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rect Observation of Transient Species Generated from Protonation and Deprotonation of the Lowest Triplet of p-Nitrophenylphenol
1
作者 Jing Long Zhao Ye +2 位作者 Yong Du Xu-ming Zheng Jia-dan Xu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635-641,I0070-I0077,I0079,共16页
Photo-induced proton 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PCET)is essential in the biological,photosynthesis,catalysis and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processes.Recently,p-nitrophenylphenol(HO-Bp-NO2)has been used as a model compoun... Photo-induced proton 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PCET)is essential in the biological,photosynthesis,catalysis and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processes.Recently,p-nitrophenylphenol(HO-Bp-NO2)has been used as a model compound to study the photo-induced PCET mechanism by using ultrafast spectroscopy.In 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a both singlet and triplet states were observed to exhibit PCET behavior upon laser excitation of HO-Bp-NO2.When we focused on the PCET in the triplet state,a new sharp band attracted us.This band was recorded upon excitation of HO-Bp-NO2 in aprotic polar solvents,and has not been observed for p-nitrobiphenyl which is without hydroxyl substitution.In order to find out what the new band represents,acidic solutions were used as an additional proton donor considering the acidity of HO-Bp-NO2.With the help of results in strong(~10^-1 mol/L)and weak(~10^-4 mol/L)acidic solutions,the new band is identified as open shell singlet O-Bp-NO2H,which is generated through protonation of nitro O in 3HO-Bp-NO2 followed by deprotonation of hydroxyl.Kinetic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radical·OBp-NO2 competes with O-Bp-NO2H in the way of concerted electron-proton transfer and/or proton followed electron transfer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low yield of O-Bp-NO2H.The results in the present work will make it clear how the3HO-Bp-NO2 deactivates in aprotic polar solvents and provide a solid benchmark for the deeply studying the PCET mechanism in triplets of analogous aromatic nitro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 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Transient absorption TRIPLET nitrophenylphenol
下载PDF
金属氢化物中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的理论研究
2
作者 刘晓云 但晓寒 史强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9-210,I0102,共13页
金属-氢配合物在多种催化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与吡啶基团共价连接的钨氢配合物可以发生协同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绝热速率理论研究了该类弱氢键体系中的协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首先通过密... 金属-氢配合物在多种催化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与吡啶基团共价连接的钨氢配合物可以发生协同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绝热速率理论研究了该类弱氢键体系中的协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首先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构建了金属-氢配合物质子自由度的二维势能面.然后求解薛定方程得到了波函数和振动能级,并用于分析各对振动态之间的跃迁速率和总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由于质子给体-受体之间距离的热涨落,即使在质子给体和受体之间仅存在弱氢键的情况下,协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和总反应速率常数也可以得到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速率常数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非绝热 跃迁
下载PDF
基于Rhodol衍生物的电响应多重手性光学开关体系
3
作者 王彤彤 王铁峰 +1 位作者 许斐 于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8,共8页
通过在兼具酸碱响应变色的3′-氨基-6′-羟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氧杂蒽}-3-酮(Rhodol)衍生物主体上引入手性苯胺结构,制备了兼具酸碱响应特性的手性光学开关.然后,基于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机制,将其与电致酸/碱分子结合,开发了... 通过在兼具酸碱响应变色的3′-氨基-6′-羟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氧杂蒽}-3-酮(Rhodol)衍生物主体上引入手性苯胺结构,制备了兼具酸碱响应特性的手性光学开关.然后,基于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机制,将其与电致酸/碱分子结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电响应多重手性光学开关体系.在合适的电压控制下,该体系的圆二色光谱可在3种状态之间发生可逆切换:初始可见光波段无圆二色光谱信号,较大正电压下产生正圆二色光谱信号,较大负电压下产生负圆二色光谱信号,较小反向电压可恢复至初始状态.本文开拓了一种构建电响应多重手性光学开关体系的新路径,为多重手性光学开关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多重手性开关 电响应 电致酸/碱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的线粒体膜分子机理研究.III.线粒体质子跨膜势能与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勇 文立 +5 位作者 聂金雷 时庆德 蒋春笋 廖鹏 李林江 刘树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以外源性补充线粒体电子传递载体CoQ10 为干预手段 ,观察一次急性运动后线粒体能量转换速率与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改变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生成和代谢的途径及可能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1)正... 目的 :以外源性补充线粒体电子传递载体CoQ10 为干预手段 ,观察一次急性运动后线粒体能量转换速率与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改变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生成和代谢的途径及可能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1)正常对照组 (NC ,n =6 ) ;2 )正常运动组 (NE ,n =6 ) ;3)单纯补充CoQ10 对照组 (QC ,n =6 ) ;4)补充CoQ10 运动组 (QE ,n =6 )。以递增负荷达次最大强度急性运动为运动模型 ,测定运动后即刻肝脏线粒体膜CoQ10 和CoQ9结合含量 ,线粒体膜质子泵出与电子传递比值 (H+ / 2e)以及线粒体MDA含量。结果 :(1)NE、QC和QE组线粒体MDA含量均较NC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2 )线粒体H+ / 2e呈现与MDA含量相同的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3)QC和QE组线粒体膜CoQ10 结合含量均较未补充的NC和NE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而线粒体膜内源CoQ9含量则在运动组 (NE和QE)呈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线粒体膜CoQ结合含量和 /或动员的增加明显提高电子传递和质子跨膜偶联速率。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生成可能与呼吸链电子流被所建立的高跨膜质子电化学势能抑制 ,而经电子漏途径代谢的能量重新分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线粒体 跨膜势能 分子机理 氧自由基
下载PDF
细胞色素c氧化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连之 黄仲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61-774,共14页
综述了细胞色素c氧化酶研究的新进展重点评述了细胞色素c氧化酶晶体结构和各种谱学研究结果、质子传递途径、O2还原的催化机理以及与其相耦联的质子泵机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细胞色素C氧化酶 电子传递 质子传递途径 质子泵机理 晶体结构 催化机理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的线粒体膜分子机理研究V:线粒体CoQ和质子循环共同参与ROS循环——运动模型中的证据 被引量:4
6
作者 聂金雷 张勇 +2 位作者 蒋春笋 时庆德 刘树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目的 :以运动、外源性补充辅酶Q (coenzymeQ ,CoQ)以及运动合并补充CoQ作为干预手段 ,观察线粒体CoQ结合含量、质子跨膜势能与活性氧产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和代谢的线粒体膜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36... 目的 :以运动、外源性补充辅酶Q (coenzymeQ ,CoQ)以及运动合并补充CoQ作为干预手段 ,观察线粒体CoQ结合含量、质子跨膜势能与活性氧产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和代谢的线粒体膜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1)安静对照组 (R ,n =6 ) ;(2 )运动中对照组 (Em ,n =6 ) ;(3)力竭对照组 (Ei,n =6 ) ;(4 )安静补药组 (QR ,n=6 ) ;(5 )运动中补药组 (Qm ,n =6 ) ;(6 )力竭补药组 (Qi ,n =6 )。采用三级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模型 ,测定心肌线粒体CoQ9及CoQ10 结合含量、ROS产生速率以及线粒体膜质子泵出与电子传递比值(H+/ 2e)。结果 :(1)Em和Qm组心肌线粒体ROS产生、H+/ 2e和CoQ结合含量分别比R和QR组显著增高 ,并且 ,Qm组三项指标显著高于Em组。 (2 )相关分析表明 ,CoQ结合含量分别与H+/ 2e和ROS产生速率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以外源性补充CoQ10 和 /或运动应激作为干预手段时 ,心肌线粒体CoQ含量升高导致建立高质子跨膜势能 ,并进而增加活性氧生成 ,进一步支持“活性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线粒体膜分子机理 研究 V:线粒体 COQ 质子循环 ROS循环 运动模型
下载PDF
电化学质子耦合电子转移中分步机理与协同机理的转换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文彬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以单电子单质子转移为例,基于Butler-Volmer方程,同时考虑传递系数与超电势的关系,理论上探讨了电化学质子耦合电子转移体系中分步机理和协同机理的转换条件。结果表明,解离常数差值ΔpK_a、质子给/受体酸解离常数K_Z以及重组能λ可以... 以单电子单质子转移为例,基于Butler-Volmer方程,同时考虑传递系数与超电势的关系,理论上探讨了电化学质子耦合电子转移体系中分步机理和协同机理的转换条件。结果表明,解离常数差值ΔpK_a、质子给/受体酸解离常数K_Z以及重组能λ可以显著调控转移机理的转换。解离常数差值ΔpK_a越大,pH-pK_Z的绝对值越小,体系越倾向于协同转移机理。对于重组能λ较小的体系,随着超电势的增大,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倾向于从分步机理转换为协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分步机理 协同机理 解离常数 重组能
下载PDF
电催化反应中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文彬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机理尽管已被广泛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其在电催化机理中的应用仍含糊不清。这篇综述总结了电催化析氢,电催化析氧及醇的电化学氧化的典型机理,并强调了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在整个电催化循环中的地位。在电催化体系的设...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机理尽管已被广泛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其在电催化机理中的应用仍含糊不清。这篇综述总结了电催化析氢,电催化析氧及醇的电化学氧化的典型机理,并强调了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在整个电催化循环中的地位。在电催化体系的设计中,应特别重视质子耦合电子转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电催化 析氢 析氧 醇氧化
下载PDF
紫脲酸氧化的伏安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彬 梅应轩 陈鹏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3,共3页
紫脲酸氧化过程涉及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循环伏安法的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大,紫脲酸氧化反应分别表现为单电子转移、两电子单质子转移及单电子单质子转移,更重要的是,在以水为添加剂(或可以认为是质子受体)的乙腈溶液中,水与紫脲酸... 紫脲酸氧化过程涉及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循环伏安法的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大,紫脲酸氧化反应分别表现为单电子转移、两电子单质子转移及单电子单质子转移,更重要的是,在以水为添加剂(或可以认为是质子受体)的乙腈溶液中,水与紫脲酸可能会形成氢键,该复合物的形成会显著提高紫脲酸氧化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脲酸 氧化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氢键 循环伏安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云健 时庆德 +1 位作者 蒋春笋 张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1,共3页
主要目的 :为了探讨运动性疲劳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方法 :以SD大鼠递增负荷急性力竭跑台运动为疲劳模型 ,分别测定了运动后即刻心肌线粒体 :(1 )呼吸链复合体I+III和II+Ⅲ电子传递与质子泵出比值 (H+ / 2e) ;(2 )线粒体呼吸控... 主要目的 :为了探讨运动性疲劳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方法 :以SD大鼠递增负荷急性力竭跑台运动为疲劳模型 ,分别测定了运动后即刻心肌线粒体 :(1 )呼吸链复合体I+III和II+Ⅲ电子传递与质子泵出比值 (H+ / 2e) ;(2 )线粒体呼吸控制。结果 :线粒体苹果酸和谷氨酸为底物启动的呼吸链复合体I +III总H+ / 2e降低了 9.97% (P <0 .0 5) ;线粒体以苹果酸 +谷氨酸和琥珀酸为底物的态 4呼吸均显著高于安静时 ,呼吸控制比均显著低于安静时 (P <0 .0 5)。结论 :运动性疲劳状态下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程度降低与质子漏增加、电子传递与质子泵出脱偶联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线粒体 呼吸控制 电子传递与质子转移偶联 力竭性运动 大鼠
下载PDF
电催化反应中基于调控质子耦合电子转移的质子给/受体效应
11
作者 张文彬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4,共4页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roton 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PCET)步骤存在于众多电催化与电合成反应中,通过调节PCET单元步骤来控制电催化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手段,同时,质子给/受体被证明是影响PCET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本...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roton 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PCET)步骤存在于众多电催化与电合成反应中,通过调节PCET单元步骤来控制电催化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手段,同时,质子给/受体被证明是影响PCET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电催化析氧、析氢、CO 2的电化学还原等典型电催化体系为例,探讨质子给/受体通过调控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单元步骤继而影响电催化反应的多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给/受体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电催化 电化学氧化 电化学还原
下载PDF
酶-光偶联催化系统中分子-电子-质子传递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诗浩 石家福 +6 位作者 刘书松 李文萍 陈裕 单慧婷 程雨晴 吴洪 姜忠义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96-110,共15页
酶-光偶联催化系统(EPCS)集成了半导体的光吸收能力和酶的高活性/特异性,可模拟自然界光合作用实现太阳能驱动的有用化学品合成.作为EPCS中的“能量货币”,辅因子(如NAD(P)+和NAD(P)H)参与了约80%的酶促氧化还原反应,且在酶-光间充当物... 酶-光偶联催化系统(EPCS)集成了半导体的光吸收能力和酶的高活性/特异性,可模拟自然界光合作用实现太阳能驱动的有用化学品合成.作为EPCS中的“能量货币”,辅因子(如NAD(P)+和NAD(P)H)参与了约80%的酶促氧化还原反应,且在酶-光间充当物质/能量交换的枢纽.然而,EPCS涉及光催化和酶催化反应,涉及分子、电子和质子传递过程,属于典型的复杂多相反应,导致其光-化学转化效率与理论值差距较大.本文从微观尺度对EPCS中分子-电子-质子传递过程进行了理解和剖析,系统介绍了自然界光合作用和EPCS中的“新三传”现象.此外,与传统化工领域通过强化宏观尺度上“三传”(即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提升单元操作过程效率的方法类似,本文总结并提出了通过协调优化“新三传”(即分子传递、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来强化EPCS中物质-能量耦合关系,进而提升光-化学转化效率的新策略.其中,分子传递主要包括电子供体分子从反应液向催化剂传递以及辅因子分子在光催化模块和酶催化模块间穿梭;电子传递主要包括光生电子从其生成位点到光催化剂表面进而到电子媒介的传递;质子传递主要包括质子从溶液或催化剂表面向电子媒介的传递.期望通过“新三传”强化EPCS效率的理念,打破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局限,实现温和条件下多种功能分子的高效合成,为人工光合与绿色生物制造领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光偶联催化系统 分子-电子-质子传递 NAD(P)H再生 酶催化 光催化
下载PDF
酪氨酸猝灭Eosin Y的荧光(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经东 李爽 +1 位作者 吕荣 于安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87-1794,共8页
氨基酸残基对探针分子的荧光猝灭行为可以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构象动力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本文运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和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实验系统研究了在水(H2O)和氘代水(D2O)溶液中乙酰基取代酪氨酸(AcTyr)对Eosin Y的超快荧光... 氨基酸残基对探针分子的荧光猝灭行为可以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构象动力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本文运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和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实验系统研究了在水(H2O)和氘代水(D2O)溶液中乙酰基取代酪氨酸(AcTyr)对Eosin Y的超快荧光猝灭动力学过程.发现导致AcTyr对Eosin Y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们之间形成了短寿命的基态复合物.我们还发现Eosin Y与AcTyr形成的基态复合物的激发态寿命具有明显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表明AcTyr对Eosin Y的荧光猝灭是通过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 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 基态复合物 酪氨酸猝灭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下载PDF
基于二甲基苯并联咪唑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曼丽 尚美洁 +3 位作者 刘文婷 尹伟 姚苏洋 叶保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63-1773,共11页
合成了一组钌多吡啶化合物[Ru(bpy))2(DMBbimHx)]y+(bpy=2,2′-联吡啶,DMBbimH2=7,7′-二甲基-2,2′-苯并联咪唑,1-A:x=2;y=2;1-B:x=1,y=1;1-C:x=0,y=0)并测试了它们的核磁氢谱、紫外吸收和电化学性质。随着DMBbimHx配体逐个脱去质子,... 合成了一组钌多吡啶化合物[Ru(bpy))2(DMBbimHx)]y+(bpy=2,2′-联吡啶,DMBbimH2=7,7′-二甲基-2,2′-苯并联咪唑,1-A:x=2;y=2;1-B:x=1,y=1;1-C:x=0,y=0)并测试了它们的核磁氢谱、紫外吸收和电化学性质。随着DMBbimHx配体逐个脱去质子,配合物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有趣的是,脱去一个质子的配合物1-B在不同极性的二氯甲烷和乙腈中的电化学性质呈现明显的差异:在二氯甲烷中,单核的1-B却能发生两步氧化,这是因为在弱极性的溶剂中,[Ru(bpy)2(DMBbimH)]+阳离子通过氢键结合形成二聚体,[Ru(bpy)2(DMBbimH)]+阳离子间存在质子耦合电子传递现象。在1-B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得到了化合物[Ru(bpy)2(DMBbimH)]PF6·2CH2Cl2(2)的单晶。晶体结构分析表明[Ru(bpy)2(DMBbimH)]+阳离子确实通过氢键结合形成二聚体,这与电化学测试的结果一致。而在极性较大的乙腈中,氢键二聚体不能稳定存在,在循环伏安曲线上只有一个峰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多吡啶配合物 苯并联咪唑 电化学 质子耦合电子传递(PCET) 晶体结构
下载PDF
Redox-neutral photocatalytic strategy for selective C–C bond cleavage of lignin and lignin models via PCET process 被引量:9
15
作者 Yinling Wang Yue Liu +1 位作者 Jianghua He Yuetao Zh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2期1658-1666,共9页
It remains challenging to achieve the selective cleavage of C–C bonds in lignin or lignin model compounds to produce aromatic products in high yield and selectivity.We have developed a redox-neutral photocatalytic st... It remains challenging to achieve the selective cleavage of C–C bonds in lignin or lignin model compounds to produce aromatic products in high yield and selectivity.We have developed a redox-neutral photocatalytic strategy to accomplish this goal in both b-O-4 and b-1 lignin models at room temperature(RT)via 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PCET)process without any pretreatments of substrate,by adjusting the alkalinity of base to obtain a lignin models/base PCET pair with a bond dissociation free energy close to 102 kcal/mol.Without breaking down C_b–Ccbond and any C–O bonds,this PCET method is 100%atom economy and produces exclusive Ca–C_bbond cleavage products,such as benzaldehydes(up to 97%)and phenyl ethers(up to 96%),in high to excellent yields and selectivities.Preliminary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PCET strategy is also effective for the depolymerization of native lignin at RT,thus providing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foundation to the depolymerization of lign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 BOND CLEAVAGE LIGNIN DEPOLYMERIZATION PHOTOCATALYSIS 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Redox-neutral
原文传递
多肽Trp-Pro_(n)-Tyr中色氨酸和酪氨酸之间的超快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16
作者 李昊阳 曹思敏 +2 位作者 张三军 陈缙泉 徐建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84-396,I0034,共14页
本文使用稳态吸收与荧光光谱、纳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和飞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在pH=3、7和10的三种条件下,全面研究了一系列模型多肽(Trp-Pro_(n)-Tyr,WPnY,n=0、1、2、3、5)中色氨酸(Trp,W)和酪氨酸(Tyr,Y)之间的超快质子耦合... 本文使用稳态吸收与荧光光谱、纳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和飞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在pH=3、7和10的三种条件下,全面研究了一系列模型多肽(Trp-Pro_(n)-Tyr,WPnY,n=0、1、2、3、5)中色氨酸(Trp,W)和酪氨酸(Tyr,Y)之间的超快质子耦合电子转移特性:研究发现多肽中色氨酸的荧光猝灭程度与肽链的长度呈负相关.在WPY中,色氨酸的荧光被强烈猝灭,并且这种猝灭效应与pH值高度相关.稳态吸收光谱表明,WPY中存在与其他模型多肽明显不同的缺色性;瞬态吸收光谱也展现出其激发态衰减比其他模型多肽更快,尤其是在pH=10时,这可能归因于色氨酸和酪氨酸之间高效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效应.由于WPY中色氨酸和酪氨酸之间的距离极短,两个氨基酸之间发生了偶极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了酪氨酸向色氨酸“直接式”的质子和电子转移过程。其他模型多肽中,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距离较远,只能发生缓慢和长程的“间接式”质子和电子转移.此外,本文对WY和WP二肽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色氨酸可能与多肽的肽骨架或脯氨酸之间还存在更复杂的相互作用:该研究为色氨酸-酪氨酸“二联体”中的电子和质子转移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蛋白质中色氨酸自由基的清除机制,也为进一步研究蛋白质的抗氧化自我保护功能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 酪氨酸 多肽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瞬态吸收光谱
下载PDF
A Mechanistic Switch in C-H Bond Activation by Elusive Fe^(V)(O)(TAML)Reaction Intermediate:A Theoretical Study 被引量:1
17
作者 Anran Zhou Zhiqiang Fu +2 位作者 Xuanyu Cao Yufen Zhao Yong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83-389,I0032-I0064,I0004,共41页
The divergent behavior of C-H bond oxidations of aliphatic substrates compared to those of aromatic substrates shown in Gupta’s experiment was mechanistically studied herein by mea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 The divergent behavior of C-H bond oxidations of aliphatic substrates compared to those of aromatic substrates shown in Gupta’s experiment was mechanistically studied herein by mea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Our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such difference is caused by different re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two kinds of substrates(the aliphatic cyclohexane,2,3-dimethylbutane and the aromatic toluene,ethylbenzene and cumene).For the aliphatic substrates,C-H oxidation by the oxidant Fe^(V)(O)(TAML)is a hydrogen atom transfer process;whereas for the aromatic substrates,C-H oxidation is a 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PCET)process with a proton transfer character on the transition state,that is,a 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holding a proton transfer-like transition state(PCET(PT)).This difference is caused by the strongπ-π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etra-anionic TAML ring and the phenyl ring of the aromatic substrates,which has a“pull”effect to make the electron transfer from substrates to the Fe=O moiety in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 bond activation Hydrogen atom transfer proton 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下载PDF
金属-水界面催化的分子机制:加氢与氧化反应
18
作者 顾宇 王磊 +1 位作者 徐柏庆 施慧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55,共55页
固-水界面及相关现象(吸附、成核、腐蚀、催化等)存在于各类化学、物理和生物体系中.就多相催化的分子机制而言,长期以来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固-气界面催化,对于催化剂与液体相接触时的固-液界面结构及固-液界面催化(尤其是催化动力学与机... 固-水界面及相关现象(吸附、成核、腐蚀、催化等)存在于各类化学、物理和生物体系中.就多相催化的分子机制而言,长期以来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固-气界面催化,对于催化剂与液体相接触时的固-液界面结构及固-液界面催化(尤其是催化动力学与机理中的溶剂效应的本质)的理解则显著滞后.金属-水界面的催化加氢和氧化反应不仅在化学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也会对诸多生物体系的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水所特有的理化性质使得固-水界面在催化过程中容易呈现丰富且复杂多变的特性,认识其中的微观机制具有挑战性.本文针对几类重要且典型的催化加氢和催化氧化反应(例如双氧水直接合成、生物质分子加氢脱氧、一氧化碳和醇类分子的氧化等),通过遴选近十年左右的代表性文献,总结并剖析了水分子(作为溶剂和添加剂)以及由水导致的溶解、表面基团电离、分子活化/钝化与解离等衍生形成的中性或离子化物种对表界面催化反应行为、机理和构效关系的影响方式与机制.这些实例共同揭示了氢键相互作用、表面基团的离子化、极性环境中化学键的异裂以及质子耦合电子转移等在调控金属-水界面的催化加氢和催化氧化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总结普遍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还针对不同催化反应体系的特异性(例如除反应物外的界面共吸附物种与溶剂水和/或催化剂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反应物分子的活泼性和反应机理的影响)进行了细致剖析.此外,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金属-水界面的热催化加氢和热催化氧化与相应的电催化加氢和电催化氧化在反应机理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性,预示着将两种长期分立的多相催化方法相结合,对多相催化反应中的金属-水界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望更全面地理解金属-水界面催化的分子机制.本文的展望部分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核心任务,包括界面水分子和溶剂化物种的原位动态检测与结构解析、热催化加氢和热催化氧化反应的电化学本质等.这些研究目标的达成有赖于缜密的实验设计和准确严谨的(包括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在内)测定与分析,以及先进的原位/工况表征技术和更完善的理论模拟方法的灵活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界面 金属-水界面 氢键相互作用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水相反应 催化加氢 催化氧化
下载PDF
界面上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
19
作者 顾超越 于正游 +1 位作者 聂鑫 邵元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9-684,共6页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PCET)反应是生物和化学的重要过程,它与光合作用、呼吸过程、能量转化和存储,以及制备清洁能源材料等过程紧密相关。界面上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该...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PCET)反应是生物和化学的重要过程,它与光合作用、呼吸过程、能量转化和存储,以及制备清洁能源材料等过程紧密相关。界面上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该领域进行了简要综述,主要介绍了发生在液/液界面和固/液界面上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 液/液界面 固/液界面
下载PDF
2,5-二羟基苯磺酸增强离子水凝胶材料热电性能的研究
20
作者 王阳 戴永强 曾炜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46-3955,共10页
目前离子导体热电材料在低品位热源方面的热电转换研究已有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热电转换效率低和可持续性差等问题。研究了2,5-二羟基苯磺酸盐(HQS)在不同条件下对离子热电水凝胶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利用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反应协同... 目前离子导体热电材料在低品位热源方面的热电转换研究已有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热电转换效率低和可持续性差等问题。研究了2,5-二羟基苯磺酸盐(HQS)在不同条件下对离子热电水凝胶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利用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反应协同高扩散系数的质子的Soret效应,结果表明引入HQS可以提升热电性能,其热电势19.16 mV·K^(-1),离子热电优值0.98,热电转换效率为0.19%。在20 K温差下,可以维持120 mW·m^(-2)的功率输出近2.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热电 2 5-二羟基苯磺酸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 热电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