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氢吗啡酮的镇痛效果分析
1
作者 陈腾达 陈晓海 谢章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使用氢吗啡酮的患者作为H组,使用瑞芬太...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使用氢吗啡酮的患者作为H组,使用瑞芬太尼的患者作为R组,各40例。评估达到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量表(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标准的水平时间(CPOT评分≤3分),收集2组患者用药前(T0)及用药后5 min(T1)、30 min(T2)、3 h(T3)、24 h(T4)、72 h(T5)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参数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H组在T2、T3、T4时间段达到镇静水平患者占比分别为77.50%、77.50%、100%,高于R组的55.00%、55.00%、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间段心率(heart rate,HR)分别为(86.20±13.40)、(83.72±9.11)、(85.32±14.05)、(87.32±14.92)、(84.88±11.21)次/min,高于R组的(80.00±9.23)、(68.33±9.56)、(79.65±10.74)、(81.36±10.53)、(80.17±11.0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MAP)分别为(89.52±19.58)、(88.53±14.26)、(89.13±16.38)、(88.47±15.48)、(89.64±31.68)mmHg,高于R组的(73.13±13.21)(、75.97±9.43)、(79.50±13.51)、(81.40±8.64)、(80.18±6.3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间段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分别为(61.20±9.28)、(60.70±8.80)、(62.40±9.50)、(61.80±9.80)、(62.40±9.40)%,高于R组的(55.30±8.20)、(54.80±6.20)、(55.30±8.60)、(56.20±7.40)、(56.3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氢吗啡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镇痛中起效快,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抑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瑞芬太尼 重症患者疼痛观察量表 不良反应 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以CPOT评分导向的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防控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齐丽娟 李敏 杨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以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防控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的机械通气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 目的探讨以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防控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的机械通气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谵妄防控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CPOT评分导向护理。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非计划拔管、人机对抗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人机对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输液外渗、咬管致吸痰不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CPOT评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机械通气者,能够促进谵妄发生风险下降,降低非计划拔管及人机对抗发生率,减少谵妄持续时间,是机械通气患者谵妄预防的早期护理补充,但对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护理 机械通气 谵妄
下载PDF
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在颅脑肿瘤开颅术后疼痛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燕琳 陈光强 +3 位作者 何璇 史中华 徐明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8-763,共6页
目的评价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用于颅脑肿瘤开颅术后患者疼痛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纳入收治于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颅脑肿瘤开颅术后进行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随机... 目的评价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用于颅脑肿瘤开颅术后患者疼痛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纳入收治于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颅脑肿瘤开颅术后进行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随机先后进行致痛性操作(气管内吸引)和非致痛性操作(右肩轻贴电极),操作前后由两名研究者各自完成CPOT评价,另一名研究者在操作后进行主观疼痛评价。根据能否表达疼痛分为能表达组和不能表达组。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两名研究者之间的CPOT评价信度。能表达疼痛组以疼痛主诉为标准,绘制CPOT和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不能表达疼痛组比较操作前后CPOT和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纳入患者243例,能表达疼痛者171例(70.4%),致痛性操作后感觉疼痛者151例(88.3%),非致痛性操作后感觉疼痛者34例(19.9%)。两组患者在不同操作前后的ICC范围在0.790~0.945。CPOT在能表达疼痛组的AUC和95%CI为0.805(0.759~0.852),在不能表达疼痛组进行致痛性操作前后以及不同操作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肿瘤开颅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CPOT进行疼痛评估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特别是存在表达障碍的患者中区辩效度良好,可以用于此类患者操作痛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 颅脑肿瘤 开颅手术 疼痛评估
下载PDF
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樊丽平 何媛媛 +1 位作者 吴春利 刘雨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7-292,共6页
目的:使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翻身前、翻身中及翻身后对疼痛的行为反应及生理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某大学三级综合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 目的:使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翻身前、翻身中及翻身后对疼痛的行为反应及生理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某大学三级综合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CPOT在患者实施翻身操作的3个阶段(翻身前1 min、翻身中及翻身后10 min)对患者的疼痛反应进行观察,记录患者在各个阶段的CPOT得分、各测量条目得分、各项生理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各测量条目得分为1~2分的观察百分比。比较不同阶段CPOT得分、各测量条目得分及各项生理学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实施翻身操作前1 min的CPOT得分为0.35±0.99,翻身操作中CPOT得分为1.96±1.77,翻身操作后10 min的CPOT得分为0.12±0.58;面部表情与基线测量相比增加幅度最大(最大占比72%),其次分别是身体活动(最大占比47%)、机械通气顺应性(最大占比36%),最后是肌肉紧张度(最大占比36%)。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实施翻身操作的不同阶段CPOT得分及各项生理学指标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翻身操作过程中的行为及生理变化,医务人员可以对语言沟通障碍危重患者的疼痛进行客观化评估。中文版CPOT量表可以有效测量患者的疼痛过程,值得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有创机械通气 疼痛评估
下载PDF
中文版重症疼痛观察工具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陶然 《上海护理》 2018年第5期31-35,共5页
目的通过将翻译重症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翻译成中文版,并进行文化调适,检验其在无主诉能力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翻译、回译、文化调适确定中文版CPOT的内容。由5名专家对汉化版CPOT... 目的通过将翻译重症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翻译成中文版,并进行文化调适,检验其在无主诉能力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翻译、回译、文化调适确定中文版CPOT的内容。由5名专家对汉化版CPOT进行内容效度测评。由护士A、护士B分别对70例无主诉能力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平静状态、无痛操作状态、侵袭性操作状态的疼痛评分,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计算护士A与护士B的评分相关性,测算评定者间信度;再由护士A对同1例患者同一状态下进行再次疼痛评分,计算两次评分相关性,评测重测信度。结果中文版CPOT的CVI为1,Cronbach'sα=0.84,不同护士间评分Pearson相关系数为0.86,同一护士两次评分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90。结论中文版CPOT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无主诉能力机械通气患者的疼痛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患者 重症疼痛观察工具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宏琴 范家莉 +3 位作者 李志敏 余芸 王琼 王国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6-748,共3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患儿疼痛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9月在某儿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入住CICU的182例患儿,应用中文版CPOT评估表和FLACC疼痛... 目的:探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患儿疼痛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9月在某儿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入住CICU的182例患儿,应用中文版CPOT评估表和FLACC疼痛评估表同时进行疼痛评估,评估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患儿机械通气、准备拔管最后1次吸痰前(T1)及吸痰过程中(T2),第2阶段为患儿拔管后第1次吸痰前(T3)及吸痰过程中(T4),记录患儿T1、T2、T3、T4的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患儿心率。结果:两个阶段吸痰过程中的CPOT、FLACC评分及心率均高于吸痰操作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阶段CPOT总分与FLACC总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文版CPOT可作为CICU内患儿疼痛评估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危重症 患儿 疼痛 评估 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FLACC疼痛评估表
下载PDF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适用性研究
7
作者 许莹莹 殷琼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探讨CPOT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机械通气患者,评估并记录患者翻身前和翻身时,更换深静脉敷料前和更换深静脉敷料时的CPOT评分,同时分别比较CPOT在外科术后、内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适用性。结果给予非... 目的探讨CPOT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机械通气患者,评估并记录患者翻身前和翻身时,更换深静脉敷料前和更换深静脉敷料时的CPOT评分,同时分别比较CPOT在外科术后、内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适用性。结果给予非疼痛刺激更换深静脉敷料时,观察机械通气患者CPOT总分为(0.71±0.08)分,较更换深静脉敷料前CPOT评分(0.57±0.07)无显著差异性;给予疼痛刺激翻身时,观察机械通气患者CPOT总分为(4.46±0.14)分,较翻身前CPOT评分(0.60±0.08)显著升高;同时镇静组CPOT评分(4.64±0.21)与非镇静组CPOT评分(4.25±0.17)无显著差异性。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在换深静脉敷料前CPOT评分为(0.62±0.08)分,给予非疼痛刺激更换深静脉敷料,观察CPOT总分为(0.78±0.06)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在翻身前CPOT评分为(0.65±0.07)分,给予疼痛刺激翻身时,观察CPOT总分为(4.58±0.12)分,较翻身前显著增加(P<0.05)。内科机械通气患者在换深静脉敷料前CPOT评分为(0.49±0.06)分,给予非疼痛刺激更换深静脉敷料,观察CPOT总分为(0.68±0.07)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内科机械通气患者在翻身前CPOT评分为(0.59±0.08)分,给予疼痛刺激翻身时,观察CPOT总分为(4.32±0.09)分,较翻身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 CPOT在外科术后和内科机械通气患者中均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且与镇静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波 管义祥 张强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对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去骨瓣减压术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POT)评分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0月因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结...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对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去骨瓣减压术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POT)评分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0月因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骨瓣减压术的老年患者2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地佐辛组及联合组,各77例。术后将三组患者推入重症监护室给予镇静镇痛治疗,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给予地佐辛,联合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治疗。比较三组术后入ICU 6 h、24 h及48 h的SAS,通过镇静镇痛治疗6 h、12 h及24 h的CPOT评分比较三组的镇痛效果,比较三组达理想镇静镇痛的时间,比较三组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达危险血压值的人数,比较三组术后48 h内颅内出血再发生情况、7 d内死亡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入ICU时,三组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ICU 6 h、24 h及48 h,联合组的SAS低于右美托咪定组和地佐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三组CPO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达理想镇静镇痛的时间短于右美托咪定组和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术后6 h、12 h、24 h以及48 h出现危险血压的人数少于右美托咪定组和地佐辛组(P<0.05)。联合组术后48 h颅内再出血人数少于右美托咪定组和地佐辛组(P<0.05);术后7 d内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术后7 d内死亡人数均少于其他两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可有效缓解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去骨瓣减压术后的疼痛情况,降低术后颅内再出血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地佐辛 高血压脑出血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 Riker镇静-躁动评分
下载PDF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临床应用的SWOT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柳邑 邹继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是一种以行为变化为评估指标的客观疼痛评估工具,主要用于无法用言语表达疼痛的ICU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和管理。本文运用SWOT[优势(S)、劣势(W)、机遇(O)、挑战(T)]分析...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是一种以行为变化为评估指标的客观疼痛评估工具,主要用于无法用言语表达疼痛的ICU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和管理。本文运用SWOT[优势(S)、劣势(W)、机遇(O)、挑战(T)]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CPOT在临床应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实施的机遇和挑战,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高质量的疼痛评估、制订疼痛管理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疼痛 重症患者 SWOT
下载PDF
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对开颅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价效果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晗 武元星 +2 位作者 李桂云 袁媛 周建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观察应用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POT)对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疼痛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收住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患者11... 目的观察应用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POT)对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疼痛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收住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患者118例,在拔除深静脉导管前、拔除即刻及拔除后20min分别使用CPOT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价,记录其评分值,比较3个时间点两种评分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患者主观感觉疼痛为“金标准”,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两种评分判断疼痛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最高截断值(cut—off值)。结果评价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拔除深静脉导管前、中、后疼痛的COPT评分分别为0(0~3)、0(0~6)、0(0~2)分,VAS分别为4(1,6)、3(1,6),4(1,6)分,拔管中COPT评分明显高于拔管前和拔管后(均P〈0.01)。COPT最佳eut—off值为1时,评价拔管前、中、后的疼痛具有最大的约登指数(分别为1.183、1.515和1.438);COPT在拔管前和拔管后评价疼痛具有较高特异度,均为100%,但敏感度不佳,分别为18.3%和43.8%;在拔管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分别为69.4%和82.1%。VAS最佳eut—off值在拔管前和拔管中取2、在拔管后取4时具有最大的约登指数,分别为1.568、1.452和1.509,VAS在拔管前、中、后均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7.2%、95.2%和75.0%,特异度分别为59.6%、50.0%和75.9%。COPT在拔管前、中、后的AUC分别为0.592(95%可信区间(95%CI)=0.490~0.693]、0.778(95%CI=0.693~0.863)和0.719(95%CI=0.627~0.811);VAS在拔管前、中、后的AUC分别为0.846(95%CI=0.771—0.920)、0.767(95%CI=0.681—0.854)和0.838(95%CI=0.767—0.909);拔管前、后VAS的AUC均明显大于CPOT(P〈0.001和P=0.006),但拔管中两者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6)。结论CPOT可以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拔除深静脉导管疼痛的评估,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但对静息痛的评价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 视觉模拟评分 疼痛 脑损伤
原文传递
目标化镇痛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青栋 万献尧 +4 位作者 张永利 李素玮 韩丽丽 李文雯 史华英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6-848,共3页
观察目标化镇痛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共纳入126例机械通气并需要镇痛和镇静的患者,分为经验镇痛组(63例)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目标镇痛组(63例).经验镇痛组根据病情对患者... 观察目标化镇痛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共纳入126例机械通气并需要镇痛和镇静的患者,分为经验镇痛组(63例)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目标镇痛组(63例).经验镇痛组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常规镇痛和镇静治疗,镇静过程中进行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为避免躁动RASS评分〈1分.CPOT目标镇痛组采用CPOT评估患者疼痛,根据CPOT评分调整镇痛药物剂量使CPOT〈2分,如患者躁动则加用镇静药物,使RASS评分〈1分.镇痛药物选用芬太尼,镇静药物选用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同时应用ICU谵妄评估量表(CAM-ICU)评估患者是否合并谵妄.结果显示,CPOT目标镇痛组咪达唑仑用量减少,右美托咪定用量增加,RASS评分由-3分升至-1分,谵妄发生率下降,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缩短.进行CPOT目标化镇痛后患者的镇静深度更浅,谵妄发生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ICU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呼吸 人工
原文传递
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评估重症监护患者疼痛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盼 张春华 朱小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CPOT)评估重症监护患者疼痛的测量学特性,为临床上选择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评估的工具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Springer、Elsevier,中国知网、维普中关于用CPOT评估重症监护患者疼痛的实验或...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CPOT)评估重症监护患者疼痛的测量学特性,为临床上选择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评估的工具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Springer、Elsevier,中国知网、维普中关于用CPOT评估重症监护患者疼痛的实验或类实验的研究。结果对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8篇符合要求的文献,根据最终提取的数据对量表的判别效度和效标效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判别效度,在休息状态下,有交流能力患者和无交流能力患者的CPOT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在疼痛刺激前、中,有交流能和无交流能力患者的CPOT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即无论患者意识如何,CPOT均能有效地发现患者的疼痛;效标效度能交流患者的CPOT得分与主诉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即理论上,CPOT得分可代替患者的主诉的疼痛得分。结论 CPOT具有敏感的判别效度和良好的效标效度,能有效地发现疼痛存在与否。但能不能表示疼痛的程度,用于探索镇静镇痛药物使用剂量的标准还需进行进一步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疼痛评估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目标导向性镇痛在无创正压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窦志敏 李芬娇 +2 位作者 陈启明 李斌 刘健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性镇痛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无创正压通气(NPPV)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我院ICU收治的需NPPV的264例患者,其中经验性镇痛组118例,目标性镇痛组146例。经验性镇痛组常规给予镇痛镇静治疗,镇痛药物采用瑞芬...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性镇痛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无创正压通气(NPPV)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我院ICU收治的需NPPV的264例患者,其中经验性镇痛组118例,目标性镇痛组146例。经验性镇痛组常规给予镇痛镇静治疗,镇痛药物采用瑞芬太尼,镇静药物采用丙泊酚、咪达唑仑或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维持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1分;目标性镇痛组先用瑞芬太尼使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评分<2分,镇痛达标后再用镇静药物使RASS评分维持在<1分。所有患者均利用ICU谵妄评估量表评估是否发生谵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NPPV停止时镇痛和镇静药物的用量、依从性(以开始通气后24 h内的总通气时间为依据)、谵妄发生率、有创通气率、NPPV总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通气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动脉血气值、NPPV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目标性镇痛组镇痛、镇静药物剂量均少于经验性镇痛组,其依从性高于经验性镇痛组[(12.6±5.8)h比(10.9±4.8)h],P<0.05),而谵妄发生率和有创通气率均低于经验性镇痛组(分别为15.8%比25.4%和32.9%比44.9%,均P<0.05)。目标性镇痛组NPPV总时间较经验性镇痛组缩短[(28.6±8.8)h比(37.3±10.7)h,P<0.05],但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标导向性镇痛可改善NPPV患者的依存性,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降低其谵妄发生率和有创通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原文传递
危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在肺移植术后患者疼痛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亭立 王芳 +3 位作者 黄云娟 许正红 蔡英华 黄琴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9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 验证危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POT)在评估肺移植术后患者疼痛的有效性.方法 2名重症护理人员应用CPOT量表对42例行肺移植手术后入住ICU的成年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分为3个评估阶段,每个阶段包括2个测评点(翻身前静息时和翻身刺激时... 目的 验证危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POT)在评估肺移植术后患者疼痛的有效性.方法 2名重症护理人员应用CPOT量表对42例行肺移植手术后入住ICU的成年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分为3个评估阶段,每个阶段包括2个测评点(翻身前静息时和翻身刺激时),共6个测评点(T1-T6).第1阶段(患者全麻未醒、经口气管插管应用人工呼吸机),第2阶段(患者神志清楚、经口气管插管应用人工呼吸机),第3阶段(患者已拔出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暂停).每个观测点的评估时间为1 min,记录患者T1-T6的CPOT值.(第2阶段应用数字评分法).结果 3个阶段,翻身刺激时测评点的CPOT值均高于翻身前静息测评点;2名重症护理人员CPOT评分一致性较高;第二阶段患者CPOT评分与NRS评分结果 一致性较高.结论 CPOT是能有效的判定肺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疼痛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重症监护 肺移植术 危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
原文传递
基于预防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最佳疼痛控制目标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秦运俭 李颖 +2 位作者 陈剑琴 曾凤华 张红霞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最佳疼痛控制目标。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科室,并因病情危重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48 h内收集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预防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最佳疼痛控制目标。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科室,并因病情危重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48 h内收集一般资料;患者入住ICU后由管床护士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每8 h评估1次疼痛程度,由护理组长在不知晓患者疼痛程度的情况下应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每8 h评估1次是否发生谵妄,直至患者转出ICU。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是否发生谵妄为参考标准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阈值;根据最佳阈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POT评分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期间入住参与研究科室且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初筛者575例,因资料不完整而剔除34例,最终541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谵妄组149例,非谵妄组39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者来源、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家族精神病史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谵妄组有10.1%(15/149)的患者使用过阿片类药物,明显高于非谵妄组的4.3%(17/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CPOT评分显著高于非谵妄组(分:4.24±1.78比2.75±1.95,P<0.01);将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65岁)和老年组(>65岁),分析结果与整体分析结果一致。ROC曲线分析显示,CPOT评分预测谵妄发生的AUC为0.719;当CPOT评分最佳阈值为2.5分时,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49.0%,阳性预测值为40.5%,阴性预测值为9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CPOT评分3分为界值,ICU患者CPOT评分≥3分时,其谵妄发生风险是<3分者的10.043倍〔优势比(OR)=10.043,95%可信区间(95%CI)为5.498~18.345,P<0.001〕;调整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吸烟史、饮酒史、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后,CPOT评分≥3分患者谵妄的发生风险是<3分者的10.719倍(OR=10.719,95%CI为5.689~20.196,P<0.001),调整前后风险差异不大。结论以预防ICU患者发生谵妄为目标的最佳疼痛控制目标为CPOT评分3分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谵妄 重症监护病房意识模糊评估法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重症护理
原文传递
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在开颅术后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16
作者 曹炜 野翠杰 +3 位作者 郗晓琦 孙秀梅 周建新 袁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价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200例,用中文版CPOT对患者进行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评...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价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200例,用中文版CPOT对患者进行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评价,记录其评分值,同时使用长海痛尺让患者进行自我疼痛的评估,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并确定CPOT评分判断疼痛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CPOT评定者间的信度。结果共纳入开颅术后回ICU患者200例,其中无气管插管患者和有气管插管患者各100例。中文版CPOT在两组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在无气管插管患者中ICC为0.857(95%CI:0.787~0.904),在有气管插管患者中ICC为0.851(95%CI:0.778~0.899)。在无气管插管患者,使用COPT≥2分评价患者静息条件下存在疼痛具有最大的约登指数,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和86%;在有气管插管患者,COPT≥3分时对患者具有最大的约登指数,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和91%;使用CPOT评价有气管插管患者与无气管插管患者疼痛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66 vs.0.777,P>0.05)。结论应用CPOT评价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静息状态下的疼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重症患者 评估 长海痛尺 静息痛 开颅术后 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用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疼痛评价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静然 单凯 +3 位作者 陈光强 徐明 李宏亮 周建新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338-345,共8页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用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疼痛评价的效度。方法在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有关CPOT应用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疼痛评价的文献,文献检索时限为2006年1月至2018年9月。...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用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疼痛评价的效度。方法在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有关CPOT应用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疼痛评价的文献,文献检索时限为2006年1月至2018年9月。由两名研究者按预先设定好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完成文献的筛选、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最终确定纳入荟萃分析的研究。应用Revman 5.3及meta-Di Sc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对均数差(MD)和诊断性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944例重症脑损伤患者。对于CPOT的判别效度,当患者接受非致痛性与致痛性操作时(6项研究),CPOT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为-2.25[95%可信区间(CI):-2.61^-1.89,P <0.001];致痛性操作前和致痛性操作时(8项研究),CPOT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为-2.06(95%CI:-2.59^-1.53,P <0.001)。对于CPOT的效标效度(4项研究),以患者主诉疼痛为参照标准,在对患者进行操作时,合并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9(95%CI:0.689~0.785,I^2=34.7%)和0.789(95%CI:0.737~0.835,I^2=0),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校标效度的异质性分析显示存在阈值效应。结论对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的操作性疼痛,CPOT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对于CPOT的校标效度,需进一步研究提示疼痛的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评价 脑损伤 重症 重症疼痛观察工具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