结构分区布置(如多层区、高层区)时,场地-建筑群效应可能对各区中心位置结构的地震响应幅值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建筑群效应 耦合法 地震响应 放大作用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下载PDF
考虑桩基础柔性的海上风机结构可靠度安全评价研究
12
作者 梅春 韩付成 +3 位作者 黄攀 李昕 施伟 王文华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8-924,共7页
为了解决海上风机结构可靠性评价模型普遍存在的不能准确模拟荷载间的耦合效应的问题,文章基于OpenFAST开发了一种全耦合海上风机支撑结构可靠性评估模型。考虑到桩土相互作用对风机结构响应的显著影响,文章基于耦合弹簧模型建立了具有... 为了解决海上风机结构可靠性评价模型普遍存在的不能准确模拟荷载间的耦合效应的问题,文章基于OpenFAST开发了一种全耦合海上风机支撑结构可靠性评估模型。考虑到桩土相互作用对风机结构响应的显著影响,文章基于耦合弹簧模型建立了具有柔性单桩基础的NREL5MW海上风机模型。选取海上风机结构的叶尖塔筒间隙及桩基泥面平动位移作为典型失效模式,分别开展了考虑柔性桩基的海上风机结构在正常运行及停机工况下的结构安全评价。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该模型能够高效准确地开展海上风机结构可靠度安全评价,还揭示了波浪荷载是导致桩基发生平动位移的主导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机 桩土相互作用 结构可靠度 整体耦合模型 代理模型
下载PDF
海上风机导管架基础疲劳分析
13
作者 杜越明 孔德琼 +1 位作者 王思刘 朱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39-3652,共14页
导管架基础因其整体刚度大,适应范围广等优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海上风电场的首选基础形式。目前对于该基础的研究多关注于承载与变形特性,对于其疲劳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针对风机基础的疲劳分析往往将桩−土系统简化为土弹簧,忽略... 导管架基础因其整体刚度大,适应范围广等优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海上风电场的首选基础形式。目前对于该基础的研究多关注于承载与变形特性,对于其疲劳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针对风机基础的疲劳分析往往将桩−土系统简化为土弹簧,忽略实际的桩−土相互作用。建立了四桩导管架基础与海床相互作用三维数值模型,并通过离心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导管架基础全时域疲劳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桩−土相互作用,风浪荷载耦合,水平加载偏角等对导管架结构疲劳损伤的影响。主要发现有:忽略桩−土相互作用会严重低估导管架结构的疲劳损伤,平均低估约40%;而对于下部斜支撑节点的疲劳损伤的低估在极端工况下甚至可达90%。风荷载在导管架结构疲劳损伤中占主导地位,远大于波浪荷载影响。水平风浪荷载沿对角线加载会比沿边长方向加载产生更大的位移响应,但相应的疲劳损伤较小,约为沿边长加载的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架基础 疲劳分析 桩-土作用 风浪耦合
下载PDF
考虑桩基础柔性的地震风浪作用下海上风力机结构耦合响应机理研究
14
作者 柳英洲 王文华 +2 位作者 李昕 宋雨果 李颖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76,共10页
基于FAST海上风力机整体耦合分析理论和桩基线性化理论,建立包含桩基础柔性的海上风力机基础结构的整体耦合运动方程。进而,通过对FAST v8进行二次开发,同时考虑桩基础柔性,建立包括转子机舱组件-风力机塔筒-基础结构的海上风力机在地... 基于FAST海上风力机整体耦合分析理论和桩基线性化理论,建立包含桩基础柔性的海上风力机基础结构的整体耦合运动方程。进而,通过对FAST v8进行二次开发,同时考虑桩基础柔性,建立包括转子机舱组件-风力机塔筒-基础结构的海上风力机在地震、风、浪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耦合仿真模型。根据建立的整体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开展地震、风、浪荷载联合作用下海上风力机动力响应研究,着重探讨桩基础柔性对于海上风力机结构在地震组合工况下的动力特性及耦合响应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基础柔性对于海上风力机结构动力特性有显著影响。与耦合弹簧边界相比,当忽略桩基础柔性时,会低估整体结构二阶频率对于地震作用下塔顶位移响应的影响,并在基底倾覆力矩响应中激发高阶模态,造成海上风力机结构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的显著差异。因此,在海上风力机结构抗震设计与研究中必须考虑桩基础柔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桩基础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震响应 整体耦合模型
下载PDF
TLCD对于超大型海上风机结构减振效果的数值分析
15
作者 黄攀 张天翼 +3 位作者 单程程 李昕 王文华 张力伟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907-913,共7页
针对海上风机在环境荷载作用下的振动问题,本研究基于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进行海上风机的减振控制研究。以IEA 10MW单桩基础风机为研究对象,建立包含转子机舱组件、塔筒、基础结构、桩土相互作用、伺服控制和TLCD的整体耦合分析模型,... 针对海上风机在环境荷载作用下的振动问题,本研究基于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进行海上风机的减振控制研究。以IEA 10MW单桩基础风机为研究对象,建立包含转子机舱组件、塔筒、基础结构、桩土相互作用、伺服控制和TLCD的整体耦合分析模型,研究安装于机舱、调谐整体结构一阶固有频率的TLCD对于海上风机在不同风浪联合荷载作用下结构响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TLCD可以控制海上风机在环境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相比风机正常运行工况和故障工况,对于极端工况和紧急停机工况下的结构反应,TLCD的控制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机 桩土相互作用 耦合模型 振动控制 调谐液柱阻尼器
下载PDF
考虑THM耦合的地热能源桩热-力行为分析
16
作者 李峙 刘福深 +1 位作者 杨仲轩 詹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29-2138,共10页
地热能源桩除了可以承受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荷载,还能提供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的制冷/制热功能,因此在土木与能源等行业受到广泛关注。热-水-力(THM)三场耦合效应显著影响能源桩和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承载变形特性。利用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 地热能源桩除了可以承受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荷载,还能提供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的制冷/制热功能,因此在土木与能源等行业受到广泛关注。热-水-力(THM)三场耦合效应显著影响能源桩和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承载变形特性。利用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推导了THM全耦合的基本控制方程,并通过与饱和非等温固结问题的理论解对比,验证了该耦合问题基于COMSOL有限元分析方法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考虑流体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和不同的桩土接触模型,开展了基于THM耦合的能源桩二维有限元模型的数值分析,并与离心数值模型和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型不但能预测能源桩中应力、应变和位移场分布与演化规律,还能较好地模拟桩土多场耦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THM耦合效应对土工分析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能源桩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多场耦合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热-水-力耦合模型 桩土相互作用 有限元 模型验证
下载PDF
复合土钉墙支护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及边坡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徐帮树 刘日成 +2 位作者 李连祥 公铭 王育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93-400,共8页
由土钉和预应力锚索组成的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可以有效加固周围土体,控制基坑变形,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设计中。以济南西客站站前广场基坑工程复合土钉墙支护设计为例,通过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分析,采用弹塑性实体单... 由土钉和预应力锚索组成的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可以有效加固周围土体,控制基坑变形,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设计中。以济南西客站站前广场基坑工程复合土钉墙支护设计为例,通过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分析,采用弹塑性实体单元和线性锚杆单元,考虑锚杆与土体相互作用,通过对土钉和预应力锚索组成的复合土钉支护结构进行开挖支护施工全过程的三维动态模拟分析。分析基坑坡面水平位移、坑底隆起、地表沉降、土钉轴力、预应力锚索轴力等变化规律,研究复合土钉墙的受力机制,探讨土钉和预应力锚索的共同作用机制。分析土体各种力学参数和锚杆间距、锚索预应力等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影响的敏感性,并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锚杆与土体相互作用力学模型能较好模拟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过程,计算精度较高;土体黏聚力、摩擦角、土钉间距、锚索预应力等对基坑边坡变形的影响较大,计算结果可为复合土钉墙设计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土钉墙 土钉耦合模型 FLAC3D 基坑变形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土钉支护体系抗拔力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丁振明 秦四清 +1 位作者 刘军 夏柏如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99-1802,共4页
对基坑土钉支护体系中抗拔力机理作用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关于抗拔力的新观点。研究认为,土钉支护体系的抗拔力应由钉土作用抗拔力和土体自承作用抗拔力两部分来组成;土钉在支护体系中首先是作为传力构件传递土体自承作用抗拔力,而后是... 对基坑土钉支护体系中抗拔力机理作用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关于抗拔力的新观点。研究认为,土钉支护体系的抗拔力应由钉土作用抗拔力和土体自承作用抗拔力两部分来组成;土钉在支护体系中首先是作为传力构件传递土体自承作用抗拔力,而后是通过钉土作用提供抗拔力。进一步分别对两部份的抗拔力进行理论求解,确定了土钉支护体系总抗拔力。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所提出抗拔力机理作用及其求解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 支护体系 抗拔力 钉土作用 自承作用
下载PDF
饱和土中桩竖向振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余俊 尚守平 +1 位作者 任慧 王海东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7-193,共7页
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研究了三维轴对称条件下饱和土中端承桩竖向耦合振动问题。首先对固结方程进行变形,通过算子分解法和分离变量法得到土体体积应变和空隙水压力的解,进而求得饱和土层竖向振动的解析表达式,然后联系桩土耦合条件,... 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研究了三维轴对称条件下饱和土中端承桩竖向耦合振动问题。首先对固结方程进行变形,通过算子分解法和分离变量法得到土体体积应变和空隙水压力的解,进而求得饱和土层竖向振动的解析表达式,然后联系桩土耦合条件,得到桩土系统的定解。通过与李强解对比,发现两解基本一致。对桩顶阻抗进行参数分析,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桩土相互作用 耦合 竖向振动 阻抗
下载PDF
地震和地下水耦合作用下砂土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波 黄帅 +1 位作者 蔡德钩 叶阳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62-868,共7页
基于砂土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地震和下水耦合作用下砂土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规范中考虑地震和地下水影响的叠加法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适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采用边坡永久位移指标进行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比安全系数更精确;随着地下... 基于砂土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地震和下水耦合作用下砂土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规范中考虑地震和地下水影响的叠加法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适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采用边坡永久位移指标进行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比安全系数更精确;随着地下水的升高边坡坡面的最大剪应变出现减小的趋势,且在边坡底部出现了最大值,为边坡容易剪出破坏位置,且边坡底部减的有效应力明显减小,对边坡的稳定极为不利;随着地下水升高,土钉的轴力和弯矩出现减小趋势,在靠近边坡底部位置的土钉轴力产生了最大值。最后,基于室内振动台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边坡 地震和地下水耦合 永久变形 安全系数 土钉支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