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Literary Psychology Evolution of Denial Novels of the Qing Dynasty
1
作者 Guo Huiyu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4-258,共5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nial of the popular novels of the Qing Dynasty,and based on such introduction,it furth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literary works represented by popular novels in the Qing Dynasty were deni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nial of the popular novels of the Qing Dynasty,and based on such introduction,it furth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literary works represented by popular novels in the Qing Dynasty were denied and the influence up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denia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instream cultural statu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it explores the guidance function of literary psychology evolution,showing that the Chinese novels,as literary works,have the rational and responsibl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清代 演变 心态 文学作品 文化交流 文化地位 心理学
下载PDF
清末北京戏剧改良与义务戏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常英 宋谦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3,共8页
清末北京义务戏深受戏剧改良运动影响,其演进过程呈现出多种新元素,不仅促进戏剧改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风俗改变。一方面,戏剧改良运动促进艺人与报人合作开演义务戏,推动义务戏在传统表演形式中增添许多近代元素,如戏剧内容革... 清末北京义务戏深受戏剧改良运动影响,其演进过程呈现出多种新元素,不仅促进戏剧改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风俗改变。一方面,戏剧改良运动促进艺人与报人合作开演义务戏,推动义务戏在传统表演形式中增添许多近代元素,如戏剧内容革新、舞台元素多样化和女性群体加入。另一方面,义务戏受到近代启蒙思想影响,热心助赈的新艺人成为义演主体,成为启蒙与宣教活动的实践者。同时,义务戏也促进社会风俗改良,艺人社会形象得以重塑,其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清末北京义务戏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北京地区 戏剧改良 义务戏
下载PDF
清宫寿戏《福寿延年》内廷演出考略
3
作者 刘铁 《阴山学刊》 2024年第2期21-30,共10页
《福寿延年》为清宫常演的多本寿戏,现今可见的早期剧本有嘉庆年间所用串关、题纲。在内廷搬演过程中,全剧经历个别处文字微调后总体保持稳定,每次仅据承应对象的变化对颂词做调整,以适应实际表演的需要。自嘉庆朝以后,其于同治、光绪... 《福寿延年》为清宫常演的多本寿戏,现今可见的早期剧本有嘉庆年间所用串关、题纲。在内廷搬演过程中,全剧经历个别处文字微调后总体保持稳定,每次仅据承应对象的变化对颂词做调整,以适应实际表演的需要。自嘉庆朝以后,其于同治、光绪两朝接连上演,尤以光绪一朝为盛,一直延续至光绪末期。演出场合主要为万寿承应,具体包括皇帝万寿承应和皇太后万寿承应,在慈禧四旬、五旬、七旬万寿时均有演出。此外,偶尔在一些节令如除夕或元旦承应演出中出现。具体演出形式有两种,绝大多数时为全本演出,个别情况下挑演部分出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延年》 清代 寿戏 演出
下载PDF
晚清判词的传承、超越与近代转型——以樊增祥《樊山政书》为例
4
作者 李彩霞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11-218,共8页
《樊山政书》作为晚清判词集的优秀代表,既包括传统判词的情理因素和文学特点,又表现出明显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在结构模式、论证过程的逻辑性、语言的程式化、词语的专业化方面均出现了新的突破,总体上呈现出简明晓畅、结构严谨等近代... 《樊山政书》作为晚清判词集的优秀代表,既包括传统判词的情理因素和文学特点,又表现出明显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在结构模式、论证过程的逻辑性、语言的程式化、词语的专业化方面均出现了新的突破,总体上呈现出简明晓畅、结构严谨等近代司法文书模式特点,代表了晚清判词的近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判词 《樊山政书》 传承 近代转型
下载PDF
美食美器——清代宫廷饮食器具述论
5
作者 万秀锋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专制王朝,其宫廷饮食器具在承继中国历代宫廷精致奢华的基础上也有一些自身特点。清代宫廷拥有造办处、御窑厂、江南三织造等御用器物制作机构,保证了其饮食器具的精美奢华。清宫的饮食器具材质上乘、工艺精湛、装... 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专制王朝,其宫廷饮食器具在承继中国历代宫廷精致奢华的基础上也有一些自身特点。清代宫廷拥有造办处、御窑厂、江南三织造等御用器物制作机构,保证了其饮食器具的精美奢华。清宫的饮食器具材质上乘、工艺精湛、装饰精美,代表着清代饮食器具的最高水平。清宫的饮食器具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宫廷饮食文化的精华,还融合了清代统治区域内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饮食器具的精髓。同时,清宫饮食器具又是宫廷典制和宫廷礼仪在饮食文化上的反映,严苛的等级差异和礼制要求使得精美的宫廷饮食器具带有部分“礼器”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饮食 器具
下载PDF
晚清京城王府与宫廷武戏演剧的交流互动
6
作者 徐建国 刘娜娜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 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爱内廷演出的武戏剧目,并向宫廷反馈民间盛行的武戏剧目,进而完善宫廷的戏曲演出,也对民间武戏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京城王府 宫廷演剧 武戏
下载PDF
民国初年民事“第一法源”的确立——民初大理院对“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的形塑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琨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学界普遍认为《大清现行刑律》民事部分的效力由1912年4月3日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决议所确立,但梳理史料却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原因在于,该决议由南方政权作出且并未被北洋政府承认,故民事法源的空白未在立法层面得到解决。“现行律民事有... 学界普遍认为《大清现行刑律》民事部分的效力由1912年4月3日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决议所确立,但梳理史料却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原因在于,该决议由南方政权作出且并未被北洋政府承认,故民事法源的空白未在立法层面得到解决。“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的确立,离不开大理院在“司法兼营立法”过程中的塑造。民初民事“第一法源”的确立,大致经历了通过《大清民律草案》的尝试与挫败、大理院确立“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的地位、剥离《大清现行刑律》刑法属性及该律地位的巩固等阶段。纵观民事“第一法源”的确立,自清末兴起的“诸法合体说”起了关键作用,大理院根据该观点将《大清现行刑律》区分为不同的部门法,既解决了“无法可依”的困境,又避免另立新民法将会遭受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现行刑律》 《大清民律草案》 诸法合体 大理院 民事有效部分
下载PDF
宫姬之回归: 历史性鬼故事与朝代覆亡
8
作者 蔡九迪 郭文仪(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7-188,共22页
论文讨论了一种特殊类型的鬼故事,被称为“历史性鬼故事”,这类鬼故事通常以历史“受难者”或牺牲者为中心,其主题与个体死亡的故事紧密相关,隐喻了王朝的覆灭及由此产生的创伤。论文从十七世纪六种“林四娘”故事展开讨论,通过比较这... 论文讨论了一种特殊类型的鬼故事,被称为“历史性鬼故事”,这类鬼故事通常以历史“受难者”或牺牲者为中心,其主题与个体死亡的故事紧密相关,隐喻了王朝的覆灭及由此产生的创伤。论文从十七世纪六种“林四娘”故事展开讨论,通过比较这些版本,对林四娘故事进行了类型区分,分析了故事的变体以及与之类似的“宫姬归来”的故事。“宫姬回归”的情节在怀古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表达了对王朝辉煌和衰落的追悼。作者以林四娘故事为例,展示了“宫姬回归”类型的鬼故事如何成为悼明文化工程的一部分,使旧朝记忆重新浮现并最终得到安抚。这一过程突显了历史性鬼故事的独特意义,深刻探讨了这些故事与王朝覆灭的历史记忆之间的变化和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鬼故事 王朝覆灭 宫姬回归 林四娘故事 明清易代
下载PDF
清末民初报刊剧话的文体承变与理论革新
9
作者 孟昕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报刊剧话与聚焦传奇杂剧、文学批评本位的古代曲话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承继关系,而是直接滥觞于清中后期文人的梨园花谱写作。经由报刊媒介的形塑、戏剧改良思潮的推动与中外剧论的滋养,剧话于民国元年前后定型为一种以京剧、新剧等舞台... 报刊剧话与聚焦传奇杂剧、文学批评本位的古代曲话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承继关系,而是直接滥觞于清中后期文人的梨园花谱写作。经由报刊媒介的形塑、戏剧改良思潮的推动与中外剧论的滋养,剧话于民国元年前后定型为一种以京剧、新剧等舞台流行剧种为主要批评对象,以即时化、公开化、品牌化的跨平台专栏创作为特色生产模式,文本与舞台兼重、史论研究与实践批评并举的综合性艺术批评文体。舞台本位意识在清末民初报刊剧话中的建构发展反映了古典戏剧理论“剧学”体系内部重心由“剧本作法”向“表演艺术”的迁移,曲话的独立发展、京剧与新剧剧话的日趋分离亦可视作传统剧论对近代传奇杂剧、花部戏曲、外来新剧“三足鼎立”之全新剧体格局的直接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报刊 剧话 批评文体 戏剧理论批评
下载PDF
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中动物纹样的比较探析
10
作者 陈晓依 吴志明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是清代艺术与工艺的集大成者,两者处在相同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动物纹样的运用存在一定的相似处。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及对比研究法分析动物纹样在两者的异同,通过对两者的题材、色彩、布局、造型等进行分析,找出动... 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是清代艺术与工艺的集大成者,两者处在相同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动物纹样的运用存在一定的相似处。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及对比研究法分析动物纹样在两者的异同,通过对两者的题材、色彩、布局、造型等进行分析,找出动物纹样在不同艺术上的差异及其共通性。研究表明: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在选取题材的风格和寓意上相似,在色彩运用上运用五行色的配色亦遵循传统的配色口诀一色为主、巧用补色、以色助色,在纹样布局上遵循中式对称之美及天圆地方的造物思想。但两者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载体,在造型上因器制宜、因地布纹,在工艺上因材施艺、因材敷彩,因此在纹样的呈现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纹样 清代 粉彩瓷器 宫廷服饰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清宫浴佛节承应戏刍论
11
作者 郝成文 阮昱诚 《阴山学刊》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浴佛节,或称为佛诞节,有着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十二月初八等多种日期的说法,明清固定为四月初八。清代宫廷传承明代旧例,吸收汉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自己的萨满信仰、边疆政策,开创了盛大的浴佛盛会,包括司祝的浴佛之礼、喇嘛的祈愿舞蹈... 浴佛节,或称为佛诞节,有着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十二月初八等多种日期的说法,明清固定为四月初八。清代宫廷传承明代旧例,吸收汉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自己的萨满信仰、边疆政策,开创了盛大的浴佛盛会,包括司祝的浴佛之礼、喇嘛的祈愿舞蹈、寺院和内廷献戏。一系列的“礼乐”仪式之中,承应戏是浴佛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令承应戏 浴佛承应 浴佛节俗 浴佛仪式
下载PDF
清宫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皮黄本的音乐编创
12
作者 周丹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4期101-112,共12页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命升平署将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翻改为“乱弹曲白”,此后升平署和普天同庆班分别排演了皮黄本的《昭代箫韶》。该剧的翻改可谓晚清“昆乱消长”时期皮黄戏创作之缩影:两种皮黄本都具有明显的“昆乱杂糅”特征,昆腔...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命升平署将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翻改为“乱弹曲白”,此后升平署和普天同庆班分别排演了皮黄本的《昭代箫韶》。该剧的翻改可谓晚清“昆乱消长”时期皮黄戏创作之缩影:两种皮黄本都具有明显的“昆乱杂糅”特征,昆腔曲牌在剧中主要作为程式性唱段使用;但二者在具体的腔调选用及板式编排方面又有不同的取向和做法,反映出同一剧目在音乐编创上的不同思路。从两种皮黄本中场景音乐的运用情况来看,当时特定的戏剧情境中已有一些专用的器乐曲牌或带唱词的“大字牌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代箫韶》 皮黄 昆乱杂糅 板式编排 唱腔 戏曲翻改 晚清戏曲 连台本戏
下载PDF
清代宫廷男子褂类形制在现代男装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13
作者 王欣桐 曾慧 鲁慧芳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0期69-74,共6页
清代宫廷男子褂类是清代宫廷服饰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沿袭了以汉人为统治的明代服饰制度,又融入了满族传统服装形制的特点,是满汉文化交流交融的代表之一。研究表明,清代宫廷男子褂类形制等级森严,彰显了穿着者地位之尊贵,充分体... 清代宫廷男子褂类是清代宫廷服饰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沿袭了以汉人为统治的明代服饰制度,又融入了满族传统服装形制的特点,是满汉文化交流交融的代表之一。研究表明,清代宫廷男子褂类形制等级森严,彰显了穿着者地位之尊贵,充分体现了权力地位与时代潮流。本文通过分析清代宫廷男子褂类的形制特点与艺术特征,从中进行元素提取并进行设计创新,最终应用于现代男装中,为我国传统服装在当代的创新发展与延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褂类形制 现代男装
下载PDF
社会出走与性别越界:明清易性乔装剧研究
14
作者 王竣 司岳洋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学界对明清扮装剧的研究,多着眼于女扮男装及扮装动机,容易将扮装情节与含意单一化。以为扮装之外因——情境,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明清扮装剧为研究对象,借狄德罗“情境说”强调“情境”对于“扮装”这一行为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学界对明清扮装剧的研究,多着眼于女扮男装及扮装动机,容易将扮装情节与含意单一化。以为扮装之外因——情境,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明清扮装剧为研究对象,借狄德罗“情境说”强调“情境”对于“扮装”这一行为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就男扮女装而言,产生于特定情境下的扮装,既强化又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二元体系;就女扮男装而言,学界往往会夸大性别控诉。男性剧作家笔下扮装才女并非否定女性角色;女性剧作家则从“人”的角度出发,探讨现实中男女两性人生出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扮装 性别越界 情境 明清戏剧 易性乔装戏剧
下载PDF
清代宫廷医学运用半夏经验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柳凯文 邱文然 +1 位作者 张震 国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48-1351,共4页
目的收集清代宫廷运用半夏的医案文献,整理分析其应用经验,总结清代宫廷医学的处方特色,为现代合理、安全运用半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清代宫廷半夏医案进行考证和分析。建立数据库,对纳入的医案进行主治功... 目的收集清代宫廷运用半夏的医案文献,整理分析其应用经验,总结清代宫廷医学的处方特色,为现代合理、安全运用半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清代宫廷半夏医案进行考证和分析。建立数据库,对纳入的医案进行主治功效、配伍运用、药味数量、炮制方式、服用方法等的分类统计,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果系统整理半夏医案500例、涉及半夏炮制品种8种、常用配伍药对16组。清代宫廷运用半夏具有以下特色:品种丰富,炮制精良;中正平和,轻灵疏调;重视胃气,药食同调。结论清代宫廷医学运用半夏精准巧妙,配伍合理,安全有效。系统研究该药,有利于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文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医学 半夏 临床经验 配伍理论
下载PDF
清代夏朝冠结构与规制
16
作者 何远骏 刘瑞璞 《艺术设计研究》 2023年第1期41-47,共7页
清代朝冠承袭北族故俗,是为清代衣冠体系之首,然而关于夏朝冠形制的结构记述鲜见于古籍典章,成为学界清史衣冠制度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实物研究与文献互证的方法,对清代夏朝冠标本、图像和文献进行了考查,研究表明:清代夏朝冠的标准形... 清代朝冠承袭北族故俗,是为清代衣冠体系之首,然而关于夏朝冠形制的结构记述鲜见于古籍典章,成为学界清史衣冠制度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实物研究与文献互证的方法,对清代夏朝冠标本、图像和文献进行了考查,研究表明:清代夏朝冠的标准形制为钹笠伞檐制式,由此形成了“缘石青片金二层”、鎏金宝石顶戴和朱色绒缨的配制。夏朝冠建制在“满蒙一体”的传统钹笠首服的基础上,以“法明崇满”为原则,吸纳了明代儒统礼制,呈现出多民族交融发展的礼冠制式。晚清夏朝冠檐制又经历了“去繁入简”的发展历程,记录着清王朝的社会兴衰与政治格局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夏朝冠 结构规制 伞檐 法明崇满
下载PDF
清代宫廷中西洋参的来源及应用情况初探
17
作者 傅乐雯 高泽宇 +2 位作者 王子洁 鲜伊莎 张子龙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2期201-206,共6页
目的:探讨清代宫廷中西洋参的来源、使用特点及其中药化历程,为现代西洋参保健产品研发及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清宫医案集成》《晚清散见宫廷医案汇编》《翁同龢日记》等医案古籍文献对清代宫廷中西洋参的来源、使用人群、适... 目的:探讨清代宫廷中西洋参的来源、使用特点及其中药化历程,为现代西洋参保健产品研发及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清宫医案集成》《晚清散见宫廷医案汇编》《翁同龢日记》等医案古籍文献对清代宫廷中西洋参的来源、使用人群、适用证候、使用频次和用法用量等信息进行梳理统计。结果:西洋参入华是多国别参与的过程。西洋参在宫廷内应用广泛,主要适用人群为皇亲贵胄,常用于治疗肝郁脾虚证和肝阳上亢证,晚清时期使用频率较高,主要用法有直接药用、用作代茶饮、用作药引。结论:西洋参作为一种外来药物获得了统治阶级的青睐,被宫廷迅速接受并使用,其性味归经得到归纳,是外来药物中药化的典型代表,在宫廷中多用于与肺、脾、肾等脏相关的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宫廷 西洋参 来源 使用特点
下载PDF
关汉卿剧作中清官形象研究述评
18
作者 马燕茹 杨宝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5,共5页
清官形象在关汉卿剧作中时常出现,并成为关作的主要特征之一,向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将关于关剧中清官形象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关汉卿剧作中清官形象的成因研究、关汉卿... 清官形象在关汉卿剧作中时常出现,并成为关作的主要特征之一,向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将关于关剧中清官形象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关汉卿剧作中清官形象的成因研究、关汉卿剧作中清官形象的个案研究、关汉卿剧作中清官形象的文化意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元杂剧 清官形象 研究述评
下载PDF
清代宫廷画珐琅创作与皇权的关系探析
19
作者 杨玉洁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宫廷画珐琅作为清代中、西文化技术交流产物,更是宫廷御用造办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康熙满文批奏折》《康熙汉文批奏折》《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成做活计清档》等宫廷文献地再读,发现宫廷画珐琅的研发制作以皇帝个人意志为开端,生产制作地... 宫廷画珐琅作为清代中、西文化技术交流产物,更是宫廷御用造办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康熙满文批奏折》《康熙汉文批奏折》《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成做活计清档》等宫廷文献地再读,发现宫廷画珐琅的研发制作以皇帝个人意志为开端,生产制作地点围绕皇权所在,皇帝审美则通过提出制作要求、览阅画样、器型推荐、成品品评等设计及生产环节渗透到画珐琅作品中。因此,康、雍、乾三朝画珐琅作品各自风格的展现与皇权渗透下的珐琅艺术创作路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宫廷 画珐琅 创作 皇权
下载PDF
从天命到康熙:清初宫廷戏曲承应机构变革考略
20
作者 王春晓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9-85,共7页
从入关之前的天命、天聪、崇德时期到入关之后的顺治、康熙两朝,清代宫廷戏曲的搬演日趋昌荣。在此期间,清宫戏曲承应机构也经历了一系列变革,脱出旧窠臼、自开新生面,既满足了当时宫廷的礼乐、娱乐需求,又为清中期宫廷戏曲发展高峰的... 从入关之前的天命、天聪、崇德时期到入关之后的顺治、康熙两朝,清代宫廷戏曲的搬演日趋昌荣。在此期间,清宫戏曲承应机构也经历了一系列变革,脱出旧窠臼、自开新生面,既满足了当时宫廷的礼乐、娱乐需求,又为清中期宫廷戏曲发展高峰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宫廷戏曲 机构 变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