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n Land Surface Fluxes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锋 谢正辉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27-944,共18页
In this study, the Crop Estimation through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ynthesis model (CERES3.0) was coupled into the Biosphere-Atmosphere Transfer Scheme (BATS), which is called BATS CERES, to represent interaction... In this study, the Crop Estimation through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ynthesis model (CERES3.0) was coupled into the Biosphere-Atmosphere Transfer Scheme (BATS), which is called BATS CERES, to repres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land surface and crop growth processes. The effects of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n land surface processes were then studied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the land surface models. Six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by BATS show that the land surface fluxes underwent substantial changes when the leaf area index was changed from 0 to 6 m2 m-2. Numerical experiments for Yucheng and Taoyuan stations reveal that the coupled model could capture not only the responses of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ut also the feedbacks to land surface processes.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n surface fluxes in China, two numeric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ver continental China: one by BATS CERES and one by the original BATS. Comparison of the two runs shows decreases of leaf area index and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when incorporating dynamic crops in land surface simulation, which lead to less canopy interception, vegetation transpiration, total evapotranspiration, top soil moisture, and more soil evaporation, surface runoff, and root zone soil moisture. These changes are accompanied by decreasing latent heat flux and increasing sensible heat flux in the cropland region. In additi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mulations and observations proved that incorporating the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into the land surface model could reduce the systematic biases of the simulated leaf area index and top soil moisture, hence improve the simulation of land surface flu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leaf area index land surface model land surface fluxes
下载PDF
基于CWDI蒙冀半干旱区近60a谷子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2
作者 赵凌暄 王靖 +7 位作者 李扬 王孝贤 赵熙玲 陈仁伟 胡琦 张佳莹 王慧烨 赵庚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4期419-430,共12页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特色作物,具有耐旱稳产的特点。蒙冀半干旱区是谷子的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干旱严重威胁着该区谷子生产。为揭示干旱对谷子生长过程的影响,提高谷子生产应对干旱风险的能力,选取研究区内27个气象站...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特色作物,具有耐旱稳产的特点。蒙冀半干旱区是谷子的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干旱严重威胁着该区谷子生产。为揭示干旱对谷子生长过程的影响,提高谷子生产应对干旱风险的能力,选取研究区内27个气象站点1961-2019年谷子生长季(5-9月)逐日气象数据,采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指标,结合干旱强度、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分析谷子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60a,蒙冀半干旱区谷子干旱强度呈下降趋势。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站次比均随干旱等级的升高而降低。(2)在谷子各生育阶段,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表现为拔节期>苗期>成熟期>灌浆期>抽穗期。(3)空间分布上,研究区内谷子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均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其中中旱、重旱和特旱的发生范围均减小。干旱强度和频率的降低有利于蒙冀半干旱区的谷子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CWDI干旱指数 谷子 生育阶段 干旱强度与频率
下载PDF
基于同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区域玉米产量估测
3
作者 张月 曾文治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7,共7页
为了评价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同化变量提高区域玉米产量估测精度的有效性及其应用于区域玉米产量估测的潜力,选择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农场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对象,以WOFOST为作物生长动态模型,分别以叶面积指数LAI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为了评价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同化变量提高区域玉米产量估测精度的有效性及其应用于区域玉米产量估测的潜力,选择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农场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对象,以WOFOST为作物生长动态模型,分别以叶面积指数LAI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为同化变量,选用MODIS LAI和NPP产品为遥感观测数据,开展基于遥感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同化的区域玉米产量估测研究。重点比较了分别以叶面积指数LAI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为同化变量的区域玉米产量估测结果精度。结果表明,相较以叶面积指数LAI为同化变量的区域玉米产量估测统计结果(均值为7755 kg/hm^(2),标准差为1303 kg/hm^(2)),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为同化变量的区域玉米产量估测统计结果(均值为9214 kg/hm^(2),标准差为190 kg/hm^(2))与研究区域统计结果(均值为8970 kg/hm^(2))更为接近,但在表现玉米产量空间异质性方面稍显不足。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为同化变量开展区域作物产量估测是一种可行的数据同化策略,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同化 作物生长模型 产量估测 叶面积指数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河南省夏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风险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朔豪 邱美娟 +4 位作者 杜武兵 李学涛 许小梅 敖登健 徐紫阳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6-77,共12页
【目的】研究夏玉米各生长阶段的抗干旱风险,为预防夏玉米受干旱影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降低干旱造成的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河南省16个气象站1981—201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为评判指标,根据《... 【目的】研究夏玉米各生长阶段的抗干旱风险,为预防夏玉米受干旱影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降低干旱造成的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河南省16个气象站1981—201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为评判指标,根据《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QX/T 260—2015)对该地区玉米5个生长发育时期进行了干旱等级划分,分析各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干旱风险指数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河南省夏玉米各生长阶段干旱发生总频率在豫北地区最高,其次是豫中和豫东。干旱发生总频率均在夏玉米抽雄—乳熟期最大,高达96%以上,且以中旱和特旱为主。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具有差异性,但豫南地区各生长阶段各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在夏玉米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期,河南省各地区干旱风险指数呈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拔节—抽雄、抽雄—乳熟和乳熟—成熟期,该指数基本在30以上。【结论】各地区夏玉米在拔节—抽雄、抽雄—乳熟和乳熟—成熟期干旱发生的风险均较高。夏玉米各个生长阶段干旱发生的风险均为豫北地区最高,豫南地区最低。应重点关注豫北地区的防旱减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生长阶段 干旱风险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下载PDF
黄芪根浸提液对5种陕北主栽农作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张瑞益 田丽 +1 位作者 徐庆杰 刘寰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4-81,共8页
本研究以陕北子洲黄芪根浸提液为供体,小麦、绿豆、玉米、糜子(雁黍11号)和糜子(榆黍3号)五种陕北主栽经济农作物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黄芪根浸提液(0.01、0.03、0.05、0.07、0.09 g·mL^(-1))对五种农作物种子萌... 本研究以陕北子洲黄芪根浸提液为供体,小麦、绿豆、玉米、糜子(雁黍11号)和糜子(榆黍3号)五种陕北主栽经济农作物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黄芪根浸提液(0.01、0.03、0.05、0.07、0.09 g·mL^(-1))对五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幼苗生长(根长、茎长、芽长、苗高、鲜重)的影响,以探明黄芪根浸提液对五种陕北主栽农作物的化感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黄芪根浸提液对陕北5种主栽农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化感作用,对绿豆、小麦和糜子(雁黍11号)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SE>0),促进强度顺序为绿豆>小麦>糜子(雁黍11号);对玉米和糜子(榆黍3号)表现为化感抑制(SE<0),抑制强度顺序为糜子(榆黍3号)>玉米。因此,选择与黄芪轮作的作物时,优先选择绿豆,其次为小麦和糜子(雁黍1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化感作用 陕北农作物 萌发生长 抑制率 化感指数
下载PDF
基于SPI的1961—2020年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气象干旱时空特征研究
6
作者 阿帕尔·肉孜 阿吉古丽·沙依提 +1 位作者 叶尔克江·霍依哈孜 黄秋霞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基于昌吉地区1961—202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作物生长季标准化降水指数(SPI-7)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作物生长季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结果表明:1961—2020年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水分呈增加趋势,标准化降水指数以0.08/10 a的速率增加... 基于昌吉地区1961—202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作物生长季标准化降水指数(SPI-7)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作物生长季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结果表明:1961—2020年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水分呈增加趋势,标准化降水指数以0.08/10 a的速率增加。气象干旱呈干—湿—干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其中在1981年发生突变。干旱强度呈增加趋势,干旱发生面积呈弱减少趋势。东部地区是干旱高发区,但以轻旱为主;西部地区则是中旱、重旱和特旱高发区。昌吉地区的气象干旱存在6、9、16 a的周期震荡,与历史灾情具有很好的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季 气象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干旱强度 干旱频率
下载PDF
Comparisons of Yield and Growth Behaviors of Hybrid Rice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Management Method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nvironments 被引量:13
7
作者 Ibrahim Md PENG Shao-bing +3 位作者 TANG Qi-yuan HUANG Min JIANG Peng ZOU Ying-b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21-629,共9页
To compare the grain yield and growth behaviors of hybrid ric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subtropical environment in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China, and in two tropical environments in Gazipur and Habigan... To compare the grain yield and growth behaviors of hybrid ric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subtropical environment in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China, and in two tropical environments in Gazipur and Habiganj in Bangladesh during 2009 to 2011. Three hybrid rice cultivars were grown under three nitrogen (N) management treatments in each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in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locations, N treatme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 but not by cultivars. Changsha produced 8-58% higher grain yields than Bangladesh locations. Sink size (spikelet number per unit land area) was responsible for these yield differences. Larger panicle size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 contributed to greater sink size in Changsha. Aboveground total biomass was greater in Changsha than in Bangladesh locations, whereas harvest index was higher in Bangladesh locations than in Changsha. Crop growth rate (CGR) was greater at Changsha than Bangladesh locations during vegetative phase, while the difference was relatively small and not consistent during the later growth phases. Higher leaf area index and leaf area duration were partly responsible for the greater CGR in Changsha. Real-time N management (RTNM) produced lower grain yields than fixed-time N management in more than half of the experiments.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further improvement in rice yield in the tropical environments similar to those of Bangladesh will depend mainly on the ability to increase panicle size as well as CGR during vegetative phase, and the chlorophyll meter threshold value used in RTNM needs to be modified according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ultivar characteristics to achieve a desirable grain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growth rate biomass production hybrid rice leaf area duration leaf area index real-time nitrogenmanagement
下载PDF
玉米光合产物分配与转移模拟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时晴晴 李炎 +2 位作者 王仰仁 李金玉 弓丽丽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光合产物分配与转移的模拟是作物生长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山西省文峪河试验站春玉米3个年度(2018、2019和2020年)灌溉试验(高水处理T1和零水处理T2)资料对光合产物分配方法(分配系数法和分配指数法)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从拟合精... 光合产物分配与转移的模拟是作物生长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山西省文峪河试验站春玉米3个年度(2018、2019和2020年)灌溉试验(高水处理T1和零水处理T2)资料对光合产物分配方法(分配系数法和分配指数法)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从拟合精度来看,两种方法对茎、叶、穗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拟合优度R^(2)均大于0.9,其中穗模拟精度最高(R^(2)>0.95)。水分胁迫会导致茎分配指数减小、叶和穗分配指数增大,且穗分配指数受水分胁迫影响最大;水分胁迫主要是通过影响生长相关性(茎叶比、穗茎比和根冠比)来影响分配系数,其中穗茎比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模拟效果最好(R^(2)=0.882);茎叶比水分胁迫指数为-0.130,表明水分胁迫会导致茎叶比减小;穗茎比和根冠比的水分胁迫指数分别为0.248和0.143,表明水分胁迫会使穗茎比和根冠比增大;茎、叶、根分配系数在生长前期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生长后期水分胁迫导致茎、叶、根分配系数增大以及穗分配系数减小;水分胁迫使光合产物的转移率减小。整体而言,两种方法对光合产物的拟合精度非常接近,但分配系数法对光合产物转移量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表明分配系数法具有更好的机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产物 分配指数法 分配系数法 作物长生模拟 水分胁迫 玉米
下载PDF
Retrieving crop leaf area index by assimilation of MODIS data into a crop growth model 被引量:8
9
作者 WANG DongWei1,2,3, WANG JinDi1,2 & LIANG ShunLin4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Science, Jointly Sponsor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Beijing 100875, China 2 School of Geography,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Ci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1 位作者 3 Haihe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Tianjin 300170, China 4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MD 20742, US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721-730,共10页
Leaf area index (LAI)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monitoring crop growth. One of the methods for retrieving LAI from remotely sensed observations is through inversion of canopy reflectance models. Many model inversio... Leaf area index (LAI)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monitoring crop growth. One of the methods for retrieving LAI from remotely sensed observations is through inversion of canopy reflectance models. Many model inversion methods fail to account for variable LAI values at different crop growth stages. In this research, we use the crop growth model to describe the LAI changes with crop growth, and consider a priori LAI values at different crop growth stages as constraint information. The key approach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ssimilate multiple canopy reflectance values observed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nd a priori LAI values into a coupled crop growth and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sequentially using a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algorithm. Adjoint method is used to minimize the cost function. Any other information source can be easi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version cost function. The valid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 series of MODIS canopy reflectance can greatly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inverted LAI values. Compared with MODIS LAI product at Changping and Shunyi Counties of Beijing, this method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estimated LAI temporal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SION LEAF area index crop growth model time series MODIS
原文传递
连作对穿心莲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俊仁 陈秀珍 +4 位作者 汤小婷 曾湘达 卓一南 何瑞 詹若挺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7-801,共5页
目的探讨连作对穿心莲植株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盆栽穿心莲为对象进行连作试验,在栽培周期内测定不同连作年限(连作0~2年)穿心莲植株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结果穿心莲植株的株高、叶总面积、叶绿素含量及... 目的探讨连作对穿心莲植株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盆栽穿心莲为对象进行连作试验,在栽培周期内测定不同连作年限(连作0~2年)穿心莲植株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结果穿心莲植株的株高、叶总面积、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均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连作1,2年与连作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作后穿心莲花期和果期提前了5~7 d;连作1,2年的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均比连作0年的降低;穿心莲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发现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连作后的穿心莲长势良好、产量提高,连作胁迫产生的活性氧可及时被酶系统清除,连作对穿心莲的主要障碍效应表现为活性成分含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连作 生长指标 产量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有效积温的中国水稻生长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9
11
作者 苏李君 刘云鹤 王全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有效积温是指作物生长至某一生育阶段所需要积累的有效温度,是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的主要指标,研究有效积温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有效积温作为气象因子,收集中国气象数据网中的气象数据... 有效积温是指作物生长至某一生育阶段所需要积累的有效温度,是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的主要指标,研究有效积温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有效积温作为气象因子,收集中国气象数据网中的气象数据和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中的水稻生长数据,建立了描述水稻生长过程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普适Logistic模型,并研究了水稻最大叶面积指数与最大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及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积温为1000℃左右时,水稻叶面积指数最大,且此时干物质增长速率最大;水稻最大叶面积指数与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之间表现为线性关系;最大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指数、降水量之间为二次抛物线关系,当降水量为670.5 mm时,最大叶面积指数为7.93,对应的水稻收获指数达到最大值0.50。该研究对于构建其他作物的生长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生物量 水稻 有效积温 作物生长指标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小麦与半夏轮作对减轻半夏连作障碍的效应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志贵 应浩 +2 位作者 董娟娥 马小奇 梁宗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0-445,共6页
在不同年限与小麦轮作的土壤上种植半夏,通过测定半夏株高、叶面积、倒苗率、产量及多种有效成分含量,探讨了与小麦轮作减轻半夏连作障碍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小麦轮作3 a的半夏,株高、叶面积均显著高于连作1 a,与前茬4 a均种植小麦的对... 在不同年限与小麦轮作的土壤上种植半夏,通过测定半夏株高、叶面积、倒苗率、产量及多种有效成分含量,探讨了与小麦轮作减轻半夏连作障碍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小麦轮作3 a的半夏,株高、叶面积均显著高于连作1 a,与前茬4 a均种植小麦的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倒苗率正好相反。浸出物、可溶性糖、还原糖、琥珀酸、生物碱和鸟苷质量分数均有呈现,轮作3 a半夏的成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连作1 a,并已达到药典标准,但又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试验还表明,半夏连作土壤在与小麦轮作3 a或更长年限后,其上种植的半夏生长指标和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将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也证明与小麦轮作可有效克服半夏连作障碍,为深入研究与小麦轮作克服半夏连作障碍的机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小麦 轮作 连作障碍 生长指标 有效成分
下载PDF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吉林省玉米不同生育时段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邱美娟 郭春明 +4 位作者 王冬妮 袁福香 王美玉 穆佳 王琪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8,共10页
利用吉林省1961-2015年46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玉米生育期逐旬需水量(Et_c)、降水量以及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根据干旱等级指标计算逐旬不同等级干旱频率、平均干旱强度以及干旱风险指数,并分析其空... 利用吉林省1961-2015年46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玉米生育期逐旬需水量(Et_c)、降水量以及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根据干旱等级指标计算逐旬不同等级干旱频率、平均干旱强度以及干旱风险指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玉米生长季水分供需状况看,西部地区整个玉米生长季水分亏缺最严重,玉米易遭受干旱威胁,中部发生干旱的威胁次于西部地区,东部发生干旱的威胁最小。西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中部,东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最低,平均干旱强度和干旱风险指数与此有相同的分布特征。各等级干旱基本上是在玉米生长的前期和后期发生频率较高,而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期,发生频率相对较小。除个别情况,各时段基本是轻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中旱,而重旱发生频率较低,特旱发生频率最低。代表站各时段水分亏缺指数年际变化基本是中前期呈减少趋势,中后期呈增加趋势。不同时段各等级风险区空间分布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 需水量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生长季 干旱 玉米 吉林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蕨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章耀 郭衍银 +1 位作者 王相友 郭小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9-183,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蕨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露地栽培3种种植模式,对蕨菜株高、鲜质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维生素C、可溶性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塑料大棚模式不同生长期株高、各部位鲜...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蕨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露地栽培3种种植模式,对蕨菜株高、鲜质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维生素C、可溶性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塑料大棚模式不同生长期株高、各部位鲜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较高,NR活性在蕨菜生长前期也高于其他处理,更有利于蕨菜生长发育;塑料大棚和小拱棚产量达20 800 kg/hm2和15 600 kg/hm2,分别比露地增产50.72%和13.04%;大棚模式V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纤维素含量仅为小棚和露地的61.79%和41.08%,改善了蕨菜的口味和品质。小棚模式各项指标次于大棚,但较露地栽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种植模式 生长指标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一种利用MODIS数据的夏玉米物候期监测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颖 陈怀亮 +2 位作者 李耀辉 王秀萍 张方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9,共9页
采用MODIS数据重构夏玉米归一化植被指数生长曲线,提取并建立特征点位对应日期与作物进入不同物候期的实际日期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研究表明:使用改进的SG(Savitzky-Golay)迭代滤波对最大值合成后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做平滑处理并进行Lo... 采用MODIS数据重构夏玉米归一化植被指数生长曲线,提取并建立特征点位对应日期与作物进入不同物候期的实际日期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研究表明:使用改进的SG(Savitzky-Golay)迭代滤波对最大值合成后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做平滑处理并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可得到时间分辨率为1 d的作物生长过程曲线,经与2013-2014年物候期实测数据匹配,选择利用动态阈值1提取七叶期,均方根误差为5.4 d;利用曲率最小值提取拔节期,均方根误差为6.4d;利用动态阈值2提取抽雄期,均方根误差为6.0 d。经2015年物候期实测数据验证,3个关键物候期的遥感监测误差均在6 d以内。利用该方法可提高基于遥感数据开展大面积作物物候期监测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作物生长曲线 SG滤波 Logistic拟合
下载PDF
基于过程模型的河北平原冬小麦产量和蒸散量模拟 被引量:21
16
作者 莫兴国 林忠辉 +1 位作者 李宏轩 项月琴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3-631,共9页
本文结合作物参数的遥感信息反演和气象要素的空间尺度扩展方法 ,建立以GIS背景数据库为支撑的冬小麦生长模型 ,研究河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和蒸散量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河北平原 1990年高产区主要集中在保定中南部、石家庄... 本文结合作物参数的遥感信息反演和气象要素的空间尺度扩展方法 ,建立以GIS背景数据库为支撑的冬小麦生长模型 ,研究河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和蒸散量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河北平原 1990年高产区主要集中在保定中南部、石家庄中部、邢台中部和邯郸东部的南北条带上 ,单产在 6 0 0 0~ 84 0 0kghm- 2 之间 ,廊坊东部、沧州大部分、衡水中部、邢台东部和西部太行山区等是低产区 ,单产低于 30 0 0kghm- 2 。总体而言 ,该地区实际产量与光温生产潜力对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冬小麦生长期 ,蒸散量主要在 30 0~ 5 0 0mm之间 ,水分利用效率低于2 0kghm- 2 mm- 1,其中小于 8kghm- 2 mm- 1的概率分布占 4 2 %左右。农业水资源不足 ,水分利用效率低 ,是该地区冬小麦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模型 遥感植被指数 尺度扩展 区域模拟
下载PDF
灌溉施氮和种植密度对棉花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全九 王康 +2 位作者 苏李君 张继红 韦开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0-312,共13页
为构建便于实际应用的棉花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模型,综合考虑灌溉、施肥、种植密度及覆膜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相对有效积温的普适棉花相对叶面积指数的Logistic模型,并研究了棉花最大叶面积指数与全生育期灌水量、施氮量、种植密度及产量之... 为构建便于实际应用的棉花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模型,综合考虑灌溉、施肥、种植密度及覆膜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相对有效积温的普适棉花相对叶面积指数的Logistic模型,并研究了棉花最大叶面积指数与全生育期灌水量、施氮量、种植密度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覆膜棉花叶面积指数最大时的有效积温为1400℃左右,不覆膜棉花的叶面积指数最大时的有效积温为1600℃左右。棉花最大叶面积指数随耗水量、施氮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种植密度与最大叶面积指数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综合考虑灌水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作用可以较为准确描述最大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棉花产量随着最大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当最大叶面积指数为4.93时籽棉产量最大达6066.2 kg/hm^(2)。相对化分析结果表明,覆膜与不覆膜棉花相对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应的模型参数也基本相同,从而建立了全国范围内覆膜与不覆膜棉花统一的相对叶面积指数的Logistic模型。该研究为棉花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方法,也为其他作物在不同管理措施和地域时进行建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施肥 有效积温 相对叶面积指数 最大叶面积指数 作物生长模型
下载PDF
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构建与实现 被引量:35
18
作者 曹卫星 朱艳 +4 位作者 田永超 姚霞 汤亮 刘小军 倪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955-3969,共15页
随着现代作物栽培学与新兴学科领域的交叉与融合,作物栽培管理正从传统的模式化和规范化,向着定量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作物精确栽培技术即是将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作物栽培学,并对作物栽培学所涉及的对象和过程进行数字化设计... 随着现代作物栽培学与新兴学科领域的交叉与融合,作物栽培管理正从传统的模式化和规范化,向着定量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作物精确栽培技术即是将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作物栽培学,并对作物栽培学所涉及的对象和过程进行数字化设计、信息化感知、动态化模拟,从而实现作物栽培管理的定量化与精确化。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基本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精确栽培技术体系,重点在作物栽培方案的定量设计、作物生长指标的光谱监测、作物生产力的模拟预测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并在试验示范中实现了基于生产因子的作物栽培管理方案优化设计、基于光谱信息的作物生长指标监测诊断、基于生长过程的作物产量品质预测预报。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将需要深入推进作物栽培学与模拟技术、传感技术、决策技术等的交叉融合,完善适用于单点到区域不同尺度的作物栽培方案精确设计、作物生长状况精确诊断、作物生产力精确预测等关键技术,加强作物精确栽培技术软件系统和硬件产品的开发应用与示范推广,从而促进现代作物栽培管理不断向着智慧化方向迈进。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快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精确栽培 栽培方案设计 生长指标诊断 生产力预测
下载PDF
基于动态模拟的作物系数优化蒸散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维 王鹏新 解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136,共8页
通过作物生长模型动态模拟的冬小麦全生育期潜在蒸散量和实际蒸散量计算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模拟作物系数,并与FAO提供的冬小麦各个生长阶段的标准作物系数对比,验证了其数值和变化趋势的准确性。基于地面实测和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建... 通过作物生长模型动态模拟的冬小麦全生育期潜在蒸散量和实际蒸散量计算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模拟作物系数,并与FAO提供的冬小麦各个生长阶段的标准作物系数对比,验证了其数值和变化趋势的准确性。基于地面实测和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建立了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的经验对数模型,根据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获取冬小麦全生育期以天为步长的区域尺度的作物系数。利用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模拟作物系数与以天为步长的区域尺度作物系数的比值优化蒸散量模型,获取关中平原2013—2014年冬小麦全生育期优化前后的蒸散量反演结果。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发现优化前最大相对误差为14.36%,优化后最大相对误差为9.89%,优化后的蒸散量反演模型比未优化的蒸散量反演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演冬小麦全生育期的蒸散量,特别是在低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反演精度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系数 动态模拟 作物生长模型 叶面积指数 蒸散量 反演模型
下载PDF
基于NDVI与EVI的作物长势监测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白燕英 高聚林 张宝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3-161,共9页
基于2015年大气校正后的时间序列Landsat8影像,研究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随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二者监测低、中、高植被覆盖的差异,比较分析了NDVI和EVI分布频率曲线差异及时间序列曲线差异。结果表... 基于2015年大气校正后的时间序列Landsat8影像,研究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随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二者监测低、中、高植被覆盖的差异,比较分析了NDVI和EVI分布频率曲线差异及时间序列曲线差异。结果表明:地表刚出现植被时,NDVI和EVI的增加速度最快,随着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增加,NDVI与EVI的增加速度减缓。低植被覆盖下NDVI的增加速度大于EVI,中等植被覆盖下NDVI和EVI的增加速度接近,高植被覆盖下NDVI的增加速度小于EVI,不同植被覆盖下的NDVI值始终大于EVI值。NDVI和EVI分布频率曲线能描述不同植被覆盖度像元数量和随时间的变化。NDVI和EVI时间序列曲线能清晰反映一种作物的长势变化规律及不同作物在同一时期的长势差异。在作物生长初期或低植被覆盖下,NDVI、EVI都偏高估计植被覆盖度,NDVI估计值略高于EVI的估计值。在作物生育中期或中等植被覆盖下,二者对植被描述能力相似。在作物生育高峰期或高植被覆盖下,监测作物长势变化EVI比NDVI更敏感。综上所述,监测作物时可根据作物生育期植被覆盖度变化特点合理选取NDVI和EVI植被指数,也可同时选用NDVI和EVI两种植被指数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长势 Landsat8 归一化植被指数 增强型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