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色代入式”课堂演练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梅宏 《教育文化论坛》 2019年第4期125-131,共7页
基于学习动机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介作用理论而开展的“角色代入式”课堂演练,强化教师为学生学习导航的职责。本文结合法学专业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法律冲突情境下的模拟法庭教学,编创中英文法律话... 基于学习动机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介作用理论而开展的“角色代入式”课堂演练,强化教师为学生学习导航的职责。本文结合法学专业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法律冲突情境下的模拟法庭教学,编创中英文法律话剧,倡议学生分组担当“教学合伙人”,从而弥补了传统“宣讲型课堂”的不足,使参加课堂演练的学生代入角色后大都自觉、自愿地融入教学,实现了专业思维的拓展和专业分析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代入式”课堂演练 学习理论 模拟法庭教学 法律话剧 “教学合伙人”
下载PDF
明宫廷杂剧的科诨艺术
2
作者 郑莉 邓卫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2-86,共5页
科诨,即插科打诨的简称,是我国古典戏曲一种传统的戏剧手法。明代宫廷杂剧,其创作者和演出者都是地位低下的无名艺人,特定的身份导致了宫廷杂剧特有的风格。《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明代宫廷杂剧中的科诨使用具有特殊性和多种艺术... 科诨,即插科打诨的简称,是我国古典戏曲一种传统的戏剧手法。明代宫廷杂剧,其创作者和演出者都是地位低下的无名艺人,特定的身份导致了宫廷杂剧特有的风格。《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明代宫廷杂剧中的科诨使用具有特殊性和多种艺术功能,对此进行研究,以引起我们对这种艺术技巧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诨 宫廷杂剧 滑稽 调节气氛 塑造人物
下载PDF
浅谈朱有燉杂剧的音乐体制
3
作者 郑莉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0-34,共5页
朱有燉是明初杂剧第一大家,现存作品31部,他的作品除了对元杂剧的忠实继承外,在体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创新。继承与创新的结合,造就了他杂剧艺术的成功,也促进了明初宫廷杂剧的繁荣。其对杂剧体制的创新,除了剧本体制之外,还表现在音... 朱有燉是明初杂剧第一大家,现存作品31部,他的作品除了对元杂剧的忠实继承外,在体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创新。继承与创新的结合,造就了他杂剧艺术的成功,也促进了明初宫廷杂剧的繁荣。其对杂剧体制的创新,除了剧本体制之外,还表现在音乐体制上,主要表现为曲牌曲调的使用和唱法的创新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有燉 宫廷杂剧 体制创新 曲牌曲调 唱法
下载PDF
重新界定清代宫廷侉戏内涵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岩 李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7-94,共8页
清代前期内府题纲、剧本中所承认的"侉戏"实际上包含了两个系统的声腔:其一是标注为"吹腔"、"秦腔"、"梆子腔"的吹腔系统的声腔,用笛子伴奏;其二是演唱俗曲及标注为"柳子腔"、"... 清代前期内府题纲、剧本中所承认的"侉戏"实际上包含了两个系统的声腔:其一是标注为"吹腔"、"秦腔"、"梆子腔"的吹腔系统的声腔,用笛子伴奏;其二是演唱俗曲及标注为"柳子腔"、"南锣"或"弦子腔"等弦索系统声腔,用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伴奏。此即清代内府"侉戏"概念与"侉调"、"侉腔"概念之间的区别,也是内府"侉戏"概念与民间"侉调"概念的区别,即无论是民间的"侉调"概念还是清内府"侉调"、"侉腔"概念,指的都主要是演唱俗曲的弦索腔系统的腔调;而内府"侉戏"概念则包含了弦索腔和吹腔两个不同的声腔系统。因此,侉戏并不能等同于早期"乱弹"概念,更与皮黄戏相距甚远,它是清代前期演唱吹腔或弦索腔的玩笑类小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侉戏 侉腔 侉调 俗曲
下载PDF
从礼乐到娱乐:清代宫廷戏曲发展演进的一个维度 被引量:2
5
作者 柯尊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清代宫廷戏曲与国家礼乐文化联系紧密。清代前中期,宫廷演剧主要承担着文化融合、移风易俗、宣扬德政、怀柔远人的政治功能,展现出丰富的礼乐化特性。从清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国力衰弱及民间戏曲发展的影响,宫廷戏曲的娱乐性功能逐渐占据... 清代宫廷戏曲与国家礼乐文化联系紧密。清代前中期,宫廷演剧主要承担着文化融合、移风易俗、宣扬德政、怀柔远人的政治功能,展现出丰富的礼乐化特性。从清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国力衰弱及民间戏曲发展的影响,宫廷戏曲的娱乐性功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与此相应,清代宫廷戏曲的审美取向也呈现出由雅变俗、由宫廷转向民间化的演进趋势。到清末时期,皮黄戏在宫廷发展极盛,形成了民间文化主导的戏曲审美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宫廷戏曲 礼乐
下载PDF
狸猫换太子两个故事系统的并立与融合
6
作者 毛劼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111,共9页
与狸猫换太子故事漫长曲折的发展演变相比,无论是“狸猫”情节还是“狸猫换太子”的称谓都是相当年轻的。这一故事最初可划分为以元杂剧《抱妆盒》为源头的忠奸斗争故事系统和以明成化说唱词话《仁宗认母传》为代表的清官公案故事系统... 与狸猫换太子故事漫长曲折的发展演变相比,无论是“狸猫”情节还是“狸猫换太子”的称谓都是相当年轻的。这一故事最初可划分为以元杂剧《抱妆盒》为源头的忠奸斗争故事系统和以明成化说唱词话《仁宗认母传》为代表的清官公案故事系统。此后二者基于主题上的内在联系及叙事角度上的互补,更在书坊、演出业的推动下实现了融合。在融合演变过程中,戏曲、说唱、小说等不同文体依据自身特性相互吸收和删汰,并在审美趣味、社会时政的多元影响下改写着这个故事。尤其是晚清以来,这一故事在形式多样的舞台上历经创新、拓展,并在当代演出中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其中的得失为当下文艺作品的改编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狸猫换太子 忠奸斗争 清官公案 戏曲 说唱 小说
下载PDF
演剧场所的变迁对京剧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辰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83-86,共4页
京剧的演出场所经历了从室外到室内、从民间到宫廷、从旧式茶楼到新式剧场的变迁,这对京剧的形成、发展和成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早期民间演剧的露天剧场使得京剧初具雏形;宫廷演剧促进了京剧的典雅化、规范化;茶楼剧场促进了京剧... 京剧的演出场所经历了从室外到室内、从民间到宫廷、从旧式茶楼到新式剧场的变迁,这对京剧的形成、发展和成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早期民间演剧的露天剧场使得京剧初具雏形;宫廷演剧促进了京剧的典雅化、规范化;茶楼剧场促进了京剧的鼎盛;新式剧场则为京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露天演剧 宫廷演剧 茶楼剧场 新式剧场
下载PDF
基于艺术视角看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的服饰内涵
8
作者 何旭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6-68,共3页
基于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的宫廷剧定位,其人物服饰内涵在剧中占据重要作用,是暗示历史背景、突出人物身份、彰显王朝吸引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以《大秦帝国之崛起》的服饰文化为着手,解析战国时代的服饰文化内涵,并从服饰色彩... 基于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的宫廷剧定位,其人物服饰内涵在剧中占据重要作用,是暗示历史背景、突出人物身份、彰显王朝吸引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以《大秦帝国之崛起》的服饰文化为着手,解析战国时代的服饰文化内涵,并从服饰色彩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宫廷剧服饰文化与服饰色彩元素之间的关联及其给电视剧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与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秦帝国之崛起》 宫廷剧 服饰文化 服饰内涵
下载PDF
从清宫戏想到章太炎的“落伍”
9
作者 刘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0-61,共2页
基于对风行一时的清宫戏的思考,不禁联想到国学大师章太炎,在目前这个汉民族意识式微的年代,曾被当年革命者认为已经落伍的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却很可能对汉民族意识的重新定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清宫戏 民族主义 章太炎
下载PDF
佛教戏曲《归元镜》版本源流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萌筱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5-154,21,共11页
僧智达所撰佛教戏曲《归元镜》自清初至今流传甚广,为考察中国戏剧与佛教的多元互动关系提供了重要个案。《归元镜》版本非常丰富,学界对其研究尚不够充分。本文通过实地访书,发现了数种以往未见著录的《归元镜》版本,梳理了清刊本的两... 僧智达所撰佛教戏曲《归元镜》自清初至今流传甚广,为考察中国戏剧与佛教的多元互动关系提供了重要个案。《归元镜》版本非常丰富,学界对其研究尚不够充分。本文通过实地访书,发现了数种以往未见著录的《归元镜》版本,梳理了清刊本的两种系统;考证杭州昭庆寺本为晚清刊印本,反映了当时浙江各地佛寺合作刊刻经籍的现象;并考订出乾隆四十九年北京龙王庙本有宫廷大戏化的改编痕迹。以版本考辨为基础,本文探讨了《归元镜》宗教性与世俗性兼具的双重文体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戏曲 归元镜 版本系统 佛寺刊刻 宫廷演剧
下载PDF
《故宫周刊》之清宫演剧史料汇考
11
作者 张帆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136,154,共18页
1929年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故宫周刊》创刊发行,这是民国时期故宫出版刊物中社会影响最大、刊期最长的文物刊物,也是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份艺术类刊物,在故宫出版史乃至中国出版史上影响深远。该刊刊登了大量宫廷史料文献,包含青铜器、古... 1929年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故宫周刊》创刊发行,这是民国时期故宫出版刊物中社会影响最大、刊期最长的文物刊物,也是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份艺术类刊物,在故宫出版史乃至中国出版史上影响深远。该刊刊登了大量宫廷史料文献,包含青铜器、古玩、书画等,涉及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演剧文献亦占不小比例,如戏台、戏衣、切末,全本《鼎峙春秋》、已散轶流失的《画兰》剧本等。本文对《故宫周刊》中的演剧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初步考证,旨在提高学界对《故宫周刊》文献价值的认识,为宫廷演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周刊》 宫廷戏曲 清宫戏本 戏曲文献
原文传递
晚清宫廷演剧的变革 被引量:3
12
作者 幺书仪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4-105,共12页
自道光朝开始,宫廷演剧发生了全面的变化:庞大的皇家剧团逐渐 瓦解,新的管理机构升平署的职能也与南府时代不同。民间名伶进宫演出逐渐 成为宫廷演剧的主要部分,宫廷演剧与民间演剧的界限亦渐趋模糊。到西太后 时代,宫廷演剧中的... 自道光朝开始,宫廷演剧发生了全面的变化:庞大的皇家剧团逐渐 瓦解,新的管理机构升平署的职能也与南府时代不同。民间名伶进宫演出逐渐 成为宫廷演剧的主要部分,宫廷演剧与民间演剧的界限亦渐趋模糊。到西太后 时代,宫廷演剧中的昆乱易位已经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宫廷演剧 西太后时代 升平署 宫廷戏剧
原文传递
中国“法庭戏”的银幕初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大丰 李鹰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中国电影对"法庭戏"的影像述说,早在郑正秋、邵醉翁等一批国产电影探路者的作品中就已然出现。经由文明戏、默片、有声片等媒介技术手段的更迭,法庭戏的文化母题与艺术表现形式也随之衍生出多样的特征,在银幕上书写了中国清... 中国电影对"法庭戏"的影像述说,早在郑正秋、邵醉翁等一批国产电影探路者的作品中就已然出现。经由文明戏、默片、有声片等媒介技术手段的更迭,法庭戏的文化母题与艺术表现形式也随之衍生出多样的特征,在银幕上书写了中国清末民初社会文化意图传承国粹经典、融汇思想、教化民众的内在精神气质,与民族电影观照现实的文化欲求及其背后应运而生的社会思潮密切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庭戏 电影史 媒介环境
原文传递
从“由俗入雅”到“雅俗共赏”——清宫演剧盛况下的京剧生存空间刍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萍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76,共11页
从明代后期开始进入宫廷的昆曲,更早一些的弋阳腔,以及清代道光年间逐步成熟的皮簧,也就是后来的京剧,共同构成了清宫演剧内容的主体。1790年,乾隆八旬万寿,徽班进京,自此大量立足民间蓬勃发展的声腔剧种开始在北京落地生根,并且迅速以... 从明代后期开始进入宫廷的昆曲,更早一些的弋阳腔,以及清代道光年间逐步成熟的皮簧,也就是后来的京剧,共同构成了清宫演剧内容的主体。1790年,乾隆八旬万寿,徽班进京,自此大量立足民间蓬勃发展的声腔剧种开始在北京落地生根,并且迅速以极高的艺术活力占据市场。清代中后期,花部中的皮簧腔则在保持了民间活力的同时,大量吸收了昆曲和弋腔的营养,迎合当权者审美的趣味而得以进入宫廷,迅速成为了"上通天庭"、"下接地气",贯通于精英阶层和底层民众的堂皇剧种。本文尝试描摹盛况空前的清宫演剧情境下,京剧艺术是如何被催生的,以及清宫京剧精致化、规范化、高贵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戏曲 京剧 戏曲服装 连台本戏
原文传递
宫廷水上演乐活动研究——先秦至五代十国
15
作者 张帆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106,共13页
水上演乐,古称"水嬉"或"水戏",有宫廷与民间两条发展脉络。自先秦至明清,历代宫廷都存在大量丰富多彩的水上演出活动,这是宫廷史、戏曲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宫廷水上演乐更多地包含声伎... 水上演乐,古称"水嬉"或"水戏",有宫廷与民间两条发展脉络。自先秦至明清,历代宫廷都存在大量丰富多彩的水上演出活动,这是宫廷史、戏曲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宫廷水上演乐更多地包含声伎清讴、器乐演奏、百戏杂技,甚至还包括游戏。该文依历史年代为先后顺序,系统、全面地梳理这一历史时期的宫廷水上演出活动与演出空间,藉此认为:宫廷水上演乐活动源于古人的水崇拜及水神信仰,来自民间、高于民间,与节俗紧密相关;并对后世水上戏台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史 宫廷戏曲 水上演出 演出空间
原文传递
清宫宴戏考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帆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4,108,共13页
本文所谓"宴戏",是指宫廷宴饮中的戏曲演出。明代的宫廷宴饮中已出现戏曲身影,然至清代始现"宴戏(剧)"一词,宫廷宴饮中才真正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地承应完整的戏曲演出,并有大量专为宴饮而创作的剧本。作者以《... 本文所谓"宴戏",是指宫廷宴饮中的戏曲演出。明代的宫廷宴饮中已出现戏曲身影,然至清代始现"宴戏(剧)"一词,宫廷宴饮中才真正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地承应完整的戏曲演出,并有大量专为宴饮而创作的剧本。作者以《昇平署档案集成》、《清会典》、《清实录》等档案材料为基础,结合相关宴戏剧本开展研究,讨论清宫宴戏与礼仪的关系,厘清宴戏发展的一般规律,展现清宫宴戏之概貌,从而反观清宫戏曲演出的盛衰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戏曲 清宫演剧 昇平署 宴戏
原文传递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宫廷水嬉、水戏与水台
17
作者 张帆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71,共20页
宋金杂剧的流行以及城市中瓦舍勾栏的存在为中国戏曲的成熟提供了必要条件。元杂剧的诞生标志着一种独立的综合艺术门类站上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以训练水军为初衷的宫廷水上演出活动也更具仪式性,更为繁复与斑斓。戏曲只出现在明代之... 宋金杂剧的流行以及城市中瓦舍勾栏的存在为中国戏曲的成熟提供了必要条件。元杂剧的诞生标志着一种独立的综合艺术门类站上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以训练水军为初衷的宫廷水上演出活动也更具仪式性,更为繁复与斑斓。戏曲只出现在明代之后的水上演出活动中。而承载宫廷水上演乐的演出空间,多为水边戏台与舟船,具有独特的观演关系。清代的宫廷水上戏台,一直留存至今,对民间演剧演出形式影响深远。也为今天宫廷史、戏曲史、剧场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文献、文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史 宫廷戏曲 水上演出 演出空间
原文传递
看“孤儿”出处论“英雄”:中学西渐潮下的《中国英雄》
18
作者 魏梅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1752年,歌剧作家、诗人梅塔斯塔西奥献给女王玛丽亚·特雷莎的《中国英雄》既是维也纳宫廷戏剧对“中国风”的一种响应,也是梅氏学习中国文化与思想的历史印证。受陈受颐发表于《岭南学报》的《十八世纪欧洲文学里的赵氏孤儿》(1929... 1752年,歌剧作家、诗人梅塔斯塔西奥献给女王玛丽亚·特雷莎的《中国英雄》既是维也纳宫廷戏剧对“中国风”的一种响应,也是梅氏学习中国文化与思想的历史印证。受陈受颐发表于《岭南学报》的《十八世纪欧洲文学里的赵氏孤儿》(1929)一文的影响,中国学界一直认为《中国英雄》是《赵氏孤儿》的改编剧。然而,本文通过分析1754年德国汉堡发行的《中国英雄》剧本,结合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将《中国英雄》视为《赵氏孤儿》改编剧乃是前人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英雄》 中学西渐 中国主题剧 宫廷剧院
原文传递
文艺复兴中期宗教改革对英国宫廷戏剧艺术管理的影响
19
作者 李丰伟 《林区教学》 2022年第9期92-94,共3页
文艺复兴中期英国在摆脱教会教条腐朽的桎梏后,王权得到了进一步稳固和加强,资本主义平稳的发展也使得其经济逐步复苏,思想的解放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艺术活动的快速发展,从而进入到黄金发展阶段。戏剧对于英国统治者来说具有很大的... 文艺复兴中期英国在摆脱教会教条腐朽的桎梏后,王权得到了进一步稳固和加强,资本主义平稳的发展也使得其经济逐步复苏,思想的解放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艺术活动的快速发展,从而进入到黄金发展阶段。戏剧对于英国统治者来说具有很大的政治作用,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国王加冕庆典上出现的宫廷戏剧被视为展现王权的表现工具,且具有合法性。宫廷戏剧也因此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从规模逐渐扩大的王室剧团到逐年递增的资金赞助,实质上支持和推动了宫廷戏剧的发展,其管理机构、机制也在不断的进步中趋于完善,为其后的剧院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宗教改革 英国宫廷戏剧艺术管理 影响
下载PDF
清代昆腔戏《棋盘会》编演研究
20
作者 纪希萱 《故宫学刊》 2022年第1期336-348,共13页
昆腔戏《棋盘会》是北方昆弋班的一部传统剧目,是一部极少见的旦角勾脸戏。据老艺术家回忆,北方昆弋班《棋盘会》原整本四出,经常上演的有前三出,随着能演此戏的老艺人相继谢世,《棋盘会》绝迹舞台已经将近40年了。笔者在查考清代戏曲... 昆腔戏《棋盘会》是北方昆弋班的一部传统剧目,是一部极少见的旦角勾脸戏。据老艺术家回忆,北方昆弋班《棋盘会》原整本四出,经常上演的有前三出,随着能演此戏的老艺人相继谢世,《棋盘会》绝迹舞台已经将近40年了。笔者在查考清代戏曲档案时,注意到了南府升平署六出本《棋盘会》和民间四出本《棋盘会》的若干抄本。它们与北方昆弋班传人马祥麟、侯玉山所述《棋盘会》演出形式较为接近,并且更为完整,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演出参考价值。根据现存升平署档案,六出本《棋盘会》曾为道光至光绪年间内学伶人的常演剧目。而四出本《棋盘会》在民间演出中占有优势,应该可以判定为北方昆弋班四出本《棋盘会》的早期形式。本文试图用现存的戏本资料、档案勾画出清代昆腔戏《棋盘会》的编演情况,以期对这出戏的恢复和传承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腔 棋盘会 钟离春 钟无盐 升平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