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丹 闫冬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要旨涵盖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内涵意蕴在学界热烈而持久的讨论中由文化视角逐渐拓展到认同、现实、家园、国家和共同体等视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聚焦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要旨涵盖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内涵意蕴在学界热烈而持久的讨论中由文化视角逐渐拓展到认同、现实、家园、国家和共同体等视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聚焦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共有精神家园等维度。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有效实现方式和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方向,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辅相成,共同体意识在精神家园中孕育滋养,精神家园在共同体意识指引下建设发展,聚力凝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5
2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规范等凝聚工具的基础上,成为各民族认同凝聚的有效方式。基于所具备的各民族认同凝聚功能,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现路径如下:首先,以党建引领巩固民族政治共识性基础、塑造民族现代性政治认同,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政治凝聚中,铸牢各民族的政治归属意识;其次,以党建引领扩充民族关系网络纽带、实现民族社会信任增蓄,在培育中华民族共享社会资本中,铸牢各民族的社会互助意识;再次,以党建引领拓展民族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民族政治文化符号、供给民族核心价值观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铸牢各民族的精神共通意识;最后,以党建引领代表各民族共同性利益、调节具体性利益,在协调中华民族共生利益关系中,铸牢各民族的利益联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认同凝聚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视野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晓萌 钟亮才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5,共8页
从文化视野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样态和文化基因,进而阐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贡献,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以文化存在为单位,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和交往形成了具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文化视野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样态和文化基因,进而阐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贡献,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以文化存在为单位,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和交往形成了具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不断强化的文缘纽带。各民族独具个性的文化中所孕育的共性元素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层面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养丰富资源。与此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现实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蕴含着谋求和平与发展的文化理念,蕴蓄着超越意识形态之争、关切全人类共同命运、共建美好大同世界的中国智慧,彰显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文化构建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舌尖上的“美美与共”:饮食类非遗短视频的传播与共同体意识深化
4
作者 范小青 刘晓洁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7,123,共11页
以非遗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遗普及化是必经之路。近年来,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为非遗普及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众多的非遗短视频中,饮食类非遗短视频格外引人注目。饮食类非遗不仅具有强烈的地方性特点,是人们乡愁... 以非遗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遗普及化是必经之路。近年来,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为非遗普及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众多的非遗短视频中,饮食类非遗短视频格外引人注目。饮食类非遗不仅具有强烈的地方性特点,是人们乡愁的寄托;同时又连接着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紧密相关。本文以抖音平台上的饮食类非遗短视频为例,采用文本分析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饮食类非遗作为“地方性”的典型代表,借助短视频对“地方”进行了再现和延伸,又以其与“地方”锁定的、流动的“实在”之物应对着全球化时代的“虚无”;同时,饮食类非遗短视频借助于视频元素的通感化,实现了味觉的传达和情感记忆的唤起。从“美食与共”到“美美与共”,作为地方的再现和延伸,作为能引发高阶认同的味觉表达形式,短视频上的饮食类非遗展现了联结地方和铸牢认同的强大力量,有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类非遗 短视频 味觉 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毛南族分龙节龙文化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
5
作者 冯智明 任薇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10-117,共8页
龙是中华民族的典型文化符号,为各族人民共创、共享、共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龙节是环江毛南族最隆重的节庆活动,在每年夏至后第一个辰日举行,核心内涵是对司水之神龙王的祭拜,通过祈求龙王均匀布雨以保风调雨顺。同... 龙是中华民族的典型文化符号,为各族人民共创、共享、共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龙节是环江毛南族最隆重的节庆活动,在每年夏至后第一个辰日举行,核心内涵是对司水之神龙王的祭拜,通过祈求龙王均匀布雨以保风调雨顺。同时,分龙节还与毛南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三界”观念及其实践,体现出中华龙文化在各民族中的分衍与传创。对毛南族分龙节的研究对于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南族 分龙节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以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
作者 王明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56-362,共7页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多民族融合共生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的重要表征符号、文化资源和身心支撑,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独特价值:一是中医药的多民族融合特征可为铸牢中华民族...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多民族融合共生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的重要表征符号、文化资源和身心支撑,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独特价值:一是中医药的多民族融合特征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素材;二是中医药蕴含的中华文明精华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基因;三是中医药对生命的呵护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身心支撑。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中医药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以中医药传承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构筑中华民族生命共同体的保障体系;二是以中医药促进中国文化叙事的丰富和深邃,深化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特色内涵;三是以中医药展现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彰显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资源支持视域下超大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于北京、天津、上海的实地调查
7
作者 陈纪 黄泰博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当前,从资源支持角度探讨超大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由此涉及加强和改进其民族工作问题,应成为当地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北京、天津、上海三地调研资料,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治民族事务、共创精神家园、... 当前,从资源支持角度探讨超大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由此涉及加强和改进其民族工作问题,应成为当地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北京、天津、上海三地调研资料,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治民族事务、共创精神家园、推进社会互嵌等方面,考察三个超大城市各民族铸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状况。研究表明:经济型资源支持存在差异、政治型资源支持较为匮乏、文化型资源支持相对乏力、社会型资源支持明显不足等,是超大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共资源支持困境。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公共资源支持视域下超大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观点和结论能够为现阶段城市多方主体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佐证和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超大城市 资源支持 民族工作
下载PDF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几个维度
8
作者 韩喜平 郑家璇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应当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为深厚基础,多角度、全方位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事实依据;以...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应当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为深厚基础,多角度、全方位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事实依据;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遵循,从形成历程、现实样态与巩固路径等方面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根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心任务,从生成关系、思想作用与实践影响等方面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力量;以各民族各地区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导向,从实践内涵、现实成就与弘扬路径等方面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功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从内涵联系、实践成果与创新意义等方面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世界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事实依据 文化认同 实践职能 世界情怀
下载PDF
多民族国家民族成员的身份认同与文化适应——身份动机的视角
9
作者 管健 杭宁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4期119-132,共14页
民族成员多重身份的认同整合与文化适应,是多民族国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民族成员的身份认同动态建构受到归属、独特、防御三种身份动机的影响,它们共同作用于程序准备和行动准备这两个关键的心理过程,并影响民族成员的文化适应... 民族成员多重身份的认同整合与文化适应,是多民族国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民族成员的身份认同动态建构受到归属、独特、防御三种身份动机的影响,它们共同作用于程序准备和行动准备这两个关键的心理过程,并影响民族成员的文化适应。这些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心理,要在激发各民族成员共同体归属动机的同时,满足民族成员的独特动机,降低民族成员的防御动机。与此同时,利用纵向文化进程塑造共同体身份的长期可及性,通过情境文化线索凸显共同体身份的当下可及性,进一步促进民族成员多重身份的认同整合,推动多元文化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动机 少数民族 身份认同 文化适应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新疆高校艺术类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教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承慧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在新疆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其独特的专业特色和心理行为特点,使得他们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角色尤为突出。以新疆艺术学院为例,我们提出了一种实践教育的... 在新疆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其独特的专业特色和心理行为特点,使得他们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角色尤为突出。以新疆艺术学院为例,我们提出了一种实践教育的路径,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为艺术类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具体的指导。这样的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有利于维护新疆高校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维度:解码、探寻与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乐 王艺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象征符号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显形式之一,标示具象世界背后统一共同体的精神维度,是形塑观念、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象征发生的过程解码,清晰呈现象征意义赋予—传递—交互—升华的完整过程,诠释象征符号何以增强共同... 象征符号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显形式之一,标示具象世界背后统一共同体的精神维度,是形塑观念、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象征发生的过程解码,清晰呈现象征意义赋予—传递—交互—升华的完整过程,诠释象征符号何以增强共同体认同的内在密码。象征符号充任承载共享集体记忆、限定共有身份认同、联结共在凝聚整体的核心媒介,赋予共同体成员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性感知、同一性认知、连续性想象。由此搭建象征符号意义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场域、创设象征符号意义循环与共享节日仪式场景、运用象征符号意义感知与共通的交互技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层次结构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2
作者 时雨晴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决定了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一般来说,文化可分为价值观、制度、器物三个层面。文化认同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分为如下三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决定了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一般来说,文化可分为价值观、制度、器物三个层面。文化认同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核心层中华民族共通的心灵归宿和价值追求,中间层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和发展追求,外围层中华民族交融共生的多元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增进共同性、推动意识和存在的双向互动、促进多元共生为基本原则,加强教育工作、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层次结构
下载PDF
论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积家 张姝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16-132,共17页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事业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厘清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从意识内容...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事业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厘清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从意识内容看,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有“主干论”和“层次论”两种表述;从两种意识的强弱看,二者之间可呈现出“双强”“弱强”“强弱”“双弱”四种模式。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努力增进民族团结,为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14
作者 齐付清 孔建勋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65-71,共7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认同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情感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也是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精神支撑。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认同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情感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也是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精神支撑。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共享中华文化知识体系强化各族人民身份认同,以共有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情感认同,以共生价值观念形塑各族人民价值认同,以共同意识指导各族人民行为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立足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性,切实发挥多元主体优势,不断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发展,推进中华文化体系深入人心,以共同文化记忆、历史观念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心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逻辑理路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传递与共享: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志敏 代洪宝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显著标识。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场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构造出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新语境,为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提供了新机遇。用活、用好社交媒体对中华...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显著标识。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场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构造出的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新语境,为中华文化符号传播提供了新机遇。用活、用好社交媒体对中华文化符号进行现代性诠释和现代性传播,有助于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构建社交媒体时代中华文化符号传播路径,需要明确中华文化符号传播的政治方向,突出主流媒体传播中华文化符号的主体地位,发挥公益广告传播中华文化符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符号 社交媒体 文化传播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集体记忆的建构与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记忆之场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泽坤 苗艳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根植于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之中,其集体记忆的形成经历了由共同命运联结到共同话语感知再到集体记忆建构三级递进的建构路径。集体记忆在形成和维持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不仅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根植于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之中,其集体记忆的形成经历了由共同命运联结到共同话语感知再到集体记忆建构三级递进的建构路径。集体记忆在形成和维持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不仅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叙述,还将集体的价值观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最终个体获得了归属感和共同的身份并认同集体文化。集体记忆作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之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根基。通过符号唤醒、情境濡化、仪式操演和媒介赋能等方式,集体记忆能够有效地激活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新疆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效果评价
17
作者 杨建刚 李玲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3-52,共10页
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新疆南疆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其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新疆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实施效果较好,教师对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认可度高,学生国家... 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新疆南疆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其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新疆南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实施效果较好,教师对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认可度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相关硬件设施明显改善;运用多种形式补充教师,保障教学顺利开展,但同时也存在学校软件设施和高质量师资不足、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缺少语言学习环境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建议增加和合理使用教育经费,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认同感;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改善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环境,提高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语言能力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院校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
18
作者 韦述启 吴秀菊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5期42-46,共5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民族院校语言文字类课程思政建设则是增强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少数民族语言等语言文字类课程蕴含着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民族院校语言文字类课程思政建设则是增强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少数民族语言等语言文字类课程蕴含着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因此,以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思政为抓手,紧紧围绕增强民族院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从课程专业知识及其关联内容中挖掘凝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思政元素并进行隐性融入设计,在学生的课堂教学、田野调查实习、科研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可以有效地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语言课程 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 思政元素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国家统编教材何以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国家认同的结构——过程视角
19
作者 杨龙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国家统编教材作为优良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国家认同赋能价值。国家统编教材属于国家认同的具象化表征,国家认同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点。以国家认同理论作为解释性框架,在结构组成机制层面,国家统编教材既... 国家统编教材作为优良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国家认同赋能价值。国家统编教材属于国家认同的具象化表征,国家认同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点。以国家认同理论作为解释性框架,在结构组成机制层面,国家统编教材既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承载形式,也是国家认同基本观念的内容实体;在过程传导机制层面,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过程是国家事权的彰显,使用过程则体现了国家意志的下沉。当前,要发挥好国家统编教材的认同性结构功能,不断推进其政治社会化过程,在持续增进各族群众国家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统编教材 国家认同 结构—过程
下载PDF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现实考量与实践向度
20
作者 王超品 龙叶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127,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意识和中国式现代化在核心内容、主体力量和实现目标等方面关系紧密、互促互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支撑,二者协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铸牢中华民族意识和中国式现代化在核心内容、主体力量和实现目标等方面关系紧密、互促互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支撑,二者协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且必要,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需要,是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还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需要。基于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式现代化辩证关系的认识,应从政治领导、思想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教育四个层面出发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根基,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探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向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夯实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实践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式现代化 “五个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