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u addition on microstructure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cast Mg-6Znmagnesium alloy 被引量:3
1
作者 Yu Zhang Xiao-feng Huang +3 位作者 Ying Ma Ti-jun Chen Yuan-dong Li Yuan Hao 《China Foundry》 SCIE 2017年第4期251-257,共7页
The application of Mg-Zn binary alloys is restricted due to their developed dendritic microstructure and po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an alloying method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 The application of Mg-Zn binary alloys is restricted due to their developed dendritic microstructure and po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an alloying method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Zn alloy. The Mg-6Zn magnesium alloys microalloyed with varying Cu content(0, 0.8, 1.5, 2.0 and 2.5wt.%) were fabricated by permanent mould casting, and the effects of Cu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cast Mg-6Zn alloys were studied using OM, SEM, XRD and tensile test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Cu not only can refine the grains effectively, but also can modify the eutectic morphology and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s. The main phases of the studied alloys include α-Mg, MgZn_2, Mg_2Cu and CuMgZn. When the content of Cu exceeds 0.8wt.%, Mg_2Cu phase appears. Meanwhile, the eutectic morphology is modified into dendritic shape or lamellar structure, which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Furthermore, among the investigated alloys, the alloy containing 0.8% Cu shows an optimal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196 MPa, while the alloy with 1.5wt.% Cu obtains an excellent elongation of 7.22%. The experimental alloys under different Cu contents show distinguishing fracture behaviors: the fracture of the alloy with 0.8wt.% Cu reveals a mixed mode of inter-granular and quasi-cleavage, while in other investigated alloys, the fracture behaviors are dominated by cleavage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 magnesium ALLOY CU additI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fracture mode
下载PDF
Abnormal interfacial bonding mechanisms of multi-material additive-manufactured tungsten-stainless steel sandwich structure 被引量:6
2
作者 Chao Wei Heng Gu +5 位作者 Yuchen Gu Luchao Liu Yihe Huang Dongxu Cheng Zhaoqing Li Lin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SCIE EI 2022年第2期113-128,共16页
Tungsten(W)and stainless steel(SS)are well known for the high melting point and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respectively.Bimetallic W-SS structures would offe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xtreme environments.In this stud... Tungsten(W)and stainless steel(SS)are well known for the high melting point and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respectively.Bimetallic W-SS structures would offe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xtreme environments.In this study,a SS→W→SS sandwich structure is fabricated via a special 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method based on an ultrasonic-assisted powder deposition mechanism.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S→W interface and W→SS interface was conducted,including microstructure,element distribution,phase distribution,and nano-hardness.A coupled modelling method,combin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ling with discrete element method,simulated the melt pool dynamics and solidification at the material interfaces.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nterface bonding of SS→W(SS printed on W)is the combined effect of solid-state diffusion with different elemental diffusion rates and grain boundary diffusion.The keyhole mode of the melt pool at the W→SS(W printed on SS)interface makes the pre-printed SS layers repeatedly remelted,causing the liquid W to flow into the sub-surface of the pre-printed SS through the keyhole cavities realizing the bonding of the W→SS interface.The above interfacial bonding behaviou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bond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melt pool convection during multiple material LPBF.The abnormal material interfacial bonding behaviours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ateri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interfacial bonding element diffusion keyhole mode
下载PDF
New formulas for normalizing photon-added(-subtracted) two-mode squeezed thermal states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利云 范洪义 张智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12-316,共5页
For the first time,we derive the compact forms of normalization factors for photon-added(-subtracted) two-mode squeezed thermal states by using the P-represent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within an ordered product of o... For the first time,we derive the compact forms of normalization factors for photon-added(-subtracted) two-mode squeezed thermal states by using the P-represent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within an ordered product of operators(IWOP) technique.It is found that these two factors are related to the Jacobi polynomials.In addition,some new relationships for Jacobi polynomials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mode squeezed thermal states NORMALIZATION photon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integration within an ordered product of operators technique
下载PDF
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的VSC-HVDC有功无功联合附加控制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惠兰 肖瑞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144,共7页
依据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提出一种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的VSC-HVDC有功无功联合附加控制策略。从VSC-HVDC功率特性与系统等值功角的关系出发,建立含VSC-HVDC有功无功附加量的交直流混... 依据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提出一种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的VSC-HVDC有功无功联合附加控制策略。从VSC-HVDC功率特性与系统等值功角的关系出发,建立含VSC-HVDC有功无功附加量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数学模型。针对数学模型的非线性,采用精确反馈线性化进行坐标变换,并采用滑模控制利用反映系统暂态特征的等值功角变化速度与加速度设计切换面,结合设计的有功无功配合方式,确定了VSC-HVDC有功无功附加量随系统暂态特征量实时调节的控制律,其参数设计与计算过程简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充分利用了换流站的功率调节能力,有效降低了系统等值功角首摆幅度,加快系统恢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暂态稳定性 精确反馈线性化 滑模控制 附加控制
下载PDF
Photon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photon-added two-mode squeezed coherent states
5
作者 许雪芬 王帅 唐斌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84-290,共7页
We investigate photon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ultiple-photon-added two-mode squeezed coherent states (PA- TMSCS). We find that the photon statistical properties are sensitive to the compound phase involved in... We investigate photon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ultiple-photon-added two-mode squeezed coherent states (PA- TMSCS). We find that the photon statistical properties are sensitive to the compound phase involved in the TMSCS. Our numeric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 photon addition can enhance the cross-correlation and anti-bunching effects of the PA- TMSC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TMSCS, the photon number distribution of the PA-TMSCS is modulated by a factor that is a monotonically increasing function of the numbers of adding photons to each mode; further, that the photon addition essentially shifts the photon number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n statistical properties two-mode squeezed coherent state non-Gaussian operation photon addition
下载PDF
基于VMD分解的激光超声增材制件表面缺陷检测
6
作者 吴胜平 陈帅 +2 位作者 王述平 任毅 王海涛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11期36-42,共7页
增材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之一,被世界各国列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但是在增材制造加工过程中,其表面质量难以控制,易产生缺陷。利用激光超声纵波对增材缺陷试件进行对心检测,同时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方法... 增材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之一,被世界各国列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但是在增材制造加工过程中,其表面质量难以控制,易产生缺陷。利用激光超声纵波对增材缺陷试件进行对心检测,同时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对缺陷信号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缺陷信号信噪比,实现对增材制件的有效检测,为增材制件在线检测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激光超声 变分模态分解
下载PDF
八种植物提取物对MODE-K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梁梅 孙心怡 +4 位作者 郭梦如 武慧宁 张进 赵林露 刘晓曦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年第2期52-58,共7页
该试验旨在评价基于脂多糖(LPS)诱导MODE-K细胞氧化应激模型评价8种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建模条件。用ELISA法检测细胞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活性氧(ROS)水平、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该试验旨在评价基于脂多糖(LPS)诱导MODE-K细胞氧化应激模型评价8种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建模条件。用ELISA法检测细胞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活性氧(ROS)水平、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辅酶Ⅰ(NADH)的表达量,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HO-1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0μg/mL的LPS处理细胞1 h后极显著降低细胞活率(P<0.01);显著提高IL-6、ROS、LDH、MDA表达量(P<0.05),极显著提高HO-1 mRNA的表达(P<0.01),显著降低SOD(P<0.01)与NADH活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紫苏籽与虎杖提取物组的MD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NADH与HO-1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其余6种提取物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综上,8种植物提取物中,紫苏籽与虎杖提取物(20μg/mL)使MODE-K细胞抗氧化作用提升,且紫苏籽效果优于虎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氧化应激 抗氧化 mode-K细胞 添加剂
下载PDF
基于多层框架结构的楼层阻尼比修正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卢萍 周佩 +1 位作者 王海峰 王玉山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2,206,共8页
附加有效阻尼比的确定是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关键。为探究布置消能器楼层数的不同对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影响,以新疆地区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和等效结构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方法,基于各楼层剪... 附加有效阻尼比的确定是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关键。为探究布置消能器楼层数的不同对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影响,以新疆地区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和等效结构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方法,基于各楼层剪力计算结果,引入楼层阻尼比修正系数k mn,对等效结构模型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进行迭代修正。结果表明:采用小震时程分析阻尼比的等效结构模型,其楼层阻尼比修正系数随着阻尼器布置楼层数的逐渐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当阻尼器布置层数为楼层总数的3/5时折减率最低;采用中震时程分析阻尼比的等效结构模型,当阻尼器布置楼层数不少于2/5时,可满足设防要求;对于多层框架结构,考虑综合成本,黏滞阻尼器的布置楼层数可不采用满布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有效阻尼比 时程分析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楼层剪力 楼层阻尼修正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T形件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张博 叶俊 +3 位作者 刘念武 林晓阳 王震 汤慧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0-1200,共11页
电弧增材制造(WAAM)技术在结构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和环境可持续性等优点。为了探究WAAM碳钢T形件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一系列共12组由WAAM碳钢T形件、高强钢(HSS)T形件和高强螺栓... 电弧增材制造(WAAM)技术在结构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和环境可持续性等优点。为了探究WAAM碳钢T形件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一系列共12组由WAAM碳钢T形件、高强钢(HSS)T形件和高强螺栓组成的连接节点试件,通过试验研究螺栓线位置与螺栓排列方式对试件初始刚度、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WAAM碳钢T形件相关几何参数,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辅助测量了T形件连接节点在加载过程中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WAAM碳钢T形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当螺栓线与腹板翼缘连接处距离减小时,试件的初始刚度与极限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而失效模式均为预期的翼缘破坏,且螺栓未发生断裂。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和现有设计规程计算结果,对相关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与准确性进行评估,发现现有设计方法高估了试件的初始刚度,对破坏模式的预测较为准确,但对极限承载力的预测偏保守。最后,对已有计算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计算模型对连接节点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T形件 连接节点 初始刚度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送丝角度与方式对激光熔丝单道沉积层成形的影响
10
作者 杨鑫 韩红彪 +1 位作者 闫晨宵 王锐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8,56,I0005,I0006,共9页
为了研究旁轴激光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焊丝送入熔池的方位对沉积层成形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下的单道激光熔丝沉积试验,分析对比了沉积层的层宽、层高、表面粗糙度、截面形貌和基板熔深随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的变化规律.... 为了研究旁轴激光熔丝增材制造过程中,焊丝送入熔池的方位对沉积层成形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下的单道激光熔丝沉积试验,分析对比了沉积层的层宽、层高、表面粗糙度、截面形貌和基板熔深随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旁轴送丝的送丝角度和送丝方式对激光熔丝单道沉积层的成形都有一定影响,且送丝方式大于送丝角度对沉积层尺寸和形状的影响;随着送丝角度的增大,3种送丝方式的基板熔深都逐渐减小,前置送丝和后置送丝沉积层的层宽逐渐减小,层高逐渐增大,而侧置送丝沉积层的层宽、层高和表面粗糙度则变化较小;前置送丝和后置送丝沉积层的截面形状呈对称的圆弧形,侧置送丝沉积层的截面形状不对称,最高点偏向焊丝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丝增材制造 沉积 送丝方式 送丝角度 单道沉积层
下载PDF
一种添加部分自适应噪声的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方法
11
作者 李昊 陈强 徐一雄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4,共8页
为了解决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及其改进形式中普遍存在的噪声量和计算量需求大的问题,统计分析了白噪声内涵模态函数(IMF)的极值点和能量变化规律,总结出白噪声IMF极值点数随长度和阶数变化的经验公式。发现白噪声的高阶IMF不能有效... 为了解决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及其改进形式中普遍存在的噪声量和计算量需求大的问题,统计分析了白噪声内涵模态函数(IMF)的极值点和能量变化规律,总结出白噪声IMF极值点数随长度和阶数变化的经验公式。发现白噪声的高阶IMF不能有效调整信号的极值点分布,提出添加部分自适应噪声的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PAN)。相比于自适应噪声完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EEMDPAN有2点改进:不使用全部独立的自适应噪声,而使用成对相加为0的互补自适应噪声;不添加全部阶的自适应噪声,而是在中间的某一阶停止,而后使用经典EMD方法。对2个人工信号进行分解,实验证明,EEMDPAN很好地继承了EEMD抑制模态混叠的能力,相比于CEEMDAN,计算量降低至1/3,并且分解结果的低阶成分信号附加噪声更小,高阶成分信号可信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噪声 集成经验模态分解 白噪声 内涵模态函数 互补噪声 附加噪声 信号可信度
下载PDF
氮添加和干旱胁迫对伊犁绢蒿种子萌发的影响
12
作者 努尔艾拉·萨依木 郑丽 孙宗玖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明确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种子萌发对不同氮添加水平和干旱胁迫强度的响应,采用培养皿和盆栽两种方法,研究氮添加(0、0.4、0.8、1.2、1.6 g/m^(2))、干旱胁迫(0%、10%、20%PEG和田间持水量80%、60%、40%)及其交互作用... 为明确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种子萌发对不同氮添加水平和干旱胁迫强度的响应,采用培养皿和盆栽两种方法,研究氮添加(0、0.4、0.8、1.2、1.6 g/m^(2))、干旱胁迫(0%、10%、20%PEG和田间持水量80%、60%、40%)及其交互作用对伊犁绢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萌发方式下干旱胁迫均会抑制伊犁绢蒿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培养皿中20%PEG处理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根长、芽长值均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盆栽中种子出苗率、出苗势、出苗指数以及幼苗根长、苗长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氮添加不影响盆栽中伊犁绢蒿种子出苗速率,但在1.2 g/m^(2)氮添加时同组干旱胁迫下出苗率、出苗势、出苗指数、根长、苗长显著降低(P<0.05);培养皿中氮添加不影响种子萌发,但随氮添加量增加幼苗根长呈下降趋势,芽长呈先增后降趋势。氮添加和干旱胁迫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无影响,却增强了干旱胁迫对盆栽中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此外培养皿中干旱胁迫显著缓解了氮添加对根生长的抑制,10%PEG处理可显著促进芽生长(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伊犁绢蒿 种子萌发 干旱胁迫 萌发方式
下载PDF
基于校准窗口集成与耦合市场特征的可解释双层日前电价预测
13
作者 刘慧鑫 沈晓东 +3 位作者 魏泽涛 刘友波 刘俊勇 白元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2-1285,I0003,共15页
随着电力市场之间耦合程度不断加深,只局限于单个市场内部的传统特征集不足以支撑高精度预测的需求。而且模型预测性能对校准窗口的选择敏感,而传统电价预测仅使用一个固定时间长度的数据集,同时预测模型的“黑盒”结构导致预测结果在... 随着电力市场之间耦合程度不断加深,只局限于单个市场内部的传统特征集不足以支撑高精度预测的需求。而且模型预测性能对校准窗口的选择敏感,而传统电价预测仅使用一个固定时间长度的数据集,同时预测模型的“黑盒”结构导致预测结果在工程应用中可信度偏低。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校准窗口集成与耦合市场特征的可解释双层日前电价预测框架。内层框架为基于改进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ICEEMDAN)的择优预测,首先分解原始电价序列,然后应用Lasso估计回归(lassoestimated autoregressive,LEAR)、长期和短期时间序列网络(long-term and short-term time-series networks,LSTNet)、卷积神经网络-长短记忆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longshort termmemory,CNN-LSTM)、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和核极限学习机(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KELM)模型预测子序列并选择最优预测算法。外层框架为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 modelaveraging,BMA)的校准窗口集成预测,针对每个不同校准窗口长度数据集下的预测分配权重并集成得到预测电价。最后,通过可解释方法沙普利加性解释模型(shapley additiveexplanations,SHAP)分析耦合市场特征如何影响预测电价。该文通过北欧电力市场数据集的算例分析证明了所提算法的优越性和校准窗口集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准窗口集成 耦合市场特征 双层预测框架 改进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 贝叶斯模型平均(BMA) 沙普利加性解释模型(SHAP)
下载PDF
极谱法测定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中氯化亚锡的含量
14
作者 崔晓艳 王玉玺 +9 位作者 杨佳宁 王勇 程缤雁 姜华 刘倩楠 张明艺 范振亚 吴一凡 李岩 杨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2030-2035,2040,共7页
目的建立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中氯化亚锡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经氮气饱和的0.2mol/L硝酸溶液作为稀释剂,甩汞电极(SMDE)操作模式,以极谱仪从-0.22 V起扫,在电极电位为-0.22~-0.50 V范围内记录极谱峰高,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注射用亚锡... 目的建立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中氯化亚锡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经氮气饱和的0.2mol/L硝酸溶液作为稀释剂,甩汞电极(SMDE)操作模式,以极谱仪从-0.22 V起扫,在电极电位为-0.22~-0.50 V范围内记录极谱峰高,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中氯化亚锡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新建立的方法专属性良好,稀释剂和辅料成分在氯化亚锡出峰位置处无干扰,方法线性良好(Y=0.9644 X+2.6993,r=0.9997),平均回收率(n=6)为102.0%(RSD=2.2%),精密度的RSD为0.8%,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溶解后在30min内测定比较稳定,相对误差小于3.0%。结论建立的极谱法灵敏、准确,可用于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中氯化亚锡含量的准确测定,为《中国药典》标准的增订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 氯化亚锡 极谱法 SMDE模式 标准加入法
下载PDF
Additional Sensitivity Penalty of Burst Mode Receivers in Ethernet PON due to Extinction Ratio
15
作者 Sub Han Ja-Won Seo +1 位作者 Tae-Whan Yoo Man-Seop Lee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647-648,共2页
An additional sensitivity penalty of burst mode receivers due to the extinction ratio is analyzed considering the specific transmitter control in Ethernet PON. For an extinction ratio of 6dB, a penalty of 8dB occurs a... An additional sensitivity penalty of burst mode receivers due to the extinction ratio is analyzed considering the specific transmitter control in Ethernet PON. For an extinction ratio of 6dB, a penalty of 8dB occurs additio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 of additional Sensitivity Penalty of Burst mode Receivers in Ethernet PON due to Extinction Ratio in
原文传递
硝酸盐氮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及过程控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荣宏伟 彭永臻 +2 位作者 张朝升 张红 马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5-390,共6页
针对南方地区低碳城市污水的特点,探讨了ρ(NO_3^- -N)及其投加方式对DPB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并利用在线监测技术提出相应的优化控制策略.结果表明,ρ(NO_3^- -N)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DPB的反硝化除磷效率,为保证DPB的高效除磷效果,应投加... 针对南方地区低碳城市污水的特点,探讨了ρ(NO_3^- -N)及其投加方式对DPB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并利用在线监测技术提出相应的优化控制策略.结果表明,ρ(NO_3^- -N)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DPB的反硝化除磷效率,为保证DPB的高效除磷效果,应投加适宜的ρ(NO_3^- -N);通过对V(ORP)与pH的在线监测发现,在反硝化除磷过程中,硝酸盐不足量时,pH在硝酸盐消耗完毕、缺氧吸磷结束时出现折点;NO_3^- -N足量时,pH在缺氧吸磷结束时出现平台区,pH可以指示反硝化吸磷情况,对工艺的运行工况进行优化控制.而V(ORP)未出现指示反硝化和缺氧吸磷结束的特征点,无法作为反硝化吸磷过程的控制参数;NO_3^- -N的投加方式不影响反硝化除磷效率,但随投加次数增加,尤其是连续低浓度投加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脱氮效果,降低系统内NO_2^- -N的积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硝酸盐氮 PH 投加方式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桩侧阻力端阻力性状及侧阻力分布概化与应用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金砺 秋仁东 +1 位作者 邱明兵 高文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53-1970,共18页
根据24组51根桩竖向静载试验的侧阻力端阻力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桩侧土层性质与分布、桩长径比、后注浆效应是影响侧阻性状与分布的主要因素。软土中的桩其侧阻发挥正常,分布模式不受长径比影响;碎石土、砂土侧阻在桩顶以下约5d深度范围... 根据24组51根桩竖向静载试验的侧阻力端阻力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桩侧土层性质与分布、桩长径比、后注浆效应是影响侧阻性状与分布的主要因素。软土中的桩其侧阻发挥正常,分布模式不受长径比影响;碎石土、砂土侧阻在桩顶以下约5d深度范围呈现应变软化,随深度增加逐渐演变为应变硬化导致桩身下部侧阻发挥滞后或发挥值显著降低,侧阻分布模式异化;土愈硬、长径比愈大,侧阻分布模式异化愈明显;后注浆对侧阻的增强与分布模式的影响,碎石土、砂土远甚于其它类土。工作荷载下的侧阻分布模式可概化为正梯形、倒梯形、橄榄形、灯笼形、蒜头形、峰谷形六种模式。端阻比随侧阻增强,随长径比增大而降低,随荷载水平提高呈非线性增长,给出了工作荷载下端阻比经验参考值。将每种侧阻概化模式分解为桩长l、kl的矩形、三角形分布侧阻单元,据此可查表确定供沉降计算的Mindlin解附加应力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除正梯形和蒜头形分布外,其附加应力积分值按Geddes正梯形分布假定计算附加应力比实测侧阻概化分布大15%~74%,侧阻分布重心愈高差异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侧阻力 桩端阻力 分布模式 概化 附加应力
下载PDF
极大螺旋藻的硒富集化培养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莹莹 管斌 +7 位作者 孔青 游泳 高艳艳 张睿钦 李肖 左涛 刘进昌 侯庆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为得到大量含有机硒的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以生物量和藻体内硒富集量作为指标,研究不同硒添加量和硒添加方式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及富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8d等量(100μL)多次添加100μg/mL Na2S eO3溶液,是最佳添加量和添... 为得到大量含有机硒的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以生物量和藻体内硒富集量作为指标,研究不同硒添加量和硒添加方式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及富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8d等量(100μL)多次添加100μg/mL Na2S eO3溶液,是最佳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可得到生物量为0.903g/L,单位干藻粉有机硒含量为1413.168μg/g的富硒极大螺旋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大螺旋藻 硒添加量 硒添加方式 生物量 有机硒含量
下载PDF
集聚纺集聚区须条等截面部分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周水平 汪军 杨建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4,共5页
通过对集聚区内须条的集聚过程分析,建立须条的受力模型,发现须条在集聚过程中会产生附加捻度,并且对影响须条附加捻度的各种因素:异型管开槽长度、负压大小、须条和网格套圈间的摩擦因数以及异型管的曲率半径进行了分析。设计相关实验... 通过对集聚区内须条的集聚过程分析,建立须条的受力模型,发现须条在集聚过程中会产生附加捻度,并且对影响须条附加捻度的各种因素:异型管开槽长度、负压大小、须条和网格套圈间的摩擦因数以及异型管的曲率半径进行了分析。设计相关实验对集聚区内须条的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集聚区内须条的力学模型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纺 力学模型 等截面 附加捻度
下载PDF
集聚纺集聚区须条变截面部分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水平 汪军 杨建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3,32,共5页
通过对集聚区内须条的集聚过程分析,建立须条变截面部分的力学模型,可以得出此部分须条是有附加捻度的,并且对影响这部分须条附加捻度的因素:须条与网格间的摩擦因数和负压的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集聚区须条的附加捻度随着须条与网... 通过对集聚区内须条的集聚过程分析,建立须条变截面部分的力学模型,可以得出此部分须条是有附加捻度的,并且对影响这部分须条附加捻度的因素:须条与网格间的摩擦因数和负压的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集聚区须条的附加捻度随着须条与网格间的摩擦因数和负压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纺 力学模型 变截面 附加捻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