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封沙地试验区不同作物种植方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武继承 王秋杰 +2 位作者 寇长林 孔祥旋 任素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共6页
开封沙区地处河南省沙区腹地,风沙灾害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地力瘠薄,严重障碍着沙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自1983年在国家科技攻关的基础上建立了开封沙地试验区,探索平原沙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八五”攻关期间,... 开封沙区地处河南省沙区腹地,风沙灾害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地力瘠薄,严重障碍着沙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自1983年在国家科技攻关的基础上建立了开封沙地试验区,探索平原沙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八五”攻关期间,深化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沙区 作物 种植方式 效益 沙地
下载PDF
棉田抗雹灾多熟种植模式及其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文修 杨媛媛 张巨松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0-164,共5页
2002—2003年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构建出一种“冬小麦||菠菜/棉花—大豆(或西瓜)”多熟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综合效益明显高于小麦复种和单作棉花受灾后补救的效益。平均年光能利用率达0.54%,比大田单作棉花光能利用率提高了1... 2002—2003年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构建出一种“冬小麦||菠菜/棉花—大豆(或西瓜)”多熟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综合效益明显高于小麦复种和单作棉花受灾后补救的效益。平均年光能利用率达0.54%,比大田单作棉花光能利用率提高了184.2%;且可利用日照时数、可利用太阳辐射量、可利用生理辐射量均比大田单作棉田提高71.6%以上;生长期利用率比大田单作棉田提高了71.3%。在棉田受到较严重的冰雹灾害情况下,年平均总产值18998.7元·hm2,不仅高于未受雹灾的单作棉田12.5%,比受灾单作棉田高145.9%,平均纯收入为7632.3元·hm2,虽然比未受灾单作棉田的纯收入低20.2%,但远远高于受雹灾的单作棉田以及受灾严重又复播玉米田的纯收入,平均增收8144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综合效益分析 棉田 多熟 2002-2003年 光能利用率 阿克苏地区 太阳辐射量 纯收入 阿瓦提县 日照时数 冰雹灾害 单作 棉花 冬小麦 大田 生长期 总产值 年平均 受灾 玉米田 西瓜 大豆 菠菜 补救 灾后 复种 生理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间作种植效益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致萍 周文涛 张晓霞 《草原与草坪》 CAS 2009年第6期62-65,68,共5页
为了评估黄土丘陵沟壑区近10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林草间作模式产生的实际效益,对定西市部分地区随机抽样调查,选取5种典型的林草复合植被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林草间作种植模式兼顾了生态、经济和社会3大效益,达到了... 为了评估黄土丘陵沟壑区近10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林草间作模式产生的实际效益,对定西市部分地区随机抽样调查,选取5种典型的林草复合植被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林草间作种植模式兼顾了生态、经济和社会3大效益,达到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改变土地利用结构、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林草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草畜转化上,生态效益主要为水土保持与改良土壤结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林草牧业统一协调发展。林草间作模式培育初期经济效益较低,后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益评估 林草间作 种植模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及综合效益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滨娟 袁嘉欣 +3 位作者 胡启良 刘宁 黄瑶 黄国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88,共10页
为探究长江中游稻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筛选适合长江中游地区利用的高效种植模式,选取紫云英-早稻-晚稻(CK,CRR)、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稻(RRR)、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RRI)和马铃薯-早稻-晚稻(PRR)5种... 为探究长江中游稻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筛选适合长江中游地区利用的高效种植模式,选取紫云英-早稻-晚稻(CK,CRR)、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稻(RRR)、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RRI)和马铃薯-早稻-晚稻(PRR)5种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通过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连续的田间试验,比较长江中游典型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结果显示:2 a间,各处理的年总光能利用率均高于对照处理,除2020年油菜-早稻-晚稻外,各处理的年总光能利用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10.98%~35.37%和22.22%~50.00%(P<0.05)。2 a间,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的周年光能生产效率和年总光能利用率较高,其次是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2 a间,除CRI外,其余3个处理的周年积温生产效率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8.28%~25.44%(2019年)和21.09%~26.78%(2020年)(P<0.05)。冬种紫云英处理(CRR、CRI)的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均较高,处理CRI和处理CRR(紫云英-早稻-晚稻)表现较好,提高了积温利用率。连续2 a均是处理CRI的综合效益加权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5和0.81,综合效益最优。在综合考虑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土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的情况下,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模式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稻田 多熟制 资源利用率 综合效益
下载PDF
燕山山平前平原区作物种植效益的综合评价
5
作者 王文颇 李彦生 +1 位作者 周印富 陈瑞修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依据燕山山前平原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建立了对该区作物种植生产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目前燕山山前平原区5种主要的作物种植模式进行了效益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该区在目前生产力状况下,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作物生... 依据燕山山前平原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建立了对该区作物种植生产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目前燕山山前平原区5种主要的作物种植模式进行了效益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该区在目前生产力状况下,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作物生产的最优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 平原区 种植效益 燕山 种植模式 经济条件 指标体系 生产效益 作物种植 综合分析 作物生产 生产力 夏玉米 冬小麦
下载PDF
江西省红壤旱地多年轮种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长松 周海波 叶川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4期163-167,共5页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果、粮食、渔业、牧业生产基地,为筛选出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较好、适合南方红壤区旱地种植的高效模式,根据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开展的红壤旱地作物的田间试验,采用2015—2017年江西省红壤研究所5种旱地...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果、粮食、渔业、牧业生产基地,为筛选出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较好、适合南方红壤区旱地种植的高效模式,根据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开展的红壤旱地作物的田间试验,采用2015—2017年江西省红壤研究所5种旱地3年轮作模式的试验数据,开展红壤地区旱作物不同种植模式的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一致性准则法采用Lingo软件求解,筛选出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综合效益较好的不同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经济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为花生—冬闲→玉米(鲜食)—芝麻→花生—玉米(鲜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均为花生—芝麻—马铃薯→(春玉米—绿豆)—绿肥→花生—芝麻—马铃薯;综合效益评价较好的种植模式为花生—芝麻—马铃薯→(春玉米—绿豆)—绿肥→花生—芝麻—马铃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种植模式 轮作 综合效益评价 江西省
下载PDF
榆林沙区针叶树苗木繁育的影响因素及其综合效益分析——以樟子松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星平 《陕西林业科技》 2012年第2期31-33,共3页
针叶树种是耐寒、抗旱优良树种,它对增加固沙植物的多样性、改变沙地景观、促进沙地生态环境的逆转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榆林沙区不同规格樟子松苗木繁育面积逐年扩大现象,本文从影响樟子松育苗的气候、环境等因素和苗木繁育所产... 针叶树种是耐寒、抗旱优良树种,它对增加固沙植物的多样性、改变沙地景观、促进沙地生态环境的逆转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榆林沙区不同规格樟子松苗木繁育面积逐年扩大现象,本文从影响樟子松育苗的气候、环境等因素和苗木繁育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北方沙区樟子松育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沙区 针叶树 樟子松 综合效益
下载PDF
风沙半干旱区不同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对作物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张晓红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12-15,共4页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以仁用杏//花生/玉米/花生//仁用杏(A1模式)、仁用杏//谷子/玉米/谷子//仁用杏(A2模式)、仁用杏//大豆/玉米/大豆//仁用杏(A3模式)、仁用杏//玉米//仁用杏(B1模式)、仁用杏//花生//仁用杏(B2模式)、仁用杏//谷子//仁用...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以仁用杏//花生/玉米/花生//仁用杏(A1模式)、仁用杏//谷子/玉米/谷子//仁用杏(A2模式)、仁用杏//大豆/玉米/大豆//仁用杏(A3模式)、仁用杏//玉米//仁用杏(B1模式)、仁用杏//花生//仁用杏(B2模式)、仁用杏//谷子//仁用杏(B3模式)、仁用杏//大豆//仁用杏(B4模式)7种果粮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并评价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表现为B1模式>A2模式>A3模式>A1模式;A模式较B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矮棵作物花生和大豆的病虫害发生率。玉米产量顺序为A1模式>A3模式>A2模式>B1模式。A模式较B模式,矮棵作物(花生、谷子、大豆)产量略有降低,但减产幅度均<5%,差异不显著。从经济效益分析,A1模式和B2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由此认为,A1模式和B2模式表现较好,适宜在风沙半干旱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半干旱区 果粮立体复合模式 病虫害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