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gume Green Manure and Intercropping for High Biomass Sorghum Production
1
作者 Clark B. Neely Francis M. Rouquette Jr. +3 位作者 Cristine L. S. Morgan Frank M. Hons William L. Rooney Gerald R. Smith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6期605-621,共17页
Before the advent of cheap, synthetic fertilizers, legumes were commonly used as green manure crops for their ability to fix atmospheric nitrogen (N). A three-year study at Overton, TX examined legume integration into... Before the advent of cheap, synthetic fertilizers, legumes were commonly used as green manure crops for their ability to fix atmospheric nitrogen (N). A three-year study at Overton, TX examined legume integration into high-biomass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production systems on a Lilbert loamy fine sand recently cultivated after a fertilized bermudagrass [Cynodon dactylon (L.) Pers.] pasture. In this split-split plot design, ‘Dixie’ crimson clover (Trifolium incarnatum L.) and ‘Iron and Clay’ 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L.) were integrated into a high-biomass sorghum production system to evaluate impacts on N concentration, C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of high-biomass sorghum and their impacts on soil total 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Main plots were split into crimson clover green manure (CLGM) and winter fallow (FALL) followed by three sub-plots split into warm-season crop rotations: cowpea green manure (CPGM), cowpea-sorghum intercrop (CPSR), and sorghum monocrop (SORG). Three N fertilizer treatments (0, 45, 90 kg N∙ha−1) were randomized and applied as sub-sub plots. The CLGM increased (P sorghum biomass yield (16.5 t DM∙ha−1) 28% in year three but had no effect in the first two years. The CPSR treatment reduced sorghum yield up to 62% compared to SORG;whereas CPGM increased sorghum yield 56% and 18% the two years following cowpea incorporation. Rate of N fertilizer had no effect on sorghum biomass yield. Decrease in SOC and soil N over time indicated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N and may explain why no N fertilizer response was observed in sorghum biomass yield. Cowpea showed strong potential as a green manure crop but proved to be too competitive for successful intercropping in high-biomass sorghum product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Biomass Sorghum Legumes Green Manure INTERCROP COWPEA crimson Clover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Nitrogen
下载PDF
鹤山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作牧草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25
2
作者 段舜山 蔡昆争 +1 位作者 王晓明 徐宁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2-17,共6页
野外观测试验于 1997年在广东省鹤山市四季园农场的赤红壤坡地上进行。试验设计了幼龄果园间作番薯 ( A) ;幼龄果园间作花生 ( B) ;幼龄龙眼树间野生牧草 ( C) ;梯田地表裸露( CK)为对照 4个处理 ,采用自制的径流收集器分别测定了各处... 野外观测试验于 1997年在广东省鹤山市四季园农场的赤红壤坡地上进行。试验设计了幼龄果园间作番薯 ( A) ;幼龄果园间作花生 ( B) ;幼龄龙眼树间野生牧草 ( C) ;梯田地表裸露( CK)为对照 4个处理 ,采用自制的径流收集器分别测定了各处理 4场降雨的径流深度、径流系数、水土流失量和侵蚀量等指标。结果表明 ,CK的平均径流深度为 3.4 5mm/ 10 mm,降水流失率为 34 .5% ,平均每 10 mm降雨的土壤侵蚀量为 2 94 .0 3kg/ hm2 ,年土壤侵蚀模数为50 .78t/ ( hm2 ·年 ) ;A、B、C 3个间作不同作物处理的平均地表径流量分别比裸地对照降低4 3.82 %、36.4 5%和 4 7.4 7% ,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比对照减少 94 .4 1%、64.32 %和 73.4 6% ;幼龄果园间作番薯 ( A)处理的保土效果最佳 ,幼龄龙眼树间野生牧草 ( C)处理的保水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坡地 牧草饲料作物 水土保持 幼龄果园
下载PDF
土壤矿物学特征在华南赤红壤有机质稳定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念 吴宏海 +3 位作者 刘晓华 戚文珍 舒月红 何广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0-1098,共9页
以广州市从化的赤红壤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测定了土壤的pH值和机械组成,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含量、氧化铁矿物和粘土矿物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赤红壤剖面的总有机质、稳定有机质含量、矿物稳定有机质含量和... 以广州市从化的赤红壤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测定了土壤的pH值和机械组成,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含量、氧化铁矿物和粘土矿物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赤红壤剖面的总有机质、稳定有机质含量、矿物稳定有机质含量和生化稳定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在整体上是一致的,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矿物稳定有机质主要存在于土壤剖面的中间层,氧化铁矿物则大都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中上层;赤红壤剖面各层位中高岭石含量都占绝对优势,为58.7%~84%,蒙脱石的含量次之,为8.5%~16.8%,除此之外,还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石。蒙脱石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高岭石和三水铝石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土壤有机质与氧化铁矿物的相关性较之与粘土矿物、三水铝石要大得多,有机质含量与无定形铁含量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0,与蒙脱石、高岭石、三水铝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 1、-0.681 2、-0.049 8,可见无定形铁在土壤有机质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醒应更加关注土壤中有机质碳库稳定锁定中的矿物学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矿物学特征 华南赤红壤 有机质稳定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施肥处理对戈壁地滴灌“克瑞森”无核葡萄叶营养元素及产量的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苏学德 李铭 +3 位作者 郭绍杰 张建新 吴鹏 郑强卿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2-14,共3页
通过"3414"施肥处理,利用凯氏定氮法、钒钼黄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克瑞森"无核葡萄叶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与葡萄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叶片全氮含量为21.95~22.60... 通过"3414"施肥处理,利用凯氏定氮法、钒钼黄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克瑞森"无核葡萄叶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与葡萄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叶片全氮含量为21.95~22.60mg/g,全磷为3.25~4.60mg/g,全钾为9.18~10.24mg/g时,葡萄产量随叶片中各元素含量的提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地 滴灌 “克瑞森”无核葡萄 叶分析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戈壁地克瑞森无核葡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苏学德 李铭 +2 位作者 郭绍杰 李鹏程 郑强卿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44-1450,共7页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戈壁地克瑞森无核葡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运用开放式气体交换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克瑞森无核葡萄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C)、细胞间C...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戈壁地克瑞森无核葡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运用开放式气体交换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克瑞森无核葡萄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C)、细胞间CO_2浓度(InTCO_2)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规律;通过果实品质测定实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葡萄在不同灌水条件下Pn年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曲线,在年灌水量为6 750 m^3/hm^2时年平均Pn为13.19μmol/(m^2·s),而年灌水量为4 500 m^3/hm^2时年平均Pn为11.66μmol/(m^2·s),提高了11.6%;E也是灌水多高于灌水少,年平均分别为4.18和2.91mmol/(m^2·s),提高了30.5%;WUE则不同,灌水多低于灌水少,分别为3.13和3.97 mmolCO_2/molH_2O,降低了26.9%。在试验条件下,灌水量越多葡萄产量明显提高,但果实品质随着降低。【结论】在灌水多时葡萄Pn升高,但蒸腾速率也明显增大;在灌水少时,虽然光合速率有所减小,但蒸腾速率大幅度减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表明高的土壤水分显著增大了葡萄蒸腾强度,适度干旱则有利于提高葡萄水分利用效率。另外,在适宜的灌水条件下,既稳定了葡萄产量又提高了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瑞森无核葡萄 不同灌水量 戈壁地 光合特性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广东鹤山赤红壤坡地林茶利用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6
作者 段舜山 章家恩 +1 位作者 蔡昆争 徐宁 《热带地理》 2001年第2期99-103,共5页
野外观测试验于 1997年在广东省鹤山茶叶科技研究所的赤红壤坡地上进行。试验设计了人工林下地表覆盖 (A)、人工林下地表裸露 (B)、等高梯田种植茶树 (C)和等高梯田裸地对照 (CK) 4个处理 ,采用自制的径流收集器分别测定了各处理 4场降... 野外观测试验于 1997年在广东省鹤山茶叶科技研究所的赤红壤坡地上进行。试验设计了人工林下地表覆盖 (A)、人工林下地表裸露 (B)、等高梯田种植茶树 (C)和等高梯田裸地对照 (CK) 4个处理 ,采用自制的径流收集器分别测定了各处理 4场降雨的径流深度、径流系数、水土流失量和侵蚀量等指标。结果表明 ,CK的平均径流深度为 3 72mm/10mm ,降水流失率为 37 2 % ,平均每 10mm降雨的土壤侵蚀量为 43 6kg·hm-2 ,年土壤侵蚀模数为 7 42t·hm-2 ;其它 3个不同植被覆盖处理的地表径流量比裸地对照降低 2 2 0 %~ 6 7 0 8% ,平均土壤侵蚀量减少43 81%~ 90 83% ;林下地表覆盖处理的保土效果最好 ,等高梯田种植茶树处理的保水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坡地 林茶利用模式 水土保持 广东 径流系数 水土流失 侵蚀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配比对干旱戈壁地克瑞森无核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铭 张建新 +3 位作者 郭绍杰 苏学德 吴鹏 郑强卿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0年第5期20-23,共4页
通过"3414"施肥配比处理,研究了干旱区戈壁地不同施肥配比对干旱区戈壁地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有利于葡萄产量的增加,但延迟果实成熟;而P、K肥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并能促进果实提早成熟。在本... 通过"3414"施肥配比处理,研究了干旱区戈壁地不同施肥配比对干旱区戈壁地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有利于葡萄产量的增加,但延迟果实成熟;而P、K肥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并能促进果实提早成熟。在本试验条件下,根据回归方程以及N、P2O5、K2O肥和葡萄价格计算,滴灌葡萄化肥的最佳施用量,N肥为13.8kg/667m2,P2O5肥为8.0kg/667m2,K2O肥为8.4kg/667m2。最高产量施肥量,N肥为14.6kg/667m2,P2O5肥为8.3kg/667m2,K2O肥为9.4kg/667m2。滴灌葡萄N、P2O5、K2O肥的最佳追肥配合比例为N:P2O5:K2O=1:0.58: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地 施肥配比 克瑞森无核 果实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肥料配施对克瑞森葡萄根区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锦强 苏学德 +3 位作者 李鹏程 杨湘 李铭 郭绍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量微生物菌肥、腐殖酸肥与土壤改良剂和无机肥(磷酸钾铵)配施在土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克瑞森葡萄根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共设置复合微生物菌剂30kg/hm^(2)+土壤改良剂45kg/hm^(2)+磷酸钾铵75kg/hm^(2)(T_(1))、复... 【目的】探讨不同量微生物菌肥、腐殖酸肥与土壤改良剂和无机肥(磷酸钾铵)配施在土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克瑞森葡萄根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共设置复合微生物菌剂30kg/hm^(2)+土壤改良剂45kg/hm^(2)+磷酸钾铵75kg/hm^(2)(T_(1))、复合微生物菌剂60kg/hm^(2)+土壤改良剂45kg/hm^(2)+磷酸钾铵75kg/hm^(2)(T_(2))、腐殖酸肥300kg/hm^(2)+土壤改良剂45kg/hm^(2)+磷酸钾铵75kg/hm^(2)(T_(3))、腐殖酸肥600kg/hm^(2)+土壤改良剂45kg/hm^(2)+磷酸钾铵75kg/hm^(2)(T_(4))4个不同处理,以只施土壤改良剂和磷酸钾按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量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腐殖酸肥与土壤改良剂45kg/hm^(2)+磷酸钾铵75kg/hm^(2)配施后对克瑞森葡萄根区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不同肥料配施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0~20cm土层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而对深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增加效果不明显。T_(3)处理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和总微生物数量,其中微生物总量是对照的1.3倍;降低了土壤pH和增加了有效磷含量,其中有效磷含量较对照增加了53.1%,且差异显著(P<0.05)。T_(4)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增加了24.3%。【结论】综合分析来看,腐殖酸肥300+土壤改良剂45+磷酸钾铵75的配施显著增加了葡萄根区土壤放线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对克瑞森葡萄根区土壤的作用效果要优于其他配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瑞森葡萄 肥料配施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施肥对干旱区滴灌克瑞森葡萄肥料利用率及戈壁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学德 李铭 +1 位作者 郭绍杰 李鹏程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4,53,共5页
通过"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干旱区滴灌克瑞森葡萄肥料利用率及戈壁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N2P2K2处理的... 通过"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干旱区滴灌克瑞森葡萄肥料利用率及戈壁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N2P2K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12%、16.67%和38.56%;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51.53 kg/kg、68.58 kg/kg和102.87 kg/kg。N2P2K2处理不同深度戈壁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呈规律性变化趋势,花前氮、钾及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果实采收后,磷含量明显低于果实采收后;果实采收后各个施肥处理土壤肥力大部分高于花前,长期施肥显著影响克瑞森葡萄果实采收后戈壁土壤养分含量。因此,无论提高肥料利用率还是保持戈壁土壤肥力,均应选择氮磷钾配合追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克瑞森葡萄 田间肥料 肥料利用率 戈壁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钙镁磷肥及其镁磷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武华 杨学明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在赤红土和石灰性土中,钙镁磷肥及其镁磷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赤红土中施钙镁磷肥于水稻优于施过磷酸钙,其中镁和磷对水稻的生物产量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在石灰性土中,钙镁磷肥比过磷酸钙稍差,但二者未达显著差异。
关键词 赤红土 石灰性土 钙镁磷肥 镁磷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