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Corrosion-Induced Crack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ased on Fracture Phase Field Method
1
作者 Xiaozhou Xia Changsheng Qin +2 位作者 Guangda Lu Xin Gu Qing Zhang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3期2257-2276,共20页
Accurate simulation of the cracking process caused by rust expans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structures plays an intuitive role in revealing the corrosion-induced failure mechanism.Considering the quasi-brittle frac... Accurate simulation of the cracking process caused by rust expans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structures plays an intuitive role in revealing the corrosion-induced failure mechanism.Considering the quasi-brittle fracture of concrete,the fracture phase field driven by the compressive-shear term is constructed and added to the traditional brittle fracture phase field model.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is verified by a mixed fracture example under a shear displacement load.Then,the extended fracture phase model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corrosion-induced cracking process of RC.The cracking patterns caused by non-uniform corrosion expansion are discussed for RC specimens with homogeneous macroscopically or heterogeneous with different polygonal aggregate distributions at the mesoscopic scale.Then,the effects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on the crack propagation trajectory and cracking resistance are investigated,illustrating that the cracking angle and cracking resistanc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thickness,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Finally,the corrosion-induced cracking process of concrete specimens with large and small spacing rebars is simulated,and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corrosion cracking is easily influenced by the reinforcement spacing,which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steel bar interval.These conclus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sign of engineering anti-corrosion measures.The fracture phase field model ca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life assessment of RC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phase field corrosion-induced cracking non-uniform corrosion expansion protective layer thickness reinforcement concrete
下载PDF
反倾层状斜坡破裂面演化特征离心机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2
作者 穆成林 张御阳 +3 位作者 裴向军 马浩 周昕 李林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破裂面形成演化特征是反倾层状斜坡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稳定性评价和工程设计治理的基础。利用室内大型土工离心机,获取坡体受力和变形参数,同时结合PFC数值模拟成果,展示斜坡破裂面的形成演化过程和特征,并讨论破裂面的形成机理。结果... 破裂面形成演化特征是反倾层状斜坡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稳定性评价和工程设计治理的基础。利用室内大型土工离心机,获取坡体受力和变形参数,同时结合PFC数值模拟成果,展示斜坡破裂面的形成演化过程和特征,并讨论破裂面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首先在坡体内部产生压剪裂隙,随后向中下部扩展,坡体压剪分区;(2)裂隙向中上部发展,破裂面初步形成,深部坡体发生弯折;(3)浅层裂隙完全贯通,形成由坡顶至坡脚的完整破裂面Ⅰ,内部潜在破裂面(Ⅱ、Ⅲ)中上部近似平行坡面,下部合并后至坡脚,而稳定受压区域与弯折区分界潜在破裂面Ⅳ呈阶梯形,同时浅层存在3条次级破裂面;(4)斜坡的变形破坏由于重力作用,使得岩层差异性受力,在压剪、拉剪及弯折作用下,裂隙由预制裂隙尖端萌生、扩展,最终贯通形成破裂面。重力是内在原因,而坡体结构特征是基础条件。研究成果可以为反倾层状斜坡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层状斜坡 破裂面 演化特征 物理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注液参数影响的水力裂缝穿层扩展判别模型
3
作者 张润旭 郭屹丰 李超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为准确判别煤系复合储层合层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遇到层间界面时的扩展路径,基于流体流动和固体弹性变形理论及水力裂缝遇到天然裂缝时扩展路径的判别准则,建立了复合储层水力合层压裂裂缝穿层扩展的判别模型;模型重点考虑了压裂液注液... 为准确判别煤系复合储层合层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遇到层间界面时的扩展路径,基于流体流动和固体弹性变形理论及水力裂缝遇到天然裂缝时扩展路径的判别准则,建立了复合储层水力合层压裂裂缝穿层扩展的判别模型;模型重点考虑了压裂液注液速率和黏度对水力裂缝穿层扩展的影响,给出了水力裂缝穿层扩展与沿界面扩展的临界缝压,通过比较井筒水压与2个临界缝压的大小,判断裂缝的扩展行为;通过比较模型的预测结果、压裂试验数据及现场压裂结果的差异,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以临兴区块石盒子组砂-泥岩复合储层为地质背景,研究了注液参数对水力裂缝穿层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液速率及压裂液黏度能够直接影响井筒内的水压,进而改变裂缝扩展路径;注液速率与压裂液黏度越大,越有助于水力裂缝穿层,其中注液速率的影响程度更大;现场压裂施工过程中,主要通过提高压裂液注液速率达到穿层压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煤系复合储层 合层压裂 裂缝穿层 判别模型
下载PDF
单轴拉伸作用下层状岩石表面裂纹的形成模式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包春燕 唐春安 +2 位作者 唐世斌 蔡明 于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4-482,共9页
层状岩石的表面裂纹发端于表面自由边界,而后向着层与层之间的交界面扩展,最后止于交界面或沿着交界面继续扩展。为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表面裂纹扩展现象的机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再现微裂纹从萌生、扩展、贯通、成核、填充到饱和的全过程... 层状岩石的表面裂纹发端于表面自由边界,而后向着层与层之间的交界面扩展,最后止于交界面或沿着交界面继续扩展。为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表面裂纹扩展现象的机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再现微裂纹从萌生、扩展、贯通、成核、填充到饱和的全过程,以及层间剥离现象。首先以表面预制裂纹的模型为例,对其进行单轴拉伸加载,发现不同预制裂纹间距的情况下两裂纹间的应力分布不同,这将直接影响到新裂纹的产生模式,即裂纹是插入到表层(与已有裂纹平行),还是不再有新裂纹插入(裂纹饱和),而是产生层间剥离,或已有裂纹向下扩展,导致模型破坏。其次,对比分析模型均质和非均质情况下不同裂纹间距时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非均质材料情况下产生相同间距的裂纹所需的荷载较均质材料情况下更小,裂纹饱和对应的裂纹间距与层厚比值的临界值基本一致。最后,提取等间距裂纹形成过程中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截面应力,通过分析其应力转化机制,解释裂纹饱和现象的力学机制。数值计算得到的应变与裂纹间距之间的关系拟合结果良好。研究结果还表明:产生层间开裂的裂纹间距比没有层间开裂的裂纹间距大。通过对层间的应力传递过程随着裂纹间距变化规律的探讨,研究此过程的应力传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表面裂纹 材料非均质 裂纹扩展过程 数值模拟 层状材料
下载PDF
基于断裂力学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模型 被引量:40
5
作者 王海龙 金伟良 孙晓燕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63-869,共7页
本文基于钢筋均匀锈蚀时混凝土的开裂试验现象建立了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的计算模型,考虑了混凝土和钢筋的实际变形情况以及混凝土界面中的原始裂纹与缺陷,裂纹在钢筋锈蚀膨胀作用下的起裂、扩展情况,利用断裂力学和弹性力学得到了混凝土... 本文基于钢筋均匀锈蚀时混凝土的开裂试验现象建立了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的计算模型,考虑了混凝土和钢筋的实际变形情况以及混凝土界面中的原始裂纹与缺陷,裂纹在钢筋锈蚀膨胀作用下的起裂、扩展情况,利用断裂力学和弹性力学得到了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时钢筋的膨胀力和均匀锈蚀率的理论预测模型。分析了影响钢筋锈胀开裂的诸多因素,认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增加、混凝土材料界面相的加强、混凝土断裂韧度的提高和钢筋直径的变小都有利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提升。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本文模型可用于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胀裂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保护层 钢筋锈蚀率 断裂力学 弹性力学 锈胀开裂
下载PDF
设应力吸收层的复合式路面反射裂缝扩展路径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娟兰 郑木莲 +1 位作者 马强 马建国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07-1514,共8页
以路面疲劳断裂力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采用二维断裂分析软件FRANC2D对设置应力吸收层的复合式路面在车辆荷载和温度荷载共同作用下反射裂缝的扩展路径进行模拟,并对复合式路面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与分析,进而研究应力吸收层的抗裂机理。研... 以路面疲劳断裂力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采用二维断裂分析软件FRANC2D对设置应力吸收层的复合式路面在车辆荷载和温度荷载共同作用下反射裂缝的扩展路径进行模拟,并对复合式路面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与分析,进而研究应力吸收层的抗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反射裂缝在应力吸收层内扩展速度明显小于在沥青加铺层;设置应力吸收层后,路面疲劳寿命是相同厚度沥青加铺层结构疲劳寿命的3.36倍,主要是因为应力吸收层的模量较低,其变形能力较强,所以设置应力吸收层可以对裂尖应力进行有效扩散,从而延缓反射裂缝的扩展速度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力学 应力吸收层 反射裂缝 路径模拟 疲劳寿命
下载PDF
大庆油田薄差储层细分压裂改造 被引量:12
7
作者 汪玉梅 张有才 +2 位作者 苏红梅 杨庆春 杨光 《油气井测试》 2006年第1期53-54,共2页
研究讨论了水平裂缝多层同时压裂时的缝间干扰规律,界定了1.5 m缝间距为采取处理缝间干扰措施的界限,为限流法压裂分层、射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介绍了实现薄差储层细分压裂改造采取的具体措施及现场实施效果,对有效开发三次加密... 研究讨论了水平裂缝多层同时压裂时的缝间干扰规律,界定了1.5 m缝间距为采取处理缝间干扰措施的界限,为限流法压裂分层、射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介绍了实现薄差储层细分压裂改造采取的具体措施及现场实施效果,对有效开发三次加密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裂缝 层间干扰 压裂效果
下载PDF
巷道放顶煤法的顶煤破碎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伏军 李夕兵 胡柳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A02期2309-2313,共5页
在总结现场试验效果的基础上,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顶煤破断裂纹的扩展和破碎机理。通过建立力学模型,探讨了急倾斜煤层放顶煤开采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较为理想的开采条件是:煤层倾角为70°左右、厚度大于临... 在总结现场试验效果的基础上,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顶煤破断裂纹的扩展和破碎机理。通过建立力学模型,探讨了急倾斜煤层放顶煤开采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较为理想的开采条件是:煤层倾角为70°左右、厚度大于临界厚度且裂纹发育。该结论对推广这一采煤方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力学 急倾斜煤层 巷道放顶煤 顶煤破碎 裂隙扩展 板裂结构
下载PDF
裂缝识别测井技术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苗清 秦华明 +2 位作者 刘江 刘艳辉 杜宗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143,共6页
裂缝对测井解释及布井有着重要影响,开发井常规测井系列裂缝有效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从常规测井曲线上提取出变异系数、岩石裂缝系数、岩石可塑性参数等多个反映微弱裂缝高频信号的裂缝特征参数,并利用逐步判别法进行了定量裂缝识别。密... 裂缝对测井解释及布井有着重要影响,开发井常规测井系列裂缝有效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从常规测井曲线上提取出变异系数、岩石裂缝系数、岩石可塑性参数等多个反映微弱裂缝高频信号的裂缝特征参数,并利用逐步判别法进行了定量裂缝识别。密闭取心井和电成像测井资料所显裂缝的5口开发井的处理与验证效果良好,为长垣东部无成像测井资料的开发井裂缝评价,特别是水淹区裂缝水淹层识别提供了更为实用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 裂缝识别 测井曲线 裂缝参数 裂缝水淹层 逐步判别法
下载PDF
裂缝、裂隙介质衰减频散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繁昌 路亚威 +1 位作者 桑凯恒 黄建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64-3174,共11页
为研究裂缝、裂隙介质中波致流引起的衰减,将裂缝看作背景孔隙岩石中非常薄且孔隙度非常高的层状介质,并等价成White周期层状模型.分别考虑不同类型的裂隙和孔隙之间的挤喷流影响,结合改进的Biot方程,推导得到裂缝裂隙介质的刚度与频率... 为研究裂缝、裂隙介质中波致流引起的衰减,将裂缝看作背景孔隙岩石中非常薄且孔隙度非常高的层状介质,并等价成White周期层状模型.分别考虑不同类型的裂隙和孔隙之间的挤喷流影响,结合改进的Biot方程,推导得到裂缝裂隙介质的刚度与频率的关系.当缝隙中饱含流体时,介质的衰减和速度频散受裂缝、孔隙之间和裂隙、孔隙之间流体流动的显著影响.在低频极限下,裂缝裂隙介质的性质由各向异性Gassmann理论和挤喷流模型获得;而在非常高的频率时,由于缝隙中的压力来不及达到平衡,波致流的影响可忽略.分析表明,裂隙密度主要影响波的衰减,而裂隙纵横比主要控制优势衰减频率和速度显著变化的频率范围;由于不同裂隙的衰减机制不同,衰减和速度频散大小有所差异,但基本趋势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裂隙 频散 衰减 周期层状模型
下载PDF
油缸活塞杆断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毅 朱鹏霄 陈波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5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经过高频淬火的活塞杆在使用中发生了早期断裂,通过断口的宏观微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硬度分析及显微组织分析,对活塞杆的早期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活塞杆断裂属于疲劳断裂,表面没有感应淬硬层降低了活塞杆的抗疲劳性能... 经过高频淬火的活塞杆在使用中发生了早期断裂,通过断口的宏观微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硬度分析及显微组织分析,对活塞杆的早期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活塞杆断裂属于疲劳断裂,表面没有感应淬硬层降低了活塞杆的抗疲劳性能;次表面微裂纹的存在造成了应力集中,从而形成了疲劳源;活塞杆未进行调质处理,心部硬度和强度偏低加速了活塞杆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杆 淬硬层 微裂纹 疲劳源 断裂
下载PDF
扶余油田二次开发体系实施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钟显彪 王岚岚 +1 位作者 赵世新 李兴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2-726,共5页
扶余油田1970年全面开发,至2000年进行过2次全面调整,年产油量曾多年保持在100×104t以上。到2002年年产油量仅为65×104t,采出程度达25%,综合含水率高达89%,2003年年产油量仅为60.9×104t。针对油田存在的井况差、分注率... 扶余油田1970年全面开发,至2000年进行过2次全面调整,年产油量曾多年保持在100×104t以上。到2002年年产油量仅为65×104t,采出程度达25%,综合含水率高达89%,2003年年产油量仅为60.9×104t。针对油田存在的井况差、分注率低、井网不适应和地面集输系统老化等问题,进行了第三次油田综合调整。形成和完善了油田二次开发体系,即重构地下地质体系、重建井网结构、重组地面工艺流程、重用配套工艺技术和重变开发方式。为了适应扶余油田二次开发体系,进行了10余种配套技术研究:复杂地面、浅层三维地震采集与处理技术;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剩余油量化与性质研究;水平井及定向井应用;优化固井体系与实施;常温不加热集输;浅层定向井、水平井举升配套技术;携砂液高砂比造宽短缝压裂;窜流通道识别与调剖;蒸汽吞吐热采技术。在该油田实施配套技术系列后,新增石油地质储量达6 000×104t以上,已累计新建产能95×104t。该油田由年产原油量60.9×104t,又重新上升到100×104t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田 油田二次开发 浅层三维地震 水平井 宽短缝压裂 常温集输 热采技术
下载PDF
原状冻土I型断裂韧度K_(Ic)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晓洲 李洪升 +2 位作者 王悦东 邢怀念 金立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针对原状冻土没有被扰动、土体内在微细观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的特点,给出了试样制备与加工、初始裂纹预制及采用着色法测量裂纹尺寸的新方法.通过对当地土质进行分层冻胀量的观测,得出了不同埋深处冻胀量、冻深与时间的关系,并以此来严格... 针对原状冻土没有被扰动、土体内在微细观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的特点,给出了试样制备与加工、初始裂纹预制及采用着色法测量裂纹尺寸的新方法.通过对当地土质进行分层冻胀量的观测,得出了不同埋深处冻胀量、冻深与时间的关系,并以此来严格控制试样制作及试验时的温度,以保证试验时试样的温度变化与实际相同深度冻土层温度变化一致.利用改造后的试验装置得到原状冻土I型断裂韧度KIc值,说明了该试验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冻土 预制裂纹 着色法 分层冻胀量 断裂韧度
下载PDF
层状结构Ⅰ型裂纹尖端场的焦散线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岳中文 宋耀 +2 位作者 李明洋 李明林 王汉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6-11,共6页
为研究岩层断裂行为,利用透射式静态焦散线实验系统,采用铝-环氧树脂层状试件模拟岩层结构,进行了静态三点弯曲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不同试件以及在不同加载条件下裂纹尖端焦散斑特征尺寸的大小,分析了铝-环氧树脂层状结构Ⅰ型裂纹尖端... 为研究岩层断裂行为,利用透射式静态焦散线实验系统,采用铝-环氧树脂层状试件模拟岩层结构,进行了静态三点弯曲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不同试件以及在不同加载条件下裂纹尖端焦散斑特征尺寸的大小,分析了铝-环氧树脂层状结构Ⅰ型裂纹尖端静态断裂行为特性,并与ABAQUS数值模拟的结果较好地吻合。实验结果表明:1相同加载力F下,裂纹尖端Ⅰ型焦散斑特征尺寸D及应力强度因子值KI随试件所含铝板宽度w的增加而减小;2试件中铝板对裂纹尖端阻裂作用随着加载力F值增加而增强,其焦散斑特征尺寸值D与加载力F关系曲线D-F及应力强度因子值KI与加载力F关系曲线KI-F均呈现先上升、后变缓、再上升趋势;3铝板宽度w越大,则其对裂尖的阻裂现象出现越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力学 静态焦散线 铝-环氧树脂层状结构 应力强度因子 阻裂作用
下载PDF
大型压裂技术在低孔低渗薄互层中应用与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5
作者 付道明 吴晓东 +2 位作者 牟善波 魏旭光 吴修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期213-216,226,共5页
针对沙四段低孔、特低渗储层存在层多、层薄、微裂缝发育等特点,从分析该区块压裂改造难点入手,找出了影响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性提出了压裂液体系优化、综合降滤技术、综合控缝高技术和压裂测试技术,在高89块实现了区块大型压裂... 针对沙四段低孔、特低渗储层存在层多、层薄、微裂缝发育等特点,从分析该区块压裂改造难点入手,找出了影响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性提出了压裂液体系优化、综合降滤技术、综合控缝高技术和压裂测试技术,在高89块实现了区块大型压裂改造。现场应用证明,新投产井压裂后均自喷生产,稳产期长,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薄互储层 大型压裂 滤失控制 缝高控制
下载PDF
连铸辊表面堆焊层开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永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0-72,共3页
采用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扫描电镜断口分析及显微硬度测定等手段对连铸辊表面堆焊层开裂部位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堆焊工艺制定不当,热影响区的过热区形成高碳粗大马氏体组织及保留了较大的焊接应力,是导致堆焊层开裂的主要原因... 采用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扫描电镜断口分析及显微硬度测定等手段对连铸辊表面堆焊层开裂部位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堆焊工艺制定不当,热影响区的过热区形成高碳粗大马氏体组织及保留了较大的焊接应力,是导致堆焊层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辊 堆焊层 裂纹 失效分析
下载PDF
I-II复合型裂缝断裂角的分层剪滞模型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忠献 刘永光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290,共8页
采用修正的剪滞理论建立了岩石、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I-II复合型裂缝在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得到了与实验相吻合且优于传统S判据的断裂角。通过对远场应力、斜裂缝区应力以及子层位移的合理简化,得到了求解剪滞分析模型的边... 采用修正的剪滞理论建立了岩石、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I-II复合型裂缝在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得到了与实验相吻合且优于传统S判据的断裂角。通过对远场应力、斜裂缝区应力以及子层位移的合理简化,得到了求解剪滞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而得到了含斜裂缝的各子层位移分布函数。引入最大应力集中因子,对I-II复合型裂缝前缘应力场进行简化;基于斜裂缝沿最大应力集中因子方向扩展,得到裂缝的断裂角。根据斜裂缝的应力分布,设置不同的子层分区,得到了更为细化的位移分布模式。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针对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的I-II复合型裂缝,建立了按应力场分区设置子层的分层剪滞模型,得到更为精确的斜裂缝断裂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Ⅱ复合型裂缝 斜裂缝 断裂角 分层剪滞模型 单向拉伸 应力集中因子
下载PDF
20钢管焊缝开裂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有林 邵丽慧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4年第11期578-580,共3页
通过对焊管理化检测及断口分析,确认了焊缝开裂是由于钢中存在着大量的MnS夹杂物,在高频焊接时,又在焊缝区、熔合区和热影响区形成了较多球状MnS夹杂和大块状铁的氧化物及硫氧复合型夹杂物,并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了微裂纹。在上述因素下... 通过对焊管理化检测及断口分析,确认了焊缝开裂是由于钢中存在着大量的MnS夹杂物,在高频焊接时,又在焊缝区、熔合区和热影响区形成了较多球状MnS夹杂和大块状铁的氧化物及硫氧复合型夹杂物,并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了微裂纹。在上述因素下,钢管在压扁试验时即产生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物 偏析 分层断口 裂纹 焊缝 热影响区 魏氏组织 晶粒
下载PDF
带状组织对车轮用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玉伟 《四川冶金》 CAS 2017年第3期40-42,62,共4页
分析了钢中带状组织对SW400车轮钢焊接开裂、冲压分层、冲击断口分离质量问题的影响,简要阐述了通过优化成分设计和制定合理的铸坯浇注温度、冷却制度以及轧后快冷来减少钢中带状组织的措施。
关键词 带状组织 焊接开裂 冲压分层 冲击断口分离
下载PDF
含界面裂纹的压电智能梁断裂分析
20
作者 白瑞祥 王亮 陈浩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27-1431,共5页
针对压电智能梁界面裂纹的应力和基于能量原理的断裂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提出了一个压电智能梁界面断裂问题的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胶层的影响,其中胶层采用考虑剥离和剪切刚度的连续弹簧模型,并推导了相应的控... 针对压电智能梁界面裂纹的应力和基于能量原理的断裂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提出了一个压电智能梁界面断裂问题的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胶层的影响,其中胶层采用考虑剥离和剪切刚度的连续弹簧模型,并推导了相应的控制方程,得到了界面剥离应力、剪切应力和能量释放率的解析解,通过实验和文献结果比较证明了解的有效性,通过典型算例分析表明:裂尖剥离应力和剪切应力的值处于同一量级,在预测压电智能梁界面断裂行为时,不能忽略电压作用下界面剥离应力产生的I型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智能梁 界面裂纹 能量释放率 胶层 断裂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