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Water-Energy-Food System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YIN Dengyu YU Haochen +3 位作者 LU Yanqi ZHANG Jian LI Gensheng LI Xiaosh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333-350,共18页
For mankind’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water,energy,and food(WEF)are essential material guarantees.In China,however,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EF is seriously unbalanced and mismatched.Here,a collaborative governan... For mankind’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water,energy,and food(WEF)are essential material guarantees.In China,however,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EF is seriously unbalanced and mismatched.Here,a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that aims at nexus security needs to be urgently established.In this paper,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China with a representative WEF system,was selected as a case.Firstly,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WEF coupling coordination was constructed,and the relationship and mechanism between them we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Then,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CCD)with a composite evaluation method,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and multiscale geographic weighted regression.Finally,policy implications were discusse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WEF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1)WEF subsystems showed a significant imbalance of spatial pattern and diversity in temporal changes;2)the CCD for the WEF system varied little and remained at moderate coordination.Areas with moderate coordination have increased,while areas with superior coordination and mild disorder have decreased.In addition,the spatial clustering phenomenon of the CCD was significant and showed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polarization;and 3)the action of each factor is self-differentiated and regionally variable.For different factors,GDP per capita wa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which contributed most to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s coupling coordination.For different regions,GDP per capita,average yearly precipitation,population density,and urbanization rate exhibited differences in geographical gradients in an east-west direction.The conclusion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g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enhancing WEF system utilization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energy-food(WEF)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coupl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driving mechanism Yellow River Basin China
下载PDF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economy-energy-carbon emission multiple systems:A case study of main China's Basin
2
作者 Lu Chen Xin Li +4 位作者 Jingyi Zhao Xinyu Kang Lu Liu Minxi Wang Wu Ch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04-218,共15页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conomy-Energy-Carbon Emission(EECE)system is beneficial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social development.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ystem development of major watersheds in China from 2010 to ...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conomy-Energy-Carbon Emission(EECE)system is beneficial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social development.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ystem development of major watershed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9.The research fully considers the system’s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puts and outputs and propose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egional EEC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en,using the difference in system weight allocation to improve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model,the study explores the dynamic system’s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table,bu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tatus is not ideal;(2)The downstream of China’s main river basins has obvious economic advantages,while the energy system fluctuates greatly.The efficiency of the carbon emission system will decrease in areas 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level of the EECE system is better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tha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3)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e main river basin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wo states since 2012,but it is relatively stable overall.Regional dynamic coordination is often at a disadvantage in regions with rapid economic and energy development;(4)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wo river basins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Most provinces’significant spatial clus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re High-High type.Low-Low type provinc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downstream.The research process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complex regiona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structure Efficiency measure coupling mechanism Dynamic coordination
原文传递
Coupling dynamic analysis of a liquid-filled spherical container subject to arbitrary excita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Jing Lü Shimin Wang Tianshu W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154-1162,共9页
Using spherical coordinates, the coupling nonlinear dynamic system of a liquid-filled spherical tank, which can be excited discretionarily, is deduced by the H-O varia- tional principle, and the viscous damping is int... Using spherical coordinates, the coupling nonlinear dynamic system of a liquid-filled spherical tank, which can be excited discretionarily, is deduced by the H-O varia- tional principle, and the viscous damping is introduced via the liquid dissipation function. The kinetic equations of the coupling system are deduc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locity of liquid particles and the disturbed liquid surface equation. Norm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Galerkin method. An equivalent mechan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liquid sloshing in a spherical tank subject to arbitrary excitation. The fixed and slosh masses, as well as the spring and damping constants, are determined in such a way as to satisfy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 Numerical simulations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in this paper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filled spherical tank. coupling nonlinear system Arbitrary excitation Equivalent mechanical model Spherical coordinates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4
作者 孙斌 杜松朴 +1 位作者 薛建春 孙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机理,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机理,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1年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空间分异明显。新型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升到2021年的0.69,生态安全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高到2021年的0.57,公共健康水平在2021年达到0.64;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与公共健康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由2005年的0.22上升到2021年的0.62,表现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其余盟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制约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年均障碍度分别为17.32%、8.74%、7.33%。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 耦合机理 障碍度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近20年城镇化与景观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分析
5
作者 吴大放 甘梓莹 +3 位作者 宁芳洁 何晓莉 郑嘉欣 赖焕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8-307,共10页
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的珠三角地区生态景观胁迫程度日趋严峻,亟需加强区域生态保护的现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景观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2000—2020年珠三角地区城镇空间扩展与景观生态安全耦合协调时空格局以及发展状态,运... 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的珠三角地区生态景观胁迫程度日趋严峻,亟需加强区域生态保护的现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景观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2000—2020年珠三角地区城镇空间扩展与景观生态安全耦合协调时空格局以及发展状态,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灰色预测模型揭示其驱动机理,并预测2040年城镇空间扩展和景观生态安全耦合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9市城镇化与景观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在20年间呈现缓慢波动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0.305~0.436升至2020年的0.385~0.545,现处于拮抗耦合阶段,未来20年将继续向着协调同步、有序发展的方向前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难以同步发展,景观生态状况不乐观,生态环境滞后型的地市逐渐增多,尚未全面形成良好的协调发展状态。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投入水平等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较为显著(P<0.05),今后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耦合协调的机理研究,持续关注城镇空间拓展与景观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趋势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景观生态安全 耦合协调度 驱动机制 GM(1 1)预测模型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建华 普凌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18,共8页
为了厘清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现状、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与互动关系,进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理论上分析了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基于黄河流域64个地级市(州)2011—202... 为了厘清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现状、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与互动关系,进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理论上分析了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基于黄河流域64个地级市(州)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利用PVAR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研究期有所提升,但仍普遍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具有东高西低特征,呈现分别以济南、郑州、西安、太原、呼和浩特为核心的圈层状分布格局;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形成了分别以济南、郑州、太原、西安、兰州等省会城市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高值区;3)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协调水平整体上还较低,当前仅实现了由轻度失调水平向濒临失调水平的跨越,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特点;4)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较强的自我依赖性,高质量发展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互动机制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协同推进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苗 任保平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9,共15页
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具有重大意义且迫在眉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需要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础,以黄河流域的客观现实为基本考量,寻求流域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模式。推进黄河流... 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具有重大意义且迫在眉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需要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础,以黄河流域的客观现实为基本考量,寻求流域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模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是一个涉及多个系统、多重目标、多个区域、多方利益、多元主体、多种关系、多个阶段的复杂系统性工程,需从功能协同、产业协同、空间协同和治理协同四大维度出发形成相应协同推进机制,并构建权责明晰的功能定位体系、优势互补的产业联动体系、统筹规划的区域治理体系和多元参与的全流域大治理体系,形成流域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以期早日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提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协同推进机制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文旅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与影响机制研究
8
作者 刘凯霞 王伟 +1 位作者 程金龙 胡玉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I0004,共9页
以黄河流域沿线11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旅游相对优先度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黄河流域文旅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据此构建黄河流域文旅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 以黄河流域沿线11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旅游相对优先度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黄河流域文旅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据此构建黄河流域文旅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整体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上中下游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较为不平衡. 2)济南市、烟台市、青岛市、郑州市、成都市、西安市、晋中市、洛阳市等8个城市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文旅协调发展中起到核心增长极作用;此外,黄河流域文旅协调发展呈现“两极化”分布状态,中下游城市属“高-高”集聚类型,上游城市属“低-低”聚集型.3)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受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公共预算支出、GDP、普通高等在校生人数、专利授权数、公路里程数等因素共同影响,驱动因子协同效应呈现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耦合协调 空间差异 影响机制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我国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耦合协调的测度及动力机制研究
9
作者 尹钰潼 王凯 白胜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3,96,共10页
体育强省建设是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内需水平是国内大循环的战略基点,我国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实现两大战略的共同发展和深入实施。该研究对31个省(区、市)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分析,... 体育强省建设是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内需水平是国内大循环的战略基点,我国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实现两大战略的共同发展和深入实施。该研究对31个省(区、市)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分析,并以此作为结果变量,以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具体指标作为条件变量,进行了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并探究了耦合协调的内部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2)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耦合协调在地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呈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低”的阶梯状发展格局;(3)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存在5种不同因素的组态能够形成高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因此,该研究认为各省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条件因素的不同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以推动自身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省 内需 耦合协调发展 动力机制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其驱动机制
10
作者 丁孝媛 叶长盛 +2 位作者 胡海平 肖蔚 刘金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8-308,共11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土地利用高质量转型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该研究基于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运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等方法...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土地利用高质量转型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该研究基于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运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等方法,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水平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功能指数从0.20上升到0.55,持续优化提升,但总体上处于中低水平,土地利用功能水平表现为阶段性的变化特征;土地利用功能指数逐渐呈现出中西高、东部低的空间格局。2)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及生产-生活功能的协调度指数持续上升,其余耦合度及协调度指数均呈波动发展的趋势,耦合协调度指数呈现中部和西南部高、东北和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以低质量转型为主,平均占比约为50%,功能转型质量有所提升,中西部区县的土地利用功能转型质量要明显优于北部和东部区县。3)不同影响因子的驱动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人口密度和城镇化水平的正向驱动作用持续增强,二三产业占比的负向驱动作用增强,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影响力趋于减弱。应根据各区县土地利用功能的转型阶段,实行差别化的发展政策,补齐区县发展短板,提升功能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区域用地效率,促进土地利用多功能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功能转型 时空格局 耦合协调关系 驱动机制 环鄱阳湖城市群
下载PDF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空演进
11
作者 李胜楠 唐红涛 湛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4,共6页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Markov链模型,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程度、时空分布格局、空间动态演进机制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程度而言,大部分省份处于高度与...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Markov链模型,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程度、时空分布格局、空间动态演进机制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程度而言,大部分省份处于高度与极度协调状态,其中“乡村振兴滞后型”占大多数。衔接程度的动态演进在时序上呈现稳步向上发展趋势,较难实现跨越式转移,处于高度协调阶段的省份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空间上中西部地区省份多呈现向上转移趋势,部分省份保持“俱乐部趋同”,同时邻域环境对于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作用,衔接程度高的省份对周围省份会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呈现“高高”集聚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驱动机制具有多样性,其中政府驱动与产业驱动具有负效应,收入驱动与市场驱动总体呈现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空间Markov链 驱动机制 时空演进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蕾 李春波 杨卿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4年第1期36-49,共14页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并对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多维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这种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城市与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更强;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林业产业集聚和林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水平在数字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为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要加快数字经济与林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进林业产业集聚,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林业高质量发展 作用机制 耦合协调度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及驱动机制
13
作者 于璇 杨广宇 栾晓晶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9,共16页
基于2006-201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分析两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格局、分布动... 基于2006-201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分析两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格局、分布动态演进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京津-长三角”沿线成为耦合协调度高值集聚区;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极化现象;制度驱动、经济驱动、政府驱动对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应重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省际协同建设;在创新发展中提升中西部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空间分异 驱动机制
下载PDF
直接顶-基本顶耦合作用下采场顶板断裂力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金华 郑承先 +3 位作者 谷拴成 吴宝林 王雄 宋勇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3-129,共7页
周期来压是矿山压力显现的典型特征,准确进行采场周期来压步距预测是有效降低采场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针对基本顶自身缺陷与直接顶耦合作用对周期来压步距的影响,视采场顶板为自带裂缝的有限板模型,根据覆岩协调变形机理,基于断裂力学... 周期来压是矿山压力显现的典型特征,准确进行采场周期来压步距预测是有效降低采场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针对基本顶自身缺陷与直接顶耦合作用对周期来压步距的影响,视采场顶板为自带裂缝的有限板模型,根据覆岩协调变形机理,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建立采场顶板断裂力学模型,推导直接顶-基本顶耦合作用下周期来压步距函数式,以陕北某矿区2个工作面为例,分析基本顶岩石断裂韧度、裂缝深度、直接顶厚度和弹性模量等参数对周期来压步距的作用规律。研究表明:基本顶断裂韧度与周期来压步距呈近似线性关系;裂缝深度比(裂缝深度/顶板厚度)对周期来压步距影响较大,裂缝深度比达到0.8后,基本顶失稳破坏;直接顶厚度小于3 m时对周期来压步距影响较小,超过3 m后对周期来压步距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对采场顶板周期来压步距预测及支架选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力学 协调变形 直接顶-基本顶耦合 周期来压步距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及驱动机制——基于湖北省地级市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月明 梅澳裕 陈家帅 《调研世界》 2023年第2期77-88,共12页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CRITIC-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相应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耦合协调分析,并通过趋势面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进行时空演进分析...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CRITIC-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相应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耦合协调分析,并通过趋势面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进行时空演进分析,最后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进行驱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一超多强”的空间分布格局;(2)数字经济在直接驱动共同富裕的同时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中介传导进而驱动共同富裕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加速产业转型、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3)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基于此,本文建议以政策引导加强数字化建设,并因地制宜构建特色产业结构体系,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而实现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双轨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城市“三态”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及驱动机制研究——以辽宁省14市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雪铭 刘美含 +1 位作者 田深圳 徐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
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打造多元化高质量人居环境对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辽宁省14市“三态”人居环境耦合协调空间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辽宁省“三态”人居环境耦合度呈现出首位特征,空... 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打造多元化高质量人居环境对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辽宁省14市“三态”人居环境耦合协调空间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辽宁省“三态”人居环境耦合度呈现出首位特征,空间上呈现出中间高两侧低的分布特征;协调度水平有待提升,中部地区呈现“带状”对称分布.拟态人居环境是城市人居环境整体的重要组成,经济发展与社会支撑是人居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态”人居环境 耦合协调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辽宁省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化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红岩 秦明康 李梦鑫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9期30-37,共8页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数字经济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于河南省2012—2021年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综合指数,构建数字...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数字经济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于河南省2012—2021年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综合指数,构建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化耦合协调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数字经济能促进农业产业化大幅度提升;二是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化耦合发展的三个阶段之间呈现出相互递进的关系,整体发展水平经历了“稳步上升—快速发展—平稳发展”的变化过程,同时两系统之间同一时间的发展状况存在滞后或领先的情况。因此,应加快农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创新,加强技术人才团队的建设和信息公开的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产业化 协调机理 耦合关系
下载PDF
含间隙多连杆机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18
作者 陈修龙 江守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66-3379,共14页
针对间隙和柔性构件对多连杆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多连杆机械式压力机的平面六杆机构。建立了转动副间隙矢量模型,通过Lankarani-Nikravesh法向接触力模型和改进的库伦摩擦力模型建立了转动副间隙处的碰撞力模型。基... 针对间隙和柔性构件对多连杆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多连杆机械式压力机的平面六杆机构。建立了转动副间隙矢量模型,通过Lankarani-Nikravesh法向接触力模型和改进的库伦摩擦力模型建立了转动副间隙处的碰撞力模型。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了柔性梁单元模型,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建立了含间隙机构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并通过Adams虚拟仿真软件验证了动力学模型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间隙值和摩擦系数对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利用相图、Poincare映射图和分岔图对机构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间隙值的增大和摩擦系数的减小,机构受到的影响越大,产生的响应峰值越高,同时转动副间隙处的混沌现象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连杆机构 绝对节点坐标法 间隙 刚柔耦合动力学 非线性特性
下载PDF
中国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肌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玉欢 贺建雄 +1 位作者 张新红 芮旸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8-459,共12页
探索农文旅长效融合机制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鉴于此,选取表征农文旅发展水平的名录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CCD)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探究了中国农... 探索农文旅长效融合机制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鉴于此,选取表征农文旅发展水平的名录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CCD)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探究了中国农文旅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肌理。结果表明:(1)农、文、旅3产业发展水平不同步性、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特征突出。(2)农文旅融合发展呈现“文旅先行、农业滞后”的特征,空间耦合协调性一般。(3)农文旅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的集聚特征显著,呈现以胡焕庸线为界的局部分异特征。(4)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强度分别为:创新水平>社会文化>自然地理>经济发展,创新能力是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5)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受多因子复杂耦合作用,创新水平与社会文化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效果明显强于其他因子间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 融合机制 影响因素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茶旅融合发展效果评价与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曦 吴芹瑶 杨江帆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732,共15页
基于产业融合、产业链价值和耦合协调理论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全国八大重点产茶区2011—2020年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测评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价、呈现茶旅融... 基于产业融合、产业链价值和耦合协调理论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全国八大重点产茶区2011—2020年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测评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价、呈现茶旅融合效果;运用回归模型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十年间重点产茶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均高度耦合,处于融合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总体趋势面呈现“中部高、两边低”,东西方向呈倒“U”型的空间特征;省域层面高值区始终为云南省。动力机制为内、外部共同影响,内部动因即茶产业与旅游产业间的内在耦合驱动茶旅融合新业态的形成;外部宏观环境中政策引导扶持是带动力,经济持续发展是驱动力,社会文化繁荣是牵引力,科技创新应用是支撑力。建议从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完善要素保障;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夯实发展基础;挖掘凸显文化内涵,拓展发展深度;应用科技培育人才,强化发展支撑等4个方面,进一步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旅融合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动力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