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ctions of Maruca Resistant Transgenic Cowpea to Cowpea Aphid-Borne Mosaic Virus
1
作者 Mounyratou Rabo Moustapha Ouédraogo +6 位作者 Orokia Coulibaly Assita Traoré-Barro Salimata Traoré Teyioue Benoit Joseph Batieno Chantal Kaboré-Zoungrana Aboubacar Toguyeni Oumar Traoré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7期742-753,共12页
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L. [Walp.]) in one of the main grain legumes contributing to food securi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To control the highly damaging legume pod borer Maruca vitrata F., tr... 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L. [Walp.]) in one of the main grain legumes contributing to food securi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To control the highly damaging legume pod borer Maruca vitrata F., transgenic cowpea lines expressing the insecticidal Cry1Ab Bt protein were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Cry1Ab transgene expression on the susceptibility of four cowpea lines (named IT97K-T, IT98K-T, Gourgou-T and Nafi-T) and their respective non-transgenic near isogenic lines (IT97K, IT98K, Gourgou and Nafi) to Cowpea aphid-borne mosaic virus (CABMV) in greenhouse conditions. In a preliminary quality control test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presence of Cry1Ab protein in transgenic seed lots ranged from 59% to 72%,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lines (χ2 = 3.26;p = 0.35). Upon virus inoculation, all cowpea lines exhibited mosaic symptoms with similar severity between 7- and 11-day post-inoculat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symptom severit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cowpea lines for time of symptom onset, virus accumulation in plants and days to 50% flowering. However, while comparing pairs of transgenic lines and corresponding non-transgenic lines, virus accumulation showed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atever the pair. Time of symptom onset and days to 50% flowering did not also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pairs of cowpea lines except Nafi/Nafi-T in which transgenic Nafi-T showed earlier symptoms (7.4 ± 0.7 vs. 8.9 ± 0.8 days post-inoculation) and shorter flowering time (37.3 ± 0.6 vs. 42 ± 1.7 days after sowing). Overall, these findings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Cry1Ab gene mediated genetic modification on cowpea infection by Cowpea aphid-borne mosaic virus, with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safety 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wpea CRY1AB cowpea aphid-Borne Mosaic Virus Environmental Safety
下载PDF
多种药剂对豇豆蚜虫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琴 孙雪梅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为寻找高效安全药剂用以防治豇豆蚜虫,保障豇豆质量安全和农户种植效益,2023年开展了豇豆蚜虫田间药剂筛选试验。对比分析表明:防治豇豆蚜虫以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0 g/hm2处理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 d的平均防效可达82.32%;其次是50%氟... 为寻找高效安全药剂用以防治豇豆蚜虫,保障豇豆质量安全和农户种植效益,2023年开展了豇豆蚜虫田间药剂筛选试验。对比分析表明:防治豇豆蚜虫以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0 g/hm2处理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 d的平均防效可达82.32%;其次是5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150 g/hm2处理;速效性最差的是6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80 g/hm2处理,药后1 d的平均防效仅为21.97%。4种供试药剂处理的持效期均较长,药后10 d、15 d的平均防效均保持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蚜虫 杀虫剂 田间试验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海芋凝集素对豆蚜的抗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潘科 侯学文 黄炳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4,共4页
从海芋Alocasia odora (Roxb)C.Koch不同部位提取出海芋凝集素粗品,并将其分离纯化得到层析纯样品.研究表明,海芋凝集素对豆蚜有较强的抗生作用,其中以胃毒作用为主,有一定的生殖抑制作用,对豆蚜的蜜露分泌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海芋凝集素 豆蚜 抗生作用 胃毒作用 生殖抑制作用 害虫防治
下载PDF
防治豇豆蚜虫和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奎 许江 +3 位作者 林上统 关义甫 卢辉 钟义海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66,共4页
选用2.5%吡虫啉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啶虫脒乳油、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豇豆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选用480g.L-1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敌敌畏乳油、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和0.5%甲... 选用2.5%吡虫啉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啶虫脒乳油、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豇豆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选用480g.L-1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敌敌畏乳油、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和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豇豆美洲斑潜蝇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d,2.5%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和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000倍液对豇豆蚜虫防治效果均在95.76%以上,防效优良;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豇豆蚜虫的防治效果仅为29.79%~66.68%,防效很差。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对美洲斑潜蝇防效最好,药后3、7和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3%、94.10%和93.28%;其次是480g.L-1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药后3、7和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12%、69.15%和69.40%;其他几种药剂的防效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蚜虫 美洲斑潜蝇 杀虫剂 田间药效
下载PDF
海南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青 卢芙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79-181,共3页
为了解海南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抗药性状况,就海南省崖城、金江、通什和两院地区豇豆上的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豇豆蚜对... 为了解海南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抗药性状况,就海南省崖城、金江、通什和两院地区豇豆上的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崖城和金江两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敌敌畏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药性。以两院地区豇豆蚜作为敏感品系,崖城和金江两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DDV的LC50抗性比值分别为21.86倍、22.78倍、17.88倍、13.49倍和10.91倍、12.59倍、11.47倍和13.49倍。通什地区的豇豆蚜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的抗性也有一定的提高,与两院种群LC50抗性比值分别为1.58倍、12.27倍、4.45倍和2.28倍。而且崖城、金江和通什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抗性种群的异质性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豇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 三氟氯氰菊酯 敌敌畏 辛硫磷 氰戊菊酯 敏感性
下载PDF
高效生物杀虫剂BtA防治豇豆蚜虫试验及其残留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林抗美 胡奇勇 《武夷科学》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应用高效生物杀虫剂BtA和4种常用化学农药对豇豆蚜虫(Cowpea aphid)进行田间防治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BtA 800倍液对豇豆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5d、12d的虫口减退率平均可达85.96%、92.98%、91.22%,明显高于其它4种化学农... 应用高效生物杀虫剂BtA和4种常用化学农药对豇豆蚜虫(Cowpea aphid)进行田间防治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BtA 800倍液对豇豆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5d、12d的虫口减退率平均可达85.96%、92.98%、91.22%,明显高于其它4种化学农药。而且具有低毒、持效期长等特点,经BtA 600倍液处理的豇豆产品,在药后3d的残留量仅为0.00127ppm,因此BtA是防治豇豆蚜虫的高效药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生物杀虫剂BtA 豇豆蚜虫 药效试验 残留分析
下载PDF
豇豆抗蚜种质资源的筛选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娟 耿立格 +2 位作者 王丽娜 祝云英 关中波 《河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84-86,共3页
蚜虫是为害豇豆的主要害虫之一。运用豇豆种植期田间调查相对蚜害指数和非种植期在温室内调查蚜虫在不同豇豆材料上的生育历期2种方法,对自国内外搜集的110份豇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以鉴定出高抗、抗和中... 蚜虫是为害豇豆的主要害虫之一。运用豇豆种植期田间调查相对蚜害指数和非种植期在温室内调查蚜虫在不同豇豆材料上的生育历期2种方法,对自国内外搜集的110份豇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以鉴定出高抗、抗和中抗蚜虫资源,且鉴定结果一致,110份豇豆种质资源中有2份豇豆材料表现为高抗蚜虫、2份豇豆材料表现为抗蚜虫、1份豇豆材料表现为中抗蚜虫。本研究筛选出的2份高抗蚜虫豇豆种质,可以在资源创新和育种上提供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种质资源 抗蚜性 鉴定 筛选
下载PDF
田间中间寄主豇豆对专化型棉蚜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道武 张帅 +4 位作者 雒珺瑜 王春义 吕丽敏 张利娟 崔金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7-592,共6页
中间寄主植物在植食性昆虫的取食选择和进化方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田间设置罩笼,结合生态学调查和生物型鉴定技术研究了中间寄主豇豆对棉花型棉蚜和黄瓜型棉蚜专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型棉蚜在豇豆上需经过1周时间的... 中间寄主植物在植食性昆虫的取食选择和进化方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田间设置罩笼,结合生态学调查和生物型鉴定技术研究了中间寄主豇豆对棉花型棉蚜和黄瓜型棉蚜专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型棉蚜在豇豆上需经过1周时间的适应才能在豇豆上繁殖并在接虫后的第31天达到峰值(1 019±191头/百株),但不能够继续转移到黄瓜上建立种群;黄瓜型棉蚜在豇豆上在接虫后的第11天首次被记录后,其种群密度就迅速增加,到接虫后的第28天达到种群数量最大值(16 810±2 966头/百株),但也未能成功转移到棉花上存活并建立种群。在本实验研究条件下,中间寄主豇豆不能够改变棉花型棉蚜对棉花的偏好性,也不能在短期内改变黄瓜型棉蚜对黄瓜的专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豇豆 寄主专化性 种群动态 生物型鉴定
下载PDF
释放不同益害比多异瓢虫对设施豇豆豆蚜的防效及定殖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郭佩佩 帕提玛·乌木尔汗 +2 位作者 任豪辉 图尔荪阿依·艾散 马德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2-320,共9页
设施豇豆生产中常遭受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为害,蚜害可导致豇豆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出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为豆蚜的重要天敌,在豇豆生产用温室内,按多异瓢虫和豆蚜益害比1:10、1:20、1:40、1:60及1:80比例... 设施豇豆生产中常遭受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为害,蚜害可导致豇豆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出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为豆蚜的重要天敌,在豇豆生产用温室内,按多异瓢虫和豆蚜益害比1:10、1:20、1:40、1:60及1:80比例分别释放多异瓢虫成虫;同时,设置未释放天敌对照区。调查豆蚜和多异瓢虫种群数量和结构动态变化,比较豆蚜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多异瓢虫定殖率及种群增长率等指标,确定持续防治豆蚜的最佳益害比。结果表明,在按益害比1:10和1:20释放多异瓢虫5~35 d后,其对豆蚜防效可达90%以上;但防治后期多异瓢虫定殖率低,防治成本较高。按益害比1:80释放多异瓢虫3~7 d后,对豆蚜防效高于60%,释放后期防效持效期为7 d,防治后期瓢虫定殖率和种群定殖速度较高。益害比为1:60和1:80时防治后期防效低、持效期短,但定殖率高于其他益害比。益害比1:40则兼具防效好和定殖率高的特点,可持续控制设施豇豆豆蚜的为害,是最佳释放比例。推荐将1:40作为多异瓢虫防治豇豆上豆蚜的参考益害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瓢虫 豇豆 豆蚜 益害比
下载PDF
浸染豇豆的一种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10
作者 李彦勇 周国辉 史步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合肥地区从豇豆带毒实生苗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物Cp—2.侵染豇豆表现为卷叶、花叶,并使叶片革质化.易经汁液摩擦接种.可经桃蚜、棉蚜、蚕豆好及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其寄主范围广泛,能侵染测试的7科20种植物中的11种。稀释限点为1... 在合肥地区从豇豆带毒实生苗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物Cp—2.侵染豇豆表现为卷叶、花叶,并使叶片革质化.易经汁液摩擦接种.可经桃蚜、棉蚜、蚕豆好及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其寄主范围广泛,能侵染测试的7科20种植物中的11种。稀释限点为10^(-3)~10^(-4),钝化温度为60~65℃,体外存活期7~8天。纯化病毒悬液A260/280为1.523.病毒粒体为杆状,宽约18~20nm,多种长度,优势长度分别为58,98,150nm。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不与烟草脆裂病毒(TRV)、豌豆早枯病毒(PEBV)苜蓿花叶病毒(ALMV)、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血清发生反应。病毒外壳蛋白为单一电泳组分.其分子量为34 800,氨基酸组成中缺精所酸和脯氨酸。根据上述特征,认为Cp—2分离物为一种不隶属于目前确认病毒组群的单一病毒,且在国内外尚未见类似的报道,故暂定名为豇豆蚜传碎裂病毒(Cowpea aphid-borne breakage virus,CA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蚜传碎裂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