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onchodilatory and mast cell stabilising activity of Cressa cretica L.:Evaluation through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al models 被引量:1
1
作者 Priyashree Sunita S Jha Shakti Prasad Pattanayak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3期180-186,共7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thylacetate fraction(Fr-Et) and methanolic fraction(FrMe) obtained from Cressa cretica L.(C.crelica) L on experimental models for bronchodilatory activity and mast cell stabilising...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thylacetate fraction(Fr-Et) and methanolic fraction(FrMe) obtained from Cressa cretica L.(C.crelica) L on experimental models for bronchodilatory activity and mast cell stabilising activity.Methods:The effect of Fr-Et and Fr-Me were studied on acetylcholine and histamine aerosol-induced broncospasm using guinea pigs as experimental animals.Also,the effects of these fractions were evaluated on the isolated guinea pig tracheal preparations.Besides this mast cell degranulation effect was assessed using egg albumin and compound 48/80 on rat peritoneal mast cells.Results:Significant increase in nreconvulsion time was observed due to pretrealment with the fractions when guinea pigs were exposed to histamine and acetylcholine aerosol.Fr-Et and Fr-M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econvulsion in a dose depended manner that suggestive of bronchodilating activity.Fr-Et and Fr-Me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concentration dependant relaxant effect on guinea pig trachea pre-contracted with CCh,K^+ and histamine.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Fr-Et to be more potent than Fr-Me in relaxing histamine and K^+ and calcium induced contraction than CCh induced conlractions.Studies on the fractions in protecting mast cell degranulation,which were elicited by the egg albumin as well as synthetic compound 48/80 revealed both the fractions significantly protect the mast cell degranulation,which release mediators such as histamine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rough various stimuli in a dose depended manner.Conclusions:Thus our study established the bronchodilator activity,and mast cell stabilizing activity which are important mediators that provoke or sustain in asth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ssa cretica Bronchodilatory MAST CELL stabilisation ASTHMA
下载PDF
Intrinsic Bio-Enhancer Entities of <i>Fagonia cretica</i>for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volves Anti-Urease, Anti-Oxidant and Anti-Tyosinase Activity
2
作者 Aqsa Yousaf Ayesha Zafar +10 位作者 Muhammad Ali Snober Mona Bukhary Yasmeen Manzoor Tuba Tariq Asma Saeed Muhammad Akram Faryal Bukhari Muhammad Abdullah Syeda Sadaf Zehra Shahbaz Gul Hassan Murtaza Hasan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9年第12期455-468,共14页
Objective: Evaluating the bio-reducing activity and various potential, annotates the biological entitties of Fagonia cretica. Method: By fractionating the crude extract with different ethanol-water fraction mixture. T... Objective: Evaluating the bio-reducing activity and various potential, annotates the biological entitties of Fagonia cretica. Method: By fractionating the crude extract with different ethanol-water fraction mixture. This substantiates the reduction potential for the biological synthesis of AgNPs, its antioxidant, anti-urease and anti-Tyrosinase activity. Results: UV-visible spectra confirm the bio-reducing potential for Ag NPs with the optimized 50% ethanol-water fraction mixtur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confirmed the round shaped AgNP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16 nm in optimized 50% fraction mixture. Further evaluating Ethanol-water fraction with 90% and 70% of plant extract showed more potentials for Anti-Tyrosinase and Anti-urease activity. Moreover, diluted 30% fraction exhibits two folds higher Anti-oxidant and Anti urease activity. Conclusion: Overall, this work showed that 50% Ethanol-water fraction has potentially active molecules (among all fractions) primarily involved in bio-reducing potential of Ag NPs and enzymatic assay while 90% mixture proved to be least active. This study suggested electing the optimum mixture fraction of 50% ethanol-water in order to screen the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to inculcate their activity status for clinic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activity Fagonia cretica Nanoparticles Enzymes Assay BIO Reducing Agent
下载PDF
两种培养方式下砷对大叶井口边草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谷兆萍 王昕 +1 位作者 潘义宏 王宏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54-1260,共7页
分别采用水培和土培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种培养方式下砷对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生理生化的影响。将大叶井口边草分两组培养:一组置于0、5、20、50 mgAs.L-1含砷Hoagland营养液下,另一组置于0、50、100和2... 分别采用水培和土培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种培养方式下砷对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生理生化的影响。将大叶井口边草分两组培养:一组置于0、5、20、50 mgAs.L-1含砷Hoagland营养液下,另一组置于0、50、100和200 mgAs.kg-1土培条件下。培养14 d后,测定叶片光合色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砷胁迫导致大叶井口边草叶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OD、CAT、SOD活性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砷浓度增加,无论水培和土培方式,相对于对照,叶绿素a、a+b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但叶绿素a/b无显著差异(P>0.05),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对砷胁迫下大叶井口边草的砷耐性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方式 大叶井口边草(Pteriscretica var.nervosa) 生理生化
下载PDF
间作对不同品种玉米和大叶井口边草吸收积累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秦欢 何忠俊 +2 位作者 熊俊芬 陈丽娟 毕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81-1288,共8页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砷(As)超积累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creticaL.)与玉米品种云瑞6号(ZeamaysL.Yunrui6)、云瑞8号(ZeamaysL.Yunrui8)、云瑞88号(ZeamaysL.Yunrui88)间作对其吸收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大叶井...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砷(As)超积累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creticaL.)与玉米品种云瑞6号(ZeamaysL.Yunrui6)、云瑞8号(ZeamaysL.Yunrui8)、云瑞88号(ZeamaysL.Yunrui88)间作对其吸收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大叶井口边草的生物量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其生物量。与玉米间作显著提高了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和根部对As、Cd的吸收,同时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对Pb的吸收,而地下部对Pb的吸收却有明显增加,尤其以云瑞8号的间作效应最显著。与单作相比,间作能显著提高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含量,只有云瑞88号的茎中As含量明显降低,由单作的310.89mg.kg-1降低至间作的145.86mg.kg-1。研究初步表明,大叶井口边草与云瑞8号间作可提高修复As、Cd、Pb污染土壤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叶井口边草 间作 重金属
下载PDF
间作条件下螯合剂对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熊国焕 高建培 +2 位作者 王宏镔 潘义宏 焦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6-676,共11页
用室内土培试验方法,在采自田间的Pb、Cd和As复合污染土壤中单作或间作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条件下,筛选出修复Pb-Cd-As复合污染土壤较好的种植方式为间作。进一步在间作方式下,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NTA(氨三乙酸... 用室内土培试验方法,在采自田间的Pb、Cd和As复合污染土壤中单作或间作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条件下,筛选出修复Pb-Cd-As复合污染土壤较好的种植方式为间作。进一步在间作方式下,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NTA(氨三乙酸)和EDTA(乙二胺四乙酸)对植物吸收Pb、Cd和As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显著促进了龙葵地上部对Cd的吸收量和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对As的吸收量,间作龙葵地上部吸收Cd和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吸收As含量分别是单作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的1.3倍和1.4倍,说明间作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比单作更有利于修复Pb-Cd-As复合污染土壤。间作条件下,大叶井口边草对螯合剂的耐性比龙葵更强。3、6、12mmol.kg-1EDTA能极显著增加土壤中Pb、Cd有效态含量,从而促进龙葵地上部对Pb吸收和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对Pb、Cd吸收。EDTA比NTA具有更强的提高土壤Pb、Cd有效态的能力,但对土壤As有效态促进作用与EDTA相比,NTA效果极显著,1.5、3mmol.kg-1NTA处理极显著提高土壤As有效态含量及促进龙葵和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对As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重金属 植物提取 龙葵 大叶井口边草 间作
下载PDF
白玉凤尾蕨孢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徐艳 石雷 +1 位作者 刘燕 李东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8-662,共5页
研究了白玉凤尾蕨(Pteris cretica'Albo-lineata')孢子的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法.结果表明: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1/2 MS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可达82.3%;低于2%的蔗糖浓度较适于孢子的萌发;MS培养基中配子体成... 研究了白玉凤尾蕨(Pteris cretica'Albo-lineata')孢子的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法.结果表明: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1/2 MS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可达82.3%;低于2%的蔗糖浓度较适于孢子的萌发;MS培养基中配子体成苗率最高,可达53.4%;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草炭土+河沙(体积比1∶ 1)是播种孢子的理想基质,配子体成苗率达89.2%;当幼孢子体苗的第1片子叶长至1~2 cm长时分苗,移栽到草炭土+蛭石+素砂+有机肥(体积比4∶ 2∶ 2∶ 1)的栽培基质上,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98.1%.幼孢子体苗长至10 cm左右时已经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 孢子 无菌培养 常规繁殖
下载PDF
砷胁迫下不同砷富集能力植物内源生长素与抗氧化酶的关系 被引量:26
7
作者 胡拥军 王海娟 +3 位作者 王宏镔 杨晓燕 李燕燕 殷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14-3224,共11页
采用室内土培法,研究了砷胁迫(0,50,100和200 mg/kg)对凤尾蕨属中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生物量、株高、叶片内源3-吲哚乙酸(IAA)含量、IAA氧化酶(IAAO)... 采用室内土培法,研究了砷胁迫(0,50,100和200 mg/kg)对凤尾蕨属中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生物量、株高、叶片内源3-吲哚乙酸(IAA)含量、IAA氧化酶(IAAO)活性、砷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IAA含量与砷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之间的关系。此外,研究了100 mg/kg砷处理下IAA、IAAO、3种抗氧化酶和MDA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加砷)相比,加砷处理下大叶井口边草的株高和生物量未出现显著变化,但剑叶凤尾蕨在中、高浓度砷胁迫下则显著降低;中、高浓度砷胁迫均使2种植物叶片含砷量、IAA含量显著增加和IAAO活性显著下降,但这种改变在大叶井口边草中更为显著;加砷处理使大叶井口边草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维持或增加,剑叶凤尾蕨中SOD和CAT活性虽能维持,但POD活性则显著下降,说明砷胁迫下大叶井口边草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种植物叶片IAA含量均与砷含量成显著正相关,但在大叶井口边草中,IAA含量还与CAT活性成显著负相关。时间动态研究表明,第13天,大叶井口边草具有最高的IAA含量、最低的IAAO活性以及最低的CAT活性,而剑叶凤尾蕨中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因此,叶片保持较高的IAA含量、较低的IAAO和CAT活性有助于大叶井口边草超量富集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3-吲哚乙酸(IAA) 抗氧化酶 大叶井口边草 剑叶凤尾蕨
下载PDF
龙葵、大叶井口边草和短萼灰叶对Pb、Cd和As污染农田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熊国焕 何艳明 +3 位作者 栾景丽 潘义宏 王宏镔 高建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2-518,共7页
以云南省个旧市重金属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田间试验研究7种配置种植方式下龙葵(Solanumnigrum)、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短萼灰叶(Tephrosia candida)对Pb、Cd和As的吸收特征,探讨3种植物不同配置方式对Pb... 以云南省个旧市重金属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田间试验研究7种配置种植方式下龙葵(Solanumnigrum)、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短萼灰叶(Tephrosia candida)对Pb、Cd和As的吸收特征,探讨3种植物不同配置方式对Pb、Cd和As复合污染农田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供试农田土壤Cd和As含量均超出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所有不同植物配置种植方式中,龙葵地上部对Cd的吸收量最大,为(6.99±0.25)mg.kg-1,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对As的吸收量最大,为(326.98±93.99)mg.kg-1,短萼灰叶地上部对Pb的吸收量最大,为(32.96±5.65)mg.kg-1,均低于超富集植物的临界阈值(Cd 100 mg.kg-1,As 1 000 mg.kg-1,Pb 1 000 mg.kg-1)。比较7种种植方式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提取效率发现,单作龙葵条件下,龙葵地上部对Pb、Cd和As的吸收量最大,年吸收量分别为1 004.97、152.04和1 534.47 g.hm-2,若将Cd和As污染农田土壤修复达到GB 15618—1995中的三级标准,提取效率分别为2.811 6%和1.413%。这说明单作龙葵对Pb、Cd和As复合污染农田具有一定修复潜力,但不适用于修复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植物修复 龙葵 大叶井口边草 短萼灰叶 农田
下载PDF
螯合剂对大叶井口边草Pb、Cd、As吸收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熊国焕 潘义宏 +3 位作者 何艳明 栾景丽 王宏镔 高建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2-289,共8页
用室内土培试验方法,研究在采自田间的Pb、Cd、As、Zn和Cu复合污染土壤上种植大叶井口边草条件下,外源分别添加0、1.5、3、6、12 mmol/kg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氨三乙酸(NT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大叶井口边草吸收Pb、Cd和As的影响... 用室内土培试验方法,研究在采自田间的Pb、Cd、As、Zn和Cu复合污染土壤上种植大叶井口边草条件下,外源分别添加0、1.5、3、6、12 mmol/kg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氨三乙酸(NT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大叶井口边草吸收Pb、Cd和As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螯合剂处理对大叶井口边草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大叶井口边草对3种螯合剂耐性较强;6、12 mmol/kg EDTA处理能极显著提高土壤Pb有效态浓度,进而促进大叶井口边草对Pb的吸收。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Pb吸收量最高达(47.4±1.7)mg/kg,是对照的3.66倍。6、12 mmol/kg EDTA处理能极显著地提高土壤中Cd的有效性,但未促进大井口边草地上部对Cd吸收。6 mmol/kg EDDS和3 mmol/kg NTA显著提高了土壤中As有效态浓度,进而提高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对As的吸收,大叶井口边草地上部吸收As最高达(276±10)mg/kg。6 mmol/kg EDTA和6 mmol/kg EDDS处理下大叶井口边草提取的Pb、As量最大,分别为(317±53)μg/盆和(873±41)μg/盆,说明6 mmol/kg EDDS处理下大叶井口边草对复合污染土壤中As的修复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 大叶井口边草 重金属 螯合剂
下载PDF
砷超富集植物的热解特征及其与砷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聂灿军 阎秀兰 +4 位作者 陈同斌 廖晓勇 潘家荣 周宝利 吴礼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1-726,共6页
不同热解气氛和升温速率的比较研究表明,在空气气氛条件和25℃.min-1的升温速率下,砷超富集植物的热解曲线特征明显且实验速度适中,因此,是适用于砷超富集植物的热解实验条件.在该实验条件下,不同含砷浓度的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 不同热解气氛和升温速率的比较研究表明,在空气气氛条件和25℃.min-1的升温速率下,砷超富集植物的热解曲线特征明显且实验速度适中,因此,是适用于砷超富集植物的热解实验条件.在该实验条件下,不同含砷浓度的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和大叶井口边草(P.cretica L.)的热解温度主要集中在200~500℃之间.与低砷蜈蚣草相比,高砷蜈蚣草在300℃附近热解减弱,而在450℃附近热解加剧,蜈蚣草体内的砷有促使其热解过程向高温方向偏移的趋势;而大叶井口边草体内的砷则促使其在300℃附近热分解程度加剧,而对450℃附近的热解程度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富集植物 蜈蚣草 大叶井口边草 热差分析 热解 升温速率 气氛
下载PDF
凤尾蕨离体培养微繁殖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晓青 李红 +3 位作者 佘建明 黄益洪 王松凤 童红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45-1446,共2页
关键词 凤尾蕨 离体培养 不定芽 微繁殖 完整小植株
下载PDF
大叶井口边草中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艳玲 杨雁 +1 位作者 宋流东 赵勤实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6期33-35,共3页
目的从大叶井口边草中提取出一些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及高效液相法分离大叶井口边草中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结果提取分离得倍半萜8个、二萜7个、黄酮4个、三萜3个和生物碱1个,化合... 目的从大叶井口边草中提取出一些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及高效液相法分离大叶井口边草中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结果提取分离得倍半萜8个、二萜7个、黄酮4个、三萜3个和生物碱1个,化合物共23个。结论该试验中提取的化合物10是首次从大叶井口边草分离得到的。后期将从该试验中分离提取的二萜和倍半萜做了抗艾滋病毒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无抗艾滋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井口边草 成分 黄酮 二萜 三萜
下载PDF
凤尾蕨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丽娟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共7页
凤尾蕨Pteriscretica和Pteirsumbrosa孢子无菌接种于1/2MS大量元素和KP大量元素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置于温度20~22℃、光照强度为2200LUX连续光照的培养室中培养。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记载配子体及孢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形态,以此确定... 凤尾蕨Pteriscretica和Pteirsumbrosa孢子无菌接种于1/2MS大量元素和KP大量元素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置于温度20~22℃、光照强度为2200LUX连续光照的培养室中培养。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记载配子体及孢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形态,以此确定配子体发育类型和配子囊个体发育特性。两凤尾蕨孢子培养5~7d后萌发,原叶体早期发育大致相近,与Oeratopteris发育类型类似:幼原叶体匙形具侧生分生区,同时,存在一些不规则的配子体发育类型,凤尾蕨Pteriscretica的一些个体的发育类型介于Adiantum和Ceratopteris类型之间,而P.umbrosa的一些个体介于Kaulina和Ceratopteris之间。培养25~33d后原叶体达到性成熟,P.cretica以雌性配子体为主,而P.umbrosa则以雄性配子体为主。配子囊发育属薄囊孢子型。孢子体无配子生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 配子体 孢子体 繁殖 生物学 观叶植物
下载PDF
苗药凤尾蕨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紫微 吴佳辉 +4 位作者 石凌钰 温泉 冯育林 杨世林 钟国跃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研究凤尾蕨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凤尾蕨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纯化出化合物,利用NMR和质谱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凤尾蕨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 目的:研究凤尾蕨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凤尾蕨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纯化出化合物,利用NMR和质谱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凤尾蕨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1)、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2)、β-胡萝卜苷(3)、芹菜苷(4)、绿原酸(5)、槲皮素-3-O-芸香糖苷(6)、4-O-咖啡酰奎尼酸(7)、山柰酚-3-O-芸香糖苷(8)、β-谷甾醇(9)、油酸(10)、槲皮素-7-O-芸香糖苷(11)、咖啡酸(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O-α-L-鼠李糖苷(13)、luteolin-7-O-β-D-glucuro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4)、女贞苷(15)、木犀草素-7-O-β-D-龙胆二糖苷(16)、黑曲霉糖(17)。结论:其中,化合物1、7、14~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 化学成分 黄酮类
下载PDF
凤尾蕨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15
作者 徐康东 王巧荣 +2 位作者 刘建华 徐淑楠 崔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39-42,64,共5页
分析凤尾蕨的挥发性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凤尾蕨(PterisCreticaL)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共分离出85个化学成分,鉴别出6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4... 分析凤尾蕨的挥发性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凤尾蕨(PterisCreticaL)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共分离出85个化学成分,鉴别出6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40%,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庚醛(5.480%),,壬醛(4.470%),甲基丁香酚(3.880%),柏木脑(3.797%),正己烷(3.607%),2-己烯醛(3.061%),3,5-二甲氧基甲苯(2.822%),(+).香橙烯(2.624%),芳樟醇(2.539%),异黄樟脑(2.312%),3-辛醇(2.243%),丹皮酚(2.165%),2-正戊基呋喃(2.119%)。本文首次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凤尾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 水蒸气蒸馏 挥发油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
下载PDF
大叶井口边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飞 万仲贤 +3 位作者 徐元翠 张思波 郑良栋 刘磐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8-1372,共5页
目的:研究大叶井口边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RP-C18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叶井口边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1H-NMR、13C-NMR和MS等方法鉴定化... 目的:研究大叶井口边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RP-C18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叶井口边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1H-NMR、13C-NMR和MS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井口边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纯化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nt-3β-hydroxy-kaur-16-ene(1)、ent-2β,15α-dihydroxy-kaur-16-ene(2)、ent-3β,19-dihydroxy-kaur-16-ene(3)、ent-2β,6β,15α-trihydroxy-kaur-16-ene(4)、蕨素B(5)、芹菜素(6)、木犀草素(7)、槲皮素(8)、6-甲氧基槲皮素(9)、6-甲氧基柚皮素(10)、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木犀草苷(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14)、咖啡酸(15)、咖啡酸甲酯(16)、β-谷甾醇(17)。结论:其中,化合物1、3、7~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属 大叶井口边草 化学成分 二萜 黄酮
下载PDF
银叶凤尾蕨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邹娟 赵臣亮 +3 位作者 何康 谭宏燕 张敬杰 潘炉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88-2393,共6页
目的研究银叶凤尾蕨Pteris cretica var.silvestris的化学成分。方法银叶凤尾蕨90%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研究银叶凤尾蕨Pteris cretica var.silvestris的化学成分。方法银叶凤尾蕨90%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β,16α-diol-ent-kaurane(1)、2β,6β,15α-trihydroxy-ent-kaur-16-ene(2)、multikaurane A(3)、2β,15α-diol-ent-kaur-16-ene(4)、cycloart-25-en-3β,24-diol(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β-谷甾醇(7)、正十二烷醇(8)、正十四烷酸(9)、正十六烷酸(10)、十七烷酸乙酯(11)、硬脂酸(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叶凤尾蕨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欧洲凤尾蕨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健 潘玲玲 +3 位作者 彭财英 陈圣加 刘建群 舒积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32-2937,共6页
目的研究欧洲凤尾蕨Pteris cretica L.的化学成分。方法欧洲凤尾蕨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C18半制备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芹素⁃7⁃O... 目的研究欧洲凤尾蕨Pteris cretica L.的化学成分。方法欧洲凤尾蕨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C18半制备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芹素⁃7⁃O⁃鼠李糖苷(1)、4′,5,7⁃三羟基黄酮(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5,7⁃dihydroxychromone⁃7⁃O⁃neohesperidoside(5)、(-)⁃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6)、7S,8R⁃二氢去氢双松柏醇(7)、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8)、7⁃β⁃D⁃glucosyloxy⁃5⁃hydroxy⁃chromone(9)、邻苯二甲酸二正丁基酯(10)、3⁃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甲酯(11)、phenylβ⁃D⁃glucopyranoside(12)、dearabinosyl pneumonanthoside(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2、4、11外,均为首次从凤尾蕨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凤尾蕨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Arsenic hyperaccumulation by brake ferns and their potential in phytoremediation
19
作者 Chaoyang WEI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根圈 环境植物学
下载PDF
蜘蛛人凤尾蕨采孢母株的选择和栽培技术研究
20
作者 赵天荣 蔡建岗 +1 位作者 施永泰 倪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349-16350,共2页
对蜘蛛人凤尾蕨的生物学习性、采孢母株的选择标准、植株对环境条件和肥水的要求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凤尾蕨属(Pteris)植物孢子穴盘育苗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蜘蛛人凤尾蕨 孢子囊 营养叶 母株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