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subcutaneous tocilizumab to prepare intravenous solutions for COVID-19 emergency shortage:Comparative analytical study of physicochemical quality attributes 被引量:1
1
作者 Natalia Navas Jesús Hermosilla +4 位作者 Anabel Torrente-Lopez Jose Hernandez-Jimenez Jose Cabeza Raquel Perez-Roblesa Antonio Salmeron-Garcí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532-545,共14页
COVID-19,a disease caused by the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 V-2,has produced a serious emergency for global public health,placing enormous stress on national health systems in many countries.Several studies suggest tha... COVID-19,a disease caused by the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 V-2,has produced a serious emergency for global public health,placing enormous stress on national health systems in many countries.Several studies suggest that cytokine storms(interleukins)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evere cases of COVID-19.Neutralizing key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could therefore be of great value in reducing the mortality rate.Tocilizumab(TCZ)in its intravenous(IV)form of administration-Ro Actemra?20 mg/m L(Roche)-is indicated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CRS patients.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have concluded that inhibition of IL-6 with TCZ appears to be efficacious and safe,with several ongoing clinical trials.This has led to a huge increase in demand for IV TCZ for treating severe COVID-19 patients in hospitals,which has resulted in drug shortages.Here,we present a comparability study assessing the main critical physicochemical attributes of TCZ solutions used for infusion,at 6 mg/m L and 4 mg/m L,prepared from Ro Actemra?20 mg/m L(IV form)and from Ro Actemra?162 mg(0.9 m L solution pre-filled syringe,subcutaneous(SC)form),to evaluate the use of the latter for preparing clinical solutions required for IV administration,so that in a situation of shortage of the IV medicine,the SC form could be used to prepare the solutions for IV delivery of TCZ.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during the current pandemic all the medicines are used off-label,since none of them has yet been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TOCILIZUMAB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IV and SC medicines
下载PDF
A critical quality parameter in quantitative fused-core chromatography: The injection volume
2
作者 Jente Boonen Matthias D’hondt +3 位作者 Lieselotte Veryser Kathelijne Peremans Christian Burvenich Bart De Spiegeleer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13年第5期330-334,共5页
As part of the method development, the injection volume as a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 in fast fused-core chromatography was evaluated. Spilanthol, a pharmaceutically interesting N- alkylamide currently under investi... As part of the method development, the injection volume as a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 in fast fused-core chromatography was evaluated. Spilanthol, a pharmaceutically interesting N- alkylamide currently under investigation in our laboratory, was chosen as the model compound. Spilanthol was dissolved in both PBS and MeOH/H20 (70/30, v/v) and subsequently analyzed using a fused-core system hereby selecting five chromat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retention time, area, height, theoretical plates and symmetry factor) as responses.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jection volum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ot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erformance of fused-core chromatography, a phenomenon which is confounded with the nature of the used sample solvent. From 2 ~tL up to 100 laL injection volume with PBS as solvent, the symmetry factor decreased favorably by 20%. Moreover, the theoretical plates and the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area and height) increased up to 30%. On the contrary, in this injection volume range, the theoretical plates for the methanol-based samples decreased by more than 60%, while the symmetry factor increased and the height decreased, both by 30%. The injection volume is thus a critical and often overlooked parameter in fused-core method description and val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lanthol Fused-core (pore-shell Halo) HPLC Superficially porousparticles (SPP) Injection volume ToPical patch critical quality method-attribute (CQA)
下载PDF
过程分析技术在皮肤递药制剂先进制造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一点 罗华菲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2期109-117,共9页
过程分析技术(PAT)对于提高皮肤递药制剂制造过程的过程控制和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PAT技术在皮肤递药制剂先进制造中的应用,介绍了PAT与化学计量学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常用的PAT工具及其在近年的具体应用实例。未来,PAT将在... 过程分析技术(PAT)对于提高皮肤递药制剂制造过程的过程控制和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PAT技术在皮肤递药制剂先进制造中的应用,介绍了PAT与化学计量学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常用的PAT工具及其在近年的具体应用实例。未来,PAT将在皮肤递药制剂制造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此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稀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制造 过程分析技术 关键质量属性 皮肤递药制剂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国产艾司唑仑原料药及其片剂关键质量属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沈丹丹 胡振晶 +1 位作者 曾令高 唐华 《中国药业》 2024年第3期19-25,共7页
目的为艾司唑仑片一致性评价质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产艾司唑仑原料药及其片剂关键质量属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生产工艺特点,基于风险评估确定关键质量属性指标,比较艾司唑仑原料药及其片剂国内外质量标准中关键质量属性指标控... 目的为艾司唑仑片一致性评价质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产艾司唑仑原料药及其片剂关键质量属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生产工艺特点,基于风险评估确定关键质量属性指标,比较艾司唑仑原料药及其片剂国内外质量标准中关键质量属性指标控制差异,总结现行质量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结果艾司唑仑原料药现行标准202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ChP2020)有关物质项下缺失特定杂质控制,同时原料药生产企业缺失基因毒性杂质研究与控制策略。艾司唑仑片现行标准ChP2020溶出条件区分力弱,溶出量、含量均匀度及含量测定紫外光谱法准确性差,有关物质控制策略不合理,不能反映国产艾司唑仑片的真实质量差异;一致性评价后,注册质量标准明显提升,主要是有关物质色谱条件及已知杂质限度差异较大。结论建议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开展艾司唑仑质量研究时,重点关注有关物质、杂质谱、基因毒性杂质、溶出度、含量均匀度、含量测定等关键质量属性指标,优化产品处方及工艺设计,以提高产品质量。建议修订ChP2020艾司唑仑原料药及其片剂的质量标准,以满足已上市药品质量监管的需求,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唑仑 关键质量属性 质量标准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设计空间的金银花-连翘药对水提取工艺研究
5
作者 崔婷 李美洲 +4 位作者 甘力帆 林嘉明 梁丽金 黄醒鹏 张志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0,共14页
目的优选金银花-连翘药对水提取工艺。方法借助网络药理学对金银花-连翘潜在的活性成分进行初步筛选,再结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金银花、连翘项下规定的质量标志物及参考文献确定指标性成分,同时以金银花-连翘药对的出膏率及指标... 目的优选金银花-连翘药对水提取工艺。方法借助网络药理学对金银花-连翘潜在的活性成分进行初步筛选,再结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金银花、连翘项下规定的质量标志物及参考文献确定指标性成分,同时以金银花-连翘药对的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的提取率作为水提取工艺的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筛选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s),通过Box-Be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CQAs和CPPs之间的交互作用,构建金银花-连翘水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结果筛选出酚酸类、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作为金银花-连翘药对的指标成分,饮片规格、提取时间、提取加水量为关键工艺参数。基于设计空间确定的最佳水提取工艺参数为:连翘饮片规格0.8~1.2 cm,一煎加12倍量水,提取30~50 min,二煎加10倍量水,提取25~30 min。结论运用设计空间验证提取工艺所得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表明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为金银花-连翘药对的工艺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连翘 网络药理学 响应面法 关键工艺参数 关键质量属性 设计空间法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quality by design in the current drug development 被引量:11
6
作者 Lan Zhang Shirui Mao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Quality by Test was the only way to guarantee quality of drug products before FDA launched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manufacture processes, FDA generalized Quality by Design(QbD) i... Quality by Test was the only way to guarantee quality of drug products before FDA launched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manufacture processes, FDA generalized Quality by Design(QbD) in the field of pharmacy,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how materials and process parameters affect the quality profile of final products. The application of QbD in drug formulation and process design is based on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s of variability and the manufacture process. In this paper,the basic knowledge of QbD, the elements of QbD, steps and tools for QbD implementation in pharmaceutics field, including risk assessment, design of experiment, and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 are introduced briefly. Moreover,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s of QbD in various pharmaceutical related unit operations are summarized and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by design(QbD)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 DESIGN of experiment(DoE) Risk assessment Near infrared(NIR)spectroscopy
下载PDF
Applications of quality by design(QbD) and its tools in drug delivery 被引量:2
7
作者 Lan Zhang Shirui Mao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6年第1期144-145,共2页
Quality by Test (Qb T) was the only way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drug products before FDA launches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c GMP)[1], which is an approach without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 Quality by Test (Qb T) was the only way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drug products before FDA launches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c GMP)[1], which is an approach without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FDA generalized Quality by Design (QbD) in the field of pharmacy (2)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Qb D brings cost-efficiency and simplicity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to re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by Design(QbD)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 DESIGN of experiment(DoE)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
下载PDF
基于设计空间法优化通便凝胶贴剂的提取工艺
8
作者 陈程 李小宁 +4 位作者 李伟泽 赵宁 马远涛 李健 杨洁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98-2605,共8页
目的:采用设计空间法结合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优化通便凝胶贴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白术内酯Ⅰ、藁本内酯、总黄酮质量分数和浸膏得率等指标为关键质量属性(CQA),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泡时间、加乙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体积分数... 目的:采用设计空间法结合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优化通便凝胶贴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白术内酯Ⅰ、藁本内酯、总黄酮质量分数和浸膏得率等指标为关键质量属性(CQA),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泡时间、加乙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体积分数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关键性工艺参数(CPPs)为提取次数、加乙醇量、乙醇体积分数;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CQA与CPPs的数学模型,设定CQA的控制限度,通过Monte-Carlo仿真法计算获得设计空间并验证分析。结果:构建的数学模型二次项回归拟合模型P<0.05,失拟项>0.1,能较好地描述CQA与CPPs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45 min、加乙醇量12.0~12.4倍、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数3次、乙醇体积分数52%~57%。结论:优化通便凝胶贴剂提取工艺所得到的理论值与预测值结果接近,表明该法稳定可靠,可为该制剂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便凝胶贴剂 设计空间 提取工艺 关键工艺参数 关键质量属性
下载PDF
药用辅料硅酸镁铝质量研究及标准修订
9
作者 赵恂 邢海艳 +3 位作者 张锦琳 金鹏 袁耀佐 陈蕾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目的:修订《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中硅酸镁铝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掌握了解作为药用辅料的硅酸镁铝的关键质量属性;通过文献研读和标准比对,聚焦本品《中国药典》标准与欧美药典标准在项目设置、测定方法、限度... 目的:修订《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中硅酸镁铝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掌握了解作为药用辅料的硅酸镁铝的关键质量属性;通过文献研读和标准比对,聚焦本品《中国药典》标准与欧美药典标准在项目设置、测定方法、限度规定等方面的异同;通过实验手段,验证或优化相关质量属性的测定方法,并用于测定代表性的样品,在此基础上,设定合理的限度指标。结果:(1)修订了对来源描述:标准比对发现中外药典来源规定差异较大,《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为膨胀性较差的双层结构高岭石,而欧美药典规定其来源膨胀性好的三明治式三层结构的蒙脱石和皂石;(2)增订了鉴别方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鉴别的专属性较差,参考USP增加了X-粉末衍射法,分别对4个厂家不同类型的硅酸镁铝采用薄膜法和粉末法进行测定;(3)修订了用于考察产品功能的旋转黏度测定法,对19批国内外药用辅料硅酸镁铝进行测定,发现79%批次在规定限度内,国内外产品在该功能性指标方面略有差异;(4)修订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滴定法测定铝镁含量及比例,发现进口样品的所有含量测定结果均不合格,采用新建立的ICP-OES方法对23批样品进行测定,发现国产硅酸镁铝的铝镁比均不在规定范围内,而进口硅酸镁铝均在规定范围内。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了USP中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硅酸镁铝中镁铝比的数据,Sig=0.65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硅酸镁铝标准存在一定缺陷,本研究结果对其进行了修订,并已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镁铝 X-粉末衍射法 黏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关键质量属性 质量标准 药用辅料
下载PDF
质量源于设计在注射液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路婷婷 池芳泽 +2 位作者 杨保姣 高培培 刘清梁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4期151-153,共3页
本文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应用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进行注射液生产工艺的开发,以确保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小容量注射剂,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称量、配制、过滤、灌封、灭菌、灯检、包装、入库。工艺研究主要针对初始风险评估中确定的... 本文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应用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进行注射液生产工艺的开发,以确保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小容量注射剂,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称量、配制、过滤、灌封、灭菌、灯检、包装、入库。工艺研究主要针对初始风险评估中确定的高、中风险工艺变量进行研究,明确关键工艺参数(CPP)及控制策略。结论:通过QbD理念,能够快速准确全面的得到影响关键质量属性的工艺参数,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及控制策略,从而确保可以生产出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注射液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BD 关键质量属性(cqas) 关键工艺参数(CPP) 注射液
下载PDF
枳椇子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关键质量属性研究
11
作者 邵文卓 王虹 +3 位作者 张德成 张震宇 刘国香 林桂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83-789,共7页
目的:研究枳椇子降尿酸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确定枳椇子降尿酸提取物关键质量属性提供依据。方法:用水、50%乙醇、70%乙醇及95%乙醇提取枳椇子药液后,分别采用单级萃取和多级萃取制备不同萃取部位,测定各部位黄酮类成分含量,考察各部位对... 目的:研究枳椇子降尿酸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确定枳椇子降尿酸提取物关键质量属性提供依据。方法:用水、50%乙醇、70%乙醇及95%乙醇提取枳椇子药液后,分别采用单级萃取和多级萃取制备不同萃取部位,测定各部位黄酮类成分含量,考察各部位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结果:除了95%乙醇提取液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较弱外,其他三种溶剂提取液抑制作用均较好。单级萃取水饱和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石油醚剩余水部位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高,相应部位黄酮类成分含量也较高;多级萃取乙酸乙酯部位抑制率高,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也较高。另外,无论单级萃取还是多级萃取,残留的水液仍然具有一定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而多级萃取残留的水液中无黄酮类成分。结论:枳椇子降尿酸的成分为极性较大的一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可以成为枳椇子降尿酸提取物的关键质量属性之一,还有极性大、水溶性好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作用的成分需要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子 黄酮类成分 关键质量属性 尿酸 黄嘌呤氧化酶 单级萃取 多级萃取
下载PDF
不同供应商十八醇对盐酸吗啡缓释片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
12
作者 董泽民 余春梅 +3 位作者 熊莉平 徐洁 罗立骏 曾令高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3期12-17,共6页
目的考察2个供应商的十八醇对盐酸吗啡缓释片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方法将2个供应商的十八醇与盐酸吗啡混合,进行原辅料相容性试验;采用熔融制粒法制备盐酸吗啡缓释片,比较2个供应商的十八醇所制备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并考察其稳定性。结... 目的考察2个供应商的十八醇对盐酸吗啡缓释片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方法将2个供应商的十八醇与盐酸吗啡混合,进行原辅料相容性试验;采用熔融制粒法制备盐酸吗啡缓释片,比较2个供应商的十八醇所制备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2个供应商的十八醇与盐酸吗啡均有良好相容性;所制备的产品在晶型、硬度、脆碎度、含量、有关物质、溶出曲线等关键质量属性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稳定性均良好。结论2个供应商的十八醇可相互替换,均能保证盐酸吗啡缓释片质量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醇 盐酸吗啡缓释片 关键质量属性 稳定性 相容性试验 供应商变更
下载PDF
在线近红外光谱在我国中药研究和生产中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洋 吴志生 +4 位作者 潘晓宁 史新元 郭明晔 徐冰 乔延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32-2638,共7页
中药生产过程具有多单元复杂性特点,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均会影响中药产品的最终质量,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和不污染环境等优势,能够作为一种快速评价中药生产过程中关键质量属性的分析技术。以院校相关研究为切入点,系统阐... 中药生产过程具有多单元复杂性特点,制剂生产的各个环节均会影响中药产品的最终质量,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和不污染环境等优势,能够作为一种快速评价中药生产过程中关键质量属性的分析技术。以院校相关研究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生产过程分析与控制方面的应用,并结合院校中药生产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平台搭建为例,以此为依据阐明中药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的可行性。进而,从企业应用角度出发,较为全面的综述了目前国内大多数应用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中药生产企业的研究成果及其中药产品。按照中药产品的两大剂型(液体制剂与固体制剂)进行分类,以液体制剂不同生产环节(提取、浓缩及醇沉等)为区分点,以固体制剂不同成品剂型(片剂、胶囊剂及膏剂等)为区分点,分别对近10年来中药生产过程中在线近红外应用进行系统综述,阐明中药生产全过程在线近红外技术应用的可靠性,为中药生产现代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近红外光谱 关键质量属性 质量控制 中药 生产过程
下载PDF
中药关键质量属性快速评价(Ⅱ):NIR光谱解析策略例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裴艳玲 吴志生 +2 位作者 史新元 周璐薇 乔延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91-2396,共6页
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作为目前中药关键质量属性快速评价热门技术,广泛应用于提取、浓缩、醇沉、纯化等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由于谱带严重重叠,谱峰较宽,吸收信号弱等特征,NIR需采用化学计量学建立模型。当... 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作为目前中药关键质量属性快速评价热门技术,广泛应用于提取、浓缩、醇沉、纯化等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由于谱带严重重叠,谱峰较宽,吸收信号弱等特征,NIR需采用化学计量学建立模型。当前,光谱解析是NIR分析的研究热点,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率先综述国内外NIR光谱解析的研究进展及主要方法。其中包括:物质吸收的光谱差异对特征信号提取的主成分分析法;光谱波段筛选,寻找物质特征吸收波段,解析物质结构与特征波段关系的偏最小二乘法;针对扰动(温度、浓度、压力等)引起的光谱变化,通过同步、异步光谱相关峰对光谱进行分析,解析引起光谱变化的特征基团的二维相关光谱法;用量子力学方法对物质结构的能量变化进行计算,解析分子能量变化与光谱变化关系的密度泛函理论法。最后,结合实例,考虑中药组分复杂性特点,从单一药效指标成分出发,采用氘代DMSO技术指认不同浓度的绿原酸NIR吸收特征,验证金银花提取过程中在线NIR模型绿原酸成分变量筛选的可靠性,阐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筛选的特征波段与绿原酸光谱特征吸收的一致性,建立了一种中药NIR关键质量属性的光谱解析策略,为中药NIR关键质量属性快速准确评价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变量筛选 光谱解析 关键质量属性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分析头孢拉定颗粒的关键质量属性及对其量值的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瑜 朱俐 尹利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3-208,I0003,共7页
目的利用国家评价性抽验平台数据库中的数据,探索头孢拉定颗粒质量关键质量属性及快速定量方法。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因子分析建立模式识别方法,探索不同厂家头孢拉定颗粒质量和工艺的一致性;利用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定量模... 目的利用国家评价性抽验平台数据库中的数据,探索头孢拉定颗粒质量关键质量属性及快速定量方法。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因子分析建立模式识别方法,探索不同厂家头孢拉定颗粒质量和工艺的一致性;利用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定量模型,对头孢拉定颗粒中头孢拉定含量、头孢氨苄含量和水分含量进行快速量值预测。结果利用模式识别模型可区分不同厂家头孢拉定颗粒的质量和工艺一致性,建立的PLS定量模型能实现对头孢拉定含量、头孢氨苄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快速预测。结论国家评价性抽验平台对为药品监管及靶向抽验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因子分析 模式识别 关键质量属性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生物类似药分析相似性评价的相关统计学方法考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克坚 赵清波 +4 位作者 李婵娟 王陵 李晨 潘海涛 夏结来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在生物类似药的质量比对研究中,为评价候选药与参照药的分析相似性,FDA建议对3个不同层级的关键质量属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本文建立第1层级的关键质量属性分析相似性评价的步骤及方法,重点讨论如何确定候选药与参照药的样本量n_T... 目的在生物类似药的质量比对研究中,为评价候选药与参照药的分析相似性,FDA建议对3个不同层级的关键质量属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本文建立第1层级的关键质量属性分析相似性评价的步骤及方法,重点讨论如何确定候选药与参照药的样本量n_T,n_R。方法利用判断方差齐性的F检验介绍方差相似性检验假设及统计量的建立;利用高个体差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及双单侧检验的性质等建立分析相似性检验假设及统计量,并由推导得到的检验效能的精确公式确定样本量。结果在分析相似性评价过程中将n_R控制在[n_T,1.5n_T]内,根据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参数组合的样本量,提出了确定n_T,n_R的策略,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评价生物类似药分析相似性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结论本文提出的样本量确定策略及评价分析相似性的步骤与方法可应用到实际的分析相似性研究中;同时由推导得到的检验效能精确公式还可获得其他参数组合的样本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类似药 分析相似性 关键质量属性 样本量
下载PDF
原料药研发中关键工艺参数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小莉 陈家润 刘卫海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为原料药研发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CPP)的确定提供思路,对完善原料药生产工艺控制打下基础。方法与结果举例阐述如何确定关键质量属性(CQA),并通过分析CQA与工艺步骤及其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潜在CPP,设计单因素或多变量实验确定CP... 目的为原料药研发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CPP)的确定提供思路,对完善原料药生产工艺控制打下基础。方法与结果举例阐述如何确定关键质量属性(CQA),并通过分析CQA与工艺步骤及其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潜在CPP,设计单因素或多变量实验确定CPP。结论 CPP的确定,有助于提高原料药生产工艺控制水平与提升原料药研发的质量,提高原料药注册申报的批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药 关键质量属性(CQA) 工艺步骤 关键工艺参数(CPP)
下载PDF
FDA对撒拌及经鼻胃管等特殊给药方式的固体口服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要求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倩 南楠 +3 位作者 许鸣镝 孙娴 张广超 朱嘉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8期1443-1447,共5页
研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撒拌及经鼻胃管等特殊给药方式的固体口服仿制药如何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要求及相关指导原则,针对该类仿制药物关键质量属性、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设计、体外鼻胃管对比试验等多个方面对FDA发布的《单项品... 研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撒拌及经鼻胃管等特殊给药方式的固体口服仿制药如何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要求及相关指导原则,针对该类仿制药物关键质量属性、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设计、体外鼻胃管对比试验等多个方面对FDA发布的《单项品种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中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为企业研发该类仿制药产品及开展相关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及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拌研究 鼻管给药 胃管给药 关键质量属性 生物等效性试验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下载PDF
QbD理念在药品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苏娴 高云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9期178-180,共3页
质量源于设计(Qb D)在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有关质量控制文件的推动下,已经成为科学技术与质量风险相结合的系统新研发方法。本文结合ICH及FDA关于Qb D的指南,分析了Qb D的目的,概述了实... 质量源于设计(Qb D)在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有关质量控制文件的推动下,已经成为科学技术与质量风险相结合的系统新研发方法。本文结合ICH及FDA关于Qb D的指南,分析了Qb D的目的,概述了实施Qb D方法的6种要素,列举了目前常用的实施Qb D几种工具:先验知识、风险评估、过程分析、机理模型、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并综述了FDA实施Qb D的情况及获益。Qb D已被国际注册和国际药品研发认识,而对于中国制药工业来说,为提高药物研发和审评的质量和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在技术指导文件和监管法律法规层面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Qb D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制药业整体的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药品研发 设计空间 关键质量属性
下载PDF
中药关键质量属性快速评价:近红外化学成像可视化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璐薇 吴志生 +2 位作者 史新元 裴艳玲 乔延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68-2574,共7页
近红外化学成像是一门新兴的中药关键质量属性快速分析技术。它将传统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成像技术相结合。本文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化学成像可视化的核心部件;重点阐述高维数据可靠性获取、转化、分析及应用;综述了近红外化学成像在制药... 近红外化学成像是一门新兴的中药关键质量属性快速分析技术。它将传统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成像技术相结合。本文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化学成像可视化的核心部件;重点阐述高维数据可靠性获取、转化、分析及应用;综述了近红外化学成像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研究,分析了近红外成像技术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化学成像 过程分析技术 中药关键质量属性 可视化 图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