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mechanisms of Ardisia crenata var.bicolor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 on Gaoligong Mountain,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AI Xing-mei LI Yu +1 位作者 XIE Huan ZHAO Cai-b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765-778,共14页
Plants overcome environmental stress by generating metabolic pathways.Thus,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plant responses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Ardisia crenata var.bicolor has an import... Plants overcome environmental stress by generating metabolic pathways.Thus,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plant responses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Ardisia crenata var.bicolor has an important ornamental and medicinal value.To reveal the impact of elevational gradient on the habitat soil and plant physiological attributes of this species,we collected root topsoil(0–20 cm)and subsoil(20–40 cm)samples and upper leaves at the initial blooming phase,in a survey of six elevations at 1,257 m,1,538 m,1,744 m,1,970 m,2,135 m,and 2,376 m,with 18 block plots,and 5sampling points at each site.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elevation,and soil variables,and enzymatic activities fluctuated in both the topsoil and subsoil,with all of them increasing with elevation and decreasing with soil depth.Redundanc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A.crenata var.bicolor along the elevational gradient and soil nutrients and enzyme activities,the soil properties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p H at low elevations,and governed by total phosphorus(TP)and available nitrogen(AN)at high elevations.The levels of chlorophyll,carbohydrates,and enzymatic activity except for anthocyanin in this species showed significant variation depending on physiological attributes evaluated at the different collection elevations.The decline in chlorophyll a and b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adaptive response to avoid environmental stress,while its higher soluble sugar and protein content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escaping adverse climatic conditions,and the increases in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except peroxidase(POD)reflect this species’higher capacity for reactive oxygen scavenging(ROS)at high elevations.This study provides supporting evidence that elev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hysiological attributes of A.crenata var.bicolor on Gaoligong Mountain,which is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plant adapt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plasticity of plant physiological traits along the elevational grad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isia crenata var.bicolor Adaptive distribution ELEVATION Gaoligong Mountain Plant physiological trait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硃砂根(Ardisia crenata)居群的形态特征变异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陶萌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3-49,共7页
以分布于福建(漳平永福、漳平官田和武平东留)、江西(会昌永隆和大余庾岭)和广西(南宁宾阳)的6个野生硃砂根(Ardisia crenataSims)居群的144个单株为研究对象,对植株形态特征(株高、干高、干径、分枝数、枝下高和冠径)、叶部... 以分布于福建(漳平永福、漳平官田和武平东留)、江西(会昌永隆和大余庾岭)和广西(南宁宾阳)的6个野生硃砂根(Ardisia crenataSims)居群的144个单株为研究对象,对植株形态特征(株高、干高、干径、分枝数、枝下高和冠径)、叶部性状(叶色、叶数、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和整体观赏性(果穗数、果穗长、每穗果数、果径、果穗柄长、果柄长、果实百粒重、果色和观赏性)3个方面的20个形态性状及其变异幅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间硃砂根的分枝数、枝下高、叶数、叶色、果穗数和果色等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总变异系数分别为38.66%、37.19%、42.48%、42.57%、50.36%和52.34%;叶长、叶宽、果实百粒重和果径的变异幅度较小,总变异系数均小于15%。在不同居群间,分枝数、枝下高、叶色、果穗数和果色等性状有极显著差异(P〈0.01),冠径和每穗果数差异显著(P〈0.05),其余性状均无显著差异。在欧氏距离30处可将所有单株划分为A、B、C、D、E和F共6个表征群,同一居群的大部分单株基本被聚在同一个表征群中,其中,武平东留和漳平官田居群的所有单株分别被聚在C和D中,E和F则分别由会昌永隆居群的3个单株和南宁宾阳居群的8个单株组成。在欧氏距离26处可将表征群A、C、D和F进一步划分为14个亚表征群,其中,A、C和F均可划分出4个亚表征群,D可划分出2个亚表征群;亚表征群C1所包含的单株分别归属于4个居群,另外13个亚表征群所包含的单株则分别归属于1~3个居群。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居群硃砂根植株的形态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分化特性,不同居群间的形态分化程度较高,且其形态分化不仅存在于居群间,也存在于居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硃砂根 形态特征 居群 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 表征群
下载PDF
Rhamnus crenata leaf extracts exhibit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via modulating the Nrf2/HO-1 and NF-κB/MAPK signaling pathways
3
作者 Hyun Ji Eo Da Som Kim Gwang Hun Park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22年第10期430-436,共7页
Objective:To elucidate the potential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s of Rhamnus crenata leaf extracts using RAW264.7 cells.Methods:We used 3-[4,5-dimethylthiazol-2-yl]-2,5 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to measure ce... Objective:To elucidate the potential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s of Rhamnus crenata leaf extracts using RAW264.7 cells.Methods:We used 3-[4,5-dimethylthiazol-2-yl]-2,5 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to measure cell viability.Nitric oxide(NO)production was measured using Griess reagent.Western blotting and RT-PCR assays were carried out for analyzing the protein and gene expressions of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respectively.Moreover,PD98059(ERK1/2 inhibitor),SB203580(p38 inhibitor),SP600125(JNK inhibitor),and BAY11-7082(NF-κB inhibitor)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Rhamnus crenata leaf extract.Results:Rhamnus crenata leaf extract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roduction of the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such as NO,iNOS,COX-2,IL-1β,and TNF-αin lipopolysaccharide(LPS)-stimulated RAW264.7 cells.Rhamnus crenata leaf extracts also suppressed LPS-induced degradation of IκB-αand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p65,which resulted in the inhibition of NF-κB activation in RAW264.7 cells.Additionally,the extracts attenuat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p38,ERK1/2,and JNK in LPS-stimulated RAW264.7 cells.Moreover,HO-1 expression induced by Rhamnus crenata leaf extracts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by SB230580,PD98059,SP600125 and BAY11-7082.Conclusions:Rhamnus crenata leaf extract may upregulate HO-1 expression through inhibition of p38,ERK1/2,and NF-κB activation,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Rhamnus crenata leaf extracts may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i-inflammatory drugs to treat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Heme oxygenase-1 NRF2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Nuclear factor kappa B Rhamnus crenata
下载PDF
A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 from the roots of Ardisia crenata 被引量:6
4
作者 Dai Lin Liu Xue Zhang +2 位作者 Shu Ping Wang Nai Li Wang Xin Sheng Ya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8期957-960,共4页
A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3 β-O-{ β-D-glucopyranosyl-(1—4)-[ β-D-glucopyranosyl-[1-2)]- α-L-arabinopyranosyl}-16α, 28-dihydroxyolean-12-en-30-oic acid 30-O- β-D-glucopyranosyl ester(ardisicrenoside N.1),t... A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3 β-O-{ β-D-glucopyranosyl-(1—4)-[ β-D-glucopyranosyl-[1-2)]- α-L-arabinopyranosyl}-16α, 28-dihydroxyolean-12-en-30-oic acid 30-O- β-D-glucopyranosyl ester(ardisicrenoside N.1),together with two known saponins, ardisicrenoside C(2) and D(3),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Ardisia crenata Sim.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extensive spectral analysis and chemical evidences.Saponins 1 showed cytotoxicity against MCI-7 and NCI-H460 cancer cell lines at 11.0μmol/L and 22.1μmol/L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isia crenata Sims Ardisicrenoside N CYTOTOXICITY
原文传递
Triterpenoid saponins and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 from the roots of Ardisia crenata and their cytotoxic activities 被引量:8
5
作者 SONG Ning-Ning YANG Lei-Min +3 位作者 ZHANG Min-Jie AN Ren-Feng LIU Wei HUANG Xue-Fe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3-69,共7页
Two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s,ardisicrenoside R and S(1 and 2),and one new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ardicrephenin(3),along with five known compounds(4-8),were isolated from roots of Ardisia crenata.Their structures w... Two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s,ardisicrenoside R and S(1 and 2),and one new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ardicrephenin(3),along with five known compounds(4-8),were isolated from roots of Ardisia crenata.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NMR spectroscopic data and chemical methods.Compounds 2-7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A549,MCF-7,HepG2 and MDA-MB-231 cell lines by MTT assay.Ardicrenin(6)showed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with IC50 values of 1.17±0.01,1.19±0.06,3.52±0.23,and 16.61±1.02μmol·L^(-1),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isia crenata Triterpenoid saponins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 CYTOTOXICITY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E-HF-MS/MS技术分析红凉伞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被引量:1
6
作者 石慧 李晓 +6 位作者 周英 丁晶鑫 刘畅 刘雄伟 董秀 陈贇 俸婷婷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 分析红凉伞提取物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初步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红凉伞给药组,每组6只。每天上、下午各给药1次,连续3 d;第4天再次给药后,取血后制备血清样品。采用超高效液... 目的 分析红凉伞提取物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初步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红凉伞给药组,每组6只。每天上、下午各给药1次,连续3 d;第4天再次给药后,取血后制备血清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红凉伞提取物和血清样品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使用Compound Discoverer 3.0软件进行保留时间矫正、峰识别、峰提取等工作,根据二级质谱信息,利用Thermo mzCloud在线数据库、Thermo mzVault本地数据库,并参照有关文献和对照品质谱信息,初步鉴定红凉伞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结果 从红凉伞提取物中共鉴定出34个化合物,主要为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等成分,包括岩白菜素、槲皮素、没食子酸、L-焦谷氨酸等化合物;从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出5个入血成分,分别为L-焦谷氨酸、丁香酸、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麦考酚酸。结论 本研究初步推测L-焦谷氨酸、丁香酸、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麦考酚酸是红凉伞的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凉伞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下载PDF
贵州及其周边地区朱砂根、红凉伞质量评价
7
作者 胡优琼 姜金香 +3 位作者 黄安玲 任志琴 魏升华 王志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3-390,共8页
目的 评价贵州、云南、重庆、广西朱砂根、红凉伞质量。方法 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岩白菜素、总黄酮、总酚、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构建综合质量评价模型,并比较2种野生药材基原之间、贵州及其... 目的 评价贵州、云南、重庆、广西朱砂根、红凉伞质量。方法 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岩白菜素、总黄酮、总酚、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构建综合质量评价模型,并比较2种野生药材基原之间、贵州及其周边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 5个2020年版《中国药典》指标(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岩白菜素含量)权重值靠前,部分样品中岩白菜素含量低于药典规定。2种野生药材相对关联度、8个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49批样品相对关联度范围较宽(0.16~0.76),其中Y6、Y7、Y4、C11、G46较大,可作为优质种源筛选首选;云南相对关联度最大,以东南部(Y6~Y8)、西部(Y1~Y4)更明显,可作为优质野生药材产区来源。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朱砂根、红凉伞质量评价。不同产地各批次样品中岩白菜素含量不稳定,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红凉伞 贵州 周边地区 质量评价 熵权法 灰色关联度法
下载PDF
基于ITS和matK序列的苗药朱砂根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郎云虎 文琴琴 +1 位作者 魏升华 严福林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42,F0003,共9页
为探究朱砂根的遗传多样性,对收集的16个居群的69份朱砂根样品ITS和matK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应用Genious 11.0软件分析2个序列的结构变异,应用MEGA 11.0软件基于Kimura-2-Parameter(K2P)模型,计算居群间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NJ)分别构建... 为探究朱砂根的遗传多样性,对收集的16个居群的69份朱砂根样品ITS和matK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应用Genious 11.0软件分析2个序列的结构变异,应用MEGA 11.0软件基于Kimura-2-Parameter(K2P)模型,计算居群间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NJ)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朱砂根ITS与matK序列长度分别为447~451 bp、844~861 bp, GC含量分别为55.30%~56.30%,33.70%~34.40%,变异位点分别为24个、43个,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47、0.917,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13 14、0.006 00;朱砂根ITS序列居群间遗传距离在0.000 4~0.032 0之间,平均遗传距离0.018 4;matK序列居群间遗传距离在0.000 0~0.019 6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8 6。系统发育结果表明,ITS和matK序列都将16个居群的朱砂根聚为2支,且遗传距离较小。研究表明,不同居群的朱砂根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距离与居群地理空间距离有关。ITS较matK序列变异更丰富,更适宜对朱砂根遗传多样性评价、分子标记开发与基源鉴定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ITS MATK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朱砂根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任群利 罗倩 +4 位作者 刘华倩 吴发明 何芋岐 刘建国 王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0,共6页
朱砂根是中国传统中药,属于紫金牛科植物,其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皂苷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等。随着对朱砂根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其活性抗癌化合物有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B、百两金皂苷A、B和蒽贝素,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加... 朱砂根是中国传统中药,属于紫金牛科植物,其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皂苷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等。随着对朱砂根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其活性抗癌化合物有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B、百两金皂苷A、B和蒽贝素,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迁徙等多种途径在口腔癌、鼻咽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宫颈癌和白血病等肿瘤中显示出很高的抗肿瘤潜力。然而,朱砂根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前实验数据缺乏高质量、多样本、多重复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数据缺乏肿瘤预后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相关试验数据,应设计精准研究实验和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挖掘朱砂根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岩白菜素 肿瘤 抗癌化合物
下载PDF
红凉伞根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10
作者 叶洪波 周永强 +4 位作者 廖张蓉 魏鑫 殷鑫 李嘉欣 周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3-381,共9页
红凉伞(Ardisia crenata var.bicolor)为贵州苗族常用药,具有清喉利咽、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为研究红凉伞根化学成分及体外抗炎活性,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红凉伞根... 红凉伞(Ardisia crenata var.bicolor)为贵州苗族常用药,具有清喉利咽、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为研究红凉伞根化学成分及体外抗炎活性,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红凉伞根70%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性研究,结合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分析及文献对比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的NO生成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红凉伞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11-O-(4-O-甲基没食子酰)岩白菜素(2)、11-O-香草酰岩白菜素(3)、6-O-(4-羟基苯甲酰基)岩白菜素(4)、11-丁香酰岩白菜素(5)、11-O-(3′,4′-二甲基没食子酸)-岩白菜素(6)、去甲氧基岩白菜素(7)、micractinin A(8)、monomethyl olivetol(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其中化合物4、8、9为首次从紫金牛属中分离得到。(2)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4对小鼠RAW 264.7细胞的NO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在20μmol·mL^(-1)浓度下,NO抑制率分别为67.09%、66.50%、59.83%、36.47%。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红凉伞根的化学成分,明确了其部分抗炎活性物质基础,为其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凉伞根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岩白菜素 抗炎活性
下载PDF
不同居群朱砂根(Ardisia crenata)的荧光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骆亮 张文春 +2 位作者 李龙 陈斌 彭东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235-6247,共13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揭示福建省不同野生居群朱砂根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采用荧光ISSR分子标记对福建省20个朱砂根野生居群共255个样株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5条ISSR荧光引物共扩增出谱带为186条,其中多态性谱带为96条,多态... 为了从分子水平揭示福建省不同野生居群朱砂根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采用荧光ISSR分子标记对福建省20个朱砂根野生居群共255个样株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5条ISSR荧光引物共扩增出谱带为186条,其中多态性谱带为96条,多态性平均百分率达到55.77%。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L)在37.65%~80.39%之间,观测等位基因数(Na)在1.3765~1.8039之间,Shannon指数在0.2000~0.3672范围内,Nei’s基因多样度(H)于0.1256~0.2425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923~1.4079,以上数据表明朱砂根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Dst)为0.0592,小于居群内遗传变异(Hs)。居群间的基因流为1.4335(>1),具有较高的基因流动。不同居群的遗传一致度于0.6201~0.9782之间,遗传距离于0.0242~0.559范围内,证明了朱砂根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接近。对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进行Mantel相关性分析发现无显著相关性。通过对朱砂根各居群样株进行主坐标分析,发现居群间亲缘关系远近和地理分布规律无较明显的相关性,但居群间基因流动较密切,且具备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并依据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把居群划分为两大类的结果与主坐标分析相似,且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渗透。本研究为今后构建朱砂根资源核心种质库,优良性状种源的筛选与储存、引种及驯化及种群保护策略的制定及新资源的开发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F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原文传递
红凉伞愈伤组织诱导及快繁技术体系建立
12
作者 路艳 马明东 +1 位作者 曹慧 毛美琴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151,共7页
为解决药用观赏植物红凉伞野生资源匮乏、自然繁殖率低等问题,以红凉伞种子为材料,探讨取材时间、培养基、外植体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无菌苗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建立红凉伞快繁技术体系。结... 为解决药用观赏植物红凉伞野生资源匮乏、自然繁殖率低等问题,以红凉伞种子为材料,探讨取材时间、培养基、外植体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无菌苗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建立红凉伞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取材时间是红凉伞种子无菌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3月取材的种子培养效果最佳,启动时间7 d,萌发率达93.68%;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是茎段,显著高于根和叶,最适培养基为MS+2,4-D 0.2 mg/L+NAA 0.5 mg/L+6-BA 0.2 mg/L,诱导率为93.33%。愈伤组织呈颗粒状、冰沙状、致密状3种形态;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 0.1 mg/L,诱导率为91.11%,增殖系数3.47,芽苗生长健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生根率为90.74%,平均根数4.6条,移栽成活率为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凉伞 愈伤组织 丛芽诱导 离体快繁
下载PDF
水杨酸诱导下朱砂根转录组分析及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挖掘 被引量:2
13
作者 路艳 马明东 +1 位作者 曹慧 李媛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6-119,共14页
朱砂根是紫金牛科中药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朱砂根皂苷。为探索朱砂根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采用Illunima HiseqTM 4000对无菌水、2 mmol/L SA处理的3年生朱砂根植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Blast完成Unigene分... 朱砂根是紫金牛科中药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朱砂根皂苷。为探索朱砂根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采用Illunima HiseqTM 4000对无菌水、2 mmol/L SA处理的3年生朱砂根植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Blast完成Unigene分类、功能注释、代谢通路分析、蛋白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代谢途径关键基因挖掘等。共获得41.63 Gb数据,拼接组装获得102491条Unigenes,平均长度831 bp,注释率50.21%。筛选出3417个SA应答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725个基因上调,692个基因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碳代谢等通路。与朱砂根三萜皂苷相关的代谢通路,包括萜类骨架生物合成(ko00900)和倍半萜与三萜生物合成(ko00909),共筛选出8个关键酶、11条差异表达Unigenes。SA处理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MVA途径HMGR、HMGS、MVK、GGPS、SS、SQE基因差异表达显著,MEP途径DXS、DXR、MCT、CMK、MDS、HDR基因差异表达不显著。催化生成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前体的关键酶β-香树素合成酶基因(β-AS)表达量下调,后修饰基因CYP450s(CYP72A67)表达量也下调。荧光定量qPCR值与RNA-seq表达量FPKM值变化趋势一致。推测SA通过诱导MVA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表达影响朱砂根三萜皂苷的积累,MEP途径中的酶基因可能参与其他支路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三萜皂苷 转录组 水杨酸 差异表达 qPCR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术对朱砂根种质资源基因组大小的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阳 赵凯 +6 位作者 刘钰颖 王钦 涂松 王睿昕 朱云君 刘梓富 彭东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基于流式细胞术初步探索测定朱砂根基因组大小的方法和流程,为朱砂根基因组文库的建立、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基因组学研究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24份朱砂根(Ardisia crenata)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包括22个人工选育... [目的]基于流式细胞术初步探索测定朱砂根基因组大小的方法和流程,为朱砂根基因组文库的建立、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基因组学研究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24份朱砂根(Ardisia crenata)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包括22个人工选育品种和2个野生种质资源,并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作为内参样本,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朱砂根基因组大小进行测定。[结果]24份朱砂根基因组大小(C值)为1.77-2.41 Gb,平均大小1.87 Gb;其中玛瑙红(Z-17)、霞珠(Z-20)、珠塔(Z-22) C值最小,均为1.77 Gb,赤丹C最大,为2.41Gb,部分品种间基因组大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结论]首次测定朱砂根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大小,其研究结果可为朱砂根基因组文库的建立、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基因组学研究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大小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调控朱砂根愈伤组织三萜皂苷积累规律研究
15
作者 路艳 刘爱晨 +2 位作者 马明东 曹慧 马梓耀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35-1743,共9页
为探索植物激素诱导子水杨酸(SA)调控朱砂根三萜皂苷合成积累规律,以朱砂根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SA对愈伤组织生长、初生代谢、抗氧化酶活性、三萜皂苷含量以及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SA对朱砂根愈伤组织三萜... 为探索植物激素诱导子水杨酸(SA)调控朱砂根三萜皂苷合成积累规律,以朱砂根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SA对愈伤组织生长、初生代谢、抗氧化酶活性、三萜皂苷含量以及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SA对朱砂根愈伤组织三萜皂苷的积累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低浓度SA能够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增强细胞活力,高浓度SA则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SA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略有下降后线性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上升后小幅下降;适宜浓度SA促进愈伤组织三萜皂苷合成,100μmol·L^(-1) SA处理的三萜皂苷含量最高,达4.6659 mg·g^(-1),三萜皂苷含量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活性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较高浓度SA处理下,三萜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羟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基因(HMGR)、鲨烯合酶基因(SS)、鲨烯环氧酶基因(SQE)、β-香树素合成酶基因(β-AS)整体上相较于对照表达量升高。SQE、β-AS表达与三萜皂苷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表明SQE和β-AS基因在三萜皂苷合成中起到主要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朱砂根三萜类化合物合成代谢与调控机制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三萜皂苷 水杨酸 愈伤组织 关键酶
下载PDF
朱砂根叶绿体全基因组解析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雄伟 刘畅 +4 位作者 曾宪法 杨小英 俸婷婷 赵杰宏 周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242,共11页
基于Illumina平台对朱砂根和红凉伞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比较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与变异程度,旨在明确朱砂根(Ardisia crenata)及红凉伞(Ardisia crenata var.bicolor)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差异,并与同科其他物种叶绿... 基于Illumina平台对朱砂根和红凉伞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比较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与变异程度,旨在明确朱砂根(Ardisia crenata)及红凉伞(Ardisia crenata var.bicolor)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差异,并与同科其他物种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在紫金牛属系统发育位置。结果表明,朱砂根和红凉伞均为由一个大单拷贝区(LSC)、一个小单拷贝区(SSC)和一对反向重复区(IRa/IRb)构成的环状四分体结构,注释得到132个基因,其重复序列的类型与分布模式相似,但数量有所差异。其中psbA、matK、rpoC2、ropB、ndhK、accD、ndhF、ndhD、ndhH及ycf1等基因的编码区存在差异,这些位点为朱砂根分子鉴定提供新位点。朱砂根及红凉伞叶绿体基因组具有较高保守性,叶绿体基因组之间没有重排或倒置,IR区序列变异最低,SSC区变异程度最高。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紫金牛科和报春花科为两个分支,朱砂根和红凉伞归为紫金牛科,且朱砂根与红凉伞亲缘关系最为密切,从分子水平为红凉伞作为朱砂根变种提供了科学解释。本研究解析了朱砂根及变种红凉伞叶绿体基因组结构,探讨了紫金牛科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也为紫金牛科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系统进化及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牛科 朱砂根 红凉伞 叶绿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朱砂根成熟果实不同部位生理特性与种子胎生的关系
17
作者 赵财宝 王斌 +3 位作者 潘曲波 王锦 艾星梅 孙媛媛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10期1-6,共6页
研究朱砂根种子胎萌发生与果实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及酶活性的关系,为探讨胎萌发生的生理机制提供依据。以朱砂根胎生与非胎生果实为材料,剥离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胚乳以及胎生种子的胚根,分别测定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可溶性糖、淀... 研究朱砂根种子胎萌发生与果实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及酶活性的关系,为探讨胎萌发生的生理机制提供依据。以朱砂根胎生与非胎生果实为材料,剥离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胚乳以及胎生种子的胚根,分别测定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淀粉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朱砂根胎生果实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非胎生果实,而胚根中的含量均较高;胚根突破种皮后,胎生果实中的SOD和POD酶活性均增加,大多高于非胎生果实,且淀粉含量与SOD呈负相关,与POD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无论是胎生还是非胎生果实,以内果皮的α,β-淀粉酶活性最高,但胎生果实均低于非胎生果实,说明淀粉酶对朱砂根果皮中的淀粉发生了水解作用。胎生果实不同部位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协同参与胚发育的代谢过程,其含量被降解用作胚的组织分化发育所需的能量,并在胚内积累,同时启动了相应的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尤其是内果皮中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淀粉酶与POD酶活性,可能对朱砂根种子的胎萌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种子胎生 成熟果实 生理特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朱砂根、山豆根及其药对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18
作者 陈贇 石慧 +5 位作者 俸婷婷 张丽艳 董秀 张金鹤 黄蓓 周英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949-1954,共6页
目的建立朱砂根、山豆根及其药对的指纹图谱,同时测定其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以水为溶剂,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朱砂根、山豆根单煎冻干粉和朱砂根-山豆根药对合煎冻干粉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3种冻干粉样品的指纹图谱,并... 目的建立朱砂根、山豆根及其药对的指纹图谱,同时测定其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以水为溶剂,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朱砂根、山豆根单煎冻干粉和朱砂根-山豆根药对合煎冻干粉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3种冻干粉样品的指纹图谱,并同法测定没食子酸等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朱砂根、山豆根单煎冻干粉样品和朱砂根-山豆根药对合煎冻干粉样品分别有5、10、14个共有峰;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朱砂根-山豆根药对合煎冻干粉样品中,指认3号峰为没食子酸、4号峰为苦参碱、6号峰为氧化苦参碱、8号峰为岩白菜素、14号峰为三叶豆紫檀苷。朱砂根单煎冻干粉样品中,没食子酸、岩白菜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993、4.9626mg/g;山豆根单煎冻干粉样品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三叶豆紫檀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460、2.3366、0.2786 mg/g;朱砂根-山豆根药对合煎冻干粉样品中,没食子酸、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岩白菜素、三叶豆紫檀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606、2.5487、1.3822、5.9607、0.2791 mg/g,转移率为8.87%~513.19%。结论所建立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朱砂根、山豆根及朱砂根-山豆根药对的质量控制;朱砂根-山豆根药对合煎冻干粉样品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平均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山豆根 药对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朱砂根药用资源分布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余成龙 宋良科 +3 位作者 吴蜀星 李治昊 王小宁 王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8期13793-13794,13924,共3页
采用中药资源调查与文献查询分析法对朱砂根药用资源分布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发现朱砂根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含有多种药用化学成分,具有抗癌、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和园林观赏价值。而且,朱砂根综合利用的潜力较大,野生变家种是其综合利用... 采用中药资源调查与文献查询分析法对朱砂根药用资源分布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发现朱砂根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含有多种药用化学成分,具有抗癌、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和园林观赏价值。而且,朱砂根综合利用的潜力较大,野生变家种是其综合利用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 药用资源 观赏 综合利用
下载PDF
朱砂根的药用价值与观赏价值 被引量:28
20
作者 邓素芳 黄烯 赖钟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6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综述了朱砂根(Ardisia crenataS im s.)的资源分布及其药用与观赏价值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 药用价值 观赏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