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odel test system with a dynamic load device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cold regions
1
作者 ShuPing Zhao Wei Ma +1 位作者 GuiDe Jiao Fei Luo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2年第2期115-120,共6页
A model test system with a dynamic load device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cold regions is presented.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a model test tank, a refrigeration devic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a dynamic load de... A model test system with a dynamic load device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cold regions is presented.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a model test tank, a refrigeration devic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a dynamic load device, together with sensors and data loggers for detecting stress, deformation, and temperature changes. The system can accommodate soil blocks up to 3 m in length, 2.5 m in width, and 1 m in height. The lowest temperature provided by the refrigeration device is -20 ℃. The maximum load provided by the dynamic load device is 100 kN and the vibration fi'equency of the dynamic load can range from 0.1 to 10 Hz. A number of waveforms, such as sine waves, rectangular waves, triangle waves, and other user-defined waves can be generated by the dynamic load device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test system dynamic load device STRESS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change
下载PDF
Research on Well Testing Interpret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Deformed Dual Medium Reservoir
2
作者 Meinan Wang Yue Xie +2 位作者 Rui Zhang Guohao Zhang Jianguo Liu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3年第11期2141-2148,共8页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quadratic gradient term and medium deformation on the seepage equation, a well testing interpretation model for low permeability and deformation dual medium reservoirs was derived and esta...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quadratic gradient term and medium deformation on the seepage equation, a well testing interpretation model for low permeability and deformation dual medium reservoirs was derived and established. The difference method wa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pressure and pressure derivative double logarithmic curves were drawn to analyze the seepage law.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fluence of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and medium deformation on the pressure characteristic curv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The larger the value, the more obvious the upward warping of the pressure and pressure derivative curve;the parameter characterizing the dual medium is the crossflow coefficient. The channeling coefficient determines the time and location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concave”. The smaller the value, the later the appearance of the “concave”, and the more to the right of the “conc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s deformation medium Dual Media Cross Flow Coefficient Well testing Interpretation model
下载PDF
间歇性循环荷载下冻融风积土变形特性及分数阶预测模型
3
作者 刘家顺 任钰 +2 位作者 朱开新 刘页龙 贾宝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9,共11页
列车运营对路基的长期作用由振动加载、荷载间歇交替组成,已往研究多只考虑振动加载周期对路基土体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而忽略了间歇期的影响。为研究间歇性循环荷载作用下风积土路基变形特性,利用GDS DYNTTS冻土动三轴仪,开展不同有... 列车运营对路基的长期作用由振动加载、荷载间歇交替组成,已往研究多只考虑振动加载周期对路基土体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而忽略了间歇期的影响。为研究间歇性循环荷载作用下风积土路基变形特性,利用GDS DYNTTS冻土动三轴仪,开展不同有效固结围压σ_(3c)、冻融循环次数FT、动应力幅值σ_(d)^(ampl)和振动频率f的间歇性循环荷载下风积土动三轴试验,研究间歇性循环荷载下冻融风积土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间歇性循环荷载作用下风积土累积塑性应变曲线呈稳定型、发展型和破坏型三种形态。间歇阶段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削弱土体的应变累积,从而使其较连续荷载作用下变形减小。基于极差方法,确定动应力幅值是影响风积土累积塑性应变的最重要因素,其余依次为有效固结围压、冻融循环次数、振动频率。采用双Abel黏壶建立考虑间歇性循环荷载作用的冻融风积土分数阶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吻合度较高,说明该文建立的分数阶累积塑性应变数学模型可合理预测间歇性循环荷载作用下风积土路基长期变形特性。研究成果可为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工程设计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土 累积塑性变形 间歇性循环荷载 动三轴试验 分数阶预测模型
下载PDF
Instantaneous and long-term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room-pillar system induced by pillar recovery 被引量:7
4
作者 Xi-bing LI Jia-dong QIU +2 位作者 Yu-zhe ZHAO Zheng-hong CHEN Di-yuan L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2775-2791,共17页
The goaf may face a series of deformation and settlement problems when the room-pillar mining method is used to excavate ore and pillars in the deep strata.To this end,a deep room-pillar model with two levels was made... The goaf may face a series of deformation and settlement problems when the room-pillar mining method is used to excavate ore and pillars in the deep strata.To this end,a deep room-pillar model with two levels was made,and the pillar recovery was carried out.The instantaneous deformation responses during the pillars recovery and the long-term settlements after the pillar recovery were analyzed.During the pillar recovery,different regions of surrounding rocks suffer from different dynamic disturbance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including(I)the combined action of blasting disturbance and unloading disturbance,(II)the sequential action of blasting disturbance and unloading disturbance,and(III)the action of unloading disturbance.After the pillar recovery,the settlement above the first recovering pillar is the largest,which has a traction effect on the settlement in other areas.The settlement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stable displacement stage and unstable displacement stage.When the pillar-room system undergoes the unstable displacement stage,rock spalling and further cascading collapse will occ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m-pillar system physical model test SETTLEMENT dynamic response deformation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裂特征试验研究
5
作者 赵万勇 李元海 +1 位作者 于恒 徐晓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57-3468,共12页
巷道破裂围岩大变形是深部煤炭开采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控制的难点。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大比例相似模型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视觉量测系统进行围岩全场精细化变形测量和破裂识别表征,探究了深部巷道围岩的碎胀变形演化特征。研究结... 巷道破裂围岩大变形是深部煤炭开采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控制的难点。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大比例相似模型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视觉量测系统进行围岩全场精细化变形测量和破裂识别表征,探究了深部巷道围岩的碎胀变形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裂隙的数量、长度和面积发育演化可分为径向裂隙发育和环向裂隙发育2个阶段;巷道围岩变形存在位移变化不一致现象,径向裂隙发育阶段以竖向位移为主,环向裂隙发育阶段以水平位移为主;在荷载作用下,有无支护结构巷道围岩均会发生剪切破坏,支护结构能够有效限制剪切破坏后围岩块体相互滑移错动,减小巷道的碎胀变形;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裂演化具体表现为巷道围岩沿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产生径向裂隙切割围岩体;随荷载增加,围岩块体发生错动滑移,产生环向裂隙进而产生碎胀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模型试验 计算机视觉 碎胀变形 裂隙演化
下载PDF
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动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6
作者 宋优建 杨海华 +2 位作者 杨武 高鹏展 沈静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233,共12页
高聚物胶凝戈壁土是将高聚物与戈壁土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可有效提高戈壁土的力学性能。为研究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动残余变形特性,采用中型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高聚物质量比、围压、固结比和动应力比等对高聚物胶凝戈壁土残余剪应变和残... 高聚物胶凝戈壁土是将高聚物与戈壁土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可有效提高戈壁土的力学性能。为研究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动残余变形特性,采用中型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高聚物质量比、围压、固结比和动应力比等对高聚物胶凝戈壁土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聚物胶凝材料能有效降低戈壁土的动残余变形,高聚物胶凝戈壁土在经受30次循环荷载后产生的残余剪应变为天然戈壁土的15.0%~18.8%,残余体应变为天然戈壁土的12.1%~22.2%;掺入高聚物质量比为3%和12%时,残余剪应变的减小幅度为85.0%、95.2%,残余体应变的减小幅度为87.9%、95.5%,且高聚物质量比越大,减小幅度越大。采用投影寻踪回归(projection pursuit regression,PPR)分析了各影响因数对残余变形的影响权重,得出高聚物胶凝戈壁土动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权重依次为高聚物质量比、围压、动应力比和固结比。采用指数函数对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残余变形与振次的关系进行拟合,建立了能反映高聚物质量比影响的高聚物胶凝戈壁土的修正残余变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胶凝戈壁土 动三轴试验 残余剪应变 残余体应变 投影寻踪回归分析 残余变形模型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黄土动力特性研究
7
作者 唐富春 张吾渝 +1 位作者 唐鑫 刘成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61,共14页
【目的】由于黄土所具有的结构疏松、抗剪性低,以及对水、力及震动都十分敏感等工程特性,故探究采用双向土工格栅对西宁地区黄土加筋前后土体动力性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GDS双向动三轴测试系统开展不同加筋层间距、不同围压、不... 【目的】由于黄土所具有的结构疏松、抗剪性低,以及对水、力及震动都十分敏感等工程特性,故探究采用双向土工格栅对西宁地区黄土加筋前后土体动力性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GDS双向动三轴测试系统开展不同加筋层间距、不同围压、不同动应力幅值工况条件下加筋黄土的动三轴试验,分析循环荷载作用下加筋层间距对黄土动强度、动剪切模量、阻尼比等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探讨分析加筋黄土动力响应特性的演化规律。【结果】结果显示:黄土动应变随着动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骨干曲线呈现应变强化型,并且骨干曲线随加筋层间距的减小逐渐由曲线型过渡为直线型;随着加筋层间距的减小,黄土强度随之增大,随着围压和加筋层间距的增加,黄土幅值剪应力明显增大,动剪应变减小,阻尼比明显减小。【结论】结果表明:围压和加筋层间距对加筋黄土的动力特性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且存在一个最优加筋层间距。研究成果可为西宁地区加筋黄土道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动三轴模型试验 加筋间距 动力特性 循环荷载 变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干旱和局部渗水对膨胀土渠堤稳定性影响研究
8
作者 解林 张中印 +1 位作者 艾东 吕士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199,共8页
为探究膨胀土渠堤表面风干、地下水位升高和侧坡渗水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防控由此引发的现场灾害,开展了填方渠坡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南水北调渠堤膨胀土含水量波动对渠坡变形和裂缝发育规律的影响,分析了边坡变形值、裂缝长度宽度... 为探究膨胀土渠堤表面风干、地下水位升高和侧坡渗水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防控由此引发的现场灾害,开展了填方渠坡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南水北调渠堤膨胀土含水量波动对渠坡变形和裂缝发育规律的影响,分析了边坡变形值、裂缝长度宽度与含水率、时间和渗水位置的关系,揭示了膨胀土含水量波动的致灾过程和时空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旱季坡面水分蒸发导致渠坡表层200 mm深度内首先产生垂直坡表面的“V”形簇状纵向裂缝,后逐渐水平发育,坡面最大沉降值为4 mm, 15 d后沉降趋于稳定;(2)雨季渠堤下部地基水位抬升使渠堤底部膨胀土发生显著膨胀,渠堤整体抬升3.32 mm;(3)在渠堤侧坡渗水中心点附近土体含水量上升8%以上,坝堤内自由水沿纵横向不均匀扩散而引起土体各向不均匀膨胀变形,并在右坡坡脚处产生长400 mm、宽14 mm的宽大裂缝;(4)基于膨胀系数的地基变形计算公式可以较好地预测渠坡浸水后各位置的变形量,有助于依据土体含水量判别各点的变形状态,为渠堤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渠堤 模型试验 含水量 渠坡变形 裂隙发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下载PDF
围护结构变形动态恢复过程对土体内部变形的影响
9
作者 张晓双 李浩然 杨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13127-13135,共9页
为研究围护结构变形动态恢复过程对土体内部变形的影响,采用透明土技术与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箱,探究了变形模式、变形过程等因素对坑外土体内部变形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综合分析了两种变形模式下不同工况的土体内部变形... 为研究围护结构变形动态恢复过程对土体内部变形的影响,采用透明土技术与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箱,探究了变形模式、变形过程等因素对坑外土体内部变形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综合分析了两种变形模式下不同工况的土体内部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相同变形总量下,在2/3总变形量时进行控制可有效提高坑外土体变形恢复效果;内凸型的残余沉降大于悬臂型,且悬臂型最大水平变形值位置向土体深处发展,而内凸型最大水平变形值位置则向土体浅处发展;在围护结构变形后的动态恢复过程中,恢复阶段前期的恢复效果较好,后续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透明土 模型试验 动态变形控制 图像采集系统
下载PDF
牛腿式接缝分段预制拼装盖梁的受力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长春 卓卫东 +3 位作者 孙作轩 肖泽荣 陈冠华 黄新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28-1335,共8页
为探索牛腿式接缝分段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盖梁的静力性能,本文开展了静载试验及有限元模型参数分析,探讨各个影响因素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采用粘性接触单元模拟了牛腿接缝界面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段预制拼装与整体预应力混... 为探索牛腿式接缝分段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盖梁的静力性能,本文开展了静载试验及有限元模型参数分析,探讨各个影响因素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采用粘性接触单元模拟了牛腿接缝界面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段预制拼装与整体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模型相比,开裂荷载和破坏形态基本相同,然而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变形能力均有明显下降;牛腿接缝界面是分段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盖梁的薄弱环节,破坏时临近接缝界面的受拉区混凝土完全分离;此外,牛腿接缝位置设置应综合考虑减轻盖梁的最大吊重与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冲突;增加预应力筋数量或增大盖梁截面高度,均是提高牛腿式接缝分段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极限承载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盖梁 模型试验 参数分析 开裂荷载 极限承载力 极限变形能力 粘性接触单元 胶接缝
下载PDF
Fe-0.1C-5Mn中锰钢热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岑琼瑛 张本道 +1 位作者 严子杰 张梅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5期34-40,共7页
通过Gleeble-3500热机械模拟机研究了Fe-0.1C-5Mn中锰钢在950~1150℃变形温度、0.001~1 s^(-1)应变速率下的高温变形行为。根据单道次热压缩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变形条件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发现高温和低应变速率有利于动态再结晶... 通过Gleeble-3500热机械模拟机研究了Fe-0.1C-5Mn中锰钢在950~1150℃变形温度、0.001~1 s^(-1)应变速率下的高温变形行为。根据单道次热压缩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变形条件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发现高温和低应变速率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引入Zener-Hollomon参数,建立本构方程,得到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256.317 kJ/mol。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建立了中锰钢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的分段流变应力模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 1C-5Mn 中锰钢 热变形 本构方程 流变应力模型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市域快线钢弹簧浮置板静载强度试验研究
12
作者 黄相东 曾志平 +3 位作者 罗信伟 李平 王卫东 王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56-1665,共10页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它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如列车提速、列车诱发振动对轨道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此,钢弹簧浮置板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设计一种适用于时速160 km...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它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如列车提速、列车诱发振动对轨道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此,钢弹簧浮置板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设计一种适用于时速160 km市域快线的新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通过在实验室开展足尺模型静载试验,研究2倍列车轴重荷载作用下新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静载强度和承载能力,包括钢轨和浮置板的变形,浮置板应力及裂缝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钢轨相对垂向位移随静载增加呈非线性增长,浮置板垂向位移随静载增加呈线性增长,且在650 kN之后增长速率有所提升,双倍轴重750 kN荷载作用下分配梁处钢轨最大相对位移为1.524 mm,浮置板板中最大位移为1.135 mm;2)浮置板受力以纵向应力为主,应力随静载增加呈线性增长,650 kN后,应力变化加剧,达到750 kN时,板边底面纵向拉应力为5.33 MPa,超过C5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3)荷载达到750 kN时,浮置板跨中底面产生裂缝,最大裂缝宽度为0.14 mm,荷载达到1 100 kN时,最大裂缝宽度为0.28 mm。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高速钢弹簧浮置板在不利的支承和加载条件下能发挥良好的承载能力,且具有充足的安全储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线 新型高速钢弹簧浮置板 足尺模型 静载强度试验 变形 应力 裂缝
下载PDF
动荷作用下裂隙岩体介质的变形性质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宁 陈文玲 张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8,共5页
利用脆性材料模型试验 ,对非贯通裂隙岩体介质的动应力 -应变特性进行了首次初步探索 ,得到了动载频率 ,裂隙几何特性对试样动变形性质的一些影响规律。
关键词 裂隙介质 模型试验 动变形 动荷载 裂隙岩体
下载PDF
粘性土基坑开挖的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润 严驰 +1 位作者 徐余 阎澍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59-63,77,共6页
本文详细描述了大型室内粘性土柔性板桩模型试验从设计、准备、试验到数据采集的全过程, 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 考虑到土体中裂缝的存在将会对板桩的受力和变形产生影响, 引进了断裂力学的基本思想并推导了土体开裂后... 本文详细描述了大型室内粘性土柔性板桩模型试验从设计、准备、试验到数据采集的全过程, 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 考虑到土体中裂缝的存在将会对板桩的受力和变形产生影响, 引进了断裂力学的基本思想并推导了土体开裂后的本构关系, 开发出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对模型试验进行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裂缝 土压力 变形 粘性土 模型实验
下载PDF
节理对爆生裂纹扩展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仁树 丁晨曦 +2 位作者 杨立云 王雁冰 许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30,44,共6页
采用模型试验方法,结合新型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比较了不同炮孔与节理间距下节理处起裂的动态行为,研究了节理对爆生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节理结构的细观差异,试件的破坏形态表现出多样性。根据节理处起裂时段的差异,... 采用模型试验方法,结合新型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比较了不同炮孔与节理间距下节理处起裂的动态行为,研究了节理对爆生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节理结构的细观差异,试件的破坏形态表现出多样性。根据节理处起裂时段的差异,节理处起裂形式有2种,形式Ⅰ:在爆生裂纹扩展至节理之后,节理处起裂并扩展;该种起裂形式下,爆生裂纹对节理的直接作用是节理处起裂的主要原因,炮孔到节理的距离对节理处起裂裂纹的偏移距离影响不大。形式Ⅱ:在爆生裂纹扩展至节理之前,节理处已经起裂并扩展;该种起裂形式下,爆炸应力波对节理的作用是节理处起裂的主要原因。节理处裂纹的整体偏移范围由这两种起裂形式决定。试件的不同破坏形态在裂纹扩展的应力特征上表现出差异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动态焦散线 爆生裂纹 节理 起裂 应力特征
下载PDF
裂隙岩体的细观动力损伤模型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宁 张平 +1 位作者 段庆伟 Swoboda G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579-1584,共6页
通过分析单组裂隙细观特征对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机理,提出了表达裂隙细观特征对波速影响的半连续介质动力损伤模型及表述其对波幅影响的细观损伤阻尼模型;并应用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对比结果说明所提出的细观损伤模型较当前S.... 通过分析单组裂隙细观特征对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机理,提出了表达裂隙细观特征对波速影响的半连续介质动力损伤模型及表述其对波幅影响的细观损伤阻尼模型;并应用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对比结果说明所提出的细观损伤模型较当前S. Valliappan和E. P. Chen的最新等效连续损伤模型更接近于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介质 波传播特性 细观动力损伤模型 损伤阻尼张量
下载PDF
循环载荷作用下基床力学特性对道床影响的动态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马伟斌 史存林 +1 位作者 张千里 杜晓燕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108,共7页
针对既有线提速改造及高速客运专线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轨道与路基参数的合理匹配问题,以室内动载模型试验研究为依托,配制6组不同密实度的土样,对轨道与路基结构进行了动应力、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反应模量等项目的测试,并通过不同压... 针对既有线提速改造及高速客运专线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轨道与路基参数的合理匹配问题,以室内动载模型试验研究为依托,配制6组不同密实度的土样,对轨道与路基结构进行了动应力、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反应模量等项目的测试,并通过不同压实系数下模型试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基床、道床弹塑性变形以及反应模量的变化趋势,探讨了轨道与路基结构地基系数、压实系数及动静刚度等参数之间的发展规律,提出基床对道床影响的临界值,即:基床压实度为0.93时,基床临界动刚度值为75 MPa/m,基床临界动弹性变形为1.5mm,道床的临界动刚度值为110 kN/mm。对基床与道床参数匹配及相互动力作用的规律研究,为既有线提速改造及新线轨道与路基结构参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载荷 基床 动态测试 模型试验 动刚度 反应模量 变形模量
下载PDF
静态破碎剂作用下裂纹扩展行为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岳中文 杨仁树 +1 位作者 郭义先 韩朋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74,93,共5页
为了研究岩石静态破裂机理,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静态破碎剂作用下混凝土模型的破坏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试验。试验研究表明,圆柱体单孔混凝土模型在静态破碎剂作用下,其破坏不是像方形单孔混凝土以三条主裂纹的形式破坏,而是在对称连线... 为了研究岩石静态破裂机理,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静态破碎剂作用下混凝土模型的破坏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试验。试验研究表明,圆柱体单孔混凝土模型在静态破碎剂作用下,其破坏不是像方形单孔混凝土以三条主裂纹的形式破坏,而是在对称连线上产生两条基本对称的主裂纹;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扩展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基本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裂纹的萌生、扩展到最后的失稳过程非常明显。研究结果为静态破碎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破碎剂 模型试验 裂纹扩展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的深部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破坏及控制机制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江贝 李术才 +6 位作者 王琦 朱维申 王德超 王富奇 王洪涛 阮国强 邵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53-2360,共8页
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RF)对单节理锚固试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破坏及裂隙扩展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深部厚顶煤综放沿空掘巷——赵楼煤矿11302工作面轨道巷为工程背景,应用DDARF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及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同时... 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RF)对单节理锚固试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破坏及裂隙扩展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深部厚顶煤综放沿空掘巷——赵楼煤矿11302工作面轨道巷为工程背景,应用DDARF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及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进行对比验证。重点分析了沿空巷道围岩裂隙演化规律,并定义裂隙率cR及裂隙减少率rR两个指标对DDARF计算中的沿空巷道裂隙演化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DARF方法对单节理试件在无锚和加锚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计算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吻合;对沿空掘巷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情况进行DDARF计算,结果显示,围岩变形呈现沿空帮>顶板>实体帮>底板的变化趋势,与模型及现场试验监测数据相符;根据cR及rR两个指标对计算得到的无锚和加锚沿空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沿空巷道围岩破坏趋势为cI cII cIIIR?R?R,与变形趋势相一致;虽然锚固效果明显,但由于Ⅰ区、Ⅱ区本身围岩破碎严重,支护后裂隙率最大的cIR仍然是裂隙率最小的cIIIR的2.13倍,为了维护围岩稳定性,除了进行锚杆(索)非对称支护外,还应对Ⅰ区、Ⅱ区关键部位增加支护措施。DDARF方法关于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相近,可有效开展裂隙演化与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分析此类巷道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厚煤层 沿空掘巷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裂隙定量统计 模型试验 现场试验 变形破坏 控制对策
下载PDF
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规律模拟试验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人太 张连震 +4 位作者 张庆松 孙子正 郑卓 王洪波 张世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90,共9页
针对地下工程动水注浆中常用的两种速凝浆液,水泥-水玻璃浆液(C-S浆液)与高聚物改性水泥浆液(GT-1浆液),开展动水条件下的裂隙注浆模拟试验,研究速凝浆液的注浆扩散规律,包括浆液扩散形态、注浆压力场分布、浆液留存率及动水流量变化规... 针对地下工程动水注浆中常用的两种速凝浆液,水泥-水玻璃浆液(C-S浆液)与高聚物改性水泥浆液(GT-1浆液),开展动水条件下的裂隙注浆模拟试验,研究速凝浆液的注浆扩散规律,包括浆液扩散形态、注浆压力场分布、浆液留存率及动水流量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C-S浆液与GT-1浆液对动水注浆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动水环境对速凝浆液裂隙注浆扩散过程影响显著,顺水扩散与逆水扩散存在明显差异,注浆扩散前期浆液扩散形态为"非对称椭圆",逆水方向的半椭圆长轴长度小于顺水方向的半椭圆长轴长度,注浆扩散后期浆液从出流边界流出,浆液扩散形态为"U"形;动水流速较低时,C-S浆液与GT-1浆液均可以保持较高的浆液留存率,但是随着动水流速增加,浆液留存率显著降低;注浆压力由注浆孔向周围非线性衰减,且注浆影响压力场的范围有限;GT-1浆液相比C-S浆液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浆液扩散范围、动水抗分散能力、堵水效率、可注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注浆 动水注浆 速凝浆液 模拟试验 扩散规律 注浆适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