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舞蹈创作中的感性和理性问题 |
张雪娇
|
《音乐探索》
CSSCI
|
2010 |
12
|
|
2
|
中国诗学的情感本体论 |
郁沅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3
|
数学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
李正银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3 |
5
|
|
4
|
桥梁建设背后的创造伟力与济世情怀——中华民族桥梁文化精神与境界的一种解读 |
张霆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4
|
|
5
|
情缘景而生 景因情而美——论导游词的意境营造 |
傅昭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2
|
|
6
|
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的形成及其审美价值 |
储著炎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4 |
3
|
|
7
|
淡淡的笔触,浓浓的情意——浅谈《百合花》塑造人物形象的语言艺术 |
阳慧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8
|
艺术是中国文人园林的美学主题 |
孙筱祥
|
《风景园林》
|
2005 |
11
|
|
9
|
浅析图书馆感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服务读者大众 |
周江
|
《重庆图情研究》
|
2009 |
1
|
|
10
|
水彩画作品中“意境”的营造 |
李巍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1
|
审美教学阶梯:价值、内涵与建设框架 |
吴迪
杨杰
程岭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23 |
0 |
|
12
|
司马相如“得之于心”说及其巴蜀地域文化心态特点 |
李天道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3
|
论广告创作的情景化倾向 |
郭有献
张丹郁
|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
2000 |
0 |
|
14
|
从融情于象到视觉乐曲的营造——论李保存艺术创作的走向 |
李开荣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5
|
呼唤审美化育的文学教学 |
邓虹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6
|
论陆游蜀中诗的主题情感 |
于巧
|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5 |
0 |
|
17
|
《周易》“辞见情伪”论析 |
黄黎星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8
|
假象见意——古诗“比兴”手法辨析 |
杨福俊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9
|
宋代歌妓楼意象词探析 |
骆新泉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07 |
0 |
|
20
|
“私小说”创作流变——郁达夫、陈染小说比较 |
刘智民
|
《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