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at is "Chinese Modem Calligraphy"? An Exploration of the Critical Debate on Modem Calligra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1
作者 Adriana lezz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3期206-216,共11页
Since the mid-1980s Chinese calligraphy art has undergone a radical change and has opened itself to experimentation. Nowadays in China this artistic revolution has sparked a vivid debate among the art critics on three... Since the mid-1980s Chinese calligraphy art has undergone a radical change and has opened itself to experimentation. Nowadays in China this artistic revolution has sparked a vivid debate among the art critics on three main topics: (1) definition of the phenomenon; (2) analysis of its nature; and (3) classification of the artistic production. In this article, all these aspects are analysed in order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present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odem Calligraphy (CMC) contemporary China art critic critical debate modernity contemporary art modem art
下载PDF
作为一种政治认识论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2
作者 郇庆治 赵方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102,共14页
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学界是一种源自马克思的批判概念与方法,并经由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批判理论的自觉构建,而逐渐形成的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的系统性批判分析,尤其是当代国外(欧美)马克思主义学者或左翼学者的学术理论... 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学界是一种源自马克思的批判概念与方法,并经由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批判理论的自觉构建,而逐渐形成的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的系统性批判分析,尤其是当代国外(欧美)马克思主义学者或左翼学者的学术理论成果。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背景语境,这一批判理论研究在当代中国社会至少承担着三个方面的“政治认识论功能(价值)”:科学认知、正确价值立场、大众社会政治动员。然而,以生物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数字(平台)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生态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为例的分析表明,当代中国学界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呈现出议题或论域“碎片化”的突出表征,因而难以充分发挥其政治认识论功能。更好发挥它的政治认识论功能的关键之处在于提升这一理论研究的中国相关性:一是彰显或阐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社会主义意涵;二是自觉构建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政治认识论 议题碎片化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Issues Concerning Contemporary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With Concurrent Reflections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3
作者 张江 Chen S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5年第1期5-29,共25页
While fully affirming the positive influence that contemporary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has exert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it is necessary to exercise discrimination with regard to contem... While fully affirming the positive influence that contemporary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has exert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it is necessary to exercise discrimination with regard to contemporary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itself, to review its effectiveness when applied to Chinese literary practice, and finally to consid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Contemporary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has the following major limitations: it is detached from literary practice, interpreting both literary texts and literary experience in the light of the ready-made theories of other disciplines and generalizing them as universal literary rules; its criticism and even demolition of previous theories and methods mean that views with some reasonable elements are carried to extremes; and it uses a fixed one-size-fits-all model of scientism to expound particular texts. Contemporary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grows in the soil of Western culture, which differs from Chinese culture in terms of language, ethics and aesthetics; that determines the limitations of its theoretical application. The basic poi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are as follows: firstly, it should abandon its excessive reliance on foreign theories, and return to Chinese literary practice; secondly, it should uphold our national direction, return to theChinese context, and fully absorb the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and thirdly, it should understand and handle appropriately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earch and should build a research paradigm for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the tw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y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drawback DISLOCATION reconstruction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原文传递
当代价值视域下的《易传》核心思想英译评析——以《周易》三个经典译本为例
4
作者 王晓农 王甜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4-72,共9页
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已进入新时代,典籍外译有了新的使命。《周易》经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易经》的诠释,《易传》阐发了相对独立的思想,其中有许多思想颇具当代价值。本文在当代价值视域下,通过分析英语世界... 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已进入新时代,典籍外译有了新的使命。《周易》经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易经》的诠释,《易传》阐发了相对独立的思想,其中有许多思想颇具当代价值。本文在当代价值视域下,通过分析英语世界中影响较大的三个《周易》译本——理雅各译本、贝恩斯译本、林理彰译本对《易传》的英译,发现三个译本在事理、语言和风貌层面对一些重要思想的再现存在不足之处,未能有意识地突显原文的价值内涵,不易析出较固定的语言表达以形成易于记忆、传播和概念化的语句。新时代的《易传》复译应体现一种中国文化本位下的翻译自觉,在“原汁原味”地译介原典思想的前提下,适当显化那些具有较强当代价值相关性的内容,使译文既体现历史价值,又具有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易传》 核心思想 当代价值 翻译批评
下载PDF
文学批评要回到常识——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评价的反思
5
作者 魏建亮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3-79,共7页
新时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有过多次“最坏或最好”的整体性评价。这种状况的产生,与研究者殊异的学术身份、文学史观、文学观等多个因素有关。然而,在“最坏或最好”的评价及上述种种差异背后,却隐含着研究者的某种共识—忽视读者... 新时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有过多次“最坏或最好”的整体性评价。这种状况的产生,与研究者殊异的学术身份、文学史观、文学观等多个因素有关。然而,在“最坏或最好”的评价及上述种种差异背后,却隐含着研究者的某种共识—忽视读者。此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当代文学危机的形成。这是因为此种评价的情绪化过于突出,让文学批评丧失了应有的公信力,进而让读者对当代文学产生信任危机。因此,研究者在进行当代文学的评价、批评及理论研究时,应力避“最坏或最好”的言述方式,回到“坏处说坏,好处说好”的基本常识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评价 文学危机 常识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批评译学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外交核心术语英译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洋 胡开宝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本文以批评译学为理论依据,采用语料库方法,对比分析三个当代中国外交核心术语在不同时期的我国官方文件以及外媒中的英译。研究发现,我国官方文件和外媒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译法较为一致,但对“国”的措辞存在较大差异;“一带一路”... 本文以批评译学为理论依据,采用语料库方法,对比分析三个当代中国外交核心术语在不同时期的我国官方文件以及外媒中的英译。研究发现,我国官方文件和外媒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译法较为一致,但对“国”的措辞存在较大差异;“一带一路”在我国有明确的规范译文和禁用译法,外媒总体与我国一致,但也有使用禁用词的情况;“命运共同体”在我国官方文件和外媒中的英译存在相似的历时变化。外交术语的英译特征反映了意识形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翻译主体对术语的认识及其自身的政治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译学 当代中国外交术语 英译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80后”批评家的文化视野与学术追求
7
作者 龙其林 《鹿城学刊》 2023年第4期20-25,共6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80后”批评家曾经一度处于尴尬状态,但近年来一批“80后”批评家逐渐崛起。“80后”批评家形成了各自的研究领域,他们对于研究方法有着普遍的自觉,学术话语意识较强,擅长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综合考察文学现象、作... 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80后”批评家曾经一度处于尴尬状态,但近年来一批“80后”批评家逐渐崛起。“80后”批评家形成了各自的研究领域,他们对于研究方法有着普遍的自觉,学术话语意识较强,擅长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综合考察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的审美属性,进而透视特定时代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现实。“80后”批评家文化视野较为开阔,以专业批评的本位精神看待文学现象,展现出新一代青年学人的创新意识和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 中国当代文学 批评家 文化视野 学术追求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及其当代价值探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考
8
作者 郭成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0-75,共6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初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成果,已然展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就内容而言涉及对异化劳动、私有制、国民经济学以及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方法论上则呈现出鲜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相统一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初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成果,已然展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就内容而言涉及对异化劳动、私有制、国民经济学以及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方法论上则呈现出鲜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相统一的批判方法。青年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和批判方法论有着其超越时代的方法论价值和生命力,它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精神,坚持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相统一的批判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和开放包容的批判态度以及坚持共产主义的批判旨归四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资本主义批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当代价值
下载PDF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美术与批评
9
作者 李洋 《上海视觉》 2023年第2期93-99,共7页
在清末民初的文献中,从新文体至白话文的出现,是与科学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相伴而行的。从专门化的学问到普适性的价值观念,科学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现代美术的塑造,涉及到美术的技术化改进与学理化转型,使得美术成为了现代社会与人文... 在清末民初的文献中,从新文体至白话文的出现,是与科学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相伴而行的。从专门化的学问到普适性的价值观念,科学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现代美术的塑造,涉及到美术的技术化改进与学理化转型,使得美术成为了现代社会与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与科学早期的互文关系,则多体现在当时学界的争鸣之中,以批评的先声形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架构。从讨论的文体到辩证的分析,也体现了科学话语共同体的建构在现代美术乃至人文发展中所起到的潜移默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批评 科学主义 民国 人文科学 现代汉语
下载PDF
Gender Ideology in the Definition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
10
作者 Huilian Hu Junjie Hao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1年第4期66-84,共19页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emiotics,gender terms are important signs for meaning making in society,in that they not only reflect social norms regarding different genders,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emiotics,gender terms are important signs for meaning making in society,in that they not only reflect social norms regarding different genders,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a range of other equally important semiotic notions.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gender ideology as reflected in the definitions of a number of headwords in the 7th edi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CCD7).The analyses reveal that CCD7’s definitions serve to construct gender and marriage nor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valent gender ideology of the society.Based on a binary view of gender,CCD7 constructs a normal-abnormal continuum,which defines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s and heterosexual marriages as the social norms.This study regards the act of defining as a social semiotic proces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vailing ideology,and reaffirms the status of gender terms as a significant shaping force in social semio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der ideology 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ONSTRUCTION DEFINITION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
原文传递
中西“空白”之比较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克和 张唯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中西美学家都高度肯定“空白”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但他们所理解的“空白”并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的“空白”是一个模糊而无限的概念 ,而西方当代文论的“空白”清晰且有限。中国文论家认为“空白”的审美效应是由“道”的性质决定的 ,而... 中西美学家都高度肯定“空白”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但他们所理解的“空白”并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的“空白”是一个模糊而无限的概念 ,而西方当代文论的“空白”清晰且有限。中国文论家认为“空白”的审美效应是由“道”的性质决定的 ,而西方学者则认为“空白”通过破坏可联结性来实现一种潜在的联结 ,并由此而获得审美意味。中西都认为创作主体心灵的虚空是创造艺术空白美的前提 ,但中国古代的虚空是出尘以屏除自我 ,而西方则是去蔽以找回纯粹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空 创造艺术 当代文论 中国文论 审美意味 创作主体 自我 中西 有限 心灵
下载PDF
我们应该怎样重写中国当代文学史 被引量:16
12
作者 董健 丁帆 王彬彬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我们认为有必要为真正的重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来一次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清理与正名。我们倡扬在冷峻、客观、平静的历史叙述中 ,去追求人性化评判的最大值 ;反对“混合主义”、“新左派”和“后现代”的治史态度 ,反对庸俗的技术主义。在文... 我们认为有必要为真正的重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来一次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清理与正名。我们倡扬在冷峻、客观、平静的历史叙述中 ,去追求人性化评判的最大值 ;反对“混合主义”、“新左派”和“后现代”的治史态度 ,反对庸俗的技术主义。在文学史的分期上既不硬套政治文件的结论 ,也不忽视政治变迁对文学的制约 ;应尽量在历史的叙述中穿插对同时期世界先进文学的概括性叙写 ,以求获取更广阔的视阈和更有效的发言权 ;对一系列的关键词重新清理和厘定。我们将大陆文学、台湾文学、港澳文学统一纳入评述视野 ,从文化、语言、民族等角度综合考察这一历史时段的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史 治史态度 价值体系 人性标准 文化批判
下载PDF
在多维性中体现创造--对中国当代设计批评主要原则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丛芹 张夫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50-356,360,共8页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主要原则是:以"适用"为轴心的有效功能,以"和谐"为特色的真实形式,以"生活质量"为旨归的诗意品性,以"整体逻辑"为基石的有机结构,以"历时性"、"共时性"...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主要原则是:以"适用"为轴心的有效功能,以"和谐"为特色的真实形式,以"生活质量"为旨归的诗意品性,以"整体逻辑"为基石的有机结构,以"历时性"、"共时性"交织为形态的清晰文脉,以及以"善"为核心的温厚伦理。六条原则是从不同的层级和视角对同一批评对象的深究密察,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评论,是一个整体。因此,在运用中既不能因为均衡和折中而削弱批评的深度、力度和锐气,又应该防止几个原则之间发生冲突和对立。同时,这些原则是开放的、发展的,不能教条化,更不能当成批评理论中的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 主要原则 如何运用 多维性
下载PDF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当代岭南建筑学派视野中的“中国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郦伟 唐孝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6-92,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深层解读,指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中国性"既非文化激进主义眼中的"固守传统"亦非文化保守主义眼中的"反本开新",而是扬弃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在当代中国融入全球化与走向... 本文通过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深层解读,指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中国性"既非文化激进主义眼中的"固守传统"亦非文化保守主义眼中的"反本开新",而是扬弃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在当代中国融入全球化与走向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在地域文化与全球化、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双重张力中,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其充满"全球化"与"时代性"的形象创造性地表现了"中国性"的文化内涵,展现出当代岭南建筑学派"文化现实主义"创作观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建筑批评 当代岭南建筑学派 中国性 文化现实主义
下载PDF
文学文化批评的再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回望与反思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洪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4,共4页
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文化热 ,客观上打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相对沉寂的局面。文学的文化批评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阈 ,但同时也相对地忽略了文本的细致分析等传统文学研究较为关注的方面。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化批评... 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文化热 ,客观上打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相对沉寂的局面。文学的文化批评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阈 ,但同时也相对地忽略了文本的细致分析等传统文学研究较为关注的方面。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化批评以深刻的回望与反省 ,而实现对文学的文化批评进行再批评 ,以期昭示科学研究之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批评 文化批评 批评方法
下载PDF
升门以来的艺术学研究综述(2013)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心峰 李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2013年,是艺术学独立门户,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升格为"艺术学门类学科"的第三年。这一年,我国艺术学领域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思考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与实现"中国梦"的密切关系,强调我... 2013年,是艺术学独立门户,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升格为"艺术学门类学科"的第三年。这一年,我国艺术学领域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思考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与实现"中国梦"的密切关系,强调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强调中国文化艺术的民族价值和民族气派,探讨推动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有效途径,取得一些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中国艺术的当代发展与当代性是2013年艺术学界热议的一个重要议题。三联书店出版王文章艺术评论集《艺术当代性论评》,所收文章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作者对艺术当代性问题的认识,《确立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文艺的当代性》《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建构自身的当代性》等文章更是直接探讨了中国艺术的当代性。在艺术学研究中,有关艺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年度的艺术基础理论探讨出现了一些很有价值、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艺术民主"作为一个带有艺术政治学、艺术社会学色彩的命题,无疑带有很强的现实性、实践性,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基础理论问题。而"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也是"十八大"报告所描绘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蓝图题中应有之义。此外,本年度有关艺术语境、艺术意象、非西方化的艺术定义等问题的探讨也值得关注。艺术批评是艺术学理论学科重要构成部分。2013年,有关艺术批评的讨论较为热烈,在这些讨论中提出了新的问题,作出了新的思考。另外,本年度在艺术史、艺术教育与艺术管理等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中国梦 艺术当代性 艺术民主 艺术批评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树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7-932,共6页
现代文明暗含着巨大的反文明力量,从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立场批判现代文明是意义深远之举。从1949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经历了沉寂期、萌发期、发展期、高潮期等发展阶段。它对现代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欲望化、标准... 现代文明暗含着巨大的反文明力量,从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立场批判现代文明是意义深远之举。从1949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经历了沉寂期、萌发期、发展期、高潮期等发展阶段。它对现代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欲望化、标准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生态等核心特质展开了全方位的反思。它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为关注核心,尤其注意汲取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边远地区乃至农村地区民间文化资源,对现代文明的批判独到而犀利。从整体上看,在徐刚、于坚、李存葆、韩少功、张炜等作家推动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接续上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文明批判传统,对于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和敦促国人生态意识的确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意识 中国当代文学 生态批判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反本质主义批判的批判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自雄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6-123,共8页
对反本质主义的批判进行必要的再批判,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根本弊端,并不在于反本质主义者所简单归结的同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本质主义思维模式,而在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中国文学理论也应该有所建构,不... 对反本质主义的批判进行必要的再批判,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根本弊端,并不在于反本质主义者所简单归结的同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本质主义思维模式,而在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中国文学理论也应该有所建构,不应走向反本质主义者那样的极端解构,而是应通过个人写作模式进行开放而多元的本质个性化建构,并有利于走出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从而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 反本质主义 批判 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 个人写作模式
下载PDF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可能——关于构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前提性反思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3,共9页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可能,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应做的是努力营造符合哲学本性的哲学生态。这种哲学生态包括三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一是焕发哲学的批判意识,避免哲学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二是焕发哲学的论辩和说理意识,避免...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可能,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应做的是努力营造符合哲学本性的哲学生态。这种哲学生态包括三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一是焕发哲学的批判意识,避免哲学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二是焕发哲学的论辩和说理意识,避免哲学的话语霸权,推进哲学共同体内部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建立良性的哲学创新机制;三是进行充分的学术积累,以自觉的现实感为基础,批判性地吸取外来哲学学术和思想资源,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建构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 哲学的批判精神 哲学创新机制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建筑与媒体的关联式图景研究--以媒介场域为视角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小骅 李凌燕 支文军 《新建筑》 2020年第2期29-33,共5页
文章以媒介场域视角切入,将建筑媒体理解为一种关系的构筑与文化生态的维持线索,以建筑师、建筑批评、国际交往与影响力构建这三个典型领域深入研究建筑媒体与当代中国建筑的关联式图景,以此检视四十年来中国当代建筑专业场域的建立与... 文章以媒介场域视角切入,将建筑媒体理解为一种关系的构筑与文化生态的维持线索,以建筑师、建筑批评、国际交往与影响力构建这三个典型领域深入研究建筑媒体与当代中国建筑的关联式图景,以此检视四十年来中国当代建筑专业场域的建立与动态发展的过程,提供了观察当代中国建筑的独特路径。之所以引入媒介场域的视角,一方面,是因为媒介传播与建筑师及其思想观念始终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媒介场域视角是考察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历程演变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建筑 媒体 媒介场域 关联 实验建筑师群体 建筑批评 国际影响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