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高温天气条件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的种植表现
1
作者 苏彩霞 栾春荣 +4 位作者 张旭 陈维娟 赵本真 洪斌 刘明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为科学选择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 为科学选择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气候条件下,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在双穗率、空秆率等植株性状及千粒鲜重、出籽率、结实率等产量性状上差异明显,其中晶白甜糯、虞珑糯1612、苏玉糯5号、苏科糯1801、苏科糯1901这5个品种结实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能力;苏甜糯818、斯达糯41、扬甜糯104结实率较低,表现出较低的耐高温能力。复种区各玉米品种鲜穗产量在7332~11440 kg/hm^(2)之间,除苏科糯1801、晶白甜糯较对照苏玉糯5号(CK)略增产外,其他各品种均较对照苏玉糯5号(CK)减产,减产幅度在1.53%~34.58%之间,以苏甜糯818、苏科糯1501减产最严重。清种区各玉米品种鲜穗产量在7638.89~14828.70 kg/hm^(2)之间,除苏科糯1801较对照苏玉糯5号(CK)略增产1.42%外,其他各品种均较对照苏玉糯5号(CK)减产,减产幅度在0.95%~47.75%之间,以苏科糯1501减产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天气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玉米品种 性状 产量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复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筛选
2
作者 王芳芳 吕和平 +5 位作者 高彦萍 梁宏杰 吴雁斌 杨昕宇 李鹏 张武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0,共7页
为研究陇东旱塬区冬油菜收获后复种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区组设计,以陇薯7号原种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共设计8种栽培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下马铃薯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比较,筛选... 为研究陇东旱塬区冬油菜收获后复种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区组设计,以陇薯7号原种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共设计8种栽培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下马铃薯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比较,筛选出最佳的冬油菜茬复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平作起垄、垄沟种植3个栽培模式表现较好,667 m^(2)产量分别为2292.81、1917.63、1655.46 kg,比对照露地平作分别增产41.27%、18.15%和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陇东旱塬区 复种 栽培模式 产量
下载PDF
“四结合四优化”培养作物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张桂莲 张海清 贺记外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当前,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队伍已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作物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从高校-企业-基地相结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 当前,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队伍已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作物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从高校-企业-基地相结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校内外导师与技术人员相结合优化实践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校内与校外管理相结合优化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等方面探讨作物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结合四优化 作物学科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管理机制
下载PDF
不同通风方式日光温室微环境模拟与作物蒸腾研究
4
作者 万敏 杨魏 +2 位作者 刘竹青 徐晨曦 刘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8-338,349,共12页
日光温室后墙蓄热降低了通风降温效率,高温会刺激植物水分蒸腾,降低水资源利用率。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在原有的上、下通风口基础上,增设后墙通风口。基于DO辐射模型、组分输运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日光温室的计... 日光温室后墙蓄热降低了通风降温效率,高温会刺激植物水分蒸腾,降低水资源利用率。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在原有的上、下通风口基础上,增设后墙通风口。基于DO辐射模型、组分输运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日光温室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探究了不同通风方式下温室微环境状况,并结合作物蒸腾模型分析获得了作物蒸腾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变化会直接影响作物蒸腾强度,两者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中午温室高温,开启后墙、下通风口,较原来开启上、下通风口,气流走向相似,因减少部分蓄热墙体,降温效率提高5.7%,蒸腾量下降0.020 mm/h,开启后墙、上、下通风口,蒸腾量较原来下降0.005 mm/h。开启后墙、上通风口,由于两通风口靠近一侧且距离作物较远,只能形成北侧局部降温,降温效率下降10.3%,除湿效率较原来提高5.7%,蒸腾量升高0.035 mm/h。此外,在通风口组合中,将靠下的通风口设置在迎风方向,可减少外界来风能量、动量损失,以提高通风降温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日光温室微环境调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微环境 计算流体力学 通风方式 作物蒸腾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周年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张立成 李娟 章明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89,共9页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素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以长期定位试验中菜-菜-稻轮作和菜-菜-菜轮作各季作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2种轮作体系分别采用推荐施肥和习惯施肥2种施肥模式,于2020—2022年对各季作物氮含量和...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素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以长期定位试验中菜-菜-稻轮作和菜-菜-菜轮作各季作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2种轮作体系分别采用推荐施肥和习惯施肥2种施肥模式,于2020—2022年对各季作物氮含量和产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和轮作下各季作物周年氮素吸收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及其对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轮作周年内菜-菜-稻轮作方式下推荐施肥模式第二季作物(芥菜)和第三季作物(水稻)氮素年均吸收积累量为415.71 kg/hm^(2),显著高于习惯施肥模式(381.43kg/hm^(2))。第一和第二轮作周年,不同轮作施肥方式下四季豆作物的氮素收获指数为0.61~0.65,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推荐施肥处理水稻作物氮素收获指数分别为0.72和0.73,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处理(0.62和0.62)。通过各季作物氮素吸收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推荐施肥处理能够提高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率。菜-菜-稻轮作结合推荐施肥处理的年均产投比(1.79)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47),菜-菜-菜轮作结合推荐施肥处理的年均产投比(1.56)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36)。因此,推荐施肥处理作物的周年氮素吸收积累量和产量均高于习惯施肥,该施肥模式有利于菜-菜-稻轮作方式实现作物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施肥模式 氮素吸收 养分管理 产量效应
下载PDF
拱架送/回风方式对日光温室冬季作物冠层区热环境的影响
6
作者 胡万玲 陈冲 +2 位作者 管勇 马乔乔 叶文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2,共11页
传统日光温室被动的热环境调控模式难以满足温室作物冠层区空气温度和速度调控需求,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为了改进日光温室热环境精准调控方法和提高温室能源利用效率,该研究结合日光温室围护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日光温室拱架的送/回风... 传统日光温室被动的热环境调控模式难以满足温室作物冠层区空气温度和速度调控需求,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为了改进日光温室热环境精准调控方法和提高温室能源利用效率,该研究结合日光温室围护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日光温室拱架的送/回风方法,并基于温室作物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拱架送/回风系统温室的数值传热模型。采用空气温度与速度不均匀系数、气流速度适宜区面积比、能量利用系数以及累计有效积温等评价参数,研究了下送上回、中间回风和上送下回等3种温室拱架送/回风方式对日光温室冬季作物冠层区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中间回风和上送下回通风方式相比,下送上回通风方式对不同作物冠层高度处的空气温度和速度调控的结果最优,且不同作物冠层高度处气流速度适宜区面积比和累计有效积温都最大。当采用下送上回通风方式时,与送风干管风速为9、11和12 m/s相比,送风干管风速为10 m/s的能量利用系数最大,在作物冠层高度0.4、0.6、0.8和1.0 m处的能量利用系数分别为0.976、0.982、0.985和0.987,并且不同作物冠层高度处的空气温度不均匀系数和速度不均匀系数也都最小。因此,下送上回通风方式的推荐送风干管风速为10 m/s。该研究可为日光温室热环境的精准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拱架 数值分析 送/回风方式 热环境 能量利用系数 作物冠层区
下载PDF
构建生态资源再循环利用下的现代种养结合生产经营方式研究
7
作者 周健 徐世江 《现代农业》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种养结合是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仅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也实现了农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交换以及原料和废弃物资源的相互利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化学农业的兴起,种养结合的内在循环体系逐渐割裂,对农业生态资源系统造... 种养结合是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仅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也实现了农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交换以及原料和废弃物资源的相互利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化学农业的兴起,种养结合的内在循环体系逐渐割裂,对农业生态资源系统造成了掠夺性破坏。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生态资源再循环利用下的现代种养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建立现代种养结合的生态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应以种植业和养殖业间的内在循环系统为依托,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并通过构建4种生产经营模式和3种生产经营管理方法,促进系统有效运转,进而最终实现城乡产业融合,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结合 资源再循环利用 生产经营方式
下载PDF
华东地区新型稻鳖共作模式探索与研究
8
作者 孙凤民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稻鳖共作是安徽省五河县最近几年稻渔综合种养主推的模式之一,通过稻鳖的种养结合,能够达到互利共生、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文章结合安徽省五河县的实际,对该模式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新型稻鳖共作模式的关键技术要点,希望通... 稻鳖共作是安徽省五河县最近几年稻渔综合种养主推的模式之一,通过稻鳖的种养结合,能够达到互利共生、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文章结合安徽省五河县的实际,对该模式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新型稻鳖共作模式的关键技术要点,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为实现农户增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河县 稻鳖共作 技术模式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Transgenic Crop Germplasm Effective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9
作者 DING Guangzhou WANG Xiaow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2期68-75,共8页
Germplasm effect reflect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bility of germplasm elements and yield (quality) of a certain crop, which can be shown by mathematic function, namely, germplasm effect functio... Germplasm effect reflect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bility of germplasm elements and yield (quality) of a certain crop, which can be shown by mathematic function, namely, germplasm effect function. Germplasm effect of a crop variety is an aggregation of many effective factors, and is restrained by different effective factors; constant increase of any one effect of germplasm elements would lead to law of effect decline, therefore, possible modes of transgenic crops effect function were deduced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effect decline. The possible modes of single transgenic germplasm effect function and multi-transgenic germplasm effect regression equation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rmplasm effect regression equation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genic crops germplasm effect function mode and characteristic germplasm operation
下载PDF
薯豆轮作模式下不同种衣剂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桂芝 金光辉 +2 位作者 董全中 王腾 台莲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36-40,共5页
为指导薯豆轮作模式下的大豆生产,选用3种种衣剂,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以不包衣和连作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种衣剂对轮作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轮作方式下3种种衣剂应用效果优于豆豆连作,大豆种子包衣促进了大豆植株... 为指导薯豆轮作模式下的大豆生产,选用3种种衣剂,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以不包衣和连作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种衣剂对轮作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轮作方式下3种种衣剂应用效果优于豆豆连作,大豆种子包衣促进了大豆植株生长和发育,使株高、茎粗、节间数、单株有效结荚数、百粒重和产量增加,底荚高度降低,能促进早结荚,使植株重心降低可抗倒伏,同时也促进了根瘤的发生,且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明显。其中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拌种处理大豆的根瘤数最多,防治大豆根腐病效果最好,促进了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植株粗壮,增加了有效结荚数和产量;精甲·咯菌腈包衣处理的收获株数最多,但对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差,发病率最高;阿维·多·福化学药剂处理大豆有效结荚数、百粒重和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衣剂 薯豆轮作 豆豆连作 产量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和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宏 马生发 +2 位作者 彭正凯 杨宏伟 李茜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以陇东学院农学专业为例,分析了地方涉农高校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综合性和地方性,加强学农爱农情...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以陇东学院农学专业为例,分析了地方涉农高校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综合性和地方性,加强学农爱农情感教育,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化多元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课程综合评价等改革措施,探索出了作物栽培学“1234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地方涉农高校新农科建设和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教学改革 实践模式 新农科 地方高校
下载PDF
青稞和豌豆根系形态和养分效率对种植模式和施肥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童鑫 姚晓华 +1 位作者 吴昆仑 姚有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8-1059,共12页
【目的】禾豆混作可显著改变作物根系形态,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量,提高系统产量。我们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单作和混作体系中青稞和豌豆的根系形态与养分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两因素三水平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在青海大学试验基... 【目的】禾豆混作可显著改变作物根系形态,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量,提高系统产量。我们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单作和混作体系中青稞和豌豆的根系形态与养分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两因素三水平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在青海大学试验基地进行。种植模式因素包括:青稞单作(Q)、豌豆单作(W)、青稞豌豆混作(Q×W)3种模式;施肥因素包括:不施肥(N_(0)P_(0))、低氮磷(N_(1)P_(1))、高氮磷(N_(2)P_(2))3个水平。分析了青稞和豌豆在单、混作模式下的根系形态、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并计算了氮磷竞争比率。【结果】与单作青稞相比,混作青稞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了32.1%和15.3%,根冠比降低了13.1%,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分别增加了21.7%、43.7%、79.6%和44.8%,根系吸氮量和总吸氮量分别增加了75.8%和72.7%,根系吸磷量和总吸磷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6.3%和60.0%(P<0.05)。与单作豌豆相比,混作豌豆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和根冠比分别显著降低了19.3%、27.9%和9.7%,地上部、根系吸氮量和总吸氮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4.7%、32.5%和28.0%。混作青稞在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地上部氮吸收累积量较单作分别显著增加了9.8%、34.6%和39.6%,磷吸收累积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1.6%、18.7%和16.5%。混作豌豆在分枝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地上部氮吸收累积量较单作分别显著降低了13.8%、18.0%和17.5%,地上部磷吸收累积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6.1%、15.8%和19.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直径对青稞和豌豆氮素吸收量有显著影响,根体积对青稞和豌豆磷素吸收量有显著影响。N_(1)P_(1)水平下,混作青稞根长和根表面积均高于N_(0)P_(0)和N_(2)P_(2)水平下,促进了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而混作豌豆根系变化与青稞相反。【结论】青稞和豌豆氮、磷吸收量均与其根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在养分供应不充足条件下,青稞和豌豆混作改变了根系形态,青稞的根表面积、根体积等形态指标相对于单作显著提高,而豌豆的根系主要形态指标显著降低,青稞为“受益者”,豌豆为“贡献者”。低肥条件下,混作体系获得了高氮、磷养分竞争率和土地当量比,混作优势明显。而高肥条件下,混作在改变根系形态、养分吸收竞争的优势相对于单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豌豆 混作模式 根系形态 氮磷吸收利用 产量 混作优势
下载PDF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寒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的高通量测序研究
13
作者 刘金雨 张瑞 +5 位作者 罗亮 王世会 郭坤 白庆利 徐伟 赵志刚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4,130,共8页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9个稻田单元分别设置了稻田单作(CK)、稻蟹共作(RC)和稻-蟹-鳅共作(RCL)3种模式,每种模式3个重复,每个稻田单元的面积均为300 m^(2),水稻种植品种为“绥粳4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3...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9个稻田单元分别设置了稻田单作(CK)、稻蟹共作(RC)和稻-蟹-鳅共作(RCL)3种模式,每种模式3个重复,每个稻田单元的面积均为300 m^(2),水稻种植品种为“绥粳4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3种模式稻田表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稻蟹模式放养河蟹体质量为(21.45±1.45)g,放养密度为500 ind./667 m^(2);稻-蟹-鳅模式,河蟹体质量为(21.45±1.45)g,放养密度为350 ind./667 m^(2),泥鳅体质量为(0.47±0.07)g/ind.,放养密度为2 223 ind./667m^(2)。养殖期间投喂配合饲料,饲养管理方式一致。2020年9月10日收获河蟹与泥鳅,9月20日收割水稻。结果显示:不同模式的9个土壤样品共包含了6 404个OTUs,分属细菌59个门,1 093个属,2 245个种。韦恩图显示,CK模式特有375个OTUs、RC模式特有359个OTUs、RCL模式特有453个OTUs。3种模式的主要优势菌门均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RC和RCL土壤细菌的ACE指数、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水稻单作,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Co A分析图显示,RC和RCL与CK分别在不同区域聚类。研究初步揭示:稻-蟹共作和稻-蟹-鳅共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寒区稻田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模式 稻-蟹-鳅共作模式 稻田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Gradual daylength sensing coupled with optimum cropping modes enhances multi-latitude adaptation of rice and maize 被引量:1
14
作者 Xiaoying Wang Jiupan Han +10 位作者 Rui Li Leilei Qiu Cheng Zhang Ming Lu Rongyu Huang Xiangfeng Wang Jianfu Zhang Huaan Xie Shigui Li Xi Huang Xinhao Ouyang 《Plant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185-197,共13页
To expand crop planting areas,reestablishment of crop latitude adaptation based on genetic variation in photoperiodic genes can be performed,but it is quite time consuming.By contrast,a crop variety that already exhib... To expand crop planting areas,reestablishment of crop latitude adaptation based on genetic variation in photoperiodic genes can be performed,but it is quite time consuming.By contrast,a crop variety that already exhibits multi-latitude adapt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its planting areas to be more widely and quickly available.However,the importance and potential of multi-latitude adaptation of crop varieties have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Here,combining daylength-sensing data with the cropping system of elite rice and maize varieties,we found that varieties with gradual daylength sensing coupled with optimum cropping modes have an enhanced capacity for multi-latitude adaptation in China.Furthermore,this multi-latitude adaptation expanded their planting areas and indirectly improved China’s nationwide rice and maize unit yield.Thus,coupling the daylength-sensing process with optimum cropping modes to enhance latitude adaptability of excellent varieties represents an exciting approach for deploying crop varieties with the potential to expand their planting areas and quickly improve nationwide crop unit yiel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titude adaptation daylength sensing cropping mode
原文传递
稻-再-油复种模式高效栽培技术探索及效益分析
15
作者 邓康胜 唐咸瑞 +1 位作者 赵继华 李保平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4期41-45,共5页
为确保粮食安全,推进油料作物生产,提高种植收益,在湖南省双峰县进行了稻—再—油(稻—再生稻—油菜)复种模式高效栽培技术探索,从区域、地块、品种的选择到栽培技术集成进行了试验与示范,并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将再生稻品种与油... 为确保粮食安全,推进油料作物生产,提高种植收益,在湖南省双峰县进行了稻—再—油(稻—再生稻—油菜)复种模式高效栽培技术探索,从区域、地块、品种的选择到栽培技术集成进行了试验与示范,并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将再生稻品种与油菜合理搭配复种,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能确保粮食产量,还增收一茬油菜,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节支增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油菜 复种模式 高效栽培 效益分析
下载PDF
我国茶园复合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清华 崔清梅 +2 位作者 罗鸿 马会杰 胡双玲 《中国茶叶》 2023年第2期8-15,共8页
复合种植模式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种植模式,而茶园复合种植是充分利用茶树的生长习性以间作或套作的方式构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复合种植模式体系。在明确茶园复合种植理论与概念的基础上,整理了当前茶园复合种植的主要类型以及植物... 复合种植模式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种植模式,而茶园复合种植是充分利用茶树的生长习性以间作或套作的方式构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复合种植模式体系。在明确茶园复合种植理论与概念的基础上,整理了当前茶园复合种植的主要类型以及植物种类,分析了对茶叶产量、品质、病虫害防控、茶园土壤性质、茶园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茶园复合模式系统应作为多层次、多功能整体研究,综合探讨各部分的耦合机理,形成可参考、可应用的茶园复合种植模式,以期为未来生态复合茶园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复合种植 模式 效益
下载PDF
水稻油菜轮作栽培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妍 傅树豪 郭碧芝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8期145-147,共3页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保障我国粮油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说明了水稻油菜轮作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水稻油菜轮作的栽培模式,以期为保障水稻、油菜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 水稻 轮作 栽培模式 节本增效
下载PDF
农田土壤和作物籽粒常见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白保勋 徐婷婷 +1 位作者 陈东海 杨海龙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6期76-81,共6页
为了研究农田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监测了河南省常见的3种农作物轮作模式下农田灌溉水、土壤、农药、肥料、作物籽粒常见重金属Cd、Pb、Hg的含量,并计算了作物籽粒重金属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灌溉水Cd含量由大到... 为了研究农田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监测了河南省常见的3种农作物轮作模式下农田灌溉水、土壤、农药、肥料、作物籽粒常见重金属Cd、Pb、Hg的含量,并计算了作物籽粒重金属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灌溉水Cd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月、7月、4月和10月,Pb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7月、10月、4月、1月,Hg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0月、1月、7月、4月。鸡粪、农药、化肥中Cd、Pb含量较高,农药和鸡粪中Hg含量较高;小麦+花生轮作系统土壤Cd、Pb、Hg含量最高,小麦+谷子轮作系统作物籽粒重金属富集系数最高。建议在农田施用无重金属污染的精制有机肥,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逐步降低土壤和作物籽粒的重金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农作物 轮作模式 重金属含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政和县高山区花椰菜套种玉米栽培模式
19
作者 叶和 《福建稻麦科技》 2023年第2期41-43,共3页
为有效提高政和县土地综合利用率和高山区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020年12月—2022年11月在政和县进行了高山区花椰菜套种玉米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此栽培模式2 a每667m^(2)年总产值分别为1.83万元和1.79万元,年平均纯收入达... 为有效提高政和县土地综合利用率和高山区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020年12月—2022年11月在政和县进行了高山区花椰菜套种玉米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此栽培模式2 a每667m^(2)年总产值分别为1.83万元和1.79万元,年平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有效增加了高山区农民收入。总结了高山区花椰菜套种玉米栽培模式所选择的种植品种、茬口安排及栽培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栽培模式 高山区 花椰菜 玉米
下载PDF
鸭绿江流域鲜食玉米复种秋萝卜模式研究
20
作者 张庆宇 朴天日 +3 位作者 尹晟铎 王光达 姜银姬 许震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52-56,共5页
为开发适宜鸭绿江流域丹东市鲜食玉米和萝卜一年两作种植模式,并筛选适宜该模式下的鲜食玉米品种和萝卜品种。于第一季种植鲜食玉米,分别选择大黄粘、黄甜糯、金香糯和糯玉4号4个鲜食玉米品种,第二季种植萝卜,分别选择青甜水果萝卜、绊... 为开发适宜鸭绿江流域丹东市鲜食玉米和萝卜一年两作种植模式,并筛选适宜该模式下的鲜食玉米品种和萝卜品种。于第一季种植鲜食玉米,分别选择大黄粘、黄甜糯、金香糯和糯玉4号4个鲜食玉米品种,第二季种植萝卜,分别选择青甜水果萝卜、绊倒驴萝卜、糖脆水果青萝卜、土光萝卜4个品种。一茬作物鲜食玉米播种期为4月中旬前,收获期为7月下旬,二茬作物萝卜播种期为8月上旬,收获期为10月下旬。两季作物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鲜食玉米品种均能够在丹东地区适应一年两季作的栽培模式,其中大黄粘、黄甜糯和金香糯3个中国品种口感均达到了8,韩国品种糯玉4号口感为6,且韩国品种种皮厚度较厚,所以在口感方面不及其他3个中国品种。萝卜产量方面,韩国土光萝卜最高,产量达到6423.7 kg·(667 m^(2))^(-1),绊倒驴萝卜和青甜水果萝卜产量紧随其后,分别为5196.4和4170.8 kg·(667 m^(2))^(-1),中国品种糖脆水果青萝卜产量最低,仅为2393.1 kg·(667 m^(2))^(-1),筛选出适宜鸭绿江流域种植的两季作的品种,鲜食玉米3个品种分别为大黄粘、黄甜糯、金香糯,萝卜3个品种,分别为青甜水果萝卜、绊倒驴萝卜和土光萝卜,尤其是韩国品种土光萝卜。如果能够引进,将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由于糖脆水果青萝卜产量较低,不建议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萝卜 鸭绿江流域 一年两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