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地理种群间快速耐热性差异
1
作者 陈明叶 刘建泽 +1 位作者 赵久佳 刘玉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目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与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是世界性果树害虫,气候变暖对其各自地理种群的发生与危害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成虫地理种群间快速耐热性及其可塑性差异,以期为其... 【目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与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是世界性果树害虫,气候变暖对其各自地理种群的发生与危害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成虫地理种群间快速耐热性及其可塑性差异,以期为其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基底条件(未经预处理)下与经过35℃预处理2 h的热锻炼条件下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成虫在恒温42.5℃下的击倒时间(knockdown time, KDT)与临界高温(critical thermal maximum, CTMax),系统比较了桃小食心虫吉林种群、郑州种群和实验室种群及梨小食心虫吉林种群、郑州种群、南昌种群和实验室种群等不同地理种群成虫的快速耐热性及其可塑性异同。【结果】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各地理种群成虫的KDT变化较为一致,两种食心虫各种群间与性别间的KDT均无显著差异,而热锻炼使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的KDT分别显著提高14.63和55.12 s,种群、性别和锻炼3个因子间两两交互或三者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各自地理种群的成虫对CTMax反应差异较大,桃小食心虫成虫种群间CTMax差异显著,高低依次为吉林种群[(38.57±1.61)℃]、郑州种群[(37.60±1.32)℃]和实验室种群[(37.24±1.46)℃],锻炼对桃小食心虫成虫CTMax的影响显著,且与种群存在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热锻炼使吉林和郑州种群的CTMax分别显著提高了2.05和1.34℃,而室内种群基底CTMax与热锻炼后无显著差异。梨小食心虫成虫种群间CTMax差异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南昌种群[(39.20±1.81)℃]、吉林种群[(38.63±1.42)℃]、郑州种群[(38.27±1.32)℃]和实验室种群[(38.15±1.51)℃],热锻炼对梨小食心虫成虫CTMax的影响显著,且与种群存在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热锻炼仅显著提高了郑州种群的CTMax [基底:(38.18±1.34)℃;热锻炼后:(39.17±0.60)℃],而对吉林种群、南昌种群和实验室种群的CTMax均无显著提高。性别因子、及其与种群或热锻炼的交互作用以及这3个因子三者交互作用分别对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成虫CTMax影响均不显著。【结论】与中部种群相比,桃小食心虫北方种群快速耐热性较强;而梨小食心虫南部、中部、北部种群间,南方种群快速耐热性较强;实验驯化均会降低两种食心虫的快速耐热性;锻炼会分别提高两种食心虫的快速耐热性,但不同种群间耐热可塑性不一致,上述结论可能由于物种间的热适应进化机制不同及地理种群间生存环境差异所致。厘清桃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地理种群间快速耐热性及其可塑性的异同,对气候变暖条件下昆虫热适应研究与果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 地理种群 耐热性 耐热可塑性 击倒时间 临界高温
下载PDF
南方养殖鲍优选群体杂合子一代热耐受性分析
2
作者 曹明睿 陈政强 +2 位作者 李元跃 陈融斌 张婷婷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以同月龄的南方鲍普通养殖群体(皱纹盘鲍)种苗为对照,采用动态法和静态法研究南方养殖鲍优选群体杂合(♂亲本(西氏鲍♀×皱纹盘鲍♂)×♀亲本(绿鲍♀×皱纹盘鲍♂))子一代种苗的热耐受性,并对其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以同月龄的南方鲍普通养殖群体(皱纹盘鲍)种苗为对照,采用动态法和静态法研究南方养殖鲍优选群体杂合(♂亲本(西氏鲍♀×皱纹盘鲍♂)×♀亲本(绿鲍♀×皱纹盘鲍♂))子一代种苗的热耐受性,并对其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ZM)的热胁迫响应情况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南方养殖鲍优选群体杂合子一代种苗的高起始致死温度为(33.36±0.03)℃,略高于对照组的(33.13±0.02)℃;当初始水温分别为21.0,24.0,27.0℃时,南方养殖鲍优选群体杂合子一代种苗的最大临界温度分别达到(30.27±0.45),(32.57±0.31),(33.07±0.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80±0.36),(30.87±0.40),(31.67±0.32)℃;持续升温环境下,南方养殖鲍优选群体杂合子一代种苗的热耐受指数高达(1918.75±208.11)℃·h,远高于对照组的(922.56±138.18)℃·h;高温胁迫下,南方养殖鲍优选群体杂合子一代种苗的肝胰腺酶SOD、CAT、ACP、LZM活性分别从(9.02±0.45)U/mg提升至(21.96±2.02)U/mg、从(7.22±0.77)U/mg提升至(11.07±1.40)U/mg、从(63.38±5.48)U/mg提升至(175.12±18.30)U/mg、从(42.45±4.87)U/mg提升至(112.71±7.47)U/mg,与对照组相比较,其肝胰腺酶SOD、CAT、ACP、LZM具有更好的热胁迫响应效果和高温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养殖鲍 优选群体 高起始致死温度 最大临界温度 热耐受性 肝胰腺酶
下载PDF
我国4种重要海水经济鱼类热忍受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廖一波 陈全震 +2 位作者 曾江宁 高爱根 刘晶晶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8-460,共3页
为了探明我国重要海水经济鱼类的热忍受能力,分别采用急性升温和缓慢升温两种方法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鲈鱼Lateolabrax joponicus、真鲷Pagrosomus major、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进行了室内热效应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探明我国重要海水经济鱼类的热忍受能力,分别采用急性升温和缓慢升温两种方法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鲈鱼Lateolabrax joponicus、真鲷Pagrosomus major、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进行了室内热效应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自然起始水温为28.5℃条件下,大黄鱼,鲈鱼和黑鲷的急性升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34.2,33.9和36.4℃;大黄鱼,鲈鱼,真鲷和黑鲷的临界热最大值(critical thermalmaxima,CTmax)分别为35.0,34.7,32.7和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热忍受 温排水 急性热忍受 临界热最大值
下载PDF
中华鳖新孵幼体的热耐受性、体温昼夜变化和运动能力的热依赖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平跃 徐晓寅 +1 位作者 陈慧丽 计翔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161-1165,共5页
研究中华鳖新孵幼体的热耐受性、体温及温度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下 ,选择体温分别为 2 8.0℃和 30 .3℃ ;潮湿环境下 ,临界高温和低温分别为 40 .9℃和 7.8℃ .在缺乏温度梯度的热环境中 ,水温对幼鳖体温的影... 研究中华鳖新孵幼体的热耐受性、体温及温度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下 ,选择体温分别为 2 8.0℃和 30 .3℃ ;潮湿环境下 ,临界高温和低温分别为 40 .9℃和 7.8℃ .在缺乏温度梯度的热环境中 ,水温对幼鳖体温的影响比气温更直接 ,体温和环境温度的昼夜变化相一致 ,说明幼鳖生理调温能力很弱 .在有温度梯度的热环境中 ,幼鳖能通过行为调温将体温维持到较高且较恒定的水平 ,导致体温昼夜变化不明显 .幼鳖运动能力有显著的热依赖性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增强 .体温31.5℃时 ,幼鳖的运动表现最好 ,最大续跑距离、单位时间跑动距离和单位时间停顿次数分别为 1.87m、4 92m·min-1和 6 .2次·min-1.体温过高时 ,运动能力下降 .当体温为 33 .0℃时 ,最大续跑距离、单位时间跑动距离和单位时间停顿次数分别为 1.30m、4.2 8m·min-1和 7.7次·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新孵幼体 耐热受性 体温昼夜变化 运动能力 热依赖性
下载PDF
四种主要经济贝类的热忍受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廖一波 陈全震 +3 位作者 曾江宁 高爱根 刘晶晶 孙庆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4,共5页
对中国4种经济贝类——泥蚶Tegillarca granosa、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和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Larmark的临界热最大值(CTMax)进行了室内热效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自然起始水温为28.0... 对中国4种经济贝类——泥蚶Tegillarca granosa、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和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Larmark的临界热最大值(CTMax)进行了室内热效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自然起始水温为28.0℃时,泥蚶、长牡蛎、缢蛏和贻贝的48-hCTMax分别为39.3℃,38.8℃,38.3℃和32.2℃。泥蚶、长牡蛎、缢蛏和贻贝的热忍受能力分别为泥蚶>长牡蛎>缢蛏>贻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温度 热忍受 临界热最大值
下载PDF
褐飞虱不同虫态的耐热性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吕亮 常向前 +2 位作者 张舒 杨小林 袁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5,122,共5页
温度是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室内25℃、L∥D=16h∥8h、80%RH条件下终年饲养的褐飞虱1日龄初孵若虫、10日龄高龄(4~5龄)若虫、羽化1日龄短翅型和长翅型雌雄成虫为研究对象,采用持续升温和恒温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比... 温度是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室内25℃、L∥D=16h∥8h、80%RH条件下终年饲养的褐飞虱1日龄初孵若虫、10日龄高龄(4~5龄)若虫、羽化1日龄短翅型和长翅型雌雄成虫为研究对象,采用持续升温和恒温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比较了褐飞虱各虫态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长翅雄成虫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耐热性差;短翅型雌成虫耐热性强;成虫的耐热性强于若虫。开展对昆虫的耐热性研究可为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临界高温(ctmax ℃) 耐热性
下载PDF
石岛湾四种常见鱼类的热耐受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窦硕增 南鸥 +3 位作者 曹亮 宋骏杰 田洪林 刘永叶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6-64,共9页
作者分别采用动态法和静态法两种实验方法,以石岛湾4种常见鱼类(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矛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在4个... 作者分别采用动态法和静态法两种实验方法,以石岛湾4种常见鱼类(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矛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在4个季节基础水温(5.0~26.0℃)和9个温升速率(0.5~15.0℃/h)下这些鱼类的热耐受性。结果表明,4种鱼类的CTM(最大临界温度)和24 h UILT_(50)(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均与基础水温呈显著正相关,温升速率对鱼类耐热性的影响因鱼种和季节基础温度而异;相同基础水温下4种实验鱼类的CTM值均高于24 h UILT_(50)。4种鱼类的24 h UILT50依次为:矛尾虎鱼>许氏平鲉>褐菖鲉>大泷六线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耐受性 温升速率 驯化温度 最大临界温度 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 鱼类
下载PDF
北草蜥热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8
作者 沙威 杜卫国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以宁德和舟山两个北草蜥种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和生理的差异,推测其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在对策.在个体水平上,测定了北草蜥的热敏感性,包括不同地理种群的耐受高温(CTmax)和耐受低温(CTmin),不同温度下的疾跑速... 以宁德和舟山两个北草蜥种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和生理的差异,推测其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在对策.在个体水平上,测定了北草蜥的热敏感性,包括不同地理种群的耐受高温(CTmax)和耐受低温(CTmin),不同温度下的疾跑速度,在生理生化水平上,结合不同温度下呼吸代谢数据来研究种群对热环境的适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的北草蜥种群的耐受高低温差异显著,舟山蜥蜴的CTmin小于宁德个体,但其CTmax大于宁德个体.两个草蜥种群从18~28℃疾跑速度都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从28~38℃过程中随温度的升高开始下降,且在相同温度下,舟山北草蜥的跑速较宁德北草蜥快.同样,两个种群的呼吸代谢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舟山种群的呼吸代谢水平在不同温度水平均高于宁德种群.呼吸代谢的种群间差异与个体体重差异有关,因为,去除体重差异因素后两个种群的呼吸代谢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受高温 耐受低温 种群间差异 热敏感性 代谢率 热适应 疾跑速度 ABSRACT
下载PDF
驯化水温及温升速率对三门湾三种虾蟹类热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田洪林 曹亮 +1 位作者 刘金虎 窦硕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2,共10页
作者采用动态实验法与静态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门湾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日本(Charybdis japonica)在不同季节的基础水温即驯化水温(8~29℃)和温升速率(0.5~15.0℃/h)下的热耐... 作者采用动态实验法与静态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门湾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日本(Charybdis japonica)在不同季节的基础水温即驯化水温(8~29℃)和温升速率(0.5~15.0℃/h)下的热耐受能力。结果表明,驯化水温和温升速率对各实验动物的热耐受性均有显著影响。实验动物的热耐受性与驯化水温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而温升速率对热耐受性的影响具有物种特异性,并受驯化水温制约;在不同驯化水温下,各实验动物的热耐受性随温升速率增大呈不同变化趋势。各实验动物的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受驯化水温的影响显著,随着驯化水温从8℃升高到29℃,脊尾白虾、日本和口虾蛄的24hUILT50分别从24.2、34.6、24.9℃显著增大到35.3、37.4和34.4℃。结合3种实验动物的最大临界温度分析,它们的热耐受能力依次为:日本>脊尾白虾>口虾蛄。研究结果可为探究三门湾水域潜在的热污染状况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类 热耐受性 驯化水温 最大临界温度 24h高起始致死温度
下载PDF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丽棘蜥的体温调节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志刚 王振兴 +1 位作者 武正军 李云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1-736,共6页
2008年9-10月在广东省罗坑自然保护区,测定了丽棘蜥Acanthosaura lepidogaster在自然条件下的野外活动体温,实验室条件下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静止状态下丽棘蜥的体温以及昼夜体温变化等热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丽棘蜥... 2008年9-10月在广东省罗坑自然保护区,测定了丽棘蜥Acanthosaura lepidogaster在自然条件下的野外活动体温,实验室条件下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静止状态下丽棘蜥的体温以及昼夜体温变化等热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丽棘蜥的野外活动体温(Tb)高于基质温度(Ts)和空气温度(Ta),并与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Tb=2.938+0.994Ts,r2=0.926,F1,60=751.66,P〈0.0001;Tb=2.045+0.955Ta,r2=0.897,F1,60=523.39,P〈0.0001)。丽棘蜥的野外活动体温存在明显的月份间差异,但无年龄上的差异。环境温度为9-35℃的实验条件下,丽棘蜥的静止体温(Tb)与环境温度(Te)呈正相关关系:Tb=2.5446+0.8881Te(F1,73=156.34,r2=0.990,P〈0.001);在缺乏温度梯度的环境中,丽棘蜥的昼夜体温显著高于空气温度和基质温度(P〈0.05),并与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Tb=8.060+0.683Ta,r2=0.313,F1,70=31.86,P〈0.0001;Tb=9.101+0.614Ts,r2=0.258,F1,70=24.341,P〈0.0001)。丽棘蜥的选择体温、耐受低温和耐受高温分别是29.51℃±0.31℃、6.33℃±0.26℃和40.40℃±0.69℃。丽棘蜥的体温调节模式既有行为调节也有生理调节,但是相对于其他活动较多的蜥蜴而言,丽棘蜥的生理调节能力较弱,这可能与其运动能力比较强的行为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棘蜥 野外活动体温 选择体温 耐受高温 耐受低温 体温调节
下载PDF
黄茅海五种常见海洋生物的热耐受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雯婷 宋骏杰 +3 位作者 田洪林 窦硕增 赵博 曹亮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2-533,共12页
为研究黄茅海常见经济物种的热耐受性,采用动态实验法和静态实验法,研究了褐篮子鱼、褐菖鲉、褐石斑鱼、口虾蛄和日本蟳在不同基础水温(即驯化温度,14.0、18.0、24.0和30.8°C)和温升速率(0.5、1.0、2.0、3.0、4.0、6.0、9.0、12.0... 为研究黄茅海常见经济物种的热耐受性,采用动态实验法和静态实验法,研究了褐篮子鱼、褐菖鲉、褐石斑鱼、口虾蛄和日本蟳在不同基础水温(即驯化温度,14.0、18.0、24.0和30.8°C)和温升速率(0.5、1.0、2.0、3.0、4.0、6.0、9.0、12.0和15.0°C/h)条件下的热耐受能力[最大临界温度(CTM)和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24 h UILT50)]。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基础水温和温升速率显著影响实验动物的热耐受能力,即实验动物的耐热性与基础水温呈正相关。温升速率对其热耐受性的影响受基础水温的制约:在4个基础水温条件下,随着温升速率的升高,实验动物的CTM总体呈上升趋势。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动物的24 h UILT50受物种差异和基础水温的影响显著。随着基础水温从14.0°C升高至30.8°C,褐篮子鱼、褐菖鲉、褐石斑鱼、口虾蛄和日本蟳的24 h UILT50分别从28.1、28.9、30.3、28.4和36.3°C显著上升至34.6、36.1、36.6、35.1和38.2°C。动态实验法和静态实验法分析发现,5种实验动物的热耐受能力依次为日本蟳>褐石斑鱼>褐菖鲉>口虾蛄>褐篮子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热耐受性 驯化温度 温升速率 最大临界温度 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 黄茅海
下载PDF
虹鳟和硬头鳟幼鱼对温度的耐受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旭阳 董双林 +1 位作者 刘骋跃 周演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2,共6页
利用黄海冷水团进行鲑鳟鱼类养殖,养殖种类的选择极其重要。本实验分别选取了体重2~120g陆封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洄游型硬头鳟(O.mykiss),以14℃为起始水温,以1℃/24h的速率分别升温和降温,从而获得两类鱼的高温临界温度和... 利用黄海冷水团进行鲑鳟鱼类养殖,养殖种类的选择极其重要。本实验分别选取了体重2~120g陆封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洄游型硬头鳟(O.mykiss),以14℃为起始水温,以1℃/24h的速率分别升温和降温,从而获得两类鱼的高温临界温度和低温停食温度。研究显示,虹鳟和硬头鳟的高温临界温度和低温停食温度受其生态类型、体重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虹鳟和硬头鳟的高温临界温度和停食温度均在体重2g时最高,并随体重增加逐渐降低;虹鳟的最高临界温度显著高于硬头鳟,而停食温度显著低于硬头鳟。研究结果表明,虹鳟与硬头鳟的温度耐受范围重叠,但前者的温度耐受范围宽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硬头鳟 体重 高温临界温度 低温停食温度 温度耐受性 黄海冷水团
下载PDF
模拟夏季温排水温升对福宁湾常见海洋生物的热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毅 周大颜 +2 位作者 陈晓磁 许莉莉 曹亮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68,共8页
本研究模拟研究了福宁湾四种常见海洋生物(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夏季温排水动态和静态温升条件下的热耐受性。结果表明,动态温... 本研究模拟研究了福宁湾四种常见海洋生物(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夏季温排水动态和静态温升条件下的热耐受性。结果表明,动态温升条件下四种受试生物的临界热最大值(CTM)均随温升速率的升高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1℃/h和2℃/h处理组中各受试生物的热耐受性较高,四种受试生物的热耐受能力依次为三疣梭子蟹>黑鲷>大黄鱼>口虾蛄。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夏季自然水温30.0℃时四种受试生物的24小时高起始致死温度(24 h UILT50)最低为35.6℃,建议夏季核电厂址海域排放口的最高排放温度限值不超过39.6℃。研究结果为核电厂温排水的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核电厂温排水的排放控制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耐受性 温升速率 高起始致死温度 临界热最大值
下载PDF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oleration to Heating and Hypoxia of Three Kinds of Salmonids 被引量:2
14
作者 SHI Kunpeng DONG Shuanglin +4 位作者 ZHOU Yangen GAO Qinfeng LI Li ZHANG Meizhao SUN Daji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465-1472,共8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ax), the routine metabolism rate(MO_2) and the limiting oxygen saturation(LOS) of three salmonids with four different body weights ranging from 16 g...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ax), the routine metabolism rate(MO_2) and the limiting oxygen saturation(LOS) of three salmonids with four different body weights ranging from 16 g to 131 g. The CTMax was estimated at three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including 0.5℃ min^(-1), 1℃ h^(-1) and 2℃ d^(-1).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TMax of maple trout(Oncorhynchus mykiss) was the highest, which was followed by steelhead trout(O. mykiss) and Atlantic salmon(Salmon salar). The CTMax of the salmonid fish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ment of body weight, and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heating rate. The MO_2 of the salmonid fish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ment of temperature, 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ment of body weight. Suffocation points of the fish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ody weight and temperature. Steelhead trout was more tolerant to hypoxia than maple trout and Atlantic salmon, while the MO_2 of Atlantic salmon was the highest among these three salmonids. The LOS of the fish generally had a positive trend with temperature and body weight, and the LOS of steelhead trou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maple trout and Atlantic salmon. In conclusion, maple trout was the most tolerant kind to high temperature, while steelhead trout was the most tolerant to hypoxia among three kinds of salmonids. Moreover, the abilities to tolerate higher temperature of three salmonids were affected by their body weight and the heating rate, while the abilities to tolerate hypoxia were influenced by their body weight and the water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al thermal maximum LIMITING oxygen saturation ROUTINE metabolism rate SALMONIDAE SUFFOCATION point
下载PDF
Temperature Tolerance of Large Yellow Croaker,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Associated with Summer Season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全震 曾江宁 +2 位作者 廖一波 高爱根 杨和福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5年第1期54-62,共9页
L ethal temperature tolerance was determined for about 8 cm, age 0 Pseudosciaena crocea using both slow heating and rapid transfer protocol. The acclimatization temperature was 28 ℃ with summer season, lethal tempera... L ethal temperature tolerance was determined for about 8 cm, age 0 Pseudosciaena crocea using both slow heating and rapid transfer protocol. The acclimatization temperature was 28 ℃ with summer season, lethal temperature ( LT50 value ) of slow heating protocol ( CTMax ) was 35.0 ℃,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s of rapid transfer protocol were 34.2 ℃ and 17.5 ℃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yellow croaker Pseudosciaena crocea Temperature tolerance critical thermal maximum thermally heated cooling water
下载PDF
小粉虫各发育期的临界热极值和失水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Christophe SALIN David RENAULT +1 位作者 Guy VANNIER Philippe VERNON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6,共8页
本文研究了升高环境温度对小粉虫(Alphitobiusdiaperinus,鞘翅目拟步行虫总科)末龄幼虫、蛹以及成虫的失水和热敏性(临界热极值,Criticalthermalmaximum,CTmax)的影响。小粉虫成虫和蛹的CTmax值显著低于末龄幼虫(末龄幼虫:CTmax=48.5... 本文研究了升高环境温度对小粉虫(Alphitobiusdiaperinus,鞘翅目拟步行虫总科)末龄幼虫、蛹以及成虫的失水和热敏性(临界热极值,Criticalthermalmaximum,CTmax)的影响。小粉虫成虫和蛹的CTmax值显著低于末龄幼虫(末龄幼虫:CTmax=48.5±0.5℃;蛹:CTmax=48.0±0.9℃;成虫:CTmax=47.8±1.1℃)。此外,成虫的适应性对其CTmax没有显著的影响。在20至60℃连续记录失水值中,三个龄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超过临界点温度(约为40℃)的快速升高,末龄幼虫与成虫的失水程度相近。蛹具有明显低的失水速率,即使在温度高于40℃的情况下。当温度升高10℃时(25-35℃),会造成小粉虫蛹和成虫失水增加2.0倍和2.6倍,分别为:Q10=2.05±0.70和2.49±1.31,而幼虫则为3.52±1.27。当高于35-45℃时,幼虫和成虫失水增加甚快(Q10=6.85±1.90和8.51±2.32)。而蛹在高于35-45℃时失水也增加(Q10=3.76±1.83),但低于幼虫和成虫。小粉虫的蛹处于静止和不取食状态,代谢速率较低,其具有特殊结构的气孔能较好地保持关闭状态,且蛹的表皮由脂肪和蛋白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粉虫 鞘翅目 幼虫 成虫 失水 临界热极值 高温 干旱伤害
下载PDF
小菜蛾的耐热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常向前 马春森 +1 位作者 张舒 吕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2-778,共7页
小菜蛾是世界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临界高温(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ax)是昆虫耐热性的常用指标.采用动态加热方法,利用自行组装的装置测定了小菜蛾的临界高温,以此作为其耐热性指标,研究发育阶段、饲养温度、世代、... 小菜蛾是世界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临界高温(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ax)是昆虫耐热性的常用指标.采用动态加热方法,利用自行组装的装置测定了小菜蛾的临界高温,以此作为其耐热性指标,研究发育阶段、饲养温度、世代、性别和热激对小菜蛾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下饲养的小菜蛾4龄幼虫的CTMax均值为50.31℃,显著高于1龄幼虫(43.03℃)、2龄幼虫(46.39℃)、3龄幼虫(49.67℃)以及雌性成虫(45.76℃)和雄性成虫(47.73℃);不同饲养温度(20、25和30℃)下成虫耐热性无显著差异;30℃下饲养1代、3代及6代的不同世代成虫CTMax也无显著变化;所有处理雌雄成虫的CTMax无显著差异;40℃下45 min热激可使5日龄雄成虫的CTMax值从45.51℃增加到4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临界高温 耐热性 动态加热 加热速率
原文传递
典型北方滨海核电厂温排水混合区边缘温升限值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永叶 陈鲁 +2 位作者 乔亚华 杨阳 曹亮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0-63,共4页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厂循环冷却水(温排水)的余热排放对受纳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热影响(即热污染)已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基于国内现有的温排水排放控制标准可执行性不强的现状,对我国电厂温排水的热污染控制标准的基础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厂循环冷却水(温排水)的余热排放对受纳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热影响(即热污染)已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基于国内现有的温排水排放控制标准可执行性不强的现状,对我国电厂温排水的热污染控制标准的基础技术要素——温排水混合区边缘温升限值进行了研究。以我国北方某典型滨海核电厂址邻近海域的代表性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以各季节不同受试物种最大临界温度(CTM)的统计分析结果,作为确定该厂址温排水混合区边缘温升限值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法规调研法,最终确定该典型滨海核电厂址温排水混合区边缘温升限值的推荐值为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滨海核电厂 温排水 温升限值 最大临界温度
原文传递
我国典型核电厂址海域中广域性鱼类的热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永叶 王宇飞 +2 位作者 乔亚华 杨阳 陈鲁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8-532,共5页
开展温排水对受纳水体中海洋生物的热耐受性研究,是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排放控制标准建立和完善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依据。本文以红沿河、石岛湾、三门和台山4个典型核电厂址邻近海域作为研究区域,选取典型核电厂址海域内共有的广域性鱼... 开展温排水对受纳水体中海洋生物的热耐受性研究,是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排放控制标准建立和完善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依据。本文以红沿河、石岛湾、三门和台山4个典型核电厂址邻近海域作为研究区域,选取典型核电厂址海域内共有的广域性鱼类(即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通过受控实验研究目标鱼类的高起始致死温度及不同季节中温升速率对其耐温能力即最高临界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升速率对不同厂址海域捕获的矛尾鰕虎鱼在不同季节的最大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 maximum,CTM)的影响规律不同;CTM和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UILT50)与试验起始温度成正比;同一物种CTM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温升速率、试验起始温度,还有物种个体大小、生长发育阶段等其他关键因素;相同条件下矛尾鰕虎鱼的CTM均高于其24 hUILT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温排水 矛尾鰕虎鱼 高起始致死温度 最高临界温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