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raisal of the vegetation-based services for cropland ecosystems: a case study of a high-yielding county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Bao Yonghong Wu Wenliang Wang Mingxin Liu Wenna 《Ecological Economy》 2006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As people become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irreplaceability of ecosystem services, defined as "the nata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effects upon which peopic rely for existence that are formed and maintained by e... As people become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irreplaceability of ecosystem services, defined as "the nata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effects upon which peopic rely for existence that are formed and maintained by ecosystems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more emphasis is being placed on these services'. In rectent years 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primarily on the sen,ices of natural ecosystems. This paper expands the scope of this field from natural ecosystems to semi-natuval ecosystems, i.e. cropland ecosystems, which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human productivity and life. Taking Huantat County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vegetation.based services of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s and carton cropland ecosystems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cluding the material production,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oxygen release, water conservation, and nutrient recycling. These services were then evaluated in terms of economic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s of a market value technique, a substinaion engineering method and a shadow price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economic value of cropland ecosystem vegetation.based services in Huantai County is 124.827.3 ×10^4 yuan. which is equivalent to 15.63% of the GDP of Hnantat County (798, 491 × 10^4 yuan), Among these services, the gas regulation value is 82.698.3 × 10^4 yuan (66.25%), the material production value is 38.049.4 × 10^4 yuan (30.48%), the nutrient cycling value is 3257.3 × 10^4 ynan (2.61%), and the water conservation value is 822.3 × 10^4 yuan (0.66%).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s and cotton cropland ecosystems, we conclude that the economic value of vegetation-based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former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which c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guideline for adjusting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Our study may facilitate the conservation of cropland ecosystems and promote effective use of vegetation-based servic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guarantee nationwide food sec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land ecosystems ecosystem vegetation-based services Economic valuation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CO_2 and sensible/latent heat fluxes exchange between land surface and atmosphere over cropland and grassland in semi-arid region,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姜纪峰 延晓冬 +2 位作者 黄耀 郭维栋 刘辉志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A comparison between simulated land surface fluxes and observed eddy covariance (EC) measurements was conducted to validat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IBIS) at Tongyu field observation station (44°25'N... A comparison between simulated land surface fluxes and observed eddy covariance (EC) measurements was conducted to validat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IBIS) at Tongyu field observation station (44°25'N, 122°52'E) in Jilin Province,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BIS model could reproduce 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 (NE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reasonably, as indicated b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exceeding the significant level of 0.05. It was also evident that the NEE and sensible heat flu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both in the grassland and the cropland ecosystems, while the latent heat fluxes correlated with evapotranspiration, only took on the diurnal variation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Moreover, both sensible heat fluxes and the latent heat fluxes were larger in the cropland ecosystem than that in the degraded grassland ecosystem. Thi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was possibly correlated with vegetation growing situation in the two kinds of ecosystems. A close agreement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 on NEE, sensible heat fluxes and latent heat flux was obtained both in the degraded grassland and the cropland ecosystems. In addition, the annual NEE in the model was overestimated by 23.21% at the grassland and 27.43% at the cropland, sensible heat flux with corresponding 9.90% and 11.98%, respectively, and the annual latent heat flux was underestimated by 4.63% and 3.48%,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IBIS) CO2 flux Sensible flux Latent heat flux cropland ecosystem Grassland ecosystem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基于气候箱控制性试验的Meta分析
3
作者 朱金瑞 邹婧汝 赵国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3-20,共8页
选取1985—2020年21篇与气候箱控制性试验有关的文献,利用Meta分析法研究CO_(2)浓度升高对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气候箱的控制下CO_(2)浓度升高对水分利用效率有正面影响,增加的比例为20%,对碳积累和蒸散发... 选取1985—2020年21篇与气候箱控制性试验有关的文献,利用Meta分析法研究CO_(2)浓度升高对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气候箱的控制下CO_(2)浓度升高对水分利用效率有正面影响,增加的比例为20%,对碳积累和蒸散发分别有正面和负面的效应,影响的效应分别为34%和-4%,但都存在显著的异质性(P<0.05)。研究还发现,CO_(2)浓度升高对WUE的影响效应与对碳积累的影响效应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对蒸散发的影响效应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CO_(2)浓度升高对WUE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物种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对大豆和番茄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对小麦的影响效应(P<0.05)。此外,CO_(2)浓度升高对WUE的影响效应与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相对含水量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其中与光照强度有负相关关系,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正相关关系;而与CO_(2)富集程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升高 农田生态系统 水分利用效率 META分析 气候箱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晓燕 于法稳 +1 位作者 徐湘博 牛坤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21,共11页
基于对生态系统服务分类和中间服务的理论分析,结合农田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构建了一套准确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指标体系,由供给、社会保障、调节、文化服务四大类12项二级指标和3项负面价值指标构成。基于该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 基于对生态系统服务分类和中间服务的理论分析,结合农田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构建了一套准确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指标体系,由供给、社会保障、调节、文化服务四大类12项二级指标和3项负面价值指标构成。基于该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1 667.01亿元,是农产品供给价值的3.09倍,相当于当年该省GDP的85.71%。其中,保障粮食安全的价值最大,其次是供给产品;调节服务价值中的释氧和空气净化价值明显高于其他价值。负面价值中,水资源消耗价值最大,为125.58亿元,其次是农用化学品污染。1999-2019年,三大类服务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社会保障服务价值增幅最大。通过对比其他研究结果发现,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结果可靠,且剔除中间服务价值可纠正1.65%~76.98%的偏差,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和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指标体系 中间服务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野燕麦和节节麦对西安市小麦生产的危害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兴江 王涛 +5 位作者 李方向 常小箭 李欣迪 史岩 王佳 刘刚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6期112-118,共7页
为了评估恶性外来入侵杂草野燕麦和节节麦对中国小麦生产的危害,以提高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本研究以西安市麦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在2016—2018年间,连续三年的田间调查,详细分析野燕麦和节节麦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野燕... 为了评估恶性外来入侵杂草野燕麦和节节麦对中国小麦生产的危害,以提高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本研究以西安市麦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在2016—2018年间,连续三年的田间调查,详细分析野燕麦和节节麦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野燕麦导致小麦平均减产16.35%,最高达35.03%,每公顷经济损失可达5000元,西安市小麦总产量减少2.04×10^(8) kg,年均经济损失3.92×10^(8)元,三年累计达1.18×10^(9)元。节节麦使小麦平均减产7.14%,最高达21.35%,每公顷经济损失可达3000元,西安市小麦总产量损失1.24×10^(8) kg,年均经济损失1.38×10^(8)元,三年累计损失4.15×10^(8)元。野燕麦和节节麦的入侵已严重威胁西安市小麦生产。为保障生物安全,应遵循《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实施风险预防、源头管控、综合治理、协同配合、公众参与原则,建立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关中平原 危害 农田生态系统 野燕麦 节节麦
下载PDF
耕地占补面积时空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测度——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何青松 蒋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413-10429,共17页
基于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湖北省2000—2020年耕地占补面积时空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在县级行政单元尺度探究由耕地占补导致的碳储量变化量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并运用PLUS模型模拟区域未来四种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及碳储... 基于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湖北省2000—2020年耕地占补面积时空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在县级行政单元尺度探究由耕地占补导致的碳储量变化量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并运用PLUS模型模拟区域未来四种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及碳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0年至2020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净变化率为-3.89%,耕地面积略微下降,基本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平衡。(2)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20年耕地占用和补偿导致的碳储量变化值占该时段碳储量变化值的比例分别为68.45%、59.45%、57.86%、55.46%,二十年整体占比为61.38%。耕地碳储量的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巨大。碳固持的地块面积为1.29×10^(5)hm^(2),碳损失的地块面积为3.88×10^(5)hm^(2)。(3)2000—2020年,湖北省耕地占补导致的碳储量变化值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山区,“低低聚集”区分布在中南部的江汉平原。(4)2020—2030年,湖北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在自然发展情景下减少5.50×10^(6)t,在耕地保护情景下减少1.22×10^(6)t,在城镇开发情景下减少8.89×10^(6)t,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增加2.43×10^(6)t。与其他三种情景相比,生态保护情景是未来发展的最优情景。研究通过定量评估耕地占补平衡背景下湖北省耕地面积时空变化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为未来的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增汇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参考,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下载PDF
间套作种植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被引量:88
7
作者 苏本营 陈圣宾 +1 位作者 李永庚 杨文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505-4514,共10页
间套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能够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升单位面积物质产出,同时还具有多重其他生态效益,是一种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范式。生态系统服务是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当前... 间套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能够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升单位面积物质产出,同时还具有多重其他生态效益,是一种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范式。生态系统服务是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论述间套作种植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从物质产出、土壤肥力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病虫草害和有害污染物控制等方面论述了间套作种植提升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实践及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间套作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并提出了间套作种植农田生态系统未来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 物质生产 生物多样性 水土保持 有害物控制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被引量:37
8
作者 肖玉 谢高地 +2 位作者 安凯 刘春兰 陈操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9-435,共7页
本研究于2006年和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田间试验基础上,评价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农田的初级产品生产、气体调节、土壤有机质累积、水调节和氮素转化等5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表明,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农田初级产品量... 本研究于2006年和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田间试验基础上,评价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农田的初级产品生产、气体调节、土壤有机质累积、水调节和氮素转化等5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表明,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农田初级产品量包括籽粒产量5.04~5.71 t·hm-2.a-1(小麦)和6.69~8.24 t·hm-2.a-1(玉米),秸秆量8.58~9.72 t·hm-2.a-1(小麦)和6.97~8.58 t·hm-2.a-1(玉米);农田气体调节包括释放O2 24.99~28.64 t·hm-2.a-1,固定CO2 34.23~39.22 t·hm-2.a-1,排放N2O 0.72~1.13 kg·hm-2.a-1,吸收CH4 3.39~5.70 kg·hm-2.a-1;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累积量为1.13~2.39 t·hm-2.a-1;水资源消耗量为2 890~3 830 m3.hm-2.a-1;农田土壤氮素几乎都处于亏缺状态,变化范围为-107.73~5.33 kg(N).hm-2.a-1,不施氮肥农田亏缺较多。综合评价发现,小麦-玉米农田提供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为5.48~6.25万元·hm-2.a-1,是粮食生产价值的3倍左右。氮肥施用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产生福利的影响较为复杂,这主要是由于施加氮肥明显增加了氮素转化功能导致的经济损失,而同时可能会增加初级产品生产、气体调节中作物固定CO2和释放O2功能的经济价值。尽管目前有关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主要关注生态系统产生的正效应,但仍有必要对农田产生的负效应做出评价,以便客观看待农田生态系统价值,正确认识农田生态系统对人类福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小麦-玉米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 正效应 负效应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9
作者 刘洪来 王艺萌 +2 位作者 窦潇 徐敏云 王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420-4425,共6页
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贫困区和多民族聚居区,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综述了农牧交错带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今后对农牧交错带的研究应集中在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跨学科研... 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贫困区和多民族聚居区,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综述了农牧交错带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今后对农牧交错带的研究应集中在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其热点领域应集中在农牧交错带生产力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界面生态学、放牧生态学,农牧交错带的健康诊断和价值评估等方面。其中生产力生态学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保证,应加强农牧交错带农田草地系统耦合生产方式的研究;恢复生态学是治理退化农牧交错带的基础;界面生态学是剖析退化农牧交错带的切入点;放牧生态学是调控农牧交错带农田草地退化的手段;健康诊断有助于对农牧交错带进行客观的评价;价值评估则是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效益和服务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草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系统耦合
下载PDF
基于生态流方法的土地整治项目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郭贝贝 金晓斌 +2 位作者 林忆南 杨绪红 周寅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669-7681,共13页
将土地整治活动作为外界对农田生态系统(项目区)集中性的外部激励,以陕西关中凤翔县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实施前后生态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变化状况,建立了土地整治生态影响概念性模型,明确了相应生态流的流向与路径... 将土地整治活动作为外界对农田生态系统(项目区)集中性的外部激励,以陕西关中凤翔县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实施前后生态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变化状况,建立了土地整治生态影响概念性模型,明确了相应生态流的流向与路径关系,使用可用能法和能值法测算项目区外部输入及生态产品输出,应用生态流分析法,对土地整治项目生态流和系统效率进行了定量计算。根据设定的土地整治工程使用年限,评估了项目实施后区域净生态价值、自然资源依赖度、可更新资源依赖度、生态产出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可持续度等指标的时间变化过程。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可用能法和能值法测算出的系统生态效益均呈现由项目建设初期陡降为负值,而后指数增加,再趋于平稳的过程;(2)可用能法测算出项目实施后的第29年,生态效益由亏转盈,体现出系统从被扰乱后恢复自然平衡状态的过程;(3)能值法测算出项目实施后的第4年,生态系统趋于平衡状态;(4)研究区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效益为负,于项目实施3a后趋于平稳,总投资中农业生产年投入占资金总额的78.35%。通过可用能和能值方法的结合,可以定量计算系统稳定性,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物质、劳动力和资金投资选择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流 可用能 能值 宝鸡凤翔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态系统齐穗期水碳通量日变化的非对称响应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建林 温学发 +1 位作者 孙晓敏 王玉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9-163,共5页
陆地生态系统CO2和水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控制机制是理解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过程和模型开发的基础。农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特征的研究对把握作物生产力水平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平原冬... 陆地生态系统CO2和水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控制机制是理解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过程和模型开发的基础。农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特征的研究对把握作物生产力水平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齐穗期水碳通量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C3作物冬小麦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晴天CO2通量、水汽通量和冠层导度均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午休"的原因是晴天强光造成的"光抑制";CO2通量对光合有效辐射呈米氏响应,其表观量子效率为0.002997 mg/μmol,潜在最大碳通量为3.3494 mg/(m2.s);水汽通量和冠层导度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但在相同光合有效辐射下,下午的冠层导度明显小于上午,其原因在于同化产物的反馈抑制;下午的水汽通量明显大于上午,则主要受控于温度和VPD的变化。由于下午的水汽通量大于上午,而CO2通量在上午和下午无明显差异,使得农田生态系统上午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通量 水汽通量 冠层导度 日变化 冬小麦
下载PDF
土壤呼吸组分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敏鹏 夏旭 +1 位作者 李银坤 梅旭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067-7077,共11页
分离土壤呼吸组分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步骤,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组分的呼吸过程和机理对促进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和碳汇增加、气候变化适应、保障粮食安全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土壤呼吸组... 分离土壤呼吸组分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步骤,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组分的呼吸过程和机理对促进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和碳汇增加、气候变化适应、保障粮食安全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土壤呼吸组分分离的理论依据、主要技术及分类,系统比较了现有技术的优势、劣势和应用领域,并总结了土壤呼吸组分分离技术在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由于多数分离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中发展而来,它们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应用十分有限,目前应用以同位素法、根分离法和回归法为主。由于土壤呼吸理论划分和分离方法的差异,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往往难以比较。分离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土壤呼吸源分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土壤呼吸组分分离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于:(1)利用现有观测技术促进组分集成分析法和根分离法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强化土壤呼吸组分和环境因子的同步观测,准确评估农田碳收支;(2)利用定位观测数据开展大尺度模型研究,改进和重构现有全球碳模型的碳氮过程,并在其中考虑重要的土壤呼吸过程;(3)利用FACE试验评估气候变化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和土壤-植物碳循环的适应机制;(4)分析呼吸组分与植物-土壤-养分的交互作用,评估农田管理措施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组分 分离技术 根呼吸 微生物呼吸 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氮通量与调控 被引量:15
13
作者 胡春胜 董文旭 +3 位作者 张玉铭 程一松 李晓欣 杨莉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7-1003,共7页
针对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研究农田常规施肥[400 kg(N).hm-2.a-1]条件下作物氮素吸收与损失通量过程,并根据各氮素输出通量特征开展管理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系统氮输入总量为561-580 kg(N).hm-2... 针对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研究农田常规施肥[400 kg(N).hm-2.a-1]条件下作物氮素吸收与损失通量过程,并根据各氮素输出通量特征开展管理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系统氮输入总量为561-580 kg(N).hm-2,输出量468-494 kg(N).hm-2,两季作物总盈余86-93 kg(N).hm-2,其中有机氮为24-36 kg.hm-2。氨挥发和NO3--N淋溶损失是该区域农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氮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平均每年因氨挥发而造成的肥料氮损失量为60 kg(N).hm-2,NO3--N淋溶损失量为47-84kg(N).hm-2,两者占施肥总量的30%。每年因硝化-反硝化过程造成的肥料损失很小,仅为5.0-8.7 kg(N).hm-2。通过施肥后适时灌水、合理调控灌水时间与用量,以及利用秸秆还田与肥料混合施用等管理措施可改善氮素的迁移和转化规律,有效减少氨挥发和NO3--N淋溶损失,并结合缓/控释肥与精准施肥技术,充分利用土壤本身矿质氮素,可有效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与促进农业持续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山前平原 农田生态系统 小麦-玉米轮作 氮通量 氮素损失 灌溉 施肥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Penman-Monteith模型的内陆河流域不同生态系统蒸散发估算 被引量:38
14
作者 王海波 马明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617-5626,共10页
遥感数据具有很好的时空连续性,它是区域蒸散发通量估算的有效方法。引入了一个简单的具有生物物理基础的Penman-Monteith(P-M)模型,分别利用黑河流域高寒草地阿柔站和干旱区农田盈科站2008—2009年的气象数据和MODIS(Moderate Resoluti... 遥感数据具有很好的时空连续性,它是区域蒸散发通量估算的有效方法。引入了一个简单的具有生物物理基础的Penman-Monteith(P-M)模型,分别利用黑河流域高寒草地阿柔站和干旱区农田盈科站2008—2009年的气象数据和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叶面积指数(LAI),实现了2008—2009年日蒸散发的估算,并同时实现了对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的分别估算。结果表明,利用P-M公式模拟的蒸散发与实测的蒸散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日蒸散发模拟的决定系数(R2)超过0.8。估算的高寒草甸和干旱区农田玉米全年平均的蒸腾分别为0.78 mm/d和1.20 mm/d,分别占总蒸散发的60%和61%,土壤蒸发分别为0.53和0.77 mm/d,占总蒸发的40%和39%。可见两种生态系统的作物蒸腾均强于土壤蒸发,同时农田玉米蒸腾强于高寒草甸蒸腾。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遥感的P-M公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对高寒草地和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蒸散发的估算。通过考虑土壤水分变化对气孔导度的影响,可以提高模型对农田蒸散发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 蒸散发 Penman—Monteith公式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投入产出及效率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魏小红 蔺海明 胡恒觉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79-84,共6页
应用生态学能流研究方法 ,对河西 4 5年农田系统能量输入输出及效率进行了力能学分析。结果表明 ,总投能逐年增加 ,1994年总投能最高的县为张掖市 (131.5 9× 10 3MJ/ hm2 )。无机能在总投能中所占比例依次呈现出平稳、快速、缓慢... 应用生态学能流研究方法 ,对河西 4 5年农田系统能量输入输出及效率进行了力能学分析。结果表明 ,总投能逐年增加 ,1994年总投能最高的县为张掖市 (131.5 9× 10 3MJ/ hm2 )。无机能在总投能中所占比例依次呈现出平稳、快速、缓慢增长的变化趋势 ,天祝县无机能投入远远低于其它县市 ,1994年为总投能的 18%。总产能呈现出递增趋势 ,但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增长缓慢 ,4 5年来不同县市总产能增加以酒泉市和张掖市最大 ,1994年酒泉市和张掖市总产能分别为2 35 .93× 10 3和 2 32 .38× 10 3MJ/ hm2 。 4 5年中 ,能量产投比出现 2个高峰和 1个低谷 ,自 80年代高峰过后 ,大多数县市产投比下降 ,其中天祝县产投比最低 ,1994年仅为 0 .83。 7县市中酒泉市、民乐县、天祝县、武威市、张掖市农田单位面积投能分别超出其临界值 :5 .66× 10 3、4 .61× 10 3、8.73× 10 3、15 .91× 10 3和 36.84× 10 3MJ/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系统 力能学 产投比 甘肃河西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不同农田类型及种植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36
16
作者 唐衡 郑渝 +3 位作者 陈阜 杨立国 张海林 孔箐锌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6-59,114,共5页
城郊农田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在借鉴前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田间试验与农户调查,选择北京城郊农田生态系统的产品价值、调节大气、净化空气、消纳废弃物、净化污水、土壤保育、蓄水功能、景观功能、生物多样性等... 城郊农田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在借鉴前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田间试验与农户调查,选择北京城郊农田生态系统的产品价值、调节大气、净化空气、消纳废弃物、净化污水、土壤保育、蓄水功能、景观功能、生物多样性等价值作为指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5年北京郊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757350万元/a。影响各类型农田及种植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因素主要是生物量大小、生育期长短以及覆盖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农田类型 种植模式
下载PDF
基于淮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观测资料的通量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谢五三 田红 +1 位作者 童应祥 伍琼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1-606,共6页
运用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代表淮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通量观测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淮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的陆气相互作用,统计梯度和涡度数据缺测率,采用空气动力学(梯度)法和涡度相关法,验证通量观测系统观测数... 运用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代表淮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通量观测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淮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的陆气相互作用,统计梯度和涡度数据缺测率,采用空气动力学(梯度)法和涡度相关法,验证通量观测系统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分析CO2通量、潜热通量、感热通量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特征及其与下垫面的关系,计算出地表平均反照率、能量闭合率、动量输送系数等。结果表明:通量观测仪器测得的数据可靠,原始资料具有客观性、可用性;CO2等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与下垫面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分布,由通量观测系统的观测资料计算得到地表平均反照率为0.18,平均能量闭合率为0.92,平均动量输送系数为0.0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农田生态系统 通量观测 特征参数
下载PDF
退耕还草区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动态分析——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文德 牛俊义 +2 位作者 高玉红 杨小舟 赵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应用H.T.Odum能值分析方法,分析退耕还草前后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草后北庄农业生态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提高了35.14%;环境负荷力降低8.31%;系统可持续发展性指标提高47.38%;系统稳定性指... 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应用H.T.Odum能值分析方法,分析退耕还草前后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草后北庄农业生态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提高了35.14%;环境负荷力降低8.31%;系统可持续发展性指标提高47.38%;系统稳定性指数也由0.809提高到1.015。退耕还草对北庄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和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农牧系统耦合度降低了41.74%,应采取措施提高农牧系统耦合度,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草 农业生态系统 能值
下载PDF
基于STME模型和MODIS数据的滹滏平原实际蒸散量遥感估算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放 沈彦俊 张玉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1-919,共9页
滹滏平原光、热及土壤资源优越,是华北平原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灌溉是该区农业获得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持续抽取地下水和无节制利用地表水已经引起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合理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势在必行。本文利用单源梯形遥... 滹滏平原光、热及土壤资源优越,是华北平原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灌溉是该区农业获得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持续抽取地下水和无节制利用地表水已经引起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合理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势在必行。本文利用单源梯形遥感蒸散发模型(a single-source trapezoid model for evapotranspiration,STME)和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2011—2012年共115期)地表温度和反射率产品估算区域地表土壤缺水状况及实际蒸散量,并利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和赵县梨园涡度相关系统地表水热通量的观测值对STME模型估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估算区域蒸散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赵县梨园净辐射Rn的观测平均值为4.10 mm,估算平均值为4.69 mm,均方根差RMSD为0.80 mm;赵县梨园蒸散量观测平均值为2.86 mm,估算平均值为3.01 mm,均方根差RMSD为0.95 mm;栾城站蒸散量的观测平均值为2.67 mm,估算平均值为2.44 mm,均方根差RMSD为0.87 mm。将STME模型应用到滹滏平原估算日蒸散量,明确了区域尺度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10月份果园生态系统蒸散量多于农田生态系统;11月份区域蒸散量整体小于1 mm;第2年春季小麦返青、拔节期,农田生态系统蒸散量多于果园生态系统蒸散量;5月份处于植被生长旺盛期,农田和果园生态系统的蒸散量相差不大;6月份小麦收获,玉米播种,农田生态系统蒸散量少于果园生态系统;7月份整个区域蒸散量达到最大,蒸散量不仅与植被长势相关,而且与土壤湿度相关;8、9月份随着植被的成熟和收获,区域蒸散量整体变小。不同时期区域水分亏缺指数不同,可根据其指导区域灌溉量。STME模型继承了基于数理计算确定梯形顶点的方法和水分亏缺指数,使得计算过程得以简化且物理机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STME 水分亏缺指数 MODIS 滹滏平原 农田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下载PDF
农田—湿地区域景观动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方 张柏 +2 位作者 张树清 王宗明 宋开山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1期22-26,32,共6页
利用覆盖穆棱-兴凯流域范围的50年代1:10万地形图以及1980年Landsat MSS影像和2000年Landsat TM影像,分别通过数字化和人工交互遥感解译获得研究区1954年、1980年和2000年的景观格局分布图。参照国家通用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根据研... 利用覆盖穆棱-兴凯流域范围的50年代1:10万地形图以及1980年Landsat MSS影像和2000年Landsat TM影像,分别通过数字化和人工交互遥感解译获得研究区1954年、1980年和2000年的景观格局分布图。参照国家通用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根据研究区具体情况,将研究区域景观分为8种主要类型,分别为旱田、水田、湿地、森林、草地、水域、城乡居民地和未利用地。考虑农田-湿地区域的具体情况,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作为基础来计算生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利用Con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得到不同时间点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构成。结果表明:作为三江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穆棱-兴凯流域在过去50年亦经历了剧烈的湿地农田化过程。其中1954~1980年这一时段是区域景观格局变化最为剧烈时期。在50年间,自然景观面积迅速缩减,大面积的农田取而代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近50年间减少超过25%,约254.92亿元/a。由于湿地等自然景观的大量减少,气候调节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和废物处理功能明显下降,减少的价值量分别为75.71亿元/a、71.74亿元/a和65.44亿元/a。农田的面积持续增加加强了区域的食物生产功能,近50年增加的价值量为4.02亿元/a。表4,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湿地 景观动态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